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小班长城教案范文(19篇)

时间:2023-11-04 12:00:53 作者:念青松 小班长城教案范文(19篇)

教案中包含了详细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以帮助老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小班教案范文的分享,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案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长城》教案

本课例是在互联网开放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实践课。本课以《万里长城》一文为基点,引发出开展以“游世界名胜”为主题的拓展阅读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教育站,通过便捷、资源丰富的.网络,让学生扮演导游、游客或其他主体参与型的社会角色,通过收集阅读有关某一世界名胜的大量资料,了解并体验那里的人文景观、历史故事、文化气息、风俗习惯等,从自己特定的视角形成独特的感受与观点,并以不同的形式向大家阐述,以求在拓展阅读的主题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例属于情境回归性质的拓展阅读学习,包含着课例提出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资源、设计思路、探究过程五大部分,并后附教学总结反思一则。

互联网以其全新的技术特质介入教学,它的便捷性、交互性、超时空性以及对资源的共享分配方式,对我们的教育观念、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教学模式,乃至对整个课程与教育体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龙游西门小学早在2000年就建立了四个多媒体实验教室,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添设一个计算机教室,全都已加入广电网。次年学校又建立了局域网,完成完善好学校自己的网页。今年学校又添置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较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配置。鉴于此,我们也应时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实践探究活动,并取得了些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效。本课例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诞生的。

《万里长城》(六年制义教版第9册第11课)是一篇介绍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的说明文。全文按“总—分—总”的写作思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重点介绍长城的三大特点:

(1)气魄雄伟。

(2)年代久远。

(3)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最后部分由物联想到人,写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因此本文是一则进行热爱祖国、激发民族自豪感教育的好材料。学生们在学习本篇课文过程中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产生了想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名胜古迹的愿望。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游世界名胜为主题的拓展阅读课,应用网络,开展了一次十分有趣的“世界之旅”。

(一)情感目标

1、通过阅读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名胜古迹的求知欲;

3、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名胜所特有的文化气息和民族风俗;

4、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工与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初步培养自我反思的精神。

(二)阅读目标

3、通过展示反思,请学生以各种形式、不同角色进行流畅表达、培养他们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质疑评价能力。

(三)技能目标

1、提高学生上网浏览、查询、筛选资料的能力,能较熟练使用搜索引擎工具;

2、提高学生应用bbs发帖子的技能;

3、提高学生应用word、powerpoint制作图文并茂的读书卡片、演示文稿,并能用上2—3个超链。

(一)网络资源:为使学生能较快地查询资料,教师为学生在校园网超链了许多相关网络资源以便于他们寻找资料。这些资源中不仅有丰富的导航资源,还有便于学生结合专题查找的具有搜索引擎功能的泛在资源。

(二)文字资源:为了能更充分地开展探究活动,我们鼓励学生到书店、图书馆查找资料,阅读了许多文字资源,如:《失落的文明》、《走进非洲》、《世界名胜大观》等等。

(三)人力资源:在开展拓展阅读教学的同时,青年语文教师、计算机教师甚至有一技之长的家长都可作为人力资源,辅导他们顺利开展专题学习。而且,大多数学生都已事先请家长或老师指导,大人们和学生们一起进行探索研究,并作适时适度点拨。

本课例的教学活动不仅打破了学科的界限,而且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时空概念。主题式的学习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要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广读。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广泛阅读、快速浏览适度组织的信息资源,提出自己的研究意向,并确定相应专题。

2、深读。学生就自定的研究专题,搜寻相关资料深入阅读,在感悟与理解的基础上制作读书卡片进行归类与整理。

3、协作。根据自己所搜集的专题信息分析比较、提取要素,形成观点,小组同学合作构思并完成作品设计。

4、反思。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展示作品、表达观点,并反思自己学习的全过程。

1、设计好实用美观的读书卡;

2、搜集世界各地名胜古迹的信息资料,做好超链,建立主题学习资源库;

3、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唐老鸭小组、米老鼠小组、史努比小组、奥特曼小组)

(一)导读——广读阶段

1、学生根据已供的信息源点击自己喜欢的网页进行浏览。

师: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的名胜古迹?为什么?

