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哲学与人生教案(通用18篇)

时间:2023-12-05 06:07:16 作者:JQ文豪

通过总结人生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总结,希望能为我们的总结提供一些思路。

《哲学与人生》教案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

2学时。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全有把握扭转劣势。”宋襄公不听,他认为截击正在渡河的对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约束全军不得出击。待楚军渡过泓水、正在慌忙列阵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建议道:“我们趁敌人还没有列阵完毕,掩杀过去,还有希望获胜。”宋襄公又拒绝说:“要等敌人列阵完毕,我军才能出战。”

很快,楚军排列完毕,严阵以待,宋襄公这时候才下令对楚军发动全线进攻。他自己亲自驾着兵车,车上飘扬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杀向楚国的中军。一场大战下来,宋军惨败,宋襄公精锐的中军全军覆没。宋襄公本人也在乱军中被砍伤了屁股,亏得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

宋国在泓水之战中损失惨重,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就连齐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宋国没有参加由陈国发起的颂扬齐桓公的盟会,起兵伐宋。宋国开始沦为大国的附庸,在楚国、晋国等大国之间艰难摇摆以求生存。

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宋襄公会失败?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强调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性。

运用教材第4页中“存奶请客”一例,强调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一位先哲询问古罗马的两面门神:“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着两副面孔?”“为的是一面察看过去,记取历史的教训;一面展望未来,给人们以美好的憧憬。”门神说。

“可是,您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先哲问道。

“现在……”门神哑然了。

“要知道,”先哲说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您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者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何在?”

“呜呜……”门神听到此,忍不住抽泣起来。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位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概念。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使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使用教材第9页中“残奥冠军侯斌”一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23岁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牲。2000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没回家过过年,她把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她说:“作为导游,得为游客着想!”一次,一位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解说时直冒冷汗,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儿。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

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得出下列的几个要点。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组织学生进行选择实践与评价:要求学生写出希望自己将来第一份工作应该具备的五个条件,并排列顺序。然后对这些条件进行逐项删除并排序。最后剩下的一个条件,往往是学生心目中最重要的,也是真正需要的条件。最后对这个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引导学生完整理解“客观实际”的概念。体会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板书小结。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随堂练习。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a.自己的体质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

5.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a.物质b.意识。

c.社会d.精神。

答案:1.c2.b3.d4.a5.c。

课后作业。

1.教材体验与探究:第1题,第2题。

2.我们国家有很多成语,请同学们查一查以下一些成语的意思和出处:自知之明、不自量力、量力而行、妄自菲薄。

请列举说明这几个成语的出处和意思,指出这几个成语的异同,并谈谈这几个成语与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哲学观点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教案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是同一部位。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强调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性。运用教材第4页中“存奶请客”一例,强调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一位先哲询问古罗马的两面门神:“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着两副面孔?”“为的是一面察看过去,记取历史的教训;一面展望未来,给人们以美好的憧憬。”门神说。

“可是,您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先哲问道。

“现在??”门神哑然了。

“要知道,”先哲说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您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者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何在?”

“呜呜??”门神听到此,忍不住抽泣起来。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位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概念。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使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使用教材第9页中“残奥冠军侯斌”一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事儿。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

20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得出下列的.几个要点。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引导学生完整理解“客观实际”的概念。体会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哲学与人生》教案

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

2学时。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录像:《猫和老鼠》片段。

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

学生小组竞赛活动:

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

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新课讲授〉。

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同学们列举出了许多这样的事物和现象,哲学上把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幻灯片:讲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不可分割。

(2)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又指事物之间。

(3)哲学上的矛盾不能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对立的双方力量是不均衡的,如漫画:“他敢剪吗?”这种力量的不均衡,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事物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幻灯片:猫和老鼠的斗争。

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锁的制造日臻完善,钞票的印刷日臻精美,应该到事物的反面去寻找答案。为什么?因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3.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认清事物的两个方面,有利于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事物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别和不同,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只有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和处理矛盾的正确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二、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幻灯片:矛盾的许三多。

小组讨论活动:人无完人,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自身的优缺点。

故事:胆小。

我们用矛盾的观点来看我们自身,矛盾也是我们人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在解决矛盾中我们得到成长。

三、正确处理人生矛盾,积极促进自身发展。

幻灯片:下雨好不好?好不好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活动:故事会。各组代表讲述积极面对人生中各种问题、正确处理人生中各种矛盾的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感受。

对待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历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从同学们讲述的各类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正视生活中的矛盾,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全面认识和协调处理矛盾的不同方面,积极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而消极的态度是害怕矛盾,掩盖矛盾,表现为两种极端相反的倾向:一种倾向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简单化和偏激,排斥不同,激化矛盾;另一种倾向是回避矛盾,把一切归结于命运,消极地听从命运的安排。所以,换一种态度,就会换一种人生。

四、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幻灯片:寓言故事。

这个寓言说明什么呢?

事物的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外因),另一方面是内部原因(内因)。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内部矛盾。

幻灯片:鸡蛋变小鸡。

教师结合幻灯片讲解,内外因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合适的温度只有作用到种鸡蛋上才能孵出小鸡,作用到石头上则不能。

学习了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自身努力与外部条件的关系,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和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发展自己,把握机遇,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内,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活动:顺境、逆境之我见。

刘默涵和她的默涵助学基金告诉我们:顺境和逆境都是外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无数成功的人生都在说明: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促进人生发展,创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生。

〈课堂小结〉。

1.幻灯片,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

《哲学与人生》教案

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

2学时。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是同一部位。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强调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性。

运用教材第4页中“存奶请客”一例,强调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一位先哲询问古罗马的两面门神:“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着两副面孔?”“为的是一面察看过去,记取历史的教训;一面展望未来,给人们以美好的憧憬。”门神说。

“可是,您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先哲问道。“现在??”门神哑然了。“要知道,”先哲说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您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者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何在?”“呜呜”门神听到此,忍不住抽泣起来。

原来,正是由于先哲所指出的原因,它没有看守住罗马的城池,被敌人攻陷了,于是,人们遗弃了它。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位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概念。

1、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使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使用教材第9页中“残奥冠军侯斌”一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23岁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牲。2000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没回家过过年,她把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她说:“作为导游,得为游客着想!!”一次,一位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解说时直冒冷汗,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儿。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从而得出下列的几个要点。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引导学生完整理解“客观实际”的概念。体会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板书小结。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随堂练习。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c)。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b)。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d)。

a、自己的体质。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完整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集合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

2学时。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全有把握扭转劣势。”宋襄公不听,他认为截击正在渡河的对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约束全军不得出击。待楚军渡过泓水、正在慌忙列阵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建议道:“我们趁敌人还没有列阵完毕,掩杀过去,还有希望获胜。”宋襄公又拒绝说:“要等敌人列阵完毕,我军才能出战。”

很快,楚军排列完毕,严阵以待,宋襄公这时候才下令对楚军发动全线进攻。他自己亲自驾着兵车,车上飘扬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杀向楚国的中军。一场大战下来,宋军惨败,宋襄公精锐的中军全军覆没。宋襄公本人也在乱军中被砍伤了屁股,亏得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

宋国在泓水之战中损失惨重,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就连齐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宋国没有参加由陈国发起的颂扬齐桓公的盟会,起兵伐宋。宋国开始沦为大国的附庸,在楚国、晋国等大国之间艰难摇摆以求生存。

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宋襄公会失败?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强调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性。运用教材第4页中“存奶请客”一例,强调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一位先哲询问古罗马的两面门神:“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着两副面。

孔?”“为的是一面察看过去,记取历史的教训;一面展望未来,给人们以美好的憧憬。”门神说。

“可是,您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先哲问道。

“现在……”门神哑然了。

“要知道,”先哲说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您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者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何在?”“呜呜……”门神听到此,忍不住抽泣起来。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位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概念。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使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使用教材第9页中“残奥冠军侯斌”一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23岁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牲。2000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没回家过过年,她把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她说:“作为导游,得为游客着想!”一次,一位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解说时直冒冷汗,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儿。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

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得出下列的几个要点。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组织学生进行选择实践与评价:要求学生写出希望自己将来第一份工作应该具备的五个条件,并排列顺序。然后对这些条件进行逐项删除并排序。最后剩下的一个条件,往往是学生心目中最重要的,也是真正需要的条件。最后对这个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哲学与人生教案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_的指导。

【应用举例】。

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来自上帝“第一推动力”。

(2)牛顿研究工作的得失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1)唯物主义世界观推动了他的科学研究,唯心主义世界观阻碍了他的研究工作。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是不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的。

(2)牛顿工作的得失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_为指导,否则,科学研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哲学与人生》教案

1.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3.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藏铁路的建设。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自此,占中国1/8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讲授。

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

幻灯片:自觉能动性的定义(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例如:“黑猩猩的事例”,说明无论多么聪明的动物,也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2.自觉能动性的特点。

首先,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例如:李四光与中国石油。价值规律、万有引力、元素周期律、新陈代谢、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

其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1)人们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例如:克隆羊、人造心脏、人造蛋白质。

(2)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害为利。例如:展示建设三峡时的图片,指出三峡的建设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害为利的最好的例证。

再次,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例如:长征精神、铁人的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1)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正确指导行动。例如:万有引力定律。

(2)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创造条件,改造客观世界。

教师设疑:“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的神话,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人类登上月球的向往。而今天,人类已把这个神话变成了现实,这又包含什么哲理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改造客观世界。

(3)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磨炼意志,鼓足干劲,战胜困难挫折。

例如: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7名宇航员罹难,美国总统布什和夫人出席了追悼仪式。布什在简短讲话中对每一位宇航员表示敬意,他说,7名宇航员的牺牲是个悲剧,但他们是为人类古老的理想而死,他们明知巨大的风险仍然“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他们牺牲在“发现的旅途上”。他说,尽管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美国的航天事业仍将继续”。通过这一事例让学生意识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要想避免失败,战胜困难,唯一的选择便是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就前面所讲授的有关哲学基本观点联系实际进行讲解。

练习。

1.连连看。

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为什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第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去利用规律、改变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三,精神状态。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困难、挫折、暂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

2.思维训练。

展示幻灯片:刻舟求剑的故事。

教师设疑:故事中的人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吗?他为什么找不到剑?

