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改革开放四十年心得体会汇总

时间:2023-06-27 15:39:52 作者:曹czj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改革开放四十年心得体会汇总篇一

改革开放40周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由沉睡的狮子变成盘踞的巨龙。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心得体会作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举世瞩目,举世公认。这种“变”,不但是令世人瞠目的经济腾飞奇迹,是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的吐故纳新之变,更是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脱胎换骨之变。

这种“变”,对中国而言,无远弗届,事无巨细。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惊叹于这“弹指一挥间”,竟能容纳如此众多的“变”。

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历史,拥有前仆后继众多改革者的中国,积累了无比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物质财富。而对一个曾把祖宗之法看得重逾泰山的民族来说,四十年的改革,确实是奇迹中的奇迹。和王安石变法之类士大夫的“书斋革新”不同,当代中国改革拥有极其广泛的社会共识,既有自下而上由草根阶层发起的“小岗破冰”,也有顶层设计智慧推动的“深圳兴涛”、“浦江逐浪”——由执政党领导,在没有大规模社会动荡的情形下,中国改革加速度地走向深入,结出硕果,同时改革具有普惠性特征,最广大的国民创造并分享着改革成果,这在世界改革史上堪称前所未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关键一招,需要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需要满足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需要充分激发释放基层群众、企业家、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的创新活力,我们才会有继续催生奇迹的“四十年”。中国有今天的发展,靠的就是改革开放。有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不移,才能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

“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改革开放这40年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关键性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在20xx年新年贺词中讲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我们这一代人都经历了祖国改革开放的过程,既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还是建设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今天,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继续书写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分别在春节团拜会、博鳌亚洲论坛20xx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以及众多国际性重要会议上都曾提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干部,直接感受到了改革的红利。犹记得小学时代,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住的是平房,随着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不断深入,到现如今受到网络普及的便利,出行便利。

现在工作在基层乡镇政府,更是能够感受到改革的福利惠及农村,恩泽农民。如今,如火如荼的扶贫脱贫工作开展,让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医疗保险改革让普通百姓也能看得起病、吃的起药;土地承包权到期后再延长30年,让靠土地吃饭生活的农民又吃了定心丸;农村淘宝进村入户让农民的购买方式不再单一,在村也能购买网上丰富多彩的商品。农村争当美丽乡村,城镇争做文明城市,一幢幢一件件都离不开改革开放的红利,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承载来40年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更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信,未来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改革开放正确方针政策下,社会会更加进步,国家会更加繁荣。

20xx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跨越腾飞的40年。40年艰苦奋斗,40年风雨磨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睿智的共产党人抓住了富强的契机。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激情飞扬的时代。我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可喜变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爬山过坎,在改革开放的助推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不断走向美好。我的家乡怀柔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记得小时候,东关村还有好多农田水稻,每年都要播种水稻,每户都包种农田,秋收到场院去晾晒粮食。现在农田都没有了,华北市场变成了绿化,场院位置盖起了高楼,建立了学校,也就是现在的怀柔五中。现在的农民收割不用再用手去割麦子,都是收割机,人轻松很多,现代化机械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小时候家里穷,父母上班一个月就几十元钱,那时候春节是最快乐的,因为春节可以吃好的,穿新衣。每到春节饭桌上都要有炖排骨,炖鸡等。心情可开心了,那时候吃肉也奢侈品,家里一两个月才能吃一次肉,现在天天鸡鸭鱼肉,吃得多了反而开始怀念小时候偶尔才吃一次的猪肉的香味。我们小时候想吃鱼时就去河里抓,那时候怀柔水库可以去抓鱼,游泳,现在为了保护好水资源,水库已经保护起来。那时候上学学费特别贵,每次开学都要交很多学费、书费等,那时候学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家人一年省吃俭用才能把学费节省出来。现在都是九年义务教育,马上幼儿园也要义务教育。现在的青少年儿童能享受到现代教育发展的成果。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吃饱穿暖、基础教育不成问题后,保护生态环境、创造更宜居的社会环境成为现代人更关心的话题。

改革开放40周年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农村盖起来二层小楼,马路越来越宽敞,高楼林立,网络全覆盖......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40年改革开放成果丰硕,祖国美好明天更可期!

最新改革开放四十年心得体会汇总篇二

改革开放,是中国辉煌的今天,也是中国更加腾飞的明天,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改革开放四十年,改革的春风吹了四十年,四十年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电视事业发展的日新月异,70后,80后,90后再见证,再记录着四十年改革开放,电视事业的变化与变迁。 70后,最早接触到电视的一代人,但是,像外公说的:“那时候,还不叫电视,叫收音机。

”那时候,家里有个收音机早已是个大户了,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发射成功,这是个历史的跨度,也为电视事业的发展进了一步,就像70年的老人说:“改革开放好,我们的生活也好了。”70后的收音机为以后的电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0后,看着黑白电视长大的一代人,那时侯,80后的孩子才开始看电视,那时,才真正有电视这个词吧!

