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一等奖大全(24篇)

时间:2024-01-11 11:32:11 作者:影墨

通过教学计划,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学习所需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60—62页的资料及相应练习。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这是本节学习的基础。透过本节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学好本节课的资料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意义,理解单位“1”。

2、透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行分数意义的探求,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数学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潜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不仅仅一个物体,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五、教学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材料袋:20只熊猫图、12只苹果图、1分米长的线段图、蛋糕图、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七、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八、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有了必须的认知基础,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已经初步具有抽象概括的思维潜力,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九、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光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透过动手操作,利用学具亲自动手,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分数的意义。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

(课件依次出示: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说出对分数的了解,趁机引出新课(同学们对分数有不一样的认识,透过这天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清晰地了解。这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1)请学生拿出材料袋,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袋中材料,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圈一圈、分一分等方法,尽可能的创造分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

(2)汇报交流:说一说是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

当同学说不完整时,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如:要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教师也随机给予补充并贴出相应的分数及分法。然后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3)认识理解单位“1”。课件出示:

(4)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

学生众说纷纭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2、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利用教室作为场景,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够看作单位“1”。(学生自由发言)。

a。学生自由叙述。

b。教师指名汇报。(如有叙述不完整的,组织群众讨论纠正)c。要求学生把分数的意义先说给身边的同学听一听,再群众说给老师听。

3、认识分数单位。

(1)自然数的单位是几?8里面有几个1?32呢?

(2)2/5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小组内活动。

一个同学说分数,另一个同学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并说出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课件出示题目:

1、用分数表示各图形中的涂色部分。

在做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每幅图的单位“1”是谁,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分别占整体的几分之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分数的意义。

2、我们五(1)班有53人,其中男生有23人,女生有30人。

(1)点一名男生,你占男生的几分之几?

(2)点一名女生,你占女生的几分之几?

(3)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所表示的分数却不一样?

小组内讨论,进一步理解,因为单位“1”不一样。

3、猜卡片游戏:谁猜中就是谁的。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30张卡片,让学生猜,谁猜对了就上来拿走:

(四)、全课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透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反思:。

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几个突出特点:。

1、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逐步从物抽象到形,再抽象到文字。这样透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看清区别,从而自然地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随后分数的意义的总结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又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了较大的空间,因此能够促使学生用心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一员,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3、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感知,同时,体现个性、展示特色,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4、数学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设计的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搞笑、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个性是最后一个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力,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次精心备课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提高,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将分数意义明明白白表达给学生,让学生会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将重点放在概念的描述上,透过一系列练习让学生熟练的会说,也能到达教学目的。这样,学生虽然记住了分数的意义并没有真正理解分数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2、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1/4×34×1/412×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每一道算式的意义。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对比好门和小明的高度,并注意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学生做第2题,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并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每个算式的数学意义。

学生做第3题,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并及时对有困难得学生进行帮助。

学生做第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能够区分最少和最多这个数字范围,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480×3/81≤80(千克)180×5/6=150(千克)。

分数乘法人教版教学设计

本单元教学分数乘法,是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编排的。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教学分数除法打下基础。教学内容以计算为主,包括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教学要求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应用于分数连乘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在探索算法、总结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计算法则的教学为编排主线,把运算的意义、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优化了全单元的内容结构。

乘法运算的范围从整、小数扩大到分数,其意义、算法以及实际应用都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三个重要内容。教材以计算为主线,在研究算法的过程中体会运算意义,通过运算概念的完善、发展,进一步理解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教学计算知识,应用学到的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意义、法则、应用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优化了知识结构,能充分发挥教学的功能和价值。如,例1从做绸花要用多少米绸带的实际问题引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问题,把原来的乘法概念扩展到分数范围,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应用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知识,体会并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既解决了做绸花的实际问题,又解决了新的计算课题。又如,例2为解决做绸花的实际问题列算式10×1/2和10×2/5,联系现实的数量关系体会这些算式的具体含义,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结论,发展了乘法的意义。在计算两个乘法算式时,巩固了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法。

第二,知识发展线索清晰,前后联系紧密,各道例题的教学任务明确。下图是本单元教材里的计算知识结构图。

先教学整数乘分数,后教学分数乘分数,符合简单到复杂的编排原则。而且,整数乘分数还能与整数乘法建立联系,应用整数乘法知识,为分数乘法的教学开好头。

整数乘分数先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再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前者在运算意义上与整数乘法一致,算法是例1的重点。正由于运算意义和整数乘法一致,可以把整数乘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相同,体会并得出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后者在运算意义上有很大的扩展,乘法不仅能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还能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是例2的教学重点。而例2的算法,在前面已经解决了。

