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优秀《卢沟桥》小学课文大全(12篇)

时间:2023-10-21 19:06:06 作者:琉璃 优秀《卢沟桥》小学课文大全(12篇)

通过典礼,人们可以传递某种特定的意义和信息,以及展现一种特殊的形式。典礼的音乐、舞蹈、表演等形式也可以增添仪式感和趣味性,提升整个典礼的效果。下面是一些来自于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典礼案例,希望能够激发您的创意。

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尤其是这篇属于情感护强烈的文本,更应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

《语文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那种只听教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生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教师在让学生感悟到卢沟桥的重要战略地位后,让他们通过读来表现卢沟桥的重要性,这样的读悟交融,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更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原因。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次的朗读,在学生悟到一定感情的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有意要学生突出表现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词语,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内容,体验内容,从中受到情感的撞击,获得思想的启迪。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习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1.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2.解决问题:

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历史材料进行交流。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1、生字 生词

2、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习字册上习字。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了解事变意义,讲述英雄故事。试图通过许多的故事,激起孩子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并让我们的孩子为之鼓掌,并真正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1. 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 在八年抗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组内说说课余自己从课外书中读到或从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 小组推荐代表讲述英雄故事。

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优选教案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步调一致的“集体性阅读为自主自由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阅读吸收、自由思考探究、自由表达交流、自由练习展示,尽情享受阅读的愉悦。

设计特色。

自主阅读。

教学流程。

一、自由研读,明确重点。

1、解题探读。

(1)读题理解。读题,仔细想想题目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让学生自主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不同的方法去发现,明白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写作的内容、重点、体裁和选材范围,认识到题目具有统摄全文的作用。

(2)扣题探读。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的内容。如:卢沟桥建在什么地方?卢沟桥是哪一年建的?卢沟桥上有多少狮子?卢沟桥的狮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带着问题自渎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

2、自由研读。

(1)说说认识。说说自己对卢沟桥的了解,结合阅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介绍卢沟桥的有关句子,认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2)议议重点。课文重点是写卢沟桥,还是狮子?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展、分组探究、全班讨论,确认课文重点是介绍狮子。可从以下几点去研讨:课题中词与词的关系,插图景物的主次,文章内容的详略,课文总起句的意思等。着力训练学生搜集、分析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重点内容上。

二、自由择读,理解重点。

1、认识句子。课文第一句为全文的总起句:“北京有个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让同学们找找、读读句子,初步认识歇后语的组成,理解句子的意思,认识它在全文的作用。

3、读背句段。

(1)体会写法。学生自由选择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是最感兴趣的狮子的某一特点练习朗读,体会作者的介绍方式,发现语言文字的表达规律。如数量很多、大小不一是以数字来说明的,形态各异是以事物加联想的排比句式来说明的。

(2)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教师随机点拨。

三、自由品读,丰富重点。

1、欣赏美。

卢沟桥的狮子形态各异,你最喜欢哪种形态的狮子?为什么?能读出你的喜爱知情吗?学生自由品读、交流情感,欣赏课文的语言美、狮子的形态美。

2、想象美。

3、创造美。

如果此时此刻你站在卢沟桥上欣赏着这些可爱的狮子,你会有什么想法?会怎么说?引导学生借物抒情,选用某一形式去创造美。如动动口,向别人介绍卢沟桥的狮子;动动手,画一画、写一写、刻一刻、捏一捏狮子。这样把学习与实践,阅读与生活融为一体,拓展学习、实践、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卢沟桥风景小学生作文

今天是八月一日建军节,爸妈带我来到闻名中外的卢沟桥。

刚到桥头我被这美丽的景色迷住了,太美了。夕阳映照下这座古老的桥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卢沟晓月碑立在桥头,永定河的水缓缓流着,河面上小朋友划着船儿在嬉水。

爸妈让我数桥上的狮子。我想来之前就计划要把它数清楚,我走上桥,左右两边排列着大小狮子,我数左,妈妈数右到桥头会合,数着形状不一,千姿百态的狮子,我特别仔细的数,怕漏掉一只,我发现大狮子身边躲着好多小狮子,有的在狮妈妈身上坐着有的在吃着,如果不仔细还真的要漏掉,到了桥头我和妈妈一汇总,哈哈435只,可是我在票上看到是501只呀,我和妈妈笑了笑,我对妈妈说肯定还有好多玩皮的狮子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卢沟桥的狮子模样各不相同,它们各自摆着自己的照形,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妈妈说,卢沟桥是历史的见证,卢沟桥事变就是在这爆发的。

听妈妈讲完故事,我再回头看夕阳下的卢沟桥感觉是那么雄伟壮丽!

