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家乡风俗春节段落(汇总7篇)

时间:2023-09-28 19:16:26 作者:字海 2023年家乡风俗春节段落(汇总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家乡春节风俗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的开端大约是在腊月二十几吧,一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孩子们也陆续放了假。欢天喜地的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象。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妈妈的厨艺在我们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除夕晚上,我们一群小朋友,手里拿着鞭炮,在大人们的带领下放鞭炮,在天上炸开时,一朵朵七色花钻出来,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又像仙女撒花,送给人们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爸爸妈妈去看春节晚会。家家灯火通明,热闹极了。

在第二天,天没亮,妈妈就催促我快点起床,我起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起了。妈妈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盘子里,我们有说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会,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去了。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妈妈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显得更英俊潇洒,妈妈变得更年轻美丽!“噼噼叭叭”,阵阵清脆的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见老奶奶就像跪下给老奶奶磕头,可是被老奶奶拦住了!“唉,你说你磕什么头呀!来块吃点瓜子,抽根烟!”“不用不用,我不抽烟!”。拜完老奶奶家,我们又去给大妈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们终于拜完了年!

家乡的春节风俗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春节。之所以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的,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是因为一家人团圆了,都聚在一起,能够吃上团圆饭了,况且有的家庭几年才团聚一次呢!据说乡下过年要热闹些,所以我们去了乡下过年。

今天早晨,我刚睁开眼睛,往窗外一看: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房屋戴着银白色的帽子;树上披着雪白的棉袄;地上铺着雪毯……到处一片洁白。等我下楼之后,看到每个人都精神丰满,沾沾自喜。

中午,雪停了,我和爸爸玩起了打雪仗。“啊——”随着一声叫喊,我被爸爸命中一击,我现在开始反击了。我搓了一个刚好能被我的手掌我握住的雪球,开始一小块一小块地朝爸爸扔,爸爸来不及躲闪,一致被我击中。过了一会儿,我们两败俱伤,只好去吃中饭了。

我们兴高采烈地玩着雪,铲雪,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晚饭时间到了,亲人们都聚在我的姨夫家里找位子坐了下来。等到美味佳肴端上来之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动起筷子,品尝这香喷喷的菜。我先尝了一颗青豆,实在是太好吃了。这些菜闻起来香,吃起来更令人赞不绝口,真是“美味佳肴铺满桌,人间能得几回尝?”啊。

饭后是最令人开心的一刻,那就是放鞭炮。我拿了一个鞭炮放在地上,姐姐用打火机点燃之后,跑到一边,就开始观察了。鞭炮顶上,发出五彩缤纷的火花。就在我和姐姐以为没了的时候,鞭炮开始火花四散了,发出“啪啪——”的声音。我和姐姐互相朝对方愣了一下,有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天,就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度过了。

家乡的春节风俗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听到这首歌,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的民族——汉族,想起了汉族我有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们的一个节日——春节!

在春节里,大人们一早就起来了,他们开始分工,谁去买菜。谁去放鞭炮.谁去贴春联.谁去做饭.而我们这群小孩,就等着收压岁钱吃年夜饭了.小的时候,我见爸爸在贴“福”字,可他却倒着贴,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就问了爸爸,爸爸笑着回答:这代表着福到家.所以我得知了,我们有一个习俗——贴倒“福”!

在过大年的早上,家家户户都在一个时间左右放鞭炮,在这个时间整个村子都是鞭炮的声音,“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而我并不觉得这鞭炮的声音刺耳,因为这时候整个村子都是喜气洋洋的,然而,我的心里也十分喜悦。.这时我明白了,我们有一个习俗——放鞭炮!

“爸爸,爸爸,你在干吗呢?”我见爸爸拿着两张长长的红色纸张,接着又把那两张纸分别贴在了大门的左右两边.爸爸把指着那张纸跟我说:这是对联,贴在门旁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年新气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于是,我知道了,我们有一个习俗——贴对联。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了,我和哥哥姐姐被爷爷奶奶叫我进来,一大桌的饭菜,看的我应接不暇.垂涎三尺.这时候,屋子里全是人,都在吃团圆,那天晚上,在外工作的人没有什么万不得已的事是绝对不会不回来吃团圆饭的.这个习俗,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吃团圆饭。

无论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哪一个民族,在春节的时候,我相信每个民族的人都是希望那天可以见到自己所有的家人,和自己的家人团团圆圆,快乐乐!