分数乘分数先教学基础知识,再培养计算技能。例4和例5要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认识迁移到分数乘分数,深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还要解决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并形成统摄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所以,这两道例题着重教学基础知识。例6教学分数连乘,巩固计算法则的同时,培养分子、分母交叉约分的技能。

第三,编排“倒数”知识,为分数除法作准备。分数除法经常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进行计算,转化需要倒数的知识。因此,本单元在分数乘法的教学基本完成以后,编排了有关倒数知识的一节教材和一个练习,为下一单元的教学提前作准备。

文档为doc格式。

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二课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理解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分数乘法(一)》的拓展和延伸,为进一步学习分数乘分数,分数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习分数多步计算的关键,教材中创设两个问题情境,通过直观图形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方法思考,将旧知与新知有机联系在一起,应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1.已具备的知识经验: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一)》的过程中已经经历了算理和算法的推导过程,本课的学习是对《分数乘法(一)》的拓展和延伸,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计算法则。

2.学习态度及习惯:五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求知欲强烈,但由于个性的差异,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程度各不相同。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扩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并熟练计算。

2.会解决有关的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直观模型,通过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的方法,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焦老师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实践操作法、引导法、点拨法、多媒体演示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力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学法: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小组合作学习为辅,通过动手实践、讨论交流、展示汇报、迁移归纳、应用拓展的方法,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获取新知。

本节课,焦老师分成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逐步递进;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学以致用,提升能力。——拓展应用,延伸新知——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焦老师首先进行了课前小热身,巧用学生人数与班级的关系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意识的唤醒了孩子用已经掌握的《分数乘法(一)》的知识来解答,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自然过渡,揭示课题。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3分钟)。

观察情境图,培养学生整理数学信息,根据相关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20分钟)。

这一环节焦老师设计了二个活动,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法意义及计算方法。

活动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以问题“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为引领和调控课堂教学的主线,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奇思饼干数的二分之一”这句话,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转化为求6的二分之一是多少?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以学生动手折一折、分一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思考、交流将抽象、枯燥的内容活动化、直观化。学生能够很快的探究出方法,由于个性的差异,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焦老师给学生提供展示在平台,由学生在黑板上实物操作展示,表述方法,出现表述不清时,焦教师及时启迪学生深思,依据旧知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把“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来获取新知。体现了我校的“‘134问题导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归纳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活动2.推理归纳,验证结论。

抛出问题“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请学生画一画理解方法。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归纳出解题的思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并请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操作验证。使学生豁然开朗。中肯的评价更加激发学生展示的欲望。学生对一个数只能是整数吗?产生质疑,焦老师抓住机会引发学生想象分数还可以与分数相乘,可以跟小数相乘,打破学生思维固有的框架。学生的质疑,实现了课堂的升华。巧妙的为下一节《分数乘法(三)》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实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更加丰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

(三)学以致用,提升能力。(10分钟)。

二个练习,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说一说”学生轻松应对巩固了解题方法,“列一列”使学生体验了从数量到计量的转化,考察学生是否会灵活应用,拓宽了知识的范畴,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和灵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练习,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四)拓展应用,延伸新知。(5分钟)。

焦老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临时调整为拓展应用,延伸新知。将数学知识与“为灾区捐款”生活问题自然联系,发展学生根据实际情境和运算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学来源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渗透德育教育,激发人人献爱心。

(五)畅谈收获,体验成功。(2分钟)。

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学生不仅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形成整体印象,巩固了新知。而且分享学习数学的感受,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6的相当于6个6×。

6的相当于6个6×。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个数×几分之几。

板书设计直观、突出重点,明确了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突显了转化方法的运用。点明了结论。更加体现出分数乘法知识的内在联系。扩展了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整节课焦老师以问题作为引领和调控课堂的主线,以策略作为方法与应用的统一,以活动作为体会知识与生活的有机联系,以评价作为学生探究的动力。以德育的渗透得到情感的升华。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感知—操作—推理—验证—应用。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使学生学有所获,获有所悟,悟有所成。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同时这节课也是为后面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四则计算等打下基础的一课。因此本节在本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单位1及其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单位1及其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手段及学法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并能在网络环境下做出自我检测和评价。为实现上述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节数学课设计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个环境中,通过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相关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去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与帮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探究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你们高兴吗?每到这一天,我们学校都会组织野营拉练活动。

(播放情境动画: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山中走去)。

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到了中午,大家席地而坐,一起用餐,别提多高兴了。可是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在吃午餐时却遇到了一个问题。

(出示课件:一张饼,4个人分)。

师: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得到一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结果,比如分东西、测量或计算等,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分数的意义。

说明: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归纳意义。

1.回顾旧知。

2.小试身手。

问:你们得到分数了吗?谁愿意说说是怎样得到的?

