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汇总17篇)

时间:2023-12-29 08:33:40 作者:书香墨

通过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并获取更多意见和反馈,促进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接下来是一些学生们写的读书心得,希望他们的观点和经验对大家有所启发。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

走进《给教师的建议》,惊喜的发现,它犹如一杯好茶浓香四溢,回味无穷。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提的每一条建议,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所提的教育建议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真是让人豁然开朗,受益无穷。

苏霍姆林斯基是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在他的书中无处不体现出这样一种观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

苏霍姆林斯基相信孩子、尊重孩子,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用无数教育实例告知所有的从教者,应多加关注学生心理,改善教学,一切务必讲究一个“真”字,让最真实的自己走到学生中去,用最真心的话语与学生交流。

看着他那精力充沛、仿佛永远年轻的身影,人们很难想象这是一个长期受着伤病折磨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曾参加反法西斯战场,两块弹片一直残留在他的胸部。尽管这样,他仍然一刻不停地从事着教育实践与教育科研,因为他实在太爱他的学生了。为了直接与孩子打交道,他放弃教育局长的职位,而甘愿当一名校长和教师——在担任校长的同时,他还一直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并负责教学工作。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在教室中给他们上课,在假日里带领他们去郊游,他甚至还和学生一起去荒无人烟的小岛探险。他称学校的每一个学生为“我的孩子”。正是由于他几乎整天都和孩子泡在一起,所以他对孩子们了如指掌。他甚至长期观察并跟踪记录了3700多位学生的成长历程。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仍然怀念他的孩子们,渴望回到学校去,同孩子们在一起,听孩子们的笑声。他虽然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给后来的教育者留下了40多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小说和童话故事,他的著作被称为“教育百科全书”。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针对着教师们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开启心智,让人有无尽的收获与体验。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是一本值得每位教师阅读和思考的好书。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建议,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为“教”和“学”提供了即时而有效的指导,为任何有意于自身提高的老师提供了最实用而有益的指导方法和教学技巧。其中有几条建议给我印象颇深。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习惯地关注学生的不良行为,就像我们在批改作业中更关心学生的错误一样——要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出对策,然后解决问题。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学生渴望得到我们的关注,不仅是学生,哪个人不希望被关注、被赏识呢?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他的行为举止能得到教育主管部门或上级领导的私下、公开的表扬,他的心情不言成喻。

孩子对赏识有更强烈的渴望,一旦他们意识到乖一点就可以得到你的关注,就会自觉地乖起来。相反,你时刻只盯着他的错误行为,很可能他就会故意制造一点小麻烦来引起你的关注。

我们的心里要装着孩子,而不只是成绩、分数。真诚地与孩子相处,捕捉孩子的积极行为,然后给予肯定与表扬。杜绝虚伪、空泛的拍马屁式的表扬,它们很快会被学生识破,教师会因此失去学生的尊重,然后对教师失去兴趣,包括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

书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现在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教育若有心,学者必有益。作为一个教育者,只有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才会有花开的那一天。在每个班级中都有让人头疼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很多教师虽然没有放弃,但少了一份坚持,少了一份耐心,所以我们不要给孩子贴上“教不好”的标签,对孩子不应是一味地指责和埋怨,而应是关注的目光、宽容的态度、理解的眼神、尊重的语言、接纳的心态。在接纳孩子优点的同时,也要接纳孩子的缺点。用我们的爱去教育孩子,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他们,我们就能感觉到孩子的心。

每年,我们的课堂上都会迎来一批新学生,每次都会听到许多老师抱怨学生如何如何差,如何如何不如从前……尽管在来到我们的课堂之前,我们对他们以前的教育状况一无所知,但是我们要认为他们已经打下了一些基础,我们要帮助他们进一步地成长起来。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只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真正教好每一个学生,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充分发挥、挖掘他们每个人身上的潜能,而不是无止无休的抱怨。

这本书带给我许多教学上的建议,带给我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为我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开了一扇门。我会好好运用这些建议,相信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对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有更深刻的理解。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书中还有很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这就集中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赏识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教师的赏识是实现成功教育的核心所在。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常常刷新赏识教育的思想,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用亲情去呵护。在浇灌、培育与呵护中观察、发现并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升华。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与成功。使他们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建立自信,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有主动参与一切活动的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赏识教育让自由、欢乐与舒畅回归课堂,回归孩子的一日生活,赏识教育把自信、创造与成功,带给孩子,还给孩子一个完整的自我。赏识教育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沟通与关爱解开每个学生的心锁。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读了《给教师一生的建议》一书,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想我会运用书中的知识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经验积累,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读书感悟。