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

二、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1.人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人与动物不同,人生不是机械的、被动的、本能的生存过程,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和环境条件基础上,能动的、创造性的生活过程,是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去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动地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前面所讲的“黑猩猩的事例”来进行说明,从而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人同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

2.人生发展过程是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的过程。

人自身努力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对自身物质潜能的开发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潜能的挖掘和发挥可以提高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提高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例如:在这里可以和学生做一个小游戏,名字叫《撕思人生》,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如何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

开展游戏式的活动——撕思人生。

活动方式:教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白纸,让学生在这张白纸上画出一个箭头坐标,然后标出自己的出生年龄和实际年龄;做完后再让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应当功成名就的年龄、以后人生中最迫切想要实现的三件事情,同时思考自己如何做才能功成名就;最后让学生预测自己的死亡年龄。

活动后教师进行启发式的提问:

1.面对这张纸,你有何感受?

2.那仅有的,可以用来努力学习和拼命工作的时间,我们应该怎样利用?

3.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

总结:让学生通过这个游戏亲身感受到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人生也是一个能动的过程,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选择,也必须自己去走。

3.人生是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同时,每个人也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选择,也必须自己去走。

例如:教师在这一部分可结合前面的游戏进行简单的概括,告诫学生人生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每个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三、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创设情景:播放录像“吉米的故事”

1.自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可以产生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人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自信是打开自己潜能宝库的钥匙。

3.自强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

讨论: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总结出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四、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创设情景:播放录像“牛群事业成功的故事”

讨论:学生结合案例讨论一个人如何做才能战胜自我,克服自卑,如何做才能实现自我。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参当中的有关事例进行讲解。

课堂活动:自信自强实现自我。

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已经对自尊自信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利用教材的可读性和教材的案例,再补充一些生动、感人、典型的正面事例。以小组为单位,讲一个有关自尊自信的小故事,使学生在明白道理的同时,还能得到教育和感染。所以,教学在锻炼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应特别重视运用好榜样示范法。在形式上,可以利用录音、录像、图片、设立故事会评委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小结。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

幻灯片:想一想:“嫦娥奔月”的成功体现了哪些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拓展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2.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

教师结合幻灯片进行讲解。

(1)联系是普遍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如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自然界内部、人类社会内部、人类与自然界之间、人的认识、人的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世界上不存在彼此孤立的事物,但是,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忽视联系的客观性会遭到惩罚,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无论是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是事物内部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

讨论:为什么探月工程一度停滞?面临困境,需要迫切解决什么问题?教师介绍有关情况,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然后得出结论:联系是有条件的。

展示幻灯片:试一试,请学生回答。

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结合“嫦娥奔月”录像以及前面的讲解、学生的讨论等进行归纳总结:

(1)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看问题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计其一,不及其余。学生在人生成长中不能只看到自我,而看不到人与社会的联系,自我封闭,自我满足。

(2)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既要重视个体、局部对整体的意义,又要把个体和局部放到整体的联系中去,在人生的成长中,既重视个体对集体和社会的价值,也要充分看到集体、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3)要把握事物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注意区分不同的特点。事物间的联系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已知的联系,也有未知的联系;有横向的联系,也有纵向的联系等,只有充分把握事物间存在的这些联系,才能努力去发现挖掘,得到启迪,提高能力。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1.人都是生活在人际关系之中的。

创设情景:播放录像“鲁滨逊漂流记”片段。

问题探究:人能不能离开人际关系而生活?然后请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什么是人际关系。

2.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交互性。

展示幻灯片:指出人际关系的特性:客观性、复杂性和交互性。

(1)客观性。故事回放“好玉米是这样获得的”,教师解说故事,请学生说出理由和收获。在此基础上,教师从纵向联系的角度讲解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客观必然性。

(2)复杂性。课堂练习。请学生根据幻灯片的提示列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和不同的社会角色。

教师总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心态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那么真实的故事是怎样的,教师说出故事,并给出人生的启迪:身份只是暂时的标记。

教师总结: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决定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交互性。因此,我们对人际关系的特性,只有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才会更深刻。

3.社会交往的作用。

脑力激荡: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看哪个小组能总结出更多的作用。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巡视、指导。然后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总结发言,并进行评比。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小故事“天堂与地狱”来升华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

三、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1.人际和谐是中国的宝贵文化传统。

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录像片段,指出:“和”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和”即矛盾的协调统一,包括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然后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以和为贵”以及和谐社会主义的内涵。

2.人际和谐及其特征。

请学生阅读教材,总结人际和谐的特征。教师展示“人际和谐的特征”幻灯片,并逐一进行讲解。运用图示展示和故事回放,引导学生讨论“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和谐的作用”。

3.人际和谐的作用。

教师简单讲解:对个人的成长成才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图片展示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升华主题:正是人际的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战胜各种灾难,迎接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1.走出孤独,主动交往。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进入中职的第一天,如何和同学相识并建立友谊的,得到同学和老师的信任和友谊后,内心有何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强调:只有主动地交往,自觉地投身到社会生活中,扩大自己的社会关系,才能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2.学会与人共处、和谐共事。

以教师讲解为主,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谈一谈在生活和学习中是如何化解与同学之间或父母之间的矛盾的,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在彼此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和谐相处。

3.建立美好的友谊。

教师利用教参资料进行讲解,并进一步指导学生在学校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对待不同的人应采取的交友原则和技巧,学会交友,获得快乐的人生。展示名人名言,进一步强调友谊的作用和获得友谊的方法。

课堂活动:评选“和谐”标兵。

在班级中开展评选“和谐”标兵活动,并说明评选依据,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只有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获得快乐的人生。

〈课堂小结〉。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

哲学与人生教案

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

2学时。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是同一部位。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强调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性。

运用教材第4页中“存奶请客”一例,强调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一位先哲询问古罗马的两面门神:“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着两副面孔?”“为的是一面察看过去,记取历史的教训;一面展望未来,给人们以美好的憧憬。”门神说。

“可是,您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先哲问道。“现在??”门神哑然了。“要知道,”先哲说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您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者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何在?”“呜呜”门神听到此,忍不住抽泣起来。

原来,正是由于先哲所指出的原因,它没有看守住罗马的城池,被敌人攻陷了,于是,人们遗弃了它。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位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概念。

1、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使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使用教材第9页中“残奥冠军侯斌”一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23岁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牲。2000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没回家过过年,她把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她说:“作为导游,得为游客着想!!”一次,一位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解说时直冒冷汗,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儿。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从而得出下列的几个要点。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引导学生完整理解“客观实际”的概念。体会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板书小结。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随堂练习。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c)。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b)。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d)。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哲学与人生》教案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

2学时。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全有把握扭转劣势。”宋襄公不听,他认为截击正在渡河的对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约束全军不得出击。待楚军渡过泓水、正在慌忙列阵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建议道:“我们趁敌人还没有列阵完毕,掩杀过去,还有希望获胜。”宋襄公又拒绝说:“要等敌人列阵完毕,我军才能出战。”

很快,楚军排列完毕,严阵以待,宋襄公这时候才下令对楚军发动全线进攻。他自己亲自驾着兵车,车上飘扬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杀向楚国的中军。一场大战下来,宋军惨败,宋襄公精锐的中军全军覆没。宋襄公本人也在乱军中被砍伤了屁股,亏得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

宋国在泓水之战中损失惨重,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就连齐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宋国没有参加由陈国发起的颂扬齐桓公的盟会,起兵伐宋。宋国开始沦为大国的附庸,在楚国、晋国等大国之间艰难摇摆以求生存。

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宋襄公会失败?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强调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性。运用教材第4页中“存奶请客”一例,强调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一位先哲询问古罗马的两面门神:“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着两副面。

孔?”“为的是一面察看过去,记取历史的教训;一面展望未来,给人们以美好的憧憬。”门神说。

“可是,您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先哲问道。

“现在……”门神哑然了。

“要知道,”先哲说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您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者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何在?”“呜呜……”门神听到此,忍不住抽泣起来。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位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有物质统一性。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概念。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使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使用教材第9页中“残奥冠军侯斌”一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23岁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牲。2000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没回家过过年,她把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她说:“作为导游,得为游客着想!”一次,一位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解说时直冒冷汗,问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儿。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

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得出下列的几个要点。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组织学生进行选择实践与评价:要求学生写出希望自己将来第一份工作应该具备的五个条件,并排列顺序。然后对这些条件进行逐项删除并排序。最后剩下的一个条件,往往是学生心目中最重要的,也是真正需要的条件。最后对这个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a.自己的体质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

5.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a.物质b.意识。

c.社会d.精神。

答案:1.c2.b3.d4.a5.c。

1.教材体验与探究:第1题,第2题。

2.我们国家有很多成语,请同学们查一查以下一些成语的意思和出处:自知之明、不自量力、量力而行、妄自菲薄。

请列举说明这几个成语的出处和意思,指出这几个成语的异同,并谈谈这几个成语与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哲学观点的关系。

哲学与人生教案案例【精选】

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教学重点】。

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教学难点】。

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录像: 《猫和老鼠》片段。

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

学生小组竞赛活动:

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

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新课讲授〉。

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同学们列举出了许多这样的事物和现象,哲学上把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幻灯片:讲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不可分割。

(2)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又指事物之间。

(3)哲学上的矛盾不能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对立的双方力量是不均衡的,如漫画:“他敢剪吗?”这种力量的不均衡,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事物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幻灯片:猫和老鼠的斗争。

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锁的制造日臻完善,钞票的印刷日臻精美,应该到事物的反面去寻找答案。为什么?因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3、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认清事物的两个方面,有利于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事物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别和不同,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只有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和处理矛盾的正确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二、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幻灯片:矛盾的许三多。

小组讨论活动:人无完人,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自身的优缺点。

故事:胆小。

我们用矛盾的观点来看我们自身,矛盾也是我们人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在解决矛盾中我们得到成长。

三、正确处理人生矛盾,积极促进自身发展。

幻灯片:下雨好不好?好不好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活动:故事会。各组代表讲述积极面对人生中各种问题、正确处理人生中各种矛盾的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感受。

对待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历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从同学们讲述的各类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正视生活中的矛盾,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全面认识和协调处理矛盾的不同方面,积极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而消极的态度是害怕矛盾,掩盖矛盾,表现为两种极端相反的倾向:一种倾向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简单化和偏激,排斥不同,激化矛盾;另一种倾向是回避矛盾,把一切归结于命运,消极地听从命运的安排。所以,换一种态度,就会换一种人生。

四、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幻灯片:寓言故事。

这个寓言说明什么呢?

