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古代苦读的故事有哪些 古代励志刻苦读书名言(大全5篇)

时间:2023-09-28 04:58:17 作者:字海 2023年古代苦读的故事有哪些 古代励志刻苦读书名言(大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励志刻苦读书名言

1)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卡莱尔

4)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读书。——(清)张月楼

5)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6)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7)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10)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11)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12)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对联集锦》

1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14)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意大利)

15)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16)读一书,增一智。

1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8)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9)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古代苦读故事

1、历春夏以苦为乐恒心架起通天路;搏高考梦想成真勇气推开智慧门。

2、同闯峥嵘十春秋,共创辉煌佳年华!

3、十年磨剑为一搏,六月试锋现真我!

4、今日寒窗苦读,必定有我;明朝独占熬头,舍我其谁?

5、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6、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7、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8、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9、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10、十年苦读一朝决胜负换来笑逐颜开;数载艰辛六月定乾坤赢得似锦前程。

11、送报晓金鸡看今年硕果飘香迎佳绩;迎吉祥犬吠待明朝笑傲高考创辉煌。

12、六十同窗同甘共苦拼搏从此时;十二春秋风雨兼程成败在今年。

13、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14、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15、十年磨剑三日锋;数载人生在其中。

16、百日冲刺,苦战三四五,喜看凰墩飞彩凤;一心教学,笑迎七八九,争传瓜井育贤才。

17、头悬梁,锥刺骨,巾帼挥毫书奇志;三更火,五更鸡,须眉仗笔写华章。

18、今朝灯火阑珊处,何忧无友;它年折桂古蟾宫,必定有君。

19、一心读遍圣贤书,三心二意无益处,四书五经励我志;五洲四海任我游,三堂二课皆用功,一生前程始于此。

20、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

关于高考古代苦读的名言

1、高三高考高目标,苦学善学上好学。

2、知识改变命运,勤奋创造未来。

3、奋起飞翔,路在脚下。

4、春风吹战鼓擂,今年高考谁怕谁!

5、争分夺秒巧复习,勤学苦练创佳绩。

6、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7、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决胜高考是我不懈的追求。

8、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的眼神。

9、保持平常心,营造好环境,扬起常笑脸,轻松迎高考。

10、我自信,我拼搏,我出色,我成功

11、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12、砺志报亲,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笑书人生,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

13、不惜寸阴于今日,必留遗憾于明朝。

14、释放atp,样样争第一。

15、拼搏高考,今生无悔;爬过高三,追求卓越!张扬乐学乐思的个性,坚守不骄不躁的心态。

16、努力就能成功,坚持确保胜利。

17、努力吧,飞向属于自己的明天!

18、读书改变命运,刻苦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19、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古代励志刻苦读书名言

1、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2、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3、刻苦读书,积累资料,这是治学的基础。作者:秦牧

4、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5、匡衡凿壁:《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6、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7、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8、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叶茂盛。

9、十年寒窗:在寒窗下长期刻苦读书,形容闭门苦读时间很久。

10、囊萤映雪:出自两个古人勤学攻读的故事。《晋书》说: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荧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后又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正因为车胤年轻时家庭贫困,不能经常买油点灯,但能在夏天的晚上,经常捉几十只萤火虫装在细密的网兜里,当作读书的灯光,所以,不但长大后以机悟敏速而享誉一方,并且在当时以出身贫寒而博学多才知名于世。又据《尚有录》记载: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映雪读书。这两个晋代人,虽然都家贫无油点灯,但一个夏月囊荧,一个冬月映雪,刻苦攻读,所以最后都成为当时的着名学者。

11、读书改变命运,刻苦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13、在现在的生活中,许多学生认为我们中国已经很强大了,不需要再刻苦读书,不需要再用功。其实,我们的国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富强,我们在很多方面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但也在很多方面扮演着弱者的身份,要让我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强大,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因此,我们要好好学习,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

14、悬梁刺骨: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形容刻苦学习。

15、第四、明确目标,珍惜时间,及早做好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同学们,你们选择了技校读书,就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将来成为实用型技能人才。你们虽然没能上大学,但你们通过努力、刻苦训练会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和熟练的实操能力。如果你现在早日规划,通过成人高考等方式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那你会在三年的时间内,既掌握了走向社会撬开就业大门的实际专业操作技能,又拥有了后天晋升发展的大专以上学历,你在三年后就是既有学历又有技能的用人单位欢迎的技能人才。

16、读书不刻苦,不如种红薯。

17、匡衡为读书,又因为家里没钱买灯油。就在与富人家之间的墙上,凿了一个洞。透过洞里的光看书。苏秦为读书更是头悬梁。董仲舒在家刻苦读书,后花园三年年仅去过一次。这样的勤奋不言而喻,后来他们都成功了。难道不能证明成功源于勤奋。

18、勤奋总是与刻苦形影不离,正如爱迪生所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汉代司马迁正是由于勤奋,不怕困难,云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从中取得了大量材料,才写成震古烁今的文学巨着《史记》。出身寒门的苏秦,立志苦学,常常读书至深夜。有时实在太累了,眼睛睁不开,他就用锥刺自己的大腿,痛醒了就继续读书。最后,终于学有所成,成为战国时期着名的政治活动家。

