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教学读后感 小学数学教育学读后感(大全6篇)

时间:2023-10-07 11:48:17 作者:书香墨 教学读后感 小学数学教育学读后感(大全6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育学读后感

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其形成可能有这样一些原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没有真正理解到学习对自己的意义;没有刻苦的精神;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得不到老师、家长的关心帮助;受到社会的不良影响,等等,教育需要合力。

每一位学生,可能有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原因。只有寻找到了造成成绩下降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帮助他们进步。下面是我对我校一些学习困难、成绩和道德品质存在或多或少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一些做法。

在我的印象中,小李是一名很上进的学生。可最近一段时间里,我发现他上课时,注意力始终无法集中起来,作业也变得拖拖拉拉的。问他有什么事,他也总是不肯正面回答。于是我决定去家访,了解了解他家里到底有什么事。

到了他家里,正巧他的父亲在,而且家里有客人。再看那些客人,好像在等小李的父亲。我一了解,原来是玩麻将的。于是我对小李的父亲说:“今天我有很要紧的事跟你谈,麻将以后再玩吧。”客人很不情愿地走了。我也有些明白小李为什么学习下降了。

接下来的谈话中,我首先讲了小李最近一段时间里,在学习上的一些问题。小李的父亲听到我说,最近小李成绩下降很厉害,而且注意力不集中时,李父很意外,说到对自己的儿子学习一直是很关心的,不知道他为什么退步了。

我说:“孩子的学习,不仅仅要靠他一个人来完成。作为家长,应该要为孩子提供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李父很奇怪地问:“学习不就是你们学校的事吗?怎么要靠我们家庭呢?”

“那好,教育论文《教育需要合力》。”我说:“我们就来听听你儿子是怎么来看的?”

小李说了这样一段话:“家里最近客人很多。他们来了,别的事不做,就是玩麻将。一玩就是到深更半夜的。说话声很大,特别是到了激动的时候,简直吵翻了天。吵得我无法做作业,无法看书。我有时心里很恨―――你们做家长的为什么只为自己考虑,而不为我考虑考虑?”

小李的话对他的父亲触动很大。看到他沉思了,我赶紧趁热打铁说:“孩子的学习,作为学校当然有责任。但是,不能仅仅靠学校。家庭的气氛、环境也很重要。如果做家长的不能为孩子提供比较安静、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子女的学习是有很大影响的。一是可能使他不能静心学习,二是有可能使他对学习失去信心,认为读书无用。看到父母不读书,也活得好好的,在思想上会产生不正确的认识。这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的。而且你们天天晚上打麻将赌博,本来就是违法的事,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阴影的。”

李父对我的话好像很认同,这真是好机会。那天我们谈的很多。此后,我又连续去了几次。李父出于对儿子的爱,渐渐地从麻将堆里解脱了出来,而把相当一部分时间用在儿子的身上。

小李在家里的学习环境终于好转了,他对学习的信心也增强了,成绩终于赶了上来。

小学数学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全称是《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教育的一般目的;第二编兴趣的多方面性;第三编性格的道德力量。第一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的目的问题,第二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以及教学论问题,第三编则主要论述了训育和道德性格形成的的问题。原来这本著作是以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去系统地论述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这完成了教育史上的一场变革,故它被视为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的教育学著作。

何为“五段教学法”?

书中赫尔巴特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强调运用严峻的方法管理儿童,以建立秩序和纪律,提出“教学的教育性”的概念,要求通过教学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他用专心与审思,清楚、系统、联合、方法来说明多方面性的概念,多方面性依附于人身来实现,人通过专心与审思来达到清楚、联合、系统、方法,由一个人实现,具有统一性。它主要分析的是人的心理状态,而非具体事物。根据他所理解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心理状况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后来被发展成为“五段教学法”.

名词摘录

老实说,对我来说,读《普通教育学》这本书还是挺具挑战性的,因为这本书的语言比较抽象,难懂。但是细细品来,作者赫尔巴特的很多观点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以下笔者摘录几个名词与大家一起分享:

1.专心与审思区别与联系?