事物的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外因),另一方面是内部原因(内因)。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内部矛盾。

幻灯片:鸡蛋变小鸡。

教师结合幻灯片讲解,内外因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合适的温度只有作用到种鸡蛋上才能孵出小鸡,作用到石头上则不能。

学习了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自身努力与外部条件的关系,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和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发展自己,把握机遇,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内,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活动:顺境、逆境之我见。

刘默涵和她的默涵助学基金告诉我们:顺境和逆境都是外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无数成功的人生都在说明: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促进人生发展,创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生。

《哲学与人生》教案

1.认知: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2.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3.运用: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3.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1.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

2学时。

让学生搜集有关逆境中成才的事例。调查不同行业人士的工作压力情况。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录像:神七问天。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我们改革开放成果不断显现的过程,更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过程。中国的“飞天”梦想的逐步实现,是中国航天人和全国人民不断奋斗、不懈追求的过程,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xx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携手问天,6年间的6次飞行如同6个台阶,一次次,在浩瀚的太空中铭刻下中国人的印记。

20xx年9月25日21时10分,是每个中国人自豪的时刻,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发射了!霍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人一起升向了天空,他们实现了世界上为数不多国家掌握的太空行走这一大创举。从载人航天到踏出太空的第一步,我们看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课讲授〉。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幻灯片(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由无数事物构成的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发展是指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指丧失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幻灯片:科学发展观。

设问:发展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教师:(小结)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发展不能以过度开发、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应坚持科学发展观。

幻灯片:赫尔岑难女主人。

设问: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新事物和旧事物?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故事中的女主人判断高尚音乐的标准,是根据形式上、现象上的新奇,一时的流行(即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等,俄国大文豪赫尔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而提出了“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吗”的质问,使女主人陷入困境。因此我们说:判断新旧事物不能凭出现时间的先后和形式上、现象上是否新奇,而是看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幻灯片:区分新旧事物(课堂练习)。

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幻灯片:航天历程。

教师:(小结)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但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循序渐进和反复曲折的发展过程。事物的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幻灯片:新生婴儿。

学生:讨论,回答(略)。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新事物。爱迪生正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的每一次试验。新事物在最初出现的时候,不可能充分显示和发挥其优越性,难免有各种缺陷,因而总是比较弱小的,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其实,何止是婴儿,这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中国革命的胜利,正是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失败,才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幻灯片: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漫画)。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与时俱进。在前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走曲折的路;在遇到曲折时坚定前进的方向不动摇。

二、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列举出名人警句引发学生思考: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此句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给我们哪些人生启示?请大家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准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回答:我们应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挫折。

阅读材料。

美国黑人作家格亚·安吉罗小时因家境贫困,父母外出寻找工作,3岁时被送到祖母家,后靠乞讨度日。她自幼好学,梦想成为作家。她参加国内反种族斗争,她亲眼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西部的生活情形,她当过汽车售票员,到夜总会唱过歌,远足非洲,加入哈莱姆作家社团,先后写了自传体小说和一系列诗作,在美国成为畅销书。她被邀请为威克-福利斯特大学终身教授,克林顿总统就职典礼时请她朗读诗作,她主持过美国儿童歌节目“芝麻街”,成为年轻人敬重、羡慕和效仿的偶像。她曾经说过,谁都有失败的时候,但他必须有不可战胜的勇气。

综合上述材料,试用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原理,说明“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学生讨论,回答(略)。

牛顿曾经说过:“做事失败了,只要继续努力,是没有不成功的。”事实不正是如此吗?不管碰到什么样的失败,只要不动摇,正确地对待失败,就一定能够成功。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而后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无论我们遭到什么失败,都要勇于面对,心中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失败算什么,抬起头来,继续走下去,成功就在面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1.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2.人生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准备走曲折的路。

三、顺境他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

人生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的境遇。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1.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与有利条件。

教师准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回答:顺境中应怎样把握机遇和有利条件?

幻灯片:哈佛女孩刘亦婷。

教师:(小结)客观上的顺利条件并不能直接造就一个人的成功。刘亦婷在顺境中能成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她从小就培养自我加压,自我磨炼,高标准,严要求得来的。

幻灯片:机遇。

课堂讨论:顺境出人才?逆境出人才?

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和有利条件,逆境更是对人生的巨大考验。

课堂活动:顺境十戒。

2.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搜集整理:回顾历史人物的事迹,谈谈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理解。历史上许多人物面对逆境不屈服,变压力为动力,创造出伟大的奇迹。我们周围的许多人之所以创造出奇迹,也是与逆境抗争的结果。例如: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明《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等等。

(根据课前布置的学生搜集逆境中成才的事例,以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课前准备成果,并说一说从中受到的启发。)(各组可分别展示课件)。

幻灯片:蚂蚁工作哲学。

3.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课堂讨论: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幻灯片:我思我悟。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在人生发展中顺境和逆境经常是互相贯通、互相转化的,顺境时要有忧患意识,在顺境中,安逸懈怠、骄奢放纵,顺境就会变成逆境;而在逆境中奋斗崛起,逆境可以变为顺境。从现实来说中职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不善于创造机会,抓住机遇。运用具体事例的讲解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尤其是让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逆境和挫折,使逆境和挫折成为前进的动力。

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1.人格与境遇。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在课前布置调查问题,让学生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回答:

(2)面对逆境你的处理步骤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首先要处理好人格与境遇的关系,逆境磨炼人的意志,也考验人的品格,保持健康人格是以积极人生态度对待挫折和逆境的基本要求。

针对此问题,充分利用教材中洪战辉的事例和同学们展开讨论,也可让同学自己另举事例说明此问题。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幻灯片:轮椅上的微笑天使。

幻灯片:可乐男孩。

人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境遇。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坚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磨炼中增强的。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最可靠保证,正确认识挫折、困难与失败,勇敢地面对它们,学会用灵活的策略、理智的态度克服它们;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用勇气迎接困难,以意志应对挫折。

尽管大多数同学都有着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困难,遭遇挫折,身处逆境。面对挫折,我们应视之为进步的阶梯,用乐观的态度来对待,调动身心各方面的潜能,消除挫折的消极影响。

课堂活动:励志歌曲大联唱,评选优胜组。

《爱拼才会赢》、《阳光总在风雨后》、《奔跑》。

〈课堂小结〉。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小论文《我看人生挫折》,不少于800字。

人生哲学

人生不需要大道理,一点小哲学就够了文/松浦弥太郎(matsuurayataro)。

著名出版人,特立独行的思想家,生活美学的先行者。他开设了日本个性古书店“cowbooks”,担任老牌生活杂志《生活手帖》总编辑,被称为“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松浦弥太郎提出美好人生的100个基本信条,以下是这其中的24个。

1、一切自己负责,指责他人也无济于事。

好事、坏事,我们会经历各种事情。无论发生什么事,我认为“一切的起因都在于自己”。不推到他人、社会的身上,不去指责他人,也不怨恨这社会。不管发生什么,自己处理,自己主动承担责任。大体的事情,都可以自己负责解决。只有带着“说服自己的关键是在于自己”的觉悟,才可能不依存于他人,用自己的双脚走下去。

2、简单地生活。要做的事,保持一点点就好。

简单思考后,选择少量“应该做的事”。如果其中有复杂的事就简单化,认认真真地拼命做到最好。如果什么都插一手,最后的结果不过是每件事都半途而废罢了。“想穿红色的,也想穿蓝色的”,两种颜色都上身,只会显得不伦不类。只要有“想要那样,又想要这样”的想法,就不可能全部实现。不能明确目标,凡事都只能是浅尝辄止。

3、不对过去说谎。

大家都知道不应该说谎,但那只是对当下而言。对于过去,是不是会为自己编排上更有利的情节呢?即便不算说谎,也会为了将自己现在的行为正当化,而稍稍调整过去的故事吧?过去的事,谁也没法去验证。小小的谎言也不会被揭露。但正因如此,才罪恶深重。所以我认为,最不该说的,就是对“过去”撒的谎。

4、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到下一个人。

上厕所的时候,要想到下一个用的人。扔垃圾的时候,要想到将垃圾送到垃圾场的人、回收运输的人、处理垃圾的人。做杂志的工作,要想到校稿的人、印刷的人、装订的人、将书运到书店的人、为我们卖书的人,以及读者。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忘记人的存在。我想牢记这一点做事。

5、常对自己投资,为体验花钱,不用贫穷的方法学习。

6、愈是小的承诺愈要信守。

“下次,一起吃饭吧”,“那本书我借你”,平时这些话我们经常脱口而出。可能都是顺着话题随口说的,但这和郑重的约定、重大的约定一样,都应该被遵守。愈是不知不觉间许下的模糊不清的诺言,愈是小小的约定,愈重要。不轻视小约定,然后去执行,对方会欣喜地感到“啊,他还记得啊”“原来那不是一句客套”。我想传达给对方这种喜悦。

7、要了解,孤独是生而为人的条件。孤独是人生存的条件之一。工作和生活上,都会有孤独感袭来的时刻,不可能从中逃脱。不仅如此,你愈想逃避,孤独的影子愈是会紧紧追随。倒不如坦然接受“人生来孤独”的事实,理解“孤独,正是我们活着的证明”。会这么想的人,也许才算是真正的成人。

8、任何东西都要修缮。

任何东西都有坏的一天。即便很小心使用,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重要的是,一旦坏了,不马上扔掉,而是要有“一定要修好”的意识。钢笔也好鞋子也好,衣服也罢,即便买新的更便宜,我也会选择修缮后继续用。丰富而专注的人生会就此生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因人生道路不同或者工作上的麻烦而产生裂痕,也要小心修复,这样才会构筑更深刻的关系。

