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教学调查报告高中数学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通用10篇)

时间:2023-09-25 12:15:28 作者:紫衣梦 2023年教学调查报告高中数学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通用10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两水中学是乡镇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以从学生角度来调查来看素质教育实施的成果,看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否真的起到作用。调查显示,初三级的学生99。5%都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式各样课外活动,有体育、艺术、竞赛等,但是只有4。55%的学生认为自身素质确实得到了很大提高,22。73%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提高,而超过一半54。55%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18。1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兴趣不大,从中得不到提高。素质教育还包括全面提高每个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道德素质。经过调查发现,45。45%的学生并不认为自身的道德思想素质有提高,甚至有18。18%的学生认为与上一辈相比,思想道德素质有所降低。笔者了解到,有些教师认为现在的初三学生缺乏远大理想,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甚至根本没有信仰。过去说为祖国学习、为人民服务,而现在由于社会经济的转轨,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把学习与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

素质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所以两水中学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综合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凸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是充分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但现实中,农村家长们的观念常常是"读书——考大学——当官"的思想,所以把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考试与素质、智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分割开来。错误的观念不转变,素质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途。

二是教师队伍。素质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它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一个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教师状况的根本改变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三是课程建设。且不说课程的内容改革是个难题,单就课程的形式而言,要实现由教师的"教材"向学生的"学材"转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是考试制度。中考作为选拔初中学生能否到高中学习的一种比较公正的手段是不能取消的,只要考试存在,应该就具有合理性。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样的考试能把学生真正的素质考出来,减少偶然性和片面性,这又是一个难题。

五是教育评价。评价是检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属于情感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内容能否评价出来?用什么方法来评价?谁来评价,是社会还是学校?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素质教育的尴尬局面就很难改变。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是要通过努力使学生学得"自由",学得"主动",促进他们主动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通过本次调查笔者认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道德理论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行为教育的结合。

重视道德责任行为教育就是要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把整个社会倡导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主体的道德义务,并自觉履行这些义务。可以通过教学、共青团、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班会、班主任工作等多种活动形式来开展教育。

第二,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应注重养成教育。

责行是责任感的外化,是责任感的最终归缩。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开始,如互助学习活动、参加家务劳动等。学校可建立家务劳动制度,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要求学生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家长给予具体安排落实,学校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并在校园里定期开展家务劳动竞赛和表演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逐步具有集体、社会责任感。

第三,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调整和规范教育行为。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哪些提倡做,哪些反对做,哪些禁止做,都要有章可循。修改完善中小学校的教育评估制度。切实通过评估,引导、调控和激励基础教育行为,保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完善师生互评制度,赋予学生实在的评价权利。奖惩制度要面向全体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要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学校建设。

第四,突出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学校必须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开设课程,坚决制止那些只重视开设应考学科,忽视甚至放弃那些不参加考试的课程的应试教育现象。要深化教学改革,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素质教育必须承认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穷落后山区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方面要体现出这种差异,使不同的地区有较大的选择弹性。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

第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敬业爱岗,关心、尊重和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教师必须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必须努力钻研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同时,必须尊重和关心教师,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本报告以xx县xx办事处xx小学的教育教学现状为对象,以学校档案资料和平时师生讨论为依据,通过观察、家访和分析等方法,掌握和收集了大量信息。报告包括:xx小学的基本情况;问题和成因;建议和对策;思考和想法。

深入了解并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现状和成因,找出相应的对策和发展路子,不断总结经验并开拓思想,是办好一个学校的基础性工作。本调查报告的目的在于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科学的决策依据并且希望能为同类学校所借鉴。

xx县xx办事处xx小学是一所有着多年历史的公办小学,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现有教学班7个,在校学生161人,在职教师15人。近年来学校发展较快,拥有10个教学班规模的教学楼已经投入使用,学校餐厅即将建成,学校发展的远景目标是寄宿制学校。

学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与县城学校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局面,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教育教学问题不容忽视。

6.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造成因噎废食。安全教育固然重要,但因为安全的需要而放弃了基本的生存能力训练,牺牲了正常的体育课内容,荒废了必要的课外活动,对于学生风险意识的提高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无疑成了最大的障碍。如此培养出来的肉体安全的学生又如何能担负起复兴中华民族的重任。

1. 调整办学思路,以特色和质量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

6.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重视安全教育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提高依法治教力度,站在为国家未来建设培养人才和对学生负责的高度,既搞好安全教育工作,又做到不因安全问题而因噎废食。

通过对本校近年来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深深地认识到:

1. 党和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前所未有;

2. 校长是一个学校办好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3.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所在;

4. 仅靠教师的坚守与奉献,农村教育很难走远;

5. 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系统性工程。

英语教学调查报告

小学英语作为一门新设的学科在云和县起步较早,在教育局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下,我县在秋季全面在各小学(三年级起始)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小学英语发展势头良好,开设英语的学校由原来的2所发展到5所再到现在的16所,英语课程自设立以来正在逐步走向完善,为了进一步提升、规范该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研究及教学管理,让小学英语学科上一个新的台阶,教研室小学英语学科做了以下一些调查研究工作。

一、师资情况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县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本学年特对各小学英语师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到7月,我县小学共有35位英语教师,其中专职小学英语教师24人,英语专业师范类高校毕业生32人、非英语专业师范类高校毕业生3人;按课标规定每周3课时计算,按现有三至六年级学生计算,师资严重不足。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县小学英语教师年龄较轻,有95%的教师在35岁以下;职称偏低,小高职称仅占5%;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课堂常规抓不好,教学效果不理想。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大部分能满足教学需要,但仍有个别教师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口语问题尤为严重。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影响较大。另外,英语教师任课班级过多,一般都有6-8个班级,而且部分学校的班额很大,面对300-400名学生,我们的老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一是教师的精力有限,二是学生的时间有限,学生中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现在有的学校的三年级英语课每周只开两节课。英语学习需要大量重复,课时不足势必制约着教学质量。

二、教学调研

为了检测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质量以及了解三年来学校对小英学科的管理情况,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教研员深入课堂第一线。本学年共下校调研16所小学,进小学课堂听课56节。通过听课的方式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与座谈的方式了解学校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以及任课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建议;通过抽测的形式了解学生在口语、听力以及笔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形成调研报告送有关部门参考。并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教师素质在提升

1、英语教学有起色:一年来,县实验小学和江滨实验小学各举行了英语周系列活动,将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方式搬上舞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再次认识了教材。并在一定程度上向课文延伸,是学生了解到英语国家的语言与文化。

2、英语教师年轻,精力旺盛,课堂中发现大多数教师热情高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课堂气氛良好。

(二)质量检测进一步完善

为了检测我市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根据教育局的要求,本年度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诊断性测试并进行了分析。

1、11月对县小和江滨两所学校三年级学生进行口试。本次抽测发现:1)部分学生答非所问;2)许多学生对单词和句子的认读能力低下;3)个别学生不能将图片与单词很好地联系起来。课堂教学中出现低效现象;部分学校教学管理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2、05年12月和06年5—6月分别两次对全县四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测,旨在了解本阶段所教学单元中的关键词的落实情况和26个英语字母的教学情况。

监测内容:听力和笔试相结合。

监测方法:在开设英语课的学校中随机抽取一至两个班学生答题,答题结果全部输入电脑进行数据处理,再形成书面材料,发给有关英语教师;再请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对照检查,并采取整改措施。

试卷满分值为100分,总体平均分为70.5分。从数据上看,大部分学生对所学单元的重点词、交际用语及26个英文字母掌握不够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学生对四线格认识与运用不熟练,还未养成良好的英语书写习惯。部分学生书写习惯较差:a.26个字母顺序不正确;b.大、小写混用;c.格线使用不规范;d字母笔画不正确,或者写成印刷体。

2)交际用语:个别考生看到句子不认识,配伍题随意乱选,对交际用语的使用只停留在口头上。

3)校与校之间、班与班之间英语学习水平有较大的差异.

