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大全(18篇)

时间:2024-01-11 17:23:42 作者:飞雪

调查报告是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特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参考这些调查报告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布局等方面的规范。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

四年级下册11课《小树死因调查报告》一课,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什么是调查报告,学习了这一课后,我让孩子们懂得了,要写一个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也就是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这五个基本的结构。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百花园三里面有一个语文大课堂,本次语文大课堂的就是要让学生去到社区、校园、村镇进行社会调查,然后也学一篇调查报告。我就想,我怎样引导学生做好这次习作呢?处于时间和安全的考虑,我不可能让学生自己到校外坚持几天的调查,我们的家长也不可能有时间陪着他们去,从老师的角度来考虑,我们也不可能用那么多的教学实践来去做调查,那怎么办呢?又不可能不做吧?我觉得学生重在参与社会调查,至于调查报告写得好坏,这不是最重要的,当然能写得出好的调查报告就更好,如果写的调查报告不是那么理想,只要我们的学生去写了,学会了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以后有了基础,不愁写不出好的文章,基于以上各种想法,我那天在课上让同学们观察身边的同学,发现了什么?然后我找个很胖的孩子,找了一个很瘦小的孩子,还找了一个高大不胖的孩子,我就让学生再次观察,发现了什么?最后我们得出共识,为什么有的孩子营养过剩,有点孩子缺少营养,还有的`孩子张得很健康?找到了做调查的原因,学生也非常的感兴趣,最后我就布置任务,每天晚上记录自己吃了什么东西,越详细越好,连续记录一周,再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我想做调查最好是找学生身边,每一个孩子都能触手能做到的事,而不要把调查的主题太大,还要考虑班上每一个孩子是否能都有条件去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人做调查,人人写调查报告。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亲自去体验,真正的做好语文大课堂的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

为了使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更好的沟通、交流,更好的了解学生家长对我校教育教学、教师工作等的看法与建议,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办孩子喜欢、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学校。20xx年12月中旬,我校向学生、家长下发了涉及师德规范、师生关系满意度、尊重学生人格三方面的问卷调查。本次的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覆盖面广,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权威性,是对我校师德工作的综合评价,能充分反映出我校师德师风工作的真实状况。现就收到的问卷情况分析如下:

(一)调查时间:20xx年12月中旬。

(二)调查地点:学生及学生家长。

(三)调查对象:初一至初三家长(下发了1250份问卷,收上来1115份)。

(四)调查意义:

对学校师德师风状况进行调查,比较准确地了解与统计,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校各方面工作更上一层楼。

1、你觉得你孩子的任课教师责任心如何()。

认为老师工作尽责尽职,责任感强的家长约占71%;认为老师工作尽责尽职,责任感较强的家长约占22%;认为老师工作尽责尽职,责任感一般的约占7%。绝大多数家长对教师的评价是好的,也说明教师在家长的心目中是可信赖的。让孩子进好的学校,接受优良的教育是家长的愿望,也是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

2、你觉得教师对你的孩子的生活、学习是否关心()。

认为老师对孩子是关心爱护的约占78%;认为老师对孩子是较关心爱护的约占18%;认为老师对孩子是一般关心爱护的约占4%。

3、你觉得教师对你的孩子情况是否了解()。

认为老师对孩子了解得深的约占68%;认为老师对孩子了解得较深的约占18%;认为老师对孩子了解得一般深的约占13%;认为老师对孩子不了解的约占1%。可以看出我校大部分教师是了解学生的,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是尽责尽职,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和较强的事业心。今后应继续做好本职工作,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4、教师对你的孩子是否存在体罚及变相体罚行为()。

认为老师对孩子没有体罚及变相体罚行为的约占89%;认为老师对孩子偶尔有体罚及变相体罚行为的约占9%;认为老师对孩子经常有体罚及变相体罚行为的约占2%。这说明还有极少数老师教育方法有欠缺,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做关爱学生的好教师。

5、你觉得你的孩子的任课教师与您交换孩子在校表现情况的态度如何()。

认为老师和家长交换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的态度好的约占74%;认为老师和家长交换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的态度较好的约占22%;认为老师和家长交换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的态度一般的约占4%;认为老师和家长交换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的态度差的约占0.5%。细节决定成败,礼貌待人是我们的美德。

6、老师对你交换意见的联系方式()。

意见是家访的约占4%;老师与家长交换意见是其它方式的约占5%。

7、老师是否要求你出钱对你子女进行家教、辅导、补课()。

老师没有要求你出钱对你子女进行家教、辅导、补课的约占98%;老师偶尔要求你出钱对你子女进行家教、辅导、补课的约占1%;老师有要求你出钱对你子女进行家教、辅导、补课的约占1%。

8、你心中最爱的教师(推选二-三名教师)。

(附复印件在后面)。

9、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议提出建议的有92人,建议集中在这样几个问题上:

(1)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严格、耐心教育,对做得好的多加鼓励;

(2)建议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3)多与家长联系,比如开家长会等;

(4)多开展一些活动,帮助孩子接触了解社会;

(6)希望老师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谆谆善诱,和蔼可亲;

(7)希望学校不要经常更换老师,最好从一到六年级都不要换;

(8)师德师风是根本,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

我们有理由认为,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语言活动之一。半个多世纪以前,史蒂文斯发现高中教师平均每天在课堂上几乎要问400个问题。弗洛伊德从一个抽样调查中得出小学教师一天平均在课堂里提348个问题。贝拉克发现,在中学的水平线上,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是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我们的经验告诉自己,无论在哪一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可能是使用最为频繁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方式。故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之优劣,对其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以上的问题和考虑因素本人在研究课题中进行了一次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调查。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12道题目。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式是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本校五六年级3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五六年级共31名学生。

(四)调查步骤。

3月15日问卷调查。

3月20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3月28、29日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1、你认为课堂提问这种教学形式会帮助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吗?

选a占66%;选b占3%;选c占13%,由此可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课堂提问能有效帮助自己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但仍有极少学生认为帮助不大。看来,从思想上帮助学生认识积极应答课堂提问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语文阅读课上,你是否主动举手发言?

选a占44%;选b占28%;选c占3%,选d占25%,数据显示,上课愿意回答阅读课堂提问仅占44%,其余学生则显示过于被动。可见,教师在教学阅读课,必须提升学生兴趣。兴趣是人们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它能调动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热衷于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

3、上课选d或e的同学,你“不太愿意”或“非常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原因是?

选a占12.5%;选b占25%;选c占9%,选d占6%,此题设置是针对上题不愿意上课举手发言同学的调查。数据显示,25%学生困扰他们回答问题的是口头表达有困难,剩余学生或是问题太难,不会回答;或是懒得动脑思考;或是缺乏自信,不喜欢出风头。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应兼顾问题设计巧妙,还应时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与表达习惯。

4、课堂上,你是怎样对待语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的?

选a占38%;选b占25%;选c占3%,选d占25%,总是积极思考教师所提问题的学生仅占38%,经常积极思考问题和很少思考的学生各占25%。这组数据告诉我们,教师必须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教学问题,所设问题应突破旧有观念、陈旧理论的限制,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5、上题选d或e的同学,你为何“很少思考”或“从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选a占12.5%;选b占41%;选c占6%,选d占9%。41%的学生认为对于老师课堂提问不知道如何思考,看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思考方法,特别是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应该给于适当提示。

6、你愿意回答何种形式的问题?

选a占31%;选b占19%;选c占16%,选d占3%。一部分学生喜欢回答以记忆为主的问题,少部分学生喜欢回答以理解或应用为主的问题。可见学生的课堂动脑思考习惯养成欠缺。

7、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你通常?

选a占22%;选b占50%;选c占28%。调查显示,过半同学能够在默读的过程中理解全文,在文章不懂的地方作标记。少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带着疑问浏览课文,也准备向老师提出自己疑问的地方,而对于只默读不思考的学生也占不少人数。可见,培养学生有效思考问题至关重要。

8、当老师要求你回答词句的意思时,你会?

选a占22%;选b占3%;选c占41%。绝大部分学生选择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组织语言进行回答,但要求同学互助或是主动查阅的写生却很少。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和团结协作的习惯。

9、在课堂上,你觉得语文老师提问后给你的思考时间?

选a占50%;选b占38%;选c占13%。一半学生认为教师给于学生思考问题时间比较适合,不过不少,极少部分认为不够充足。这部分所占比例较大,由此可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根据学情备课。

10、当你暂时回答不出问题时,语文老师通常会?