区别:专心是指一心一意,集中精力。审思是指慎重考虑。

联系:各种专心活动是相互排斥的。正因为如此,他们也排斥那种必须借以使它们统一起来的审思。我们所要求的专心活动不能同时发生,它们必须逐个产生。首先是一种专心活动,然后它们才在审思中汇合起来!人必须有无数次这种从一种专心活动过渡到另一种专心活动去的变迁,然后才会有丰富的审思活动,才能随心所欲地返回到每一种专心活动中去。

2.认识与同情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认识是在观念中摹写在它其前面的东西;同情是把自身置于别人的情感之中。认识的对象通常是静止的,而心灵将逐一地涉猎这种对象。情感通常是变动得,感觉着它的心灵伴随着它一起变化。认识对象的范围包括自然与人类,而只有人类的某些表现才属于同情。?成分不同:认识的成分包括关于多方面的、关于它的规律性的、关于它的美的关系;同情的成分包括对于人类的、对于社会的、以及两者对上帝的关系。

联系:在认识中,事物与观念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立;相反,同情却增殖着相同的情感。

3.兴趣与欲望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兴趣是指依赖其对象。兴趣出于单纯的观望与着手进行之间。欲望是指支配其对象。兴趣的对象绝不可能同实际欲望的对象是同一的。因为欲望,当它想着手行动的时候,它力争把握它还不占有的未来的对象;而兴趣则在观望中形成,还停留在被它观望到的现在的对象上。

联系:兴趣是与欲望、意志和审美有共同之处的。在一定条件下,兴趣可以转化成欲望。

点滴体会

儿童管理这一块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也是很多教师头疼的问题,究竟怎样去管理儿童呢?赫尔巴特认为儿童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威胁,监督,以及权威与爱。他说:“一切管理制度首先采取的是惩罚的威胁”.所谓“惩罚的威胁”,就是事先警告儿童,不守纪律必受惩罚,强迫他们就范。

但这种方法可能导致两种危险:首先是一些本性顽强的儿童蔑视一切威胁,仍然为所欲为,使威胁不发生效用;其次是数目更多的本性软弱的儿童承受不起威胁,也会产生不良后果。所以我认为威胁须与其他方法结合。监督是不可缺少的方法。赫尔巴特认为,如果不对学生加以监督,不加教养,放任他们撒野,就不可能培养出伟大的性格。可是运用不得当,监督过严会产生不良后果。赫尔巴特说:“拘于细节与经常的监督,对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均同样是一种负担,因此双方面易于以欺骗相结合”.我们都知道“狼爸”用“打”的教育方式,将四个孩子送进北大。然而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孩子身心是健康的吗,有快乐吗,这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适度的监督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我还体会到:管理是一种约束,那么就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些“规矩”对于我们大家会带来哪些好处,让孩子们自觉自愿的去遵守规矩,同时让守规矩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读《普通教育学》对教师们了解学生挺有用的,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有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小学数学教育学读后感

最近老师让我们看了一本书名叫《爱的.教育》,我只看完了第一章和第一张续。爱的教育第一章主要写的是:主人公安利柯小学时的故事。爱的教育以类似日记的形式写出安利柯的小学生活。开学了,乡间的三个月,梦也似的过去,又回到了这丘林的学校里来了。早晨母亲送我到学校里去的时候,心还一味想着在乡间的情形哩,不论哪一条街道,都充满着学校的学生们。有一天,安利柯走进学校。刚刚发生了个意外,洛佩谛,二年级的学生。上学来的时候,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忽然离开了母亲的手,倒在街上了。这时,街车正往他倒下的地方驶来。洛佩谛眼见这小孩将被车子轧伤,大胆地跳了过去,把他拖救出来。不料他来不及施出自己的脚,被车子轧伤了自己。突然有一个妇人发狂似的奔到,从人堆里挣扎进来,这就是洛佩谛的母亲。另一个妇人同时跑拢去,抱了洛佩谛的母亲的头颈啜泣,这就是被救出的小孩的母亲。两个妇人向室内跑去,我们在外边可以听到她们“啊!洛佩谛呀!我的孩子呀!”的哭叫声。

续集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安利柯小学毕业了,很用功读书。读书读到深夜,瞌睡来了常伏在书上熟睡,自己也不知道。父亲知道了这情形,曾这样地提醒安利柯:“安利柯!你不是用功过度了吗?昨夜你是伏在书上睡到今晨的吧,从黄昏一到位子上就睡着了!用功原要紧,但如此地用功是有害身体的。这样地把身体弄坏了,所用的功也如同水泡,结果与怠惰没有两样。身体弄坏了,什么事都做不成。你现在正是要紧时期呢,十四岁的血气旺盛的少年,如果一味读书,甚至于要在案上昏睡,将来身体坏了就要一生成为废物。先生说你在学校中成绩最好,我听了原快活,但与其你这样过于用功把身体弄坏,宁愿你强健地成长啊!”可是安利柯还一味地欢喜用功,毫不运动,每日每日只是读书。竟至连先生所不知道的历史上的事,他也知道,弄得同学们为之吃惊。不料果应了父亲的预料,学年试验一完毕,安利柯病了。最初,医生诊断为胃肠炎,后来竟变了伤寒,并且连气管也有了毛病,三四周中只能饮些牛乳,仰卧了动弹不得,苦楚万分。后来,安利柯的父母把安利柯送到桑・德连寨的叔父那里。