9、与其读一百本书,不如把一本好书读一百遍。

一本一本地积累数字,说着“我读过这么多书”的时候,到底学到了什么?我感觉留下的只不过是“读了一百本书”的记录而已。还不如找到好书,反复读一百遍。从“即便读了一百遍,也会有新发现”的好书那里,可以学习很多东西。这和人际关系同理。比起交往一百个人,倒不如和一个真正喜欢的人交往,更能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本质。

10、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入下去不断磨炼、挑战。

谁都有一两件擅长的事情。找出它们吧。深入学习和练习,使之更为精湛。为了变得更加擅长,而去挑战吧。这样才能培养出“个人专长”。

11、不要根据价格评判“贵”或“便宜”。

不要养成根据价格来判断物品价值的习惯。贵的物品自有贵的理由,便宜的物品也会有便宜的理由。在店里问东西的价格,说着“唉,好贵啊”是很失礼的态度。在物品便宜的店里,说着“啊,很便宜很便宜”,也感觉有些没品。

12、一周买一次花。

一周买一次花。这不是规定而是一种乐趣。“郁金香要出来了吧”“现在最漂亮的花是什么呢?”感知季节,对工作和生活来说都不可或缺。我很重视在生活中摆放有生命而美丽的东西,并且爱惜它们。

13、不买就什么也学不到,想知道的事要花大钱。

真正想知道的事,只能花钱。比如说想知道背一百万日元的包是什么感觉,这样的包是什么构造,为什么值一百万,就只有自己花钱买一个。这样获得的不仅是一个包,还有价值一百万日元的资讯,即便失败了也是一种学习。有些经验必须自己“花钱买来”,而不是去问拥有它们的人。

14、不使用“绝对”“普遍”这样的词。

“绝对”“普遍”这样的词,尽量不去使用。因为既不存在绝对的事,也不存在对谁来说都是普遍的事。这些一不留神就会使用的词,特别需要克制自己说出口。与他人意见对立无法认同,试着从“对方所言正确”的角度出发思考,以此作为说服自己的妥协点。能够以“不懂的是自己,对方是正确的”的态度让步,会让事物大步向前迈进。

15、不把“没有钱”“没有时间”放在嘴上。经常会有钱不够、时间不够的情况,但不把这样的话说出口。在忍不住要说的时候,强行咽回去。我觉得这些话无论如何都不该说出口。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和金钱内推进事物的前进,是自己的责任。两者都不够的原因,说不定在于自己的生活态度。如果将其归咎为“社会的错,世人的错”,那你永远都不会有够用的时间和金钱了。

16、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

我们每天都会面临无数抉择。因此,每天都会有困惑和烦恼。在不知道选什么好的时候,就选择艰辛的那条路吧。因为这样不管是对是错,都会更集中精力去做,会变得更加慎重、更加仔细地准备。从结果上来说,也会学习到更多东西,更容易获得成功。相反,选择轻松的一条路,则不仅没有紧张感,也会所学甚少。

17、思考并拥有个人的目标和梦想。

被问起“你的梦想是什么?”时,回答不上的人多到令人吃惊。这太不可思议了。好好考虑下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想个人的目标吧。请讲工作作为实现自己梦想和个人目标的必经过程。同事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彼此的梦想。多小的事都没关系,有自己梦想的人,和只是打工的人有着天壤之别。

18、为了对任何事都能有反应,保持敏感的心。避免冷漠、无视。

锻炼条件反射的能力。对任何事情都能马上注意到,并且作出反应。要随时保持敏锐,就不能凡事冷漠。对客人当然如此,同事之间也要保持关心。故意无视,是不应该的。要有店外的伞倒了也能察觉的感性。不只对眼前的事物,对周围全方位的事物都要能做出反应,就像背后也长了眼睛一样。没有这样敏感度,出不了成果。

19、不急于出结果。

不要指望一步登天。任何事情都要花费与之相应的时间。同做菜一样,着急做出来的东西和踏踏实实花时间作出的味道必然不同。前进一步退后两步,也是一种走路方式。在工作上,给合作的人留出足够的时间体现了对他人的关怀。勿忘欲速则不达。20、每天进行一个新挑战,并确认挑战结果。

在开始一天工作前所拟定的“今日的挑战”,下班的时候请确认其达成效果。这样你就不得不去执行。执行比只是在脑子里想来得更困难。认为只要想出好主意来,就算做到了,是本末倒置。自我检查才是自我管理的基本。

21、凡事维持理智、感情与意志的平衡。

在工作中开动理智、感情与意志吧,为了不做单纯重复的工作而努力。同样的工作做了十年,会容易觉得“一年中的这个时期,是在做这件事”,觉得今年重复去年就可以了。但只做相同的事情,无法进步。试着挑战看看,就算只是一两件新的事物也好,品味一下没有事先写好剧本的紧张感吧。

22、随时调整平衡,心系协调之美。

在食物、运动量和与人的交往等方面,不偏倚是很重要的。前几天吃多了,今天就控制下吃简单的食物。运动不足的话就做做运动。太过注重工作的话,就稍作休息。应酬太多,就制造点独处的时间。放纵欲望,只顾将眼前的事物过分摄入的状态是不行的。调整平衡,保持稳定且不停止地前行是铁律。

23、不要忘记传达感想。

经常有他人为自己做了什么、给予了自己什么的情况发生。对于他人的好意,不能以简单的一句“谢谢”了事。接受了什么的时候,一定要将感受传达给他人。这样对方也会很高兴。简单来说,吃到别人的点心时不能只说声“谢谢”,而是要品尝后传达“原来是这种好味道”的感想。这是人际之间重要的交流。

24、是生活而不是工作让我们之所以为人。

我不想成为除了工作什么都没有的人。我希望即使没有工作,也能够享受生活。生活,是令工作活跃的舞台。如果变成“虽然很优秀,但假日碰面却被发现很无趣”的工作狂,是多么寂寞的事啊。

人生哲学

偶拜读后深为之折服!且不论其文采之奕奕,单是其对人生各不同阶段特征的描述,便足以技压当世群芳,可与古代仁人之见解相媲美。古孔子有云:“人在少年,戒之在色;人在中年,戒之在斗;人在老年,戒之在得”。可谓与鲁子思想遥相呼应也,鲁子并非孤军作战,乃“前可鉴古人,后可见来者”,其心可宽矣。

人生哲学,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其真谛仍需进一步探讨。今日鲁子孤星耀中华,愿他日鲁子桃李满天下,中华遍地星光闪!

似是故人来。

同是过路,同做过梦本应是一对。

人在少年,梦中不觉醒后要归去。

三餐一宿,也共一双到底会是谁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

台下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戏。

前是故人,忘忧的你可曾记得起。

何日再在,何地再醉说今夜真美。

无份有缘,回忆不断生命却苦短。

-作者:清风不识字2004年06月6日,星期日20:31回复(0)|。

人生哲学

1.中国“哲学”一词,原是由日本人西周,于明治六年,即公元1873年,由希腊文“爱智”翻译而来。

2.凡是探讨一个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间,根本做人之道的学问,便是人生哲学。

3.在体认人生的意义时,尤其在遭逢各种困难挫折时,人生哲学犹如一盏明灯,它会告诉你应对的方法,使人在失望中不致绝望,在灰心中不致颓废,在苦难中能振作起精神来,在挫折中能不灰心丧志;使人有正确的人生观。4.中国人常言的人生三大悲哀: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5.孟子是战国时代邹人,名轲,字子兴,授业于子思之门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后世尊为亚圣。孟子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公元289年)。孟子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三迁”以及“断机教子”的教育方法,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事实。弟子中以公都子、高子、公孙丑等,最为杰出。孟子活得高龄八十又三岁。孟子的学说,最为人熟知的便是“性善说”。性善说的意义就是指:人生来就是有向善之心,不必受教育,也不必经过反省,就会产生善念。孟子直接提出人的“性善”,而孔子却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人生哲学的起点,就是其“性善说”。性善说的人生观,最基本的就是对人有信心,从每个人身上看到善性、善端。纵使看见人在作恶,也会晓得这恶由环境和教育所误导,而不是人“本来”的面目。他说;“天之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这样,才可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荀子名况,赵人,因避讳又名卿。约生于赵惠王(公元298年),卒于赵悼襄王七年(公元238年)。荀子学说为众所周知的,是他的“性恶说”,儒家的“以德化人”的方式,到荀子之后,就转化成“以法制人”的局面。荀子算是儒家的第三代。

7.庄子名周,宋国蒙县人,生于梁惠王、齐宣王、楚威王之时,约为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前后,庄子做过蒙县的漆园吏,后来退隐,拒绝做官。庄子的学说最主要是要把老子纵的坐标中的形而上的“道”,拉下来成为形而下的,成为与万物合一,内存于万物之中,引导万物开始和终了,以及贯穿在万物发展的自然法则。8.魏晋时代的世大夫当中,能免于炼丹画符,而学习道家度自然生命,不追逐名利的,也大有人在。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竹林七贤。他们是:山涛、阮籍、稽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9.从后汉时起,印度的佛学就已逐渐东来东土,以其轮回报应的学说,化解了炼丹、画符、算命、看风水等民间信仰。佛教原始于印度,佛教教主释迦牟尼(公园前563-前483)原为王子,但因体悟处人生的生、老、病、死诸烦恼,而弃俗修道,领悟到轮回以及涅槃的根本宗旨,首创出世的佛教。

10.欲望使人贪图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忘掉仁义道德,从凡人降为小人。周子在这方面提出了化解之道,那就是要“少私寡欲”,要降低欲望,专心一致修任义道德,使人能摆脱欲望的束缚,超度自己成为圣人。

11.不少新兴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固然在工商业上成功了,国民收入显著增加了,但是社会秩序却变坏,政治失序,交通纷乱,社会风气恶劣,人际关系失去了爱心。这些都暴露出在西化过程中,只看到西方由工商业开展出的物质文明,而忽视了其哲学所开创的守法精神以及由宗教所引导的博爱心胸。

