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大树和小树教案反思 大树的故事教学反思(精选9篇)

时间:2023-10-10 21:30:14 作者:琉璃 2023年大树和小树教案反思 大树的故事教学反思(精选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大树的故事教学反思

《大树的故事》这节课是二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树与人类及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在课堂上,我通过引导观察,欣赏与绘制大树的故事后。同学们有了对树的了解及大树所带来的好处、作用、美观与故事有了很好的认识。在正确认识到大树的主体结构与动物之间,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后,从思想上就开始对树的保护认识了。

在动手操作上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上都有了很好的表现。在作品的故事展现上突出了树与人类、动物的和谐生活气氛,也充满了对故事的想象与制作。本课是一节集欣赏、绘画为一体的课程,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和最感兴趣的,让学生自己来讲一个关于大树的故事,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整体来说,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比较另人满意。作业展评时,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与学生互相评价和教师点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让每位同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运用对学生激励的方式,(如:你真行!你们真棒!)等形式,树立学生自信心,激发他们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最后小结时我还适时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意识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大树的故事教学反思

人美版第三册美术第八课《大树的故事》是我和孩子们都喜欢的一个学习内容,我把这节内容提前到这多彩的初秋。

故事最能触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我决定用“大树的故事”导入课题。这个故事应该是一个开心的、让孩子们动手动脑的故事,经过反复思考,我编出这样一个故事:森林里有一颗好大好大的树,它的根须扎得很深,树干又粗又壮,树枝向四周扩散,满树茂密的叶子绿的发亮。

谁能画出这棵大树?我指两名学生画大树,比一比谁画的大,然后范画一棵大树,边画边概括树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接着讲故事:这棵大树可是动物们的乐园——小鸟在树枝上筑巢、小松鼠在树干上睡觉、小兔子在树下采蘑菇……慢慢地,它们都成了大树的好朋友,每天都有好多动物朋友陪着大树。

孩子们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纷纷各抒己见。他们的想法出乎意料的奇特:有的说,大树想和我们人类做朋友;有的说大树想像它的朋友一样四处走走看看;还有的说,大树想到我们的课堂里,跟我们一起学习,听老师讲故事……每一个想法都那么新奇、可爱!

每个孩子都在思考,都想表达,我也被孩子们的情绪感染了!

你能帮大树完成心愿吗?你一定有好办法!

趁热打铁,我提示孩子们用画笔把自己想到的记录下来,孩子们思维活跃,大都已经“胸有成竹”,作品明显好于前几次。

第二节课完成作品后,我还组织学生讲“大树的故事”,并根据孩子们的故事自然提出我的课堂小结:大树的故事可真多,有开心的,也有不开心的。但只要我们都来爱护它们,它们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开心的故事!

整节课在故事中自然生成,孩子们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也让我极为轻松。看来精心、恰当的教学设计能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真有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成就感!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

《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从课题表面来看,写的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种事物。初读课文后,便了解到课文写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树在文中有着深刻的含义,学生只有对文中的小草和大树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能轻松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词义以及学习课文呢?本次教学设计,我在教学时作了如下尝试:

理解含义后,再提出“她们是小草还是大树”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做能养成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并且由这个问题,让学生对本文内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

以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近人物内心。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夏洛蒂的内心的期待,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诗人罗伯特骚塞的回信对她的打击的程度是非常深的。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分布有了了解之后,师质疑引导:一个人的成功,背后总要经历很多挫折与磨难,三姐妹从文学界的“小草”变成“大树”,她们经历了那些挫折与磨难?边读课文边化出相应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对于骚塞的回信这部分内容,首先我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骚塞这封信的真正含义。理解信中骚塞所说话时的那种傲慢与训诫。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读出信中的那种傲慢而又冷冰冰的口吻。

最后,在学生能够有感情的读出这段文字之后,我再创设情境:夏洛蒂满怀信心的'将信寄了出去,没有想到却收到这样一封回信。此时,夏洛蒂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她会怎样对待这封信呢?让学生就此问题畅谈,在此基础上学习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夏洛蒂姐妹做法的词语、句子,体会她们三姐妹的坚定的决心。

随后的教学,我将重点放在课文的第六小节,也就是夏洛蒂三姐妹如何写作的内容上,引导学生抓文中的词语体会夏洛蒂姐妹为了写小说付出了很多努力。让学生边读文字边想画面,了解三姐妹的刻苦与争分夺秒,理解成功来之不易!

