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孤儿列车读后感(优质5篇)

时间:2023-09-28 08:27:57 作者:翰墨 2023年孤儿列车读后感(优质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孤儿列车读后感

书中描述了孤儿等待、希望有人收养、在收养家庭挣扎的情节,很容易引起有同样经历的人的共鸣。对于已经快乐或摆脱痛苦的孩子来说,主人公的经历将是记忆深处的一把钥匙。打开陈酿,记忆的味道可能不醇厚。许多人不想提到孤儿流浪或收养的经历,不难说,但不想让稍微愈合的伤口撕裂给别人,无论是关心他们的父母、朋友、老师还是情人,很难跨越他们的屏障,即使现在生活幸福稳定,枷锁不能轻易解决,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旦所有的爱和希望,注定要失去,从童年到成年,再也不容易完全敞开心门。

失去—重获—再失去是作者隐约设置的催泪弹:

一无所有的孤儿被收养后,希望能吃饱穿暖地生活。然而,收养家庭并不令人满意,逃跑或再次被遗弃的`孩子是无助的。在经历了第二、第三、第n个家庭之后,孩子们已经漠不关心,不再抱怨,没有期望。

妮芙和“德国男孩”的重逢似乎是主人公生活中幸福的巅峰,但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秀恩爱真的死得很快)。结婚后不久,德国男孩就死了。妮芙送孩子不是没有能力抚养。我觉得她不想面对死去爱人的影子,应该包括对命运的失望。

孤儿列车读后感

哪个时代没有过黑暗?就像《孤儿列车》中1929年的美国,宣扬最自由民主国度的儿童救援会代理人,像解决掉麻烦一样的把孤儿送入不知情况的家庭,满口道德仁义的向孤儿灌输:能给无家可归的你提供食宿就应该感恩戴德要听话有礼貌多干活!也不关心收养家庭是不是更加糟糕的境地!孩子被施暴以后第一反应是质问她是否说了慌,劝她再回去试一下!

透过文字都能感受到那种绝望,压抑。所以主人公从内心里就认为失去挚爱亲人是自己的宿命,不幸福是常态,打定了主意不再付出真心!

她说:我人生的前二十三年塑造了我,而往后将近七十年无关紧要!

在她与幼时同座孤儿列车的男孩重逢、相爱、结婚,体会到失而复得的幸福,而又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他以后。她说:我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谁生下来就活该受苦,活该被遗弃呢!

但好在生命的'魅力在于——痛苦终将随时间远去,社会也将不断进步,命苦的孤儿在成年后通过自身的努力都过上了不错的日子。

20xx年的莫莉也是个孤儿,但这时候的收养系统已得到完善,程序制度更加繁琐缜密,要考核养父母经济能力,对收养家庭提供经济补助,每个月会有专员与被收养人沟通!!

这么一对比,感觉生命挺有盼头,黎明的微光终会照破黑暗的夜幕!

孤儿列车读后感

书中描写孤儿等待、盼望有人领养和在收养家庭挣扎着生活的情节容易引起有同样经历的人产生共鸣,对于已经得到幸福或脱离苦难的孩子来讲,主人公的遭遇会是记忆深处的一把钥匙,打开陈年的酒酿,而记忆的味道可能并不醇香。很多人不愿提及作为孤儿时流浪或被收养的经历,并不是觉得难以启齿,而是不想让稍微愈合的伤口又撕裂开给别人看,无论是关心爱护自己的现养父母、朋友、老师或是爱人,都很难跨越他们心中的屏障,即使现在的生活幸福稳定,那道枷锁也无法轻易地解开,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一旦把所有的爱和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就注定要失去,从童年到成人后一直这样,再也不易将心门彻底敞开。

失去——重获——再失去,是作者隐隐设置的一颗催泪弹:

一无所有的孤儿被收养后希望能吃饱穿暖活下去,然而收养家庭并不尽如人意,逃离或再次被抛弃的孩子又无依无靠,经历第二第三第n个家庭后,孩子早已淡然,不再抱怨更没有期望。

妮芙和“德国仔”的重逢似乎是主人公生活中幸福的.巅峰,而好景不长(秀恩爱果然死得快),结婚不久德国仔阵亡。妮芙把孩子送人,不是没有能力抚养,我想她是不想面对故去爱人的影子,应该也包含对命运的失望吧。

薇薇安一直认为妹妹梅茜在大火中丧生,得知她生还被徳裔夫妇收养时妹妹却已高龄亡故,仿佛从手中挣脱的风筝,飘浮在远远的天边,看得见却够不到了。

作者正是抓住人们的同理心,不呼吁不煽情,以娓娓道来的叙事让读者陷入此情此景久久难忘。无论我们是不是孤儿列车上的一员,都可以体会到流浪在这人世间,孤独无依时连落在肩上的雪花都无比沉重。

孤儿列车读后感

哪个时代没有黑暗?就像1929年《孤儿列车》中的美国一样,宣扬最自由民主国家儿童救援协会的代理人把孤儿送到不知情的家庭,像解决麻烦一样,充满道德和仁慈地灌输给孤儿:如果你能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住宿,你应该感激戴德听话、礼貌、多工作!也不在乎收养家庭的情况是否更糟!孩子被施暴后的第一反应就是问她是否说慌了,劝她回去试一试!