三、学科反思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教师都是刚走上小学英语讲台的年轻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下面就我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有的'教师有意识地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但往往流于形式,学生中存在以下现象:

(1)学生缺乏合作学习习惯。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进行合作学习时,课堂纪律很难维持。老师布置完任务,让学生进行pairwork或groupwork,学生有的在说与任务不相关的话题,有的坐着不吭声,有的却拼命喊,老师很难控制场面。

(2)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不到位。教师刚刚布置完任务,让学生做pairwork或groupwork,一会儿就匆匆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成果展示,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相互交流。

(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成绩好的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他们往往表现得很积极,组内自由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展示的次数也多,而成绩差的学生却无动于衷,好像小组活动跟他没关系,反正有人会去汇报展示,他自己就做做小动作,跟同伴说说话。

(二)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缺乏整体性

课堂活动是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的主要途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很多教师为课堂的一些活动,如游戏、单词或句子朗读、对话表演、准交际活动等设计了小组比赛,但在比赛的组织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现象:

(1)小组比赛缺乏目标性。学生陷入了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为比赛而比赛。他们觉得比赛的输赢重于学习。从听课中发现,学生往往只注重比赛的结果,而不注重学习的过程。

(2)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缺乏整体性。老师对学生小组比赛没有进行整体设计,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一会儿是分男孩与女孩两组比赛,一会儿又是分四大组进行比赛。而且比赛完了就没事了,没有对学生的比赛结果进行登记和汇总,这样的话,没有形成整体的评价,也不能保持学生的持久兴趣。

(3)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缺乏公平性。在小组比赛当中,由于一时的疏忽,有些教师会做得不是很公平。

(四)教学设计欠科学性

(1)课堂结构不合理。往往前松后紧,引课生动,结果潦草,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够,缺乏对目标的检测,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时常发生。

(2)教学重点不突出,目标设定不准确。有一些老师总是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的内容都练会,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各项目标的完成都不理想。

(3)教学过程不熟悉,教学设计不规范。

(五)教师示范和要求不到位

(1)教师示范不到位。有的教师在布置任务时示范了几次之后,学生还不知道要操练的是什么内容,学生小组活动时,甚至出现只活动无内容的现象。课堂倒是激活了,但却只是课堂表面的繁荣。

(2)教师忽视认读和书写技能的训练。教师们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教学中有一些教师都只注重了听说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认读和书写技能的培养。教学中没有帮助学生建立起图片和单词的联系,没有通过范写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书写的概念。

(3)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语音、语调及英语表达方面错误的出现率还比较高,这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

2、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任何学习方法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需要老师科学、合理、耐心的引导,采用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为了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必须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习惯。可以采用给小组记分奖励的方法,规范小组各成员的合作学习行为。教师可以先制定一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的表格,制作一枚五角星的印章(或小动物、小笑脸等),并买一些粘纸,哪个小组若以老师的要求进行合作学习就能得到五角星印章一枚,达到十颗星,小组成员每人可以得到粘纸一张,单个学生表现突出的也可以得到粘纸,集到十张粘纸就可以到老师处领取奖品一份。这样就将小组合作与个性发展,合作和竞争紧密联系起来。

(2)让学生充分拥有合作学习的时间。教师应根据设计的任务的难易程度,充分给学生提供时间,让学生进行拓展思维,并且提供学生展示的空间,培养他们大胆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明确小组比赛的目的,公正评价学生课堂表现

(1)、明确小组比赛的目的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比赛的目的是学好英语,比赛只是一种学习英语的手段,是为了学习英语服务的。所以,教师在开展小组比赛活动的时候,一定不能只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迁就学生,只满足他们的比赛欲望,而是要强调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学好英语,而不是为了比赛而学英语。这种本末倒置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是大有危害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比赛的目的,才能真正发挥小组比赛的作用。

(2)课堂评价要有整体性。为了使学生每堂课都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开挥他们每个人的参与积极性。

始就给每个班制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和奖励的记录表,在每堂课前画在黑板上或事先画在纸上,上课时贴在黑板上,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地、全面地、客观地、公正地在图表上用小星星、小红旗、小水果、小动物等简笔画或吸铁石等记录学生比赛结果。课后把比赛结果及时在图表上以学生感兴趣的标志记载并张贴在教室的墙上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以形成同质小组间的竞争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表格中还可以记录表现最好的学生和进步最大的学生的名字,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一直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中,并有效地给予评价和奖励,对于培养学生的持久兴趣非常有效。

(3)课堂评价要公平合理。小组比赛时,教师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如果做不到,会给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带来很*麻烦。因此,老师一定要细心。就算有时没有考虑周全或一时的疏忽而不小心造成了不公正的后果,也一定要及时补救。做到了这一点,对于教师的教学大有益处,避免出现学生认为你偏袒某一方,根本不公正,从而对你产生抵触情绪的现象。

(三)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所设计的各项“任务”活动中,学生能不断地获得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通过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学会主动思考、主动合作、主动探究,以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1)热身/复习(warming-up/revision):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如:let’ssing.let’schant.let’sdo.let’stalk.等,让学生全员参与,进行热身和复习有关的教学内容,同时为授新课作好铺垫。

(2)呈现/操练(presentation/practice):教师借助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情景,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呈现阶段的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处于启发状态。操练阶段的教学以巩固新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呈现新知识进行全班教学后,马上转向小组学习(pairworkorgroupwork),向以学生为主体过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包括游戏、竞赛、角色表演等,避免机械性的跟读和重复操练。

(3)巩固/拓展(consolidation/extension):这个阶段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是诸多活动的目的和关键所在。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真实的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完成交流任务。

(四)建立新型的学习策略,适应新课标对新教师的要求

21世纪是学习化的社会,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只有学会学习,并全方位地提高自己。教师应该做到:

(1)准确把握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

(2)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4)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展知识面。

(5)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6)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全面贯彻实施,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管理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已愈来愈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完善教育经费管理模式,管好用好教育经费?xx市各级财政部门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0xx—20xx学年度,xx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农村中小学校1671所,其中:农村小学1461所(含389个教学点,220所中心学校),初中学校210所。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83831名。在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25505名。