(指名选择不同物品,采用不同分法,得到不同分数的学生进行汇报)。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力求实现学习自主性。把学习资源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分得的结果必然各异,得到的分数自然也各不相同。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亲身体会分数的产生,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从而为独立归纳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尝试归纳。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数?

师:让我们看看最科学的说法。(出示分数的意义)。

4.理解单位1。

问:同学们想一想,单位1可以指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尘沙粒,我们想用分数的思想去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

说明:按照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意识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里新知的探索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平台上,并给他们一个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去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在探索中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合作意识。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建构,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5.即时训练。

问:你能找出这两则报道中的单位1吗?

三、深化理解。

(出示蛋糕的画面)。

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再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上面有12支蜡烛、8朵玫瑰花)。

(动态演示: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

从这个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学生可以分别把一整块蛋糕、12支蜡烛、8朵花看作单位1进行阐述,并从上得到相应的分数)。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里,观察的角度不同,单位1也不同,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明确,虽然每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但由于我们确定的单位1不同,这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也不同。

四、自测反馈。

师:同学们现在又学会了很多关于分数的知识,请点击进入到自我挑战的内容。比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挑战练习。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练习,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活动,通过课件的反馈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最后通过知识点的统计结果可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师:同学们战况如何啊?完成所有挑战练习,而且全都正确的举一下手。

问:谁能说说,这些人还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为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分数知识适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当中,不但及时地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情况,考察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分数离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近。

五、思维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更难的挑战思维的练习,你们愿意尝试吗?(出示开放题)。

说明:练习设计,层次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练习,分为自我挑战练习和开放拓展练习。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六、现场调查。

师:现在老师要进行一项小调查。请同学们进入到参与调查的界面,发表一下你对这节课的评价。

你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趣吗?是觉得很有趣?还可以?还是没意思?根据你自己的意愿,选择一项提交上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自由选择提交)。

师:我们来查看一下结果。从这个结果中,你能看出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关于分数的问题?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学习情感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在统计结果中还可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分数问题,对理解分数的意义又一次进行了提升。

七、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体验,请把你的想法签写到留言板上吧!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板书:分数。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平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平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习: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分数乘法二教学设计

2、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课本上的对话请境框。

2、整理、归纳问题,并出示完整的题目。

3、顺势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分数乘法(二)。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巡视、指导小组讨论学习。

2、提问:怎样用算是表示6个1/2?

3、6×1/2这个乘法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4、归纳小结分数乘法(二)的算式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6×1/3如何计算呢?

6、总结计算方法。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5题试一试第1、2题。

2、组织学生做第6页练一练1—3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乘法分配律全国一等奖教案,分数乘法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文

教学目标:

1、借助画图的方式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一)借助图形,感知模型。

1、引导: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什么样的呢?

请把想象的图画出来。交流学生作品后,课件出示。

       60米          30米。

2、你会独立解决吗?(学生尝试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评价:刚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色地解决了同一个问题。现在请观察一下:(60+30)×20=1800,60×20+30×20=1800,你有什么发现?师相机板书等号。

(二)借助图形,抽象模型。

1、出示几何图形: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2、交流:你想增加几米?怎样算?结论是什么?

师相机板书。

引导:孩子们,现在黑板上有那么多算式,你是否能结合图2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同桌互说。再集体交流。

3、出示图3,要求:先把自己猜测的数据填入下面的面积模型中,然后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计算、验证、自主完成任务单项2。

     (  )米        (  )米。

     原面积       增加的部分。

4、交流:你是怎么猜测和验证的?结论是什么?

讨论: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三)借助图形,逆用模型。

1、出示计算题:

(50+6)×25、8×(25+125)、102×45学生独立计算,汇报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看着这些算式,结合刚才长方形的面积模型,你想到了什么?