六年级小学作文《卢沟桥烽火》

事情要从六十八年前说起了,历史的风,吹到了1935年被冰雪覆盖,悲痛岁月里冷飕飕的日子里。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张开了它的魔掌,伸向了我们中华的心脏:华北大地;此时,卑怯可笑的国民党政府,却居然畏于帝国主义的淫威,准各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来满足这当时的一切。

此时,我感到卖过者是多么卑鄙与可耻的。中华,你陷于内忧外困之中,您的尊严被挑衅,您的躯体将被蹂躏而一败再败。

我们是中华的女儿,我们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到了这种地步,我们中会默默地为你祈祷,为你流泪。我们默默期盼:期盼奇迹的诞生;我们默默祈祷:祈祷我们的民族,祖国能转危为安,走出这片被帝国主义把握一切的,布满黑云的这片天空!

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华民族自苦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侵华战争,那并非是历史的巧合,是日寇畜谋用尖刀,刺向东我方的文明,今又中秋,不忘国恨,全家团聚,几句话儿铭刻在心:誓必雪耻!振兴中华!齐心协力!不负今生!”

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优选教案

教学难点:

卢沟桥是一处古迹,也是一处历史意义重大的建筑,这些内容与学生阅历、知识水平存在差距,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障碍。

教师思考:

课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介绍了一处著名的古迹,描述特点时想象合理,恰到好处,并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时,鼓励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并体会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了解卢沟桥作为“七七事变”发生地的历史意义。

设计特色:

突出主线,读书自悟。

信息资料:

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了解“七七事变”的大致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正式开始的地方的历史意义。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学习生字、新词。

3.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改课题入新课。

1.教师板书“狮子”并问学生看到这个词语想到了什么?

3.改动板书“卢沟桥的石狮子”想到了什么?

二:自学课文、质疑。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2.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3.指名串读,全班交流,评论长短。

4.引导学生就词、句、段质疑问难。

三:抓住重点学课文。

1.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的一段话。

3.图文对照学习重点句:“有的……好像……”哪些内容是讲作者看到的,哪些内容是作者想到的。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狮子的特点。

5.你还能想象出几种狮子的形态?

6.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2自然段。

四:提供想象的空间。

文物工作者怎样数清楚狮子的数量的?你准备怎样数清楚?

五:课堂练习。

1.模仿“有的……好像……”句式落笔练习.

2.听记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了解“七七事变”的大致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和历史意义。

3.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背诵第2自然段,导入新课。

二:汇报收集的相关资料,深入理解。

1.关于卢沟桥的资料,并结合第1自然段理解。

2.关于“七七事变”的资料,并结合第3自然段理解。

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三:朗读全文,升华感情。

四:课堂练习。

1.用“甚至、大概”造句。

2.搜集或写出几句歇后语。

板书:

数量之多:数不清。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甚至历史意义的建筑。

形态各异:有的……好像……。

三年级卢沟桥课文内容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桥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都有哪些桥呢?在我们国家有这样一座桥,早在13世纪就被世界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你知道这是那座桥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历史悠久、工艺精巧的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1.出示课题,学生质疑。

2.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3.出示字词,认读字词。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学生分段读文,边听边想:课文先介绍了(),接着介绍了(),最后介绍了()。

2.解决学生课前提出的简单问题。

3.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卢沟桥吗?

出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4.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卢沟桥的设计科学?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科学(学习写“设”)。

小结: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卢沟桥还有什么特点?

板书:造型美观(学习写“型”)。

5.从哪里可以看出卢沟桥的造型美观呢?

