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调查类论文题目有哪些 用药调查相关论文(优秀5篇)

时间:2023-09-28 15:17:15 作者:文锋 2023年调查类论文题目有哪些 用药调查相关论文(优秀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用药调查相关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探讨怎样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做到科学、安全、有效。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医处方1000张,从中药的品种来源及其药效成分、药理作用或临床疗效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危害。

结果:存在超量用药、药味偏多、同类药合用、脚注遗漏、别名滥用及名称书写混乱。

结论: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临床医师与药房两个方面的协作配合。

【关键词】中医处方用药;中药品种

中医处方是临床医师为患者治疗或预防疾病而开给药房配方用药的重要书面文件,既是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也是计价、统计的凭证,且有法律意义。

处方用药的科学正确与否,事关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

笔者从药剂专业毕业后曾从事中药配方工作7年,从历年的调剂工作中发现中医处方用药存在某些较突出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中医处方1000张,存在问题的处方有32张,不合格处方率达。

其中有些处方同时有多处问题存在,特挑选有代表性的处方分析如下。

1.超量用药

超量用药是目前中医处方十分普遍的现象,指处方中药味的量明显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的常用量。

从本质上讲,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的有效化学成分(药效成分)。

中医在诊治中按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患者所开具的处方,不仅其药物组成,而且各药味的用量大小都直接与药效成分的发挥相关。

但不是量越大越好,如细辛的使用自古有“不过钱”之说,即临床用量超过3g时,有使用不安全问题,现已证实其地上部分含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故版《中国药典》规定细辛药用部位为根,删除了含毒性成分的地上部分。

而在临床的处方中,却用到了20g,马兜铃酸虽中毒缓慢,但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衰竭、尿毒症而死亡。

不少中医药人员认为,当前中药存在炮制不规范、人工栽培养殖品增多等问题,引起质量下滑,只有增加用药量才能保证药效。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首先,随着中药材生产及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不断加强,中药质量在不断提高[1]。

况且中医常用的很多大量品种,数百年或更长时间以来就使用人工栽培品,不存在质量下降的问题。

2.药味偏多

处方药味偏多,即每剂药方由近20味药甚至更多的药味组成,在抽查的处方中发现,由于药味偏多,处方平均用药剂量均高达约200g/剂甚至以上[2],最重有达457g/剂。

用药味数偏多使“君、臣、佐、使”的规律难以体现,不仅影响到中药疗效发挥,而且在煎药时由于众多化学成分的干扰或相互作用,可能产生不利的化学变化,导致中药的不良反应,同时也是对药材资源的一种浪费。

3.同类药的合用问题

这里的同类药合用是指中医常将两种药性与疗效特别相近的药味相互配对使用或相须为用,目的.是增加疗效。

如合用“二芽”(麦芽、谷芽)以提高消食健胃作用,并用“乳、没”(乳香、没药)以增强活血止痛生肌作用。

但对于有毒性的药物,如川乌与草乌,因二者均主含乌头碱(aconitine)等多种毒性脂型生物碱成分,《中国药典》本身规定其内服时均应先煎或久煎(以降低毒性),如在不减小用量的情况下合用,极可能使毒性成分含量超过药用安全范围。

故笔者认为毒性成分相同的药味不可盲目合用。

4.脚注遗漏

这是一个常见而又议论较多的问题。

中医处方的“脚注”是指在处方药名前、后注示说明性术语,用以对该药味的来源或产地、规格、炮制加工、煎法用法等情况作出说明。

目的是保障用药准确、用药质量及服用后的疗效与安全。

一是说明药材的来源或产地,如川贝母、北山楂、怀地黄、川黄柏等,二是控制饮片的特殊质量,如黄芩开“条芩”或“子芩”(指黄芩中较嫩的根)时,则所含药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等的量比老根“枯芩”中为高,三是指明炮制要求,如生首乌与制首乌,生用治疗肠燥便秘、降血脂,制用补肝肾、填精血、乌发强筋骨;四是说明特殊煎法服法,如矿石、贝壳、甲壳类药味须注明“先煎”,以便使难煎出的药效成分充分溶出,大黄、番泻叶及含芳香性挥发油类成分的药味应标明“后下”,以免久煎降低疗效或使挥发性有效成分散失。

此外,还有另煎、包煎、冲服、烊化等等特殊要求,均有利于患者服用或疗效发挥。

二、讨论与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处方用药是一项十分严谨的技术工作,事关防病治病安全有效的大事,不仅要求书写认真、细致规范,还要求临床医师彻底弄清每一处方药味的品种规格、炮制加工、药效成分、理化性质、毒副作用,以及正名与别名等方面的异同。

处方用药涉及到医与药两个方面,在临床医师辨证论证、理法方药完全正确的前提下,还要求药房配方时做到准确无误,药房人员应该能够在用药品种来源、药材饮片的理化性质等方面对医师用药给予咨询建议及监督。

此外,医院还应定期组织医药人员学习新的药物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术。

这样方可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的准确、科学、有效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万定荣,陈科力.近年武汉市区中药材原料与饮片质量调查与分析[j].中药材,,26(10):766.