80后年代的年轻人常说:“小时候,看电视积极的,跟什么似的。”虽是黑白色的,简简单单几个台,也成了80后孩子娱乐的一个好处,整天抱着《黑猫警长》看,那时,也只有这个可以看,国产的动画片并不多,《黑猫警长》,《舒克与贝塔》,也许,这些对于90后的我们来说,我们没看过,也不了解。

对于80后的孩子年轻人来说,那时在电视上看到动画片已经是一种幸福了,80年的电视事业,还在往最好的顶峰发展,国产动画片,视那时电视事业的一大亮点,正是因为国产动画片,中国的动画事业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三维立体,从皮影到电视,国产的动画片,就像是80年代里,在夜里静静绽放的曼陀罗花。

90后,跨世纪的一代人,我们是幸运的,从小看着彩电长大的孩子,20寸的黑白电视早已成为家里的古董,闲置一旁,取而代之的是24寸的彩电,彩色比黑白更生动,90后的我们这样说:“现在生活好了,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幸福,我们比80后的幸福多了。”我们看着彩电长大,活跃视野,学到更多的知识,80后和90后的孩子,看着国产动画到三维立体,看着老电影到新电视剧,电视事业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随着电视节目的增多,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超级女声,开心辞典,勇往直前等等,电视人在创新,电视事业在飞速发展。

电视事业的发展反应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70后的老人常说:“改革开放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全部都要感谢改革开放的春风。”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现在的中国是不会有这么快的发展,电视事业恐怕还是那简单的皮影戏,电视事业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从黑白到彩色,从宽屏到液晶。一步步的发展,一步一脚留下的影迹。电视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识,了解到了更多国内外大事。

对于我们90后来说,电视事业的四十年的发展我们并不了解,它的发展之快,我们在见证,在经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春风,让电视事业蒸蒸日上,从襁褓中的婴儿成长为健壮的青年。电视事业为改革开放四十年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中国的电视事业打入国际的市场,与国际接轨,改革开放四十年,电视人为电视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们在创新,他们在发展,也在为中国的电视事业更强的发展努力!

一 先声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下简称《实践》)。

彼时的中国,刚刚结束长达20xx年的“文革”,“左”的影响依旧强大。“两个凡是”和“以阶级斗争为纲”仍然占据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实践》一文无异于晴天霹雳,立刻引发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实践》无疑是思想解放的先声。

同年的9月22日,上海市工人文化宫首演工人剧作家宗福先编剧的话剧《于无声处》。这部声讨“四人帮”的剧作一经公演,便燃爆沪上,几天后《文汇报》发表通讯介绍该剧并刊登了剧本全文,更使得一票难求。11月14日,宗福先和《于无声处》剧组到达北京,就在进京首演的当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消息:北京市委宣布,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完全是广大人民群众为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革命行动。11月19日,《于无声处》走进中央工作会议的会场,为参加会议的212位中央领导作专场演出。

如果说《实践》打破了理论的坚冰,那么《于无声处》就是田野的惊雷。自上而下同频共振的变革期盼就要越过1978年的寒冬,走向春天。

1978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这次历时36天的会议原本准备讨论经济工作,最终开成了一次全局性的拨乱反正的会议。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历史永远会牢记这个日子!

这是一次伟大的转折,这是一次嘹亮的唤醒,古老的中国,推开了一扇眺望世界、变革求新的大门。

同时,这也是一次艰难的转型,一次观念的重建。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改革开放的政治、经济大盘下,社会生活呈现出广阔而复杂的特性,一切固有的价值观念在转型期风云激荡,个体命运、人的价值被空前关注。

1980年5月,署名潘晓的一封群众来信《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刊登在《中国青年》杂志,随即引发长达近一年的全国关于人生观的大讨论。

站在今天的坐标回看这两次大讨论,关于“人生之路窄与宽”、“值不值得”的争论,也许是荒诞的,但它映射着那个转型初期的语境。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考量,这恰是一种极大的社会进步!

改革的一切都是为了生产力的解放,或者说是人的个性的最大解放。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正是从“真理标准”、“窄与宽”、“值不值得”、“姓社姓资”的疑问和争论中走向寻求变革、寻求个性解放、寻求创造的过程。

大幕开启,风云际会——

二 先试

1978年11月24日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褴褛、面呈菜色的农民,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面对一张契约,一个个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

1978年以前,已经实行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制度把全国农民牢牢地拴在土地上,“大锅饭”的弊端毕现无疑,农业效率的低下到了让农民无法生存的地步。

小岗,如同全国千千万万个村落一样,只是寂寞蛰伏于凤阳县的一个小村庄,按生产队的统一步调劳作于田亩,幻想着丰衣足食。

不同的是小岗村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户户敲着“著名”的凤阳花鼓外出讨饭。

1978年的安徽,从春季就出现了旱情,全省夏粮大减产。

小岗村的农民走投无路,18条汉子签下“投名状”。

这份后来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

出人意料的是这“第一枪”竟十分地响亮:第二年小岗村就实现了大丰收,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

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敏锐地看到了中国农村的希望,在他强力主持下,小岗村大包干经验一夜之间在安徽全境遍地推广。此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迅速蔓延全国,给中国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0年9月30日。北京。靠近华侨大厦和中国美术馆附近的翠花胡同被挤得水泄不通。一家个人开办的名叫“悦宾饭馆”的饭店吸引了无数围观者,有抱着小孩儿来看热闹的,有排队争着尝鲜的;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

