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贵州精准扶贫心得体会 扶贫工作心得体会(精选6篇)

时间:2023-09-17 18:43:47 作者:纸韵 2023年贵州精准扶贫心得体会 扶贫工作心得体会(精选6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贵州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一

两学一做在各层各级党组织中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宛如一缕春风,唤醒沉睡的党员队伍,带来新的生机和动力。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我们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的一个窗口,承担着大量的公共服务职能,肩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服务农村的重任。我们是政府的履职者,社会的管理者,人民的公仆,在“两学一做”中,我们应立足于“学”,着手于“做”,应有所思,应有所为!

学而不思则罔

世界是物质的,尤其是物欲横流的今天,中国经济社会高度发达,人们生于和平,居于安乐。在小康社会的大旗下,部分党员已经不再“居安思危”,甚至有的人出现了思想滑坡、精神堕落、内心腐化。敏锐的党组织是善于捕捉细节的,也是追求完美的。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克难之际提出“两学一做”是党防微杜渐、诶雨绸缪之举,这也是共产党不断进步的基本要义之一:善学。我们不仅要清楚,我们要学什么,还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学来做什么。

共产党员之所以先进,是因为我们追求一一种叫做“党性”的东西,它是任何一名合格党员都应该有的基本精神准则。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思想防线一旦松懈,我们就很容丢失我们的“党性”,所以我们应当把学习党章作为必修课。通过学习党规党章,认真遵守党的各项规定,明白我们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清楚我们该干什么,怎么干。时刻谨记忠于组织、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的安排的纪律约束;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弘扬党的光荣传统;自纪自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守住一名党员做人、做事的基本底线,永葆政治本色,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

学习系列讲话是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建设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就是补钙。只有加强思想建设,补足了钙,才不会得软骨病。有些基层工作人员因日常工作繁多而遗忘了学习,导致了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对上级政策吃不透、拿不准、猜不到。我们要认真学习系列讲话,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用所学知识来武装头脑,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尽忠职守,做到各司其职,各尽起力,各创起业,更好的带领广大群众轰轰烈烈打赢扶贫攻坚的战斗,热热烈烈共享小康的繁华。

说过:“乡村干部处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的末端,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乡镇党员干部是地基中的钢筋,位置不高,但是责任重大。”由此可见,基层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基业中的钢筋,其貌不扬而至关重要。如果这些钢筋变了质,就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建筑的质量,甚至威胁到整个建筑的安全。因此防微杜渐,心存忧患意识,是每一根“钢筋”都必须要做到的。做合格党员,不仅是要一根合格的钢筋,可以承载党的执政大厦,更要做一根优秀的钢筋,足以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

举一反三,引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在省委“两化互动”、泸州市委“两个率先”、“六个突破”的方针下,毋庸置疑,首要任务是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每一位基层干部,都是伟大事业的钢筋,在不同的地方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奉献自己的力。我们有着相同的目标,但是所处的位置各不相同、方向各不相同、着力点各不相同,难免会出现作用各不相同,出力各不相同的现象。我们虽然开展了两学一做,但是很多地方的基层干部都搞不懂我们该往哪里发力、怎么发力、发多少力这个问题,这就是典型的“懂得了理论却套不出公式”。各个基层组织、每位基层干部,都应保持着党的先进性,脱掉皮鞋,穿上雨靴,走出去。走到其他基层去,其他受力更大的地方去、其他发力更大的地方去。去学习和探讨适应各自地区的方案和做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不久前,镇党委组织我们去参观学习两河镇脱贫攻坚示范点的时候给了我很深的感触。没有大项目就用小项目来凑。今天修一截路,明天修一个塘,后天修一个坝,积少成多,最终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产业园区;没有资金就自筹资金。党员干部脸皮要厚,嘴皮要薄,脸皮厚不怕说,嘴皮薄很会说。通过各自的人际关系联系在外的成功人士,说服他们为家乡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化缘也好、融资也罢,终究是为群众引进了规模可观的农业企业;没人响应则党员做示范。以党员为示范点,流转土地、入股合作。最终带动周边全体群众参与脱贫攻坚项目的。这就是我们党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基层写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学一做的重点在于“做”字。不管学多少内容、学多少次,做不到、做不好就相当于没有学。只有辛勤的汗水滴在了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只有忙碌的身影闪烁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我们才有资格说我们做了一名合格的党员。因为我们只有放弃办公室的舒适安逸,走到每一户贫困户家中、地里,我们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一村一品、一社一产业计划;我们只有不辞劳累、不畏艰难,身体力行,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才能振臂一呼而群起响应,才能带动群众共谋发展;我们只有摈弃个人私欲,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最终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将项目顺利地推行。党在群众心中从来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都是有号召力的,只有我们做了合格的党员,拥护党的群众自然出现。

