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数一数大班教案数学反思(精选17篇)

时间:2023-12-25 06:50:39 作者:HT书生

大班教案的编写应该遵循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等原则。下面是一些令人瞩目的大班教案示范,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数一数大班数学教案

1、教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2、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1、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

2、图片—小圆片7个,数字5、6、7,实物卡。

3、学具

一、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片

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1)出示图片

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

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

(2)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

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

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二、小组活动。

1、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

2、看标记贴图形。

3、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

4、印比6、7少的点子。

三、活动评价。

表扬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并提醒幼儿将游戏材料整理好。

数一数大班数学教案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拨一拨”、“摆一摆”、“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4.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挂图、正方形模具。

学具:计数器、学具。

切入举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四幅图片,每幅图片都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个新知识,谁愿意把他读听。

这几个数和我们以前学的数有什么不同?

1.说一说。

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的大数。

(1)在生活中,由许多这样大的数,你能找出来吗?

(2)于你的同伴说一说。

2.数一数。

通过数一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1)小组合作数一数。

每个同学准备2条小正方体,每条由10个小正方体,5人为一小组,摆出100个小正方体。

说一说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在以每小组摆出的100个小正方体为一层,让10个小组同学把一层正方体逐一放到讲台上,组织同学一层一层地数,数10层是一千个。

(2)看图数一数。

意义千个小正方体为单位,出示图片,组织学生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感受一千、一万有多大。

(1)感受一千页的书有多厚。

(2)感受一千人在操场上敬礼升旗会是什么样的?

1.找一找,填一填。

(1)你能在你的计数器上找到千位和万位吗?

(2)填一填。独立完成后指明汇报。

(3)数一数。完成说一说的第(1)题。

(4)涂一涂。

2.回家之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

10个百是1千

10个千是1万

数一数大班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25页。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观察习惯。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计数的良好思维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用较完整的数学语言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

5.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按一定的顺序数数

教师提出要求:小朋友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同学互相唱数,请几位同学数给大家听。

1.看图讲故事,激发观察兴趣。

学生自由观察,点名发言。

请个别能干的小朋友先说,要求:说大声,说清楚,说完整,给全班小朋友做榜样,再同桌互说。同桌互说时,要求:男同学先说,女同学听,然后再交换,女同学说,男同学听,说的同学要说小声些,让同桌同学听清楚但不影响其他同学,同样要说清楚,说完整,听的同学要不插嘴,认真听。

教师及时巡视,纠错。

2.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在学生随意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达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 数数量是1的事物。

提出问题:图中有什么东西的数量是1个?

生:1面红旗;1栋楼房

教师小结提升:红旗,楼房,老师他们是不同的事物,但他们的数量都是1,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他们的数量。

板书:1

(2) 数数量2的事物。

提出问题:图中有什么东西的数量是2个?

生:两个单杠,两间农舍

(3) 数数量3的事物。

学生数出数量是3的事物时,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知道他的数量的?

强调:当东西的数量较多,用眼睛数不清楚时,要用手点数。

(4) 数其它数量的事物。

同桌轮流数出4---10数量的事物。

全班交流汇报。

(5) 学生认读1---10各数。

3.数生活中事物的个数。

小朋友今天通过有顺序的观察图,正确的数出了很多事物的数量,放学后,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的数量。

大班数学教案反思

1、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探索、发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2、学习用语言表述“几比几多一,几比几少一”。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可以挂在幼儿胸前的卡片若干,卡片正面分别画有1~10个实物图,反面标有相应的数字,每种数字的卡片数量相等。

2、不完整的自然数列大卡片若干。如图。

3、音乐课件。

4、幼儿学习资源?第20~21页。

活动过程。

1、请幼儿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卡片挂在胸前,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与方法。

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漂亮的小卡片,卡片里藏有数字宝宝,你们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挂在胸前,然后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卡片上有什么,你的卡片中藏着的数字宝宝是多少。

请幼儿记住自己的数字宝宝。

2、游戏“抱团”。

(1)玩法:幼儿随音乐四散走,当音乐停止时,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相邻的自然数抱在一起。如:教师说6时,戴着画有5、6、7卡片的3名幼儿抱在一起。