2、学生确立自己的研究主题,发帖子告诉大家。同时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指导老师。

(二)分工——深读阶段

1、研究成员开始从不同社会角色的角度担负起专题研究,进行有选择地阅读有关资料。

例如:唐老鸭小组的同学分别担任了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等社会角色。如担任考古学家的许楠针对埃及木乃伊的作用、制作过程等展开了资料的搜寻;担任地理学家的洪泽浚一头埋进了古埃及的地理位置的资料中,把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划分区域、金字塔的坐落位置以及为何这样分布等了解得清清楚楚;担任历史学家的洪梦求则把研究重点放在金字塔的构造之谜上,不仅从网上找到了许多建造金字塔的传闻,还从别处觅到一本本相关的文字资料。

2、对已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

(三)整合——协作阶段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尤其对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过于烦琐复杂,建议学生选择有代表性的艺术特质进行介绍。如北京故宫里的艺术品有很多,不可能一一介绍,只能有选择地展示。

2、除了筛选,还要对资料进行加工。如:史努比小组把收集到有关非洲的风土人情,编成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讲解的同学还能模仿赵忠祥主持人娓娓讲述,音色甜美,很吸引人;奥特曼小组还把观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感受汇编成诗歌进行朗诵,学生们沉浸虚拟的旅行中。

3、个别有特长的学生将收集的资料整合后,制作成读书卡或用powerpoint制成演示文稿,有的甚至制成简单的网页。

(四)汇报——反思阶段

1、各小组将本次网络之旅的收获以专题研讨会形式向全班同学作汇报,汇报形式有:朗诵、唱歌、小品、演讲等。

2、全班同学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评出“最佳网虫”“最佳表演”“最佳制作”三大奖项。

3、获奖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介绍相关经验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长城》教案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武器高度发达的今天,长城砖失去了自信,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低下、最无能、最可怜的砖;有一天它被运往美国一座大城市展览,在人们的赞扬声中,它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长城砖感悟到的也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联系生活经验,感悟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了解长城砖思想转变的过程。联系生活经验,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篇童话生动有趣,含义深刻,道理不大容易理解。因此,既要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想,又必须适时点拨、指导。

一、导题激趣。

同学们,现在砖只是普普通通的建筑材料;而两千多年前用来建造万里长城的这块长城砖却不普通,它的经历更不一般。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这块长城砖经历了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 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 学生交流。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地迪一个要求,读两遍课文,想象长城砖先是怎样想的,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后来长城砖懂得了什么。然后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 学生自读、讨论。

2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 说说你们是怎样概括出来的。

四、细读课文,质疑解疑。

1 自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

2 小组合作学习,查再讨论不理解的地方。

3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五、联系实际,理解文中道理。

1 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2 长城砖真正的价值是什么?长城砖妄自菲薄,失去自信的表现是什么?

3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4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生活中,同学们自己或周围的人有没有自尊、自信、自强的例子呢?说一说。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1 自读体会。

2 分角色读,教师读中知道。

作业设计

以“朋友,你要自信”为题,写一篇作文。

20* 长城砖

妄自菲薄失去自信 自尊、自信、自强

爬长城教案

1、在反复的欣赏体验中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曲风,初步理解京歌的涵义。

2、知道长城是我国著名的名胜,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认知准备)幼儿对京剧和长城已经有一定的认识。

(材料准备) 课件《爬长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我爱天安门

注意乐句的连贯,气息的调节.

二、聊聊“长城”

看图片,说长城(教师小结长城的特点)

三、欣赏“京歌”

1、 播放歌曲欣赏一遍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歌曲的特别之处(开头,十六分装饰音,有点像京剧)

小结:加上了一些京剧元素的歌曲,我们可以称为京歌。

2、 播放课件,幼儿学着走走台步(歌曲开头部分)

小结:开头是京剧中很关键的出场亮相部分,它一般会由演员跟着节奏出场走一段台步,到最后的“仓”处做一个亮相的动作。

3、 播放歌曲欣赏第一段,图片小结歌词。(解释:像条龙、卧、坚又牢)

4、 播放歌曲欣赏第二段,图片小结歌词。(解释:创造、祖先、功劳、自豪)

四、表演“京歌”

1、完整欣赏课件mtv。

2、同伴合作动作表演歌曲。

《长城》教案

1、学习从前向后安排画面,表现简单的重叠,初步尝试表现近大远小。

2、进一步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

黑色水彩笔、8k纸、欣赏图片《长城》、教师勾线范例

一、欣赏重现

2、教师介绍: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用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每当敌人来侵犯的时候,哨兵就在一个个烽火台上点起火,拿起武器,隐藏在长城里,打退敌人。现在长城已经不是用来抵抗敌人,而是给全世界人民游览的名胜古迹。人们会来到长城脚下,爬上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

3、观察范例:怎样才能爬到最高峰?有哪几条线路呢?