2、46×25+54×25、98×20+98×80。

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过程,教师大屏幕演示。

(四)借助图形,拓展模型。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着算一算。

反馈交流: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我们可以把所求问题想象成是两个长方形,沿着宽重合,然后求出多余的部分就可以了。大屏幕演示。

谁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个新规律呢?

师板书:(a-b)×c=a×c-b×c。

三、科学练习: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它的读写法。

2、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前查阅百分数的资料。

小黑板或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引导学生说出: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新授课。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或小黑板)。

期末考试,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及其读写法。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

小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提问: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关系?(倍数关系。)应不应该有单位名称?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练习。

1.第105页“做一做”,

2.第106页第1,2题,

3.(课件)判断: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2)千米可以写成27%千米。

(3)百分数的分母一定是100。

(4)五(2)班45人,体育全部达标,达标率100%。

4.填空:(1)一本书看了40%,表示()占()的40%。

如果书是100页,看了()页;书是200页,看了()页。

(2)一条公路,修了25%,还剩()%没修。

(3)火车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首先进行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第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第三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与不同点;最后教学百分数的读写。四个层次,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显。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上,并及时与分数做了比较,教学结构较为严谨。在练习设计上我也注重了层次性和实用性。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这节课的效果比较好!

乘法分配律全国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画图的方式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一)借助图形,感知模型。

1、引导: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什么样的呢?

请把想象的图画出来。交流学生作品后,课件出示。

60米30米。

原面积增加的部分。

2、你会独立解决吗?(学生尝试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评价:刚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色地解决了同一个问题。现在请观察一下:(60+30)×20=1800,60×20+30×20=1800,你有什么发现?师相机板书等号。

(二)借助图形,抽象模型。

1、出示几何图形: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0米()米。

原面积增加的部分。

2、交流:你想增加几米?怎样算?结论是什么?

师相机板书。

引导:孩子们,现在黑板上有那么多算式,你是否能结合图2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同桌互说。再集体交流。

3、出示图3,要求:先把自己猜测的数据填入下面的面积模型中,然后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计算、验证、自主完成任务单项2。

()米()米。

原面积增加的部分。

4、交流:你是怎么猜测和验证的?结论是什么?

讨论: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三)借助图形,逆用模型。

1、出示计算题:

(50+6)×25、8×(25+125)、102×45学生独立计算,汇报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看着这些算式,结合刚才长方形的面积模型,你想到了什么?

2、46×25+54×25、98×20+98×80。

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过程,教师大屏幕演示。

(四)借助图形,拓展模型。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着算一算。

反馈交流: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我们可以把所求问题想象成是两个长方形,沿着宽重合,然后求出多余的部分就可以了。大屏幕演示。

谁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个新规律呢?

师板书:(a-b)×c=a×c-b×c。

三、科学练习: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

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并能证确计算。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

1、2/3×2表示的意思是()。

2、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母()。

3、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1/8×3。

3/10×4。

7/24×12。

1、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3、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4、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

5、怎样表示笑笑的苹果数?

6、教师板书(笑笑:6×1/3=2)。

7、总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8怎么计算呢?6×1/2=6×1/2=36×1/3=6×1/3=2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计算8×3/10。

4×3/10。

24×3/8。

2、做课本5页试一试1题,36的1/4和1/6分别是多少?

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

3、试一试2,学生说说:“打折”的意思?八折、九折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计算。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本节课有以下优点:

1、针对教材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分数乘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2、抓住了图形语言的直观性,借助图形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自己的小课题研究落到了实处。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60—62页的资料及相应练习。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这是本节学习的基础。透过本节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学好本节课的资料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意义,理解单位“1”。

2、透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行分数意义的探求,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数学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潜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不仅仅一个物体,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五、教学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材料袋:20只熊猫图、12只苹果图、1分米长的线段图、蛋糕图、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七、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八、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有了必须的认知基础,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已经初步具有抽象概括的思维潜力,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九、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光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透过动手操作,利用学具亲自动手,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分数的意义。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

(课件依次出示: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说出对分数的了解,趁机引出新课(同学们对分数有不一样的认识,透过这天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清晰地了解。这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1)请学生拿出材料袋,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袋中材料,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圈一圈、分一分等方法,尽可能的创造分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

(2)汇报交流:说一说是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

当同学说不完整时,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如:要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教师也随机给予补充并贴出相应的分数及分法。然后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3)认识理解单位“1”。课件出示:

(4)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

学生众说纷纭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2、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利用教室作为场景,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够看作单位“1”。(学生自由发言)。

a。学生自由叙述。

b。教师指名汇报。(如有叙述不完整的,组织群众讨论纠正)c。要求学生把分数的意义先说给身边的同学听一听,再群众说给老师听。

3、认识分数单位。

(1)自然数的单位是几?8里面有几个1?32呢?