20xx年,xx市在1区9县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这项政策惠泽了全市80万农村中小学生。各级财政部门以实施新机制为契机,优先保证并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保障力度,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以20xx年为例,全市10个县区全年预算内教育支出56179万元,加上中、省、市安排的“两免一补”资金9160万元、危房改造资金7051万元、教育专款2963万元、县区配套20xx万元,教育资金投入总量达77967万元,比20xx年增加了18898万元,增长32%。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公用运转经费4778万元,教职工人均年公用经费达1873元,比以前年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确保了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学校的正常运转,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以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校资金量增加,管好用好教育资金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为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于20xx年在全市初步建立起“预算到校,专户到校,拨款到校”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方式。各县区按新的管理方式,设立了教育资金专户,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逐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新的管理方式运行后,对规范农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从全市情况看,各县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银行代发,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和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各有不同,大体来看,有以下五种管理方式:

第一种是中心学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核算与管理集中在中心学校。如旬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年初预算到县教育部门,教育部门根据二级预算分期拨付到校,以中心学校为独立核算单位,村组小学经费支出向中心学校报帐。对于专项资金实行财政、教育部门两家联合下达资金分配文件,教育部门负责项目实施,财政部门负责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工程完工后,由县财政、教育部门对工程支出票据进行审核报帐。财政部门不直接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实施监督,由教育部门、中心学校实施内部监管,以学校自行管理财务为主。

第二种是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对农村中小学校经费实施集中核算与业务管理。如平利、岚皋县,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对专项资金实行报帐制,即:学校将项目建设支出票据报送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按工程进度直接将资金拨付到校。

第三种是会计委派制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县财政部门委派会计驻乡镇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实施支出审核管理。如白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驻乡镇委派会计审核把关后支付。对于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到校,由县教育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财政部门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支出票据由委派会计和财务总监审核后支付。

第四种是县教育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县教育部门内部设立核算机构,对乡镇初中学校、中心学校财务集中核算。如石泉县今年在县教育局内成立了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财务核算与监管,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校核算,报帐制管理”的办法,财政部门负责按预算拨付资金,资金监管由教育部门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

第五种是县财政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上收到县级集中管理。如汉阴县,在县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教育经费核算股,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业务,直接管理到初中及中心学校。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专项资金由教育经费核算股集中核算,实行报帐制管理,从收支源头上监控财务活动,增强了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xx市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管理方式不统一,有的管理方式停留在旧的“以乡镇为主”的办学体制下,有的管理方式已与“以县为主”的新体制相适应,还有的管理方式处在新、旧体制的交叉运行中。从各县区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财政监管缺位。实行学校集中核算、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及会计委派管理方式,县区财政部门实际上只管了经费的预算与拨付,面对量大面宽的教育经费监管没有到位,由学校、乡镇或委派会计实施监管,一些学校财务管理出现了漏洞。

二是管理关系不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学校独立核算或会计委派管理,县区财政部门未对学校经费进行核算和监管,乡镇领导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会计核算环节中经费支出的审签,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财务主体地位。教育部门认为只参与资金初级分配,对学校资金监管中间隔着乡镇政府,想管而又不便于去管,使本系统财务监管难以实施。

三是运作程序繁杂。实行乡镇集中核算,学校整个资金的审批,除工资外,学校领导先签字,送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报帐员审核,之后总会计把关,送财政所长签字,重大支出需送乡镇分管领导,甚至乡镇长审批后报帐,造成审批环节多,工作效率低,学校对此意见较大。

四是管理效果不同。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资产及债权债务的全程监管,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而其它几种管理方式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缺欠。

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于省、市、县各级财政资金,农村中小学校财务一般不与乡镇财政发生核拨关系的实际,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管理的方式比较完善、规范。这种方式体现了“校财县管”集中核算,统一管理的特点,适应“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最大的优点是融会计核算、财务监督、资金管理为一体,能把财政的基本职能贯穿于资金的预算、拨付、核算、监管之中,有机地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的监督,尤其是财政部门对资金监督由过去的事后监督、结果监督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督,这样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育资金拨付后,单位随意开支,财政部门“亡羊补牢”的现象,进一步规范了教育资金的管理和核算。因此,统一实行“校财县管”模式是规范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完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强化学校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关系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新机制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要按照“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在坚持单位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支出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上收县级统一管理,在县财政部门或会计核算中心内部设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核算管理机构,负责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集中核算与管理。切实建立“校财县管”的管理模式,实行“预算到校、拨付到校、核算到校、监管到校”的管理方式。

首先是预算到校。

一是把所有农村中小学校纳入县级一级预算单位,建立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把单设的初中、九年制学校从中心学校剥离出来,以回避中心学校权力过度集中。

二是统一预算编制口径,收入统一按省、市明确的经费标准纳入预算,学校所有收入(指辅助事业收入,包括勤工俭学等)纳入专户管理。支出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全额预算。

三是对学校公用经费部分作出规定,合理核定各项支出标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学校公用运转支出,突发事件处置和学校正常维修支出,教学如教研活动、设置购置及教师培训支出。学校根据县区指导意见和原则要求,编制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经县财政、教育部门审核,分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

其次是拨付到校。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由县财政部门预算下达指标,国库直接将资金(除工资外)拨入教育经费核算机构各校帐户。对“两免一补”资金按月拨付。对学校支出实行“报帐制”管理,由初中、中心学校报帐员向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报帐,支出票据由分管财务校长一枝笔审签。小额支出以现金支付,大额支出以转帐支付。同时,对学校区分情况,核定备用金,提前借支,用于学校日常运转。

再次是核算到校。由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承担县区农村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业务和履行财务监管职能,负责管理所有预算单位。对核算机构人员实行“分校负责制”,明确每个人管理的学校。对学校的财务核算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撤销各学校原有帐户,只保留工资专户,将所有预算单位在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统一开设教育经费帐户,实施一校一户,分户核算。

最后是监管到校。

一是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每月向学校提供财务报表,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分析报告,使其及时掌握财务活动情况。

二是强化制度约束,县财政部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业务运行。

三是对学校的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登记,纳入县教育资金核算机构业务管理范围,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对学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票据统管”约束,确保收入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

五是对项目实施,如危房改造、校建、大型购置等实行招、投标,由县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相关学校参与配合,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形管钱与管事相结合的机制。