选a占44%;选b占6%;选c占28%,选d占9%,选e占12.5%。这组数据显示教师对于未回答问题的学生能够延长等待时间,重新解释,尽量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的这种处理方式是开明可取的。

11、当你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会?

选a占38%;选b占16%;选c占12.5%,选d占34%。对于学生所回答问题,教师必须能够严厉批评错误并加以纠正,但也存在仅是简单的“好”“很好”。学校教学中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具有激励机制的评价系统。

12、通过教师的提问,你能够?

选a占59%;选b占19%;选c占9%,选d占12.5%。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提问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必须提高教师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升华课本主题的高质量、高标准教学问题。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我们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阅读教学不是简单的教授阅读知识而是要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让课堂变得更有趣。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对阅读课感兴趣,同时学生学习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2、教师应掌握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依据。

课程目标是问题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材料,它影响着教师问题设计的方向以及所设计问题的难度,问题设计要符合课程目标对学生在字词句理解、标点符号掌握等方面的要求,设计过难、过易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故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除应以语文素养为导向并反映广泛的教学内容,也应关注语文知识、阅读技能。同时由于课标对三个学段的阅读要求有梯度差异,学段的.阅读重点也不同,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要考虑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要求。

3、教师应提高问题设计意识。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为引导者、组织者,对学生的角色定位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论在备课、授课甚至是课后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辅助作用而不是将课堂完全交与学生,对学生学习的内容及其对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加以限制。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对年段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以及不超出教科书对学习内容的范围规定的问题。备课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日常工作,问题设计又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们特别是新手教师应该提升问题设计积极性,明确在备课的过程中精心准备问题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而不仅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教科书编者等人的专利。

4、提升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

确定教学内容的能力即教师对课程标准、教科书的解读能力,学情分析能力以及应用解读、分析结果选择教学内容的能力;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指根据所选定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的能力,包括分解教学内容确定目标,根据目标决定给定,根据目标与给定的差距明确障碍,以及通过选词、构句将问题用语言表述出来的能力。确定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是教师问题设计能力最为重要的内容。为此,提高教师问题设计能力的关键应该是提高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并将其转化为问题的能力。

5、完善教师的日常问题设计实践。

一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流程。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等资料列出本学段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并绘制知识框架图;其次,将知识框架图中的知识点分配到本学段的教材中,根据教材中的选文内容、单元安排、助读系统确定教材中的每选文的教学内容的大致范围,并绘制教学内容分配表;最后,根据学情从教学内容分配表中确定学习内容。二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核心问题并预设辅助问题的过程。三是将问题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总之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将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一边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一边进行教学内容向问题转化的过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教学内容向问题转化的过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希望通过行动研究充实自己任教间的研究成果,并提高自己的问题设计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的调查报告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经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此刻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必须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到达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所以,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进取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进取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必须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在历时数年的”土家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笔者发现,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必须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活力。

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所以,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活力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主角”,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样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完美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活力,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用让大爱温暖课堂!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一、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

二、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资料等。

三、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

四、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必须数量的字词。还有课外阅读量的到达。这些,就应当说是个死任务了。当然,不一样年段有不一样的要求。

从更广的视觉看,会读书,说到底是会学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学生要经历很多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学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要的。是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总得以训来年为基础。某种意义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所以,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经过指导,让学生习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构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有的将是终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构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本事。学生仅有具备了必须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笔者在平时,常用讲幽默、笑话、俏皮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观察学生的感悟语言的本事。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次。

小学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

调查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如何运用适合孩子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识字效果,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和识字习惯。

(二)调查方法。

采取听课、跟踪普查和行为观察方法。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西安市铁五小学低年级(二年级)部分学生,每个班级平均30人,共120人左右。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20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中,能掌握1800个左右汉字的在80%以上,这些学生基本上能独立阅读儿童读物,能把识字当作是一种乐趣;掌握1600个左右汉字的学生在17%左右,这些学生阅读部分儿童读物有一定的困难;还有近3%的学生达不到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这类学生在独立阅读上存在困难。

调查结果分析可得:绝大部分低年级学生能很好地达到识字阶段目标,极少数还有待加强。经采取听课、跟踪普查和行为观察方法可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下:

(一)识字教学方法逐渐多样化。

现行新教材中,看图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归类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多样。基于这一教材的改变,教师在教学中,也相应地进行着识字教学方法改革,从单一地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逐步过渡到采用多样化的识字教学方式,更多地结合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甚至也做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教学识字。这也充分说明,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教学要求,开始引起部分教师的足够重视,联系了课文和生活的识字教学,学生学习生字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果。例如:铁五小学二(5)班上的《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张静老师在教学“在乎”一词时,从课文内容入手,学习课文中“小男孩在乎小鱼”,进而又将这个词的教学扩展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说说还有“谁在乎谁”。这样子的识字教学拓展,这样子的联系,不仅仅使课堂识字教学方法变得多样化了,还充分体现新课标所提的“大语文”理念。在课堂识字教学上,教师的理念还是跟上了新课改的步伐。

(二)针对生字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的意识逐渐增强。

“音、形、义”是构成一个字的三个因素,以往识字教学时,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的现象多,使重点很难实现,难点更不易化解。有些生字的“音、形、义”学生已经能够自己进行分析掌握,不用教师分析到家,但对于较难掌握字的“音、形、义”应重点出示。对于这一点,教师也已开始意识到,针对生字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的意识在逐渐增强。如二(2)班上的《识字七》这一课,刘琦老师在教生字时,对于学生日常经常碰到熟悉的生字如“锦鸡”的“锦”,一笔带过,并未多加着墨,而对于“牢”、“丛”等难懂的生字,刘老师不仅讲解了字音,还拓展分析了字义,尤其是“丛”这一字。像这样教师能抓几个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难学的字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生字的效果会更好。

(三)教学多媒体逐渐普及。

随着小学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现代教学媒体已得到普及。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借助先进教学媒体进行识字教学,这样不仅省时省力效果好,而且精彩的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学习情趣。

(四)忽视了识字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重视对每个字教的过程,但通过教,使学生了解识字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的意识不强,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不多,能力不强。识字的方法逐渐多样化,但教授识字的方法上,学生的思维只局限在几种简单的识字方法,比如:加部首、去部首、换部首,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方法还比较单一。

(五)家校配合力度不够。

铁五小学有着它独特的特点,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学生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住地比较分散,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带来了不便,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不能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另外家长也不了解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以及忙于自己的事业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也就无法指导孩子学习,这两方面的原因,从而又导致了学生在学校学,回到家中就遗忘的现象。

(六)综合分析。

经过这次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小学低年级识字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虽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是经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给识字教学还是带来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并没有把识字作为负担,相反却成了他们的乐事。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再也不能墨守成规,要锐意改革和创新。“改革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力争让学生能在短期内识记大量生字,扫清认读障碍,提前阅读写作,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我们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更好的让低年级学生进行识字学习。

1、创设契机,提高识字兴趣。

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合理的识字形式。一般生字教多、课文较长时,可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这样可以节省识字时间,培养自学能力,并使讲读课文较为连贯流畅,不致因教生字过多而使课文支离破碎。操作时,可让学生从“要我学”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找出自己想学、会学的生字,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集中识字,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同时,也可有意识地找出所教生字具有的共同点加以归类进行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指导,教会学生识字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更是如此,学生总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的。因此,教师的指导方式起着定向作用。由此可见,识字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几个汉字,更重要的是在教识字的同时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去获取和运用汉字的规律性知识,以顺利完成对汉字的分析综合过程,使这个过程更完善、更简化,有助于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

3、运用多种形式复习巩固生字。

小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如果学过的生字不及时复习巩固,就很容易回生。儿童掌握字词,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对于所要把握的,听懂了,也不等于完全掌握了,还要看会不会正确地、灵活地应用。多练习、多应用,既可以扩大和加深对字词的认识,又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所学字词,都要尽量给予充分的练习和运用的机会。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生字,就必须做好复习巩固工作,而且方式方法要多种多样。

总之,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设计中,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注重在语境中理解字义,注重识字方法的交流与创新,注重写字规范的相互评价,使学生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在自我评价和获取评价的过程中,产生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和热情,培养自主识字、主动识字,创造性识字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首先介绍阅读法和回顾法两种方法。阅读法注重对新学的知识的理解;回顾法注重对已学知识的复习。

