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汇总5篇)

时间:2023-09-28 21:27:46 作者:温柔雨 最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汇总5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党员党的建设心得体会

第一段:介绍党员党的建设的重要性(200字)

党员党的建设是指党员个人素质的提升和党组织的发展壮大的过程,是确保党的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共产党员,加入党组织并不仅仅是为了享受一些特权,更是为了肩负起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党员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团结统一至关重要。

第二段:从政治思想上保持进取心(200字)

作为一名党员,首先要有政治的责任感和进取心。要随时关注国家和党的工作方针政策,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时事新闻。只有了解了国家和党的最新动态,才能更好地履行党员的职责。此外,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做出成绩,树立榜样,通过实际行动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

第三段:在个人素质上不断提升自己(200字)

党员的个人素质是评价一个党员优劣的重要标准。作为党员,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敢于担当的精神,不怕吃苦、不畏艰难。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党员的职责,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段:在工作中注重实际行动(200字)

党员要在自己的工作中注重实际行动。懂得尊重群众、为群众服务,积极投身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只有以实际行动来确保党员的党性修养,才能更好地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第五段:通过党内活动加强党组织建设(200字)

党员党的建设离不开党组织的引导和培养。党组织要通过各种党内活动来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使党员更好地践行党的宗旨和原则,保持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坚定信仰。同时,党组织还应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建立健全党员党的建设的工作机制,为党员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党的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结尾:总结党员党的建设心得体会(100字)

作为一名党员,党员党的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政治思想上保持进取心、提升个人素质、注重实际行动、加强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员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韧的奋斗,我们才能更好地赢得党和人民的信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员党的建设心得体会

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党员作为党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对于党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党员,我从参加党的建设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并学到了许多重要的方面。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对党员党的建设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个人修养和自我提升

党员的第一职责是加强个人修养和自我提升。在党的建设过程中,我意识到对自身的要求不能放松,只有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修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员的作用。我从党的建设中学到,要刻苦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要经常思考,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党的要求;要锻炼意志,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心态。通过个人修养和自我提升,我相信我能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

第三段:党组织的作用与支持

党组织是党员的坚强后盾和重要支持。在党的建设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党组织的作用与支持。党组织在指导、教育和监督党员的行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组织生活、党课和思想汇报等形式,党组织使我更加坚信了党的正确性和力量。党组织还通过严明的纪律和制度,加强党员的约束和规范,确保党的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党组织不断地给予我鼓励和支持,让我更有动力投身到党的建设中去。

第四段:服务人民的意识和行动

党员作为共产党的一员,应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行动。在党的建设过程中,我明确了党员的使命和责任。我切实感受到党的建设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党员,我要时刻关心人民的疾苦,积极参与到解决人民问题的工作中去。在工作中,我要以身作则,干净廉洁,不谋私利,只为人民利益。在与人民群众的交往中,我要始终保持平易近人的态度,以真诚而深入的交流,增进与人民的感情。通过服务人民的意识和行动,我相信我能够将党员的形象发扬光大。

第五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准则

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始终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准则。在党的建设过程中,我深受这些理念的感召和教育。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鼓舞着我们永不懈怠,永不放弃,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共产主义道德准则教导我们要爱人民,不谋私利,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我理解并接受这些理念,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我知道,只有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准则,才能不辜负党、人民和时代的期望。

总结

在党的建设过程中,我通过加强个人修养和自我提升,领会了党组织的作用与支持,坚守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行动,始终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准则。通过这些经验和体会,我相信我能够不断进步,为党的建设和人民的事业做出更大贡献。党员党的建设心得体会正是通过这些实践和领悟而来,它将指导我今后更好地行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的建设史心得体会

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执政过程中不断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建设从诞生之时起就伴随着中国革命斗争的发展而始终存在。当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党的建设已经成为时代的追求和任务。

第二段:党的建设的历史沿革

党的建设的历史沿革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1.早期建设时期(1921年-1949年)。党在这个时期主要是在无组织状态下进行建设,靠党员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和相互监督来推动党的建设。

2.初期建设时期(1949年-1978年)。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党把自身建设成为一个高度有纪律、高度集中的团结战斗的政治组织,并通过情报系统、审查制度、干部培训等措施形成了一整套完整、有效、达标的党的建设工作机制。

3.深化建设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稳步向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通过多次的整顿、纠错、治病,形成了一整套完整、深入、细致的党的建设工程体系,为逐步建设一个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第三段:党的建设中的最重要的理论概念

党的建设中最重要的理论概念是“党性”。党性不仅包括党员的思想、信仰、风气和品质,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制度意识,一种对待工作和职责的态度和精神,一种对待生命和生存的价值和见解。