(2)教师提问:

你们为什么要抱在一起呢?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x比x几多一,x比几多x少一”。

3、游戏“排排队”。

(1)玩法:幼儿拉成圆圈,教师发出这个指令后,带着数字1~10的卡片的幼儿按顺序站成一排,比一比哪一组站的又对又快。

4、游戏:“占格子”。

玩法:教师出示缺少的自然数列大卡片,摆在地面上,当音乐停止时,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身上的卡片数量站在相应的空格中,看谁站得又快又准。没有占到格子的小朋友被淘汰,游戏可反复进行。

一年级小朋友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抽象数的大小时有一定困难,教学时我先复习1—5各数,故意打乱数序,然后请学生上台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以建立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图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方法。

猴子是小朋友喜欢的动物,新课的导入用“小猴吃水果”这一故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将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

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在一节课内小朋友要认识三个符号朋友“”、“”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故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的形状是怎样的?开口朝哪边?尖尖的呢?引导学生用形象易懂的语言去记忆三种符号。“两边数字一样大,中间填‘=’”,“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等。等学生已理解后,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最后安排补充练习,以加深学生对符号的印象,并会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大班数学教案数一数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的排列方式,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计数玉米的列数,大班数学:数一数。

2、探索玉米列数是双数的规律。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活动准备:

1、糖葫芦一串,完整的玉米一根,分成段的玉米若干(为幼儿人数的三倍,其中三分之一的玉米列数相同;另三分之二的玉米分别贴上红绿圆点或安全图钉),托盘。

2、每组安全图钉、圆点标记、小塑料片若干。

3、串珠每人一串,勾线笔、记录纸每人一份。

4、统计大表格,红、绿圆点标记若干。

5、实物投影仪一台

活动过程:

一:观察糖葫芦和玉米排列的主要特征

二: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数出玉米的列数,幼儿教案《大班数学:数一数》。

1、引导幼儿猜测玉米的列数。

2、引导幼儿尝试数玉米的列数。

3、引导幼儿交流并讨论数玉米列的方法。

4、出示串珠,引导幼儿发现标记的作用。

三:统计并发现玉米列数的规律。

1、幼儿自由数红点玉米和绿点玉米并记录。

2、集体交流,统计玉米列数并发现其规律。

活动延伸:

“通过大表格,我们发现点子都在双数的下面。今天,大家数到的玉米列数竟然都是双数列的,不知道生活中会不会有单数列的玉米呢。下次妈妈买玉米时,你就数一数,看看有没有单数列的玉米,如果有,一定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

1、调查、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知道一些标准用具的作用。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1、流调查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1)交流调查情况。

大组交流调查情况,介绍自己的调查表。

(2)小结: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2、了解统一标准计量工具的作用。

(1)幼儿测量桌面。

(2)用尺子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3)拓展经验。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标准的计量工具?

3、幼儿操作。

幼儿结成小组,选择同一种测量工具看结果是否一样。

在本课中,我主要以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来进行教学,让幼儿能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幼儿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幼儿去发现数字中的奥秘,能巧妙的运用数字完成任务。

能通过在教学中的活动,让幼儿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数字是分不开,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我举行多种活动能让幼儿为主体,幼儿们能积极的参与活动,能学习生活中的经验与知识。让幼儿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同时也能很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1、通过活动让幼儿继续比较宽和窄,能正确地表达比较的结果,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物体宽窄的相对关系。

2、除了目测比较外,引导幼儿尝试用物品作自然测量比较。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以及对事物作宽窄比较的兴趣。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1、宽窄不一的毛巾、围巾、手绢、纸板若干。

2、幼儿挂书第16页。

1、使用幼儿用书第16页。

(1)请幼儿看一看:图中有哪两个动物?它们长得怎样?

(2)请幼儿观察比较:哪张床最宽?哪张床最窄?它们分别是谁的?请把动物与相应的床连线。

2、使用准备好的物品作宽窄比较。

(1)教师两两拿出物品,请幼儿说一说:这两个物品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呢?