悦宾饭馆,如同早春的嫩芽,从坚硬的胡同里冒了出来,成为改革开放后北京第一家“个体餐馆”。

任何的先行先试都考验着试水者的勇气,而勇气更多的是来源于政治空气中有益的负氧离子。

改革给国人释放了巨大的可能,开放给外企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几年之后,这些试水中国开放政策的企业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

从农村到城市,从集体到个人,从个案到全局,改革大潮风起云涌,涌动着生产力的释放,释放着强国富民的愿景。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改革开放,便是强国富民的不竭源泉——

三 先富

1979年夏,北京前门箭楼西侧,汗流浃背的外地游客端起粗瓷蓝边大碗,咕咚咕咚喝下散发着茉莉清香的茶水,那股透心的滋润不亚于今天的冰镇雪碧。

这是一个茶摊,木板架起的几张条桌和板凳,一个炉灶,几把水壶,几大摞粗瓷大碗,一块手写的“青年茶社”牌子。

这就是后来蜚声中外的两分钱一碗的前门大碗茶。

尹盛喜贷款1000元,置办了炉灶、水壶、大碗、大缸、条桌和板凳,“青年茶社”开张第一天就赚了60多块钱,到年末,茶社净赚11万元。

以农耕为生的民族,几千年来始终与“贫穷”结伴相行。改革开放之初,“贫穷”让中国人燃起了对富裕的渴望。

“下海”,是当年的一个热词,许多人放弃党政机关的“铁饭碗”“金饭碗”,“扑通一声”投身商海。

尹盛喜便是那千百个“扑通”者。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总要承受一些冷眼和怀疑,就连自己的家人也不例外。“不做干部开地摊,当时觉得真丢人,出门都绕着他的摊子走,学校填表,写父亲身份时都要捂着,不好意思让同学瞅见。”尹智君说。

当大多数人还在计划经济的温室里观望时,最先从国有单位“下海”者确实有一番“弄潮儿”之雄风。

“计划与市场”“姓‘社’还是姓‘资’”,这个羁绊中国改革的历史性难题,在1992年的春天给出了全新的答案。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发表的重要谈话,在事关中国道路向何处去的又一重大历史关头,为全党指引了方向。

随后,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修改或废止,大批体制内的人士和知识分子投身私营工商界,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冯仑下海了、潘石屹下海了……几年后他们成了叱咤业界的亿万富翁。据统计,仅1992年,告别体制内生活下海“淘金”者12万多人。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起基本框架。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举。”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步入新阶段。一场波澜壮阔的制度变革,由此开启。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推开。制定公司法、实行资产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下坚实基础。

非公经济得到发展。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个体私营经济的地位从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

坚冰再次被打破!

没有这样的破冰,也许就没有今天的马云、李彦宏、王健林……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富则兼济天下——

四 先导

“至治之极,邻国相望。”

20xx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论坛,来自全球的4000余名记者注册报道此次论坛。

20xx年9月,到访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将世界几乎四分之三的人口联系团结在了一起,开创了跨境交流、投资和企业合作的全新体系。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仰望世界。4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站上世界舞台的中央。

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万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40年来,中国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聚精会神谋发展,以增进民生福祉为使命,丰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让广大人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因为中国本身即拥有世界约五分之一的人口,所以中国国民富裕程度的显著提升便是人类社会均衡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成就。

正如指出的:“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中国40年的长期快速发展,不仅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拉动了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并走向稳健增长,而且在关键时刻,以其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对于世界经济成功克服危机和挑战作出了极为显著和举世公认的贡献。

40年改革开放,中国不仅以自身发展直接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胸怀天下、立己达人。在发展道路上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进程中,中国改变了自身,惠及了世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五 先进

作为农业大国,千百年来,治国理政者无不从三农入手谋划全局。

20xx年12月底,刚刚担任的,踏雪来到革命老区河北省阜平县慰问农村困难群众,这是他上任后第二次外出考察,第一次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

由改革开放的前沿到国家级贫困县,视野既高远又朴实,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时刻把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当成第一要务。

由此,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役打响。

仅仅五年时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在党的十九大上,自豪地向世界宣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同时强调。

1981年,党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规范的表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近40年来,这一表述基本没变。

这一全新的表达,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基本国情的新特点新内涵新变化,为新时代我们党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其先进性不言而喻。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初心不改,未来可期!

20xx年是改革开放40年,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无限的期盼,在20xx年的新年贺词中,说,“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回首过去,我们40年的风雨历程,岁路途艰辛,但是硕果累累。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中国科技也飞速发展,制造业正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改革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西部、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逐步深化。使中国社会发生全方位的历史性转变。

继往开来,中国的发展永不止步,在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着眼全局性重大问题进行顶层设计,狠抓改革落实,一往无前,今年也是党的十九大开局之年,十九大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中国也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同样也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在,是党的一切工作所依,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改革价值取向。更多次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作为基层组工干部,我们更要全力践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各方面制度安排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

最新改革开放四十年心得体会汇总篇三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四十年,中国农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总结农村改革经验,特别是发现农村改革与国民经济整体改革之间的关系,对于开拓新的改革思路,推动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从经济特区到土地承包责任制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从经济到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到“三农”决策到关系千家万户的教育问题,四十年的风雨历程带给我们的是翻天覆地切切实实的改变。