党性是党组织在指导党员进行工作和生活时的红线和底线,是党员在处理各种关系时的准则和标准,也是党组织推动党的发展时的重要思想基础。

第四段:发挥党性的方法

发挥党性的方法是切实履行党的工作职责,推动党的工作不断扩展和深入,保护党员、党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利益,落实党的纲领和路线,决不能放松警惕、松懈怠惰。同时,党的组织也应该适时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定,使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

第五段:结论

中国共产党历经重大变革、风雨飘摇,不断推动党的建设向纵深发展,党性教育也日益得到重视。党的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人民经济发展和政治生命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应该深入认识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建设机制,使党的工作开展更加规范、稳健、有力,确保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断前进。

推进党的建设论文

内容概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既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重大部署,又是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紧迫需要。笔者围绕审计职业化,通过分析审计职业化内涵、意义、要求,剖析当前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审计职业化困境对策

《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明确指出:审计机关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根据审计职业特点,建立分类科学、权责一致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和职业保障机制,确保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进行的一项重大部署,同时也为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审计职业化的内涵

所谓的“职业化”指的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即人们按照社会或组织的要求,切实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把工作专业地完成到最佳。通俗的说,职业化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职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等方面,都要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

目前,关于国家审计职业化的内涵,理论上还没有全面与严谨的疏理。笔者认为审计职业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特有的审计职业状态。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职业意识、专业知识、从业道德、特殊技能以及特有的思维模式等;二是完备的职业制度体系。包括审计人员资格认定、资格考试、职业教育、职业激励、职业道德和职业地位等制度。三是严格的审计组织方式。主要是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审计程序的执行、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结果和审计评价意见等一系列工作都必须按职业化标准要求进行。

二、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审计工作职能已逐渐从传统的查错纠弊向服务国家治理转变,审计机关所担负的监督职责,逐步加重,而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关键在制度保障。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审计职业制度在内的各项审计制度,为审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审计监督权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激励审计人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原则,勇于担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和处理问题,依法独立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

(二)有利于适应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当前我国阶段性发展的新常态。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担负着重大使命,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精准扶贫等一些新领域纷纷纳入审计监督视野,联网跟踪审计、大数据应用和定位测绘等一些先进审计方法也不断应用在审计实务中。要适应新常态,满足当前的审计工作需要,就必须要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现代化审计队伍。因此,审计职业化建设刻不容缓。

(三)有利于提升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永恒的话题,审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计监督的效果。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决定审计质量好坏的前提和基础,一般来说,高质量的审计项目都是由高素质的审计团队来完成的。因此,只有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审计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审计职业化建设的要求

(一)审计理念要进行转变。在以往的审计工作中,审计工作主要是查错纠弊,审计部门就审计干审计,视界不宽,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不够强,还未真正实现由传统监督理念向审计服务理念的转变。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和反腐倡廉进入新常态,审计工作内涵也发生着改变,因此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转变审计观念势在必行。审计机关要履行好法定职责,就必须明确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制度安排,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当好“经济卫士”和反腐败“利剑”.

(二)审计人员要具备特殊素质。推进审计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关键在人。审计人员除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正义观、丰富的业务知识和廉洁从审的观念外,还要具备一些特殊素质。一是要有职业敏感性,面对审计对象提供的审计资料,要能迅速找到切入点,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二是要有职业的洞察力,即在敏感性的基础上,能很快找到比较容易产生违纪违规的部位和环节,能及时抓准事物主要问题的主要方面;三是要有高度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主要是能紧紧围绕审计目标,清晰、简明、扼要、有效地做好审计证据收集、记录取证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快速准确做出有价值的审计证据记录,而不是简单地抄帐本抄报表;四是要具备较强的谈话沟通交流能力,要掌握谈话沟通的艺术和技巧,使被审计单位能够端正态度,积极配合完成审计项目。

(三)审计方式要不断创新。要围绕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不断创新审计方式,依法履职。一是注重应用计算机审计。将审计原理与计算机功能相结合,着力开发计算机在审计领域的运用,更新审计监督方式,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二是实现审计信息化。把审计信息化作为一种工作理念,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宏观意识,逐步实现用数据代替纸质材料,要利用审计信息化改变传统的审计组织方式,实现审计对象由点到面的转变,审计发现问题由浅到深的转变,解决深层体制问题。三是转变审计工作方式。转变以往各科室、部门“各自为战”的工作状态,实行协同配合的“大兵团”工作方式。根据各科室、部门特点分配不同审计工作内容,统一安排工作进度以及汇总报告工作,促使在审计内容、审计成果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四)审计风险要严格防控。当前,强化审计风险意识,有效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要通过制度建设、硬件配置、人员管理等确保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存储和合理使用。二要客观公正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人员要从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减小审计误差。三要对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客观公正进行审计评价,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四、当前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所面临的困境