作为一名教师,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写反思等,可说到收获却不大。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郑杰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博览群书,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赢得自身的发展。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因此,教师必须不断读书学习,从中总结更多经验,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成绩。

知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老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成为“老古董”。这样教师在学生眼里就失去了威信,而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知识越丰富,讲起课来内容就越生动有趣、海阔天空,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

读完这本书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也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所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来热爱读书吧!为自己订一个终身学习的计划,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1、科学化语言:主要体现在语言准确与规范,清晰、准确、严密、精练,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不重复罗嗦,说话要合乎事理,教学语言要符合思维规律,并能够体现出学科自身的内在联系。

2、情感化语言:主要体现为创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既令人发笑,又促人深思,可以起到保持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倦,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艺术化语言:主要体现在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深刻,富有哲理,讲解叙述要形象,尽量使用各种方法让语言形象化,描物状人有声有色。

4、平民化语言:主要体现在用平易中和、亲切直白的语言,将同学们认为的政治课的“大道理”与中学生联系起来,使“大道理”贴近学生,使学生易接受和理解。

总之,读了《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这本书,我觉得条条有感想和深思,处处受教育和启迪,使我懂得了更多的教育艺术,以后还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实现做一名有魅力的思想品德教师而努力学习!

扪心想想,自己已经有多长时间不再研读教育类书籍了,已经有多长时间不再写随笔、写心得了,任由时间湮没了自己的教育梦想,一任碌碌无为、饱食终日。

今天再次品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深深地感到: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素养。有句话说得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还记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曾经善意地提醒青年人:“趁年轻力壮去探索知识吧,你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读书带来的知识乃是老年的精神养料。年轻时应该努力,这样老时才不至于空虚。”不由自主地开始叹老,不由自主地开始回忆,今天的自己,面对这样的名言,真的是面红耳赤,羞愧无语。

有道是“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食以养其生,充之使长;学以养其良,充之至于圣人圣贤。”只有善于学习、只有善于反思、只有善于总结,才能使自己用一颗明净、清晰的心来面世,用一份自信、不卑不亢的心态来走人生、走好人生,使自己的教育人生更有价值。

谁能说清一碗米值多少钱呢?付出多少与人生价值的大小是成正比例的。我们加工的时间越短,费的心思越少,越接近原来的形态,它的价值就越低。那作为一名教师,是仅把自己做成一碗“米饭”,还是耐着性子把自己酿成一瓶“酒”呢?“酒”离“米”的形态是最远的,酿造的时间是最长的,中间失败的元素是最多的,但一旦酿成了“酒”,其价值肯定比一碗“米饭”的价值高出许多。

学习的过程就是酿酒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收获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提高和提升的过程。

谢谢这次大规模的读书活动,想要成为一名“诲人不倦”的反思型教师,要想学术有专攻,那就要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只有充分掌握所授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了崭新的教育技巧,才能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如,书山有路勤为尽,学海无涯苦作舟,今天的我们也许应该思考和选择怎样“求创新”、“巧作舟”。教育是不断革新和进步的,孩子的命运就掌握着我们的手里。今天的教师也许不能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应该是引导学生主动发挥质疑求异精神的组织者;不应该再充当教学大纲“忠实的执行者”,而是要不断推陈出新,运用新知识,不断思考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创新的时代赋予了创新的机遇,创新的事业提供了创新的舞台。理想中的新教育,究竟可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理论无法言说,至少是不能精准言说。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啊,一旦潜能被激发,谁能料想究竟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这需要我们,需要一批批优秀的老师抱定决心,踏实走着,穿过岁月,期待花开。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早就听说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十分好的教育名著,我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后,觉得这本书的资料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作用。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下头就简单地谈谈自我的一些肤浅的体会:

在第二条提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仅有二十四小时”中,苏霍姆林斯基提议我们要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如果你还要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中你才能应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你不会将你的工作当成一种负担。看到这条提议,我回想一下自身,毕业后参加工作到此刻,自我真正读过几本书呢除了教学必备的几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外,其他的书能够说是屈指可数。

在第三条提议里,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学会观察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他说,观察对学生来说的重要就像空气、阳光、水分对于植物生长一样不可或缺,他说观察是智慧的重要源泉,他还形象的将观察比作是思考知识和识记知识之母。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发现,个别学生之所以学习跟不上别人,就是缺乏观察或者不会观察的缘故。比如我们的物理,很多的题目就来源于生活实际,如果每个学生都学会留心观察,注意思考,那么很多题目就会显得十分简单,而恰恰在这方面,许多学生过不了关。那里面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恐怕更多地还是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