预习开始的时候,首先从头到尾把课文朗读一遍或默读一遍,边读边思考:新课文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是按什么思路来阐述的?这个思路的道理是什么?读过之后懂不懂?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这些记录在预习笔记本上。

这种预习方法,表层目的是对新课文知识的预习,深层目的是以此理出一条检验自己学识的水平线。看在独立学习的情况下,自己能掌握住多少内容。上课的时候,除了听老师讲课外,还要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有哪些差距,这种差距是属于知识方面的,还是方法上的,找到原因也就找到了补短的目标。

经过阅读预习以后仍不能理解的那部分内容,不必强求理解,把它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

回顾法主要是在预习新课文的时候,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以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

本来,已经学过的知识是应该记住的。可是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学过的知识或者忘记了,或者记不全了,或者记错了而不自知,从而变成了对新课文理解的"绊脚石"。有的同学感到听课效果差,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扫除这些"绊脚石",缺少听好新课所必备的知识,对课堂上老师讲的新课很难立即理解。课堂上某一处卡壳,后面就更听不懂了。

通过回忆学习方法指导,查一查不懂的概念在哪一章哪一节中讲过,如果还回忆不起来,就找出课本或笔记本认真看看,直到弄懂为止。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回顾和听讲新课不同,新内容不懂可以搁着,到课堂上听老师讲;而已学过的知识,老师在课堂上是不会讲的,如果预习时没搞懂,就会影响听课了。

说起预习来,常常有些同学感到很头痛。在我平时教学所接触的学生当中,关于课前的预习有几个普遍性的误区,今天我和大家来一起讨论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借鉴。

首先,在预习的目的上,很多同学和家长认为,预习就是要提前学会。但是,因为预习阶段都是学习新知识,所以,有很多地方会让同学们感到不好理解和困惑,于是,他们往往费了很大的力气要学会读懂,结果预习的工作变得很辛苦,而且对自己的能力提升帮助不大。

其实,这种做法是有一些偏差的,我们应该明确预习的目的,是提前对于要学习的课程有一个初步认识,而不是提前全部学会,那样的话,在课堂上的时间就变得效率不高了,而且也很不利于同学们在课堂学习时的'兴趣度培养。真正的预习目的,是要找出知识困惑,以便将来课堂学习时有的放矢。因此,也就无需彻底搞懂,更重要的是要把问题找出来,写在笔记本或者书上,等到上课时,与老师所讲内容进行对照,从而提高印象水平和学习效率。

其次,在预习的方法上,很多同学采取了死读和苦读的方法。

甚至,最近有博友给我留言,谈到要专门给孩子请家教来预先教授课程的做法。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对于预习的方法缺乏正确的认识。简单地说,在预习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技术要教给同学们,一个是知识回顾,一个是假设联想。我们都知道“温故而知新”,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中学学习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很强,往往以前学习的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在预习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就开始看新知识的具体内容,而要先看看新内容的题目,然后,就自己所能去回顾一下以前的相关知识。例如:看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先思考一下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同时,结合一些常识和推理性思维,思考运用旧知识研究新知识的可能性。在这个例子中,你完全可以想象,如何把一元二次方程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表示,然后让知识进入你学过的体系中去。这样,当你再去看一元二次方程的因式分解等知识时就会很喜悦,很有成就感,同时,知识也会变得很亲切。

当然,除此之外,关于预习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比如,预习的时间不要过长。最好将一节课内容的预习时间限制在15分钟之内,这样可以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和学习速度,而且对于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锻炼意义。甚至,我曾经在高中学习时,经常采用1分钟提前量预习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在没有足够的课前时间时运用,简单地说,就是提前1分钟坐好,然后开始看书思考,重点看大小标题。当老师开始授课时,一边就老师讲授内容对照自己的想法,一边解决没有想透要点。不过,这种方法对于思维的强度和协调性要求较高,大家最好作为一种在没有准备的时候来补救的方法中考,而不要变成惯例啊!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提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再加上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很少买书。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到限制,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课外阅读更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达不到预期效果。

下面我仅从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谈谈自己发现的问题与几点体会。

一、主要问题。

1.只重眼前,教学一味应试。在农村,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深重,很大一部分农村家长只是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平时对孩子几乎不闻不问。对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也只看分数,不看其他。再加上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将教师考核与教学成绩相挂钩,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普遍存有“急功近利”的心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当前的成绩,漠视学生长远的发展。

2.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沉闷压抑。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沿袭着讲解式的单一教学法,课堂教学中仍以分析课文思想内容,会写段落大意为重。为了分析得透彻,教师设计许多问题,由浅入深让学生回答,当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能写段落大意时,教学目的就达到了,教学任务也就自然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几乎完全是预设的产物,教师的心中只有教材、教法、问题和答案,学生一有不同见解,便遭斥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究性受到压抑,使得语文课堂变得异常沉闷。

3.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正是记忆的最佳期。因此,积累语言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要求之一。但一些老师平时习惯主宰课堂,以讲代读,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书,使得学生没有读通课文,就开始讲。学生还没有读顺课文,就开始问。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致使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很少深入思考。这样非但教学成绩不理想,学生的阅读习惯也难以养成。

4.注重课堂教学,忽视课外积累。课改已实施多年,可时至今日,在农村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有多少教师舍得留给学生哪怕是几分钟的自学时间?在大多数教师看来,课堂上把时间交给学生是一种浪费,他们既不放心,也不放手。课堂时间都给了课本,课外时间都变成了作业,忽略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从而造成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综合运用能力弱的现状。

二、几点体会。

1.治好教师依赖症,建设“生本课堂”。(教学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积极主动思考,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理解和应用语言。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对于学生的课堂发言,尽量不要指责,要多表扬少批评,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真正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2.变被动为主动,使课堂“活”起来。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既动脑又动口,使之始终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如教授《蟋蟀的住宅》一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问学生:“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读了这句话,你还会想到些什么?学生交流后发言:生:我感觉蟋蟀非常勤劳。生:我感觉作者把蟋蟀当成人来看了,它工作很努力。生:我感觉作者很喜欢它。……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变得“活”起来了,这些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是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结果。

3.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读书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营造和谐民主、主动阅读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1)放开手脚,还给学生读书的自由。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去感受、体验、想象。大家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只要我们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其实学生同样都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阅读方式,有的喜欢高声朗读,有的喜欢低声咏读,有的喜欢边读边画。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样学生才会读得高兴,读得投入,对文章就能理解得透彻。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给他们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而学生的阅读量也自然会提高。

(2)保证阅读时间,倾听学生的感受。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是不肯给充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读书也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学生还没有弄懂文章的内容,教师就要他们汇报自学情况,久而久之,学生就感觉到沉闷压抑,自然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所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让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发掘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抓好课外阅读,拓宽语文知识。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仅仅依靠课堂阅读就能建立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差,就拿我任教的小学来说吧,一直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室。再加上农村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家长又没有买书的习惯,孩子们拥有的课外书少的可怜,阅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近几年,学校采取每人凑一本书的方式,在班上建立图书角,供大家阅读,由班委会负责管理,每学期更新一次。这样一来,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当然,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以上所述只是自己外出的见闻和教学中的所得,难免有失偏颇之处,只是借此向大家征得一些宝贵见解,以期待不断完善自我,在农村小学阅读这片广阔天地里,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阅读的快乐!