[2] 姜翠敏,王洪泉,蔡玉凤.上海市部分医院中医处方用药剂量调查[j].中成药,,23(12):907.

用药调查相关论文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简称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who将药品不良反应分为a、b、c三类。

对比中美不良反应监测,我们可以发现。美国有独立的受fda监管的伦理委员会,专门监测新药临床上的不良反应。fda则监测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而中国不但没有独立的伦理委员会来监测临床用药,且制度的不完善,也导致上市药的检测出现漏洞。美国对于制药企业的处罚很严重,动辄上亿美元。但中国对于制药企业瞒报漏报的处罚只是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这就导致了中国药企上报数约为10%,而美国达到60%以上。

对于专家的话,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想法,中国的现状比较特殊。因此评价不良反应上报是否达到标准,不能简单的根据统计数来评判。而中国特殊的情况包括:大量中药的使用,中国新药开发的落后,个人上报的分散性。

而采取实际医院调查的形式,对医生以及护士实际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意识及作法的考察可以初步评价目前大部分不良反应由医疗机构上报的真实性、完整性。

我们选取南京作为调查范围。我们去了几所医院,采取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的形式同医生、主任、护士、辅医做了调查。我们手持学校开的介绍信,他们大部分很配合,因此调查过程虽然艰辛,但也顺利。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医生及护士认为,药物不良反应可以当做医疗事故上诉依据。我们在交谈过程中,医生解释,比如一种药,给孩子使用,剂量医生控制,万一超量了,还是医生倒霉。而法规上说明,药物不良反应,责任不在医生。但医院医生认为,实际操作中,超量与否难以用法规讲明白。可见,严谨的法规在实践操作中,需要考虑实际情况使用。

对于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期限,多数医生认为当天就是期限。虽然法规上说是15天,可见医生对于药品不良反应仍十分重视。而问及医生如果别人不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制度的话会是什么原因,而回答基本都是这种情况一般不存在,除非已知的药品不良反应。

尽管药品不良反应定义上说明与医生用药及各种因素都无关,但医生们普遍觉得与自己的用药有关。似乎出现不良反应自己也有责任。而这个属于信息普及的不完善。

对于医院医生护士的访谈,听得比较多的就是口头向药房通知药品不良反应。而他们的反应就是都会向医院通知,但医院是否上报他们就不知道了。

这只是初期的调查,我们经过一个更深入的调查,会有更好的发现和总结。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想法。

1.真正独立伦理委员会,负责新药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检测。各地整合医疗资源,充分发挥伦理委员会对于新药审批的作用。

2.药监局监测已上市的药物不良反应现象。管理伦理委员会,对于出现的药品质量问题,有责任追究伦理委员会和药企。

3.药监局对于药品说明书的修订起监督作用。当发现对于已发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没有出现在后来生产的药品说明书中时,有权罚款,并督令改正。

4.药监局统一印制医生手册,对于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常识及上报制度,以及其他一些医疗常识,印在册子里,人手一份。

5.当条件成熟时,病人治病用电子病历卡。所有医疗数据都在数据中心汇总。所有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都能具体到个人。数据收集更精准、操作更简单。

6.对于药企故意瞒报药物不良反应的事件,唯有重罚,方可杜绝这一现象。

用药调查相关论文

摘要:如今,智慧城市建设正在火热进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建设过程存在着由技术异化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此情况下,需要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进行反思并不断进行调整,使智慧城市在生态共同体理念下,为生态文明建设添光溢彩。

关键词:智慧城市;技术异化;伦理;生态共同体

在智慧城市理念的带动下,社会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也不可避免地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智慧城市的发展预示着人类未来社会将朝着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更加节约的方向发展,生态型智慧城市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更好选择。

1智慧城市及其创造力展现

1。1智慧城市使生活更便捷

1。2智慧城市使生活环境更怡人

环境也是精神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良好的居住环境与生活空间不但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花园城市、绿色城市的打造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休闲环境。满足了人们的自然审美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空间的结构优化。

