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教育生命教育心得体会优秀

时间:2023-07-19 05:54:14 作者:韩ll

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生命教育心得体会优秀篇一

生命是一种宝贵而不可复制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珍惜生命为前提去思考和行动。而教育则是塑造我们意识、提升能力和引导我们成长的重要方式。生命和教育是相互依存、影响与促进的关系,我们需要通过对生命的体验和反思来汲取教育的营养,同时,教育也在帮助我们发现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价值。因此,我们应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用心体验并总结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面的个体教育,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人生。通过生命教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培养自信心和责任感,增强自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命教育还能引导我们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关怀,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生态意识,让我们成为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有益人才。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体验生命,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存的真谛,从而更好地把握和发挥我们的能力。

生命既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也是一个最好的实验场所。在生命的实践中,我们能够通过身体力行去获取知识。比如,旅行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社交能力;参与公益活动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需要,激发我们的爱心与奉献精神;而面对生命中的困境和挫折,我们可以学会坚持和积极面对,这些对我们的成长和教育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生活中的点滴,从中发现和汲取教育的营养。

教育在生命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机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掌握了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这些都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此外,教育也在引导我们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并鼓励我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因此,在教育的引导下,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生命,发挥自己的潜能与能力。

第五段:结语

生命与教育是相互联系且互为因果的。生命教育是指导我们认识、体验和成长的过程,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命的真谛。而教育也在提供机会和引导下,培养我们的能力和塑造我们的个性。因此,在珍惜生命的同时,我们要运用教育的力量,让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通过生命与教育的结合与互动,我们将不断发现并领悟生活中的更多价值与能力,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最终,我们将会成为勇敢、有担当、有智慧的人,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教育生命教育心得体会优秀篇二

生命实践教育心得体会,对当前语文教学来说,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有效生命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事。

世界儿童基金会有句名言:“这个世界是儿童借给我们的”,我们的教育应一切为了学生。生活现实告诉我们:一个人生活在缺乏尊严、权利和自由的环境下,是不可能有充分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二期课改和“两纲”提出:让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的发展,养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适时调整自己的角色,树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观,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观。对当前语文教学来说,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有效生命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事。

1、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首先要求老师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关怀人的成长为目的,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同时要尊重学生生命个体差异这一客观事实,尊重生命的不同成长节奏,宽容地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失误,用生命教育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当有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耐心地帮他分析问题,让他真正理解——用诚心的帮助代替毫无意义的指责;当学生考试不理想时,可以引导他们寻求改进的对策——用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来代替埋怨……,用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之后去尊重和关爱他人,由“内省”进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境地。

3、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确立符合时代发展的语文教学观。所谓有“生命的语文”就是体现在语文知识生成所蕴涵的“进步的真理”和“活生生的社会精神、社会能力”等方面,体现在“面对语文,我们可以哭,也可以笑;可以追思,也可以戏说;可以唱歌,也可以怒骂。语文给了我们宣泄情感、升华体验、升华认识的处所”;语文“给了我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的广袤的空间,给了我们的心灵自由地舞蹈的宽阔舞台”。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语文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就必须也必然是“有思想”的语文、“有情感”的语文和“有生活”的语文。而思想、情感和生活的交融,才有可能使我们感受到“人”在文本和生活之中真切“跃动”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感受到强劲跃动的生命脉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校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点”。而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更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课堂教学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机会,而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语文“生命”课堂要求我们由“精英”教育到“平民”教育。我们的目光要下移。我们尽可能的采取一切方法和手段,使得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语文“生命”课堂是生活的原课堂。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语文“生命”课堂是面向生活的教学,它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努力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使学科世界不致因遗忘生活世界而丧失其存在意义。把教育教学内容从书本里、课堂中引向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捕捉、观察、实验,对信息进行查找、选择、分析、加工和有效利用,提高获得、交流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信息的信息素养,学会在生活、生产和各学科中发现问题,完善知识建构,培养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语文“生命”课堂要求把课堂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语文“生命”课堂反对严格控制式的师生关系和模式化的教学过程观。语文“生命”课堂要求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语文“生命”课堂主张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是学生向学习文本批判、质疑和重新发现的过程,是学生整个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发展过程。因此语文“生命”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语文生命课堂是生成性课堂。学生在实践、体验、感悟、探索的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