(2)教师提问:"我们除了用眼睛看,还能够用其他方法来比较两个物体的宽和窄吗?"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筋思考。

(3)请幼儿尝试用书本、积木等物品来对对别的物品作宽窄的测量。

1、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2、请幼儿用绳子或者其他东西量一量家里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妈妈的大床,餐桌、书桌和茶几。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3、请幼儿学习用跨步、脚印、竹竿、绳子等在户外进行自然测量,比较路的宽窄、墙的宽窄等。

继续引导幼儿关注教室里面、幼儿园里面、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宽,哪些东西窄。

大班数学测量教案大班数学测量教案反思与评价

教学目的:

1、学习自然测量长度的方法,尝试测量周围的物品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初步懂得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铅笔、长条积木、吸管、纸条等)、笔、记录表、黑板、粉笔、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引题:小猫想请小朋友帮个忙,,它想去吃鱼,这有两条路可走请小朋友为它找一条更近的路。(小朋友用目测的方法回答了问题)下面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来检验你们用目测法判断的是否正确那就是自然测量。

二、量一量。

1、教师用纸棒(测量工具)示范量一下。

师:刚才小老师是怎样测量的谁会说说。

生:用一个小纸棒。

师:你说了老师想说的了,这个叫测量工具。

师:还有谁看仔细了,请他来说说。

生:对着那条路量的。

生:有做记号的。

师:你们都说得更好了,观察得更认真了,都看到我有做记号了,还有要补充的吗?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发现。

师:那老师来告诉你。

2、师再演示,一边讲解一边操作(强调注意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测量时工具要和被量的物体一边要对齐,每次测量都应做记号,测量中不能留有间隙,也不能重复测量)。这就要自然测量。

3、出示记录表,讲解如何使用并记录次数。

4、幼儿用同种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师:请小朋友用纸棒这个测量工具量一个桌子的长和宽,并在记录表上记录。

(1)幼儿尝试用铅笔测量并在表(一)做记录。

(2)请全班幼儿展示记录表,集体验证测量结果。

师:请小朋友来说说长量了几次?宽量了几次?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桌子长所以量的就长,宽更短就量得少。

师小结:刚才这个小朋友说得很好,动脑筋了,当我们用同种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次数多的较长,次数少的较短。

5、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黑板的长度。

师:老师这还有许多的不同的测量工具,请小朋友量一量并做好记录。

(1)幼儿尝试选择三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在表(二)做记录。

师:小朋友都量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咦,大家的结果都一样吗?为什么。

师:对,结果不一样,因为你们用了不同的测量工具。

(2)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什么工具,各测量了几次。

生:我用了毛线来量,量了4次。

生:我用笔来量,量了6次。

师:我们来比一比这两个工具,你发现了什么?

生:毛线长,笔更短。

小结:原来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6、幼儿说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测量工具?

三、结束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的时候用自然测量的办法量量家里家具电器等。

大班数学教案含反思

1、掌握1――10的顺数和倒数。

2、知道顺数时是逐一增加,倒数时是逐一减少。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小狗过桥图片一张、1――5数字卡片,各种方形积木,花片若干,操作卡片6份。

1、开火车――复习5以内的顺数和倒数

2、小狗过桥

(1)欣赏彩桥

“小狗想到家拿礼物来招待小朋友,可是一条大河挡在中间,要翻过一座五彩的高桥,你们看看,工人叔叔是怎样设计这座桥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总结)

桥由许多小方块组成,这座桥中间高,两边底;上桥和下桥的台阶都是10级。

教师:“桥的'第一个台阶用1块砖砌成,第二个台阶用2块砖砌成,……第十个台阶用10块砖砌成。”(1可以表示有1块砖,也可以表示第一级台阶,2可以表示有2块砖,也表示第二级台阶,……)

(2)数台阶

教师:“小狗开始过桥了,我们一起帮它数一下,上桥时走了几级台阶,下桥时走了几级台阶?”