实际上乐于观察世界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们能够看到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我们许多成年人没有看到的细节,他们会为花的无声开放而欣喜,会为雨后躺在地上的一条蚯蚓而担忧。可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却逐渐失去了这种兴趣。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善于观察,注意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

第二十一条提议“兴趣的秘密何在”是谈兴趣的,关于兴趣,我们当教师的,有太多的话要说,谁都明白,兴趣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而看看我们此刻实际的教学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自我教课也提不起兴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现实的根本问题。在那里,苏霍姆林斯基主要从上课的角度向我们提出了几点提议,首先我们要将课上得趣味,何为趣味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正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我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种对课的描述很令人向往,说实话,要想使每一节课上得让学生感兴趣,也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样说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在那里还提出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学生没有兴趣,我想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自问一下,你自我对所讲的知识有兴趣吗,你有没有想过办法去创设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那里面我引用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感到自我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那里,我想到这一条提议更多地是促使我们思考,教师如何坚持对知识的兴趣,并且有强烈的职责感,仅有我们首先做到了,才会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才会不去做伤害学生心灵的事,才不会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

第二十二条提议“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仅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很多的事实证明: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方向或者发展,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在那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提议,他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你首先要有这个意识,期望教师们去争取自我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他还指出,你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有你所教的学生,例如一个班,两个班等,还应当有“你自我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对你这门学科异常感兴趣的学生,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当成自我将来所从事研究的方向,当成一门科学来攻读。对这一类学生,教师要采取要善于动脑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坚持他们的兴趣,来促使他们在这门学科上更深入的思考。

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仅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作为教师碰到这样的学生首先就要思考,是什么促使学生变成了这个样貌。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在那里,苏霍姆林斯基提议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要使一个人最终有一天发现自我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感和规律性的心境。

第三十三条提议是写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年青教师的。归纳一下大概有三点:

1、必须点滴地积累起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

2、要培养自我有一颗敏感的心灵。

3、要积累起必须的习题集。

这条提议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异常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在这条提议里,他又提出了读书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青教师的意义。他提议大家每个月要买三本书,一种是关于自我学科的,一种是关于人物传记的,还有一种是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这三种书对于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买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读,那么读又是为了什么呢,除了充实自我的精神生活之处,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自我的智力大厦。读到那里,我有些惭愧,也有些后悔,参加工作以后我买了几本书,又真正读了几本书呢如果从参加工作以来都像苏霍姆林斯基说得那样去做的话,那么,此刻我的书架上也应当有近百本的书了。

第四十三条提议“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这个问题不论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还是其它教师都是应当掌握的。在那里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了我们应当像哪些教师学习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在不熟悉、不了解的情景下,应当选择哪些老教师呢他给了我们一条十分好的提议,那就是,你先看看学生的练习本。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里的作业都完成的很好,那么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能够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

其次,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学习人家的思想。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这一条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关键的,可是,作为我们年青教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在向别的优秀教师学习的时候,全盘照搬人家的做法,也不管理解不理解,也不顾自我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结果别人的经验没有学到手,自我的特色也构成不了。我们要清楚别人取得那样的成绩,取得那样的效果,绝不单单是靠简单的行为所能到达的。“在教育工作中,没有一种结果是单靠一项基本的措施就能取得的,实际上每一种结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几十种、上百种乍看起来跟所研究、观察、探索的对象相距很远的,甚至没有直接联系的因素决定的。”

第三点,提高教学技巧,关键的一点是要提高自我的思想修养和学术水平。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我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在那里,苏霍姆林斯基异常强调了自我认识、自我思考、自我教育,也许这对于我们,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十七条:关于教师日记的提议。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写教育日记,因为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他用很多的自我和别人事例来说明记教育日记的好处,它能够使你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去全面了解一件事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最重要的是这是促进自我成长,提高自身素质的十分重要的一种手段。在上次学校要求班主任写德育案例的时候我就觉得无从下笔,当时真后悔在平时没有养成记日记的习惯,经过记日记的方式把平时发生在班级里或某个学生身上的事情记录下来。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自我真的是获益匪浅,它教会我作为教师应当如何去阅读,如何去学习,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争取学生热爱自我的学科总之,作为一名教师,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利用空余时间,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生前留下了40多部成果著作,600多篇论文,1200多篇儿童小故事。他的教育思想历经千锤百炼,浮现如玉瑰宝,已经深深根植于我们的内心世界,他的名字在人们心中无疑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教师职业中走向成功的典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格的典范,一个普通教师开发自己资源的典范,一种站立在教师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典范。当我们乘着新课程的`航班,再一次拂去岁月的风尘,轻轻地靠近他时,我们惊喜地发现历史的重现,对于今天的时髦话题均有了简单明了的答案。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却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事情。只有真正把自己作为工作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时时想到肩上的责任,制订出周密的工作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主动地做好一切积累,包括在什么时间读哪些书都要规定在计划之中,这样才会觉得时间没有白白浪费。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显宝贵。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第一次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在刚工作时,面对叽叽喳喳的小娃娃,那时满脑子教育理论毫无用武之地,好在这本书救了我。可惜那时候人太浮躁、太功利、太没有耐心,始终只是浮光掠影,一目十行,囫囵吞枣般读了读。教书近十年碰到无数挫折与困惑后,重新将目光投向苏霍姆林斯基,向大师学习让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也因此明白了自己近十年来在教师这个行业屡遭失败的原因。