改革开放前的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全都是毛草房。改革开放40年来,现在的房子大部分都是楼房了,就连平房也逐渐变少了。以前劳作耕田全都是用牛;而现在,先进的耕田机器代替了简单的劳作。以前窄小的土路一到下雨就变成了“水泥路”。现在变成了真正宽阔的水泥马路,中间三四辆车可以并排通行,在街道上畅通无阻,路两边的人行道栽满了高大的树。下雨天也不怕出不去了。现在国家又给农民减免了农业费,延续了2620xx年的“皇粮”——农业税,被彻底取消。现在农民孩子上学的学杂费也免了,义务教育彻底落实了,父老乡亲们得到了实惠心里美滋滋的。

国家政策好了,农村人的日子活络起来了,文化教育也跟着前进了,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科技日益更新了,农村人致富的门路也越来越多了,路越走越宽了,全民奔小康的日子是越来越近了。

改革开放40年发生的变化世人瞩目,对中国农民来说,某种程度上来讲,对很多人是一场梦一样,发生这么大、这么深刻的变化。举几个简单的数据来说明,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包括农民的温饱和整个国家过去都是实行配给制,要粮票、油票、豆腐票,现在都没有了,不用拿票了,说明农产品供给极大丰富。从供给方面,比如说粮食,粮食在1978年改革之前我国粮食总产量在6000亿斤多一点,到了去年粮食总产量是10040亿斤,40年内粮食增产60%以上,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做到这一条,解决了温饱问题。

而且从20xx年开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各地政府共同努力,已经在全国普遍建立了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概去年年底全国农村3400万农民纳入低保,从这一点上来讲解决了农民,同时也是整个国家的温饱问题。因此后来在城里头,工业、商业其他方面的改革开放,相当重要的基础就是提供了足够的食品,使得市场极大地丰富起来了。

但是总体来讲,城乡之间,就是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本来讲是先进的城市经济和落后的农村经济,这是技术方面的,但是这两种结果带来城乡居民收入上的差距。和城里相比,农民的收入相对于城里来说,每个人的收入仅仅相当于城里人的1/3左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40年的改革开放给农业、农村带来很大的变化,给农民带来了很多的实惠,也使得整个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发展有了比较雄厚的基础。但是由于过去农村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太多,40年的改革还仅仅是解决了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从当前的城乡发展差距来看,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更快发展的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

这几年,特别是党的xx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之后,中央政府明确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个就是要求把国家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去。现在中国有34000多个乡镇,64万多个村。从目前来看,每个乡镇都通水泥路是不成问题的。另外,就是85%以上的行政村都有了公交班车,农民出行比较方便,这都是最近几年实现的。1998年以后,国家加大投入,大概一共投入2千多亿,帮助农村改造电网。所以现在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都有了电,一部分特别边远的,大电网拉过去经济效益不好。国家想办法在当地开发小水利,给他们进行太阳能、风能的发电等等,来解决照明问题。考试大网站整理所以,我想再往前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以逐渐向城市靠近,当然差距还会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住房。农村居民很少在经济生活的指标上能超过城里人的,但是住房是超过城里人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没有农村大。当然农民自己的房子是生产、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大一点是有道理的。很重要的一条,过去是茅草房,现在逐步改造成砖房,再进一步是改造成水泥,有的改造成两三层小楼房。在一些发达地区,大概农民的房屋改造有三四次,后来经济又富裕了,看到人家有更好的,又去学人家,拆了重盖。

还有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我们讲的最多是农村的义务教育,农民的合作医疗,这些方面最近几年有非常大的变化。到20xx年,全国农村县以下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九年制的一共有1。48亿,从去年开始已经完全免交学杂费,读书不用交钱。从去年9月份秋季开学开始,对将近1。5孩子,政府提供免费的教科书,这其中还有700-800万由于家庭比较远,需要寄宿,对这些孩子政府还给他们提供一些补助,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

从医疗来说,目前有7亿多农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水平虽然不高,去年以前的水平每个农民自己出10块钱,中央政府贴20块钱,地方政府再贴20块钱,就是50块钱,但少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从20xx年开始,中央决定提高这个水平,大家都发一份,农民出20元,地方政府出40元,中央政府也出40元,就是一百块钱。另外刚才讲农村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属于社保网,对农民来说公共服务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最近这几年中国宏观经济态势比较好,经济增长比较快,居民收入增长也比较快,和这个是直接有关的。所以讲城市经济或者讲宏观经济和农村经济是紧密相连了,农村经济发展得好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就提供了一个非常稳固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发展好,又使得国家有更多财力解决农村的基础建设,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再一次证明xx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非常具有针对性,也是非常必要的。

2页,当前第212

最新改革开放四十年心得体会汇总篇四

改革开放是中国伟大的决策,也是给中国带来发展的康庄大道,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中的集贸市场,既是乡民进行物品互换的交易之地,又是少男少女谈情说爱的浪漫之处。千百年来,集贸市场已经演绎成为一种烂漫的山花,一种恋念的乡愁。

初露“尖尖角”的五十年代:1950年,共和国刚成立不久,攸县城关镇十字街南门口形成了日日市的露天小集贸市场,结束了城关镇无集贸市场的历史。农村许多小集市如惊蛰春雨,花蕾初绽。对长期战后休养生息、恢复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此时的集贸市场,为全面计划性管理。