传统教学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的核心目的,最后陷入“教师教死书、死教书,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怪圈。 “生命”课堂是对话式课堂。它可以是学生和教师的对话,也可以是学生和学生的对话。对话的过程就是思想、真理、意义、情感潜移默化的过程,使一个人生命质量提升的过程。这种对话并不是把某种真理、意义、态度等传递给另一方的方式和手段,对话过程本身‘揭示’了真理,它使真理显现出来,从而通过学生的理解而接受。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是思维与情感的流动之河,激发、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闪现出新鲜的见解;由此可见对话培养是学生的思品、个性、合作精神的土壤。

“生命”课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基础,它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把学习者看做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并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是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这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构建“生命”课堂,教师要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自己教学改革的指导方针。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保证,也是实施生命课堂的保证。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那种“视学校如囹圄、视师长如寇仇”的教学氛围必定会使教育失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积极交往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中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但他们有思想,有自己观察问题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他们的想法、观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真正相信每个孩子在他天赋所在的领域里优先充分地表现自己,学生就能产生自尊、自信、自豪感”。即使学生观点出现偏颇,教师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及教参中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要正确地加以引导,使学生时时刻刻感到自己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感到自己在学术上、人格上与老师是平等的,感到老师的可亲、可信。由此可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给学生一片生命的绿洲,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应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3. 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 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所以语文教师要挖掘隐藏在语文课程和语文知识中巨大的精神财富,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其变成生命教育资源,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接受生命教育熏陶,形成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在课堂中恰如其分的挖掘生命教育资源,并有效的运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历练,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古文学习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明志”、儒家思想中的“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等内容,使学生受到修身养性、谦让、和谐等的教育。如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通过讲述传奇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海伦凯勒坚强地面对生命过程中的艰难坎坷,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让学生感悟人的生命历程总会遇到这样那样苦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要勇于面对、勇于接受挑战,生命才会更灿烂。教学《秋天的怀念》时,应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之后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回忆父母为你做的点滴小事,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你又打算怎么回报他们呢?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可以设计: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难以接受的困难和挫折,你将如何面对?这问题的设计,目地让学生懂得珍视生命、热爱生活。

学生的身边充斥着鲜活的生命教育资源,各种新闻、报纸等媒体,对社会上珍爱生命、漠视生命的现象经常报道,教师要根据文本和学生实际,有效的把这些生命教育资源引入实施,从正反两方面引入学生身边鲜活的人与事,进行有效教育,以使学生在现实的感知中了解社会,在自我的感悟中增强生命意识。

在教学中,长期受到批评或不被认可的学生,往往表现冷漠,攻击性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样叙述:“没有什么比意识到无前途,认为自己啥也不行更使儿童受到压抑、灰心垂气和郁郁不乐…….”这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不吝啬表扬,要采用多元评价及发展性评价手段,多角度、多层面地肯定学生的长处,即使学生在学习上落在后面时,我们也应该用“只要你努力,你就总能进步!进步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等等来鼓起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在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之中感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一个还能进步的人!从而养成健康的心态。

生命教育让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的发展,养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为他们积累处世踏实地迎向人生打好基础。因此在我们教师努力的构建生命课堂的时候,我们应该对“伪生命”课堂说不。我们应该警惕打着“学生主体性”的旗号,弱化教师应尽的责任;打着“尊重学生个性”的旗号,放弃学生健康人格的责任;打着“快乐教学”的旗号,逃逸“双基”的学习;打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旗号,进行“作秀”式的表演;打着“探究”的旗号,盲目探究。语文生命课堂教学是在尊重学生、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各得其所、各显其能,以实现最佳的整体教学效果。

总之,让我们走出语文教学的荒漠,走进学生的心灵,构建与实践语文的“生命”课堂,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努力使在学生得到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感悟生命的真谛,为自己的终生幸福奠定厚实的基础。

教育生命教育心得体会优秀篇三

在心理教育中,要了解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只有让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更好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妨来写一篇心理心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心理教育与生命教育心得体会”,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7月23日“有幸”参加了20__年__省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班,“走运”聆听了__省委教育纪工委__书记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报告。受益匪浅,体会颇多。

一、重新认识了“健康”、“心理健康”