我集中阅读了前五十条,最大的感受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源于他抓住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质: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最好条件让学生去阅读,大量的阅读,不断地阅读。他说:学生如果没有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就谈不上顺利地学习。又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能够更顺利完成任何作业。是的,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之所以觉得学生难教,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欲望低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不注重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广泛的阅读。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可以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融会贯通。这告诫我在从今往后的教师生涯中不管走到哪个学校,无论碰到什么学生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都是想方设法让他们阅读,甚至整个课堂教学时间的40%以上都可以放在阅读和引导阅读上。要收集图书,建立图书角,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甚至于强迫学生去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不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在阅读什么,如何阅读方面也有很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在正式开讲一个新知识点前,比如历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必须让学生事前阅读历史课外书,使他们了解历史的广博与复杂,内心中有未解开的谜团。“学生对周围世界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知识敏锐性高自然在老师给他们答疑解惑的时候注意力就越集中,效果也越好。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在让学生刚开始接触阅读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学困生接触阅读的时候,必须要让阅读的材料有趣、短小而富有思考性,让学生在阅读后能够有思考。

营造书香班级,和新教育的观点不谋而合,于是我也在班级实施了各种读书活动:

班级中每个学生捐赠出几本图书,组建了班级图书角。目前班里的图书柜里的藏书琳琅满目,涉猎广泛,其中有科普知识,有寓言故事,有童话故事,有历史故事,有趣味幽默大全等等。同时也举行了好书交流会活动,同学们积极地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形成了好书先读为快的愉悦读书氛围。

我们班孩子每晚最少20分钟亲子共读时间,潜心阅读,博览群书,吸收着人类“最高级的营养品”。家长们很配合,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共享读书乐趣,做好亲子阅读活动记录,许多家长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让他们也收获多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看到孩子们对书如此倾心,如此爱不释手,我知道他们已经爱上阅读了。

根据教材的单元主题和学校每月一事的主题,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我们和孩子一起共读一本书,创造语言密码,交流阅读心得。记得在读书节活动月,我们共读了绘本《我喜欢书》。在这次主题活动中,同学们畅谈阅读乐趣,交流阅读心得,互相介绍读书经验等,有的同学还介绍了和父母一起阅读的经历,把校园的书香带到他们的家庭中去。

其实,从入校开始,我就坚持利用午读时间,带领孩子们共读。《小猪稀里呼噜》、《笨狼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可爱的动物形象。而最爱的人物,非“米小圈”和“卡梅拉”莫属啦!在一个个故事中,孩子们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亲子共读活动我们从一年级初就一直在推行。上学期,家长们每天坚持写阅读体会。而这次的活动,家长们写出来了半年多来亲子共读的感悟。那真挚的笔触、那温馨的画面,真让人觉得幸福。怪不得有人说,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四月份,在主题活动中“阅读经典,丰富知识”中,我们班孩子向大家展示了《声律启蒙》的节选。“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朗朗书声中,孩子仿佛化身古代一个个小书生。

苏霍姆林斯基用简单的语言道出了教育的智慧,都值得我们认真的研读、思考与反思。我要争取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引领我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行,不断地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一口气读完李镇西老师写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这本书,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平常在教学、在与家长的相处、与孩子们的沟通、与同事们的共事中的种种疑惑与不解有了自己的理解与看法。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这本书的浅见。教师每天面对的都是一群孩子,正因为我们相处的对象不同,所以决定我们必须学会独特的沟通方式。面对这一群祖国的花朵,到底怎样与他们相处,怎样沟通、怎样合理处理他们中出现的矛盾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呢?李镇西老师说:“尊重”在人际关系中的意义是非凡的,人是有尊严的,因此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如果再说得深刻一些,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其核心便是对人的尊重。也就是说,尊重别人,就是一种民主生活方式的体现。所以,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或者在处理学生的各种“民事案件”时,一切以尊重为前提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当然要有班规,而且每个班都有班规,但从班规的制定到班规的实施中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往往处理得方式是不一样的。那么怎样才能让一个班的班规约束班级个人的种种言行,同时引领班级积极、阳光地向上呢?李镇西老师的班级是这样的:班规不仅管班上的孩子,还管班主任、管各科任老师,违反班规者都必须按班规处理。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无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这,班规也是规矩,既然是一个班级,所以班级中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既然老师都能遵守了,那么班级中的学生也自然不会做违反班规的事儿。这个班级必然是一个阳光向上、带着积极灵魂的班级。要成为一个好老师,必须是一个有爱心并且民主的老师。爱心和民主是李老师的教育观念。爱心才是教育的真正真谛,要有怎样的爱心还必须学习有效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方法。