小学调查报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自20xx年成立以来就一直把学习空间创新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不仅建设了“未来教室”的样板,而且在20xx年发布的《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中提出了未来学习空间的五大特征,近两年还指导创建了山东潍坊未来实验学校和广东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两个未来学校的样板校,其中创新性的学习空间就是这两个学校的一个典型特征。为进一步深化对学习空间的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于20xx年启动了覆盖全国范围的“中国中小学学习空间调查”项目,该项目旨在了解目前我国中小学学习空间的发展现状以及利益相关者对学习空间的认识和看法,以为更大范围的未来学习空间创新探索提供实证研究基础。

在调查实施过程中,首先在问卷设计上,本次调查我们使用了oecd于20xx年发布的《oecd学校用户调查:一起改进学习空间》问卷。该问卷包括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和学校领导问卷,原文为英文,我们将其翻译成中文,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个别题项进行了修改。其次在抽样方法上,我们采取的.是方便抽样,尽可能覆盖到所有的省级行政区域。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4240份,其中学生问卷16515份、教师7321份、学校领导404份,三个样本分别覆盖全国28个省级行政区域(包含香港和澳门)、17个省级行政区域(包含香港和澳门)和1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香港)。最后在分析工具选用上,我们采用的是spss19.0版。

针对学生的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学校里学习空间的配备及使用情况、对学习空间影响学习效果的看法、学习空间的舒适性与安全性体验以及技术设备的使用等。总体来看,学生对所在学校的学习空间感到满意,总体满意度得分为4.09分(总分5分)。

本次调查显示,在课余时间,学生总是或经常能找到独自安静学习的空间比例约为三分之二,而总是能找到或经常能找到和同学一起学习的空间比例则接近70%,可以看出受调查学生所在学校满足了多数学生对安静学习或与同学一起学习的空间需求。基于学习空间的特点,同时结合学校所拥有的学习空间比例和学生课余使用频率分析,我们推测学校为学生课余提供独立安静学习或与同学一起学习的空间最大的可能是学校的图书馆和科学实验室,因为这两类空间在受访学生所在学校拥有的比例均超过60%,而且每星期使用一次及以上的比例图书馆超过60%,科学实验室则接近60%。教室外走廊、能进行空间重组的教室虽然每星期使用一次或以上的比例也超过了60%,但一般来说这些空间在课余难以保证安静需求。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次调研是在“双减”政策之前做的,在该政策之后,课余时间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相对会增加,如果学校在课余时间鼓励给予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机会的话,那么对于独自安静学习的需求可能会增加,所以需要学校在空间的改造或创建上应对于这一发展趋势给予一定关注,并进行提前布局。

已有研究表明,学习空间对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 [1] 本次调查从学生的体验也证实了这一观点。例如,超过65%的学生认为室温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学习空间因素,其次是空间里有自己喜欢的科目(56.25%),第三位的是齐全的学习设备(52.12%)。其他诸如家具的舒适性、是否容易与小组同学合作、是否能够看到外面三个因素也超过了50%的比例。除了比例最低的“其他”选项外,是否可以选择喜欢的地方、颜色以及是否可以自由走动比例也不是太低,均超过了40%。这说明空间的各个特性均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所以学校在提高教育质量举措上,除了关注师资质量等常见的要素外,也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空间的改善,尽可能地考虑学生的视角。例如,本次调查发现,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能够选择可以调整适应自己身高的椅子和桌子。再如,在经常使用的学习空间,为了让空间适合不同学习需求,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需要对学习区域的家具进行重新布置。

学习空间的环境要素包括室温、空气质量、光线、声音、视觉等。从调查结果来看,这些环境要素的质量满足大多数受访学生的舒适性体验。其中在室温上,在外面很冷时,感觉在大多数或全部空间刚刚好的比例超过70%,在外面很热时,感觉在大多数或全部空间刚刚好的比例超过65%;在空气质量上,感觉在大多数或全部空间没有气味的比例超过60%,而感觉有愉快的气味的比例也接近45%;在光线上,感觉在大多数或全部空间刚刚好的比例合计接近80%;在声音上,感觉在大多数或全部空间能清楚听到老师声音的比例超过85%;在视觉上,感觉在大多数或全部空间能轻松看清楚黑板或白板上内容的比例超过80%。

除了环境要素外,安全感也是学习空间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一个安全感强的环境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总体上对学校的环境感到安全。例如,在安全存储物品上,有约三分之二的学生表示学校有这样的存储空间;在教学楼或校园里,有接近80%的学生表示安全或非常安全;在校园日常空间(如教学楼内外卫生间、教室等),70%以上的学生总是或经常感到安全。

针对教师的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教师对学校学习环境的看法、学校里学习空间的配备与使用、学习空间的舒适性与安全性体验、学习空间的布局与调整、技术设备的配备与使用以及总体满意度。总体来看,大多数教师对所在学校的学习空间感到满意,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87分(总分5分),低于学生对学习空间的满意度得分。

学习空间的支持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和实践支持,前者主要涉及愿景目标、激励机制、时间安排等,后者主要涉及空间设计及空间效用等。本次调查显示,就教学需求而言,教师对这些方面的认同度或满意度较高,得分分别超过3分(认同度满分4分)和4分(满意度满分5分)。具体来说,认为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习空间有着共同的愿景、学校领导鼓励教师尝试不同方式使用现有学习空间、学习空间设计满足教师之间合作需求、学习空间设计满足教师各种教学实践、学校学习时间安排合理可以让教师有效利用学习空间的教师比例均超过90%;认为学习空间设计适合自己喜欢的教学实践和有时间与其他老师合作制定计划的比例也接近90%(均超过89%)。对于学校的“会议室”和“课前和课后安静工作的空间”,教师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比例超过了70%。而就非教学需求支持,例如对“教职工可以用来社交和交谈的空间”的满意度虽然低了一点,但差距不是很大(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占比67%),而且有70%的教师表示学校有供教师们放松和休息的空间。

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对所在学校的学习空间的舒适性与安全性体验良好。具体来说,对于室温,当外面很冷或很热时,有60%左右的教师表示在所有空间或大多数空间刚刚好;对于空气质量,有超过60%的教师表示在所有空间或大多数空间感觉通常没有气味;对于光线,有超过70%的教师表示在所有空间或大多数空间通常刚刚好;对于声音传播,有超过四分之三的教师表示能清楚地听见学生们说话。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教师所在学校的学习空间在物理条件方面符合教师的体验期望。在学习空间的安全性体验方面,大多数教师也给予了积极的回答,例如超过80%的教师表示教学楼里和校园里安全或非常安全。

这也就是说,大多数学校的学习空间在舒适性和安全性上差距不是很大,是一种标准化的建设。这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何教师在教学楼和设施对吸引本人或其他教师留在本校、吸引新教师和吸引生源上没有较高的认同度。在本次调查中,教师对这几项的认同度得分为2.5分多一点(1分表示完全没有影响,最高4分表示影响很大),处于“几乎没有影响”和“一定程度上有影响”之间。

本次调查将空间布局划分为演示、小组、个体和团队四种类型,结果显示教师使用最多的空间布局类型为演示类型,有43%的教师每年都使用,远远高于其他三种空间布局类型。与此相应的,教师在教学中重组空间行为最多的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在空间里走动,这与使用最多的演示类型的空间布局也是一致的。相对而言,课程开始前重新布置、为不同班级改变不同的空间布局、在课堂上重置家具等重组空间的行为在教学中的发生频率不是很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目前学校的空间大小和设备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开展小组、个体和团队等教学的需要。例如,本次调查显示,在问及影响空间重组的因素时,教师认同度最高的是“有足够的空间以不同方式布置家具”和“可轻易移动数据投影仪和白板等设备”,两者的认同度得分均为2.73(最高位4分,表示强烈同意)。进一步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例如对于“小组布局”“个体布局”“团队教学布局”,教师认为大多数空间(75%)可以快速(五分钟内)重置家具的比例只有五分之一左右,而即使是“演示布局”,比例也只有四分之一多一点。

针对学校领导的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学校的基础信息、物理环境(基础设施、教学楼、教学空间分配、教学环境利用认同度等)、技术设备(教学设备、网络、学生自带设备)以及满意度等。总体来看,大多数领导对所在学校的学习空间感到满意,总体满意度得分为3.86分(总分5分),略低于教师对学习空间的满意度得分。

调查显示,受访学校在通电、用于教学的互联网与电脑、饮用水、卫生间的配置上几乎实现了全覆盖,不过在为残疾学生改造的基础设施上还比较弱,仅有略超一半的学校配备。在国家大力推进特殊教育的政策背景下,这应成为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强的一个领域。另外,就教学楼而言,平均占比最多的是曾翻修过的10年以上的教学楼,相对而言新建教学楼比较少,例如三年及以下的平均占比只有不到4%。在教学设备方面,目前交互式白板或屏幕的平均覆盖率约实现了70%,投影设备和台式电脑平均覆盖也超过了六成,而网络覆盖率则超过了90%,网络速度平均在100mb以上,这说明近些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不论是在学习空间的政策支持上,还是在实践支持上,学校领导均有较高的认同度,说明学校领导对自己所在学校的学习空间有足够的自信。其中认同度最高的是“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学习和如何最好地利用学习空间有着共同的愿景”,有99%的学校领导选择了“强烈同意”或“同意”,排在第二位的“学校领导鼓励教师尝试不同的方式使用现有学习空间”,有98%的学校领导选择了“强烈同意”或“同意”,排在第三位的是“学校对学习时间的安排合理,可以有效地利用学习空间”,选择“强烈同意”或“同意”的占比95%。学校领导这种对自己所在学校学习空间的高度认同感虽然对学校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若从未来教育的视角来看,这种高度认同也削弱了对学习空间创新的动力。事实上,从国际趋势来看,围绕未来教育需求而进行学习空间的创新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工作者未来教育理念的认识,即不能仅仅局限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应该将学习空间创新也纳入进去,因为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也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学习空间。