一堂好课的结尾,对学生所学知识起着强化作用,对学生的思维起着整理作用,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起着升华作用,犹如一曲美妙的乐章结束时,让人感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收到课已尽,趣无穷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感受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生命旅程后,心情澎湃、生命激昂。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

通过三个学生都熟悉的大人物以及两个更为熟悉的“小人物”同学,迅速拉近了师生距离。同时巧妙地暗含着题目中的“小草”和“大树”,一下子切入了文本,形成了阅读期待。我在想,如果我来设计,也许会从王宝强、曹文轩、莫言这三个更具“草根气息”的大作家入手,出示他们的近照,链接他们的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青涩照、引人忍俊不禁的小名,也许更能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尤其对于借班上课这样特定的情境。

那个名片,如果给学生几十秒时间让其提炼信息,也许会更好,在学生的头脑中凸显一个“大”字,从而和下文的“逆境”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冲突。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

《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的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这个故事折射出夏洛蒂·勃朗特和两个妹妹不屈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

读了几遍课文后,我掩卷沉思,进行梳理:这篇文章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是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什么呢?我又对文章细细进行了梳理。课文主要描述的是两部分:一是她们遭遇的逆境;二是她们的坚持不懈、发奋努力。这两部分内容在处理时是“平分秋色”还是有轻有重呢?我上网查了一下有关的课例,发现老师们在上这课时,基本上是用“平分秋色”的方法处理的,先品“遭遇逆境”,再品“不懈努力”。看完优秀课例,我又继续梳理自己的教学思路,我想读文后给我留下影响最深的是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那么学生读文后大概也是如此。我又想,编者之所以把这篇课文选进教材,从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来看,也是想培养学生们遭遇逆境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吧。我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应该给学生留下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态度,是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从写法上看,这篇文章有四大特色:一、中心明确,证明有力;二、描写人物,个性鲜明;三、恰当议论,深化中心;四、运用比喻,表述生动。“中心明确,证明有力”在以前学过的多篇文章中都有体现,“描写人物,个性鲜明”在前一单元《负荆请罪》、《船长》等文章中已进行重点学习,“恰当议论,深化中心”是学过的《谭千秋》一文的主要特色,衡量下来,根据一课一得的原则,我把“运用比喻,表述生动”作为本课重点学习的写作方法。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生的“输出”——写,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有写作训练的意识,抓住“读写结合点”,有效进行说、写迁移训练。但我认为说写训练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为教学内容服务,对品析人物形象有帮助,不能为了写而写。从本篇课文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时间等方面衡量,我决定在品读骚塞的话后,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所以,在进行教学预设时,经过慎重考虑,我打算采用“弱化‘逆境’,强化‘努力’,兼顾比喻,有效迁移”的处理。

在第一课时的末了,我引导学生制定第二课时的目标,经过讨论,制定的目标如下:1.品析人物形象;2.学习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伊始,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继而,我引导学生进行了第一次探究: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不是一篇写植物的文章,作者是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板书:比喻)作者是把什么比喻成“小草”,又把什么比喻成“大树”呢?因为有了第一课时的读书基础,学生浏览课文后,很快通过交流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把“小草”和“大树”板画在黑板上,小草矮小单薄,画在左边;大树高达繁茂,画在右边。接着进行了第二次探究:作者为何把没有成功前的三姐妹比作“小草”,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这次探究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阅读“逆境描写”部分,通过读书感受她们的艰难。组织交流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第三次探究:你认为三姐妹是靠什么把“小草”浇灌成的“大树”?请默读2-7自然段,圈画有关词句,简单作批注。并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去探究思考、阅读批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集体交流,在交流时重点引领学生去三姐妹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通过引导学生个性解读并朗读骚塞的话,相机进行补白说话训练:

夏洛蒂心想:

艾米莉和安恩说:

以此来感悟三姐妹的不屈服。通过她们的转型感悟她们的聪明智慧,通过朗读她们的勤奋,感悟她们的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在解读最后及第一节文字时,抓住几个比喻句感受三姐妹成功的来之不易和顽强意志,并相机补充马克思、萨克雷、毛姆等人对三姐妹及其作品的'评价:

马克思把夏洛蒂和大作家狄更斯、萨克雷并列,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她是最最出色的小说家”。