幼儿:1、2、3、4、5、6、7、8、9、10,上桥走了10级。

10、9、8、7、6、5、4、3、2、1,下桥时也走了10级。

教师:数数时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倒着数也就是从较大的数一个接一个往较小的数连续数下去。

教师:小狗回家时已经走在第五级台阶了,小朋友帮它继续上、下桥好吗?(将小狗放在另一级台阶,让幼儿帮助它回家,练习接着数数。)

3、幼儿操作

(1)编号码:八位数的电话号码,要求幼儿填写空余的4位数字号码。可以顺数填,也可以倒数着填。(倒填时一定要根据老师提供的四个数字进行倒填)

(2)数花片:幼儿从1开始横向摆出小花片,逐一增加,一边摆一边数数,直到10。接着倒数,每次拿起一个,再数数,练习倒数。(10人)

(3)搭高桥:合作搭建彩桥,一边搭一边数数。(4人)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我为幼儿准备了丰富、鲜艳的活动教具,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紧紧围绕着活动目标进行,条理清晰,幼儿易于理解,整个活动在幼儿欢快的氛围中达到了活动目标,很好的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反思

《王子的生日派对》是大班的数学活动。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礼物的位置。突破重点的方法是通过白板互动课件创设城堡里过生日的游戏情境,继而引导幼儿观察、寻找礼物的位置,掌握并理解方位,从而解决重点。活动的难点在于幼儿能够准确理解横排、竖行的二维空间。突破难点的方法是通过白板操作活动引导幼儿感知空间关系,利用白板的淡出、拖动等功能,让幼儿自主操作,巩固认识。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往往在组织教学时,会感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我们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将教育目的融于游戏活动中,使数学活动游戏化,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让幼儿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需要,获得相应的数知识和数经验。

活动中幼儿对生日派对整个情景非常地感兴趣,积极性较高,本次活动除了在引导幼儿寻找礼物的过程中观察、理解事物的二维空间外,还有意识地利用白板课件教学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在玩中学,学中乐,在互动中获得发展,使幼儿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得到提升,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形式来看,它以“过生日”游戏为基础,把教学目标寓于游戏之中。游戏中,老师的要求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整个活动过程较理想地实现了教学游戏化。

大班数学教案含反思

1、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图片、扑克牌若张、地垫10块、烟灰壳若个、数字卡若张。

1、学习10以内的顺数。

(1)以故事引入,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楼梯图,引导幼儿懂得观察数字与楼梯砖块数量关系。

(2)教师示范搭楼梯,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上阶梯的时候,砖块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上一级比下一级多1块)教师指着阶梯旁边的.数让幼儿练习顺数。

(3)教师小结:1、2、3……10,像这样数数就叫顺数。顺数时,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2、学习10以内的倒数。

出示ppt图片,幼儿边观察小猴吃桃子边结合数字学习倒数10、9、8……1,像这样数数就叫倒数。倒数时,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1。

3、练习顺数和倒数。

教师报一个数幼儿接着往后数到10(或倒数到1)。

4、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幼儿熟悉玩法后分组游戏。

第一组:跳房子幼儿从数字1-10或10-1有序双脚、单脚、小兔、蛙跳。

第二组:翻数字卡幼儿俩人合作幼儿一人持有卡片数字1-10放在桌面另一人翻,翻到数字几就顺数到10或倒数到1。

第三组:抽扑克牌幼儿俩人合作一人持有数字1-10的扑克由另一人抽俩次再进行顺数和倒数。

第四组:搭楼梯巩固顺数逐一增加和倒数逐一递减。

数学区:把材料放在数学区让幼儿玩区域时可以继续练习顺数和倒数。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具有探索性和时效性的数学环境,尝试通过在日常生活,适时利用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能在教师创设的童话世界、儿童乐园、愉悦的操作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得以全方位亲近数学、体验数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在主动性,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

大班数学秤教案反思

1.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初步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币。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大班数学秤教案反思

1.出示纸币和硬币,教师介绍我国的钱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概括:我们今天以认识纸币为主)。

2.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一个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