总之,读完李老师的书,让我的教育之路有了前行的方向,我也会向着这道光亮继续我的教育之路。年轻教师《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一看见这本书的题目——《给老师的建议》,一瞥见作者又是苏联的教育家,心中就不禁多了几分敬仰。苏联作为曾经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教育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探索,很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赏析和学习。怀着这一份憧憬,抱着谦虚的态度,认真的把这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读了个遍,觉得很有一些感悟。

1、学习的教育性方面首先表现为:用一种形象的说法来表达,就是在科学基础课程这个整齐的乐队里,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喜爱的乐器和自己喜爱的旋律。如果一个一个学横没有爱上一门具体的学科,一个具体的科学知识的领域,那就没有个性的智力充满性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性。

2、你对年长的同事们的经验研究和观察的越多,你就越加需要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你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3、教育学,无论就教育的理论或者教育的实践来说,都还没有对人的个性——对他的创造性力量和能力的培养,对理想、兴趣和爱好的形成,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说在对年幼儿童的教育上的缺点还不是特别的显眼,那么在对少年的看法上,忽略人的个性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4、我们深信:如果学生在少年期没有遇到一位脑力劳动的真正的指导者,那他就永远不能学会真正的思维。

中职生的思想、观念是客观社会现实影响的产物。他们的思想很潮流,但是他们的思想不是很稳定;他们要求进步,但是他们的毅力不足;他们价值观念多元化,但是理想信念淡化。现在我们的身边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题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品德上的后进生和行为上的后进生”。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当他们原有的美妙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脱节,从而养育了逆反心理。严重的失落感、差强人意的学业成绩、家庭的漠不关心,加上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不少中职生就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来突出自我的存在,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肩上担负的任务很重。我们面对的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自我要求独立性强,接受新生事物快,但面对社会的多种诱惑,缺乏理性的辨别能力,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误入歧途。所以我们学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从做人到成人的教育理念,帮助中职生明辨善恶。《给老师的建议》一本书中,第27条说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的事”。就是让书籍填充学生的课余时间,我觉得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所以,一方面,我们自我加压,不断更新变革自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我们也关爱学生,让其有所作为,在关爱中成长。

这学期,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编著的《给教师的建议》,没有读完整,但感受很多。作者的这个观点:“对于学习上的差生,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个人觉得有道理。苏霍姆林斯基觉得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应当让这些儿童的头脑中尽可能多产生关于周围世界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问题来问为什么,在他们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对照我的做法。有一点以前绝没有想到和采用过的手段就是:让学生多阅读。而做得最多的方法就是一遍一遍地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这种做法和苏霍姆林斯基所建议的方法恰好是背道而驰的!认为他们连课本上的知识都没掌握,更没说是课外阅读了。

我永远会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有力的手段。这本书是提升自身素养的好教材。面对信息社会把传统的“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的标准提高到至少是一口不断渗出新水的“井”的要求,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那么,如何在完成自己比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呢?我们也可以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找到答案:“如果教师引导最有才能的学生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那么集体的智力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样,从而影响到最差的学生也不甘落后。”在根据自己的实践和体会建议老师们,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不能墨守成规,密切注意“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根据自己的特点建构起有自己特色的知识和能力体系。

《对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爱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当我看到周成平教授的《给教师一生的建议》中第一个建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时,就被它深深吸引。本书是从全国许许多多优秀教师的材料中,精选的40多位杰出教师的精彩个案,分为“师德篇”、“教学篇”、“育人篇”和“修养篇”四个部分,向广大教师介绍了他们优秀而感人的事迹,展示了他们探索和创造的风采。此书提供了四十三条建议,结合优秀教师的经典案例分别作了深度反思,给予我们深刻的教育启示,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在此我要谈谈几点读书感悟。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的高低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材的关键。作为英语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英文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巧,较强的表达能力,以及较高的文化素养,英语教师没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也就谈不上优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不断通过跟读来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多读英文书籍、报刊杂志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塑造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待班上的后进生,更要给他们多一些的爱。要经常找他们谈心,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地给予表扬,督促他们不断前进。