续集的感受是:安利柯很用功读书,但不注重身体是不行的。

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格言,格言总是可以激励我们奋发向 上,朝着自己的目标理想去勇往直前。

我喜欢的格言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 句格言的意思是:虽然每分每秒的时间是很珍贵的,但是,金钱 也是很珍贵的,可是就算金钱再怎么珍贵,一旦时间过去,就会 一去不复返,金钱是无论如何也买不到的它的。

时间给我们每个人的都是相等的,它不会给谁的多或是少。

有的人,能在这样的时间里做出一番事业来,幸福得过着丰衣足 食的日子;有的人,却只能虚度年华,浪费时间。 在写字时,时间在笔尖上溜过;睡觉时,时间在睡梦中悄 悄地走过;发呆时,时间从呆眼中掠过;当你发现时间是这样的 流过,感到无奈时,它又从你那无奈的叹息声中伶伶俐俐的跨过。时间就是这样流逝如飞,怎样也挽留不住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在这有限的生命中,去好好学习,不要重演“少壮不努 力,老大徒伤悲”的悲剧。

小学数学教育学读后感

这几天,我的学生们在备考教师资格证,我也没闲下来,一有空就看教育学方面的经典著作。现在,我将这两天读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一点心得与各位朋友分享一下。

赫尔巴特在教育学中的地位,我想大家都有所了解。他主张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不能过度依赖于以往的经验、习惯,而应当具有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教育基础。他要求把哲学作为整个教育学的指导方向,用伦理学来决定教育的目的,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18,他所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被称为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著作。

读这一著作时,自然有很多的感触,但是我在这里只分享其中的一点,那就是关于现在很多家长和中小学教师不知道怎样去爱和管理孩子的问题。

关于这一问题,相信有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觉得很头疼,尤其是当下。

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传统的教育一般是采用“压迫”的方式让小孩们乖乖地听话,不要违背成人的意思。但是,这种教育真的好吗?这值得我们辩证思考。

赫尔巴特在本书中的《儿童管理》中就告诉我们:

“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此外,如果不紧紧而灵巧地抓住管理的缰绳,()那么任何课都是无法进行的。最后,要将属于儿童教养的一切工作在真正的教育者与父母中间作出认真的分工的话,那么必须努力在分工的两方面之间适当地建立联系,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

――赫尔巴特

的确,教育一个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要教育好一群孩子那更是不容易。早在一两百年前赫尔巴特就告诉我们,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注意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好关系,家校或家园合作,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因为,只有家长将孩子家庭中的信息告诉给教师,教师才更全面了解这个学生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只有教师将学校中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或者显现出有哪方面的天赋时,家园或家校合作,在这种“合作共育”之下,孩子才会纠正偏差,发挥更好的天赋。

赫尔巴特在关于儿童的管理的目的中谈到,儿童管理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一是为了避免现在和将来对别人与儿童自己造成危害;二是为了避免不调和斗争本身;三是为了避免社会参与它没有充分权力参与却被迫要参与的那种冲突。总之,这种管理并非要在儿童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而仅仅是要创造一种秩序。

其实,无论教师还是家长,管理孩子目的只是“不作恶”或者创造秩序,然后大人小孩一起维护秩序,这只是教育小孩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已。“拘泥于细节的和经常的监督对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来说同样是负担。”“监督还会妨碍儿童自己控制自己,考验自己,使他们不能认识许许多多事物。”

他还给我们举了个例子,假如一个轻率的孩子粗鲁地闯进禁足的圈子,那么我们就必须使他感到他可能引起什么样额损害;假如他产生了要破坏的不良意向,那么这种意图,只要它已变成或者可能变成事实,都必须受到充分的惩罚;但假如他对恶的意志,包括对冒犯别人的行为,作出纵容,则必须使他感到惭愧。

而我认为,管理需要权威,但是教育不能单靠强势。

更为重要的是,打开双手去拥抱他们,去爱他们!

而爱是什么呢?赫尔巴特认为,爱基于情感的和谐,同时也基于适应。的确如此,我们也可以想一想,假如我们想从陌生人那里获得爱,或者让我们自己去爱陌生人,这是多么难的事情。因为爱需要建立在彼此之间的相互适应上。一个孤僻的人,一个说话生硬并斤斤计较的人,他肯定得不到爱;如果与孩子相处的同时却慎重对待孩子,并参与孩子们的活动时只顾着自己的话,同样也得不到爱。

爱需要教育者深入到学生的感情中去,然后十分巧妙地悄悄融合在学生的感情中;或者教育者设法使学生的感情以某种方式接近他自己的感情。当然,后者会比较困难。

而一旦获得了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教育者(家长或教师)就可以减轻对孩子管理的困难。但是,那些利用爱来为自己随心所欲去支配儿童服务的人,则应该受到最严厉的谴责!

