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打太极拳的心得体会(优质8篇)

时间:2023-10-15 01:53:32 作者:文锋 2023年打太极拳的心得体会(优质8篇)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我深感有必要写下自己的培训心得。下面是一些实用的工作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工作心得提供一些参考。

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体会

学习太极拳并不是个偶然。大学时候,我所在学校是没有太极拳、散打等一些需要持久功夫的运动的。到了大学,虽然现在所在的大学分校区因场地问题,也仅有部分体育项目可选择学习,这里面就包括了太极拳。大一的时候,初来咋到,对周围环境特别不熟悉,更没有融入大学的学习生活氛围中,因此当选择体育课学习什么内容时,对于陌生的太极拳,只是模糊知道有这么个概念,并不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的,就选择了其他的项目。也幸好是这样,等到大一学年结束,对大学学习什么的环境氛围都有所了解了,躁动的心也逐渐安静下来,一这样的状态和心态,再来学习太极拳,似乎最好不过。

或许更确切地说,我内心其实也渴望着学习这样一门功夫的吧。很早以前,我就开始接触武侠小说。小说里面,飞檐走壁、摘叶飞花,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等等,这些神乎其神的境界,深深吸引着我。于是,内心便向往着能学习一门功夫,同时渴望着连骨子里也透着那种侠义。慢慢长大,自然知道,有些事实是不可逾越的,可毕竟放不下。大学了,学习太极拳,虽然知道不可能飞檐走壁、摘叶飞花什么的,但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这种精神上的境界,想来是可能实现的。既然如此,选择学习太极拳就顺理成章,表面和内心都接受,就开始了每周一节,持续大半年的太极拳学习了。

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是个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的人,这些从他平常的言谈举止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甚至他的眼神都透露着这一切,而且老师还有一种傲骨,骨子里的傲气。他每每给我们演示太极拳的时候,都不经意间地显露出这份独有的气质。

我们学习的是陈氏太极拳。老师怎样介绍以及以后如何学习的,想来我是忘了,可老师第一次完整演示一遍陈氏太极拳的情景,至今依然深刻印在脑海里。对于陌生的事物,我们记住的往往是其给人影响最深的一面。老师给我们演示陈氏太极拳期间,所表现出来的专注,和那份怡然自得,以及淡定的神态,平稳安静的伸展收缩四肢,就是这样给人的印象深刻。

初始之时,我们根本不知道如此复杂的动作如何在四级乃至全身上展现出来,更何况还要连接起来,只能跟随、模仿老师,一步一步地学。可不管如何,我们最多在动作上模仿得差不多,其他方面是没有什么感觉的。不知道手脚的一些细节动作,不知道呼吸怎样平衡,不知道眼神该什么样,不知道心态如何,就没有那种自然,没有那种神韵,没有那种专注,没有那种气势。老师上课时不是仅讲那些枯燥的动作步骤,而是穿插了许多日常生活感悟的言谈。当然,太极拳本来就不是一种枯燥的运动,其间蕴含的偕然万法,(自由)阔达的世间至理,需要经过长时期的练习和对人生的感悟才能体会到的。

随着老师的深入讲解,我们练习的次数增多,还有那种气质的转变,终归是逐渐把握太极拳的要领,学习进度也加快起来,可谓渐入佳境。

当最后一节太极拳的学习完成,意味着五十六式陈氏太极拳总算全部学完,大半年的努力终获硕果,身心均是一阵轻松。某个课堂上,某段行走的路上,突然来一下心灵的触动,手上就自然地相应做出太极拳动作的某个招式,然后又是一阵沉默。现在想来,这样(类似)的事情,心里不由自觉的就是一笑,其中的意韵,却没有言语能够形容。

虽然我现在还不能自然顺畅地打完一遍陈氏太极拳,但我自信已经粗略体会到这个过程中那份专注认真,还有那种轻松自在又阔达无所不包容的心态。

现在我开始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努力做到自然和谐、平稳淡定的处世态度。特别是最近阅读一本书(《你的误区》),让我对自己身心本质的认识程度更深了,对自我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了解,人生的视角似乎也站在了又高一层的位置上。学习太极拳不仅使我逐渐摸索到身心平衡的关键点,也让我明悟了一些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思想境界的提高,带来的是更高的起点,还有更宽阔的视野。