小结:卢沟桥不仅设计科学,而且造型美观。最有趣的就是桥柱子上的石狮子,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学生汇报)。

(1)狮子的数量多。

(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2)狮子的姿态各异。

(找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小结:

你们看,狮子的动作、神态在能工巧匠的手中雕刻得多么逼真、传神啊!它们仿佛有了生命,大家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吧!(配乐读文)。

过渡:作者的笔下,这些狮子活了。可我们知道它们只是古代工匠用石头雕刻出来的,是作者的什么让狮子们活了起来呢?(想象)。

有了作者的想象,狮子活了。而狮子们的形态仅仅只有书中描写的这些吗?从哪看出来不止这些(省略号)表示什么呢?(表示还有很多其他形态的狮子)。

那我们就像作者一样,也来想象一下,狮子们在做什么(学生看图,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6.积累描写形态的词语。

过渡:这么多可爱的狮子,为卢沟桥的美丽添上了最重要的一笔。每一尊狮子都栩栩如生,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学们,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卢沟桥的狮子吗?(学生汇报,出示齐读)。

小结:在写作的时候,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段话的内容,这就是概括法,它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7.介绍“卢沟晓月”

小结:乾隆皇帝的亲笔题词再一次有力的证明卢沟桥是最好的,独一无二的。

8.学习了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它们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是什么关系呢?

小结:这句话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围绕这句话来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的关系。这样写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主要内容一目了然,同学们在写作中也可以采用这种写法。

四、总结。

就是这样一座造型精美,巧夺天工的卢沟桥,却饱经沧桑,并因在其身上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而闻名于世。下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卢沟桥,走进这座中国人民永远难忘,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建筑。

三年级卢沟桥课文内容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四、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3、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2、交流、品读。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优选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称、禁、撒、挣、等9个生字,学写鹿、赏、匀等13个生字。

2.能通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根据词语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寓言,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在大森林里,有一美丽的小鹿,在水边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

课件出示:“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3.引入寓言故事《美丽的鹿角》,板书课题,生齐读题。

二、检查预习,巩固词语。

1.课件出示预习单上词语:匀称、不禁、珊瑚、皱起、逼近、撅嘴、抱怨、撒开、凶猛、挣脱。(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2.认读多音字:称、禁、撒。

三、通读全文,了解段意。

1.出示句子: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2.出示句子: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

3.出示句子: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蹦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这三段话,就像是三幅画面,用三个词语给每幅画加上标题。

4.完成填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丛林中,一只漂亮的鹿对着池水欣赏自己______的身段和_______的鹿角,抱怨______的腿。而当凶猛的狮子扑来时,却是鹿那_____救了他的命。

5.教师小结:能抓住关键词语初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语言,感悟文本。

1.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出示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象两束美丽的珊瑚!”

(1)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鹿觉得自己的鹿角很美?――理解“精美别致”。

(2)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3)此时此刻鹿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导读出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赞美、自鸣得意的语气。)。

2.小鹿怎么样评价自己的腿?

出示句子:“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2)你从小鹿的哪些表情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3)指导朗读。

二、研读心情,体味变化。

1.是什么事让鹿改变了对自己角和腿的看法呢?

2.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3.运用语气词进行想像说话。(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1)当鹿灵巧地把狮子远远地甩在后面时,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了:“(),!”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2)正在这时候,糟糕,美丽的鹿角被树枝挂住了!凶猛的狮子一看,机会来了:“(),!”

(3)小鹿却吓得直冒冷汗:“(),。”

4.多危险啊,经历了狮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触地说――。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5.这时,鹿又会对角和腿说些什么?

鹿对角说:“你虽然美丽,但是()。”

鹿对腿说:“你虽然(),但是()。”

三、领悟寓意,升华主题。

1.师生交流:从寓言里悟出来的道理。

2.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引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学习了本篇课文,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一味欣赏长处而看不见短处,是不对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定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4.拓展寓言故事《朋友与熊》。

两个平常非常要好的朋友一道上路。途中,突然遇到一头大熊,其中的一个立即闪电般地抢先爬上了树,躲了起来,而另一个眼见逃生无望,便灵机一动马上躺倒在地上,紧紧地屏住呼吸,假装死了。据说,熊从来不吃死人。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脸上嗅了嗅,转身就走了。躲在树上的人下来后,问熊在他耳边说了些什么。那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我,今后千万注意,别和那些不能共患难的朋友一起同行。”