12.“利”的人生观发展的正常时,就是用正常的方法去获得财富,所谓“勤俭致富”;可是,若偏离了正道,用不正当的方法去争取财富时,就形成社会**的“偷”“抢”“骗”“赌”等勾当。这些勾当都属于致福的方法,但是却违法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德法则。13.命是上天指定的,时亦是命定的,惟有德是掌握在我们手中。除了一个人生来的聪明才智是命定之外,人的环境际遇也是命定的。家庭、种族、社会、国家、地区等,亦是命定的。人类是有极限的,没有一个人十全十美,能在极限中摆脱限制,而看到完美—纵使缺陷较多,而完美极少,也就是人生摆脱命运的转折点。摆脱命运,把命运转成使命,是人生观的第一步。

14.人类因为不满现实,才会产生理想,这点似乎不成问题。但是,为什么会不满现实呢?这问题就比较复杂。或是因为人类会比较,就如拿自己的经济情况,和那些比自己富有的人作比较,而顿时觉的自己穷困,而在不满意穷困的现实下,发展出拥有财富的理想。或是,在地位上自己的卑微与别人的高官相比,而开始不满自己当前的现实,而有升官的理想。或是,自己身体不好,容易生病,而羡慕别人生龙活虎的体格。这些都是现实和理想相互作用的情形,亦都是人生途中际遇问题,不可避免的事实。不满现实,追求理想本身,原是好事,同时亦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动力。社会如果没有人去检讨现实,提出理想,又怎么会进步呢?又怎么会发展呢?但是,问题并不停止在发展和进步的动机上,理想和现实间的冲突与调和,基本上还是要看方法的运用:方法合法,运用得当,社会就会安和乐利,在安定中发展和进步;方法运用错误,或运用偏失,就会造成混乱和不安。就如一位穷人,不满意自己贫穷的现实,而想着要成为富人,那他的致富方法就必须合法、合情、合理;他不可以只看富人现在拥有财富的成果,他要检讨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的努力和工作,以及节俭的习惯;而自己亦要从这种“勤俭致富”的正路,逐渐摆脱贫困,而进入小康,乃至于成为富裕,甚至大富。但是,如果他不用这缓慢且有效的方法,却走歪路,一心想蹴而就,一夕之间成为富豪,而用赌、偷、骗、抢等不法行为,来获得金钱,这就扰乱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正常运作,而在理想取代现实时,犯了急功好利的毛病;而且心术不正,无法在“成己”实业上,做个“顶天立地”的君子,尤其是在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上,完全斩断了自己成为兼善天下的圣人的途径。

15.幸福究竟是什么?多子多孙的观念时代,看见别人一大堆子女,就会说别人有福气;在人口政策的眼光看来,似乎恰恰相反,以为多子多孙已成为幸福的障碍。贫穷时期看见一个人肥胖,说是富态,现今却认为是病态,有高血压或是心脏病的危机。传统的做官做符,吃俸禄算是一大福气,算是追求功名的成果,民主时代官员们成了公仆,民主的过渡期更会成为被辱骂或斗争的对象。有人认为长寿好,总在别人生日时,祝贺人寿比南山;但亦有人觉得生命烦恼和痛苦,利用自杀来停止自己继续活下去。真的,人人都追求幸福,幸福如何获得,则有不少的学说在探讨。幸福何时才算达到,则亦有许许多多的不同意见。但是,大多都认为是当事人要走正途,要行善立功,才会有幸福的出现。中国的至圣先师孔子,在其赞美弟子颜渊时,不也用同样的尺度来衡量幸福吗?“一箪食,一瓢饮,住陋巷”的贫困生活,但是“回也不改其乐”。真的,幸福是心灵的状态,不是离开心灵存在的东西;要幸福就要修心养性;亦即使说,幸福的获得是要人往内,走反省的功夫,而不是走往外追求的道路。

16.在人生的理解中,尤其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孟子的划分方式可供参考,那就是敬天、亲亲、仁民、爱物。以敬、亲、仁、爱四种不同的道德规范来对待不同的对象,才是人生应有的态度。

17.通常,悲观的人把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都看成灰暗的,而把原本许许多多值得庆幸的事,都置之不理,这样,愁云永远笼罩着他的脸庞,难得有开心的时刻;而乐观的人恰好相反,常注意自己那些得意的事,而不在意那些不愉快遭遇,这样,他总是笑口常开,不但给自己的生活增加情趣,就是那些接近他的人,也受到喜乐的感染。佛家和道教对“人与自己”的关系有独特的见解,都认为要使自己快乐和幸福,最主要地是减低欲望,欲望少了,自然容易获得满足,在满足时亦就感到幸福,而“人与自己”也就和谐相处了。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因为生活的各种需要,无法做到什么欲望都没有,但是,把欲望减低到最低的程度,或是尽量减少欲望,总是可以做到的。更基本的问题是:人性在良知“行善避恶”的命令下生活,顺从良知的善行当然应有好报,而反对良知的恶行则应当获得恶报。这种“天道福善祸淫”的想法,原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在人生过程中的经验,时常都会有出轨的现象,亦即是行善的人应有福报,而作恶的人则应受灾殃。或者,更进一步,认为如果上帝存在,而又是至善的,那么,世界上就不应该有那么多些灾难发生。经过逻辑的合理推论之后,发现世界上不公平的是太多太多,善恶报应亦非常少见,而苦难到处都有;这样,哪里会有上帝呢?18.人生要做什么事呢?道德取向的文化很容易使人唱高调,就如人生要立志做大事,立大功。古代德三德:立德、立功、立言,都成了世大夫想要成就的大事。可是,在人生哲学的探讨中,并不是教人要做伟人、立大功、做大事,却是教人以平常心,做个平凡的人。其实,能够真正做个平凡的人,本身就不是平凡的。人人天生来都有傲性而且好胜,总希望出人头地。这种想做超人的打算不是不好,原则上每个人都要有理想,都要拥有自身进步和发展的希望。可是在方法上,尤其是在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不能一()而就,而是要按部就班的。所有能成大事的人,都从小事做起,“凡是忠于小事者,才能忠于大事。”人世间总有人一生都在唱高调,但是,一生都实业不成,原因就是他定了目标,但没有遵守好的方法,即是所运用的为达到目的的手段不好。

19.生活是一种智慧,很难用知识去衡量;不然的话,知识分子就应当比文盲过的更幸福更快乐;生活是精神生命的表现,不然的话,有钱人就会比穷人更幸福更快乐。我们不否认物质的条件,对人生哲学而言,我们就不能认同知识和物质对幸福有决定性能力。会用知识才是智慧,会用物质才是智慧,会以生活来求得幸福才是智慧。智慧生活的做法,也就是发扬自己的长处,而不要斤斤计较自己的短处。

20.当然,个人的完美除了精神生命之外,肉体生命也很受注意就如健康,四肢健全,五官端正等等;当然,正如各人的聪明才智不等,个人的环境不同,家世不同,身体状况也不相同,因而才有完美与缺陷。人生面临这些缺陷,的确是难以接受。瞎眼的人怎么也不可能理解自己为什么没有眼睛,跛足的人怎么也无法认同自己应该不良于行。这许许多多的灾难本是人世间的悲剧,许多人幸免于难,许多人则不兴受罪受苦。人生哲学总是企图解释受苦受难的意义,同时亦鼓励苦难中的人,应有奋斗的勇气。可是,解释和鼓励并不是全能的,当事人一定得自己设法揭解开自己存在的迷,接受自己如此存在的事实,知命而不认命,设法把命运改变成使命;否则,在自我完美的路上,也许就会因为遭遇了自己的某种缺陷,而丧失了整体的人生。得失的选择,原亦是人生智慧之一。

21.任何一个群体,只要互爱互助,都会兴旺;相反,如果一个群体,里面互斗互害,还能够继续存在下去吗?22.孙中山先生在民权主义的演讲中,清楚地指出,人天生来就不平等,但是却提出了“服务的人生观”,来实践“平等”的理想。他认为那些生来聪明才智特高的人,就应该贡献自己能力,为万千人服务;聪明才智次一等的人,也要为百十人服务;至于那些没有什么聪明才智的,也要替自己一人服务。

23.今天,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在生活中获得了许许多多的方便,因而也更有时间来处理自己的生命问题。可是,这只是理论的推论,事实上,科技越发达,人类的生活就越忙碌,科技给了人类前为所有的知识,可是却无法给人更多的时间,人类要学习的东西多了,应酬也多了,反而在时间的运用上,越来越觉得不够。这也就是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的通性。如果要问计其所以然的原因,大众传播媒体,拜科技之赐,也蓬勃发展,人们早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生活,早已被科技的成果所取代。自从电灯发明之后,人类就再也不肯日入而息了。城市中的夜生活成为人生中多彩多姿的一面。更有甚者,自从有了电视之后,多少家庭还保有全家人围着饭桌吃饭的团圆景象?不说由于工业化或商业化之后的家庭,造成了离多聚少的无奈,就是同住在一个屋顶之下,户口簿共同的一家人,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中,又有多少是聚在一起的呢?总是聚在一起,是否彼此间有交谈的机会?工商业社会的特性就是忙碌,这忙碌不但夺去了人际关系的交往时间,甚至,剥夺了许许多多人的反省时刻,对自己生命意义,或是对自己生活目的反省意识的时刻。

24.个人在社会中,迷失了自己的存在。在群体性的社会中,个人的一切都受制于群体,大家的想法和做法成了每一个人的想法和做法,个人在社会中,难得有自我的存在余地,只有一个人表现的和别人不一样时,就会受到社会群体的制裁和压力。因而,个人在不知不觉中,顺着潮流生活,称为一个时代中的人,同时亦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乡村生活与熟人交往中,礼让原是人际关系的根本礼貌,但与陌生人礼让的经验中,心目中所等待到回报,竟然不是“相互礼让”,而是竞争,在吃过几次亏,上过几次当之后,礼让的行为自然为竞争所取代。