2020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体会

太极拳基本功和心得体会

太极拳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武术,以其柔和的动作和深刻的哲学内涵,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功是太极拳学习的重要基础,它包括整齐的站桩、柔软的运功和独特的呼吸法。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基本功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太极拳的基本功中,整齐的站桩是必不可少的。站桩是指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身体挺直,手臂稍微下垂,整个人保持平衡的姿势。这个姿势看似简单,却有着深刻的内涵。站桩不仅有利于太极拳的技术运用,更重要的是对修心养性、养生强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练习站桩要求人保持平和、镇静的心态,全身放松,内心始终保持平稳。通过站桩的修炼,我深刻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稳定,积极的生活态度也得到了提升。

其次,柔软的运功是太极拳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的动作看似缓慢,实则有着充分的内力和练功要求。这就要求学习者能够充分控制全身的各个部位,调动自己的肌肉,形成协调流畅的动作。在柔软的运功中,我深刻体会到肢体和力量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练习太极拳,我学会了调动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让自己的动作更加自然,身轻如燕。同时,在柔软的运功中,我也锻炼到了自己的毅力和耐力,学会了坚持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最后,独特的呼吸法是太极拳基本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太极拳强调的是以意驱动气,以气驱动力。而正确的呼吸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关键。通过深入浅出的呼吸法练习,我学会了如何调控自己的呼吸,能够感受到气息的流动和能量的传输。在太极拳的动作过程中,呼吸的配合起到了平衡身体和加强内力的作用。通过掌握独特的呼吸法,我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发现不仅与太极拳的练习相得益彰,对身体健康和内心平和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太极拳的基本功是太极拳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整齐的站桩,柔软的运功和独特的呼吸法的练习,我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而且更深入地了解了太极拳的内涵和哲学。太极拳的学习使我对自己的身心状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更加懂得了如何保持平和与稳定的心态,克服困难,积极面对生活。这些对我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会一直在我未来的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太极拳的学习,我也深深爱上了这项与自然融为一体,带给我无限乐趣和满足感的运动。

太极拳大学体育课心得体会

这学期的体育课,我选修了太极拳。在课堂学习之余领略了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不仅掌握了太极拳的基本动作,更重要的事我找到了今后伴我成长的锻炼身体、修身养性的体育项目,我的良师益友。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我国广为流传。当今,它以独特的云宫风格与显著的健身效果闻名于世。

当初,在练习拳发式,确实感到了她对人的健康的保护作用,渐渐的,我深刻有感于太极拳调解人的心理机能的作用。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我也不例外。学习上的,生活上的,有时我心情是极为烦躁的。练拳时,要求我自己自消除杂念,心情平静,我练完后,我感到周围的事物真的很美好。逐渐的消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心烦意乱,真正使自己调节了心态,而且继续的努力学习,助人为乐,变练拳为练“全”。

打好一套太极全市不容易的,它需要我们平时下功夫去练,而且要虚心求教于老师、求助于同学,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也经常发现自己的一些问题,例如腿部,腿部在太极拳运动的动作变化,身体的稳定与平衡中期这决定作用。腿的迈步、进步要求两腿虚实分明,除起式和收式外避免吧体重同时落在双腿上。我在一些环节上范过虚实不分的错误,有时左弓步时,右腿也负担一些力量。

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腿部动作大有长进。当初作云手这个动作时,我的双臂举的过高,双臂僵硬,胸部很紧张,再经过老师沉肩坠肘的反复指导后,已有所改进。

我练习太极拳的时间还很短,我相信,随着练拳时间的不断增长,我会进一步领会太极拳的要领,真正变为自己的一部分。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会加倍努力。