家乡的春节风俗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温岭人,出生在温岭,家人也都在温岭。在这个小康社会中,大家都在改变,而唯一不变的,就是各种风俗了。

我推开爷爷家沉重的木门,看见厨房里头爷爷和伯伯一家已经在准备了。爷爷蹲在炉子旁,拉着鼓风机,又不停地往炉子里塞小木条儿,眼睛还眯成一条缝儿,估计是被烟熏的吧;伯伯左手拿着一个白碗,右手捏着一块毛巾,正弯着腰低着头使劲儿地刷碗,都还没有注意到我们来了;伯母正站在炒锅前,身体微微后仰,用锅铲不断翻炒着锅中的食物;表哥坐在小板凳上,全神贯注地洗着面前的一颗菜,左洗洗右搓搓,有模有样的。

“喔!你们来啦!快来搭把手。伯母看见我们,两手在围裙上抹了几下,马上给我们安排了活儿,还不停地问来问去:“最近怎样啊。升职了没?听说你们买房了,怎么样?多少钱?”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多数时候得硬着头皮回答。而要是没有了这样特殊的“问候”却又觉得少了些什么。或许这才是年的味道吧。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老家的特殊仪式就开始了。在祖先的挂相前摆好桌子,再放好饭菜,我们轮流祭拜,意思便是请他们也一起来吃饭。完毕,我们也坐下来吃,但一定要留出几个空位,因为祖先们也要吃啊。就这样,几代人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的。

吃完以后我们再一起放烟花,在后院里挥舞着烟花条,在客厅看着春晚,可尽兴了。

其实春节并不是什么节日,只不过有个理由让人们团聚。家乡年俗和小康生活,他们是互相包含互相影响的。而年味也在随之改变。

家乡的风俗春节随笔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地方也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

我家乡历史悠久,民俗、风俗极多,流传最广的就是过年的民俗了。过年风俗主要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而在农村,祭灶的仪式在鞭炮声中拉开了序幕,祭灶多在晚上举行,人们食用灶糖和火烧等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的祭灶火烧,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其次就是拜年了,大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的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的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区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春节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寿安康,长辈将事先准备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能压住邪崇,因为“岁”与“崇“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其他的风俗还有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看春晚等等,这些风俗都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家乡的春节风俗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略微不同。但每一个地区的风俗都是多种多样、新颖有趣的。我的家乡红安也不例外,也有许多独一无二的习俗。家乡的春节是一道难忘有趣的风景线,也是难忘的回忆。

家乡的春节差不多从腊月上旬就开始了。人们都纷纷开始准备过年时的物品。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进了腊八,表示年味越来越浓。在腊八这一天,家家都会熬腊八粥,以示今年的农业大收成。腊八粥材料琳琅满目,口感香甜可口,是许多人都爱吃的美食。晚上,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全城都非常热闹。

转眼间,春节的高潮——除夕到来了。这也是人们最忙最热闹的时候。在我们老家,团圆饭要吃好几次。除夕一大早,轰隆隆的鞭炮声震醒睡梦中的我,一大早起来吃团圆饭,年饭吃的越早预示这一年家里会有更多的好运。吃完团圆饭后,每个人都忙了起来。首先是全家大扫除。名曰“扫房”。寓意扫去去年的不好的运气。然后后是贴春联和福字。福字一般倒着贴,寓意“福到”。大人们忙碌,小孩儿们也不例外。小孩儿们要么在外面玩着鞭炮,要么在里面帮大人们做事。除夕晚上家里人又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吃团圆饭时,家家都要看春晚、放爆竹,以示过年热闹的气氛。

团圆饭很讲究,有肉丸,鱼,年糕等菜。其中,肉丸寓意“团团圆圆”鱼寓意“年年有余”,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吃团圆饭时,全家人说着往事,欢乐无穷。吃完团圆饭后,还要进行祭灶王爷、拜佛烧香等习俗。

正月初一,街坊邻里开始互相拜年,你到我家,我去你家,进门做个发财仪:“恭喜发财,身体健康”。初二开始就是各家亲戚老小的来拜年,这时,最热闹的时候就来了,大人们聊天,聊着过去一年的收获喜乐事,小孩们给长辈拜年领着红包,互相玩耍着,好不热闹!

正月初一人们互相串门拜年,而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又要吃一次年饭,放鞭炮,也是年饭吃的越早越好。元宵节晚上,家家门口点着灯笼,人们吃着元宵预示着团团圆圆。

过完元宵节春节就结束了。大人们外出打工,孩子们去上学了,家乡变得空荡起来。这就是家乡春节的风俗,难忘又有趣。

家乡的春节风俗

我的家乡在山城重庆,每年的春节都可热闹了。

在春节,我们重庆人也一定要吃最爱的火锅,火锅越红,代表以后的日子越红火。

今年除夕,我们全家人便坐在一起吃火锅。

火锅上漂浮着一层红红的辣油,里面有各种香料,比如葱、姜、茴香、花椒……不一会儿,汤面上便直冒热气,这时菜也上齐了,我们便纷纷开动筷子,“先来涮一份羊肉卷。”我夹了几块羊肉卷,涮熟就吃,吃一口,哎呀,又辣又烫,我的眼泪都被辣了出来,但是无辣不火锅,过年吃火锅就是要麻麻辣辣。

电视里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在歌声与欢笑中,大家一手捧着碗吃火锅,一边看着晚会,吃得津津有味。

不知过了多久,大家吃的很饱,也开心地看完了晚会。“新年好!”“万事如意!““恭喜发财!”大家说着祝福的话语,欢欢喜喜地迎接新年的.到来,在漫天焰火中带着欢声笑语回到了家中。

这就是重庆独一无二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