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反思不足(精选7篇)

时间:2023-09-23 05:01:35 作者:JQ文豪 最新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反思不足(精选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太空种子教学反思

授课班级:七(3)班授课时间:20xx年12月6日第五节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图是通过问题的引领,使学生自觉完成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观察、比较,进而认识到种子的重要结构是肧,肧是新植物的幼体,种子的结构中有保护种子的结构——种皮,有为肧的发育提供营养的结构——子叶和胚乳,种子要比孢子的适应能力强,种子植物是比孢子植物更为高等的植物。我在完成教学设计的时候,设置的问题是朝着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的:

一、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如,对于菜豆种子的外观,只是问“你看到了什么?”,观察完玉米种子之后的问题是“你认为玉米种子的胚芽、胚轴、胚根、子叶、胚乳各有什么用?”

二、本课的问题设置也是朝着有学科特色、能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的高度来设置的如,“推测:种子萌发时,发育成茎和叶的是();发育成根的是();连接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是();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的是()。”目的是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再如,“你认为,种子和孢子哪个生命力更强”,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课的开始部分的知识回顾中就有所铺垫,设置了“一个孢子是由一个细胞构成还是多个细胞构成?”,目的是在学生观察了种子的结构之后,能够认识到种子不仅是多细胞的,是个官,而且有种皮保护,有子叶或胚乳提供萌发所需的营养,使学生意识到种子植物比包子植物高等,形成进化的意识。

在本课的问题设置上,可以说是花费了比较大的精力,而且为了更好的达到由问题引领学生学习的效果,还专门为学生印发了课堂指导,并且专门挑选了平时成绩很好的班级,但是,有的时候,事情的发展真是不如人意。

在上课前,班主任领着学生到实验室的时候,就和我说,来了这么多人听课,学生看到这么多人都下哆嗦了。这时候,我就想,上课开始时,应该问一点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先稳定下来。

于是,我开始提出的问题就是“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生答的是藻类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有些答非所问。

后来的出现情况是涉及到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很少举手,或者不觉手。我直接要求一位同学读问题,学生竟然声音颤抖,孩子啊,当时,我真的有些无奈了。

最后的情况基本是这样的,课前精心设置的由学生回答的问题都泡汤了,而变成了我自问自答的独角戏了。

课后也跟我校的个别老师交流过这个事情,她埋怨我说不应该选这个班级,虽然成绩挺好,但是,胆子太小,上不了大场面。

真的是怪学生的胆子太小吗,我也深深的反思的这个事情,思来想去,问题真正的症结不应该在学生那里,还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的胆子小,听课的人多了,大脑就抑制了,那老师是干嘛的呢,就是应该调动学生的能力,循循善诱,逐渐的去感染他们,把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让这些胆小但是并不笨的学生如果有了自信,有勇气举手回答问题,就不会语无伦次。

现在反思起来,课堂中,也有可以挖掘的亮点,如,有一位学生把玉米的种子沿着三个方向:纵切、横切、平切,他并不是淘气,这是一个善于探究的孩子,可是,当时我的应变能力也差,也没有处理好,只是告诉他应该纵切,其他切法不对,而他只是小声说,我想看看其他的切法能看到什么,我也没有鼓励他,让他把他的想法大声的说给全班同学听,错过了一个好的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机会。

深深的反思:身为教师,能力有待提高啊!上课的时候,学生没有按照教师预定的方向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教师自己就有些乱了阵脚,就开始唱独角戏,不能够把自己真正的融入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状态是要好好的进行调整的。

种子语文教学反思

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地进行教学,才可能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才可能把学生的'认知过程和科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亲密接触文本,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的读去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意蕴,受到启示,获得创作的灵感。

范读,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画出你认为印象最深的词句,反复练读。

个性化自由选择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互相评议,分组汇报,说明理由,其他同学参与讨论。

分组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商议解决。

引读重点句子,让学生在读中领会“种”的积极成长;“叶”的奉献;“果”的理想,从而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一粒种子教学反思

第8课《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童话,既要讲究科学性,使学生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又要注意不能上成常识课,要根据童话的特点,抓住课文中四个“挺一挺”,以及种子与蚯蚓的对话、排比句和最后一句“啊,好个光明的世界!”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所以在今天的课堂上,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学习这一课,课文有四处写到“把身子挺一挺”,这种拟人化的语言,含而不露,生动有趣,使课文充满了活泼的童趣。