萨克雷说:“《简·爱》使我非常感动,非常喜爱。请代我向作者致意和道谢,她的小说是我能花好多天来读的第一本英国小说。”

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毛姆将《呼啸山庄》评价为世界十佳小说。

通过阅读评价,学生进一步深化了认识。

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我相机把不屈不挠、顽强意志、聪明智慧、勤奋几个词语板书与“小草”上方,并及时小结:正是靠着“不屈不挠、顽强意志、聪明智慧、勤奋”的浇灌,“小草”才成为“大树”的。接着出示几则有关逆境成才的名言:

逆境是人生中最好的大学。(别林斯基)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松下幸之助)

并非每一个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常是幸福。经过克服的困难不但给了我们教训,并且对我们未来的奋斗有所激励。(波普)

通过读名言,学生进一步明白了,无论遭遇怎样的逆境,只要有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再加上聪明勤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学生们进行了自主、充分地探究,在集体对话交流中进一步碰撞、明晰,在朗读中品位感受,再加上板书的形象,课末,学生很容易地进行了“自主总结”。

我们六年级组“同课异构”的主题就是“自主总结”,通过解读自己备课的心路历程和课堂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综合组内老师的上课情况,我也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总结”进行了自主总结:

一、明确的学习目标为“自主总结”指明了方向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指出:“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学生达成度高,是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的标志。在教学起始阶段提出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在教学结束时均有达标感,这是避免学生盲目被牵的关键所在。”课始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目的、任务,并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学习活动,在“自主总结”时针对“学习目标”将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就会学有所获。如《船长》一文,经研讨,黄智、范妍妍、刘影三位老师确立的学习目标为:1、感悟人物形象;2、学习写作方法。感悟人物形象指向的是文本内容,了解文本塑造的“船长”这一人物形象,感悟他的精神品质;学习写作方法指向的是文本形式,关注作者是如何塑造“船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关注的是表达。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再通过探究、交流,深化认识,“自主总结”也就避免了盲目性。

二、深入的自主探究为“自主总结”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读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探寻答案,从而有所发现。自主探究时应以读书为主要活动,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学中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达到自悟,同时对疑难问题和自己的理解感受进行圈画和批注。如黄智、刘影、范妍妍三位老师在《船长》一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中语言描写的探究;杨晶主任在《小草和大树》一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逆境描写作用的探究以及对“小草”如何成长为“大树”的这一问题的探究;徐瑞兰主任在《学与问》疑问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两个事例的探究。正因为学生有了主动探究和发现,才有了在“自主总结”时对经验的总结、对知识的归纳和认识的深化。

三、充分的自主交流为“自主总结”拓展了思路

讨论交流就是让学生汇报自学情况,说一说自己懂得了什么、是如何知道、如何想到的。可以采用先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的形式。在交流时,教师既要为学生充分表现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思维互相碰撞中产生火花,又要体现主导作用,肯定正确,纠正错误,补充提高,系统归纳。我们六年级组的每位老师,在自主交流时,都展现了很好的驾驭能力。而且,在交流时,老师们都注重引导学生把书读好,通过读去深入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品质、体会表达方法、理解文本内涵。通过充分的交流,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形成了全方位、多思路。在自主总结时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去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

在自主总结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对当堂所学、所获进行系统的梳理,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写作方法、收获启迪等方面进行总结,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有所习得、有所发展。

大树的故事教学反思

《大树的故事》是人美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十五课的内容,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大树作为全课的主线,贯穿了课程的前后,我利用有关大树的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向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大树,学生在讲述大树的同时了解大树的组成结构,向学生展示大树中发生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及想象,最后展开小组间的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发挥潜力,提高小组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小组竞赛完成作品的环节由于全班人数太多,四人一小组分的小组也很多,学生完成作品以后,很多学生站在台前告诉老师他们组完成了几件作品,等着老师贴小红花,现场有些收控不住。在这一环节中没有考虑到学生会全部等在讲台前,如果在竞赛前说明让学生派代表来贴或者将学生分成八人一小组效果会好很多。经老师指导挨在这一环节中又找到了另一种教学设计:将学生分为八人或六人一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后开始完成作品,当某一小组完成作品以后派代表在讲台上贴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自己小组完成的是大树中的什么故事,老师再跟据作品的数量以及讲故事的情况贴小红花。相信这样的教学设计会更利于公平的小组间竞赛,课堂气氛也会更好。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考虑多种问题存在的可能性,综合的进行设计。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我围绕着学生在预习时提出的问题:“‘小草’指的是谁?‘大树’指的是谁”?进行了教学。因为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出现了3次,一次是在课题,一次在骚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所以,我先出示了“骚塞的回信”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骚塞回信的冷酷其实就是社会对于女性的偏见:文学是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即使从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小草和大树”分别指的是谁呢?学生说:“小草”是夏洛蒂,“大树”指的是“骚塞”。我出示句子“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这句话怎么理解?学生:“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妇女不可能从事文学事业的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取得了巨大成功”。