25.人的命运是:想要得到一些东西,就必须放弃别的一些东西,要获得财富,也许就要失去安宁,要想获得内心的幸福,也许就得放弃一些外在的财富。究竟要得到什么,要放弃什么,这就要靠智慧的抉择。人生最大的愚蠢莫过于和命运开玩笑,想获得一切,什么都不肯放弃,于是,遑遑终日,终究无法满足内心的欲望,而终究也活得不快乐。人生如果为快乐、为幸福而活,那么,很可能就是占有的欲望越小,幸福就越多,相反,越想占有,心中就越少幸福。人生总是要经过某些失败、某些痛苦的折磨之后,才会成长,才会孕育生活的智慧,而更知道取舍。如何运用智慧,选择适宜于自己的学说,而加以实践,至少,自己在众说纷纭的人生哲学中,找出自己的定位,坚定自己的生活规范,活出意义来。这幸福不但为自己,也为别人,尤其是那些觉得并不幸福的人。这里,就真可以印证,施比受有福的原理了。生活在农业社会中的人群,有时会因为缺少物质上的享受,而感到贫困之苦,可是这种痛苦倒也可以用“安贫乐道”的人生哲学来化解,来提升,而在工商业发达,各种生活享受都具备时,却会使人觉得心灵空虚,物质生活在某一种角度看,的确是享受,但换一个角度来看时,却又未必使人幸福。

26.社会转型时期的人生,通常都会在赶时髦的心绪下,把生活的富庶与奢侈的风气不分。我们常看到一些家庭,从贫穷的环境一跃而富有时,整个客厅的摆设,成为富有的表现,而且是以“金钱”的价值作为衡量的尺度,客厅书柜中摆满洋酒,曾风靡一时,榻榻米换上地毯也曾是时髦的日子,甚至秋天的气候也要穿上寒冬的皮衣,或是晚上和女朋友逛公园也背着没有闪光灯的照相机,这些都是在炫耀富有和时髦,亦都是人生观在过渡时期中的一景,尽管是恨不协调的一景。人生观在当代环境中,的确需要有冷静的思考及内省功夫,更需要有勇气不敢时髦,而维持自己个人的看法,才足以主导人在群体生活中,仍然能使自我的独立性成长,而不致随波逐流。

27.工商业的发展进入到科技时代时,“利”的追求成为非常实际的行为运作。联想到人生态度应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合法的手段去争取利益,用合情合理的方式对待同业,使社会因了个别的“利”的丰盛,而蒙受其利。但是,实际的情形往往与理想有差距,在工商业的社会中,很可能出现“只有厉害关系,没有是非观念”。28.个人主义在人生哲学中所深刻表现出来的坏处,则是个人本身灵性生命的萎缩。原因就是,个人主义堕入自私的桎趶桎梏中,很容易在利己的情况下,不惜牺牲他人,或是群体的利益,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还不是最坏的,因为在利的引诱引诱下,是会蒙蔽人的慧根,而见利忘义。最坏的行为还是做那“损人不利己”的勾当。原来,人的心灵生命在病困中所呈现的,先是自己的利益,当这利益与别人的利益或群体的利益冲突时,会损人利己。可是,心灵的疾病到达极端时,会产生妒忌之心,就是见不得别人的好处,纵使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亦会发生。这就成了“恶意”,希望别人受害,希望别人没有好处,并且亦做出损人不利己的行为。这时,个人的精神生命就已死亡,生活在妒忌和不安中。

29.人生固然是为快乐而创造的,但是,快乐的获得不是自己去争取,而是在牺牲奉献中获得,快乐的获得更不可以利用别人的痛苦来转换。快乐主义的人生观应该有尺度以及限制,才算勉强说得过去。最理想的人生莫过于生活得幸福快乐,而同时生命又有意义。我们要做一个手心向下的人,不要做一个手心向上的人。我们要做一个心灵丰饶的人,不要做一个心灵贫困的人。

30.离婚最大的困难,对社会最大的伤害,还不是男女双方心灵的创伤,而是殃及到无辜的下一代。子女何辜?夫妻的关系当然是由男女双方的自由意志所促成,是人为的因素,社会上许多国家也就因此认为婚姻关系是人为的,因而准许离婚。可是又没有想到,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可不单是人道,而是天道。夫妻可以登报脱离婚姻关系父子亦可以登报声明脱离父子关系吗?只要冷静地思考人性群体性的始点,尤其想到下一代的心身教育,也许就会发现,纵使因误会而结合,也不可能用因了解而分离,获得圆满的解决。因为,分离也必然是另一种误接的开始。当然,也就在理解婚姻的神圣时,婚前的理性抉择也许就是青年男女最先要注意课题,千万不要闭上眼睛去谈恋爱、去结婚。同时,亦寄望文学家不要再用一些耀眼的名词去美化离婚,美化单身,美化单亲家庭。“结婚”绝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真正爱情的开始,而且是由男女的爱,变成夫妇的爱,再转化成父母子女的爱,而且由于对子女的爱,夫妇就更加相爱。“家”原就是爱的摇篮,每个人都从这摇篮中出生、成长,乃至于死亡。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家”。原来,“成长”也正是结婚的另一个名词。

31.在人生体验中,不是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是不会爱惜的,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因偷、骗、抢、赌而发财致富,而能持久的,历史中并不多见,甚至有句话不太好听,但却又经验可验证的话,就是“富不过三代”。这智慧的体验,也许可以叫那些迷于金钱,而不务正业的人,放弃偷、骗、抢、赌的行为,而回到“勤俭致富”的正途。

人生哲学

1.思维模式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思想没变,人没变。人和人的差异,在思想上。

2.哲学原意是“爱”与“智”哲学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这个字源于希腊文,是由希腊文中的philia和sophia这两个字所合成的,意思是“爱智”——追求智慧。sophia是“智慧”的意思。“爱”这个字在希腊文中有三种写法,philia、eros、agape为代表,三种不同情怀。eros是指“情爱”,代表一种出于本能的感性冲动及浪漫的情怀,它是人类与神俱有的。philia则是“友爱”。agape代表了“博爱”,也就是宗教里面所讲的无私的爱。3.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爱好智慧不等于拥有智慧。

4.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每个人都需要哲学。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凡事保持好奇。哲学性的思维:理性的反省。

5.对哲学的基本描述:培养智慧--“智慧”有两大特点:完整、根本(发现真理、印证价值)。

6.帕斯卡尔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维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它;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它于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它,人却仍然要比致它于死命的东西更为高贵;因为它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一无所知。„„因而,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我们能思维。

7.哲学性思维(理性反思):哲学是一种“反思”的思维活动。反思原是一个光学原理,本意是“光线折射”,通常被译为“反射”,表明我们在思维中借助感性对象,以反过来追溯它之所以产生的根源。

8.哲学反思的特性:(1)超验性。指哲学反思活动的超越经验的性质。即哲学反思不是直接地关于经验对象的思考,其直接对象是关于经验对象的思想。(2)批判性。指哲学反思对“思想”的否定性的思考方式,或者说,把“思想”作为“问题”予以追究和审讯的思考方式。(3)综合性。指哲学的批判性反思是通过各种思想的相互撞击和“对话”而实现的。(4)前提性。指哲学的反思是对思想的各种“前提”的批判,而不是一般所理解的对思想的“内容”的批判。思想的前提,就是思想构成自己的根据和原则,也就是思想构成自己的逻辑支点。9.逻辑(运思的规则):逻辑是运思的规则,规则是客观的,人一旦开始思考,就会希望能够合乎逻辑。传统逻辑的内容:概念、判断、推理。

概念——是指我们平常使用的名词,譬如太阳、月亮、花、草、树木。任何可以想得出的来的名词,都称为概念。需要区分意义、意象。前者比较客观,后者则是每个人在内心对某个概念所产生的感受及印象。

10.语言的有效性: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表达的效应,表达需要具有明确、一致、普遍这三项条件。*明确,是指使用语言的时候,字义与文法必须非常清楚。这是语言表达的第一要素。*一致,即要求使用语言的每个人都要同意,或者说遵循相同的规则。*普遍,即要求除了意思要一致之外,还要同一地区所有的人都去使用。

11.语言的类型:我们经常使用的语言可以分为三种:直述、比喻、价值。直述语句就是直接叙述,也就是把看到的东西,或是想要表达的东西直接说出来。比喻语句就是使用一些象征来表达意涵。

价值语句,指相同语句因为“主体”和对象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12打破四种假象:近代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念,叫做“打破假象”。意思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假象或偶像,这些偶像会竖立在我们前面,使人无法从事正确的思考。培根认为我们要打破的假象有四种:种族、洞穴、市场、剧场。**剧场假象:是指有一套完整的意识形态,这在哲学和宗教领域中可以找到许多例子。许多人一旦接受一套哲学或一种宗教信仰,就好像接受一出舞台剧,全套搬演出来,从此以后认为人生就是这样,这就叫剧场假象。

13.n我们将从古希腊、中世纪,以及近代欧洲三个阶段进行讨论,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人性观。这体现出西方文化历史演进的脉络。

n第一阶段:古希腊时期,偏向从“人的现状”看人性的问题,亦即就一个人具体的生命有什么样的能力、表现、要求等,进行探索。n第二阶段:中世纪时期,以基督教为主,人们的思想都与宗教有关,所以从“人的起源”来看问题,亦即相信人是上帝造的。这给人性一个很清楚的轮廓。n第三阶段:近代欧洲时期,所关注的问题是“人的生命特色”,探讨“人应当往哪里发展”。

荷马史诗中对人性的了解,基本上是一个“能够=应该=必然”的公式。

n“能够=应该”是指,只要我能够做到,就应该去做。如果我能够攻下一座城池,那么就应该去攻占它,否则我的这种能力就是无所谓的、不能落实的。换言之,上天赋予我们这么大的能力,就是要我把它展示出来。

n而“必然”则代表命运,我能够攻下这座城池,我就应当攻占它并且,命运必然规定我要攻占n“能够=应该=必然”n这种观点反映出强权就是公理的思考模式。n这种想法是比较原始的,反映出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以能力为主的互动方式,而这能力又可以延伸为权力和暴力。

15.人类的生命特色与未来发展——近代世界:西方从中世纪跨入近代世界,是一个急剧的演变过程。西方人在思想上经历了一连串的震撼,无异于一次次革命。在宇宙观上,出现了天文学革命;生命观上,出现了进化论;在社会政治上,出现了个人自由和革命的思想;在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

16.从达尔文到柏格森:在达尔文的理论流行之后,在法国出现了一位哲学家——柏格森(1859-1941),他把进化论修改为创化论。所谓的创化,就是把创造和进化二者结合起来,认为整个宇宙都是具有生命,甚至它本身就是一个生命,而生命一定要发展。