太极拳大师心得体会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心理和身体的协调非常重要。许多太极拳大师都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悟,对太极拳的修炼和实践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下文将结合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分享太极拳大师们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顺应自然、柔化身心

太极拳的核心是“顺应自然”,注重保持身心的柔和和平衡。太极拳大师们认为,太极拳的练习能够使人们学会放松身心,以柔克刚,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和精神上的平衡。太极拳练习中的缓慢动作和专注呼吸,有助于调整身体机能和精神状况,缓解压力和焦虑。

第二段:注重内涵和外现

太极拳既注重内涵也注重外现。太极拳大师们认为,太极拳包含着身体的自然律和宇宙的秩序,同时也体现着人的道德和精神层面。太极拳练习讲究神态和意境,追求身心的和谐一致,融合内在修养和外在表达。

第三段:追求身心的整合

太极拳大师们认为,太极拳的修炼要追求身心的整合,使其成为有机的整体。太极拳练习中,身体和心理要同时得到锻炼和调整,从而达到身心互补、互相促进的效果。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要注意感知身体和内在的信号,从而达到身心统一的境界。

第四段:强调自我控制和调节

太极拳大师们认为,太极拳练习能让人们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太极拳的练习中,要求人们保持专注和冥想状态,随时调整呼吸和姿势,从而实现身心的平衡和调和。太极拳的训练还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让人们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增强内在的平静和安定。

第五段:推崇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太极拳大师们追求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太极拳有“四气调神”之说,包括调整心、肝、脾、肺四种“气”,达到身心统一的效果。太极拳的修炼要求人们放下执念和偏见,宽容和包容周围的世界和人,从而达到身心自由和和谐的状态。

总结:

太极拳大师们有着深刻的太极拳心得体会,这些理念和境界有助于人们实现身心的平衡和调和,提高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追求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从而达到身心自在和和谐的状态。太极拳大师们的心得体会不仅对太极拳的学习和实践有着指导意义,也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塑造好的态度和情感,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太极拳大师心得体会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武术之一。它不仅是一种防身技巧,更是一种练习身心健康、陶冶情操的方式。在太极拳中,最高境界是心领神会,不拘形式,讲究内功。今天,我将分享我对太极拳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丝启发。

第二段:身体感受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身体的变化。太极拳强调人体内在的能量流动,因此在练习中我常常能够感受到身体内气的变化,从而调整自己的呼吸、姿态、动作等,让自己更加舒适、自然。尤其是在身体疲惫或者情绪低落时练习太极拳,能够释放压力、调整情绪,让人倍感轻松愉悦。

第三段:心理感受

除了身体的变化,太极拳还能够带来心理层面的感受。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我常常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能够让我暂时忘却一切烦恼和杂念,专注于自己当下的练习。这种状态有助于提高自我修养,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拥有更多自信和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第四段:师傅的教诲

在我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位太极拳大师。他教导我练习太极拳,不应该平白无故地追求表面功夫,而应该更加注重内功修炼。他常常会引导我找到内心的方向,去发掘掌握太极拳内在的真谛。这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我懂得,强大的内心可以让人抵御外界的任何压力和诱惑。

第五段:结语

太极拳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拳法,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法。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形式的正确性,而应该更加注重内功的修炼。只有强大的内心才能让我们在生活中保持平静和自信,并且抵御外界的任何逆境。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练习太极拳,不断探索、不断修炼,一定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学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精彩

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感慨于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太极拳非一朝一夕就能学成,达到“巧妙绝”的境界不仅需要技术上的精准,肢体上的和谐,还需要一种能驾驭的气魄,能兼容的气度与物我两忘的精神。

“国粹”太极拳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中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阴阳调和,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自然又高雅,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无不令人心驰神往,流传千古自是必然。