从1983年审计机关成立到现在,我国审计事业才走过短短的30多年,与其他国家的审计机关和我国的其他行业相比,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就显得比较薄弱,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普遍意识到加强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均在积极寻究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实力的方法,但在实际推进审计职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还面临着很多的困境。

(一)审计人员职业能力难以满足新时期审计工作的需要。

1、年龄结构不优。审计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东奔西走交叉审计,加班加点查找疑点,上山下乡调查取证,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除了具有丰富的经验外还要有充沛的精力。目前,审计机关人员老化问题日趋突出,面对繁重的审计工作,显得力不从心。虽然近年来审计人员更新换代一直在进行,有一些新鲜血液加入审计队伍,但是总体上又呈现出进人速度较慢、年龄两极分化等问题,这种现象在基层审计机关更为明显。以b县审计局为例,34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45岁,其中50岁以上的就有14人,45岁至50岁的有5人,30至45岁的中坚力量仅有9人,30岁以下的刚上岗人员有6人,看似审计人员不少,但是可挑大梁的中坚力量太少,开展审计时人员力量显得捉襟见肘,有时审计项目稍一集中,就会出现无“兵”可派的困局。

2、知识结构不广。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赋予审计更多新的使命,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大部分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全能型”、“复合型”人才缺乏。特别是基层审计人员往往只是偏重财务方面的.知识,协调沟通、文字表达、综合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不强,金融审计、投资审计、大数据审计、计算机审计等领域的知识有所欠缺,仅能完成常规的审计工作,一旦参与政策落实、金融投资、资源环境、绩效评价等难度较大的审计项目,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3、专业能力不强。当前审计人员构成和进入渠道复杂多样,财经,法律、工程、计算机等方面“科班”出身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是通过电大、函授等途径取得的第二学历,与专业对口的不多,还有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没有会计、审计等审计工作相关专业技术职称。这就造成审计队伍的专业能力与职业化要求不相匹配,与当前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如:b县审计局第一学历是大专及以上的仅有11人,财会审计专业的只有10人,取得审计相关专业技术职称的有16人,均没有达到全体审计人员的50%,审计队伍整体专业素质不高,造成了审计产品档次低、精品少,与社会需求和上级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4、理论水平不高。现代审计要求审计人员除了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外,还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辩证的分析力与科学的判断力。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视野狭窄,不了解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趋势,不能从机制、体制、法制等深层次的角度去评价日常审计中所碰到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往往就审计论审计,很难为宏观经济和领导决策提供具有价值的审计信息和审计建议,从而影响审计成果转化的质量和层次。

5、敬业意识不强。由于长期处在高压力、高转速的工作状态中,一些审计人员渐渐滋生职业倦怠心理,敬业意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不断减弱。一是不积极主动作为,工作应付差事、按部就班、不求创新,但求无过,遇到急难险重任务,直接由“我不会!”三个字推拒,做不到履职尽责。二是工作效率低,开展审计工作缺乏统筹安排,审前准备不充分,实施方案不科学、审计出工不尽力,明明一个月能完成的审计项目,拖到一个半月才能完成。三是工作不能精益求精,开展审计浅尝辄止,停留于表面,懒于深层挖掘,不想深入思考,“差不多”就行,不愿啃“硬骨头”,不肯当“出头鸟”.

(二)当前的体制机制不能为审计人员营造很好的环境。

1、审计人员独立地位得不到很好的彰显。当前,审计部门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受双重领导体制的制约,其经济来源、人事安排、业务流程等受本级政府的约束,往往在进行监督过程中难以避免地方政府的影响,有时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发现重大问题,如果不上报,上级审计机关要追究责任,如果上报,造成一定影响,地方政府也有可能对捅漏者“另眼相待”.因此部分审计人员产生消极畏难情绪,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审计人员的监督积极性。

2、审计人员物质待遇与工作付出不很对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审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工作压力和职业风险也是与日俱增,外出审计、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但是由于对审计人员是实行公务员管理,物质待遇与付出劳动不成正比。同时,审计人员技术职称不与工资挂钩,有可能一个高级审计师与一个没有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物质待遇相差不大,这样一来,一些计算机、工程建设、金融投资类的精英人士对审计“望而却步”,在岗的审计人员也都丧失了参与审计技术职称学习和考试的动力。