师:“它们是多少钱呢?你们怎么知道是1元、5元、10元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

师:“仔细这些钱上面都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的共同名称吗?”{人民币}。

3.介绍认识人民币单位“元”。

4.将装有纸币的信封发给每一位小朋友。

师:“小朋友打开信封看看里边信封看看里边有什么东西呀?(钱)那你们说说你们手中拿的是多少钱哪?”(引导小朋友正确运用单位“元”。)。

5.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钱可以用来买衣服,买菜,买水果,交学费读书,等等,还可以用来捐助有困难的人。)。

6.教幼儿合理的使用钱。

大班数学秤教案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大班数学教案钱币含反思

1、认识1元和10元的币值与数字对应;。

2、币值的换算;。

3、书记符号与钱币的对应;。

4、常规培养:养成不乱花钱,懂得储蓄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10纸币、1元硬币(打印多份硬币)、存钱罐、蜡笔、操作册。

(一)引起动机。

1、认识1元硬币币值和外观图案今天啊,许老师带来了个神奇的百宝盒,它里面装着个神秘的东西--出示盒子(用口令变出来)我们一起来喊口令:咕噜咕噜,变变变。(是一个漂亮的存钱罐)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存钱罐)里面装着什么!(硬币或纸币)老师要把它给变出来(摇出1元硬币)看看这是什么呢?(1元硬币);老师现在要把1元硬币给变大"变、变、变"(出示硬币正反面的打印图)幼儿认知1元的币值和外观。

小结:1元币的币面上有个元字,而且上面有朵菊花。

2、认识10元纸币币值和外观图案(出示10元纸币)小朋友观察这是几元钱?(10元)、老师再把纸张纸币变大给大家看清楚"变、变、变";你是怎么看出它是10元的?(幼儿讨论回答)小结:10元纸币的纸面上有个数字10和元字、背面图案是长江三峡图。

(二)情境海报讨论。

1、一张10元纸币,可以换多少个1元硬币?(10个)(幼儿说对后,教师在黑板上做好币值的记录,10元=10个1元)。

3、那穿蓝色衣服的松鼠有多少钱?(两张10合起来就是20元)。

4、穿绿色衣服的松鼠面前放着多少钱?(1元硬币)。

5、在牛老师旁边的小猴有多少钱?(6元)。

7、邀请一位小朋友上来从老师的篮子里取出和它一样多的钱。

(10元纸币和一元硬币合起来是11元,1元硬币和10元纸币合起来也是11元)。

小结:我们做个不乱花钱的好孩子小朋友们,爸爸妈妈给你们的零花钱有没有存起来呢!我们要把零花钱存起来,等到需要用的时候经过家长的同意才取出来,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三)师幼互动、幼儿操作认识关于钱币符号。

1、(出示1元钱币符号)小朋友见过这个符号?这个符号叫钱币符号。

2、两个钱币符号表示多少元呢?(两元)。三元钱要用几个钱币符号表示……。

3、购买此物品需要多少钱?(幼儿逐一观察)然后在左边方框里数一数有几个钱币符号,再在右边方框中找到相应币值的钱币连线。(以下题目同样方法操作)。

小结:操作中幼儿的情况。

(四)延伸活动:

《购物》游戏请小朋友轻轻地坐在绿色线上。老师将已经准备好的物品卡片贴在两个大黑板上。幼儿每人一张卡片,卡上有硬币的数量,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币值购买写着相应价格的物品。

注:不多不少,每人的币值只能用一次,只能买相应价格的物品,看谁又快又准确完成任务。

本节课学习内容:认识小面值人民币,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教材主题图,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本节课的亮点:。

1、呈现主题图,让学生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要爱护人民币。

2、通过儿歌《一分钱》让学生加深对一分钱的认识,活跃课堂气氛。

3、课堂纪律较好,学生积极发言,注意力集中。

本节课的不足:

1、学生回答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2、让更多的学生讨论、发言,真正参与数学课堂。

3、让学生知道要爱护人民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本节课的教育机智: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通过让学生观察1元、5角、1角的人民币,直观性强。通过儿歌,调动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的改进之处:上课学生回答问题时,给学生留充分的思考时间,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练习题的设计层次性要强,紧扣教学重难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亮点继续保持,改进不足,让孩子们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1、了解路径和目的地之间的关系,建立先后顺序的概念。

2、学习通过一次路径的改变或多次中转到达目的'地。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大象伯伯过生日邀请小动物到他家做客。三只小动物(大象、松鼠、熊猫)家的路线形成三角形,提问:

教师:今天,森林里小松鼠收到了大象伯伯的邀请函,大象伯伯邀请松鼠到他家里去做客,因为今天他生日。

小松鼠可以怎样走?有几条路可以去大象伯伯家?引导幼儿认识起点和终点。

那一条路线最近?那一条路线最远?