1。3智慧城市更注重人本发展

智慧城市使城市安全有了保障。例如,三门峡移动与当地出租车公司合作,在展示广告及监控信息的同时,还安装了隐蔽报警装置,这样,使得司机及乘客在危急情况下的安全有更切实的保障。此外,智慧城市的发展还关注人的主体地位。每个公民都是城市的主人,重视提升民众的公众参与度,目的是让人们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和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一些交流平台关注民生问题,通过市民对智慧城市的预期设想与存在问题的反馈,及时了解并整合反馈信息,从而使政府部门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有针对性地作出调整。

2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技术异化问题

随着建设热情的高涨,智慧城市的弊端也日益浮出水面。由于智慧城市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其建设体系和制度也并不完善,因此,从生态共同体视角审视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在智慧城市的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技术异化的风险。

2。1环境风险的反思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强求自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技术的异化会导致环境危机,这将使生态问题进一步加重。城市的繁荣是依靠消耗能源材料发展的,智慧城市的发展也会受城市化的负面影响,这将危及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前景。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城镇化展望》预测,到2050年世界城市人口将再增加25亿。目前世界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该比例将上升到66%,而且,大部分增加的城市人口将集聚在亚非地区[3]。除此之外,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至97亿人,至21将达到112亿人[4]。不断增长的人口及城市化进程将会耗费更多的能源及材料,这意味着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在居住、能源、交通等方面对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压力也与之俱来。城市建筑技术的异化在空间的延伸吞噬着人类生存之根。在时间上,混凝土、钢筋水泥作为技术物如破了自然转变的时间限制,难以回融于自然界的本真过程[5]。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更多的材料及能源被消耗,城市垃圾也随之增加。这些因素将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造成阻碍。随着电子产品的极速更迭,技术异化的表现也层出不穷。电子垃圾作为智慧城市的“残留”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以手机为例,手机智能化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手机外观与性能的更高追求使得手机产品迅速更新换代,淘汰的二手手机一部分回收再利用,另一部分就直接废弃,其中含有大量毒害残留,如果随意处置,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经济全球化使各国联系为一个整体的同时也使环境问题显露出世界性的趋势。在一些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每年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在本土消化不掉,就会想方设法踢出,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也就成为了“垃圾桶”。目前,我国电子垃圾进口增长速度提高很快,每年从发达国家进口约200多万吨电子垃圾。广东汕头贵屿镇因拆解废旧电子产品及其环境污染问题而“闻名于世”,被称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城[6]。这个巨型垃圾场的面积也在日益扩大,并不断向内陆蔓延。

2。2伦理风险的反思

用药调查相关论文

中药制药技术研究论文【1】

摘要: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是中药传统技艺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是在历代中医药长期医疗实践中产生,并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中药 炮制 技术

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是中药传统技艺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是在历代中医药长期医疗实践中产生,并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其治疗“目不瞑”的秫米半夏汤中就有“治半夏”的记载,表明当时预治疾病已经使用了药物常规炮制品。

到了汉代,据有关资料记载,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炼、煮沸、火熬、烧、斩断、研、锉、捣膏、酒洗、酒煎、酒煮、水浸、汤洗、刮皮、去核、去翅足、去毛等。

同时,炮制理论开始创立。

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序例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暴x,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勿合用也”。

明代时期,中药炮制发展得较为全面,在理论方面,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曾系统地论述了若干炮制辅料的作用原理,记载为:“酒制升提;姜制发散;人盐走肾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难化增益元阴;陈璧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至令平和……”。

他还强调:“凡药制造,责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著名的医药学者李时珍集诸家之大成,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专列了“修治”一项,收载了各家之法。

二、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中药多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药用部位含有一定的药物成分,但也常带有一些非药用部分,而影响疗效,并且不同药用部位药效有异。

而原药材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就需要通过炮制,调整药性,增利除弊,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所以中医临床配方用药都是用炮制后的饮片。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常常是一药多效,而中医治病往往不是要利用药物的所有作用,而是根据病情有所选择,因此,需要通过炮制对原有性效予以取舍,权衡损益,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减弱,某些不利于治疗的作用消失,力求符合疾病的治疗需求。

疾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病情的发展变化多端,症候的表现不一,脏腑的属性、喜恶、生病病理各异,故立方遣药及炮制品的选用都应考虑这些因素。

如:女贞子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清虚热,且药性较平和,养阴而不腻,清热而不损阳气,实为滋阴补肾之良药。

但生用或制用与病情变化有关,当患者肝肾阴亏,兼有肠燥便秘者,可选用生品,既可补肝。

肾,又可润肠燥,二者兼顾,且用量宜大;当便秘已去,肝肾阴亏之象尚未完全消除时,除调整处方外,女贞子则宜制用,增强其补肝肾之力,避免过用生品又引起滑肠。

由此可知,中药必须经过炮制,才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要求,所以炮制是中医运用中药的一大特色。