我把板书精心设计了一下,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逐步演示,以线条表示地面,在地下展开种子发芽的样子,表现每一个“挺一挺”是种子发芽的环节,在环节下面分别指出所需的条件,最后钻出地面,既直观又概括了课文内容,学生也归纳出种子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在学习“热闹”一词时,我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还可以通过课文中的排比句“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教学理解,掌握“热闹”。

教学时,教师问学生春风是怎样唱歌的?让学生轻声吹着“呼——呼”;泉水是怎样唱歌的?“叮咚叮咚响”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喳叽喳”。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请学生唱一唱,接着再让学生分别唱起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的歌,然后一起大合唱,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随即让学生体会说出现在是怎样一种景象。

用书上的话说一说,使学生初步认识了排比句的特点,又让学生用“热闹”造句,学生造出来的句子比较具体。“教室里可热闹了,有些同学学春风唱歌,有些同学学泉水唱歌,有些同学学着小鸟唱歌。”这样让学生动一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热闹”一词,认识了排比句的句式,出色完成了造句练习。

太空种子教学反思

科学是一门生机勃勃的学问,美国著名诗人奥特?海特曼称它为一种“充满乐趣的.无边界探险历程”。同时,《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不能是教师“讲科学”,同学“学科学”,而应是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做科学”。教学中应设置问题串,激发同学探究的热情,讲清让同学在实验中观察什么,研究什么,明确每步实验操作的目的。

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抓住每个同学的“眼球”和思想,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个同学学有所得,是本节教学中最难驾驭的。

进行实验时,验证是否需要空气这一过程中,不能完全地使实验瓶呈真空状态,只能尽量地减少瓶子里面的空气。我认为这是实验缺乏的地方。若能达到真空,则能得到较明显的实验结果。

选取种子也是很关键的,经过对比挑选,绿豆种子比较容易萌发,而且萌发需时短。

在《种子》这节课中,我重点引导同学自主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课前,同学自身就在家做了这个探究实验,上课时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各小组都能较好地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初步的结论。课堂上学习气氛宽松,同学参与度高。

经过同学设计、实验、汇报后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合适的温度和空气。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实验结果不是这样。我把种子也浸在水里就是说没有空气,但我的种子却发芽了,说明种子的萌发不需要空气。”这下子可热闹了,有一部分同学立即附和,一部分同学竭力反对、还有一部分同学发表自身的意见,让你目瞪口呆。

有时候同学的想法很有趣,但却可以真正的说明同学的思维已被很好的激发,我没有参与,让他们自由发表自身的意见,等同学争论的差不多了,我说话了:“同学们说的都非常有道理,但不论怎么样确实那个同学的种子发芽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如何设计实验呢?”同学开始讨论。

生:把水烧开,凉了、就没有空气了,再把种子浸在水里这样就可以了。生:可以找一个比较长的瓶子,水装的很深,一些种子埋在水底,一些种子放在靠近水平面的地方。

同学的实验设计突出了同学思维的深度,不能不说同学对一些争论的问题已经可以想到用不同的科学实验来解决,说明同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学习科学的知识。所以说不要低估了我们同学,同学的认知水平虽然有差别,但可以互相弥补。实验具有重复性,它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的反复,供学生反复观察;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前人已认识到的真理,以最有效的方式去掌握自然基础知识。作为一个一线的科学课教师,让我们在切实转变观念的同时,结合科学课自身的特点,在实践中加强反思,努力学习,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

种子的梦教学反思

初春的夜晚,北风呼呼地吹着。刚刚温暖的天气一下子变得寒冷起来。刚刚苏醒的种子,瑟缩着,放慢了冲出泥土的速度,希望赶快见到阳光的冲动也随之泠却下来。大地妈妈用逐渐变得温暖、柔软的怀抱,轻轻的拥抱着它。种子又昏昏然的睡着了。

它作了一个香甜的梦,在梦里,肆虐的北风被温情的春风送走了。干枯的草地变成一片嫩绿,光秃秃的枝头上,嫩黄的,粉红的,数也数不清的嫩芽正相继长大。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先开放。采蜜的蜜蜂,飞舞的蝴蝶,唱歌的小鸟,流动的人群和人群中孩子脸上鲜花般美丽、灿烂的笑容。种子在梦里笑了。

含笑间它又仿佛看到自己冲破了最后的束缚,终于破土而出了。嫩白的新芽在阳光的照耀下飞快的长大。先是淡黄,继而是嫩绿,最后,翠绿的枝叶随风飞舞起来,开去了美丽的、鲜艳的花朵。蜜蜂来了,蝴蝶来了,很多昆虫都来了。