蒋书记在报告开始前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是健康?”培训班的老师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我也思量着健康的标准:应该是一种积极且持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表现为身心无恙、品行端正,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人际和谐……但是听了蒋书记转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健康的定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还是让我自惭形秽。这也让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仅停留在关心学生的“身”“心”方面,还应该在大学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去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当然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显然是一门庞大复杂的系统学问,不可能紧靠辅导员一人之力就能解决,它需要学生本人、学生家庭、任课老师、辅导员老师……各方的合力才有可能解决。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之一,在倍感荣幸之余也有些许压力,担心自己能力有限,误人子弟,虽然这份担心有点夸张,但是作为辅导员老师还是应该力求尽善尽美,严格要求自己,在辅导学生前扪心问一下,自己凭什么去辅导学生,这样才会更加有责任使命。让学生接受高质量的辅导同时,自己也快快的成长起来。当然短时间内成长的快,也就意味着成长伴随的“痛苦”来的也越加猛烈,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应该做好吃苦的准备,多学习,多锻炼,争取让自己有能力、有方法去为学生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与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我在做兼职辅导员老师前,在学生工作岗位历经班长、协会主席、学工处助理,加起来已经4年多了,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积极肯干、身心健康的人,却一直没能有机会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遗憾之余多了一份庆幸,庆幸的是接下来我将担任学院心理自助中心的指导老师,对于这份熟悉但并不擅长的工作,相信我还有很长的学习之路要走,因此肩负重任,所以更需加倍努力,在这里也悄悄许下一个愿望,争取在未来的时间里通过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资质,能够更加专业的去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方面的困难之余也多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回到报告来,其实听了报告,我还是体会颇多,辅导员老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之一,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老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育人技能外,更需要的是辅导员老师本身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辅导员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刚刚入学的新生同学们眼中,辅导员老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者--甚至比父母还高的力量,因此辅导员老师的言谈风度、待人接物……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

所以,辅导员老师更需要有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这也是不久的将来和新生同学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包括我在内,期许每一位辅导员老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身的人格,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更好的去“辅导”学生。假如有一天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在一起有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的感觉,而不是一种紧张、如坐针毡的感觉,我想这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辅导员老师了。

二、诱发学生心理波动的原因

正如报告中蒋书记所说,我们的学生目前正处于一个“高压”社会,来自竞争、评奖、评优、升学、就业,甚至是家庭、恋爱……各方面的压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面会遇到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是啊,我也是亲身经历过的人,身边也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同学让我意识到这一点,在大学校园里面正是这些不可测的变数是诱发学生心理波动的主要原因,在报告现场淮海工学院的辅导员老师分享的两个案例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个人也是存在着些许不足,还是刚才说的那句话,让自己快快成长起来,吃点苦、受点累不要紧,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误人子弟”。所以辅导员老师们,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了。

三、辅导员要有“品”:谦虚、随和、公平

不管是处理好辅导员老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还是处理好学校事务、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说,都必须谦虚、随和、公平又不失严格……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其他问题时,要有平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一些商量、多一些沟通,或者和学生经常性的多一些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辅导员老师更需要心胸宽广一些,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胸怀,甚至要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学生的批评,宽以待人,多一些理解、关怀和友爱之心。这样在给学生做好示范的同时也会使做人做事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育人同时自己也要学会减压

辅导员老师在大学校园里面似乎是一个超级忙碌的角色,正如一位老师举得一个例子:“千根线下面只有一根针。”学生党建工作,学校的组织部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学生团建、校园活动,学校的校团委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学生资助、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学校的学生处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甚至学生在课堂上迟到、早退、旷课,学校的任课老师也会找辅导员老师;每年的新生入学就更是忙上加忙了。辅导员的工作苦、累、压力大。尽管如此,我们周围还是有很多辅导员老师爱着这份职业,因为辅导员老师这个职业赋予了我们太多的赞美,但同时也给辅导员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正是如此有时会感觉有些许的的压力,因此辅导员老师在育人的同时也要学会自己减压的方式,心情郁闷的时候,打个球,出身汗,吃点零食,看个电影。找个知心的领导也好、朋友也好、家人也好聊聊天,心情自然会好了。

正如报告中所说郁闷的时候谁都会遇到,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郁闷和抑郁症的区别就是,郁闷找个合适的方式让自己的心情变好,抑郁症就是郁闷的持续了,当然说这些并不是说我或者辅导员容易出现郁闷,同时也是号召大家生活中多一些观察、多一些细致,很多同学、朋友诱发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往往是缺乏早期的关注、关心和正确的疏导。