在传统的家庭中,父亲是自然地享有权威,而母亲则是自然地拥有爱。父亲管理小孩和爱小孩的方式,往往趋向于理性和服从,而母亲管理小孩和爱小孩的方式,往往趋于感性和信赖。

所以,现实当中,家庭中的父母想要善待孩子,那就是发挥各自之所长,补己之短,形成合力,教育孩子不是某一方面的事情。

“真正的教育,这里主要指思想范围的培养,也许只能出自那些进行过特殊训练的人,那些能使人的思想范围向四面八方伸展开去的人以及那些在这方面能尽量精确地判断什么是更高尚、什么是较深湛、什么是更艰险、什么是更平坦的人。”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认为,权威与爱对教育具有很大的间接影响,所以儿童思想的培养者不应当以傲慢的态度默默地、自成一体地,并排斥父母来进行他的工作,否则就会破坏他们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他难以获得补偿的。

通过看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在爱和管理孩子的问题上,我觉得时下最重要的问题是学校的教师和家庭的父母有时候没有分配好各自的角色和没有做好这个角色该做的事情。一个好的教育应该是要形成一个“教育网”或叫“教育生态”,不是各自做各自的,而是要加强沟通,实现教育中1+12.

这是在教育中,教育者最重要的事情,也是要经常去做的事情。

读书文化推广者   詹润演

11月4日

数学教师的语言读后感

教师的语言要科学、准确。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平年2月只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这句话如果说成“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就不科学了。还有诸如“26这个数字”这样的话也不科学,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26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

教师的语言应该象催化剂一样,深入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知识基础之中,与其汇合,发生反应,从而启发学生的心智,振奋学生的神经,促其深入思考,这样的语言对学生才有吸引力,才能开启学生思维。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以往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单一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

怎样做小学教师读后感

近期我拜读了陈鹤琴老师的《怎样做小学老师》,书中这样说道:“一个理想的教师,第一要有健全的体格,良好的心境;第二要有爱护儿童的心肠,认识小孩的个性;第三要有研究的态度,要能多方采取新的教材与教法。”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还要“培育人、发展人、健全人”。我们在学校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学生潜移默化中就被老师影响着。所以,我们更要时时刻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得当,在学生面前是否做到了表率作用。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说要有礼貌,见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其实教师也可以主动向学生问好,学生可能害羞不好意思和你打招呼,这时你主动地说声“你好”,我想学生肯定会回一句“老师好”。慢慢的,打招呼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还有,与其平时经常教育学生要不挑食,尽量做到“光盘”,不如身体力行,给学生做个榜样,这比说服教育要好很多。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定要能爱护儿童。对于好学生,要谈爱不难,难就难在对那些调皮、不守纪律的孩子。当孩子犯错时,我们还能抵住内心的那团熊熊烈火,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我们班的小张,上课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在与他的聊天中,我可以感受到他想要好好学习的心,但由于自制力差,学习基础薄弱,跟不上他人,所以上课总是分心。对于这种学生,关怀和鼓励要比训斥他更有效,让他意识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儿童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我们要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时刻关注他们,多与他们聊天,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记得最初,我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对淘气的孩子,犯错时找他谈话,情节严重的,告知家长。有一次,我们班的“小灰灰”作业没完成,留下来补作业。放学他妈妈来接他时,我正好想起他白天的种种过错: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画画,与同学发生争执……于是一股脑全部告诉他妈妈,我记得小灰灰当时害怕的眼神,看了看我,又看了看他妈妈,一句话都没说。现在想想,当时的我丝毫没有顾及到孩子心里的感受,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如果孩子觉得老师不喜欢他,不关心他,那么他的行为也会越来越差。赞可夫说:“儿童对于教师给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学生得到教师的爱,会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增强信心,健康成长,从而也会热爱和尊敬教师,使教师的威信大大提高。”如果教师能像慈母一样付出真情,那孩子定会有所改变。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若没有研究的态度,就难收到良好的成效。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我们教师来说尤为重要。自己不装满一缸水,如何去教给学生所需要的那一杯水,当然,在现在的社会,一缸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了,我们要让自己成为一潭“活水”。所以,除了学校组织的培训外,我还利用休息时间积极给自己充电,多读一些课外书,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会时刻记住陈鹤琴老师说的三点来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理想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