六是学校采购业务,全部进入政府采购管理,按采购程序办理。

七是实行民主理财制度,由教职工推选产生学校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学校每月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初审,学校对本单位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实行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坚持每学期公开一次本单位的财务活动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一是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如: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票据审批及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等。特别要强化实行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阳光采购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突出把好“收、支、购、建、拨”五个关键环节,真正使学校财务管理做到收有据,支有度,购有章,建有规,拨有法。同时,要加强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与中小学校的工作衔接配合,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定期通报、研究教育经费管理情况,为“校财县管”模式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要积极探索教育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预算到校编制工作,增强预算约束力。农村中心学校编制预算,要按照县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支出项目,促进县区财政部门对学校预算的编制和控管由总额控制转变为定额控制。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根据各学校的情况,对川道、山区、边远学校分类别核定支出项目、支出标准,如学校招待费、购置费等,通过实施项目标准控制,节约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第三,要强化支出控制,坚持用一种模式,一套审核标准,一个支出口径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将各项支出控制在年度预算指标以内,并对资金支出和使用效果进行检查验收,以控制和减少不合理的开支,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三是要加强学校资产、债权债务管理。对学校的资产要进行清理、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对学校的债务要逐校进行核实登记、锁定基数、控制新债、制定化解旧债的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措施,促进学校债务化解。要把资产、债权债务体现到学校财务上来,融入财务管理之中。

四是要重视财务分析和结果应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定期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活动情况,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促进教育资金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县区财政部门资金拨出后,要以学校预算为核心,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集中核算为手段,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做好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解决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乡镇财政所要积极配合上级财政部门做好资金监管工作。

五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搞好培训是强化财务管理的基础,而夯实这一基础的重要手段是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要对学校校长、分管财务的校长和报帐员进行业务培训,要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加强财经政策法规的学习,增强守法意识,尤其是加强《会计法》、《审计法》、《中小学财务制度》以及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和新机制相关制度的学习,使财务人员严格按制度办理支出,真正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逐步增强法制意识和责任心,提高理财水平,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六是要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的监督检查工作,将财政监督职能延伸到校。要坚持每年组织专项检查,把检查的重点应放在学校预算与执行,资金使用与效果,日常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确保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资金落实到位,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今年3月,为了解我区音乐教师教学现状,我们对来自全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了专题调研,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细致整理和统计分析。

本调研通过编制“福田区音乐教学现状”教师调查问卷,从各维度的比率进行纵向、横向对比,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一)问卷编制

福田区教研中心杨岳军老师与口风琴特色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组成一个调研小组,首先展开广泛的讨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平时的所见所闻,初步提出: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课程与教材实施、教师课前准备情况、课堂教学情况、教学质量评价、科研与校本研修、课外活动情况、教师业务提高、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等九个维度对我区音乐教学现状进行调研。依据上述九个维度,初步编制出一份包括47个项目的“福田区音乐教学现状”教师调查问卷。请有关专家(1人)、教师(8人)对每个项目的可读性和适宜性做出评议,删除其中语义不清或重复的项目8个,并对一些项目的表达方式进行了修改,20xx年3月,最后整理形成包括九个维度、39个项目的调查问卷。

(二)测量

对来自我区各个不同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发放问卷79份,有效回收7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其中高中5份,初中15份、小学55份。

(一)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1、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在参加调研的75名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只有5名男性,占6、7%,而女性占93、3%,尤其是小学中参加调研的55名教师全是女性。我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男女结构失衡,中小学音乐师资几乎清一色的"娘子军"。缺少了男性教师的音乐审美教育,终归是少了些与温柔、纤细共同构成的阳刚、粗犷之美。

这种阴阳失调是社会现象。从高校的招生数据说明,家长对人才观的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造成了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但并不意味着院校、社会可以漠视这个问题,人才性别比例的相对平衡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2、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良好

教师的职称、学历结构基本反映教师队伍总体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均衡的年龄结构应该呈正态曲线分布,30—50岁被认为是教师的年龄区,应该成为教师的主体。调查结果显示,30—39岁的教师占45、3%,40—49岁的教师占38、7%,从事音乐教学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占77、3%,本科学历达到84%,中级职称达到68%,高级以上职称达到24%,也就是说:80%的音乐教师正处于综合区。

这是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在个人素质、经验、精力上都有很大优势,把这支队伍很好地武装起来,为他们创建个人发展的良好平台,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光和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将是音乐教育领域的福音!

(二)音乐课程开设与教材实施

1、个别学校仍然存在阴阳课表的现象

国家教育部规定:必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结果反映,按课程计划开足开齐音乐课的有97、3%,还有2、7%的学校实行阴阳课表,这种情况发生在初中学校。可想而知,有的初中为了升学率,长期占用音乐课作为升中考试科目学习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剥夺了学生音乐学习的权利,也剥夺了音乐教师教学的权利,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管理,采取过硬措施,勒令停止这种侵权行为,还教育的公平。

2、小学音乐课程计划不合理,音乐教师被逼换岗

我区小学音乐课程计划执行(3—6年级第一学期每周2节,第二学期每周1节)的安排,美术课程则相反,是不是意味音乐、美术老师可以互换?各个学校在排课中也是焦头烂额,做法不一。有的严格按学期执行,课程每学期一排;有的按学年执行,就是说本学年安排一节音乐课,两节美术课,下一学年安排两节音乐课,一节美术课,课程一学年一排;有的学校实行单双周排课制。不管是哪一种排课都无法减少矛盾,在一所学校中的音乐教师资源时而紧缺,时而有余,单双周排课制更是一周闲死,一周累死,老师们怨声载道。调查结果超过一半的中小学教师反对这个课程计划。许多音乐教师为了生存只能跨学科、跨领域教非本行学科,小学教师最为严重,占42%,主要任形体、书法、科学、美术、综合、体育、品德等学科。

小学教师从“万金油”年代走向专业化道路,再向“一专多能”发展,无疑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但现代教育对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对其它学科的教学表现得无所适从,再说,如果兼任课程不是长期的工作,只是临时兼任,教师教学责任心放松,加上学校对这些学科不重视,重安排轻管理,根本无法杜绝教学的随意性。

3、对教材内容实施不一致、教学质量难以比较

课程计划的更改并未使教材改变,现行教材仍然按每周2课时配置,当课时与教材不匹配时,音乐教师必须依照一定的原则进行节选教材。调查结果表明,6、7%的教师凭自己的喜爱节选教材,56%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节选教材,34、7%的教师对照课标要求节选教材。调查结果还表明,65、3%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歌曲无时代性,学生不喜欢,25、3%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欣赏曲目的分析不详细,22、7%的教师认为教材缺乏参考资料,因此,教师在备课中需要花很多时间找资料。这就说明教学的不一致性,随意性较强,因此导致教学质量检测无可比性。

(三)课堂教学准备工作

1、对课前准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有20%左右的老师在备课的问题上是应付检查,32%的教师对教材一般熟悉,有36%的老师对教材中的音乐只是一般熟悉,只有10、6%的老师把时间重点花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上。音乐是人类古老、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备课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喜欢上音乐课,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全部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没有认真严谨的备课态度是不可能出一节好课的。

2、关注音乐太少,关注学生不足

近50%的教师在备课时,不关注学生的兴趣,对音乐熟悉不够,而重点关注寻找课外相关知识、选择教学策略、策划学生活动上。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在备课中重点把时间花在音乐以外的外在事物上,而忽略了音乐本体和教材以及教学标准。