小学调查报告

近日来,我在我镇附近的几间乡村小学进行作文调研。通过细致的调研,我发现农村小学的作文现状有喜也有忧,虽然写作水平整体提高了,但好的文章还是极少。现将我调查的情况作如下分析:

农村小学实行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许多学校进行了新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文教学顺应新的形势,在课改中注进了许多新的教学元素,让学生的写作水平稳步上升。

通过抽看学生的作文,我发现太多数学生都能按写作要求进行写作,并且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条理清楚,段落分明。这是可喜的一方面,让他们不再因写作文而怕写作文。但另一方面确实还使人十分担忧,这次我一共看了300篇学生的作品,但优秀作品很少很少。主要原因有几点:

1、写作中心不明确,对题目缺乏深入理解。

2、内容虽然多,但组材凌乱,不分主次。

3、文章结构比较松散,描述事件不够精练。

4、错别字较多,且句子渗进很多本地方言。

喜的因素是进行课改的结果,但忧的缺点又在哪里呢?

我走访了许多三年级以上的语文老师,也和很多高年级学生进行交谈,作文水平上不去的原因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

(一)底子薄基础差。

农村是文化知识比较落后的地方,特别是欠发达的农村。它们的教育投资环境远远落后于城镇,尤其是小学阶段。很多农村小学虽已完成"普九",但办学条件十分简陋,教学所需要的设备设施十分短缺,特别是高水平的教师极其短缺,因为不少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原代课教师),他们的水平能力限制了他们的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二)学生视野不宽阔。

进入社会经济市场时期,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外出打工,极少回家,在家看管小孩的多数都是“爷"字辈。“爷”字辈们体弱多病,家庭的一些事务过早地落在了学生的身上。学生在校要学习,在家要忙于做家务,这就让学生很少外出,也很少参加一些有益活动。外界的新生事物进不来,大多数学生都“孤陋寡闻”,一篇500左右的文章,让他们写来写去,都是些陈年老事,没什么新鲜感。就算把文章写完,也得不了高分。因此,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就等于闭门造车,严重挫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新课改也有问题。

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多年,新课堂改革已深入到每所学校,但很多学校对作文教学的改革还是茫茫然,即使照搬许多名师的优秀课范来上课,也效果不大。一方土造就一方人,作文教学很有特色,很讲究实际,拿城镇的示范课来农村学校教学,让学生感觉水土不服。这样的课改有作用吗?因班施教,因人施教,因才施教,或许才是农村作文教学的出路。

在了解造成农村小学作文提高难的种种病因后,我想多少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对症下药,以求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不妨从简单的拼音、词、句开始,用一两周的时间复习拼音,每课的“读一读,写一写”及重要词语必写拼音,加强口语训练,加强普通话的朗读能力,用常见多用的词语造句。高年级的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日记天天写,不限题材,让他们自由自主完成。久而久之,他们的词汇积累多了,句子的应用能力强力了,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熟能生巧,自然而然,学生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阅读是作文之泉源,书籍是人类文明的宝库。阅读书籍为人类开创了一个文明社会。据说一个人的知道靠亲身实践得来仅占百分之二十,而百分之八十的知识是靠阅读得来。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才有神”,书读多了,文章自然会写得好。因此,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读好书,在书上下功夫,让学生吸收百家之长,丰富知识,增长视野。阅读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选好阅读的书本或文章,书本或文章必须适应学生的阅读能力,适应小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正确的影响。

2、阅读时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抄录好词、好句、好段,并且有些好段落要多读,或进行背诵。

3、对于对学生感受最深的书或文章,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或读后感。

山村物产丰富,风景秀丽,写作时也要因地制宜,利用本地方的写作素材进行作文。为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事物的外状和特点,挖掘写作潜能。多姿多彩的农村生活给人们无限的快乐,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之美。让他们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把丰富多彩的事物和他们的喜怒哀乐记下来。这样,学生写出来的就不是让人觉得笼统、空泛的作文,而是具体生动令人赏心悦目的文章了。

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的事情感兴趣,还在内心起到激励作用,更希望自己提高。因此,学生的作文一旦完成,教师一定要及时批改,批改时不要走马观花,要用心阅读,在作文傍要有眉批横批,还要写总评,总评要带有鼓励语气。此外,教师还要善于讲评,在讲评时指出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得失。最后,对于优秀的作文要在课堂上宣读,并鼓舞他们往报社投稿。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和对策,就一定能解决问题,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农村小学中的作文教学走出一片灿烂的天空!

小学调查报告

护城河原本是一条脏兮兮、臭气熏天的河。

田一君、魏凌霄、朱心冉。

原先的护城河像一个“水上垃圾场,”河面上都漂浮着很多的垃圾。虽然护城河已经“伤痕累累”,可是人们还是毫不在乎地往河里扔垃圾。还有一些工厂为了节省费用往河里排放污水……这些种种原因都是导致护城河河水变质的“凶杀。”

最近钟祥市建设投资公司所属污水处理场(以下简称污水处理场)向钟祥市环保局反映,进水口水质有异常情景。接报告后,钟祥市环保局迅速派执法人员到现场对水质进行查看。经现场取样监测,污水处理进口水质ph值在2——3之间,水质呈强酸性,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之后,执法人员将其嫌疑犯顺利抓捕归案。

小学调查报告

302个孩子掏出心里话,一项由杭州市上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上城区教育学院等完成的“中小学学生综合素养报告”掏出了30所中小学302位学生的心里话。

调研发现,51.98%的学生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42.71%的学生阅读时间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其中,图书馆是孩子最喜欢去的地方,近一半的人选择了该项。

“从整体上来看,学生的阅读时间比较充裕。学生到图书馆的比例大,这对图书馆的服务是一个考验。”上城区图书中心负责人施越辉说。

和阅读一样,学生对科技活动也是饶有兴致,97.68%的人气就很能说明问题。不过,一些学校在科技活动的普及上却是有心无力。上城区中小学科技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俞敏告诉记者,迫于中考压力大、专职教师空缺、家长支持力度不够等种种原因,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没参加过科技活动,初高中尤为明显。“由此可见,科技活动在学校还是存在着精英化的倾向,普及性和草根性亟待提高。”

报告显示,学生喜欢的科技活动也不尽相同。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和初中学生最喜欢模型制作。

从此次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找到了幸福感。97.35%的学生喜欢自己的班级,94.70%的学生认为老师能经常关心帮助自己,还有90.40%的学生觉得自己在学校的情绪状况是乐观的。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学生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老师,占调查人数的46.03%,之后依次是家长、同学、朋友。但是,当学生遇到比较大的烦恼或者困惑时,首先想到找朋友,然后是家长,老师排第四位。

学生最不喜欢老师对他的处理方式是“不理睬”,然后才是当众批评和叫家长来。

一位接受调研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一个不被人关注的学生,在班里似乎是不存在的。有一次上课时,发现老师看着我向我走来,内心一阵莫名的激动。可是,老师的一句话差点把我气死:“你的同桌今天哪儿去了?”从此我恨这位老师,我决心不再跟这位老师讲话。

“从这位学生的言语中我们感受到长时间的被人漠视已经对他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伤害。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呵护。”杭州市勇进中学心理辅导站站长荣晓莉说。

小学调查报告

每到周末,小学生们就会有上不完的兴趣班,让道路上车水马龙,我很想知道其中的情况,于是我开始了问卷调查。

经过我的调查,城市的小孩一般都要上兴趣班,而农村孩子百分之九十都不用上兴趣班。报兴趣班的数目一般都在八样以下,多的六七样,少的两三样,但大多数是在三到四样之间。小学生报得几乎都是学习类的,比如说:奥数,作文、英语……但是也有人报体艺类的,因为体艺类的内容比较有趣,比如乒乓求、画画、游泳等。说到这里,又有疑问了,为什么城市里的小学生几乎都上兴趣班呢?他们是自愿的还是家长要求的?调查告诉我大多数孩子都是在家长的要求下报的,有些甚至是家长强迫给报的,那么家长为什么要让孩子上呢?经过我的调查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家长要上班,孩子没人带,一个人在又家不放心;

2、

担心小学生在家里玩电脑、看电视,损害眼睛;

3、 想在暑假里让孩子学习点知识和技能;

4、

别的孩子都报了,就自己的孩子不报说不过去;

可为什么农村孩子就不用上兴趣班了呢?据我了解,是因为农村件条不好,没有兴趣班可上,即使有也付不起钱等等理由。

兴趣班,就是有兴趣的班,家长可不能给孩子盲目地乱报哦,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们觉得上兴趣班是一件快乐的事!