你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到绝望和沮丧。所以主人公从心底里认为失去亲人是他自己的'命运,不快乐是正常的,决定不再付出真诚!

她说:我人生的前23年塑造了我,未来近70年无关紧要!

当她遇到一个小时候坐在孤儿列车上的男孩,坠入爱河,结婚时,她意识到失去的幸福,并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了他。她说:我的故事到此结束。

谁生来就活该受苦,活该被遗弃!

但幸运的是,生活的魅力在于,痛苦最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社会也会不断进步。痛苦的孤儿在成年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20xx年,莫莉也是个孤儿,但此时收养制度已经完善,程序制度更加复杂细致。需要评估养父母的经济能力,为收养家庭提供经济补贴。每个月,专员都会和被收养人沟通!!

经过这样的对比,我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黎明的微光最终会照亮黑暗的夜晚!

孤儿列车读后感

《孤儿列车》是由英国作家克里斯提娜贝克克兰所写的长篇小说,文章通过少女茉莉的.生活和老人薇薇安的回忆展现出一段命运的悲欢以及感人至深的友情。向我们揭示了美国历史上的那一段心酸孤儿列车。两位坚强少女的成长历程,同时照亮了美国历史迷幻却被遗忘的一个章。让我们感悟对待人生应有的态度,以爱与勇气接受生活赐予的一切。虽然不是所有离别都能盼来重逢,但生活总是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报与你。

故事背景:在18世纪有很多被抛弃的孩子住在纽约大街上,当地政府为这些流落街头的孩子建起了孤儿院。但是在纽约弃儿数量增长过快,因此政府必须找出相应的对策——纽约市决定把这些孩子送到中西地带的农场去,孩子们于是搭上了去往得克萨斯州、阿肯色州、内布拉斯加州和俄克拉荷马州的火车——这就是所谓的“孤儿火车”。此后,1861年4月12日到1865年4月9日的美国南北战争,仅仅士兵死亡就达75万之多,9万人成为孤儿。一样的悲剧在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时重演了,自杀率飙升了3倍,每年十多万人非正常死亡留下了很多孤儿。于是无数辆“孤儿列车”出现了,将这些孩子送到美国中西部的小镇和农庄。火车每到一站,就会有人来选走几个孩子。有些孩子受到很好的照顾,找到了安全的家,还有爱;另一部分则不然,充其量只是从一个悲惨的处境,换到另一个。

1854到1929年间,自美国东部出发的孤儿列车承载着上万名无家可归的孩童前往中西部地区,他们在沿途各站任人挑选,未来命运如何全凭运气决定。9岁的薇薇安就是其中之一,可是好运没有降临到她的头上。对她而言,登上孤儿列车只是悲伤的延续。如今的薇薇安91岁了,漫长的人生让她失去了太多的东西,多到不敢回忆。

薇薇安的性格特别坚强,当自己的亲人因为火灾而丧命时,她没有被厄运击倒,而是坚强的接受命运的安排,怀着希望踏上了孤儿列车。她也特别善良,91岁时认识了因为闯祸而需要进行社会服务的莫利,莫利也是一个孤儿,人们纷纷躲着她,觉得莫利是个“不良分子”。只有薇薇安帮助了她,给她社会服务工作“将功补过”。薇薇安也是个倔强的人,但她性格中的倔强和她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因为薇薇安从小就失去了亲人,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所以养成了她不依靠任何人,独立承担任何决定的行事风格,渐渐地薇薇安就变得有些倔强,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

故事最终,两位孤儿成了朋友,莫莉做事不再乖张,薇薇安开始接受现代科技文明,并利用网络,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弟弟与女儿。

“两位主角坚强又勇敢,故事感动人心又难以忘怀。揭示追求归属、追求家庭、追求肯定都是人共同拥有的渴望,也是我们势必要踏上的旅程和追寻的目标。”著名作家凯瑟琳·肯特是这样评价的。

薇薇安乐观坚强的心态,让她的一生没有一直处于悲惨的境地,她在莫利的帮助下找到了以前的小伙伴,知道了一直以为在火灾中失去性命的妹妹并没有去世,而是被一户人家收养,只是可惜消息来得太迟,妹妹在83岁时已经去世了,她们今生没能再次见面。薇薇安失去的部份终究有了答案,正如这本书上所写的一句话:虽然不是所有离别都能盼来重逢,但失去的会有别一种方式回来。它也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点点滴滴,不要辜负每一天的美好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