最后想说的是,高校的功能就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辅导员老师更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风趣的谈吐、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品德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希望每一名辅导员老师都能够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将来桃李满天下。

通过学习,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谈几点体会:

我认为,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于是,在双方的协同努力下,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令人乐而忘忧,如沐春风。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师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就必须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环境的变化。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提高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通过学习《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我觉得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小考、大考、升学率、家长抓、学校老师抓,造成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承受重大压力,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然而现在的独生子女都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再如,由于家庭的残缺,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外出打工的子女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感到责任和压力都挺大的。

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使我重新认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问题已成为现在学校教育最棘手的问题,不良心理会对现代教学带来极大的危害。通过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来解决或消除一些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让教学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

通过这次培训了解到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是从事研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前提。本人通过自身多年的从教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加以分析和整理,主要有厌学、执拗、自我为中心、孤寂等几种。

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必须首先剖析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内部自身的因素和外部客观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内部主要是由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随之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造成的。外部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其中家庭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温床,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都来自家庭,家庭的氛围和家庭经济以及家庭成员的素质、态度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学习的压力。此外社会的冷漠和残酷促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所在。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教学,这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主渠道。以班主任为核心,多角度进行辅助教育和熏陶;另一方面,利用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并接触了最新的心理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够置身于一种新的高度,得益匪浅。无论怎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管理和教育好学生的基础,是需要不断的去努力学习和寻找方法来针对问题进行教育。

本次学习让我更深刻的意识到教师心理健康学习刻不容缓。无论是从教师自身,还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我们教师都有必要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其实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只是有些时候大家忽视了它的存在,或者有意识的否认它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一个一个正常的人都需要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何况我们这些被称为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呢?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我们面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着复杂情感的人。

有句话说得很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对于培养合格人才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

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已经开展了好长时间了,对于一名非专业人员来说,我有点力不从心,总是在摸索中前进,创设育人情境,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和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我们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还配备了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但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心理疏导。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空,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一次,我到心理咨询室了解情况,我发现高一二班学生某某徘徊在门外,我觉得应该帮助他。于是经常找他闲聊,了解到他因学习压力过重,致使学习紧张、焦虑,成绩下降,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结果恶性循环。找出症后就能“对症下药”,我与他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的办法,他初中成绩拔尖,父母期望过高,高中基础不扎实,学习竞争激烈,一时不能摆脱失败的困惑,便产生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三、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材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教育生命教育心得体会优秀篇四

20xx年12月15日,我有幸到云顶学校倾听“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在有限的一天时间里,听杨校长幽默有趣的《教育应激扬生命》的报告会:句句深入人心。观摩了帅气的我的王子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和《方向与位置》:新颖又有个人特色。还观摩了吕明老师的《成正反比例的量》。陈燕虹老师的讲座《大问题教学在桂林》。姜巍巍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怎么学会“说”的》和陈洪杰主编的《课堂转型与大问题教学》的讲座。全场我都没有迟到和早退行为,是的!真的太精彩了!怎舍得离开呢?这是一个让我成长的日子,我深刻地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是一个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大问题,各个讲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张齐华老师的课,说实在,我是真奔着这天是因为有张王子的课才抢票的,而这票抢得可以说是“物超所值”啊!太动人心弦了!大爱张齐华—我们的数学王子!他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让我重新定义了教学方式。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导入要预热并且是精彩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课堂上孩子们个个生龙活虎,源于老师生动的预热和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在体验分享学习活动。而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的角色也主动转变了。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

二、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自身的素养。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风趣幽默的语调,生动精练、吊人胃口的讲解,非常值得我学习,十分期待还有下次可以学习。

三、巧妙地使用媒体和黑板,多增加生活实际事件。名师都广泛地使用多媒体和黑板教学,不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且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几乎不受下面上千老师观摩的影响,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实在是妙!