3、审计人员职业前途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在现有管理中,审计人员晋升只有行政序列通道,很多审计人员干一辈子都是科员,即使干的比较出色也很难晋升到合适的岗位,晋升空间的缺乏与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规划之间就产生较大的矛盾,这种矛盾最终会对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产生影响,进而引发队伍缺乏活力,优秀人员流失、审计质量下滑等系列问题。

(三)审计人员参与继续教育难度较大。

1、工学矛盾突出。近年来,审计署和地方厅局越来越重视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但是工学矛盾一直以来是审计人员继续教育道路上的“拦路石”,阻碍着审计人员锻炼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受人少事多的现状困绕,在选派人员学习培训时,业务骨干都在参与审计项目,分身乏术,为了完成“硬性”人员指标,只有选派工作相对轻松的人员长期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形成培训“专业户”,造成培训资源浪费,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同时,在参加培训时,审计人员也不能从繁忙的实际工作中脱产出来专心学习,受本职工作影响,人在培训班,心思却在审计项目上,一旦业务工作与学习培训时间有冲突,都本能地选择服从工作,这样就频繁请假或旷课,培训时间得不到保证,学习效果就不会很好。

2、培训效果不显著。一方面是组织培训缺少针对性,培训的组织者对当前审计人员的能力评价不够,并不清楚当前审计人员急需补充什么知识,提升什么能力,安排的培训内容和培训人员缺乏针对性,审计人员参与激情不高,反而认为占用大量时间,获益不多。另一方面是评价考核机制缺失,在组织培训过程中没有进行全程性的评价考核,有的在培训后进行试卷考试,但也只是流于形式,有的培训结束后就完事不问。这样以来,在培训中表现的优秀、一般和差的就没有区分开,长此以往,审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逐渐消退。

五、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的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严格选人、强化培训、建全制度、营造氛围四个方面入手,着力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进程。

(一)提高准入门坎。进一步规范审计人员选任程序,统一制定审计人员选任标准,要求进入国家审计机关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除具备一般公务员的学历、专业和基层经验等资格外,还要取得会计师、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确保新进的人员从一开始就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素质。除招录外,上级审计机关还可以组织公开遴选,从基层审计机关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业务骨干,一方面拓宽基层审计人员的职业通道与激发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优质人才的外流。同时,可以探索推行试用制,要求新进人员必须通过为期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个人写出试用期述职报告,由审计机关人事部门组织对其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合格的,正式办理入职手续,不合格的可以采取辞退、延长试用期等方式处理。

(二)强化职业培训。一是培训内容精准定位。准确采集审计人员基本情况,掌握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找准急需补充的知识类型,精心设计培训内容,为每名审计人员量身定做“培训套餐”,在每次培训结束后,进行严格的培训考试,考试成绩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并记入个人档案。二是创新培训组织形式,在继续坚持网络学习、集中教育、远程培训、“传帮带”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外,还可以开展以审代训,通过实战,促进审计人员快速汲取知识、积累经验;组织系挂职锻炼,为审计干部提供高层次平台,进一步拓展视野,提升能力;评选区域审计业务带头人,发挥其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内专业水平整体提升。三是推行继续教育学分制。制定审计继续教育方案,严格规定审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方式和内容,其完成任务后获得的学分归入个人继续教育档案,作为考核、晋升、提拔及工作安排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建立制度机制。一是建立职业等级制度。可以审计机关岗位划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行政管理岗位和综合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可分为审计员、助理审计师、审计师、高级审计师和特级审计师五个层级;行政管理岗位可分副主任、主任、副职领导、正职领导四个层级;综合岗位可分为文员、副科长、科长三个层级,同时还可设定一定数量的后勤保障岗位。不同等级的岗位对应不同的待遇标准,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考试、评选进行职级晋升,审计机关也可以对不合格的审计人员降级使用。二是建立审计职业考核评价制度。要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对审计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全面的记录、考核和测定,评价结果的运用要与职业等级升降、评先表模、推荐选拔等切身利益挂钩。三是完善审计奖惩制度。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有关精神,改革完善相关审计奖励制度,对考核优秀者、单项工作突出贡献者、岗位标兵结予相应奖励,进一步激发审计人员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还要严格落实惩处机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规定,对审计机关年度考核不合格者、违反党纪国法者、审计执法出现过错者依法依规进行惩处。