讨论:山顶上的烽火台有大有小吗?(相同大小,近大远小)

4、师生共同示范——登长城

二、创作联想

1、今天大家来做登长城比赛,谁画到最后一个烽火台就是好汉。

2、引导幼儿画上许多山头,把长城画得长一些。

3、注意城墙与山坡垂直,不要倒塌。当幼儿画到最高峰时,启发想象往下会看见些什么,并进行添画。

三、引导

今天每个小朋友都登上长城了,真了不起,长大后一定会登上真正的长城,看到我们故乡的美丽。

《长城》教案

1、学会6个生字,书写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伟大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学会6个生字,书写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伟大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课时

1、学会6个生字,书写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6个生字,书写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1、你们喜欢旅游吗?去过什么地方?

2、今天我们学习第六课《游长城》。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3、师激情介绍长城,揭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3)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8、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9、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1、学生自由读第1节。

2、指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通过相关词语了解假期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长城。

3、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课后习题二,回去自己收集资料。

6、游长城

1、复习巩固6个生字,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伟大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复习巩固6个生字,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伟大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1、认读生字词语。

2、汇报自己收集的有关于长城的故事。

1、学生自读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2、围绕问题读书,讨论。

(1)为什么叫它万里长城?

(2)最初建造长城的原因是什么?

(3)它是怎样建造成的?

(4)为什么说长城是我国伟大的建筑,还被列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伟大奇迹)

3、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指导朗读。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此时你想说什么?

5、感情朗读全文。

我和自己的小伙伴合作学习用自己的话介绍长城。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1、书写生字。

2、感情朗读全文。

3、同步练习第六课。

4、预习第七课。

游长城

一万多里 防御敌人进攻

很长很长的时间

伟大奇迹 了不起

《长城》教案

这是人类音社高中《音乐》课本第一单元第二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介绍了音乐要素节奏、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以及中国历史歌曲《长城谣》。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

(一) 导入 新课

1、 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要音乐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 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

(二) 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

1、 导言: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2、 简介作品: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写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具有浓厚的叙事特点,典型的五声调式。

3、 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切)。

4、 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

5、 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宫调式、四乐句、单二段体曲式结构),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

6、 教师小结: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驰,表现出抒情、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事的意境。

(三) 学唱歌曲《长城谣》

1、 学唱歌曲。提示: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唱出不同的情感和强弱趋势。

2、 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将结尾的下行旋律55 61 3·5 3211-----| | 改为上行旋律556132|1------|| 试唱,请学生作不同旋律线进行表达的情感比较(上行更激昂、高涨)。

3、 教师归纳:旋律要素对音乐作品的作用和影响。

(四) 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分析和比较

1、 试分析歌曲中第二、三乐句节奏的松紧,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

2、 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草桥结拜”和“抗婚”两段乐曲片断,请学生作节奏的比较认识。教师可将两段乐曲的节奏的松紧,作反向调换试唱,学生再作比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节奏在音乐中作用的认识。

3、 教师小结:表现婉转、抒情、优美沉思的情感,节奏比较松,音的时值长一些,音与音连接较松驰。表现激动、紧张的情绪,节奏紧密,音值短的,音的连接紧凑。

(五) 教学总结

音乐要素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不同的节奏结合和旋律的进行,表达情感是不一样的。学习音乐要素,了解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手法,会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并从中得到更多美的享受。

《长城谣》教案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的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引导学生学习现代诗,了解其特点。

3.朗读诗歌,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两首诗的教学均按照倾听配乐诗、反复诵读、分析探讨艺术特色的程序进行,在第二课中增加了一个诗歌朗诵会,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其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体会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思念与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体会诗境之美以及作者强烈的感情。

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发感情。

教学突破:

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作者的资料,准备诗歌的配乐朗诵带或录像带。

2.了解诗歌朗诵的相关常识。

学生准备:

1.预习诗歌,反复朗读,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2.自选一首现代诗,作好准备,参加朗诵比赛。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导入《长城谣》

1.倾听,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指导朗读,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3、导入《一片槐树叶》

3.倾听,了解作者资料

一、聆听配乐诗,了解背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人课文,展示一些与作者或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幻灯片,播放配乐诗歌,帮助学生建立对其的感性认识。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现代作家艾青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将共同赏析一首由现代女诗人席慕蓉所作的抒怀诗《长城谣》。首先请听这首诗歌的配乐版。板书课题。