2、根据图示的多次中转到达指定的位置。

3、联系幼儿园的环境让幼儿说一说从本班课室到幼儿园操场有几条路线可以走。(1、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大厅-操场;2、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小土坡-小石路-沙池-大型玩具-操场;3、大六班-中七班-楼梯-小八班-小六班-苹果班-攀爬架-大厅-操场;4、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弹跳床-动物之家-草地-操场;)。

4、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从玩具店到面包店应该怎么走?从衣服店到花店呢?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并标出路线图。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说的话比较少,整个过程都是孩子在观察思考,然后用语言描述出路线,这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在第三个环节让孩子说说从本班到操场的路线,孩子特别积极,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这个活动的课堂气氛为什么这么好?我总结了两个原因:一是教师说的话少,孩子思考的空间大,挑战性强比较合适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二是运用的场景是孩子熟悉的环境,而且让孩子寻找、发现路线就是走迷宫一样,孩子特别喜欢。但是这个活动也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老师没有准备幼儿园的图片,让孩子操作,摆一摆,画一画路线图,另外第三个环节可以与孩子一起实践走一走自己发现的从本班到操场的路线,但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没有进行实践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含反思

1、引导幼儿学会9的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的细心观察能力。

2、通过游戏帮助幼儿巩固9的加法应用题。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创编、计算9的加法应用题。

课件、卡片(动物和算式)每人各一套。

复习8以内的加法题

师:小朋友,我问你,5+3=?

幼:老师,我知道,5+3=8!

师:小朋友,我问你,4+4=?

幼:老师,我知道,4+4=8!

师:小朋友,我问你,6+2=?

幼:老师,我知道,6+2=8!

游戏的方式(整体回答后可以询问个别幼儿)

1、池塘里原来有8只鸭子,又来了1只鸭子,一共有几只鸭子?(8+1=9)

师:小朋友,请听音乐!我们的伙伴来了。播放小鸭子音乐,并且同时播放课件。故事引入。

讲解小鸭子原来有8只,又来了1只,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只?

幼:9只。

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幼:8+1=9

师:小朋友们,真棒!

2、蝴蝶飞入花丛中,先飞来5只蝴蝶,又飞来4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5+4=9)

师:小朋友,春天来了。蝴蝶姐姐也飞入花丛中了。你们看,那儿有几只蝴蝶呀?

幼:5只蝴蝶。

师:是呀,有5只蝴蝶。那小朋友们看看远处又飞来了几只蝴蝶呀?

幼:4只蝴蝶。

师:那小朋友们想一想,花丛中先飞来5只蝴蝶,又飞来4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

幼:9只。

师:怎么算出来的呀?

幼:5+4=9

师:非常棒!表扬表扬自己!

3、2008年是奥运年,小猴子在锻炼身体,第一次有7只小猴子,第二次又来了2只小猴子,一共有几只小猴子?同上(老师启发幼儿创编应用题)

幼:7+2=9

4、一棵芭蕉树上结出了很多很多的香蕉,先长出来了6个香蕉,又长出来了3个香蕉,一共长出来了几个香蕉?同上(老师问,小朋友答)

幼:6+3=9

送小朋友每人一个礼物(拿出一个大礼物盒子,请小朋友自己抽出自己的礼物),条件是:小朋友必须回答礼物上面的问题(问题是用算式创编应用题)

请小朋友带者自己的礼物到爸爸妈妈那里编应用题(随音乐),本节课结束。

本课通过熟悉的情景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了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