遭受“倒春寒”的六十年代:1960年,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创伤。此时的集贸市场管理,重点放在完成国家统购、派购、收购任务方面。攸县的集贸市场经过两次关闭,市场沉寂冷落。

集市“妖魔化”的七十年代:1972年,攸县革委会发出恢复集贸市场的《通告》。但此时正是荒唐文革闹剧盛行的年代,对集贸市场的管理也到了登峰造极的荒谬时期,狠抓阶级斗争成为社会主流。集贸市场被妖魔化为“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当成“资本主义尾巴”给割掉,集市经营者也被当成“投机倒把分子”受到严厉打击。

墟场“满天星”的八十年代:时间进入到了1981年,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革开放成了社会主流,农村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给农副产品松绑已成为必然。集贸市场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集贸市场的恢复遍地开花,集贸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齐栽“摇钱树”的九十年代: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划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谁建设、谁受益”的政策鼓励下,各界人士嗅到商机,看到前景,纷纷出手投资,兴起全民建市场的热潮。此时的集贸市场管理的重点,放在了构建和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方面。

花开“满堂红”的黄金时代:20xx年开始至20xx年,对集贸市场的管理,重心放在服务市场方面。这一时期是攸县集贸市场的“黄金十年”时期。所有的集贸市场都红红火火,所有的市场经营户都赚得盆满钵满。此时的重点是改造、培育、分类、提质市场等等。

遭遇“打头风”的转身时代:从20xx年开始,集贸市场受到超市的冲击,开始出现疲软。现在出现的电商网购,更是雪上加霜,集贸市场有所萎缩,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以求实现华丽转身。

开启“新纪元”的征途时代:“柳暗花明又一村”。20xx年底,“攸州义乌国际商贸城”第一期主体市场建设完成并开业。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现代化新型市场呈现在世人面前,开启了攸县市场新的纪元。

今年是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翻开韩城厚重的奋斗史,回望1978年到20xx年,四十年之久,这座古老的城市已经悄然在蜕变,正散发出熠熠生辉的无限魅力。

韩城是陕西省的一个工业重镇,也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大禹治水、鲤鱼跳龙门等美好传说发端于此,是一个写满故事的地方,既有辉煌的过去,也有创新的未来。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上世纪七十年代,这座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的小县城,只是在秦腔剧《三滴血》中出现的一个地域符号,更或者被人提及史圣司马迁时,就会想到这座县城。

那时,韩城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在古城,整个城区仅仅只有一条大街,四条小街和一个商业广场,全县人口也仅仅只有三十多万。在和全国整体县城发展相比,当年的韩城县同样一穷二白,拿得出手的仅仅只有文化。

其实,韩城不仅历史悠久,文物 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值得肯定的是,韩城远在宋时,已有专门的采煤业,并用媒冶铁,因为地处渭北“黑腰带”的东北部,所以韩城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早在七十年代,韩城的煤矿更是一张王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县域经济的跨越式促长,1979年韩城先后建成投产的有象山、马沟渠、上峪口、下峪口矿井、桑树坪平峒、斜井,使国家统配煤矿的设计能力达到462万吨。同时,还建成各煤矿的专用线和下峪口洗煤厂,国家基本建设总投资达63280万元。在改革开放中,韩城煤炭生产总值和经济收入跨入了新局面。

1983年10月撤县设市,1985年韩城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86年12月韩城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直到1986年,韩城城市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准。为了解决好韩城古城名城的保护和建设问题,当年市政府决定在保护古城的同时在古城外另建一座新城。

那一年,韩城县改市后规划设计了新城格局,围绕新格局重点中心区的建设,韩城开通南北两条大街,东西5条道路,各项基础设施齐全,市委、市政府大楼及状元路、人民路等均已建成,一座新兴城市的雄姿已经悄然呈现在人们面前,自此,韩城拉开了改革开放发展的大跨越步伐。

20xx年5月,韩城升格为省内计划单列市,副地级市,韩城这个地处陕西东大门的城市再一次活跃起来,这是韩城继1983年撤县设市后,迎来的又一个划时代的发展机遇。

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潮起韩原大地。在发展的步伐中,韩城工业特色已经开始明显,能源工业发展迅猛,循环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煤炭、焦化、钢铁、大唐韩城第二发电厂电力等四大支柱产业,中国500强企业、陕西第一、生产能力300万吨的龙门钢铁集团;境内有年产原煤400万吨的陕西韩城煤业公司、总装机240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的韩城二电厂、中国500强企业、陕西第一、生产能力300万吨的龙门钢铁集团,以及黄河矿业公司、海燕焦化、中鲁果汁、黑猫炭黑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应运而生。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韩城在“西部百强”的排名上升前三十名。

随着韩城工业的迅猛发展,作为一个以能源为依托的传统工业城市,韩城在很长时期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一直被外界所诟病,韩城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

从20xx年开始,韩城为了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积极探索渭北工业城市环境治理方式,大力实施“绿”变韩城工程,用“大绿、大水、大美”治环境、改形象,韩城政府发声:宁要清新的空气,不要污染的gdp 。近几年,韩城市启动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文明城市为主的“五城联创”计划,又同步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在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建设上,韩城一直在做出努力。