(2)2/5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小组内活动。

一个同学说分数,另一个同学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并说出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课件出示题目:

1、用分数表示各图形中的涂色部分。

在做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每幅图的单位“1”是谁,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分别占整体的几分之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分数的意义。

2、我们五(1)班有53人,其中男生有23人,女生有30人。

(1)点一名男生,你占男生的几分之几?

(2)点一名女生,你占女生的几分之几?

(3)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所表示的分数却不一样?

小组内讨论,进一步理解,因为单位“1”不一样。

3、猜卡片游戏:谁猜中就是谁的。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30张卡片,让学生猜,谁猜对了就上来拿走:

(四)、全课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透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反思:。

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几个突出特点:。

1、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逐步从物抽象到形,再抽象到文字。这样透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看清区别,从而自然地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随后分数的意义的总结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又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了较大的空间,因此能够促使学生用心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一员,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3、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感知,同时,体现个性、展示特色,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4、数学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设计的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搞笑、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个性是最后一个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力,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次精心备课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提高,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将分数意义明明白白表达给学生,让学生会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将重点放在概念的描述上,透过一系列练习让学生熟练的会说,也能到达教学目的。这样,学生虽然记住了分数的意义并没有真正理解分数意义。

文档为doc格式。

分数乘法练习课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分数乘法》。这节说课分五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就来说说第一个节。

一、说教材。

《分数乘法》是人教实验版六年制上册第二单元的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很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同时分数乘整数又是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如下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培养迁移转化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尝试探究,合作学习的好习惯。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学难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

2.尝试教学法:从主题图中获得信息,尝试自己探究,讨论解决。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学生尝试自主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就知识,进一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适时点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师让学生尝试、观察、讨论、探究中获取知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四、说教学流程。

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针对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安排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

(一)复习引课。

12+12+12+12=2/7+2/7+2/7+=。

这两题可以让学生口读结果,他们的作用是要为新授环节做一个简单的铺垫。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例1。

(1)孩子们请仔细读题,你理解这个题吗?试着来说一说。在学生分析题意的时候,随机点出线段图。再仔细的读读这个题,你会列式计算吗?试着做做。

(2)学生做的时候教师巡视、指导,找有不同想法的学生上黑板去做,绝大多数同学完成的情况下,老师在布置任务“同桌互相说说你们的想法”这样就可以保证所有学生至少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候情板演的同学将出做题的思路。

第一种++==。

第二种×3=++==?这里关键要剖析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在此基础上师生共练两题,教师要做好板书的整理,而后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整个新授过程,我让学生仔细想一想、试着做一做、同桌说一说、试着讲一讲。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尝试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2.二次尝试环节的设计意图,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掌握计算方法。

3.在教学例2时,因为有了例1的教学过程,学生基本有能力解决,所以我让学生直接动手做,但这一题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让学生明白,能约分的要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三)教学例2后,就进入了巩固练习阶段,这节课的关键是计算方法和计算后能约分的要约分这两个要点。

(四)最后我进行了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起到归纳知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说预设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通过突破难点达到突出重点的教学思路,教学难点的突破主要是给学生充足的尝试探究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了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掌握学法。

分数乘法人教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4~15页例9及做一做,练习三第4~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学会解决较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初步构建分数乘法问题的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相互沟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检验习惯。

【目标解析】“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较复杂,是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类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引申出来的,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大胆探究。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的基础上,学会解决较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构建分数乘法问题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阅读思考。

(一)课件出示信息。

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次,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二)阅读信息,思考问题。

1.请学生认真阅读信息,思考: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1)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多少次?

(2)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是青少年的'几分之几?

(3)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2.这些问题中,哪些你能解答出来?