17人往哪里去?任何能量变成热量之后,就不能完全回收(或者说不能再起作用),因此一个封闭系统中的能量会慢慢消耗掉,然后整个系统会陷入混乱而瓦解消灭,这称为熵(entropy)。有些人把熵译为“能趋疲”,亦即能量会趋于疲乏。德日进(1881~1955),法国哲学家,神学家,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代表作有《人的现象》、《人的未来》和《神的氛围》等。

18.主体自觉:n人类跨越了反省的门槛之后,就应该要为自己的未来作决定。要决定未来,首先要让全体人类团结起来。这并非空想,因为人类受到共同威胁的时候就会团结起来。n事实上,人类的共同威胁一直存在,这个威胁就是命运。但是这个命运还不大明显,所以一般人无法有所警觉。能够使命运明显化的就是外来威胁,例如,自然灾害、社会危机、经济困境、环境恶化、外星人攻击。面对困境,只要人类愿意思考,就可以找到一条出路,而能够让人类文明永远存在下去。

19.希腊悲剧作者三大代表:1.埃斯库罗斯2.索福克勒斯3.欧里庇得斯。

“绝望”,不是一般人谈到的绝望,而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无关乎外在目标的达成与否。

(1.不知道有自我:这种绝望是指,一个人在世界上奋斗了许久,却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人生无“我”,忙碌一生,最后一场空。

(2.不愿意有自我:当一个人发现自我以后,接下来必须问“愿不愿意有自我?”有些人发现自我以后,却不愿意有自我,因为要独自面对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了的自我,就意味着人必须开始自己负责,而为自己负责的压力是非常沉重的。(3.不能够有自我:如果一个人愿意成为自我,努力做一个真诚的人,最后却发现不能够成为自我,不能够有自我,这时候常会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而必须走很长的路来实现自我,因此会感到非常绝望。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是非常孤单的,而坚持下去是否会有好的结果,更是未知数。

周武王在公元1122年取代商朝成为天子后,拜访商朝遗贤箕子(商纣王的叔父),虚心请教一套“治国安民的常道次序”,箕子把答案推到更早的夏朝,大禹治水成功后上天赐给他“洪范九畴”由此可以治国安民,其中的核心理念就构成我们所谓的永恒哲学。“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忌;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一)五行:所谓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是人类在大自然中所常见的五种素朴的材质。“水向下渗透,火向上燃烧,木可以弯曲伸直,金可以随意屈伸,土可以生产百谷”,五行牵连着人类的五种味觉,分别是:咸、苦、酸、辛、甘。自然界的五行在人类的感觉与理解中,会显示特定的性质,由此提供了可利用的条件,让人类在文化上继续创造发展。

(二)敬用五事:五事是指人的五种本能,如“容貌、言语、视察、听受、思虑”。这些本能的表现有一定的要求。“容貌要恭敬,言语要有条理,视察要清楚,听受要聪敏,思虑要通达”。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则效果必佳,分别是:“表现严肃,办事顺利,明辨一切,谋事成功,成为圣人(古代的圣人是指无所不通的智者)”。这里所谈的是人类世界的基本条件,是期许人人由其特殊本能,表现恰到好处的作为,以便融入群体生活,共享幸福。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除了个人具备基本修养之外,需要国家层次的整体规划,否则无法保障其福祉。

(三)农用八政:农用八证之意是切实办好八政。八政是国家施政的八大领域,就是“管理粮食,管理财物,管理祭祀,管理住行,管理教育,管理司法,接待宾客,治理军务。”古人祭祀对象有三:天或上帝,自然神以及祖先。他代表宗教信仰的仪式,要让人民知道人生不是当下的刹那生灭,死亡也不是沦入未知的虚无。人类活在世间,借由定期的祭祀,可以与生命的大源、自然界的母体以及自己的祖先保持适当的关系。

(四)协用五纪:协用五纪之意是调和阴阳,要用五纪。阴阳是指自然界的动力而言,其变化显示于天象,作用于人间,所以要由“天官”来观察及记录有关“岁、月、日、星辰、历数”等五纪的一切细节。在农业社会,五纪直接影响人民的作息。

(五)建用皇极:“皇级”即是大中(至大谓之“皇”,至中谓之“极”),亦即最高正义或绝对正义的原则。这是整篇《洪范》的精神所在。人的社会向来不单纯,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各种有心或无意所造成的恩怨可谓层出不穷。因此,人人心中所期盼的正是“绝对的正义”。“无偏无陂,尊王之道;无有作恶,尊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天子”是天之子,相对的,即是“做民父母”,因为古人相信“天生烝民”(《诗·大雅》)。天子所推行的王道是以“大中”(绝对正义)为目标,亦即要让百姓对“善恶报应”这种正义要求得以实现。这无异于以政治来实践宗教的目的,人民活在变化多端的世间,不会丧失行善避恶的信心,对未来抱有美好的希望。这种理想就是“永恒哲学”的表现。

(六)乂用三德:三德是指:守正不阿,以刚致胜,以柔制胜。人际相处之道,正直是首要原则,妥善运用刚与柔。

(七)明用稽疑:一国之君若要明辨疑惑,必须使用各种方法。古代有卜与筮。卜是用龟壳卜卦,筮是用蓍草占卦。甲骨文即是古代卜卦的遗迹。有三种更加常用的方法,就是“国君”自己多加考虑,接着与执行政务的“卿士”商议,然后还须与“人民”大众商量。在古代民智未开时,天意对民意有很大影响力。如果担心天意受到国君操纵,则古人也有“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说法。

(八)念用庶征:人的思考必须根据外界各种现象。四季变化与气象,势必影响农作物生产,随之也影响人们的心绪与行动,进而干扰到社会与国家。要仔细考察“雨、晴、暖、寒、风”,若是五者不能调顺后果者是不幸的。

(九)向用五福,威用六极:用五种幸福引导人行善,用六种困苦警戒人为恶。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六极:凶短折、疾、忧、贫、恶(丑陋)、弱(懦弱)。这种说法是想以现世的遭遇来作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验证以上九大范畴,足以建构一个国家,其中从自然材质谈到人类属性,从政务规划谈到天象规律,然后推出至高理想——皇极,以此作为国家的指导原则。于是我们有了一个像北极星一样的恒定之点,要将人生指向“大中”之体现。有此目标人生才不至于失望与落空。

人生哲学

1、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

2、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3、美丽是属于自信者的,从容是属于有备者的,奇迹是属于执著者的,成功是属于顽强者的。

•“事在人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随遇而安”是一种乐观的处世妙方,“顺其自然”是一种豁达的生存之道,“水到渠成”是一种高超的入世智慧。

廖晓帆(310626065)2012-4-910:24:21今天,我里里外外地清洁我的身体。

早上喝温开水,并吃蔬菜和水果会帮助你的消化。最终,当你清洁了你的身体,你又有多经常去清理你的头脑?当你淋浴时,试着让水冲走你的负面思想。

功课:以一杯温开水开始你的一天。至少有一顿饭有新鲜的蔬菜。当你浸浴或淋浴时,专注于你身体的力量。一整天,关注身体是如何为你服务的。今天,祝福所有你吃的食物。

肯定语:整天我都感觉轻松有活力。

廖晓帆(310626065)2012-4-910:25:23我值得富足。

致力于欢笑。你的欢笑越多,在你生活出现的富足便越多。一整天都欢笑。如果其他人和你在一起,令到他们也都一起欢笑吧。肯定语句:我的地球值得和平。谨记今天信守承诺。

鱼儿(529241648)2012-4-910:33:22。

约翰是我们学校所特聘的外语教师,春节期间,他让远在英国的妻子和孩子一起来到中国和他团聚。

他的孩子小约翰在伦敦读中学,也从课堂里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中文,和我们沟通起来虽然不是非常流利,但也还算是可以相互理解彼此的意思。没几天,小约翰就和我那同样是正在读中学的儿子混熟了,时常一起玩游戏看书,两个人还时常一会儿中文一会儿英语,古今南北地聊。

有一天晚上,小约翰很有兴致地说要自觉中文,他一会儿翻《成语词典》学成语,一会儿翻《新华字典》掌握字义,正这么翻着,突然,他冲着我大声喊:“陈老师,为什么‘猪’的解释是这样的?太不可思议了!”

“猪”的注解有哪儿不对了?我好奇地走过去看,只见字典上这样写着:“猪:哺乳动物,肉可食,鬃可制刷,皮可制革,粪是很好的肥料!”

我看了看后对小约翰说,这是正确的,小约翰没点头也没摇头,但内心里却似乎保持着他自己的某种想法,他沉思了片刻又自言自语的说:“这是对‘猪’的解释,那‘牛’字的解释又是怎么样的呢?”他刷刷几下就查到了“牛”字,这下,他似乎更加惊讶了,他用不可置信的口吻大声念了起来:“牛: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

小约翰用惊讶的神色看着我,我也很纳闷地看着他,这没有什么不妥啊,本来就是这样的嘛!

小约翰眨了眨眼睛,居然又来了主意,要去查一查“驴”字的注解,我不禁也好奇地站在一边看着,查到“驴”字后,只见上面写着:“驴:哺乳动物,像马,比马小,能驮东西、拉车、耕田、供人骑乘,皮可制阿胶!”

小约翰似乎对眼前的这本字典失望至极,他问我这类字典是不是给中国学生学习用的,我告诉他说大多数时候是学生们用的,但成人有时候也需要。小约翰听了叹了一口气说:“这太令人震惊了,居然这样解释这些动物!”

我纳闷地说:“你觉得字典上的解释是错的?”