20xx年,韩城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首批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市。这是韩城又一个划时代的历程,从曾经的采煤沉陷区到如今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韩城实现了真正的鲤鱼跳龙门。

20xx年,韩城着重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共完成旅游投资150亿元,实施重大旅游项目143个,这标志着韩城已经开始步入了新的转型发展时期。

20xx年,沿黄城市旅游产业联盟成立,联盟总部和秘书处设在韩城。与此同时,陕西沿黄城市旅游产业联盟发展基金设立,该基金为沿黄城市旅游产业联盟发展、全域旅游时代黄河流域产品开发以及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加速黄河旅游向品质化、品牌化发展。

20xx年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迎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奋力‘追赶超越’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韩城市委书记李智远在会上介绍了韩城发展情况。他提到,近年来韩城以“三年千亿产业振兴计划”谋求裂变,在创新中培植新兴产业,着力打造韩城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航空母舰”。围绕突破工业,加快建设 “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和“十大百亿企业集团”,核心技术全国领先的水素水、远大pc、沃特玛新能源汽车电池等54个项目推进顺利,全市93家规上企业全部摆脱了生存危机,踏上了重生之路,今年一季度工业增速高达30%。围绕振兴旅游,积极引进乌镇、港中旅、华谊兄弟、东方园林等知名企业,投资100亿元建成了国家文史公园、古城文化街区、梁带村博物馆等精品旅游项目23个,盛大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灯光艺术节等系列文化活动,旅游业呈现加速转身的良好势头。

在刚刚结束的中共韩城市委xx届三次全会上,韩城市委书记李智远提出韩城未来发展的概念,尽快实现与韩城周边6县(市)的协同发展,与黄河金三角4市12县的协同发展,与沿黄9省27市144县的协同发展,把韩城建设引领黄河经济带协同发展的先行市和建设成为国际化城市。

20xx中国韩城“一带一路”国际灯光艺术节将于2月举行,这又是韩城的一次划时代的启程。回顾改革开放40周年,韩城,这座古老的城市一路走来,书写出太多太多的发展历程,是创新和实干创造了韩城奇迹,是五十万韩城人民凝心聚力实干出的奇迹。

是啊,韩城,还是那一座城,还是那一片热土,经历了四十年的发展裂变,一切都令人惊叹,现如今,这座屹立在黄河西岸的明珠城市,已经开始散发出了那熠熠生辉的光芒。

1966年,我在一中上高一。原本应当在1968年考大学,但“文革”开始了,1969年3月我来到生产建设兵团2师11团(射阳临海农场),开始了我的知青生涯。1978年,当我终于成为一名大学生时,我的大学梦已经整整做了十年。

直到现在我都记得,那是1977年10月20日晚上8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播出的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的新闻。这是“文革”后的首次招生,我真正高中课程只上了一年,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对我来说太仓促了,所以当年没有报考,准备第二年再考。我赶紧要家里给我寄来了十几本数理化旧书。

1978年的高校招生有一项特殊规定,即大龄青年,工龄到一定年限的可以带工资读书。我正好符合这项规定的条件,这年,我刚好30岁,已经结婚生子,很可能这是最后一次读书的机会,我下定决心要抓住。

当时我已经在临海农场电厂当运行值长,每周早、中、夜班得照上不误,下班后的会议活动也要参加,属于自己的时间少得可怜。那段时间,我抓紧一切时间复习功课,看啊,背啊,演算各种习题,常常忙到深更半夜。

为了复习,我常常几乎几天几夜不睡觉,不需头悬梁,也不用锥刺股,实在困得难受,用凉毛巾擦擦脸,就立刻精神起来了。即使在吃饭时我也书不离手。那时家中做饭都是烧柴灶,我与妻子分工合作,她负责洗菜、切菜、制作主食,我负责烧火。当时女儿才两岁,一会儿也离不开人,做饭时只好由我来照看她。我坐在灶台前一手抱着孩子,另一只手则一边烧火,还一边翻着书,一人同时做三件事。

我们的高考考场设在淮海农场中学,离我所在的临海农场有几十里路程。

为了不影响考试,临海农场组织我们考生在1978年的7月19日下午带好行李、蚊帐,提前一天到临海农场中学集中前往淮海农场中学。19日晚上,我们住进了学生宿舍,刚睡下不久,就发觉除了周围蚊子嗡嗡叫,身上还有虫子在爬。我爬起来一看,原来是臭虫——那个屋子已好多天没人住了,蚊子、臭虫已饿得发疯。我与臭虫大战一场,发现它们在墙上爬,就用手指去摁,白墙上立刻留下一个个暗红色的手印,折腾了好久,困得不行,心想第二天还要考试,咬死就咬死吧,总比困死强,就咬牙睡觉了。

高考时间定在1978年7月20日—22日,7月20日上午政治,下午物理;7月21日上午数学,下午化学;7月22日上午语文,下午英语。第一天考试就没考好,尤其是物理考试。往日背的公式、概念,变得模糊不清了,平时得心应手的笔杆,也不听使唤了,其中一道20分的大题,已经做对了,但是怀疑做得不对,又改错了。

考完政治、物理,我觉得这次考试肯定完了,大学梦全线破灭。但身处绝境的我心中忽然涌出一种绝地而后生的哀兵之气,后面几科,拼了!当三天的考试结束,我早已筋疲力尽。

一个月后,高考成绩公布了,上重点线340分,普通线300分。我的总成绩是348分。1978年高考,临海农场只有5个考生成绩在300分以上。

1978年底,我在焦急盼望中收到了高校录取通知,我被录取在扩大招生的南京师范学院分院xx大专班。当我用颤抖的双手打开通知书时,热泪夺眶而出。我这个大龄知青已结婚生子且拖家带口能被录取,算是幸运的了。给我们全家带来多么大的欢乐和幸福啊!“解放区的天”真是明朗的天!