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面对着学生,老师的一个微笑,能够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心与他们的心相连。老师带着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一种强大的亲和力,而这种亲和力一定使老师的魅力倍增,也必将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毫无疑问,自己的教学质量也必然得到提高。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以前我总爱绷着一张脸,在学生面前一脸的严肃,因此学生见到我总是敬而远之。现在我把微笑带进课堂,师生关系变得融洽,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心情愉快,学生听得轻松、学有成效。老师的微笑,永远是学生成长与进步的阳光雨露!老师的微笑,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在日常教学中,老师都喜欢表扬优生,而往往忽略后进生。后进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看老师的工作是否到位。作为老师,我们要用诚挚的心、真诚的爱,去善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要及时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不吝啬我们的赞语,就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把领悟到的教育理论真谛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在教育中实践“爱”,在教育中挥洒“爱”,把爱进行到底!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的一条最好建议。但是,同时我也要做到一点:"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不应该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不读书辩解。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还要懂得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中,赏识教育是其精华,贯穿全书始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时象追逐蝴蝶那样快乐呢?这本书告诉我: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进取。我们要时时刻刻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我也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时时刻刻让学生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着。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就违背了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啦!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真是一本好书,越读越使人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它是我的慈祥师长,不断地给我以指引。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在教师进修学校的号召下,我利用课余时间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的多篇文章,每一条 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 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 娓娓道来, 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 提高水平。 感受颇深, 启发非浅,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

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的态度。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

学生作为人,是需要灌输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顺乎人性。学生需值得去珍爱,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宽容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教师在尊重学生时,也要学会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但惩戒必须注意几点:

一、教师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

二、尊重学生人格;

三、惩戒应合理并公正;

四、惩戒要符合相关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学会培养乖孩子。如果我们将一个个乖孩子树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而必然的报应就是,在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而那些当初的乖孩子,将来他们也许就是“弱势群体“,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

总之,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确了,方法更具体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这一次的理论学习必将使自己获益匪浅。

读书心得给教师的建议

近期,我认真研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它犹如一面镜子,给人以启迪;它犹如一本教科书,给人以借鉴。在书中他用生动的教育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为教师们开拓了眼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他所提的教育建议也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使我受益无穷。接下来,我将联系自己的实际工作来具体谈一谈我的读书体会。

第一,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现在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在一年级就开始落伍、不及格,到了二、三年级更甚,一直到最后可能都无可救药,直至老师都放弃。那么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何在呢?我认为是老师没有学会对学生进行个别对待。众所周知,每个孩子的脑力劳动都是不相同的,我们既不能拿好学生的标准去要求差学生,也不能让好学生去迁就差学生,那么这就要求老师学会培养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他们的自尊心从何而来呢?最主要的是他们自己的学习和老师对他们个人成绩的看法。

我今年带的是一年级,我们班一共45名同学,每个孩子的水平都参差不齐,其中也有让我头疼的后进生,他们的听课效率不高,作业完成不好,成绩一直下降。而且我还发现,他们渐渐地不爱说话了,因为他们怕自己回答不上来或者回答错误,被同学们笑话。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首先,每次上课之前,我们除了要认真地备课外,还要备学生,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应该做的事情,以及他们的反映。其次,我会把上课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个划分,分为"难、中、易"三个等级,不同的学生提问不同等级的问题,这样每一个人都能回答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方面检查了他们的听课效率,另一方面也树立了他们的自尊心。最后,在作业布置上,我们也要下一些功夫。我会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将班级分为三个大组,每个组分别布置不同的作业,让他们独立完成。完成作业后就会获得相应的评分,让他们从评分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感受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满足,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自尊心。我相信这样久而久之,好学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而后进生也会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哪怕只是一小步,我相信我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第二,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活动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活动,大量实践证明,广泛阅读有利于培养兴趣,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成绩。而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不仅是一项发展智力的活动,更是一项快乐、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他们可以通过阅读,了解一个自己从未听说过,从未见到过的世界,并且将从中得到的知识用于学习、写作。因此,我在班里开展了以下活动。