小学调查报告

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中小学生的语文写作现状,总结写作中的漏洞和瓶颈,进而总结经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写作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调查结果:

(11):36%;(12)71%;(13):10%;(14):26%;(15):49%.

从问卷调查的统计可以看出,中小学生的构成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有五个突出问题:选材陈旧、缺乏趣味性、缺乏原创性、缺乏观察力、忽视修改。因此,不难得出结论,创新素养的缺失是中小学生作文问题的关键。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开始学习写作。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我们真正对写作感兴趣的时候,才能静下心来写作,而不是带着一颗浮躁的心去赶事情,去满足老师或者试卷的要求。所以要主动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一切,然后用笔记录下来。不需要花费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我们积累素材,培养对生活中的小事的兴趣。

现在市面上层出不穷的《中小学生优秀作文》《好词好句好段节选》...这些像快餐一样的“随笔”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欢迎,正是因为它们直接把材料放在我们面前,而不需要我们一遍又一遍的复杂加工和打磨。就这样,大多数学生失去了作文写作中最有趣的探索和观察过程。同时也使得构图千篇一律,缺乏原创性。

写一篇好作文并不难。需要的只是我们有一颗充满探索世界热情的心,勤于写作,持之以恒,让每个人的文字都能大放异彩。或许写作技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积累的单词和短语是美式英语的锦上添花。但是,只要你真心对待写作,无论是现在的考场,还是以后的生活,一支笔都可以成为你消遣的知心朋友。

小学生调查报告的构成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大问题。学生觉得作文难写,老师觉得作文难教。现已发放30份问卷,调查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学生对学生作文的回答和询问,结合自己和我校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实践,可以发现以下常见问题:

1.学生对写作文不感兴趣。

小学写作课往往在考试、选材、要求、方法等方面束缚学生。很多小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写作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长时间不喜欢写作,自然写不好作文。

2.没有内容可写,有剪辑、抄袭、抄袭的现象。

很多同学拿到作文题目,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经历和个人感受,而是作文本。寻找记忆中读过的类似文章。原因如下:首先,学生不会发现和观察。平时没有发现和观察,没有到处关注自己的生活,生活中积累了作业素材。我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开始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平凡事物来写作文。很多小学生写作文总觉得没有素材可写。即使绞尽脑汁写了一些,写出来的内容要么不具体苍白,要么抄袭别人,更别说真情实感了。

3.老师对初写的要求太高,有假、大、空的现象。

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人为的高,学生的思维是有限的,学生也没什么可写的,也就没什么可说的,自然就要编辑,复制,再复制。写作更多的是充满想象的情感,功利的思想,成人的语言。如果你失去了学生的自我,如果你做家务,你一定会写父母有多辛苦。写难忘的人,一定会写老师。

4.对作文修改理解不足。

学生对作文修改不够重视,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文修改习惯,只关注作文的分数和等级,连作业怎么修改都不去想。更不用说作文修改的流程、步骤、方法了。此外,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自觉地修改教学作文,因此对其重视不够。

5.学生的作文有一些固有的模式。

在小学生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四步走”:剪辑:剪辑一些没有做过的不切实际的事情。模仿:模仿写作是一回事,只是换个角色。临摹:临摹选自优秀作文的作文。背诵:熟记优秀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

6.语言问题

小学生作文讲的是自己的事情,是孩子眼中的世界。你心里想的,嘴里说的,就是你手里写的。而学生作文却失去了孩子的语言,写不出自己的道理,总是借用别人的文字和情感经历。他们装模作样的做事,充满了成年人的味道,无法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童心。有的同学不注意用词,经常看词讲道理,滥用词语,没有正确的书面用语,错别字、选词不当比比皆是,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优美准确的修饰语。

7.学生缺乏必要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这主要是平时缺乏写作练习,教师新的写作技能缺乏练习和巩固,无法使技能成熟稳定。比如,由于老师在教课文时有时会穿插相关的写作技巧,学生没有及时理解,老师也没有及时要求写一点练习笔,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这种写作技巧。

学生做作业,培养自主意识,提高作业效率,提高具体指导方法的可操作性。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小学调查报告

20xx年3月23日,我们一行三人组成了调查小组,对我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近视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我们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抽查部分学生。主要针对家庭成员中有无近视?每天的看电视及上网时间?是否按时做眼保健操?是否请医生进行视力纠正?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用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了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学生人数共40人。近视人群有18位。占总比的45%。400度以上的有3人,占7.5 %。300度--400度的有2人,占5%。200-300度的为11人,占27.5 %。其中,读写姿势不正确的为7人。看电视、玩游戏的有3人。看课外书用眼过度的为4人。其它情况的为4人。在近视的这类人群中,也有一些学生的父母都为近视。

结 论

一、 从调查结果表明,造成学生近视主要原因有:

1.每天看电视,玩电脑,用眼时间太长,造成眼部疲劳。

2.没有坚持做眼保健操,或者做眼保健操姿势不正确,不认真。

3.有些同学受到父母近视的遗传,自己又用眼过度,造成近视。

4.其它原因。(包括睡眠、营养方面等)

二、患上近视的同学纷纷表示,在生活中有许多不便之处,总结如下:

1.上体育课,活动不方便。

2.在平时的生活中,洗脸、睡觉,经常要把眼镜摘掉,找眼镜很麻烦。

3.眼睛常常有不舒服的现象,经常要用手去揉眼睛。

建 议

1.在读写时,光线要适中。

2.静距离用眼,要有正确的用眼姿势。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本一尺,胸离一拳,不要躺在看书。

3.看电视,玩电脑时间不宜太长,眼睛要距离电视屏幕2米以外。

4.每天认真,正确的做好眼保健操。

5.患上近视后,要立即去医院就诊,选择合适的眼镜或者配合做一些矫正视力的方法。努力使眼睛恢复健康。

通过,此次调查,我认识到了近视的烦恼,为了我们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应该纠正自己不良的用眼习惯。同学们为了我们心灵的窗户更加美丽,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小学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发展,同时为新教师培训提供依据,本人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全镇各所小学校进行了课改专项调研,通过了解教师常态教学现状;推门听课;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织实施课改的简要汇报等形式。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调研原则

实事求是,成绩和问题并举,原因分析与对策措施同在,按时完成任务。

2、调研时间

xxxx、05、10---xxxx、06、10

3、调研对象

全镇校长、教研组长、部分一线教师

4、调研形式

访问、座谈、听课、查询等形式

5、调研目标

6、调研内容

各校的教科研制度实施方案;教师教案、听课记录、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作业批改和辅导情况;交流新课改的感悟、困惑等;重点是听课。

1、学校教科研制度及实施情况

所学校都能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管理、教科研制度及实施方案,内容齐全,具有时效性、具有针对性。但有的学校缺乏前瞻性,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备课情况

有学校教师的教案项目齐全,脉络分明,教学设计体现新的理念,与课改的要求比较接近,实用性比较强。比如秦范小学的张靖涵、刘敏,安营小学的王嘉凯等老师的备课,富有时代性。但也有一些教案比较陈旧,还有些教案是换汤不换药。

3、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纵观整个课堂教学,我们发现教师特别重视知识的传授,在这个方面做得比较理想。有的教师也注重启发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在课堂上也有热闹的场面,师生身心比较愉快,新课程理念在逐渐渗透,教师的角色地位在逐渐转变。教学环节比较齐全,多注重导入、过度、总结,多数有讲有练,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都能得到保证。重点知识都能得到巩固和强化,基本上完成教学任务。

本次调研共听课42节,优秀12节,占28.57%,良好的20节,占47.62%,合格的7节,占16.67%,不合格的3节,占7.14%、优秀课中年轻教师、骨干教师占得比例较高,良好课中中年老师占得比例大些,合格课中转岗教师占多一些,不合格课中,都是平时教学中爱发牢骚的,除了最能,其他什么都不能的老师。