(四)音乐课堂教学基本情况

1、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有待转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有所提升,教育行为也有所改善,音乐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面貌。但是,我们的音乐课堂也还存在着重视学科综合忽视音乐本体、追求形式花哨忽视教学实效、关注教学任务忽视因材施教等等问题,其主要原因还是我们许多音乐教师教育观念依然比较陈旧,在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改革的许多观点,理解不深。数据表明,音乐课堂中经常运用新课改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师只有45%,35%的老师只是偶尔运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辅导的老师为40%,一大半的教师偶尔才会辅导。

2、教材内容比较陈旧

大部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音乐课堂时常会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这对音乐课堂提出了质疑。学生厌学有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师的专业素质、课堂管理水平,但更多的是现行的教材内容不适应当代孩子的需要。新课改以来,音乐教材中的老歌数量有所减少,较为流行的曲目有所增多,但总的来说比例仍不够大,且所选的流行歌曲,相对也是比较老的歌。调查反映有44%的教师认为学生对音乐课厌学是由教材内容引起。

3、器乐教学依然薄弱

我们从调查中看到,学校全面开展口风琴、竖笛、口琴等器乐教学的仅为10%,有59%的学校是没有进行任何器乐教学。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中心城区的福田尚且如此,可见现行学校的器乐教学状况是非常薄弱的。

(五)学校各类课外活动开设情况

1、传统常规多,精品特色少

从统计表中可看出,77%的学校组建了合唱队,57%的学校组建了舞蹈队,只有少数的学校组建了管乐队、民乐队等。从近年的各类比赛中了解到,我区的精品节目、特色节目呈萎缩趋势,而宝安、平山、龙岗这样的新区不断出新,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势必落后于人,因此,我们必须找到根源,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重振我们的雄风。

2、教师压力大,学校重视少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审美体验,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统计结果表明,部分学校对课外活动不够重视,只片面地要求老师出成绩,有56%的教师除完成正常的课时教学任务外,还早晚蹲点在学校的排练厅,工作强度和压力非常大,而学校根本没有任何的补贴。

(六)音乐教学质量评价方式

1、单一的评价方式仍然占主流

有8%的教师只运用闭卷考试、7%的教师只运用开卷考试的方式,有28%的教师只运用唱一首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只有15%的教师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质量评价。由此可见,这种老套的一首歌或一张试卷评定学生一学期成绩的办法,仍然占有很大的位置。

(七)教育科研与校本研修

1、课题立项少,科研意识差

20xx年起,我区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一场科研兴校的革命,一时间课题满天飞。做科研型教师又提出了多年,我们回头看看走过的教育科研之路,只有10%左右的教师曾经独立主持区级以上课题,也就是说获得科研立项的课题就是屈指可数的几个。经调查,有61%的教师有机会也能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但又认为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很大的困难:19%的教师认为领导重视不够,48%的教师感到缺乏相应的推动和鼓励政策,40%的老师则认为专业引领力量薄弱。以上数据在一定层度上说明:要调动老师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学校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以激励为主的教科研评价机制。只有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教科研才有方向和目标,才有基础和活力。

2、基层管理弱,研修不得力

调查结果表示,作为学校常规的教研活动,也就是校本研修,却有48%的学校是偶然开展且收效小,近10%的学校根本没有举行校本研修活动,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重视不够,对教研组管理不力,调查结果反映出不少学校不能将教科研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各校开展教科研活动的实效性差距很大,校际组际之间也极不平衡。

(八)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1、缺乏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积极性

调查结果表明,竟然有37%的老师只偶尔或从不阅读各类杂志报刊书籍,高达56%的老师只偶尔写教学后记和反思,甚至还有1、8%的老师从不写、这个比例是惊人的,作为老师,如果自己都是一潭死水,还能给学生清泉吗?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结果呢?老师生活安逸稳定,无危机意识,严重缺乏学习积极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热衷于听课评课、磨课上课

我区音乐教师自身素质良好,基本都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探索实践,其中,45、3%的教师认为多上课、磨课是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方式,53、3%的教师认为多听课评课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方式。从调查结果表明,老师们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只有守住这块试验田,教学的生命才会有光彩。

(九)音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从调查结果来看:90%以上的教师比较喜欢自己的职业,喜欢应该与成果成正比,可近50%的教师只感到偶尔或没有成就感,足以证明教师没有满足于现状。

(一)统一课程与教材,规范教学行为,加强质量监控

1、强烈要求区内统一课程安排

课程计划是课程实施的纲要性文件,现行小学音乐课程计划如果无法改变,则实行区内统一课程安排,避免各校之间音乐课程安排的不一致性,遇课时与教材不相匹配时,组织研究小组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节选合适的教材统一教学,这样有利于各校之间教学步调的一致性,有利于音乐教学质量的统一监控,否则,各校的课程计划不一,教学进度不同,教材内容各异,教学质量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2、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

研究表明,音乐教师研读课标的很少,必然对教学要求和目标不明确,对于学生的学业评价仍然采取如一首歌、一张卷的单一的、老套的方式,无法对学生的学业作出正确、全面、综合的评价。建议建立各年级各学期的评价达标样本供各校参考,先做到规范评价行为,保证教学质量。

(二)以教材内容为蓝本,建立大量相关配套音像资料库

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学生和老师不满教材的编写和参考资料不是少数人。现行教材中的部分歌曲和欣赏曲目历史较长,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要求当代的学生去体会、感悟几十年前的事情,与自己的长辈那个年代的音乐产生共鸣,确实不容易。这样的音乐学生很难接受和喜欢,教师更难于有效教学。尤其是相关配套音像资源太缺乏。教师平时教学任务繁重,备课时间有限,虽希望能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给课堂教学提供更多保障,无奈库存太少,无法选择和综合利用。由于参考资料的匮乏,教师难以深入了解音乐的深刻内涵,教学必然出现随意性、不扎实,学生更是一知半解,教师也因此总是怪罪于教材编写不当。

其实,艺术的存在总是有其不可代替的价值。我们的研究既然为教学服务,就应该以教材内容为蓝本,广泛地搜索与之有关的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库,供广大音乐教师整合利用。

(三)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铺就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

目前,我区成立了“刘宏伟特级教师工作室”、“陈秀清口风琴特色教师工作室”两个名师工作室,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刘宏伟特级教师工作室”已经进入第二轮工作,为我区培养了多名在全省、全国获奖的名师,同时也带动了一批有共同志向的老师,为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很好的渠道。

1、成立多个不同的音乐特色教师工作室

前面提到,我区有80%的音乐教师正处于综合区,是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在个人素质、经验、精力上都有很大优势,许多老师弹、唱、跳的能力很强,专业水平也很高,也很敬业,可以建立多个如合唱教学、器乐教学、舞蹈教学方面的工作室,各个工作室的5—8名成员就是一个研究小组,再以点带面,教师队伍必然强大起来。