1.观看幻灯片和图片,在配乐中欣赏诗歌,对其形成初步认识。

2.师:对于作者,不知道各位同学有什么了解,有谁愿意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师补充:席慕蓉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这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

2.跟随教师提问,积极回答问题,就所了解的知识对作者做基本简介,并听取老师补充介绍诗人席慕蓉的生平以及时代背景。

生:席慕蓉是我国著名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

二、体会诗歌艺术特色及思想感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诗歌,启发学生探寻诗歌的写作手法。

1.按教师要求多次朗诵诗歌,体会诗歌韵律节奏,对作者感情初步探悉。

2.抽取同学就所读讲讲自己对这首诗的印象,诗歌所表现的内容以及要表达的感情,并对学生的回答做补充说明。

2.讲述自己对这首诗歌的感受。

3.师:长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朗读了全诗后,有谁能告诉大家作者是通过哪些诗句表达了对祖国对故乡的一片深情?抽学生回答,检查学生掌握程度并予以评讲。

3.认真思考问题。

生: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万里的身躯。

4.导人课后思考与练习二,分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诗句。

4.用心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诗句。

5.总结诗歌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色,重点探讨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

5.听教师评讲,细细品味这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色。

总第34课时

一、导入《一片槐树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在学习了席慕蓉的《长城谣》之后,接下来我们将读到一首爱国题材的现代诗,它就是我国当代作家纪弦的诗歌《一片槐树叶》。先来听听诗歌朗诵。播放配乐诗歌,帮助学生建立对这首诗的感性认识。板书课题。

2.聆听配乐诗,对诗歌形成初步感知。

3.介绍作者生平及创作经历,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听教师介绍诗人的生平,由作者的经历初步感知作者在诗中倾注的思乡爱国之情。

5.请学生课后反复颂读这首诗,在下节课。我们作为重点评析。

6.倾听,课后作颂读练习。

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四、本课小结

本课的教学从播放配乐诗朗诵人手,让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有了初步感受,然后通过反复诵读,来进一步体会诗意,最后教师指导分析诗歌的艺术魅力。

五、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第一诗段钩勒

第二诗段抒怀长城爱国思乡之情

第三诗段感思

现代诗两首

(第3课时)总第35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组织朗读,分析写作手法

1.反复朗读,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表现于法

2、组织诗歌朗读会2.诗歌朗诵竞赛

一、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思想感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朗读诗歌。

1.多次朗诵,讲究节奏,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2。师: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同学们对这首诗所表达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想请个同学来给大家讲一下。让学生就所读讲讲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

2.讲述自己对这首诗歌的感受。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家园的深切眷恋之情。

3.对学生的回答做评价,并做一些补充说明。

3.听取老师评讲,加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4.指导学生细读诗歌,探讨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与艺术特色。

4.仔细思考,共同探讨诗歌的艺术特色与写作手法。

5.总结全诗的艺术特色、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重点探讨体会作者如何营造意境,如何以物寓情抒发感情。

5.听教师总结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并体会学习。

二、诗歌朗诵会

1.师:诗歌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富有创造性的文学样式,它较其它文学更严谨、纯粹和精微。而了解和丰富文学艺术,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的最佳途径和切人点则是诵读――反复朗读。诗歌素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朗读能使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静止的诗活动起来,变成听得清、看得到的形象画面,能将我们很快地带人诗的意境,去领略那摇荡心灵的思想美、图画美和音乐美。为了激发同学们诵读的热情,提高朗读的技巧,我们特地举行这次朗诵会,希望同学们好好发挥,认真体会,最后有所收获。

板书:诗歌朗诵会

2.抽学生讲述在诗歌朗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将内容梗概板书。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谈论自己所知道的在朗诵诗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板书)

生:朗诵时应掌握节奏、重音、停顿等技巧,做到字正腔圆,注意与一般读书的区别。

生:要充分理解诗人的感情,正确把握诗歌的中心思想,尽可能做到“替诗人朗诵”。

生:根据诗歌的形象,进行大胆想像与联想,既能“替诗人朗诵”,更能“抒自我情怀”。

3.宣布活动开始,作好主持工作。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充满感情地朗诵自己所选的诗歌。

4.让同学自由发言,评选最佳朗诵者。

5.对优秀者予以肯定,总结同学的表现,列出优缺点。

6.让学生就诗歌的朗诵技巧自由发言或提问。

预计问题:

生:教师,朗诵诗歌的关键是什么呢?

生:怎样理解诗歌的形象?

生:老师,诗歌形象自古传承下来的文化含义是什么意思?