(四)营造干事氛围。一是培养审计人员敬业意识。敬业精神能为审计人员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审计人员只有具备对审计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拥有益久弥坚的韧劲和百折不挠的钻劲,形成不畏困难,敢于碰硬,勇于较真,乐于担当的审计精神。二是强化审计文化建设。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审计精神,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各类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活动,让审计人员充分展现风采、放飞激情;要结合审计机关实际深入开展优秀公务员、先进个人、劳动模范、巾帼标兵评选活动,用先进典型的示范力量,带动整体工作。三是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要严抓工作作风,从严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切实做到用“严作风”来兑现“真作为”.同时,还要采取审计复核、审计回访、审计纪律公示等有效措施,加强对审计人员廉洁从审行为的监督,使审计人员警钟长鸣,自觉遵守廉政纪律。

参考文献:

[2]程必金、阮进、钟科,试论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面临的困境[j],审计月刊,2015(11)

党的建设评价材料

xx镇辖66个行政村,人口6.8万,设6个党总支,9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658名,其中流动党员23名(流入2名,流出21名)。近年来,镇党委坚持“与时俱进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开创了党建工作新局面。

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书记要会干,就要抓党建”成为全镇各级党组织的共识。

镇党委坚持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党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高标准完成党建工作各项任务。建立了副科级以上领导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科室联系村制度。根据工作实际每名副科级领导干部每月到联系点调研工作不少于两天,科室定期不定期到联系村帮助指导工作,对发现的苗头问题及时整改,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进一步落实了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度,镇党委书记是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党组织负责人为党建工作直接责任人。层层分解工作任务、目标,将党建工作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和村级主要工作千分考核中,工作中逐村逐项督查指导,增强了各级抓党建的责任感、压力感和紧迫感。

加强阵地建设,提升工作环境,增强村干部积极性

镇党委高度重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xx年年高标准建成郭楼等9个村的村级办公场所并投入使用,20xx年毛村等9个村的村级办公场所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有效改善了各村的办公环境,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抓好活动载体,认真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

一是建立健全党员承诺制度、党员联户帮扶制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等长效机制。xx年年度全镇党员承诺实事20xx件,兑现20xx件,无职党员申领岗位2489人次,均按要求履行了岗位职责。20xx年为民承诺实事2367件,申领无职党员岗位2248人次,长效制度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是在四川大地震后积极组织开展“牢记党性宗旨,心系灾区群众”特殊党费交纳活动,全镇党员特别是建国前老党员、离退休干部积极响应,共交纳特殊党费234388.62元,其中过千元的28人,过万元的4人。建国前老党员张永川同志把省吃俭用的1500元作为特殊党费交到党支部,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灾区人民的牵挂之情。

三是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扎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采取“一帮一、几帮一”形式全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建立帮扶对子2336对,帮助200余名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在“大手牵小手,党心暖童心”的主题活动中结对帮扶贫困儿童95人,年发放资助款68500元。镇党委班子成员每人救助1-2名贫困儿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脱贫致富的显着成效使困难群众树立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了生活的信心。

四是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发挥流动党员在外务工信息多、人际关系丰富的优势,动员他们积极为家乡招商引资提供信息、智力支持,现已收集到各种有效信息50余条。

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

一是建设“学习型”党委。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为核心内容党建工作制度,经常开展集中学习、经验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了班子成员竞相学习、比学赶超的热情。

二是建设“实干型”党委,党委书记在党委会多次强调并公开承诺:“真诚待人、用心干事、廉洁从政”。推行了服务群众来访“首问负责制”、“全程服务制”、“党建工作问责制”等便民服务措施,党委书记带头公开接访、处访,科级干部带班接访值班,及时为群众服务。

三是建设“和谐”型党委。坚持好“民主集中制”,包括书记、镇长在内的党政班子成员相互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努力做到了全镇上下一种声音,一个步调,同时要求各村支部书记一定要 “真诚待人、公道办事、服从领导、服务群众”,增强各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形成政令畅通、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夯实干部基础,建设高素质的村级干部队伍

一是通过换届加强了村级党组织建设。在市督导组的指导下进行了村“两委”换届选举,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比例达到91%,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83%,“双高双强”占两委成员86%,换届后,两委成员精神面貌显着改变、干劲更足。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镇党委有针对性地分层次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党员素质和为民服务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显着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全面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实施“源头工程”、“双百”人才对接工程、“年轻干部”推优工程,大力选拔培养后备干部队伍。全镇后备人才库中储备青年干部387名,确保每个党支部保持3-5名后备干部。

四是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全程实行“两推荐两票决三公示”制度。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今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96名,新发展党员47名,转正50名,工作中严把程序,认真考察,在党员工作单位、生活居住地同时公示,扩大公示面,确保党员发展质量关。

五是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干部行为。研究印发了《xx镇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等文件,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强化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工作。严格的制度规范了村干部行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提升了村级工作规范化运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