四.创设情景教学。张齐华老师创设了现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融入了情景中,在情景中轻松地学习;顺应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与要求。

通过一整天的学习,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鉴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逐渐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

教育生命教育心得体会优秀篇五

世界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爱”这种东西很空泛,它可以是看得见的,也可是看不见的,但它肯定是可以感受的到的,因为人是一种情感型的动物,它热血而不冷血!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学生。很多情况下,爱是一种特殊的动力,可以创造新的生命,创造新的奇迹,创造教育的辉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教师是对学生的爱理应是无私的,而这种纯洁的爱,客观上必然是会赢得学生爱的回报。每位学生都是充满单纯、善良、天真的品性,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会铭记于心,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日祝福,是感动、是欣慰,更是一种幸福!这就够了,爱的教育,就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的爱后,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育是一种“良心式”的工作,我们绝对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来偿还学生对我们的无止境爱。也许这需要用上我们的一辈子!

同时,教育还需要博爱,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新课程背景下也提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白天鹅”要爱,“丑小鸭”更需要爱,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面对“后进生”一次次“旧病复发”,老师应该是宽容地就势引导,把关怀和宽容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坚信教育是一个过程,必须循序渐进,切不可一步到位。坚持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信心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人心总是肉长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被感化。在阅读那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名学生的教育手记,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将来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生命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用手写出来的文字,而是一本用身体实践出来的好书。这些文字,没有一句灰色的理论,在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真挚的教育情怀与理性思考,因为,没有对教育的一种悲悯之爱,便无法让教育成为自己的宗教,没有一种对师生的慈父般的情怀,便不可能有那种跨越时空的漫步和建设性的思考与策略。

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的本真,引导教育的实践: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生命:教育的原点。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生命的特征是有限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独特性及超越性。教育应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促进生命的成长,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引导生命从生存走向存在。在这里,原点,即为“源”点,是出发点。但又不仅仅如此。它同时是核心,是过程,是方法,更是目的。那么,教育的原点是什么呢?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引领人。教育,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这种存在,并不单纯在于“活着”,更在于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回归生命的本真,实现生命的灵动。因此,教育的一切都应为了人——为了人的生命的唤醒、激扬、涵养和完善,为了人的生命的强化、净化、优化和美化。当然,教育不能拒绝适当的灌输、训练和惩罚,但绝不能野蛮,甚至失去理性与人性。

从生命意义上说,教育更应该像阳光,温暖心怀;像金色的河流,澄澈而明净。因为——孩子的生命美丽如花,教育的作用就是让这些花朵绽放得更加绚烂,细细地倾听每朵花慢慢开放的声音!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教育的生命将会因爱而动听!

《认识负数》评课稿 大丰区幸福路小学 夏萍荷

听了周老师上的《认识负数》这一课。我就从学生课堂活动情况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总的来讲,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大部分学生能积极才能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中基本能自觉从教师推荐的资源中自主选择信息、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们之间基本能做到有效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能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教学质疑,并提出不同意见。总体效果良好,基本达到预期目的,对教学过程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创设情境——引出负数

活动:数学活动引入“说相反的话,做相反的动作”的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学生玩得很开心,在玩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建立一个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意识。

活动:小游戏给卡片分类,将准备好的卡片进行分类,让学生进行分类,再次探讨零的问题,加深0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新知探究——认识负数

数学活动:通过完成表格,引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赚了1500元,赔了500元,体重重了2.5千克,体重轻了2.5千克等活动,来解决生活中正负数问题。

数学活动:课件体温表上零摄氏度的出现,学生有了质疑,是正零还是负零,从生生互相讨论中,得出结果,零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负数这一新知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质疑解决探究,进而感悟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学生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情景中抽取出数学问题,并在熟悉的情景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通过学生的联系应用。认识负数,解决问题,电梯的楼层,记录账目的收入与支出等,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拓宽了学生获得新知的知识面的同时使教学环节更加紧凑,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概念教学的呈现形式也更多样化。

纵观本节课教学活动转换的情况,课堂教学结构在时间的分配上还是比较合理的,由于本节课是概念教学,教师讲得部分用时比较多。小小的建议是在练习部分应该少而精,太多的练习题让学生不知所措,在紧张的气氛下学生掌握的知识反而得不到升华。

教育生命教育心得体会优秀篇六

近年来,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关注和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在教育上,不同的人也会得到不同的教育生命心得体会。正如一句话所说,“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能塑造人的灵魂。”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也有着自己的一些感悟和领悟。下面就从兴趣、思维、态度、自我认知和问责意识五个方面,谈谈我对教育所得到的生命心得体会。