我欣慰地看到青山披银甲,书记到农家的联盟村第一书记熊军,能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逐户前往帮扶对象家中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我很欣慰地看到大雪封山成阻碍,干部踏雪送温暖中的摩尼镇机关干部,在冰冻灾害来临之时,人背肩扛十余公里为被困高速路的司机乘客送去维持生命的热水和食物;我很欣慰地看到从高校教师到乌蒙山区的第一书记马小洪,来到金榜村不足半年,能倒背如流地说出每一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和脱贫措施,探索出“众筹养牛”、“扶贫基金”、“家庭农场”等创新模式。

脱贫攻坚是个必须要完成的重任,“两学一做”更是个必须要完成的入门课。请牢记习对我们的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贵州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二

近些年,贵州省在扶贫领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还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典型。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贵州大扶贫的学习交流,深受启发。在此,我想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背景

贵州是全国扶贫工作中的一个重点省份,也是一个贫困面广、程度深的省份。过去,贫困山区的人们生活条件极度艰苦,温饱都难以满足。2012年以前,全省贫困人口多达550万,比重为35.4%,贫困县个数达到87个。贵州大扶贫的开展,正是针对这个艰巨的现实任务而展开的。

第三段:主要体会

在大扶贫项目中,我认为最值得借鉴的是以下几点:

第一,从源头上切入。贵州大扶贫的策略是从产业、基础设施、利益、服务四个方面入手,紧紧围绕扶贫对象,以解决贫困户基本生活、安全保障、发展潜力这三个问题为中心,从根源上提高了贫困地区的经济收益能力。

第二,强化统筹协作。贵州大扶贫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全方位合力的扶贫格局。同时,强化组织领导,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资金的有效使用。

第三,重视智力支持。贵州大扶贫注重对扶贫干部和扶贫受益群体进行培训,对各方面政策和市场信息进行透明公开,为扶贫对象提供智力支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和提高生产技能。

第四,注重措施创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贵州大扶贫不断进行探索,尝试新的模式和措施,推进大扶贫。例如,实施地回收乡养老保险等,大大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和社会保障感。

第五,强调经济效益。贵州大扶贫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真正的产业扶贫。这种扶贫不是单纯的赈贫救济,而是通过产业支持、合作社体系建设等方式,让贫困户获得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第四段:贵州大扶贫的收获

贵州大扶贫的实施,除带来了显著的效果外,还收获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省份的扶贫工作提供借鉴和支持。

首先,贵州大扶贫注重培养贫困群众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知道如何抓住机会致富。

其次,贵州大扶贫借鉴了国内外其他地区的扶贫经验,从中获取了启示,并将其体现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中。

最后,贵州大扶贫注重措施创新、推广经验,全国范围内不断进行推广,实现了良性循环。

第五段:结语

贵州大扶贫是一个创新的项目,为全国扶贫工作树立了一个典型。通过广泛调研、前瞻布局和积极探索,贵州省在扶贫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对于全国其他省市来说,可以从中借鉴取经,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当地的扶贫模式。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扶贫工作中,没有完美的模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精准发力,加强统筹,注重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大扶贫。

贵州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三

20__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_个扶贫日,也是世界第23个消除贫困日。10月17日下午,全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总启动仪式暨河北省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现场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举行。在听取了石家庄市政府等5个教育扶贫典型单位发言后,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许宁说,教育部在河北省举办全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总启动仪,既是对河北省教育扶贫工作的肯定和支持,更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

