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简单的排列 排列教学反思(通用8篇)

时间:2023-10-01 19:27:56 作者:笔尘 最新简单的排列 排列教学反思(通用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排列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是新版教材安排的内容,每册教材都有涉及,是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本册安排的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在学生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数学广角的内容每册书一般有两个例题,内容不多,看似简单,实则比较难懂。

昨天学校督导课,我就上了排列这一节课,这节课重点要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做了大量认真仔细的准备工作,首先认真研读教学参考书对本节课的解读,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制作教学课件,为学生准备了课堂上要使用的2份作业纸,还布置学生在家里制作了数字、字母卡片,三朵花。功夫不负有心人,上完本节课,我自己感觉学习效果非常好,学生也得到了相应的训练和发展,现把本节课反思如下:

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教学过程设计有趣味,符合二年级小孩子的心理特征

本节课,我设计了小豆班运动会的情境,以这个情境为主线,给运动员编号码,分彩花,照相留念。孩子们都喜欢动画片大耳朵图图里边的动画形象,所以他们很乐意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这节课纪律井然有序,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以前我班的一些男生上课总是随意说话,这次可能也是因为有很多听课老师,他们不敢随意说话,因此就认真听课了,正好这次的设计他们也喜欢,因此,整节课教学气氛好,活而不乱。

2、教学效果显著

我们的教学需要高效课堂,本节课排列的思考方法学生学习得很清楚、明白,我巡视时发现以前一些学东西很慢的几个学生都掌握了,听课老师巡视,也发现学生掌握非常好。课前备课时,我还担心学生学习有困难,特意把两道练习题的答案都做成了动态直观的课件,想着到时向学生展示,但是最后都没用到,因为学生都很会想,会表达,根本无需看我的答案。

3、注重了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语言的培养

排列和组合重点要培养学生有序的思考,这节课,我非常注重学生有序思考,教给他们有序思考的方法,还注重他们有序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邢皓斌同学讲解自己的方法时,就非常清楚有序,我及时表扬了他。

4、课前准备充足有效

为了保证本节课顺利高效,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备课、做课件、布置指导学生做数字和字母卡片,剪纸花等,各项工作准备充分。

5、板书设计整齐、井然有序

为了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我设计了井然有序的板书,为了上课时用两种思考方法写组成的两位数,头一天下午我就在黑板上画好了两个表格,这样避免了只用课件,课件翻页后学生啥都不记得了的现象。督导的各位领导对我的板书设计也大为赞赏。

6、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能更容易理解,我让他们提前准备了各种卡片和彩花,让他们自己动手摆数字和小花,通过形象的拼摆,他们对于组数、分花、照相站队认识非常形象到位。

7、练习题的设计注重形式多样

本节课共设计了两道练习题,第一题和例题形式相似,目的是为了巩固例题,第二题稍微有了难度,需要把例题中学的两种方法都用上,这样训练,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掌握非常扎实。

本节课还需改进的地方是:

1、老师的教学语言再力求精炼。

2、第二个练习题可以换一换形式,找三个学生先站一站,再摆卡片,或是直接让学生三人一组站队,这样,学生活学活用,能切实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排列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旨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在学生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

在三年前学校听课活动中,我曾经讲过这节课,当时也是经过了认真仔细的备课、制作课件,当时老师们给我评完课后,我又经过了认真地修改与完善。结合本组老师们的评课,现对本次这节课反思如下:

本节课可继续采用和延续的优点主要有:

1、本节课教学环节完整,结构合理。从开始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到学生探究新知,小组讨论,练习巩固等,学生对本节课也非常感兴趣。

2、本节课的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在原有基础上认真修改了教案;然后给学生设计打印了两份作业纸,1号作业纸每个小组一张,2号作业纸每个学生一张;我还提前布置学生回家准备好了红黄蓝三支水彩笔,红黄蓝三个圆片,1、2、、3三个数字卡片。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本节课解决排列问题有两种方法,交换位置法和固定高位法,如果是比较简单的排列问题,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很多学生还感觉交换法更简单,但是遇到比较复杂的排列问题,首先要用固定,再用交换。所以老师们建议这两种方法是不是还是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一种,并适当渗透要以固定法为主。还有交换法和固定法,也要教给学生按一定的顺序选择哪两个数,不能随意选数,真正做到有序思考。