师:理解诗歌的形象是朗读诗歌的关键,有一些形象,表面上的意思很明了,但实际上都有另外一种涵义,就是我们常说的寄托意义。只要看到甲――形象,就会联想到乙――寄托意义,甲乙两者是联在一起的。譬如:松柏寄托坚强,月亮寄托相思,杨柳寄托惜别,秋风寄托悲凉,春风寄托喜悦,荷花寄托高洁。

7.肯定活动,提出希望,结束活动。

练习设计

1、为下列词注音释义。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巅 些微 蝉翼

教学反思

1.通过对这两首诗歌的教学,教师应该认识到不能光把语文看成是一门工具学要突出这一学科的文学性、情感性,这就要善于利用其学科功能,适时激发学生习热情,培养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用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学生智均大门,引领学生走出语文学习低迷的境地。

2.诗歌的教学主要靠学生自己在反复诵读中用心体会,教师不必做繁琐的讲在重点处加以指点即可。

《长城》教案

阅读“文章选读(一)、(二)”,了解长城的价值和长城文化的内涵;对文章内容能作深层次理解,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了解长城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自读选文。

图文结合感知长城形象,了解长城文化内涵。

1、交流课前搜集的长城图片,并对图像进行解说,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习兴趣。

2、揭示学习目标。

(一)、默读选文。

(二)、分发练习设计,完成学习。

1、说说下例句中加点的“构造”各指什么。

(1)、万里长城的构造。

(2)、城墙的构造,在明朝以前,大多是土筑或石砌的……。

(3)、现以明朝所筑的居庸关至八达岭这一段长城为例,来说明它的构造。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长城各部分构造的特点。

(1)、城墙墙身;

(2)、城墙顶部;

(3)、墙台和敌楼;

(4)、烽火台;

3、请举例说明长城的军事功能。

4、选文(二)作者认为:

(1)、今天“万里长城已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这里所说的“实用价值”是指什么?

你认为今天它还有没有实用价值?

(2)、“花费了这么漫长的时间,这么巨大的'力量,造一个四合院式的,现在看来使人。

惊异又觉有趣的长墙,只不过为了防御当年敌人的进犯,求得自己的平安。”这句反映。

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从哪里可以看出?

(3)、作者对秦始皇持什么态度?秦始皇造长城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4)、作者认为长城里面有人,有着令人永远难忘的人的活动,“她使你深思,给你。

启发。”请说说长城能给人们哪些启发?你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三)、讨论交流,答案不强求一致,但要言之成理。

1、自读选文(二)和参考资料。

2、从网上查找关于长城的最新资料。

《长城》教案

能使学生引起对文化现象的关注,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从而引发探究的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同题材不同观点的文章时,能继续提高他们的比较思维能力。在相关的写作评价中,能继续培养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准备一些关于长城的录象、图片、文章。

安排首先利用阅读课组织学生欣赏长城的'录象,然后两课时用来进行比较阅读、讨论研究,最后一课时让学生进行写作评价。这些活动最好集中在一周内举行。

3、阅读关于长城的文章,讨论下列论题:

1、观看了那么多关于长城的录象,又阅读了《万里长城的构造》,请你评价一下长城在构造上的特点。

2、《万里长城断想》的作者想到了哪些问题?

4、《长城万里行》与《我还没见过长城》的作者在观点上有何相同点?

5、长城与都江堰能放在一起扯吗?你认为余秋雨的评价公正吗?

8、写作评价以“长城”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体裁不论,字数不限,写一篇文章。

9、活动总结与成果展示选出佳作,举行佳作欣赏会。

《长城》教案

2、进一步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

一、欣赏重现

2、教师介绍: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用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每当敌人来侵犯的时候,哨兵就在一个个烽火台上点起火,拿起武器,隐藏在长城里,打退敌人。现在长城已经不是用来抵抗敌人,而是给全世界人民游览的名胜古迹。人们会来到长城脚下,爬上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

3、观察范例:怎样才能爬到最高峰?有哪几条线路呢?

