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约分和最简分数教学反思(实用5篇)

时间:2023-09-26 15:23:05 作者:念青松 约分和最简分数教学反思(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约分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进行了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复习,并且复习了是2、3、5倍数的特征,为判断最简分数及约分打好基础。新课教学时把最简分数与约分两道例题在一课时内完成,因为两题联系密切,约分的教学是呼之欲出。如果强行分割开来不便于学生练习与巩固相关知识。

本课约分的`正确书写是一大难点。如果一开始就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约分习惯,再学习分数四则运算时将会明显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在教学时,一直强调分数占两行书写,今天的作业还特别要求在分子、分母再多留一行,以便写出约分后的结果。在自己示范板书时,特别向学生说明:为清晰地看到约分后的结果应将数据向上、向下分别书写,不要写在同一行。

教学完约分后必须强调:如果今后遇到填空、解决问题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时必须先约分。但从作业反馈来看,学生主动约分的意识很淡薄。87页第7、8题超过半数的学生没有自主约分。

约分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是我采用“预学---交流---拓展”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课后我积极反思感到本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2、想一想:3/4和75/100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3、说一说: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特点?

4、做一做:试着完成例4,用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将进行约分。

5、议一议:组内互相说说什么是约分,怎样约分最简便?

让学生通过自读、自学理解约分的含义及方法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升,通过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归纳能力。

这样的设计打破了概念教学教师一味讲解的模式,层层深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领略数学的魅力,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老师说的不多,但每一个问题都突出重点。在指导约分时,先是问了为什它们能用等号连接?帮学生回顾约分的做法依据,又问拿谁去约分?突出做法是要寻找分子分母公因数,然后问还能继续约吗?怎么判断是最简分数,引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和判断标准,使学生明确一定要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才可以约成最简分数。

1、个别学生不理解最简分数的含义

2、部分学生在约分不能一次性约成最简分数。

1、对互质数的知识进行讲解,并练习判断互质数。以加深学生对最简分数含义的理解。

2、对于求最大公因数的题目多练习,为学生进行约分做好铺垫,使学生能一次直接将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

约分教学反思

一堂课就如同一个生命体,如何使这个生命体活力四射,使师生双方都能全身心投入,设计好“课眼”非常重要。

有了这个想法后,我调整了原先的.教学设计,把最简分数提前教学,用最简分数带出约分。

我先出示几组数:3和7,5和18,8和9,4和9,让学生回答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很多孩子通过前面的学习都能马上口答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都是1,我问他们不用计算只观察就能回答的原因,学生自然就回答因为每组数都是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我接着问:你能用每组的两个数分别作分子和分母,然后得到一个分数吗?学生自由发言我板书,然后我问: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你能给这样的分数取个名字吗?学生踊跃的给出了很多答案。从“互质分数”“分子和分母很小的分数”“简单的分数”一直到最后“最简分数”就诞生了。

学生觉得很新奇有成就感,而且通过发现、命名这一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最简分数的本质属性的认识。接着我再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最简分数,他们自然地认识到最简分数既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假分数,这样更进一步地丰富了学生对最简分数外延的认识。然后我再通过图片给出了一个故事情境:……老爷爷要吃块饼,如果你是小智多星,你知道应该怎么分这块饼给他吗?孩子们通过图片能够很直观的回答出分一半或者说分个饼给老爷爷就可以了。于是引导:这说明和这两个分数是相等的。如果我不给你图片,用哪一个分数能让我们更直观的知道怎么分饼呢?学生自然回答:,是一个最简分数。

由此感受到了最简分数的优点,和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分数化为最简分数的必要性。接着我再问你能把分子和分母比较大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吗?根据什么?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于是就顺理成章的转入了约分环节的教学。

总体来说,这节课除了给出的几组数以及故事情境是预设,其他的都是由学生随机生成,这样的调整,让这节课活了起来,生机盎然,教学线条自然而流畅。

约分教学反思

我昨天讲授了《约分》,孩子们掌握得不是很理想,讲完从头脑的接收,到理解消化,需要一个过程。在讲授约分概念的时候,学生对“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约分”等数学专业字眼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就举例,“语文课上,你们学会缩写句子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学过。“在数学上,约分就好比一个缩写句子的过程,去掉修饰,剩下的主干再不能缩了,就叫最简分数。再比如,你们吃过花生吗?是不是先剥去外壳,然后再搓去红皮,最后剩下白仁,还能再剥吗?这就相当于最简分数。明白吗?”这时,孩子们才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从脸上表情中看出刚才的困惑释放了不少,我才稍稍放下心来。

在随后的练习中,我巡视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约分不能到最简分数,只是除以其中一两个公因数而已。针对以上情况,我抛出一个问题“最简分数分哪几种情况?”,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我们共同总结出三种情况,一是分子和分母是相邻的关系,它们的公因数是1,是最简分数;二是分子和分子是不同的质数的情况下,它们的.公因数也是1,是最简分数;三是分子是一的分数,它们的公因数也是1,是最简分数。

有了以上总结这三点,学生不仅节约了判断的时间,还有了检验是否化到最简分数的标准,有效降低了出错率。

约分教学反思

《约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约分及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设计中,我首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数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的求法。因此本课无需在此处多费时间,合理的知识迁移,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约分”的含义,使知识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其次补充2、5、3的倍数练习。为学生熟练掌握约分方法做准备。

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掌握约分的方法并不难,要熟练进行约分,关键在于能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是否含有公因数2、5、3等。而且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即判断分子、分母是否只有公因数1,如果只有公因数1,那么这个分数是最简分数如果分子、分母是否含有大于1的公因数,这个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判别2、5、3的倍数练习,为学生学习约分提供必要的扎实基础。

全,不能正确判断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等,都是学生约不好分的主要原因。我觉得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和纠正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约分的能力。

判断一个分数是否是最简分数,学生掌握得较好。对于逐次约分的过程,学生失误较多,从学生做的练习可以看出来。学生在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写出几个与已知分数相等的分数时都会,可是一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时就常出现分子、分母除以不一样的数,我想是因为在找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学生还不熟练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引起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