在平时的练习和上课的学习中感觉24式太极拳中左蹬脚和右蹬脚两式的难度最大,这不仅在于其衔接动作记忆困难,还在与蹬脚时的站立需要长期训练方可完成。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与不厌其烦的演示下,我基本能记住动作。在粗略的记忆后,更深入的了解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细细回想与进一步学习,观看太极拳视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得到提高,所以这一学期的短暂学习不仅是动作的学习,也是我们今后继续学习太极拳的奠基与指引,同是激发了我对中华武术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进一步学习的激情,希望今后太极拳能真正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每一个动作圆柔连贯,每一式都是绵绵不断,招招式式所展现的潇洒风采令人歆羡不已,步步轮转所流露的风流姿态使人无法忘怀。太极拳能让人处于一种心无杂念的状态,远离尘嚣,拥有一种更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生活。同时太极的健身效果也不容置疑,所以学习太极拳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太极拳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风格而为世人所喜爱。谈起太极拳,人们总把它和“四两拨千斤”的防身技击功能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健身、养身与修身等方面的作用,作为窥传几百年的优秀拳种,其内涵博大精深,实非人们想象之简单。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养身之疗效,而且兼具防身、技击之功能,修身之妙法,而修身应为练拳学的起点和归宿。

初学太极拳的时候,只是凭着对武术的爱好而执着学习,随着练习的深入,以及接触了大量的太极拳书籍以后,我逐渐发现,太极拳的拳理对个人的修养有很大的帮助。太极拳修炼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自我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太极拳对修炼者的言行举止,个性发展,品质修养都有很深的影响。许多社会生活中的困惑都可以从拳术的修炼中得到释然。从而涤虑身心,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

健康是每一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但现实生活中,疾病会时不时困扰着人们,烦恼也会经常缠身,身体上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来解决,而思想上的困惑,精神上的压力依靠药物却难以医治,只能靠全身去调整、化解。修炼太极拳除可以清除躯体上的某些疾病外。更重要的可以使人心境平和,调节个人的心理。使人的个性得到良性发展。一个研究生曾经对我说:“想不到太极拳这么好,我患神经衰弱多年,吃药总不见好转。可是每当我来到这个草坪,练拳以后,头脑总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心情就舒畅了很多,神经衰弱的病症就有所好转,好象换了一个人似的。”这几年来,我通过练太极拳治好了我的肠胃病、腰椎劳损、轻度的神经衰弱,使我瘦弱的体质增强了许多。但更重要的是在太极拳的熏淘下,我总算从现实社会生活的困惑中解脱出来。不再片面地看问题,做事已多考虑对别人的影响。不以一己之好恶而随意伤害别人。如今的我已能保持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心境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

太极拳对修炼者的影响并非偶然,而是必然。拳著云:“不矜不张,局度雍容,虽曰习武,文在其中矣。”太极拳既是一种武术也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几千年人类文化培育、滋润的一朵奇葩,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社会学、兵学、佛家、道家、儒家、医家、戏剧、艺术等息息相关。在太极拳教学中,除了老师的言传身教外,练拳者必须多读书,多接触有关太极拳的书籍,以求提高拳艺。拳著云:“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太极拳综合了道家的“阴阳学说”,儒家的“中庸”思想,医家的黄帝内经),兵家的谋略、征战之术等等,从它们中吸收理论上的营养加以溶合而形成、发展、壮大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太极哲理,所以,练拳者必须多读书,多向老师、朋友请教,才能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精义,在提高拳艺水平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道德修养水平。

此时唯一的好办法就是去练拳,而且一练就是一二个小时。演练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需十二分钟左右,所以每次我都练五六遍拳以上,第一二遍时还觉得很烦闷,浑身不舒服,老想打退堂鼓,可是到第三四遍的时候,由于肌肉的放松,绷紧的神经也就慢慢松施下来,此时气感也逐渐增强,随着身体的运动,周身暖洋洋的,有如泡在温水中,到了五六遍的时候,周身溶溶涩涩,头脑清灵,好似与天地溶为一体,此时没有世俗的侵扰。没有烦恼,把一切不平和不满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练拳以后,不觉疲劳。反而觉得周身舒泰,晚上又可以精神抖擞地啃书本。