众所周知,河北省人口多、底子薄,贫困地区尤其是三十几个贫困山区县,群众脱贫任务艰巨。为此,河北省委、省政府决定面向共有110万余名农村贫困人口和37.1万名农村在校中小学生的37个山区县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并将于近日印发《河北省关于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的纲领性文件,计划利用20__---20__年等3年左右的时间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山区孩子成长成才。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肯定河北省教育扶贫工作后介绍,按照党中央部署,教育部近年来会同相关部门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启动实施了教育扶贫全覆盖的20项政策,其中包括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前教育资助政策、教育援藏和援疆政策和内地民族班政策等,这些教育扶贫政策基本覆盖了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内的每一所学校和所有贫困家庭学生,日积月累,扶贫成效日益凸显。而在10月17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在河北省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所在的其他19个省同步启动“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以实施精准扶贫为核心,就部署开展学前教育结对帮扶、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普通高中结对帮扶、职业教育结对帮扶、高等教育结对帮扶、继续教育结对帮扶和建立学生结对帮扶关系等七项工作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我们从以上的政策到行动观察,都体现出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视和肯定,同时更是党中央对“发挥教育消除贫困,阻断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殷切期望。所谓“家庭贫困代际传递”,是既指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境遇的遗传链;也指在一定的社区或阶层范围内,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代际之间得以延续,使后代重复前代的贫困境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农村相当一部分家庭仍处于贫困边缘,甚至已出现了贫困“家庭代际传递”现象,“放羊挣钱,娶媳妇,生娃;娃再放羊挣钱,娶媳妇,生娃……”正是这一现象的生动写照。

党的以来,教育部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精准聚焦贫困地区的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每一个孩子,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先后组织实施了20项教育惠民政策措施,实现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普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学生资助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民族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等领域的教育扶贫全方位覆盖,为20__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常言道: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治愚”和“扶智”,根本手段就是要发展教育。相对于经济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等,“教育扶贫”直指导致贫穷落后的根源,牵住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牛鼻子”。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导致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师福利待遇低,学校生源日趋匮乏,农村教师普遍存在“下不去、留不住、干不好”的尴尬状况。去年5月份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__-20__年)》等5项改革方案,提出了到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家庭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此次党中央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出了包括“提高生活待遇、统一编制标准、职称评聘倾斜、城乡教师流动”等多项关键举措,彰显了党和政府勇推教育改革、力促教育公平的诚意与魄力,势必对发展乡村教育、阻止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贵州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四

贵州是中国脱贫攻坚的重点省份之一,贵州大扶贫是贵州省政府于2018年启动的一项脱贫攻坚行动,旨在通过宣传、捐赠和帮扶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近年来,我参与了几次贵州大扶贫活动,深刻认识到贵州扶贫的艰辛和意义,并汲取了不少体会和感悟。

第一段:扶贫需融合多方资源

贵州大扶贫行动得以有效进行,离不开多方资源的融合。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等各方力量的合作,可以共同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在个人参与的扶贫活动中,我看到了许多企业为当地居民提供技术、用品和资金支持,为发展当地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撑。而政府和公益组织也通过捐赠和培训等方式,帮助当地居民改善生产条件和技能。这些合作促进了资源的最优配置,让扶贫工作更具成效。

第二段:教育扶贫具有长效作用

贫困不仅仅是物质贫困,还包括文化和知识的贫困。因此,教育扶贫是贵州扶贫攻坚的必要措施。在多次扶贫活动中,我发现当地居民对教育的向往和热情非常高,但受制于家庭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不足,许多青少年无法接受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因此,在扶贫过程中加强教育资源投入和教育培训非常重要,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拓宽脱贫渠道。

第三段:产业扶贫对区域发展有帮助

产业发展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培育农民合作社、支持小微企业等多种形式,可以为贫困地区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收益,为地方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参与的扶贫活动中,我曾见过当地居民通过养殖、农业合作社、红色产业等方式提高了自己的生产和收益,实现了自我脱贫。而通过引入外部市场和资本的联合发展,更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第四段:扶贫需要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

在推进贵州大扶贫过程中,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发扬当地特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贵州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遗产,这些文化资源不仅是当地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吸引外界旅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开展扶贫活动过程中,可以与当地文化和旅游相关的部门进行合作,更好地发挥当地资源特色和惠及当地居民。

第五段:个人积极参与对扶贫起到重要作用

贵州大扶贫行动希望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参与。每一个人都可以为扶贫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无论是通过捐款、义演、义卖等方式,还是通过物资援助、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方式进行的帮助,都会对当地居民带来帮助。而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积极参与和热心奉献也是非常关键的。作为一个志愿者,我认为要积极参与扶贫活动,并在个人贡献的同时,也能够获得自己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感和价值感。