恢复高考,恢复的是社会的公平、公正和正义,恢复的是理想、信念和希望。

最新改革开放四十年心得体会汇总篇五

改革开放,引领中国走向世界,也实现中国繁荣富强之路,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最新改革开放四十年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前几日,我有幸参加了区委党校组织的科级干部理论培训班,课上我认真听取了教授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式的分析讲解,使我受益非浅。通过切身体会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使我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更加充满了信心。

改革开放四十年,每个人都能看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经济而论无疑是大大发展大大进步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无疑得到了极大改善,也似乎更现代化了。但是,弊端渐渐显露,保障缺失已成众矢之的。对于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这个看起来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事实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话题。因为,这些年来,不管是社会上还是党内,人们对过去近40年的改革开放,在认识上并不是很一致的。有的人甚至把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简单地都归咎于改革开放本身。持有这些观点的人虽然是很少的,但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达成对改革的共识,重聚改革的人气,将直接影响着未来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能否真正把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为实现小康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工作大局落到实处。

众所周知,近40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是在中国实行了40年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展开的,改革开放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又要对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一系列陈规陋习进行变革,在没有任何可资借鉴样板的环境下进行探索,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构经济和社会秩序,同步加快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改革必将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巨大社会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探索从拨乱反正、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起步,紧紧围绕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中心,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实践。

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视野和战略,总结、观察和俯瞰40年的改革开放。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证实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突显了改革开放的划时代意义,以及对中国经济、社会,对普通民众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虽然与我们渐进式改革的推进策略有一定联系,但最主要的是由于一些关键性的改革还没有深入、到位所致。因此,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如政府自身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也是化解我们前进道路上遇到问题的惟一途径。用这样的视野、高度来分析认识改革开放,不仅可以清晰地分析大势,研判大势,保持清醒的头脑,也不会由于过多地纠缠一些具体的细微末节,影响对改革开放的总体评价。这正像党的xx大报告中所说的,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近40年改革开放最好的概括。

回顾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无疑是为了更好地把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未来改革开放能否继续深入发展,不仅关系到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也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具体来说,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按照城乡统筹协调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更加积极地推进对外开放;按照社会和谐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时代总是在进步的,倒退没有出路!在当前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动荡的时期,我们更应该充满信心,团结一致,坚定不移地走我们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路子。我相信我们的党有能力让中国普通老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有能力让中国的各类社会福利保障与世界接轨,让最广大同根同源的老百姓们也能共同分享改革收获的成果!

我喜欢用母亲这个词来称呼祖国,在英文里用motherland来称呼祖国,作为80后的这一代热血青年,并没有原离所谓的民族情感,反而却深深沁入。从前几年的she的“中国人”事件到火炬传递的愤怒,从轰轰烈烈的抵制家乐福到排着队去给地震灾区献血,我们穿的是fashion的牛仔裤,摆出的是卡哇伊的表情,顶着的是不同颜色的头发,但是心却是中闪亮滴!恰有一首“俗不可耐”的“革命歌曲”表明了我们的心迹——《我的中国心》。

小时候总是听爸爸说当时还在上小学的他得知毛主席去世了,哭得昏天暗地,在学校的桌子上直打滚,觉得天都塌了……是啊,对于他们那一代经历过上山下乡的人来说,革命情感是渗入生活的各个角落。如今的我走在天安门广场依然会在那幅画像前肃立,无论是时代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代,我相信毛主席看到今天蓬勃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肯定会非常欣慰。

听爸爸说是因为改革开放的缘故,爷爷的收入渐渐多了起来,家里的地窖里经常会储存一些梨子,苹果甚至还有虾仁之类的东西,那时候的他经常会趁爷爷奶奶不注意的时候偷了地窖的钥匙去吃吃。过年的时候为了能多卖些小鞭,和大爷到处搜集废铜烂铁卖了钱去换小鞭,用换来的小鞭把邻居家孩子的新衣服炸一个洞……后来家里的收入渐渐多了起来,每年过年大家都会有新衣服穿了,还有丰富的小鞭。

后来结婚生子的爸爸就有了我,接下来的生活就由我来诉说吧。

在88年的那个冬天,不是第一场雪的一个早上,一声惊天的啼哭从保健院的产房里传来……一个伟大的我诞生了!因为守旧的思想,爸爸还曾经怪过那个干冷干冷的早上,出生的全是女孩子,没有赶上“好时段”,甚至在我小的时候(几岁的时候)还遭受了“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毒害,那时候看小孩子的保姆还很少(市场经济相对不发达),我这个以后早晚得如“泼出去的水”的女孩子家家得不到老人们的疼爱,经常孤零零的呆在托儿所里,哭得惊天动地死去活来,大嗓门就是从那时候锻炼出来的。