19、学习是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一边是付出,一边是收获,少付出少收获,多付出多收获,不劳必定无获!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勤奋至关重要!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就美好人生!勤奋出天才,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它永远激励我们不断追求、不断探索。有书好好读,有书赶快读,读书的时间不多。只要我们刻苦拼搏、一心向上,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20、清晨,我伴着悠扬的音乐走进校园大门,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我的校园生活就此开始了。早读的时间里,你不难听见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那是我们一天学习的开始。俗话说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家都抓紧着早上的时间刻苦学习。

21、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22、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

23、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24、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他勤奋好学,但因穷无钱买烛。邻居家夜里点烛,烛光却照不进来,匡衡于是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烛光照射进来,借着微弱的烛光读书。匡衡这种凿壁偷光刻苦学习的精神,受到后人的称赞。

25、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26、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27、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

28、古人学习就可以不思茶饭,寝不安席。是他们不怕苦吗?不是的,是因为他们能从读书的苦中找到乐,所谓读书乐,乐在其中。为此,他们废寝忘食,刻苦钻研,以头悬梁,椎刺骨的精神,从书中寻找真理,寻找乐。虽然这样要付出代价,但是这种苦不是痛苦,而是艰苦,是毅力的象征,是精神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奋斗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苦中有乐。

29、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30、雷锋精神之二--钻研精神。学习雷锋,就是要学习他刻苦钻研的精神。雷锋在部队是一名司机。他为了学文化,始终将所学的书放在自己的挎包里,一有空闲,他就坐在车上看。用自己的话讲,这就叫钉子的挤压法。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人要成就事业,学习是动力源泉。雷锋虽然读书不多,但爱学、肯钻,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具有钉子的挤劲。平常,我们就要像雷锋那样,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

31、凿壁偷光: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

32、你不来不去,奈何光阴不许。你不离不弃,奈何尘缘不理。时间煮雨,成全自己。人生需要储备,你只是在扎根。人生需要沉淀。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繁叶茂。

33、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扰我,这样会影响学习的,会对不起父母的血汗钱的。但你各方面比我优秀,会推动我刻苦学习,打扰也没有关系的。

34、读书成才三部曲:一、培养高尚的品德;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习惯,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与刻苦顽强的学习毅力;三、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与创新的精神。

关于刻苦读书的名言经典

1、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3、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夭高。

5、读书之乐乐无穷,拨琴一弄来熏风。

6、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7、赶脚的对头是脚懒,学习的对头是自满。

9、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0、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英国·谚语

1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朱熹

1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3、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唐·吴兢

14、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汉·王符

15、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朱熹《四时读书乐》

16、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8、进学致和,行方思远。——字严

19、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2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2、读好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欧洲·谚语

2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24、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拉丁美洲谚语

刻苦读书的名言警句

1、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作者:谚语

5、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8、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9、人唯虚,始能知人。满招损,谦受益。满必溢,骄必败。

10、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作者:赫尔普斯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作者:孔子

12、学问学问,不懂就问学习——永远不晚。作者:高尔基

13、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蒙古谚语)

14、善读者日攻、日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了无一物。作者:(清)郑燮

1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作者:萧楚女

17、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18、为学大病在好名。作者:(明)王守仁

19、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1、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作者:加菲劳

22、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朝鲜谚语)

23、书籍是寂寞时的朋友。读书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法]杜阿美

古代人刻苦读书的成语

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到洛阳求学,为了勤於学习,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於梁上,如果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而后他苦读有成。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他在鬼谷子那儿学合纵连横之术,学成后到秦国游说,不被采用。旅费用完只好回家,但家人皆不理他,他很羞愧难过,於是发愤苦读。读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锥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赶跑,又继续苦读。

后来,再出发游说诸侯时,无不成功,身挂六国相印,好不威风。

此后,他就每晚靠著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古时有一读书人名叫孙康,也因家贫,冬夜经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来读书。随月读书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

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董遇,字季直。性格质朴,不善言辞但又好学。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靠朋友将军段煨。

董遇和哥哥收集捡拾野稻子卖钱维持生计,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儒家的书籍,一有空闲,就拿出来学习诵读,他哥哥嘲笑他,但董遇还是依旧读书。

古代苦读故事

读书能够增知识,古代的前辈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勤奋好学,一心苦读圣贤书,下面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苦读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晋代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有成就.

孙敬到洛阳太学求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废寝忘食.时间久了,也会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一头束在头发上,当他读书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弄疼头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继续读书学习.从此,每天晚上读书时,他都用这种办法,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是东周洛阳乘轩里(洛阳李楼乡太平庄)人,少时便有大志,随鬼谷子学习多年.为求取功名,他变卖家产,置办华丽行装,去秦游说秦惠王,欲以连横之术逐步统一中国,未被采纳.

由于在秦时日太久,以致盘缠将尽,只好衣衫褴褛地返回家中,亲人见他如此落魄,都对他十分冷淡.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便拿出师傅送给他的《阴符》一书,昼夜苦读起来.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便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强迫自己清醒过来,专心读书.如此这般坚持了一年,他再次周游列国.这次终于说服齐、楚、燕、韩、赵、魏“合纵”抗秦,并手握六国相印.苏秦缔约六国,联合抗秦,投纵约书予秦,使秦王不敢窥函谷关达20xx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