4、作业批改和辅导学生情况

多数教师做到全面批改,也能指出错误之处,有等级、有符号、有激励性语言,比如渔林小学的蒋连柱、鞠永平、单学兵等老师的作业批改到位,尤其是作文的批改,面面俱到。但有的评语较少,有的未能及时让学生订正或出现订正未及时复批。

每所学校都有辅导学生的计划和记录,也有具体的措施和辅导内容,记录内容有详有略,有些是具体的习题,解题思路清晰,效果较好。但有些思路比较单一,缺乏指导性。

5、教师计划总结和听课情况

所有教师都有教学计划,有教学总结。但有的教师的计划总结给人的感觉只是走走形式,无具体的内容,比较空洞,只是为计划而计划。无针对性、无有效性、无实用性。

教师都有听课记录,听课节数虽有多有少,但基本上有达标。记录有详有略,大多数教师都有评价,有隋唐点评。但少数教师只为完成任务而听课,评语较少或空洞,几乎没有评语或意见、建议之内的语言。

6、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情况

1、观念上认识模糊

(1)认为课改就是搞运动。不知道为什么课改、也不知道课改改什么。认为课改干扰了教学正常秩序,担心搞课改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认为课改是高段的事,小学地段不能课改。所以在低段与高段年级、大龄与年轻教师、考试学科与非考试学科方面,进行课改存在明显的不同步、不平衡情况。

(3)为课改就是导学案。误认为不使用导学案就没有进行课改。

(4)认为课改是教导主任的事。校长忙于事务,顾不上抓课改。

2、小组建设缺乏指导

小组活动中优秀学生表现的更加优秀,一些学困生更加落后。在座谈中部分教师直言:小组活动培养了一些不动脑靠偷看抄袭的懒学生。把学困生合理编排到各个小组,其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老师、组长、优秀生共同来帮助他们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但由于小组规划不合理,小组长的选择随意且不加培养,更不知道怎样履行组长职责。课堂上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说的说,做的做,各自为政,展示环节又费力费时,时间总是不够用。小组成了优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指导小组活动也看不到什么策略和技巧,势必造成“优生各方面表现更优、差生连课堂发言的机会也很少,成绩也只是表面上”的局面,这样的小组建设异化了课改的初衷。教师们也发现了目前小组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但就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过度夸大模式作用

部分校长、教师对模式和导学案理解有偏差,过度夸大模式的作用,把模式当成了取得课改成功的利器,认为课改就是套模式,追求表面轰轰烈烈,而忽略学生知识技能训练的落实、方法掌握、能力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5、教学常规管理跟不上。多数学校还没有建立与课改相匹配的教学评价体系和办法。教师的备课形式变了、课堂变了、怎么样考核教师的备讲批辅等工作,怎样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等都没有相应的评价办法。

1、校长的专业引领和指导不到位。部分校长应付日常事务占用了大量时间,不能挤时间静下心来,对课改的理论进行深入钻研,对课改的精髓进行有效把握,对本单位课改整体规划和阶段工作目标进行科学制定。因此这部分校长对一线教师进行有效的课改指导就显得不专业。校长不能引领教师,教师不会指导学生,只是在行政推动压力下照搬模式,简单套用,最后落得不伦不类,严重影响课改的深入。

2、学校管理机制对课改导引不到位。部分领导应试教育思想依然存在,把课改探索与考试成绩对立起来,顾虑考试成绩下滑就直接影响自己的声誉与前途。因此一方面喊课改,迫于形势也不得不要求教师搞课改,但就是不研究制定有利于教师大胆课改的富有激励性和导向性的考核评价机制,还是穿新鞋走旧路,没有制定出适合课改运行的激励考核机制,不能彻底消除教师搞课改的顾虑。

3、教师适应课改的能力要求不到位。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四是村小教师兼代不同科目不同年级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各种工作繁多,精力不达。

4、领导教师对课改理念的理解不到位。在调查中,许多教师对“三主课堂”的课堂建设指导意见不能完整理解和把握;对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在哪些方面和高效课堂必须具备的元素有哪些等一知半解,有些甚至说不出几个与新课改相关的名词,这都说明教师对新课改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仍然缺少系统性、准确性、完整性。即便是对于有课改积极性的年轻教师,大多也没接受过较为系统的新课程理论通识培训和任教学科的学科体系、知识建构、课程特点等专业培训,只是靠自学和感悟来体验新课改。教师们在这样的理论水平指导下,课改的目标就不清晰不坚定,课改就容易出现偏差。

1、提升校长引领课改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走向常态化校长是关键。当前,“一个好校长就应当成为这个学校的课改专家”。一个抓课改同时又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成绩校长,就是会抓课改的合格校长。只有培养造就一批有胆识、有气魄、敢担当、能吃苦的校长队伍,才能保证课改顺利进行。因此校长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参加强化培训,真正理解新课改,扑下身子抓课改,做广大教师的表率,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从实战中不断增强校长抓课改的水平。

2、提升教师实施课改能力

课改的成败教师是核心。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就始终是一句空话。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需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克服职业倦怠、不愿进行课改的思想。二要开展岗位业务练兵活动,以校为单位开展说课、上课、评课活动。三要开展业务比赛活动,举办不同学科课堂教学大赛,举办导学案设计、课堂环节展示等业务比赛,让教师在竞赛中达到锻炼。四要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和业务能力测查考核,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理论水平。五要建立全县“教师业务能力评估考核激励机制”。每年对教师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与人事交流挂钩。

3、加强校本研训深度和力度

各学校要以县教育局提出的课堂建设为指导意见,积极开展校本研训。积极探索与课改相匹配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积极探索适合课改健康发展的教师学生评价机制。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每个学校课改不走或少走弯路。

4、加强教师学习培训和提高

各学校要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在业务费和公用经费中列支”和“中小学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的规定,保证培训经费专款专用。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1)坚持聘请课改专家、名师、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深入基层学校作常态示范课和讲座。

(2)坚持利用一切有价值的机会,派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3)坚持重视理论和实践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学习借鉴优秀教师小组建设的有效经验”;“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究”;“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堂展示”;“一二年级课堂如何进行课改”等。

(4)上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加强与时俱进的培训引领,不断将课改引向深入。

总之,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作用巨大。如果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以提高,则我们的教学就会“百战不殆”,反之亦然。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教师这篇文章。

小学调查报告

人民小学校门口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也堵塞得很厉害,给周围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对我们学生的生活也有影响。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1、询问校门口值日干部,了解每天校门口的垃圾。

2、调查校门口流动人口。

3、调查门前交通堵塞的原因。

信息渠道调查的方面具体内容

校门口值日干部了解校门口垃圾每天校门口都会有垃圾,食品垃圾最多,又最不卫生,什么卫龙呀,什么开胃牛,学生都很爱吃,不仅有食品垃圾,还有“白色污染”,比如塑料袋、食品盒等等,这个污染也很严重。

小组调查研究调查校园流动人口每小时至少走过100多人,小摊贩较多。

小组调查研究调查校门前交通堵塞的原因学生上学放学车辆较多,小摊贩又摆路边摊,占位置,学校出来刚好又是一条街道,人口又多,造成交通堵塞。

建议市政府多加监督管理,并派一些人员来巡逻,及时制止路边摊的无证经营。提倡“保护环境”,让小学生不去买垃圾食品。

1、希望校长教育学生不买垃圾食品。

2、希望校门口值日干部多加管理,及时制止小学生买垃圾食品。

3、希望老师能给学生讲垃圾食品是怎么生产的,并讲垃圾食品的危害。

小学调查报告

最近几天,我在我镇附近的几所农村小学进行作文研究。通过仔细调查,我发现农村小学的作文情况良莠不齐。虽然写作水平整体有所提高,但是好文章很少。现在我就我的调查做如下分析:。

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实施多年。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许多学校进行了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写作教学顺应新形势,在课程改革中注入了许多新的教学元素,使学生的写作水平稳步上升。

通过阅读学生的作文,我发现太多的学生可以按照写作要求来写,很多学生写得条理清晰,段落清晰。这是一个可喜的方面,让他们不再因为写作而害怕写作。但另一方面,真的让人担心。这次看了300个学生的作品,优秀的作品很少。有几个主要原因:。

1、写作中心不明确,缺乏对题目的深入理解。

2.虽然内容很多,但是材料很乱,不分先后。

3.文章结构松散,事件描述不够简洁。

4.有许多错别字和句子渗透到许多地方方言中。

快乐的因素是课程改革的结果,但烦恼的缺点在哪里?