成功前的夏洛蒂是“小草”,成功后的夏洛蒂是“大树”。

于是,我满意地结束了课程。

但后来,我又到凤凰语文网查了一下,结果发现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出现的3次,含义各不相同。

回信中的“小草”指的妇女能从事的事业,“大树”指的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小草不能变成大树,小草就是小草,大树就是大树,言下之意,文学是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即使从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语中充斥着对妇女的蔑视。

文末的“小草”指的传统观念中妇女不能从事文学事业,“大树”则是指的夏洛蒂姐妹在文学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和影响,小草浇灌成大树,即指,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妇女不可能从事文学事业的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取得了巨大成功。

纵观全文,题目除了以上两个意思,还将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在接踵而至的艰辛和磨难中,以顽强的生命力,茁壮成长,将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树,突出她的成就非凡。在自然界中,小草虽然不能变成大树,但在文学界里,夏洛蒂姐妹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教学结束后的今天,反思自己的教学,深深地感到:备课应该用良心来备,可不能误了孩子。

大树的故事教学反思

《大树的故事》这节课是二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树与人类及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在课堂上,我通过引导观察,欣赏与绘制大树的故事后。同学们有了对树的了解及大树所带来的好处、作用、美观与故事有了很好的认识。在正确认识到大树的主体结构与动物之间,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后,从思想上就开始对树的保护认识了。

在动手操作上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上都有了很好的表现。在作品的故事展现上突出了树与人类、动物的和谐生活气氛,也充满了对故事的想象与制作。本课是一节集欣赏、绘画为一体的课程,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和最感兴趣的,让学生自己来讲一个关于大树的故事,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大树的故事教学反思

故事最能触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我决定用“大树的故事”导入课题。这个故事应该是一个开心的、让孩子们动手动脑的故事,经过反复思考,我编出这样一个故事:森林里有一颗好大好大的树,它的根须扎得很深,树干又粗又壮,树枝向四周扩散,满树茂密的叶子绿的发亮。

谁能画出这棵大树?

我指两名学生画大树,比一比谁画的大,然后范画一棵大树,边画边概括树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接着讲故事:这棵大树可是动物们的乐园——小鸟在树枝上筑巢、小松鼠在树干上睡觉、小兔子在树下采蘑菇。慢慢地,它们都成了大树的好朋友,每天都有好多动物朋友陪着大树。

谁来帮大树把朋友请到身边?

我让举手积极的同学自己上讲台,把动物朋友画在最恰当的地方。并很快确定学生的画里缺乏的重要方面,悄悄对个别学生进行提示。在二班和四班,我还把学生抱起来,让他在树枝上画鸟巢。孩子们都很开心,很快就在大树周围画满了各种有趣的小动物:勤劳的蜜蜂、认真的啄木鸟、树洞里的小兔子,还有想爬树的小刺猬。

孩子们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纷纷各抒己见。

他们的想法出乎意料的奇特:有的说,大树想和我们人类做朋友;有的说大树想像它的朋友一样四处走走看看;还有的说,大树想到我们的课堂里,跟我们一起学习,听老师讲故事。每一个想法都那么新奇、可爱!

每个孩子都在思考,都想表达,我也被孩子们的情绪感染了!

你能帮大树完成心愿吗?你一定有好办法!

趁热打铁,我提示孩子们用画笔把自己想到的记录下来,孩子们思维活跃,大都已经“胸有成竹”,作品明显好于前几次。

第二节课完成作品后,我还组织学生讲“大树的故事”,并根据孩子们的故事自然提出我的课堂小结:大树的故事可真多,有开心的,也有不开心的。但只要我们都来爱护它们,它们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开心的故事!

整节课在故事中自然生成,孩子们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也让我极为轻松。看来精心、恰当的教学设计能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真有种“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