赏花的人一群接着一群,大家不由自主的发出赞叹:“真美呀!”当天渐渐变热的时候,种子开的花也调谢了。美丽的花瓣落入泥土里,留下的是一个绿色的,饱满的新的种子。一个新的希望。睡梦中的种子觉得幸福极了。

虽然没有了鲜花时夺目的美丽,但更多了一份成熟的怡人的妩媚。种子在睡梦中,感觉到了梦中种子的成长与渴望。当成熟的季节来临的时候,梦里的种子也会象它那样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美美的、沉沉的睡上整整一个冬天,等候春天的来临。

种子是在小鸟的歌声中醒来的。它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经冲出了大地妈妈的怀抱,嫩白的新芽正畅快地享受着阳光与新鲜的空气。种子高兴地笑了,它清楚的知道这一切是多么的不容易。经过了一个寒冷的、漫长的冬天的等待,种子终于迎来了它全新的生命。梦里的一切是那么清晰的印在了种子的心里,它看着正逐渐变成淡黄色的嫩芽,一种梦想成真的喜悦充满了种子的全身。

种子的梦教学反思

当悦耳动听的音乐铃在耳边荡漾开去的时候,我与我的学生都在心底松了一口气:终于,《二泉映月》欣赏完了,也欣赏懂了!面对着一张张因收获而快乐的脸庞,注视着一双双因兴奋而清亮的眼睛,我又一次想到了以人为本这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的,课程改革最关键的是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聚焦于学生的探究、发现、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其交流合作的能力;不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要使学生在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今天,当我与我的学生感受着《二泉映月》那优美而又激昂的旋律美时,震撼着阿炳坚强又正直的人格美时,我欣喜地发现:原来学生可以更美的!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读此文,我便被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空灵意境所吸引,更被蕴藏于文字但又淋漓尽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当我聆听完那举世闻名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后,内心更是震撼!这是一篇适合朗读,而且需要通过朗读来感悟的课文。我该怎样来指导学生朗读呢《倾听孩子的声音,脑海中飞快地闪过这一新课程亮点。我精神一振:为何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情呢《听听他们是怎样欣赏《二泉映月》的《于是,我在备课本上写下了这样一番设计:第一教时,先以音乐导入,在优美又激昂的旋律中帮助学生奠定感情基调——对曲子创作者的敬佩。然后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在敬佩与好奇的情感驱使下,必然会兴趣昂然地开始自己的朗读。学生准备充分之后进行首次朗读反馈。只要求学生读,而不需要谈为什么这样读。接着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确定学生理解的难点,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第二教时,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课文之后再次清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次应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样读。两次朗读,各有侧重,且逐层深入。前者是感悟的起点,后者则是理解后的感悟。

忐忑不安地开始上课,下课时却欣喜万分:初次朗读首先成为学生的兴趣时,他们大胆尝试,敢于思索,通过自己独特的朗读表达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的也许读得不够流利,但那份认真却使人欣慰;有的理解也许还不够深入,但自信却可见一斑……随着感悟的深入,理解的透彻,学生对于阿炳知道得更多,对于《二泉映月》也懂得更多。于是再次朗读便成为了学生表达情感的需要。他们通过朗读演绎着内心深处对课文的欣赏,对阿炳的崇敬,对曲子的喜爱……于是乎,有的同学配乐朗读,声情并茂;有的同学小组合作,情感共鸣;有的则激情昂扬,鼓舞人心;更有甚者有声有色地朗诵,使人震撼…….看着这个性飞扬的一幕幕,我感到了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小学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方面能起巨大作用。为了真正还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我作了一番大胆尝试:尝试让学生自己走近阿炳,尝试让学生与阿炳对话,与文本对话,尝试让学生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尝试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为此,《二泉映月》第二教时便有了这样的构思:

一、创设情境,感悟内心

学生轻轻地自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可把句子画出来,然后交流理解。

1.分享读懂的快乐。

2.提出读不懂的地方。

3.结合课文第3小节与课前搜集的`资料合作解决疑问。

二、精读感悟,品味赏析

1.引读有关课文:听着,听着,阿炳的心——,他禁不住——。他要通过——,把——情怀,倾吐给——。

2.质疑:读到这儿,你觉得我们该研究什么问题了

3.合作研究。

4.讨论交流。

当我终于把这设计定稿时,我很是担心:学生会质疑吗《他们能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吗《合作研究能解决问题吗《这一连串的害怕使我的心悬了起来。终于到了关键性的时刻:引读第五自然段的开头后,我静待着同学们提出该研究的问题。阿炳怎样通过琴声来倾吐自己的情怀《我惊喜啊,这不正是课文的重点吗《学生能一下子点出来,多棒呀。阿炳想通过琴声倾吐自己怎样的情怀呢《我又一次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理解的难点,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读懂了整篇文章。学生果然也急于解决他们想知道的问题。于是,小组合作研究,通过读课文,听音乐,看资料,津津有味地讨论交流。最后,大部分同学都明白了阿炳通过琴声曲调的变化起伏抒发了他内心对音乐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表达了对命运的抗争,更倾诉了对生活、家乡、大自然的热爱……此时,我心中的石头完全落了地,被惊喜笼罩住了的我豁然感到:自主探究原来是这样美丽!

三、童心闪烁是美

一直以来,黑板是教师的专用地。教师可以在上面指点江山,学生面对的完全是教师的蓝图,他们往往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理解,即使教师漂亮的板书是对课文最简洁的概括,生动的板画是对课文最形象的再现,学生也是完全被动的接受者,面对神圣的板书,他们不敢思索,也不能质疑。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假如真还给学生自主,那么这一块历来被学生视为圣地的黑板是否也应该成为学生的用武之地呢《《二泉映月》第二教时的后半部分设计让我领略到了学生无穷的智慧。黑板上书写着不仅仅是他们智慧的见解,更是一颗颗闪亮的童心。

课堂已接近尾声,学生已顺利地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在乐曲的感染之下,又一次投入地朗读课文。这一次,他们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读的,那抑扬顿挫的语调饱含着对乐曲的欣赏,那真情流露的眼神流淌着对阿炳的崇敬。看着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我激动极了: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旋律,这么美的情感已深深感动了我。我相信:同学们也一定陶醉其中,被阿炳杰出的音乐才华和顽强的奋斗精神所感动!此时此刻,你心目中的阿炳一定十分高大吧!那就请你在黑板上倾诉你对阿炳的崇敬,写出阿炳最令你感动的品质或精神吧!刹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不再沉默是金,也不再犹豫不决,而是跃跃欲试,小手林立,因为他们内心的情感澎湃着,激动涌流着,他们愿意通过板书来倾吐这种感动。于是,黑板上便有了一颗颗闪闪的童心,一份份纯洁的童真。

一粒种子教学反思

《一粒种子》是一篇说明科学知识的童话,先写在春风的吹拂下,地里的一粒种子苏醒过来;再写种子与蚯蚓之间关于外面世界的问答;最后,种子终于勇敢地冲破土层,迎接一个光明的世界。同时还说明了种子发芽的条件。在教学中,我既重视实学知识及其所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又让学生感受到种子的那种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教学时,由于学生课前有预习,正用优美的声音朗读着短文,突然,有一个孩子举起了小手:“种子从哪儿喝着水的?”突然的提问,我不禁觉得有点好笑,这么简单的问题也值得提出。但是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我养成了不包办代替的习惯。我的学生们亦是立即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且很快有了以下的答案:“是有人给它浇的水”、“是下的春雨为种子提供了水”。好精妙的解释啊!在这不经意间的问答中,孩子渴望真知的心灵一下子被唤醒了,一种感受美的情感熏陶在这一刻被点燃。本想继续进行的我,这时发现又有孩子举起了小手:“我对第一个答案有疑问,我们不知道种子在哪,怎样给它浇水?”“如果是自己种下的种子,就可以为它浇水了。”又是一个精彩的回应。当朗读到“种子听见外面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一句时,又有一个学生举起了小手,如果是以前,我为了不影响我的上课思路,我会示意他放下手,课后再说。可现在,我毫不犹豫地请他说了自己的想法。他说:“看到种子现在的情况,好像是一个人在坐监牢,坐了很长时间,想要冲出去一样。“那一刻,我一点也不为我让他回答问题,可能会拖延课程进行时间的决定而遗憾。相反我却感到庆幸,我没有抹杀一个孩子的.想像力,我想其他的学生也会非常受益的。

这堂课在学生们的感情朗读中结束了,可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作为一名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教学已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来看待,认识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在这种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中,突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向学、乐学、爱学。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生命力和主体性,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让我们的课堂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