2、借助名师工作室的力量开设专题培训

加强实用性培训。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生力军、实施者,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探索创造,课程改革不可能成功。目前,我区的培训力度不断加强,老师比原来有了很多学习的机会,但是整体感觉实用性的培训不多,尤其是为教师提供学习、借鉴的实践指导少,使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得不到充分的落实。虽然有报告、讲座、观摩课的形式,但缺乏有效的研讨,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并没有真正符合教师的实际需要。调查结果说明教师们很热衷于听课评课,而工作室成员每学期都承担研究课公开课的任务,每次的活动都可以扩大化,让更多的老师有听课评课的机会。

建立技能专题培训。教师的素质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带有决定性的。音乐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弹、唱、跳”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教师喜欢专业培训,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名师工作室的力量开设专题培训,如“刘宏伟特级教师工作室”的“中华民族调式钢琴即兴伴奏培训、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知识讲座、中华民族舞蹈律动培训”,“陈秀青特色教师工作室”的“如何在音乐课中进行口风琴教学、如何开展科研课题研究、音乐课中的口风琴合奏教学”等等。

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让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有益的发展,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崭新课题。而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课堂,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行之有效的手段,确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读书,在读的基础上认真体会重点词句含义,让学生理解其描述之事、比喻之理、含蓄之情,如果把一些应该让学生品味的词句忽略了,学阅读势必达不理解作品意境的效果,因而不能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比如教课文《骄傲的孔雀》,学生刚接触文章内容,还没细细地品词品句,如果这时候盲目地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显得造作了,结果学生在读到"孔雀昂着头,挺着胸脯,拖着美丽的尾巴,沿着湖边散步"时,只能"感情不够,动作来凑",学生笨手笨脚地摆出昂首挺胸的样子,其实并没有体会到孔雀的"昂首挺胸"是自以为天下第一,是目中无人的表现。

目前课堂教学还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教师只注重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满足于学生说出正确的结论,而忽视儿童的思维过程,这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请你说说思考过程。这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起到了一种交流作用。某学生回答的结论即使是错误的,也不要马上否定,教师应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这样能让其他学生发现错误的原因,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逐渐明确是非,认识不断深化。在这一思维训练过程中,全体学生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给他们创造机会。语文教材中,有故事性很强的记叙文,不这有童话、寓言等体裁的文章,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让学生登台表演文中的故事。只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讲台当舞台,学生自己表演,是他们极感兴趣的了事。小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教师要会很快地进入角色,在极大的兴趣中施展才华。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文中有生动有趣的对话。当学生戴上头饰演小白兔、小灰兔、老山羊时,同学们乐极了,演到小白兔对老山羊说:"我不要白菜,你就给我一些菜籽吧!"时,同学们议论纷纷,在热烈讨论中理解了本课的主题。这样,把深刻的道理寓于有趣的活动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人人登台演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绝不单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提高认识能力。只要我们明确语文课素质教育目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儿童的身心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的。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我被分到衡阳市外国语学校初二(372)班进行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英语专业课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两个方面。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虚心的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实习期间,我也对我校做了一次深入的教育调查工作,针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这次调查的主要方法是发放问卷,调查的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有所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调查的过程十分辛苦,为了得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为了更好的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况,最终的调查结果如表附一。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 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在中学学校教育中比较普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调查 发现,因“喜欢学习”上学的初中生仅占 10.5%, 充分说明厌学在中学教育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令家长茫然、教师忧虑、教育界关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学生厌学主要表现是: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 神和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 学习成绩差等后果。根据学生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心理诊断,学生 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 即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 工作引起的不适和厌倦状态。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精神 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 等情绪的反应。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 他们的身心健康。

2.1外在原因

2.1.1学习的时间周期较长。

2.1.2学习负担重,内容繁琐、教学方法的呆板。

现在,提高升学率更是各个学习的第一要务,这关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然而,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采取“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精神高度紧张。大量的作业,大量的联系使学生岳发感觉是极其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 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再者,教师、学生 及知识构成的传递系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 运转着, 很少发生变化, 使学生对学习缺乏新鲜感, 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厌学心理。

2.1.3学生心理压力太重。

现代中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太重,无论是望子成 龙的家长,还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驱使的教师,都对学生的学习抓得特别紧。学 生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中接受最多的信息是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 好学校。特别是家长教子心切,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又毫无心理学知识。 所以,总是无休止地埋怨、挑剔,使孩子产生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使家长满意的 挫折感。这样,学生心理产生太大压力,必然造成厌学心理。

2.1.4 缺乏必要的辅导和关心。

到困难绕道走,失去依赖就寸步难行。

2.1.5 教师原因。

常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反过来也有厌其师而倦其道。教育 方法落后,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其 次学生因为对老师的反感而讨厌上老师的课,极力回避与老师的接触,最终发展 到对某一科目的厌学。有些则是过分的看中分数,使学生感到厌烦。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素质低下。教师是学生第一线的教育者,是影响中学生学习态度的最关键因素。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使学生不满。更有的老师,公然歧视所谓的“差生”,仅仅因为低他们的成绩不好而全盘否定,见了他们更是表现出不屑与轻视,一旦这些差生做错什么就严加惩罚,大打出手,仿佛遇见仇敌一般。“差生是由老师一手造成的”。低素质的教师使学生对其产生逆反心理,明知自己做得不对还是要做,为的就是“整老师”,“你想办法整我,我就想办法整你!”

2.2内在原因

2.2.1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

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没 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该怎样去学,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盲目 性。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还会受到来自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同时又不 知道怎样与教师密切配合和交流。导致自信心降低,遇到困难时就产生逃避的想 法。

2.2.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生由于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导致学业成绩不良,造成精神苦闷,觉得难以学习下去,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极重要。

2.2.3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是导致厌学心理产生的内在原因。

厌学学生中一 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表现在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 理解能力、创造能力都不会太高。

2.2.4人际交往问题。

青少年更渴望寻求同龄人的接纳、陪伴和友谊,倾向 于从同伴那里看到自己,否则学生会觉得孤单无助,自尊心受到打击,就开始讨 厌学习。他不是真的讨厌学习,只是不喜欢学校环境。从而对学校生活产生了恐 惧,开始逃避上学最终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3.1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社会、学校及家庭,为从根 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 和教材都适当降低了要求,减少了教学难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从 过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有充裕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有利于 青少年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 的精力,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生活。

3.2 充分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

突出实验教学,不但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 验,而且要组织好每一个分组实验。当上实验课时学生的积极性都是很高的,说 明学生喜欢实践活动。要尽量通过活动课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看录像等,开拓学 生视野,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克服厌学情绪。

3.3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向 45 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的消化、吸收率高就等于减轻了学生 的课业负担。这样就杜绝了厌学情绪的产生。

3.4 寓教于乐,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愉快的情绪相结合。

父母或教师应从 青少年身心的发展特点上掌握孩子最喜欢哪些事情, 然后把学习文化知识同引起 学生愉快情绪的活动结合起来,每当学生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时,就放手让 孩子自由选择去做自己喜欢干的事。长此以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建立 起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变厌学为好学。总之,要面对学生或多或少存在 着的厌学情绪,不断发现各种克服此现象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从而使学生生动活 泼、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业,以提高教育质量。

3.5 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营造学习环境。

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 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学生学习提高了,他们才会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 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3.6 老师要注意批评的尺度,成功时让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悦。

中学生的承 受能力远不如成年人,但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就要注意场合和尺 度,以激励为主,少用批评、责怪为妙。对学生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要及时给予 肯定和表扬,让孩子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这能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 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相互渗透的,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合理选择或综合运 用,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最佳效 果.