第一,学习应该带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变得轻松愉快。我曾经遇到过做题练习的时候非常束手无策,成绩也越来越退步的情况,然后想到了拓宽自己的兴趣爱好,抱着一份快乐的心情学习,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要保持着好奇心和探究欲,对待事物的态度决定着你的学习效果。

第二,思维是学习的核心。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的记住知识点和答案,还需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思维是推动事物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必要工具。在我的学习历程中,我始终重视思维的培养,多思考和思考深入,让我更加熟悉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我逐渐发现思维非常重要。

第三,态度决定进步。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确而积极的学习态度。合理的心态能够在学习中让人感到自信和兴奋,更能引导人结束对问题的探讨。正确的心态可以引导我们克服难关,重新精神焕发,这种积极的进步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第四,自我认知是提高的必要条件。自信的需要一个合理的认知,能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能让我们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地进行纠正和改进。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是丧失自信,正因为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和错误,才会更加成熟和进步。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与自己的认知不断地接触和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第五,问责意识是不可缺少的。正确的问责意识非常必要,这可以追问自己自愿和责任感的来源,从而发现自己的工作失误和问题。许多伟大的人和成功的企业家都有很强的问责意识和自责能力,这种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己人生的分量。在学习生涯中,问责意识可以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弱点,找到给自己带来便利的地方,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我对于教育生命心得体会的收获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分别是兴趣,思维,态度,自我认知和问责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能力,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态度决定进步,自我认知非常重要,问责意识是不可忽视的。既然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需要为自己学习的目标严格努力,不断努力帮助自己寻找优点和不足。一定要掌握几个积极的心理技巧,那么你一定可以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成长和进步。

教育生命教育心得体会优秀篇七

本课题实施以来,通过学习与参与课题研究,本人对生命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系统的认识。现呈现于此,供大家阅评指正。生命教育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进行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过程,其目的就是经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以引导学生尊重生命,认识生命,欣赏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使每个学生的生命更加灿烂,使学校更加焕发生命的活力。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正因如此,教育之“育”就应从尊重生命开始,教人向善,使人胸襟开阔。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给教育下的一个定义:“教育――首先是人学!”确实,每个人都有生命的尊严,都有生命得以张扬的权力,这是谁也不能剥夺的。因此,教育理应承担起让生命飞扬的责任。

学校推行生命教育,首先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教师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体现学科教学的生命性,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满足学生追求生命价值的高层次需要。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构建生命教育的氛围,使学校的亭台楼阁,一草一木都蕴含着生命教育的内容,通过生命教育研究和有关知识的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养成关爱生命的情怀。生命教育是教育回归人性最基本的呼唤。生命教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实际上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新要求,因此我们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实际上就是试图以生命教育研究为抓手,通过开发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和大量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以捍卫每一个生命的尊严,教会学生基本的生存技能,提升师生的生命品质,推动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赵丽环

教育生命教育心得体会优秀篇八

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命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生命教育心得体会1

生命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整体健康发展,而语文课堂恰恰是生命教育的沃土。《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正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生命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才都应以心理健康为前提条件。积极的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必须全面渗透在学校整个的教育过程中,因为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教师要引导他们关爱生命,关注自身的价值。它不能以成败功利来评价。事实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需要不断摸索实践,需要具体措施的有力保证。

其次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意味的?我挺看重“乐趣”二字。只有是有乐趣的,才是充满生命情怀的,才是对学生的学习最有帮助和提高的。如果我们老师只是一味地去教去讲,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又如何能符合当下新课程的精神呢?只有是充满童真童趣的,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有人文关怀的,才能被孩子最大限度的接受,我们的教育也才会更具有意义。做老师的太过一厢情愿,太过霸道,而忽略了那小小生命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做老师的总是要求全体统一,按一个步调去学习去生活,久而久之,必然会抹杀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没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学习,归根结底也只能算是被动的,无效的学习。真的希望,我们教师能成为一个更具有人文关怀,更有人情味的老师,成为一个因为阅读和写作而更敏锐地捕捉快乐和阳光的人。

再个是家庭的影响。家庭折射出来的社会各种因素,正以极强的力量影响着孩子。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学校更有份量。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孩子永远的老师,家庭留给孩子的烙印是终身的。学校教育再尽职尽责,也难与家庭的影响相抗衡。所以,如何在家庭这个层面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须高度重视。教人育人的问题,我们教师自身难以完全担当,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总之,生命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的我,要在这种新理念的引领下,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平台,把他们看做生命发展的主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的独特性。每一个学生都是正在成长的人,难免会犯错误,我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我愿意尽己微薄之力,努力做好这项工作,为学生送去安慰,送去阳光,让他们轻松健康地成长。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2