2、最后那道排队的习题,以前讲课是让学生摆一摆a、b、c三张卡片,然后在纸上记一记,有几种站队方法。当时有老师提议说可以让孩子们站一站,看看有几种方法,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应用。于是这次讲课我试着让学生站了站,但是没想到孩子们纪律太乱了,有的孩子趁机就随意站,随意玩,而且因为没有记录,有的小组站迷糊了。以后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在自己位置上稍微一推凳子站一站,注意组织好纪律,然后注意让学生边站边记录站队的方法有几种。

3、学生汇报或回答问题时,还是要多让学生说一说,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说,而不能教师把知识点都总结出来。

4.1号作业纸上印了学生要填写的表格,还可以在表格下方印上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可以防止学生遗忘这个问题,而一直需要老师提醒。

5、本节课的课题《搭配》出示的太过于突兀,教师可以在总结两种方法时渗透,例如:先选1和2搭配在一起,可以组成12和21,选1和3搭配在一起,可以组成13和31等等。

6、练习题还可以再增加一些,例如最后站队的那道题难度太大,可以先两个人站队,再三个人站队,这样可以降低难度,练习题也增加了数量。

排列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习搭配规律的基础上来学习排列的规律,在学生在经历对几个事物的排列过程来探索简单排列现象中的规律,去应用规律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新课标》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和程序解决符号所代表的问题。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后,直接提出问题:“三个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我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排,然后让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表演,其中三人分别扮演小军、小明和小红,另一人就负责指挥,刚开始学生的表演还有挺有序的,可是到后来,学生开始乱了,不知道哪种是排过了,哪种没排,此时我正好利用这一情况让学生来说说还有什么情况没有排,如果是你上来表演,你有没有办法表演的更好,这时学生就争相回答了,一般同学都会想到去固定最边上的位置。

接着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寻求答案,再交流中感受符号表示的简捷与方便。最后让学生在理解符号所代表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列出算式。

2、尝试解决问题,体会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在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掌握规律后进行生活中一些生活中简单规律的练习,如“排数规律”“比赛中的规律”“打电话中的规律”“寄贺卡的规律”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符号的方法灵活解决问题,体会这些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区别。(摆数、寄贺卡与元素的顺序有关是排列问题,而比赛和打电话跟元素顺序无关,是组合问题。)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为今天找规律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排列教学反思

“间隔排列”由四年级移到了三年级来让学生进行学习,成为三年级专项数学活动内容。随着受教学生年龄的降低,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是过多的让学生去解决间隔排列中的问题,也不要求学生对过去抽象的规律“首尾相同,数量相差1,首尾不同,数量相等”进行区分。教材修订之后,重点关注学生感悟规律、寻找规律、表达规律、解释规律的过程,重在对规律探索的过程。课程标准从“双基”变为“四基”,其中第四基就是“基本活动经验”,在探索规律这样的专题数学活动中,特别强调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把握新教材修订的这样变化,我在教学中:

直观的教学始终是数学课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三年级学生探索规律,离不开感知,离不开操作,离不开对应,离不开归纳。所以,本课引入学习的素材来源于学生身边的现象,从教室桌椅的排列,从孩子们常吃的骨肉相连的食品,从花园里蓝花和红花的摆放来引入间隔排列的现象,为孩子进一步探寻规律打好了直观认识的基础。学生了解间隔排列后自己试着摆一摆,老师不经意的选了两种典型情况,出示在黑板上,也是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知间隔排列的规律,在直观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实际操作体现寻找规律的完整的过程,特别注重学生操作对规律的探索。本课主要进行三次操作,首先是初步感知,然后每两个人一组开始摆,有摆首尾相同的,有摆首尾不同的。这是初步了解规律后学生的第一次尝试;第二次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规律,有的孩子画竖线,有的孩子圈一圈,这次操作对形成规律很有必要。活动探索之后,建立一一对应的思想。一一对应是理解本课规律的重要思想,尽管一一对应还是很抽象的,但是有它作为抓手,学生就能够理解间隔规律中的数学内涵,数学课上的探索规律跟生活中的规律不一样,我们必须体现规律的数学内涵。对于规律本质进行概括归纳,归纳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同样多,一种是相差1,遵循儿童的思维特征,从生活中的现象到数学中的间隔排列现象,从间隔排列的现象到一一对应的数列内涵,从数学内涵再到学生的自我表达,然后再到完整规律的呈现,这个过程设计非常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第三次操作,让学生把正方形和圆按照间隔排列,知道正方形有10个,猜圆有几个。这次操作和前面的操作呼应起来,使学生再次感知和表达规律。这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是学生积累丰富活动经验的最好平台。

寻找和感知规律之后,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表达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在第三次操作之后,学生说:前后不同,那就相等,前后相同,那就相差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规律,是对间隔排列的最好的体现。另一方面,教学中,抓住了间隔排列的本质,并适当加以拓展,把数据放大,如果20呢?20个是兔子,或是20个蘑菇呢?如果兔子有很多很多只呢?这就对规律进行了拓展,需要孩子更好的抓住规律的本质。在这样的拓展活动中,学生必然会联系感知到的规律进行表达和解释,既对规律进行本质的表述,也提高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更是积累丰富活动经验的语言外衣。

总之,本课新知的学习过程顺应了儿童的思维,过去四年级的内容让三年级的孩子来学,过去一个单元的内容现在一节课来学,这是教材修订后教师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这样的改变,我们既要降低教学要求,又要借鉴原来教材中优秀的设计,所以,课堂上如果能设计联系间隔排列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操作活动,就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这次数学专题活动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活动经验。

排列教学反思

今天下午听了陈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我觉得他的教学越来越成熟了。下面就这一节课,谈几点体会:

这一节的题目是“简单的排列”。上课铃一响,他就出示数码相机,问:“你们喜欢照相吗?这一节,如果认真上课,我就帮你们来一个大合照。”再出示例题,三人排成一行照相,可以照出多少张不同的照片呢?这样是,水到渠成,进入新授,非常灵活自然。

先看例题,不知道从哪儿着手,但陈老师通过实地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六种排列的由来,从中加深认识。然后,让学生小结解题方法,发现存在的问题。懂得简单的排列要注意:有顺序;不能重复;不能遗漏。

整一节课,学生都比较配合,极少同学开小差,因为课件比较吸引,形式比较多样,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特别多。堂上的练习,大部分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1、四个队踢足球,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2、有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多少次呢?3、有三个同学互相寄节日贺卡,一共多少张?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个个议论纷纷,求知欲显著增强。

“简单排列”这个学习内容,如果不进行操作,对于中下生是有一定的难度。陈老师设计了这样一环节:用8、2、5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能有多少个?他让学生分组拼数字卡片,从中也引导他们先固2,再固定5,然后固定8的方法。学生一边动脑筋,一边拼,很快就完成了,且效果不错。虽然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但是我认为动手操作的方法较好。最后,他对知识还进行了拓展:如果用8、0、5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你又可以组多少个呢?带着这一疑问,学生的课外作业就更丰富了。

排列教学反思

我在二(5)班上了《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这节课,首先要感谢王美芳老师、陈爱嫦老师和陈泳余老师的光临指导。通过她们在我备、上、评的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意见,使我对这门课有更深刻的了解。

“排列”这一数学思想将一直影响到学生的后继学习。在二年级阶段,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考虑学生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本课教学中我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做了些尝试。本节课我运用了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比如“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合成多少个两位数”,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思考。因此我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后选择最佳方案再汇报。其目的是通过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留出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空间,再通过小组交流,让所有学生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也可以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

同时,在这节课中,很多同学表现非常出色,对部分同学该怎么处理?对于一些起点低的同学,是否可以用简单符号代替实物再去要求他们进一步深化理解?这次的课中,也有很多需要改进和不足的地方吗,在调动课堂气氛上,教学语言的严谨性和具体要求学生做任务上,这些我是在课堂上欠缺的。在今后,我需要加强这几方面的培养,争取把上课中的缺点改进,努力上好课!