总之,中学生“厌学”,除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差外,也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帮助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注意因势力导,因材施教,齐抓共管,从严治校,那么,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扼止。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幼儿教育是为一个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组织方式与策略及教育环境的认识不仅影响幼儿园教育实践,同时也隐含着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

为进一步了解我区幼儿教育教学情况,为更好地实施幼教新《纲要》而服务。

幼教教学状况:

1、教学内容分为生活、学习、游戏、环境、运动,贯穿在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四个幼儿教育阶段。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和个性幼儿探究的特点和规律在共性当中也有其个性。

2、教学结构:活动课程,研究性课程

3、目标:转变观念,加强幼儿园科学管理力度,探索在新型师幼关系中,如何创设幼儿主动学习的良好教育环境与适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制度。

谐,充满了创造和快乐。如在白塔幼儿园金洋“我爱洗澡”这节幼儿活动课中,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对话与平等的关系,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身体的不同部位,并能用身体的不同部位随音乐舞蹈,让幼儿充分的享受自由舞蹈的乐趣,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用双手有节奏地搓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并使动作具有美感,从中培养幼儿爱洗澡,爱清洁的好习惯,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时间证实了幼教新《纲要》中的幼儿“探究性、学习”确实是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也看到一些问题,目前我区幼儿园部分教师观念还没有转变,原因我个人认为是教师的惰性。因为幼教新《纲要》阐述的特别明白,而且他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去展示、去创造。

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加以巩固和创新,这样使幼儿缩短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激起幼儿的求知欲的浪花,使他们爱学,会学和富于创造力。

2、幼儿园教育要注重科学性,避免赶热闹的现象。

如训练幼儿进行珠心算,这种集中时间训练出来的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不大,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靠牺牲幼儿大量游戏、活动时间换来的去渐渐被遗忘了,而且在幼教《新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把珠心算视为幼教中的邪教,所以我觉得在对幼儿教育中,一定要注重科学性、有效性,把儿童的头脑用到该用的地方去,用到需要智慧的而且能增加智慧的地方去。

3、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充分地把家长调动起来,成立如“母亲沙龙”等形式的家长组织,由幼儿园主办,面向家长,以座谈、讲座、娱乐游戏等多种形式,定期举办各种活动,不定期发行小刊物,内容可以是交流各种有关育儿知识、信息、营养、生活常识,探讨家庭教育的内容等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让教师与家庭彼此沟通,互相了解孩子在家、在园时的情况,力求对孩子的教育观点,理念及方法建立共识,这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和幼儿园相比,我区学前班相对要差一些。

研究型学习大相径庭,而且很多一年级孩子在个人行为习惯养成、个人事物管理以及与人交流合作方面能力都非成差,不会扫地、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等等。因此,我觉得需要改善学前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 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开设英语课,研究表明6岁左右正是学前教育这一阶段儿童学习外语的敏感期。如果在这阶段时间里,适当加大外语信息输入量,加强儿童学习外语实践活动,会大大地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也会大力支持、拥护。

总之,新课程带来了新教育,同时也向我们每一个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会随时对自己的工作以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相信,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全体教师齐心协力,我区幼教工作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我校有在岗教师xx人教学班xx个,学生xx人。自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通过观察、了解、听课、交谈、座谈、检查等多种方式对学校情况,尤其是新课程教育教学和教师基本情况做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1、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首先,授课教师更具亲和力。教师用语言、体态、表情、眼神、手势甚至包括人际距离等信息,在情感上与学生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构建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绪场,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的心理状态中。其次,教师的倾听意识明显加强。对话情境中教师的“话语霸权”的倾向得到很大改变,大多老师都能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有了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自我表现的欲望也显得更加强烈。

再次,师生合作意识更加鲜明。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深入学生中间、伏下身子和学生一起交流问题、摆弄学具。合作的情境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本身,而上升到了师生人格、精神的平等相待,是民主平等意识的陶冶。

2、教学方式悄然嬗变。

一是游戏的大量运用,给课堂带来了巨大活力。其做法一是在教学的某一环节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其二是把整堂课设置成一个游戏的情境。三维目标得到较好的整合,整堂课情趣盎然、浑然一体。

二是教师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上有许多有益的探索。具体体现在凸显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上,教师有意识地从教学活动的主宰,向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和促进者转变。

3、教学评价趋向多元。

首先,学习评价目标和多元性有所体现,教师评价时能涉及认知的发展、学习活动的内容、语言形式、思维品质、非智力因素等诸多因子。其次,学习评价的形式也十分丰富,尤其是作为评价主要形式的语言评价,让人充分感受到课改给教师带来的教学心态上的变化。如:“你能说出和别人不同的看法,真了不起!”“别慌,老师相信你能说出来。”“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棒极了!老师为你骄傲。”……真情夸长处,委婉指不足,宽容、鼓励、期待已成了课堂评价的主旋律。

4、教学资源得到了拓展。

过去把教材作为课程的唯一资源,就教材教教材,而这次调研发现,教师树立了新的课程观,把自身、学生、文本、环境都看成是课程开发的资源,积极利用学校的条件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延伸教材的价值,注重课内与课外的互补,强调跨学科领域的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把教案看成是预设的,把过程看成是动态的。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对答案有不同的理解,尽可能的给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敢于向教材和教师挑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在形成。

1、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够。

一少部分教师根本不去深究教材,教育观念还没有根本地转变。拿着新教材用着旧方式,凭着陈旧的经验使用教材,很少体现出创新的意识。由于教师未能把教材与生活、社会、自然、活动相联系,缺乏对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结构的宏观把握,课堂教学显得死板僵化。

2、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仍需提高。

课改要求教师要把课上活,但这样一来就会给课堂教学带来难度。一些教师不知如何应付课堂上“收不回来”的局面,造成课堂“失控”,影响教学效果。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又“收”得过了头,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情绪低沉,同样也影响教学效果。

3、盲目追求教学形式的花样翻新。

合作学习一哄而起,合作取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从调研的情况看,课堂教学多次出现合作的场面,不管问题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给没给合作的方法,就让学生去合作,这实质是浪费教学资源,消磨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学生不会得到真正的体验。同时,由于学生有了交流的环境,面面相视,免不了相互逗闹,他们的学习精力不能集中,分散了听课的注意力,这样的合作教学,是没有什么实效的。

4、不能恰当地把握张扬个性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系。

在课堂上,我们看到,教师对学生的一些基本习惯上的问题置若罔闻。在一些课堂上,有些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使整个课堂学习环境、氛围都很不理想,影响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在座谈交流中,有一些教师认为,经常地在课堂上提出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上的要求会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课改理念相悖,而且影响教学内容的讲授。