讨论:山顶上的烽火台有大有小吗?(相同大小,近大远小)

4、师生共同示范登长城t:山头可以一个一个画,也可以连成一片。画最近的山头、烽火台和一边的城墙。

二、创作联想

1、今天大家来做登长城比赛,谁画到最后一个烽火台就是好汉。

2、引导幼儿画上许多山头,把长城画得长一些。

3、注意城墙与山坡垂直,不要倒塌。当幼儿画到最高峰时,启发想象往下会看见些什么,并进行添画。

三、引导今天每个小朋友都登上长城了,真了不起,长大后一定会登上真正的长城,看到我们故乡的美丽。

《长城》教案

由收集的有关长城故事导入。

二、看图,感受长城

投影出示长城的远近图画。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我会读:

读我喜爱的自然段落或句。

四、我会说,说我知道的课文内容

1、质疑:

关于词句理解和疑难问题的质疑。

2、我知道我来说:

说我对此语的理解,句意的理解。

3、说我知道长城的作用,或相关的长城故事传说。

五、我想象,我能说

1、配乐读文(第四自然段)。

2、学生边听边想象长城修筑时的情景。

3、引导学生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长城》教案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武器高度发达的今天,长城砖失去了自信,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低下、最无能、最可怜的砖;有一天它被运往美国一座大城市展览,在人们的赞扬声中,它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长城砖感悟到的也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联系生活经验,感悟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了解长城砖思想转变的过程。联系生活经验,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篇童话生动有趣,含义深刻,道理不大容易理解。因此,既要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想,又必须适时点拨、指导。

一、导题激趣。

同学们,现在砖只是普普通通的建筑材料;而两千多年前用来建造万里长城的这块长城砖却不普通,它的经历更不一般。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这块长城砖经历了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学生交流。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地迪一个要求,读两遍课文,想象长城砖先是怎样想的,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后来长城砖懂得了什么。然后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讨论。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说说你们是怎样概括出来的。

四、细读课文,质疑解疑。

1自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查再讨论不理解的地方。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五、联系实际,理解文中道理。

1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2长城砖真正的价值是什么?长城砖妄自菲薄,失去自信的表现是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4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生活中,同学们自己或周围的人有没有自尊、自信、自强的例子呢?说一说。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读体会。

2分角色读,教师读中知道。

作业设计。

以“朋友,你要自信”为题,写一篇作文。

妄自菲薄失去自信自尊、自信、自强。

《长城》教案

阅读选文(三)和参考资料,对文章内容能作深层次理解,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了解长城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深层理解文章内容,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复印好练习设计

讨论、探究对文章内容作深层次理解。

(一)、分发练习设计,浏览问题后阅读文章,思考并答题。

(二)、练习设计(文章见课本)

题目:

2、甲文和乙文写长城的角度不同,但在内容方面有相同之处,你能说 出几点来吗?

4、余秋雨对长城与都江堰从几个方面作了比较,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 下面表格。

5、作者对长城和都江堰的评价怎样,请结合作者的用语来作分析。

6、剪伯赞对秦始皇造长城抱什么态度?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长城》教案

1.通过画面理解儿歌内容,念唱儿歌,感受登上长城后的自豪情感。

2.愿意主动在集体面前朗诵,声音响亮。

3.能用多种方式进行儿歌诵读。活动准备:长城的图片及长城的视频。

星期一活动安排。

一、谈话导入。

上个星期我们学了一首什么好听的儿歌?长城这么雄伟,你想不想登上长城去看一看呢?

二、学习儿歌。

1.欣赏长城的图片,说说儿歌中,照片给谁看呢?引导幼儿用儿歌中的语言将登长城的内容表达出来。

2.教师朗诵儿歌,帮助幼儿创设儿歌情景,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朗诵儿歌,幼儿边看图片,理解儿歌内容。用儿歌的.语言将诗歌说出来。

(2)通过图片,幼儿跟着教师学习朗诵儿歌,感受登上长城后,心理的感受。可以分小组或分男女生反复朗诵儿歌、记忆儿歌,不断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还可以请幼儿主动在集体面前朗诵儿歌,提醒幼儿声音要自然、响亮。

星期二活动安排儿歌诵读比赛。

分小组进行儿歌诵读比赛,进一步熟悉儿歌内容。

星期三活动安排。

分组进行轮流诵读活动,如男女生分组轮流诵读、红蓝两队分组轮流诵读等。

星期四活动安排分组进行儿歌表演。

引导幼儿根据儿歌内容,编排角色,进行表演。

星期五活动安排。

幼儿自主、创造性地进行儿歌诵读表演。

附:儿歌《登长城》长城长,长城高,登上长城拍张照。给奶奶,瞧一瞧,我比长城站的高。

《长城》教案

培养思辨能力,学会综合和概括,对问题能提出看书的看法。

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回答“讨论研究”题,学会综合和概括。

对问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力求辨证,客观。

投影仪。

对所回答的问题先进行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同学之间开展互评,并写出评语。

一、导入新课,揭示本课重点。

二、结合选文,完成“讨论·研究”题。

1、浏览问题,速读选文,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逐条讨论,探究。

3、各人在纸上写好答案,并作自我评价。

三、投影问题,要求在回答以下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互评,并写出评语。

1、你对历史上的长城,今日长城的价值有何认识?