随着太极拳修炼的深入。练拳者的气质、思想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因为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也是文化修养、思想修养的过程。长期的修练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拳著云:“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我校武协练太极拳的会员,看起来都很秀气,但又不缺英气,他们对人都很有礼貌,很少武人的霸气与骄狂。在武协,新会员经常会向老会员请教一些问题,由于太极拳比较难学,对于某些问题,老会员总会根据自己所学不厌其烦、反复多次地耐心指导,而不会藏私或者歧视别人,每当我们来到训练场的时候都会相互问好。在武协如此,在其它场合也如此。所以,大部分的会员的人际关系都比较好,与人都能和睦相处。太极拳对人心性修养的影响,使我感触最深的是陈氏太极拳传人陈正雷先生1996年途经广州稍作逗留的时候。他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在讲学的时候,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看他那英秀的样子,很多认为他是大学的教授,而很难把他同一个武术家连在一起,只有看他表演时,才能一睹武术家的真正风采。外示安逸,内在稳固,真不愧为太极拳一代大师的风范。

太极拳对修炼者品德修养的影响是必然的。中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文化盈育的中国伦理道德思想、观念已深深地渗透到太极拳理论之中。陈氏先辈门规戒律中就提到许多正直做人,谦虚待人的戒律,提出端正诚信、仁德忠勇等门规。其实,这些门规戒律都是根据太极拳的内在特点提出来的,目的是让门人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内蕴。

尊师重道,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练拳必先学会做人。拳著云:“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柬,何能学艺。”练太极拳如不敬重老师或对太极拳抱怀疑态度,则会认为老师的言传身教无甚可取之处,对老师的心得体会不细加琢磨,以至于对太极拳的精粹之处失之交臂。“谦受益,满招损”正直、善良、谦虚、敬业、重道应为我们练拳者时时自勉之言。悉心教授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传道授业解惑,此师之责任之所在。老师是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对学生的行为、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力。总之,作为太极拳的爱好者,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必重道而为之,才有可能把太极拳事业发扬光大。

“拳虽武艺,得其正道,无往不宜,”我在这几年的修炼中越来越觉得拳非小道。随着练拳的深入,太极拳对修炼者的影响越来越大,每一个练拳者在深研太极拳健身、技击之法的同时也应重视修身方面的作用、意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拳术的修炼中得其三味,妙悟人生真谛。

太极拳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太极拳是一项传统的中国武术运动,其练习有利于保健身体、强身健体。而太极拳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大家获得舒适、愉悦的锻炼体验,更是一次文化交流和身体力行的体验。那么,如何进行一次高质量的太极拳课堂教学?本篇文章将从五个方面分享太极拳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太极拳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

首先,在开展太极拳课堂教学前,需要做好详细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的学生,编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难度,同时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学习教具和保障措施,例如音响、防滑垫等,并在场地内进行巡视,确保没有可能危及学生安全的障碍物。此外,太极拳要求学员需要在阳光下进行训练,因此尽量选择室外舒适的场地开展教学。

【第三段:太极拳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

太极拳的教学,推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尊重学员的学习进度和身体机能,因此,教师应注重太极拳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将复杂难懂的太极拳字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动静结合,让学生理解并逐渐掌握太极拳的精髓。同时,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进行个性化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己的收获。

【第四段:太极拳课堂教学的配合要点】

在太极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需要进行紧密的配合。首先,学生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并在实践中不断拓展自己的实际操作,理解太极拳的技术要领。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让学生在纠错中熟练掌握各项太极拳技巧。最后,太极拳应该是一项全身协调的运动,教师在之后的招式连接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注重鼓励学生练习呼吸和调动身体的各个部位,使得运动达到完美的协调状态。

【第五段:太极拳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感悟】

在太极拳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获得很多的健身效果,例如提高身体的柔韧度和协调性、改善呼吸困难和亚健康状态等,同时太极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我约束力,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交流。总体而言,太极拳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项独具特色的文化体验,更是一次健身、强身的全新体验。希望大家在太极拳的世界里,练就柔韧的身体,并秉承太极拳的内涵精神,做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