总之,贵州大扶贫虽然面临巨大的难度和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加强合作、发挥创造力,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式,一定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扶贫不仅是贵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民参与和关注的重要任务,只有公众的努力和支持,贫困地区才能早日摆脱贫困,走向繁荣和发展。

贵州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五

20__年7月伊始,随着上任连心小分队驻村两年工作时间届满,我们这些新队员又从他们手中接过接力棒,开始了新一轮的下乡驻村精准扶贫工作。

接到通知后,6月29日,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就来到了驻点的小璜镇孙圳村,熟悉了解村情民情,并在村干部的引领下,进村入户与贫困户见面,了解其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随后的一些日子,为迎接省第四督察组来我区对扶贫工作的督察,我们连心小分队又忙着核对数据、整理资料、熟悉政策、上户走访,星期日都加班加点,忙得是不亦乐乎。这一次也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驻村工作带给自己身心上的压力和疲惫。

驻村扶贫2个多月以来,我都在努力适应角色的变化,从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处事方式等不知不觉中都有了一些改变。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深入一线与群众交心谈心成了我们工作的常态,而我自己,也完成了从“机关干部”向“乡村干部”的转变。

怎么精准扶贫,这还真是一个技术活。过去,扶贫说白了,那就是给钱,给了你钱,这脱贫的工作就算完成了,至于你拿了这些钱有没有脱贫,那是你的事。这样的扶贫,显然问题很多。精准扶贫就是中央给这毛病开出的药方,他不是让你给钱了事,还要帮助、引导老百姓通过什么途径脱贫。

精准识别贫困户老弱病残家庭居多,在孙圳村,因病致贫就占到贫困户总数的50%,他们大多没啥文化,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成了他们奔向致富路上的拦路虎。因此,扶贫工作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讲求精准谋划、因户施策。就长远来看,帮助村民转变思想,授人以渔的助民致富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农村从源头上破除贫穷。当前,要立足产业扶贫,在发展壮大农业产业上做文章,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补齐产业短板,强化发展支撑。要引导农村外出能人返乡创业,积极支持、鼓励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开展集约化生产经营,采取“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的方式,有劳力的贫困户还可在产业基地从事劳务,从而既避免了贫困户因缺劳力而致土地荒芜,还能使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确保其收入来源稳定。

实现困难户脱贫,不仅要求我们要和他们拉得住家常,做得住朋友,耐得住性子,更要求我们要和他们结交上“穷亲”,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唯如此,困难才会迎刃而解,扶贫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扶贫之路,崎岖而又泥泞,我想,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和自身的努力下,相信贫困的雾霾终将被暖阳驱散,开往小康的车终将驶上坦途,想到此,不觉有些慰藉,有些温暖。

贵州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六

近年来,贵州省在扶贫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了全国扶贫工作的一个典范。贵州省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实施了一系列创新的扶贫政策,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在此,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贵州扶贫政策的成功在于注重精准施策。贵州省将扶贫对象精确地锁定在贫困户中,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例如,在贵州这个山区省份中,贫困户的主要问题是交通不便,因此贵州扶贫政策将重点放在了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上,以便更好地解决群众出行问题。此外,贵州省还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发展适合当地的优势产业,提高贫困户的经济收入水平。这种精准施策的做法,使贵州扶贫政策能够更好地满足贫困地区的实际需要,真正解决贫困问题。

其次,贵州扶贫政策的成功之处在于注重发展教育。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许多孩子由于贫困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贵州省实施了“送教上山”政策,通过在贫困地区设立教育资源中心,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机会。此外,贵州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贫困地区的技术人才,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创业。发展教育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户的命运,也能够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再次,贵州扶贫政策的成功之处在于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贵州省地势较高,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生态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贵州省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并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贵州省鼓励贫困户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推动绿色产业化,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更多增收机会。此外,贵州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违法采矿等破坏行为,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贵州既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又保护了宝贵的生态资源。

最后,贵州扶贫政策的成功之处在于注重党建工作。贵州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同时,贵州省还鼓励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村,与贫困群众打成一片,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党建工作,贵州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了各类扶贫政策的践行者和执行者,为贫困地区带来了更多福祉。

总之,贵州扶贫政策的成功得益于注重精准施策、发展教育、生态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这些政策不仅解决了贫困问题,也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贫困问题依然存在,贵州省仍需继续努力,进一步完善扶贫政策,为贫困地区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