2、你认为长城对人的精神有什么样的影响?

3、在学习过程中你有没有提出对长城的独到的看法?

4、你对长城能不能形成综合的认识和全面的评价?

5、你在阅读有关文章和资料的基础上,能否进行深入思考?

四、对讨论评价结果作小结。

五、布置作业:

1、从书报杂志上查找介绍长城的'各类文章,认真阅读,并根据写作需要,将有关材料制成资料卡片。

2、你心目中的长城是什么?建议你写一篇文章,或说明长城的建筑艺术,或论述长城的价值,或评述秦始皇建长城的功过,……内容自选,题目自拟,文体自定。

《长城》教案

1、学习从前向后安排画面,表现简单的重叠,初步尝试表现近大远小。

2、进一步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

一、欣赏重现

2、教师介绍: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用来抵抗敌人的侵略。每当敌人来侵犯的时候,哨兵就在一个个烽火台上点起火,拿起武器,隐藏在长城里,打退敌人。现在长城已经不是用来抵抗敌人,而是给全世界人民游览的名胜古迹。人们会来到长城脚下,爬上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

3、观察范例:怎样才能爬到最高峰?有哪几条线路呢?

讨论:山顶上的烽火台有大有小吗?(相同大小,近大远小)

4、师生共同示范——登长城

二、创作联想

1、今天大家来做登长城比赛,谁画到最后一个烽火台就是好汉。

2、引导幼儿画上许多山头,把长城画得长一些。

3、注意城墙与山坡垂直,不要倒塌。当幼儿画到最高峰时,启发想象往下会看见些什么,并进行添画。

三、引导评价

今天每个小朋友都登上长城了,真了不起,长大后一定会登上真正的长城,看到我们故乡的美丽。

《长城》教案

能使学生引起对文化现象的关注,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从而引发探究的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同题材不同观点的文章时,能继续提高他们的比较思维能力。在相关的写作评价中,能继续培养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准备一些关于长城的录象、图片、文章。

安排首先利用阅读课组织学生欣赏长城的录象,然后两课时用来进行比较阅读、讨论研究,最后一课时让学生进行写作评价。这些活动最好集中在一周内举行。

1、 欣赏长城的图片。

2、 欣赏长城的录象。

3、 阅读关于长城的文章,讨论下列论题:

1、 观看了那么多关于长城的录象,又阅读了 《万里长城的构造》,请你评价一下长城在构造上的特点。

2、 《万里长城断想》的作者想到了哪些问题?

4、 《长城万里行》与《我还没见过长城》的作者在观点上有何相同点?

5、 长城与都江堰能放在一起扯吗?你认为余秋雨的评价公正吗?

8、 写作评价以“长城”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体裁不论,字数不限,写一篇文章。

9、活动总结与成果展示选出佳作,举行佳作欣赏会。

《长城》教案

教材说明: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城墙顶上有方形的城台。一眼望去,就感觉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课文一、二自然段描写的是两幅彩图的内容,突出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第三自然段抒发作者由看长城而展开的联想。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正确读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城砖、屯兵、堡垒、陡峭、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4、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学生们对长城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有不少学生去过,对其有感性认识,还有的学生通过阅读、通过电视,对古代历史、对长城的修建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可以通过谈话的形式导入,使文本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指导看图,直观感知

出示两幅彩图,让学生形成对长城的直观印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要有序,而且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会观察到不同的景象,从而对学生进行遣词说话的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的训练。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图文对照,在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分别对照图,尽量用书中的语言描绘图中景象,这样既可以做到对文本中语言的积累,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2、了解了一二段内容,由此引发作者联想。教学三四自然段。围绕写作者联想的语句,让学生多读熟读,交流感受,进行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在此过程,训练学生抓重点字词理解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或课外阅读理解课文等多种学习方法。同时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智慧力量的敬佩以及民族自豪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贯穿始终。

3、其中设计一个小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合理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同时也渗透了写作方法上的训练,通过你观察到的,把你联想到的写出来。

四、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让学生浏览全文,把有感受的地方再有感情地读读,使学生从整体上再次把握全文内容、感情、写法。

五、练习作业,巩固新知

基础字词;仿写片断,由观察到的所联想到的;设计导游词。

板书设计:

长城

远看

长龙蜿蜒盘旋

近看

高大坚固

——

气魄雄伟

奇迹

联想

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

《长城》教案

1、能否按照计划进行搭建,分工合作完成目标。

2、在搭建计划中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户外大循坏主题活动开始了,皓皓、渊渊、玥玥、小付他们四个最先来到碳化木区,这次碳化木区刚换新主题:“万里长城”。听完游戏规则之后,这四个小朋友马上行动,推起小推车就开始搬运材料。皓皓最先取出木砖块找了一个中间位置开始平行联接起来,紧接着其他几个小朋友推着小车运出各种圆柱、长木板、正方体材料出来,皓皓看见之后赶紧朝后面喊:“不是这些,是像我这样的砖块,你们要先拿这种过来搭建长城。”一边喊还一边拿自己的砖块向同伴们展示。其他小朋友也非常配合,赶紧推回去全部换成木砖块。“我来帮你!”渊渊说,皓皓对渊渊说:“你去修旁边,等一下我们连起来。”同时玥玥小朋友似乎领会到皓皓的想法,推着材料就开始修后面一层城墙。而小付手里推着小推车说:“我帮你们运木块。”

皓皓和渊渊的城墙联接好了以后,对着墙上的实物照片说:“你们看,现在就差这两边的烽火台啦,我和渊渊修这边的,你们等一下就去修那边。我们修好了再来帮你们。”

玥玥这时刚好腾出手来,因为又加入了几个大班和中小班的小朋友在模仿着她刚才的样子继续修建城墙的另一边。玥玥问:“还是用小方块搭建烽火台吗?”皓皓说:“对呀,我们用方块可以重高一点,然后围起来就是烽火台了。”玥玥说:“那好吧!”大家开始行动起来。不一会儿,小付推着小推车很着急的喊:“皓皓,遭啦,里面没有方块了。”其他几个小朋友听了都惊呼:“啊!没有了啊,都还没修好呢!”皓皓听了挠挠头,似乎正在想办法。渊渊赶紧指着墙角的立方体大砖块说:“不行的话,我们用那种大砖块吧!”

我看了看手表,时间已经不多了,很想上前去提醒他们,但看他们都在思考讨论,还是决定做一个旁观者。提醒他们说:“孩子们,还有十分钟大循环就要结束了,你们要加快速度了。”

这时候,他们有点慌了,突然皓皓说:“我们用大圆柱,然后上面盖长木板,就像之前刘老师和我们搭建的.天坛(如下图)那种。”“好!”他们异口同声的说道。所有人好像又有了方向,赶紧去拿材料搭建。

最后终于搭建完成,还有一两分钟的时候他们还在长城上面进行了武器和路灯装饰,连地面都铺上了木板。

观察分析:

1、整个过程孩子们的行为都是紧紧围绕着活动主题展开的,游戏中孩子们相互配合与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仅体验到了完成挑战后的满足感,还潜移默化的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面对问题时一起协商、交流,也使每个人都获得很强的参与感。

2、游戏中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动作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发展。

3、在游戏活动中,皓皓在这次活动中起核心作用,一直担任领导者的角色,为团队出谋划策的同时也指挥全程的工作,且能够利用已有的游戏经验和认识经验迁移到现有的活动中,带领着大家一起完成搭建目标。

4、玥玥和渊渊他们两个具有很清晰的思维很有主见的孩子,一直在积极的配合这个团队,服从皓皓的指挥。正是因为他们清晰明辨的思维,且在关键时刻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所以建构目标才能够很快完成。

5、小付很专注同时团队感也很强,他的兴趣点在小推车身上,但他能够想到用小推车帮助这个团队运输材料,从始至终也是很难得。而且过程中一切都是按照小朋友们的要求帮助大家用小推车运送材料。没有怨言也没有半途而废。

6、不难看出,孩子们玩的非常开心,也非常投入。从一开始,孩子们就已经融入这个建构团队啦。建构游戏一直都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个区域,因为它多变灵活,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搭建各种各样的东西。难的是能够像这样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完成同一个目标。

反思策略:

1、今后在碳化木区可以提供更多的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让孩子们有兴趣积极参与保持。而且每一个主题能够尽可能地多维持几次,熟悉之后才有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创新。

2、延长孩子们的满足感,很多孩子们可能搭建完了当时满足感很强,之后也就没有太多的感觉了,把每一次搭建成功之后小朋友与作品的合影打印出来,贴在背景墙上,或者投放在旁边的led屏上。对孩子们也是一种持续鼓励和满足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