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就能解答。解答完第一个问题时,说说怎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一方面复习解决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方法,对解决分数乘法问题中表示数量关系的句子进行深入理解,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

二、由浅入深,探索新知。

(一)改题。

在课件上补充前述问题(3):“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呈现例9。

(二)探索解决稍复杂分数乘法问题的方法。

1.认真阅读例9,理解题意。

阅读课本第14页例9及下面的“阅读与理解”和“分析与解答”的线段图,并思考:

(1)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把“阅读与理解”栏目的内容填写完整。

(2)从“分析与解答”的线段图中你又读懂了什么?说说每一条线段的意义。

(3)你认为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尝试自己做一下。

2.同桌讨论。

(1)说说题意和图意。

(2)把你的解题思路说给同桌听。

3.集体讨论。

(1)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可直接读题理解,也可通过线段图理解。对于遇到困难的同学,可以再次出示线段图辅助理解,尤其是对第二种解法的理解)。

(2)你是怎样解答的?说说解题思路。

方法一:

方法二:

(3)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检验两位同学的解答是否正确吗?如果有困难可以提示一下(算算135次比75次多几分之几?)。

4.回顾小结。

你是通过哪些途径来理解题意的?(反复阅读,画线段图,找准表示单位“1”的量等,特别强调画线段图在理解题意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阅读例题、画线段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又通过讨论、小结,使每位同学都学有所得,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2、会用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黑板、多媒体。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组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应控制人口增长并需要保护好耕地。据统计,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谁愿意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师:这是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有关的知识的.学习,揭示并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从题目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2、要解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就要分析其中的条件和问题,怎样分析呢?(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出示课本的线段图。

3、你会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吗?(生动手画图指名板演)。

4、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5、从线段图中你还知道什么?(师出示)“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指多名说)。

(师出示)“求2500的2/5是多少?“。

6、你们会算吗?动手试试。(指名板演):。

2500x2/5=1000(平方米)。

为什么要这样算?还有其它方法吗?(预设:2500÷5×2)。

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一头鲸长28米,一个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2/35。这个人的身高多少米?

2、找出单位“1”,谁能解决,动手试试。

3、列式解决,讲评。

4、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题目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00只。

5、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能说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

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并能证确计算。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2/3×2表示的意思是()。

2、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母()。

3、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1/8×3。

3/10×4。

7/24×12。

二、情境创设。

1、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3、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4、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

5、怎样表示笑笑的苹果数?

6、教师板书(笑笑:6×1/3=2)。

7、总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8怎么计算呢?6×1/2=6×1/2=36×1/3=6×1/3=2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计算8×3/10。

4×3/10。

24×3/8。

2、做课本5页试一试1题,36的1/4和1/6分别是多少?

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

3、试一试2,学生说说:“打折”的意思?八折、九折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计算。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用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以下优点:

1、针对教材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分数乘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2、抓住了图形语言的直观性,借助图形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自己的小课题研究落到了实处。

文档为doc格式。

分数乘法人教版教学设计【精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9~30页例2、练一练,第32~33页练习五第6~9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具:长方形纸、彩笔、水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你想不想继续往下学?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例2。

出示例2的图,然后出示条件:

小芳做了10朵绸花,其中是红花,是绿花。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白是10朵中的,然后出示问题。

红花有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学生可能列式:10÷2=5(朵)。

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中的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在此基础上教学第(2)题,怎样解决。

(2)绿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圈一圈,借助圈的过程理解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

10÷5×2=4(朵)。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求10朵的是多少也可以用10×来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指出:

计算10×可以先约分。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计算,你明白了什么?

小组讨论:10朵的,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计算10×时要先约分,实际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引导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做练习五第6题。

4、做练习五第8题。

提问:求月季和杜鹃各多少棵时,为什么乘的分数不一样?

5、做练习五第9题。

比较三道算式的计算方法,你有什么体会和大家分享?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作业。

完成练习五第7题。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生:把每块饼干都分成2个,6块饼干的就相当于6个,也就是3块饼干。

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知道了6块饼干的是3块饼干。

师:那么这道题应该如何列式计算呢?(6个列式为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画图”的方法来理解数学问题,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的方法,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出“画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综合以上两种方法,你们有什么发现?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3、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答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黑板、多媒体。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组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应控制人口增长并需要保护好耕地。据统计,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谁愿意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师:这是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有关的知识的.学习,揭示并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从题目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2、要解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就要分析其中的条件和问题,怎样分析呢?(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出示课本的线段图。

3、你会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吗?(生动手画图指名板演)。

4、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5、从线段图中你还知道什么?(师出示)“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指多名说)。

(师出示)“求2500的2/5是多少?“。

6、你们会算吗?动手试试。(指名板演):。

2500x2/5=1000(平方米)。

为什么要这样算?还有其它方法吗?(预设:2500÷5×2)。

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一头鲸长28米,一个人的身高是鲸体长的2/35。这个人的身高多少米?