首先是经典诵读活动。经典诵读一直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根据不同的年级段为我们发放了不同的书,并且利用每周的早自习时间,让学生们进行大声的诵读。为了培养孩子们对诵读的兴趣,我在班里举办了一个"背一背,赛一赛"的活动。顾名思义,就是看看小组内哪位同学背得又多又好,然后在组里排出名次,老师酌情在积分表上进行加分。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诵读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乐于读书的好习惯,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是亲子读书活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己去读一本书简直太困难了。所以,我在班里举办了"亲子读书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然后我会定期找一些课外阅读做得好的学生和家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内容做一个小小的汇报展示,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阅读时最喜欢的小故事或印象深刻的小片段,将自己的所见所感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另外,同学们也可以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好的、精彩的课外读物,大家一起来学习。通过这些鼓励的方式,让不爱阅读的学生对于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些活动的熏陶,会让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会有很大的益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读书不仅能丰富我们的内在修养,还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对我们教师来说,书籍就犹如一面镜子,能映照出我们在教学中的不足。而我们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所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来热爱读书吧!为自己订一个终身学习的计划,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并优秀的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读书是由译者根据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所编写,其中还融合了苏氏的其他著作的精彩条目,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著就了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文章事例生动,理论精辟,见解独到,可读性极强。

文章一共介绍了100条给教师的建议,其中有几条让我印象最为深刻,让我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其中第2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我想每位老师听到别人形容教师放假时间长,工作内容轻松时,都会感到很无奈,只有真正做教师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辛酸。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事情让老师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尤其是当班主任的同事,在备课时总会有各种事情被打扰,于是书中介绍了一位历史老师,结束了一个观点,备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每一节课都是用一辈子的时间准备的,这种准备就是读书,每天不断地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随着教师的知识储备越来越长,量变就会变成质变,在教书的过程中越来越得心应手,正如作者所言:“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的溪流来滋养它,要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

其次,第33条——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几点建议。

作者总结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真理:“无论年轻的时候充满了的多么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但是在这个时期里,总还是能够找到时间,来逐渐的,一步一步地积累我们地精神财富——教育是明智的。”所以趁着年轻,我们需要做的事有很多。首先必须点滴地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在整个一生中努力掌握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精神教育自己,要使共产主义的理想通过多种多样的,具有深刻个性的特征从每个不同的独立个体中体现出来,最后,年轻的朋友们,每个月要有三本书,学科方面,榜样人物以及关于人的心灵的书,这会让你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光传授知识,更能充盈学生的思维和心灵。教育者要具备一种对美丽的精细的感觉,要在创造美的劳动跟人有精神交往。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认真拜读了由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撕基撰写的《给教师的建议》,感到本书中提到的问题多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它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确实际事例及精辟的理论分析加以解惑,让人心旷神怡。

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每个老师多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能做到这一点应当是一件引以为荣的事。如果在学校里没有一种学科教师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习和知识无动于衷,没有为自己找到任何感兴趣的事情的学生就越多,那么,教师们就越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就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的心里。

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态度。当我读到这里不由地使我想起了在我教育的学生中也有一个非常类似的学生。他对于老师的教育与批评和同学的帮助多无动于衷,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学习成绩落后,上课不认真听讲,影响同学学习,甚止要欺负同学和老师顶嘴。心理极不健康。针对这个学生的情况,我按照书上的提示,我先寻找他对那件事感兴趣,因为他不可能对任何事多不感兴趣的。

教育,他是满口答应认真上课,不欺负同学。在教育中我也不急于安排,而是根据这个同学爱唱流行歌曲的优势安排了一个关于数量的比赛,果然不出意料他诙谐的动作,较多的数量赢得了同学的掌声,大家多争着和他一组。通过这个活动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使他在某件事、某种活动中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表现出自己和自己的人格。触动他在集体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体验到听从教师的教育及与同学和睦相处的成功与喜悦。

这个事例是我在看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后,根据自己实际的教育问题,依靠他的理论分析进行的由理论到时间的尝试,效果很好,对我的教育促进很大。同时也感到我们不光要看这本书,有些好的方法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去实践,好的建议可以去做如:建议教师写教学日记。我从教12年,我从来多不写教学日记,也感觉到损失了多少珍贵的财富呀,我决心从本学期开始撰写我的教育日记。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假期中,阅读了此书,受益匪浅。也真实体会到: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学、反思、行为纠正、科研等手段进行。这大大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时空局限。反思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要使每一位教师学会学习,使他们在群体学习活动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以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基本点。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觉察到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习惯行为及其消极后果,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我觉得在我现在的教育中,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的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服务的好坏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服务手技能和态度,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我觉得真正的主人应该是我们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校的一切,那们你就是学校的主人。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建议》很早以前就听说过,但一直没有找到,于是到网上找了零零星星地一些资料,但也不是很完整,只是摘录了其中的一部分。虽然只是其中的几点,但读之也是受益不浅了。