2、炮制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

炮制方法的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主要依据。

炮制工艺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

1)中药净制与疗效

中药净制的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对药效的影响很大。

因此,中药在用于临床之前,基本上都要经过净制处理,方能人药。

从古至今,医药学家对中药的净制都非常重视。

中药亦要求以净制后的“净药材”人药,《中国药典》炮制通则把净制列为三大炮制方法之一。

2)软化、切制与临床疗效

中药切制之前,需经过泡润等软化处理,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

然而,控制水处理的时间和吸水量很重要,若泡浸时间过长,吸水量过多,则药材中的成分大量流失,降低疗效,并给饮片的干燥带来困难。

利用蒸气软化药材,应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有效成分被破坏。

切制时,饮片不均匀,厚薄、长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药用成分溶出不一。

若需进一步加热炮制,还会出现受热不均,生熟不一,药效有异的情况。

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方中桂枝以气胜,白芍以味胜。

若白芍切厚片,则煎煮时间不易控制。

煎煮时间短,虽能全桂枝之气,却失白芍之味;若煎煮时间长,虽能取白芍之味,却失桂枝之气。

方中桂枝、白芍均为主药,切均薄片,煎煮适当时间,即可达到气味共存的目的。

饮片的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饮片因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干燥,就会发霉变质。

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不当,也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特别是含挥发性成分或对日光敏感的成分,若采用高温干燥或曝晒,疗效会明显降低。

3)干热炮制与临床疗效

干热炮制,主要是用火加热。

既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药效有明显的影响。

干热炮制的各种方法中以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

药物炒制,其方法简便,但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减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许多中药炒制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收到启脾开胃的作用,如炒谷芽、炒麦芽、炒扁豆等。

中药经炒制处理后,能从不同途径调整药物的功用,满足临床不同的用药要求。

煅制法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或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药。

此外,煨制、干馏等法对疗效也有明显影响。

尤其是煨制后,药效常有明显的变化,干馏法则常用于制造新药。

如木香生品行气止痛作用明显,煨木香则专于实肠止泻。

3、炮制与药性的关系

用药调查相关论文

随着高校本科生扩招,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中也逐渐明显。有资料显示,2007年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基地比例分别为:医院,药检所,教研室、实验室为。2008年有所增加,分别为60%67%及。所以,医院作为药学本科生主要毕业论文基地,除了以往的实践带教外,应该认真思考怎样让课题教学可持续发展,培养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药学毕业生这一新的教学任务了。2007年至今我们已指导本科毕业论文15篇,完成12篇的论文答辩,3篇正在进行中。作为写作的关键,选题结果决定了论文的质量。笔者想就在医院实习的药学该如何选题,谈谈一些体会。

选题有几种来源,要么来自于指导老师的专业经验,要么来自文献阅读或是已有选题的延伸和扩大。医院药学所能提供的选题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治疗药物监测

指导老师可以选择日常监测病例较多的品种之一,指导学生回顾性分析血药浓度与某一临床治疗效果或不良反应的相关性。通过整理血药浓度数据并查阅相应病历,了解药效观察指标或药品不良反应的具体临床表现,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药物治疗浓度范围的临床意义及治疗药物监测在指导个体化给药中的作用。

处方分析

关注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开展静脉药物集中配置(pivas)的医院能给这类课题提供良好的数据平台。收集本单位临床上使用药物常见的药物配伍情况,特别注意中药注射剂,通过文献检索和实际工作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一些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实验,逐步累积药物配伍的知识,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参考。

生物等效性实验研究

在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运用hplc等方法进行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和生物利用度研究,并可延伸到上市药品的药剂质量评价研究,为医院药品遴选控制质量提供科学根据。

优化制剂处方

这类选题多由指导老师常年工作经验所提出或新技术的应用所激发,可对于一些质量不够稳定的制剂处方进行改进,通过稳定性试验评价制剂原料、制剂工艺及制剂成品外观,优选最优处方。

摸索含量测定的方法

医院制剂药检室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质量标准对药品质量进行检验,所以制定控制药品内在质量的质量标准可作为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摸索出优于原有测定方法的测定手段。特别是需要预处理的样品,通过中间环节的改进,摸索出更方便、准确的检测方法。

在实际生产中摸索高效低耗的节能方法

对设备、制备工艺或生产环节进行改进,不断实践验证,摸索出高效低耗的节能方法。

为中药制剂的开发做前期的实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