51范文网

最新小班音乐活动打电话教案及反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优秀5篇)

时间:2023-09-25 14:34:06 作者:薇儿 最新小班音乐活动打电话教案及反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1.在老师的带领下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按简单的规则快乐的游戏。

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一套钓鱼的玩具,海底鱼群图片一幅,呼啦圈,彩色的袜子,水果图片

1.出示钓鱼杆:这是什么呀?干什么用的?

老师玩钓鱼,幼儿说说钓了几条鱼?(一条鱼)小鱼长的怎样?

2.出示鱼群图片:这是什么地方?有多少鱼呢?(许多鱼)幼儿学说“许多”这个词

1.老师唱歌,幼儿自由做小鱼游的动作

2.安静的坐在小椅上听老师范唱歌曲一遍

3.幼儿跟老师学唱歌曲两遍

每位幼儿发一双袜子,自己动手套在小手上,听音乐边唱歌边学小鱼游

2.套小鱼游戏师:在唱到最后一句“赶快抓住时“小朋友要坐到位子上去,没有回位的就要被老师的小圈套住。

游戏1~2次

3.认水果图片游戏师:被老师套住的小朋友,要说出卡片上的水果是什么,就放他回到位子上去。

游戏1~2次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文扩展阅读:鱼类是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尼尔森在1994年的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1感受音乐中的快和慢变化。

2培养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1音乐《康康舞曲》《动物狂欢节——乌龟》节选。

2ppt《急匆匆小姐和慢吞吞先生》。

3幼儿操作材料:小乐器、图画纸、画笔、餐具、生活用品。

1教师用不同方式向幼儿问好(声音有高低、快慢)。

2小乐器问好。感受节奏的不同变化。

3互动问题:请你猜一猜小乐器在说什么?

关注点:幼儿是否能够发现节奏的不同变化。

1放ppt情景引入:生日会上,来了两位特别的客人——急匆匆小姐和慢吞吞先生。

2教师分别用快速和慢速的说话方式,请幼儿判断是急匆匆小姐还是慢吞吞先生。

3互动问题:请你猜一猜这是谁在说话?她(他)说话的速度是怎样的?

4请幼儿用快和慢的方式向急匆匆小姐和慢吞吞先生问好。

互动问题:小朋友们向他们问好的时候。分别应当用什么样的速度更适合他们呢?关注点:幼儿是否能够发现急匆匆小姐和慢吞吞先生的不同。

1欣赏乐曲,请幼儿判断哪一段是急匆匆小姐,哪一段是满吞吞先生。

3再一次欣赏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听辨并模仿急匆匆小姐和慢吞吞先生的各种动作。

关注点:幼儿的生活经验及模仿能力。

2引导幼儿分别模仿说出的小动物。

3幼儿听音乐辨别并模仿生日会上的动物客人。

关注点:幼儿的听辨能力及模仿能力。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表现。关注点:幼儿对音乐快慢的感受。

1在活动区投放动作快和动作慢的小动物空白卡片。请幼儿听音乐填色。

2设计听辨反应游戏和选择其他乐曲,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不同音乐中快慢的变化。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五只猴子

1.通过观察图谱能理解记住歌词,学习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初步感受表现两段歌曲的情绪变化。

2.感知歌曲中数量的递增递减,体验游戏化歌唱活动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五只形态不同猴子的图片,森林背景的挂图等。

一、运用图谱进行范唱,引导幼儿欣赏,理解歌曲内容。

1.教师边出示图谱边范唱,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记住歌词。

师:歌曲里唱了几只猴子?(五只)

师:猴子们在做什么?(爬到树上吃香蕉)

师:猴子是怎么怎么爬树的?(一只一只来的)

2.结合图谱,再次引导幼儿欣赏歌曲,感知歌曲中5以内数量的递增递减。

师:树上的`猴子又发生什么事情了?

师:猴子又是怎么掉下去的?(一只一只掉下去的)

二、引导幼儿感受,理解两段歌曲的情绪变化

师:第一段小猴子要爬到树上吃香甜的香蕉了,它的心情怎么样?

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歌声来演唱呢?(欢快,跳跃)

师:第二段小猴子从树上摔了下来,好疼啊,他的心情又是怎样呢?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歌声来演唱呢?(悲伤,低沉,缓慢)

三、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边做手指游戏。边演唱歌曲。

2.运用“手指变魔术”的游戏,引导幼儿完整演唱,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进一步学唱歌曲。

四、幼儿扮演猴子,边唱边表演、自然结束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1、跟随儿歌韵律协调地念词。

2、仿编儿歌中的动物名称及叫声。

3、初步掌握5以内的数。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1、感受儿歌韵律,了解儿歌内容。

2、能根据游戏内容进行想象创编。

大白鹅,小白鹅图片。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大白鹅走路的样子。

1、教师示范边念儿歌边用手指谣的方式表现儿歌。

2、引导幼儿一起以手指谣的方式有韵律的念儿歌。

1、引导幼儿将小白鹅替换为其他的动物及其叫声(如小花狗、汪汪汪;小花猫、喵喵喵)

2、逐步将儿歌中的量词”5只”减到“4只、3只、2只、1只,增加游戏趣味性。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随音乐用身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棉花糖的变化。

大胆地猜测故事情节,感知食物变化带来的乐趣。

重点:跟随音乐探索用身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棉花糖。

难点:自主表现棉花糖的变化。

认识棉花糖,了解棉花糖的制作过程,故事音乐《棉花糖》、轻音乐一首,语言cd故事《小佳的棉花糖》。

小佳的棉花糖

回忆关于棉花糖的经验。

小朋友,你吃过棉花糖吗?棉花糖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是什

么味道的?

你见过会变的棉花糖吗?

聆听音乐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小佳在老爷爷那儿买了怎样的棉花糖?

棉花糖先变成了什么?像什么一样大?它变得越来越大,又

像什么?

随风变形的棉花糖

猜测棉花糖在风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化。

一阵风吹来了,棉花糖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它可能变成了什

么?

棉花糖可能变成了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好看的动物……

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棉花糖的变化。

如果你是小佳的棉花糖,你会变成什么呢?

听,风来了,棉花糖变咯!

奇妙有趣的棉花糖

跟随故事音乐表现棉花糖的变化。

小佳来买棉花糖咯,棉花糖宝宝们准备好吧!

棉花变成了篮球,变得像汽车一样大,变得比大楼还要高、还要大……

突然一阵风吹来,棉花糖开始摇摇晃晃了,哇,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创造性地表现棉花糖的变化。

天空中的棉花糖变成了……

太阳出来了,小佳的棉花糖慢慢地融化了。

拓展故事,重复进行游戏。

我们再做一些不一样的棉花糖,和风姑娘做游戏吧!想一想,你想变成一个怎样的棉花糖?

活动延伸

1、将音乐及幼儿涂鸦的棉花糖图片投放到表演区,吸引幼儿根据图片进行自由想象,进行表演游戏。

2、在生活区投放棉花糖机,指导幼儿自己制作有趣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