2、找出单位“1”,谁能解决,动手试试。

3、列式解决,讲评。

4、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题目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只。

5、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能说说?

分数乘法应用题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1、使学生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并会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共同的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两次判断谁作单位“1”的量。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指出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男生人数占全班的。

(2)图书总数的是科技读物。

2、指出下面各题中的两个分数,各把什么看作单位“1”。

(1)苹果的重量是橘子的,梨的重量是苹果的。

(2)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足球的个数得排球的。

3、一根电线长10米,用去,还剩下这根电线的几分之几?还剩多少米?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小亮、小华、小新三人在说班里同学们理想,请看他们的对话:

小亮:我们班有36人。

小华:的同学长大后想成为教师。

小新: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教师人数的。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3、动手操作,理解题意,学生动手画线段图。

4、主动尝试,解答例题。

(1)讨论,学生交流解题方法,并尝试解答。

(2)汇报,学生说解题过程,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

板书:想成为教师的人数:36×=12(人)。

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12×=9(人)。

(3)追问:第一步求想成为教师的人数,就是求什么?

第二步求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就是求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18第4题。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谁是单位“1”?

四、小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每一步都要找准单位“1”,如果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乘法进行计算。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1、p19第9、10题。

2、p19第6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算理和法则。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对计算法则的掌握,以及在计算中能约分的要约分。

教学难点:学生对算理掌握。

教学过程:

一、引探准备:

1、4个7连加是多少?怎样计算?

2、还可以怎样计算也得28呢?

3、如何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4、学生小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二、引探过程: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乘法中分数乘以整数这部分知识。

2、出示例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3/10千米。3天修多少千米?

3、学生读题,分析。

5、学生小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整)是什么?(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6、3/10×3如何计算?(学生讨论)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千米)。

7、问:3×3/10是怎么来的?

8、谁能说说分数乘以整数是怎么算的?

9、小结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10、练习:说出3/17×5和4/15×6的意义并计算。

11、指书比较4/15×6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12、小结:分数乘以整数时怎么算简便?

三、引探总结:

3/18×62/5×153/7×6。

四、引探实践:

你认为今天那些知识最让你感兴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4~15页例9及做一做,练习三第4~7题。

1.让学生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学会解决较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初步构建分数乘法问题的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相互沟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检验习惯。

六年级《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算理和法则。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对计算法则的掌握,以及在计算中能约分的要约分。

学生对算理掌握。

1、4个7连加是多少?怎样计算?

2、还可以怎样计算也得28呢?

3、如何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4、学生小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分数乘法中分数乘以整数这部分知识。

2、出示例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3/10千米。3天修多少千米?

3、学生读题,分析。

5、学生小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整)是什么?(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6、3/10×3如何计算?(学生讨论)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千米)。

7、问:3×3/10是怎么来的?

8、谁能说说分数乘以整数是怎么算的?

9、小结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10、练习:说出3/17×5和4/15×6的意义并计算。

11、指书比较4/15×6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12、小结:分数乘以整数时怎么算简便?

3/18×62/5×153/7×6。

你认为今天那些知识最让你感兴趣?

分数乘法例2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分数乘法例2教学视频

复备时间2015.4.3授课教师张永红城内小学。

课时分配8第3课时上课时间4.10。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算理。

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教具。

(课件)准备例2主题图、彩色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

一、目标导向,确定航点。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20×1491×4081×6072×3050×3162×3070×21。

2、笔算。

35×7=23×21=。

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教学环节35×7=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

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出示例2.

教师: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1)估算方法:48≈5037≈4050×40=2000(盒)大约有2000盒。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2)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学生讨论后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指导完成下面的练习。

23×3454×1339×2717×28。

可以让学生按组做,哪几个组做哪个题,

3、巩固练习。

24×4122×7444×5915×2153×27在黑板上出示计算卡片,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笔算。

四、拓展训练,放眼航程。

1、16251824×16×13×17×19。

3、有36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做完后让同学们互相说一说笔算的过程,互相改正补充,然后指名学生发言,集体订正笔算的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笔算。

强调算理。

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习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

板书设计笔算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教学反思。

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习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