“当然,而且还是非常错误!”小约翰说,“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大自然里的每一种动物和人类都是平等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要爱惜它们,帮助他们,保护他们,而不是去利用它们,你看字典中的解释,不是用来吃,就是用来做劳动工具,甚至要把他们杀死后做成产品,这完全不是他们的朋友应该做的事情,我觉得那些注解会让中国的学生从认字开始就觉得动物并不值得尊重,会觉得动物只是用来杀掉吃的食品或者是用来使唤劳动的工具,甚至是一种产品,这和‘保护动物’的呼吁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小约翰的这番话使我怔住了,从他这个角度去理解,字典里对一些动物的解释确实缺乏“尊重”与“平等”,不是站在“朋友”的立场去介绍,而是站在一个屠夫的立场,对动物做出了残忍的,不人道的,野蛮并且自私的注解。

一个外国孩子眼中的《新华字典》居然存在着这么严重的问题,而我们这些天天都在使用汉字的中国人,又有谁去想过这个问题呢?这值得我们反思,甚至羞愧!

人生哲学

哲学是什么,有无数个答案。有人能用三两句话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总和。”也有人说哲学就是爱智。还有人用一本书来解释什么是哲学。但解释完了之后,又怕读者读不懂对哲学解释的解释。在我看来,没有人能准确定义哲学。每个概念如同盲人摸象一般,认识到得知是哲学宇宙内的零星部分。严禁理性的定义,少了哲学之于人的体会。而加入我的体会后的定义,却不一定适用于你的体会。每个人仿佛都能感觉什么是哲学,感觉自己有时不经意的一个思考就已经涉及哲学范畴。但要具体说出个什么来,却还是“无从下口”。

因为哲学涉及的领域太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哲学思想思考。我在着就先谈谈人生哲学部分,其中,大多数是读完孙正聿教授《人社哲学读本》后的一些感想。

人生哲学的价值就是探寻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人们都渴望的得到永生,都畏惧肉体的死亡。但肉体却是短暂的,唯有精神与思维方能永生。孔子之儒学之道传世几千年仍影响人们。思想流传的时间,也是它存在的空间。也许你会觉得,世界上很多我想到的思想都已被提出,我还能提出些什么震惊世界的伟大思想?其实思想的产生和每个人的经历紧密相连。不可能有两个人的经历完全相同。所以当你经历他们未曾经历的事情的时候,就是产生新思想的机会。退一步说,假使你们的经历相同,但又因为每个人的主观因素、人生阅历的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也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想法。最退一步说,即使你们的思想相同,那你们相同的理解其实也是赋予该思想的第二次生命。一代代之间的思想共鸣。也是思想的生命力之所在。

冯友兰先生曾说:“超越道德境界而自觉的到达人与自然的统一,这时最高层次的天地境界。”我觉得这里的自然不是自然界的自然,而应是一种随性无欲的境界。对于即将发生的事处之泰然,对于已经做过的不怅然悔恨。正如范仲淹所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对于什么都能坦然接受。但这不是因为痛苦而放弃一切,放任自流。而是因为智慧看破一切。不因为失去而失落,拥有这种心态的人,也就拥有了所有。因为他拥有所有,所以自己失去的东西不过是从我的这边出来,跑到物品的另一边所有物中去。何谈悲伤?相比之下,较高层次的道德境界就显得有所顾虑。“自然到人作为类而存在,并努力使小我融汇于大我之中。”“努力”便能看出是主观刻意追求。有目的就会有希望,如若实现不了便自然会失望。因外物而影响自身,便不是“自然”。人会因外物改变自己,也会因自己改变外物。人改变所处的世界,客观的物质世界、主观意识世界。改变的前提是认识。那么这整个世界(包括未知操控世界的事物)又是否是可知的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因此人可以认识规律,认识世界。但这世界真的是有规律的吗?为何小小的圆周率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可能穷尽所有数学家的智慧也无法算出3.14的最后一位精确数字。

人改变世界。人先通过认识世界,进而改变自己的主观世界,然后通过主观意识改变客观世界。但是人的最初的意识都只是片面的、不系统的。只有经过理性的思维的分析整理,才能上升到规律的认识。人的感觉经验和理性思维之间存在矛盾。现象和本质不是同时存在的。当你用感性看到现象事,你就无法认识本质。当你用理性认识到本质时,现象已不再是最初看到的现象了。现象是个别的、特殊的、偶然的,而本质是一般的,普遍的,必然的。理性思维后形成的规律认识也就是思想。思想一般具有相对稳定性,很少改变。但是因为现象和本质之间的矛盾,并且现象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人们的规律性认识会不断深化。其过程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人的认识也会因矛盾暂时前进和倒退。但总体上还是上升的。

孙正聿教授曾提到:“人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存在物,即被历史文化做占有,又在自己的历史活动中展现新的可能性,因而生活于历史与个人相融合的‘意义世界’。”这里的“意义世界”应该是发展而使自己存在获得“新的意义”的世界。也就是不断前进发展的过程。人们追求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并不是真正得到些具体的意义,而是在生活中不断发展自身,完善自己。当人们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一些,人也就获得发展,人也创造了产物和结果,也成为了后世的前提。人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追求意义中上升。这区别于其他生物。动物们的上升就是进化。但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没有动物们自己主动性。任何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但只有人还同时生活在精神的世界。这就是人与其他生物的区别。正如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提到“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有了思想,人不再是单纯的物质生活,开始追求更高一层的精神生活。于是,人们开始思考人生,考虑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人生哲学只是哲学中的一个小小分支,但它又和我们生活联系的最为紧密,所以也是哲学讨论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思考人生,知道人生价值与意义,并不断实践追求发展进步。这就是人生哲学的意义。

法学院2班朱帅。

07130229。

摘要:

通过阅读孙正聿教授的《人生哲学读本》,有了一些感想。本文主要写了关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人对外界事物的看法,以及世界是如何前进上升的一些小的思考。

关键词:

世界。

自然。

思想。

精神世界。

意义世界。

发展。

自荐信是向用人单位自荐谋求职位的书信,这是踏入社会、寻求工作的第一块敲门石,也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第一次短兵相接。如何让你的才能、潜力在有限的空间里耀出夺人的光彩,在瞬间吸引住用人单位挑剔的眼光,这封自荐信极其关键。

自荐信有两种形式:一是不知用人单位是否需要聘人的自荐求职;二是在获知用人单位公开招聘职位的自荐求职。不管什么形式,都是为了推销自己。动笔写自荐信之前最好先简单了解一下用人单位的情况,如建厂历史、领导与员工的概况、产品的生产、销售现状及前景等。先摸个底,以便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尤其是对你迫切希望得到职位的单位更要了如指掌。有了这些资料打基础,那么你的自荐信就会字字有依据,句句真实有说服力。

那么,自荐信需要写哪些内容呢?许多人常常不知从何下笔。其实说来不难,每个人总该写过信吧?自荐信也是书信的一种,只是它比一般的家书更严肃,隆重些而已。格式上是一样的,都有称呼、问候语、敬辞,有写信人及日期。这些大家很熟悉,我不做重复。

自荐信的主体有四部分:说明原因、推销自己、表达认识及表明态度、附全资料,这是全文的核心内容。

首先,说明原因。

正文需简单说明求职的原因,譬如有的刚毕业欲谋职;有的为了学以致用,发挥所长;有的“为家乡效力是我最大的心愿”……如明确对方招聘的职位,则应说明信息的来源。如“近日阅《福州晚报》,敬悉贵公司征聘会计一名……”或“昨日从福建电视台广告节目中得知贵公司急聘商检人员一名,十分欣喜……”等,然后才进入第二个环节枣推销自己。

其次,推销自己。

即在信中具体介绍自己的学历、资历、专长等,如“我是福建工贸学校98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将于明年7月毕业。”因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可不用写工作经历,而着重写在校的表现及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目的在突出学习好,能力强。学习好,如“在校三年间能勤奋学习,连续两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四次获得校二等奖学金。”能力强,如“担任班级生活委员”或“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任学校文学社记者兼校团委会干事”、“利用课余时间从事某某商品的推销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利用假期在某某公司兼做打字员”等,以事实说明有组织管理能力与工作经验。

有的人没当过任何学生干部职位,也未获过任何荣誉,可写除专业外的各种考试情况。如“在校期间,除圆满完成中专三年的学习课程外,还兼修国家大专自考的某专业,并已通过几门的考试……”或“在校期间,已取得国家电脑某级,省珠协的珠算等级测试能手某级的合格证书……”或取得会计证、导游证等,这些都是证明你能力水平的硬件。

如果是应聘某一职位,则是针对这职位的特点和要求,有主有次地介绍自己如何有能力胜任。

介绍专长时只择主要的一两项简单说说即可。有的人说“还擅长书法、绘画、写作、演讲”,并获过奖项,这些均可纳入你的专长里,但点到为止。至于文体方面,除非对方有特别的要求,否则介绍多了反而适得其反。

此外要注意考虑自己有没有比别人更有利的条件,以便增加录用的机会。如有当地的户口,有住房,懂一两门外语或懂当地的方言等,有时这些小细节反而成为你胜出的资本。

即简单阐述你对单位的认识,以拉近与用人单位的距离,争取亲和感,同时表达你对进入公司或对某一职位需求的迫切程度。

对单位的认识可写它的发展前景,或厂史、宗旨,意在说明你对单位的重视,强调这个单位是最适合你发挥才干之所。如“贵公司在短短的八年间从众多乡镇企业中脱颖而出,决非偶然,而是靠领导高卓的远见及员工强大的凝聚力,才使某某产品名扬海内外,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独树一帜。这是青年人锻炼、发挥才能的好时机、好场所,我愿在毕业后到贵公司效力,不知贵公司尚有职缺否?”也可以“我自信能胜任贵公司征聘的职务,故自荐应聘。”

最后,详备资料。

自荐信的文末附上自己的所有证明资料,包括个人简历、毕业证书及有关证件的影印件并注明份数,附上自己的联系地址、电话等,以备用人单位能及时通知到你。

写自荐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事求是。

把自己的学历、资历、专长如实介绍给对方,不弄虚作假,不夸大其词。

2、投其所好。

尽可能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介绍自己,这是在已知职位的条件下,针对对方的需求,有选择地突出自己的专长。

3、言简意明。

自荐信不仅反映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会给对方以精明练达的好印象,所以应当直截了当,避免冗长累赘。如文笔好,则可适当以情动人。

4、书写工整。

自荐信毕竟是有求于人,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常说字如其人,如词不达意,或字体潦草,极可能求职受挫,白白错过良机。如用机器打字,在落款签名时,最好用手写签名,以示对对方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