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生活取材。

新课程提出,教师是一个决策者。在尊重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加工,创设了一个主题式的情境“喜洋洋参加体育运动”,来组织学生参与多层次的多种游戏活动。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进去,通过玩一玩、想一想、比一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去感知了何谓排列,何谓组合。

二、亲历过程,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

在这节课中,努力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验证,留有充分的时空去尝试、讨论、研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让他们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老师的思维轨道,因为只有自己发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固的。如:学生独立排由1,2,3组成的数之后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情况,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别人的长处,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有序排列。这样,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主动建构新知,就像在水中学会游泳一样,才能真正掌握本领。

排列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是新版教材安排的内容,每册教材都有涉及,是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本册安排的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在学生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数学广角的内容每册书一般有两个例题,内容不多,看似简单,实则比较难懂。

昨天学校督导课,我就上了排列这一节课,这节课重点要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做了大量认真仔细的准备工作,首先认真研读教学参考书对本节课的解读,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制作教学,为学生准备了课堂上要使用的2份作业纸,还布置学生在家里制作了数字、字母卡片,三朵花。功夫不负有心人,上完本节课,我自己感觉学习效果非常好,学生也得到了相应的训练和发展,现把本节课反思如下:

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教学过程设计有趣味,符合二年级小孩子的心理特征

本节课,我设计了小豆班运动会的情境,以这个情境为主线,给运动员编号码,分彩花,照相留念。孩子们都喜欢动画片大耳朵图图里边的动画形象,所以他们很乐意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这节课纪律井然有序,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以前我班的一些男生上课总是随意说话,这次可能也是因为有很多听课老师,他们不敢随意说话,因此就认真听课了,正好这次的设计他们也喜欢,因此,整节课教学气氛好,活而不乱。

2、教学效果显著

我们的教学需要高效课堂,本节课排列的思考方法学生学习得很清楚、明白,我巡视时发现以前一些学东西很慢的几个学生都掌握了,听课老师巡视,也发现学生掌握非常好。课前备课时,我还担心学生学习有困难,特意把两道练习题的答案都做成了动态直观的,想着到时向学生展示,但是最后都没用到,因为学生都很会想,会表达,根本无需看我的答案。

3、注重了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语言的培养

排列和组合重点要培养学生有序的思考,这节课,我非常注重学生有序思考,教给他们有序思考的方法,还注重他们有序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邢皓斌同学讲解自己的方法时,就非常清楚有序,我及时表扬了他。

4、课前准备充足有效

为了保证本节课顺利高效,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备课、做、布置指导学生做数字和字母卡片,剪纸花等,各项工作准备充分。

5、板书设计整齐、井然有序

为了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我设计了井然有序的板书,为了上课时用两种思考方法写组成的两位数,头一天下午我就在黑板上画好了两个表格,这样避免了只用,翻页后学生啥都不记得了的现象。督导的各位领导对我的板书设计也大为赞赏。

6、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能更容易理解,我让他们提前准备了各种卡片和彩花,让他们自己动手摆数字和小花,通过形象的拼摆,他们对于组数、分花、照相站队认识非常形象到位。

7、练习题的设计注重形式多样

本节课共设计了两道练习题,第一题和例题形式相似,目的是为了巩固例题,第二题稍微有了难度,需要把例题中学的两种方法都用上,这样训练,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掌握非常扎实。

本节课还需改进的地方是:

1、老师的教学语言再力求精炼。

2、第二个练习题可以换一换形式,找三个学生先站一站,再摆卡片,或是直接让学生三人一组站队,这样,学生活学活用,能切实体会到数学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