我拜访了许多三年级以上的语文老师,并与许多高年级学生交谈。写作水平不及格的主要原因如下。

农村文化知识相对落后,尤其是欠发达的农村。他们的教育投资环境远远落后于城镇,尤其是小学阶段。虽然很多农村小学都读完了“九年级”,但是办学条件很差,教学所需的设备设施也很紧缺,尤其是高水平的教师极其匮乏,因为很多老师都是“半道和尚”(以前的代课老师),水平能力限制了他们的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进入社会经济市场时期,很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很少回家,家里的孩子大多是“爷爷”。“叶”这一代体弱多病,有些家事过早落在学生身上。学生应该在学校学习,在家做家务,这使得学生很少出去参加一些有用的活动。外界的新事物进不去,大部分学生都是“无知”的。一篇500左右的文章让他们写来写去,都是老生常谈,没什么新意。即使你完成了文章,你也不会得到高分。因此,限制学生的知识视野无异于闭门造车,严重挫伤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实施多年,新的课堂改革深入到每一所学校。然而,许多学校的作文教学改革仍然是徒劳的,甚至照搬课堂上许多名师的优秀课程标准也收效甚微。土的一面造就人的一面,作文教学很有特色,很实用。在城镇上示范班去农村学校教书,让学生有水土不服的感觉。这种课改管用吗?因材施教可能是农村作文教学的出路。

在了解了农村小学作文难以提高的各种原因后,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对症下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不妨从简单的拼音、单词、句子入手,一两周复习拼音,每节课为“读写”和重要单词写拼音,加强口语训练,增强普通话的阅读能力,用常用、多用的单词造句。大四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日记每天都写,没有任何题材,可以自由独立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词汇积累越来越多,句子运用能力也越来越强。学生写字得心应手,熟能生巧。学生自然能写出好文章。

阅读是作文的源泉,书籍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读书为人类创造了文明社会。据说一个人的知识只有20%来自个人实践,而80%的知识来自阅读。杜甫有一句名言,“读万卷书才能找到上帝。”多读书,自然会写得好。所以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读好书,在书上下功夫,让学生吸收百家之长,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阅读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要读的书或文章。书籍或文章必须适应学生的阅读能力,适应小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正确的影响。

2.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抄写好的单词、句子和段落,多读或背诵一些好的段落。

3.对于对学生感情最深的书籍或文章,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写出自己的经历或感受。

山村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所以在写作时,要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写作材料进行写作。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外观和特点,挖掘他们的写作潜力。多彩的农村生活给人无限的快乐,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写下多姿多彩的事情和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学生写出来的就不是一篇笼统模糊的作文,而是一篇生动愉悦的文章。

小学生对成功能带来的东西很感兴趣,也在心里起着激励的作用,希望提高自己。所以学生作文一旦完成,老师一定要及时改正。批改的时候,不要走马观花,要认真看。除此之外,要有眉毛批评,要有总评,要有鼓励的语气。另外,教师要善于讲评,讲评时指出作文的优劣,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得失。最后,优秀的作文应该在课堂上宣读,并鼓励向报纸投稿。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的教师善于思考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找出根源和对策,就一定能够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走出辉煌的天空!

小学调查报告

搜索“行为习惯”,百度百科中给出的定义是:“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有着如下特点:

1、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2、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养成的,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

3、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和情感的内容;

4、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一个公民最低的行为准则,更是一个人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各个学校都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把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活动作为德育的抓手之一,把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教育的课题之一。

我校以《“经典诵读写”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为课题,旨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和书写活动,体验中华经典诗文蕴含的美好的情感、立身行事的准则,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为了较准确的了解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为该课题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持,为学生养成教育寻求合适的途径和方法,特进行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现状的调查。

1、调查的时间、对象与范围。

时间:20xx年10月。

对象及范围:在四至五年级20个班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共134名学生、134名家长。

2、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家长问卷、学生问卷。

访谈法:家长座谈会。

3、调查的内容。

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学习习惯、勤俭节约习惯、诚实守信习惯等因素。

(一)文明礼仪习惯和意识初步形成。

公民的文明守礼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要求和谐文明的精神生活环境。每个公民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正是营造了这种和谐生活环境。

在本次的调查中,75%左右的学生在生活中能使用文明用语,并且主动和老师打招呼;90%以上的学生能够遵守交通规则、反感口出脏话等。特别是在文明有礼意识方面,94%的学生认为:勤劳、善良、诚信、知礼、守纪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品德,99%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习惯(具体见附表一)等。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具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的思维和意识也正在建立。当然,还有30%的学生在课间追逐打闹,35%的学生有时在桌椅上乱写乱画,21%的学生有时乱扔垃圾,等等,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和学生当前的身处的社会环境有关:许多独生子女在家娇惯、做事随性。所以,文明礼仪习惯虽然被大多数家长和学生认同,但我们还要看到不少学生行为中的痼疾,以有效的活动改善部分不良行为,以营造更和谐的文明氛围。

(二)学会感恩应落实在行动上。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享用父母给予的一切是那样的自然、合理,是否想到回报、是否体谅家长的辛苦和困难可能就需要提醒和感悟的过程。懂得感恩、学会感恩不仅是小学生要养成的行为习惯,也应是每个公民该有的品行。

本次问卷调查显示:60%的学生表示孝敬父母,51%的学生经常向长辈们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56%的学生经常帮爸爸妈妈做事等,98%的家长也认为孩子从没因某种原因嫌弃父母。这些数据显示我们的大多数学生传承了中华民族孝敬父母和长辈的美德,对父母的教养之恩心有体悟。同时我们也要看到:18%的孩子对父母或长辈说的话不冷不热,44%的孩子认为孝敬父母不够,15%的孩子不知父母的生日等,这些现象表明学生还有许多学生对父母的教养之恩缺少感激,更少有回赠的行动。如57%孩子只对父母偶尔说过“我爱你”“您辛苦了”之类的话,30%孩子在一家人一起吃饭时,只管自己,不顾别人,等等。所以,要学会感恩,哪怕是一句问候、一时聆听、一个动作都是对父母的莫大安慰。

另外,本次调查显示:58%家长认为孩子缺乏感恩意识,最原因是家庭教育,70%学生表示平时有了大家都喜欢吃的东西时,父母都是让他们先吃,而不是让长辈,可见家庭教育是学生学会感恩的关键。

(三)良好的成绩不等于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显示:36%的学生表示早晨到校后,不能自觉早读,25%的学生只是有时能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书桌,22%学生有时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40%学生有时能在课堂上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等等。29%家长认为孩子每天晚上整理书包时,需要父母提醒。这些表明很多学生不仅在生活上依赖父母和长辈,学习上也不能独立完成学业,更不用说勤学善思的良好学习习惯了。

(四)勤俭节约习惯应注入时代的内涵。

物质生活提高可能使许多人忘了勤俭节约的传统家训,更不用说小学生了,他们面对琳琅满目的物品总是难以自持。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勤俭节约习惯的培养从爱惜物品、热心公益、环保等方面入手可能更符合现实。

(五)诚实守信教育应树立成长典范。

文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关注人们的诚信度,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也为一个人发展搭建进步的阶梯。童言无欺,孩子最初都是诚信的模板,能否保持纯真,后天的环境非常重要。

调查显示:我校80%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有较高的诚信度,93%的学生捡到东西会交还失主或交公,91%的学生认为好朋友犯了错误,老师调查时会如实说出,等等。这些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诚实守信。但是调查中还发现:30%孩子认为父母答应你的事基本能做到,60%孩子认为父母答应的事大部分能做到,40%孩子会因做了错事怕父母责备而有时撒谎,56%的家长有时翻看孩子的日记、书包,等等。这些数据说明父母相信孩子、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是孩子摒弃谎言、言行一致的先决条件,而父母和长辈树立的诚信模范更是孩子诚信的航标。

归纳以上分析及调查的实际环境,笔者认为,本次调查是我校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学习习惯、勤俭节约习惯、诚实守信习惯等方面较为真实的现状。因学生问卷在班里填写,是否有些学生因其他因素没有如实填写也需考虑。作为课题《“经典诵读写”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的一个支持,我们还要关注本次调查中一些这样的数据,如:20%学生在家里或学校很少或不读课外书,37%的家长每学期为孩子买0—2本课外书,只有15%的家长为孩子买我国古代经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