5.教师总结:点明寓言的特点。

板书设计:

鹿角美丽差点送命。

鹿腿难看死里逃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欣赏生动的句子。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2、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教学准备:有关“7、7”事变的资料,幻灯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

二、观察第一幅图画。

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

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3、谈一谈你对卢沟桥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后明确: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

第一段:(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

第二段:(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第三段:(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5、认识歇后语。

(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分)。

(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

(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四、朗读课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

二、自学第二大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有的:蹲坐长吼。

有的:低头听。

有的:偎依熟睡。

有的:藏游戏。

有的:按淘气。

(在讨论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

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

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卢沟桥的狮子形态万千,远远不仅仅这五种形态,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形态不一的狮子。

(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三、学习第三大段。

1、过渡: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理解"挑衅"的意思。

(挑衅: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

师:《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具体地写了狮子大小不一、形态万千的特点,使我们从这些特点中体会到: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七七事变"对我们国家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使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座桥同时代表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

小学课文读后感

今天,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凡卡》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凡卡写信给他爷爷,告诉爷爷他在莫斯科鞋匠家里当学徒的痛苦生活,想让爷爷带他回家。

《凡卡》一文是俄国作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写的。凡卡只是一个九岁的小孩子,就被送去莫斯科当学徒。在当学徒的期间,还挨老板和老板娘的打,还被伙计们捉弄,整天挨饿。我和他比可是差十万八千里。吃得多的吃不下,父母还怕我吃不饱,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凡卡在写信时多次恳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凡卡过得多苦啊!老板还动不动就打凡卡。有一天,老板竟然拿楦头打凡卡,还要他睡在过道里摇他们的小崽子。而生活在新中国的我却睡在宽敞而又舒适的床上。旧俄时期的孩子多痛苦啊!当时的沙皇统治社会多么腐朽和黑暗啊!与凡卡相比,我们这些生活在新中国的孩子多么幸福啊!有学上,吃得饱,喝得足,穿得暖,住得好。可凡卡呢!没学上,吃不饱,喝不足,穿不暖,住不好,还经常受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的虐待,真是太悲惨了!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对凡卡很同情,我替凡卡打抱不平,同时我也对沙皇统治感到不满。恨不得举起自己的拳头,向沙皇统治政府砸去。

读完《梅花魂》这篇课文后,我的脑海中常常浮现出一阵阵的遐想。课文中多次提到了梅花,令我不得不为梅花的精神而肃然起敬。

梅花是我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它却不一样,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在寒冷的冬天开出芬芳的花朵。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的品格,梅花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生活中,我们呢,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甚至轻言放弃,不像梅花,即使风欺雪压也毫不惧怕。

可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如:、李大钊、宋学义、王二小、林则徐……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祖国的利益,坚强不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精神不就是梅花精神的真实写照吗?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只有这样,才能使祖国兴旺,才能使祖国发达,才能使祖国强大!

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优选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了解“七七事变”的大致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

三,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一,理解并体会课文对石狮形状的.描写.

二,了解卢沟桥作为“七七事变”发生地的历史意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一,理解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

二,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准确描写,适当想象的写作方法.

三,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教授新课:。

请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问题,小组归纳,意见反馈给老师。经整理问题如下:

1)找出具体描写狮子“大小不一“的句子。

2)找出具体描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句子。省略号代表什么?

4)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

5)找出能概括卢沟桥狮子特点的句子。读一读。

6)作者对狮子的描述具体吗?为什么?你学会了吗?

7)想一想,为什么说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抢答:

1)卢沟桥的建筑特点是什么?它建与哪年?

2)文章中用了一个歇后语,找出来,并解释。

3)你还知道哪些歇后语?,

个人能力考查:

能说出有关抗日的历史吗?

三,复习巩固:

对照板书,总结中心。

四,课后作业:仿写一处景物。

五:板书设计:

作者邮箱:lf19730512@。

小学三年级语文《卢沟桥的狮子》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京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个柱子上都雕着狮子。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经数清了,总共是501只。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正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