5、不能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值得推广的,但有的教师将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时尚仅从形式上追求,就适得其反了。如课件制做不精,课件内容对本节课起的作用并不大,课件出现的“火候”没掌握好等。另外,部分教师还不能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恰到好处地使用,这应引起高度重视。

6、个别教师教法存在老一套的现象。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教师的课改意识不强,和传统教学没有明显区别,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放不开,总觉得有些地方不讲不行,怕学生不理解;本来提出一个问题就完全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可教师却把它割裂成几个简单的问题,一问一答,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一来,就大大地限制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另外,一些教师问题设计的随意性太强,缺少层次和梯度,有的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有的问题不恰当、不精炼、不合时宜,让学生茫然无措。板书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没有跟着问题走。部分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致使课堂教学计划性不强,拖堂现象较严重。一些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针对性。

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从20xx基础版画课程改革实验与现状: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语文课程设计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现状;也会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沟通和合作的能力。为了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初中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习惯较弱,所以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现状;初中语文学习可能会给学困生带来更多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将是课改实验区初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的内容

本题目所指的学困生是指智力和感官正常,处于正常教学环境,但语文学习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学生平均水平,在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本课题主要研究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在课改实验中面临的问题及教学对策。笔者主要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语文实践、多元化答案、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语文学困生面临的学习困难。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试卷分析和讲座调查。孟珙镇有2500名初中生。笔者通过匿名问卷调查了该乡500名学习困难学生,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500份,占100%。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对学困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找出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学困生面临的新问题,进而探索相应的教学对策。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1.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对中国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5%的学生喜欢接受性学习,但只有10.6%的学生是由教师教的。46.4%的学习困难学生选择自主学习,只有13.5%的学生认为老师有指导。没有老师的指导,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将无法从问题入手,这是部分学生学习语文困难的原因之一。当老师提问时,41.9%的老师要求学生立即回答。老师在教学中问简单的问题,就是不问。如果问题比较复杂,没有独立思考,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立即回答?结果,学生往往因为准备不足而在课堂上长时间沉默,这是教学中常见的现象。这也是新课程导致学生学业成绩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43.0%的学困生自主发现自己的问题,63.2%的学困生选择老师提示和引导他们回答问题。这说明学困生也喜欢独立思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但不喜欢老师直接给他知识;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希望老师给予提示和指导。如果长期接受老师的灌输,会造成学生的惰性,形成新的学习困难学生。43.6%的学困生选择先练后讲解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对学生采取尝试教学的方法,让学困生能够深刻理解,记忆牢固。

2.合作学习对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对语文学习困难学生有什么影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2.8%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对教师来说是必要的,51.2%的教师同意这一观点,这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68.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合作学习是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这个时候,一些优秀的学生往往急于回答问题,而后进生还不明白,老师却认为学生什么都懂。这样下去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会受到很大打击,自然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39.5%的学习困难学生表示,他们只在合作学习中充当倾听者。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倾听,还要学会分享。如果只看或听一个好学生的操作或演讲,没有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分享,那么优秀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很难共同成长。44.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没有及时给予指导,68.3%的教师认为面试中没有必要给予指导。有些学生说以前我们还没来得及思考教学,老师就给我们灌输了问题。现在,我们提倡合作学习。经过独立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得出结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希望老师给我们指导啊!没有老师的及时指导,尖子生可能会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但是学困生往往是无知的,这也是学困生越来越多的另一个原因。

3.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78.3%的学生认为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更有助于理解语文问题,51.3%的学生认为所学的语文知识可以帮助我解决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但是很多学生觉得语文在课堂上和考试时都是有用的,离开了课堂和考点就感受不到语文的趣味性和作用。因此,学生学习汉语越多,对汉语越不感兴趣,从而造成一些学生学习困难。

4.多元化答案对语文学困生的影响

调查显示,55.2%的学生选择最简单的答案。这说明学困生掌握一个简单的答案是好的,不要什么都贪。

5.教学评价对语文学困生的影响

调查显示,23.2%的学生认为老师有不切实际的表扬,61.8%的学生认为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们之前的研究课题发展性教学评价非常有效。大多数老师都可以从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少表扬学生不现实,多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但8.9%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批评挖苦学生,33.0%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表扬我。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教学对策

针对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在课改实验中面临的新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五条相应的教学策略。

1.自主探究与启发式教学的有机结合

版画实践证明,教师的启蒙教学和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一直是中国传统教学的亮点,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教师的启发性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并存。对于一些定义、概念等已定义的知识,不需要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只会浪费学习困难学生的课堂时间;以及大量想想吧研究主题阅读材料实习任务都是学习困难学生自主探索的好学习材料。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是适当的指导,把握好学位是最好的境界;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以及实践的机会。

2.适当的合作学习

(1)对于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待定问题,学习内容比较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具有一定的探索和讨论价值,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容易出错,所以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以独立思考为基础。合作学习前,学生要独立思考问题,有了初步的思路后再相互探索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为学习困难、不爱动脑思考的学生提供了机会,有助于提高学习。

(3)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要学会倾听和分享。倾听就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要了解问题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在听的时候,要分析他的方法和思路是否与自己一致,以便改进和吸收。当别人的看法和我不同时,我反思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当他的方法比我好的时候,我吸收过来供我使用,从而分享别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成果。

(4)教师应及时调整和控制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在小组之间巡视,及时引导学生提高合作技能,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和人际关系中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困生多思考,多说话,保证达到基本要求,加强对各个群体的及时调控,特别注意学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有更多的发言机会。

3.语言与生活的恰当联系

数学怎样的教学才能与生活联系起来?作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使用生活场景包装中国人。第二是把语言包含在人生的游戏中。第三是学习使用汉语。愿景看生活中的现象。第四,教学内容求生活。

4.答案多种多样,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倡导和鼓励答案的多样性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之一。因为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客观差异,思考问题也有差异,必然会有各种答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倡导多元化的答案。答案多样化并不意味着答案越多越好。更多的学困生接受不了。他们丢了西瓜,有时不能完全抓住一个答案;相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评价和体验,在感知到不同答案时,选择适合自己的答案。

5.教学评价的个性化

雕刻家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恰当,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教师能够及时、中肯地评价学生的做法,学生就会感到被欣赏和重视,感到快乐和积极,增强自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要冷嘲热讽。相反,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如果这次考试比上一次稍微多一点,就应该表扬他们,让他们意识到努力就会有进步,同时也要提出新的要求,让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感受到压力。在课堂上,我经常看到同学回答问题时,老师会某某的答案是正确的(很好),让我们鼓掌这种评价性的语言被一些不理解问题的同学附和。这种讨论几乎流于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热闹的是课堂气氛,凉的是学生的思维。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评价可以有更多鼓励性的语言。例如你的回答很独特,能告诉我们你的思维方式吗?你的想法很好。!转念一想,还有更好的想法。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个性差异和对学生的客观评价有利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学会欣赏他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