小龙人,大大,唐僧面具,脆皮雪糕,泡泡胶,娃娃乐,跳房子,红旗大块……那里有我童年的影子,第一次学着骑自行车摔得前仰后翻,第一次坐在教室里上课坐的笔直,第一次考试得了双百,第一次偷着溜出去不上课,第一次不听妈妈的话,第一次照大头贴,第一次唱忘情水,第一次去网吧,第一次说夹着英文的话,第一次跳街舞,第一次包宿,第一次用直板夹,第一次拿起了刀叉,第一次知道中国台湾有个周杰伦,第一次染完头发不敢回家,第一次为未来发愁,第一次考试兜里放了小条,第一次拉起他(她)的手,第一次上大学晚上还偷偷的想家……不知道我的第一次们是不是也是你的第一次。

父母总是说不能理解我们今天的生活,我只想说,这是时代的步伐。

四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良多,虽然没有坎坷的个人经历,没有耀人的工作成绩,自己的经历也只是千千万万国人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但是这四十年仿佛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这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实实在在惠及更改变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1978年到天津市某局工作至今整四十年,这四十年是我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大转折时期。来到某局始终在物资管理处工作,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从一个侧面见证和亲历了我国物资流通体制、物资计划分配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开放历程。

物资处是某局一大处室,最多时职工人数约1500人,主要职责负责天津市该局系统所需物资的供应与管理,主要部门是供应、管理和后方生产,下设几个工业小企业,也是为建设工程提供产品,为完成物资供应任务配套服务。

物资处本身为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全额拨付。自1981年起,事业经费只给付一半,另一半靠收取材料管理费解决。为了适应这种变革,随之机构开始了改革,处变更为公司。由于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系统内所需主要物资必经该公司,经手三分肥,因此即使1%材管费也足以满足经费开支所需。因此,该公司的机构必然重经营轻管理,同时公司的名称又不利于开展系统内的管理工作。因此,为了强化全系统的材料设备管理工作,1983年又更名为物资管理处。到1984年“断奶”,不再拨付事业经费,至此,物资处实行全额自收自支。

随之而来的改革进一步深化。1983年底,物资处开始试图扩大经营,在计划分配物资之外开展营销活动,为适应经营工作,将计划供应科的计划组、管理组、供应组分别独立,成立物资计划科,主要负责物资计划、分配和调拨;物资管理科,主要负责全系统的物资管理工作;物资供应站,主要负责实物供应和经销,同时扩大经营,开展钢模板租赁业务,经销计划外物资。领导层看到了计划外物资经营的潜力,为了强化经营工作,1984年9月将三个部门统并到物资供应站。此时的国家物资工作实行双轨制,有权且心怀不轨的人利用批件就能捞钱,计划内物资转计划外销售是挣钱的一大捷径,与此同时也是产生腐败的温床。而物资处严格按计划渠道分配供应计划内物资,这也是“不出事”的重要因素。物资处从领导到职工观念上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从管好物资到增加收入,更加注重经济利益,逐步建立了经济指标的考核制度。在计划外物资资源方面不断扩大渠道,那时不必考虑销售,永远是卖方市场,拿到资源就等于拿到钱,因为系统内各单位在社会上尚未建立起自己的进货渠道,计划外物资还是认物资处这一条道。

从1984年到1993年是物资处的辉煌时期,有许多耀眼的光环罩在头上,上下内外也显得比较和谐,同时造就了一位副局级干部(升迁)。1989、1990年尽管国家出现通胀,我们没有深刻地感受到,或者说,对我们没有任何影响,而正是干得火热,财源不断的时候。90年代初,计划物资已经很少,并逐步实行双轨制并轨,经营活力更强,千方百计占有物资资源是赢得经营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向铁厂投资,用生铁换钢材,这样的生意几方都得利,各自占有各自的资源。为进一步扩大经营,广开经营门路,1993年春,物资处成立实业总公司,下设14个经营公司(含房地产开发公司),9个生产企业,三个合资公司,若把三级公司算上最多时达35个独立法人单位。所涉及的行业多种门类,有房地产开发、房屋装饰、物资流通、建筑机具租赁、专用及通用设备配件、汽车维修、文化商品、宾馆旅游、国际贸易,被称为“东方不亮西方亮”。此时,正值物资处红极之时,火热的场面足以使系统内外熟知物资处的人眼热。

然而,到1993年年中,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实行紧缩货币政策,控制基本建设规模,清理楼堂馆所,压缩基建投资,银行收紧银根,实行强有力的调控政策,使得向我们这样的企业难以为继,我们如梦初醒,原来我们就是国家调控的对象。库存物资高价进入,出手就赔钱,等待涨价,越等越落赔得越多,从此经营活动一蹶不振,合资企业倒闭破产,物资经营公司停业清理,唯有起步不久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还能在小面积插建中维持生计。接踵而来的是职工下岗、内退、企业减员,清理外欠款、清算公司。时至今日,实业总公司还是在房地产开发领域蹒跚走步,已经与物资处本行物资流通相去甚远。

四十年风风雨雨,起起落落,揭示了一个企业的兴衰史,勾画了一个人工作生命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