终于这学期买到《教师的建议》,我如获至宝,一下子就看了好些。这本书有这么几点需要说的:

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本专著,但丝毫看不出理论的成份,每句话皆让人感觉出自实践的经验之谈。虽然时间离我们已有几十年,虽然这本书的背景是在前苏联,但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时人教育这理论那理念一套套地搬出来,唯恐不能将人吓倒,名词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教育的现状竟怎么也不见得有起色起来。里面提到有关阅读的事,苏氏认为不要因为孩子成绩差,而不让他阅读,恐怕会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相反,一个孩子如果不加强阅读的训练,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我认为,功夫在诗外,中国的古人已讲过,这是极有道理的。阅读,是建立在实践上的。现在的一些教师和家长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认为看课外书会影响学习成绩,于是禁止让孩子看这些。其实恰好相反,没有了阅读,孩子一味沉浸在做习题的单调中,他是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的,也是不能提高学习的能力的。没有了阅读,孩子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就显得过于单纯,如果因为发生一点不益于他们的事,他们便不能自拔,想不出解决的方法。因此,阅读近者是对阅读能力甚至学习能力都是一个飞越,远者则能够进入这个大环境中,在环境中变得通达,从而产生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古人云: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何其憎也,乃不堪一睹也。 对于学习中的作业,书中认为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尽量减少不该有的错误,让孩子一写就正确。有人认为先让孩子尝试,尝试不成功是没有关系的,孩子能够在一次一次失败中接受教训。但苏氏不这样认为。他说作业批改已经不是目的,只是定期检查便可。这种说法却是让现在一直扎在作业堆里不能自拔的教师们一个很大的启发的。作业固然要改,但要注重效率,讲究方法,让改作业发挥最大的成效才是最重要的。

《给教师的建议》里对时下父母们还是非常看重的分数作了非常科学的分析。可惜现在大部分的家长甚至教师还是一直把分数放在第一位,认为分数高就是学习好,分数高就是好学生。于是剥夺了孩子双休日的休息权利,让他们参加这样那样的学习班,进行这种那种的培训。有些家长即使有些犹豫,但最终抵不住别人家的孩子个个都往往学习班时去。正像一个同事所说的那样:现在的中考高考试卷都很浅,如果不参加学习班,肯定比不上人家。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这本书中的一些描述吧:

母亲和父亲打心眼里关心儿童的成功和失败,他们就逐渐懂得了尊重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这门很微妙的学问。同时,在学前期进行一些教学,还可以防止家长们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即认为“只要逼得紧一些”,就能使儿童在学习上得“五分”和“四分”。我们力求使父母们懂得:对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不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违背了这一点,会给儿童带来很深的痛苦,有时候甚至摧残他的心灵。把学科成绩的评分跟道德面貌的评价等同起来,是缺乏理智地追求表面成绩(分数)的结果。我们认为,不能容忍把一切都归结为一条简单化的结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不够格”。在这种奇怪的、缺乏教育学常识的观点里,没有把人看成是多种特征、品质、才能和爱好的和谐的统一体。

遗憾的是,这种观点已经渗透到许多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去了。当我看到许多文章里写道或者听到许多人说:“三分”是代表毫无用处的、很差的知识这种议论时,我就感到不胜愤慨。尊敬的教师同志们,你们应当坚定地对自己说:“三分”——这是一种对于完全令人满意的知识的鉴定。顺便提一下,如果所有的教师都能用正确的观点来看待这些问题,那么谎报成绩的现象就会消失,因为现在有许多学校给不及格的知识也是打“三分”的,这是一种令人遗憾的现象。还有,家长们也将不再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因为并非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同样的能力:一个孩子很轻松地就能得到“五分”和“四分”,而另外一个孩子得到“三分”就是很大的成就。今天,当我们即将实现普及中等教育的时候,记住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

这本书已经出版了几十年了,苏氏也早已作古,但现在的家长们老师们竟还是依然故我地抓分数。这样的应试教育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有的已经显现出来,比如信仰的缺失,比如道德的沦丧,比如文化的没落。这是很可怕的,甚至是很可悲的。一个民族可能因为没有了自我而变得不是一个民族了。我想,这样的折磨起码还要50年。国人都是自以为是的,谁的话也听不进,只有等他们真的体验到那种痛楚的时候,也会想到改变自己。

经常说以人为本,但现在何尝真的“以人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养人,就应该以人为本,这是理所当然的。但现在的教育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种功利。这种功利,让一些教师和家长忘记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试考得怎样。其实,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考个90分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退步,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就会是一种大进步。总之,尊重差异,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