一、生命教育的核心实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曹教授要求我们做到三个充分:充分相信每一个人都具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充分尊重每个人反映出来的客观现状,充分欣赏每一个人身上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三点无一能够做到,以前,总是抱怨我们学校的学生生源差、学生素质低,学校领导没有为我们创造好的教学条件,学生家长不理解我们教师的苦心,抨击现有的教育体制,斥责应试教育等,为我们所教出来的低素质学生找理由。

其实,作为教师,我的教学实践又何尝不是偏离了教育的本质,面对那些后进生,我总抱怨他们不思进取,批评他们总是为自己完不成作业找借口。我又何曾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厌恶学习的真实背景?我从没做过,甚至没有试图去做,我固执地认为,他们天生就是不可救药的,也或者说是他们父母从小就没教育好,把责任一推了之。曹教授的讲课让我了解了真正的教育是尊重生命的教育,尊重人性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

二、生命教育伴随着自我审视与提高。静默自问是总结反思的良方。静默自问:我在工作中的常态是什么?我工作所围绕的核心是什么?我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我所做到和想要的是一致吗?从前,我的工作常态是忙碌、烦躁,总有忙不完的事,却总觉得做的是无用功。我工作围绕的核心是学生,却又总是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这种矛盾让我一直感到疲劳和痛苦。经过曹教授的点拨,我认识到,工作是为了自己,这让我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为自己而工作,其实是一件美好的事。静默自问可以让我们觉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只有认清自己的当前状态,才会不断地提高自己。

三、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心灵归位。营造归属感的环境是心灵归位的前提。“归属感”是伴随人生很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少年儿童的归属感尤其强烈,在曹教授讲“归属感”的瞬间,我想到了从前所听的“名师”报告,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营造的是有归属感的环境,也让我真正地明白“学生不喜欢你,就不喜欢你的课”的实质。是啊,真正的教育是人性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要伴随着心灵的碰撞、交流和沟通。在孩子们的心向我的心靠近碰撞的瞬间,我没有及时抓住他们,却让他们离我越来越远,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怕我,总是用胆怯的眼光看着我的缘由。

记得两年前刚接一年级的时候,有些有点资历的老教师曾告诫我说,和学生见面上的第一节课就要给他们个下马威,否则以后就压不住他们了。殊不知,下马威使得有些孩子永远也不敢向我们靠近。建立归属感的环境,要让班级成为孩子们的家,并且要让他们成为这个家的主人,各有其位、各尽其责、互帮互学,才能共同提高。

曹教授的培训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有很大的收获,让我明白改变教育现状,需要我们教师做的不是改变教育的体制,也不是改变教学条件,而是要改变我们自己。让我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改变自己、提高自己,我不期望自己成为名师,但静默自问,我要成为一名让自己满意的教师。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3

《生命与教育》这本书基于对生命与教育本体关系的理性思索,探讨了教育的生命本质和生命化教育的理念、特点,构建了生命化教育的体系,书写了有“人”的生命教育学。它让人们重新深思教育的过去,向着生命的未来行进。当今社会,进步与浮躁并存,文明与喧嚣共生。缤纷的世界固然精彩,却掩饰不住慌张中透出的无奈。

‘我’逐渐淡化在人群中,人性的光芒日益暗淡。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生命愈发地彷徨,教育遭遇着迷失。教育与生命的隔离,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误区,更是整个社会的不幸。于是,我们祈求回归。”一种对教育现状的忧患跃然纸上,而这种忧患也无时不贯穿着整本书。面对被越来越多的规训约束的孩子,被越来越重的课业折磨的孩子,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今天的儿童越来越多地被封闭在狭小的空间中……这样的生活,儿童是快乐不起来的”。

生命是完整的,是富有个性的。生命是自由的,也是具有创造性的。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正因为它的唯一性,我们才要更加珍惜。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童年,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就要提供生命发展的良好土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成长的考验,有些考验甚至是灾难性的。作为学生成长的守护者,我们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自身知识及精神发展的规律,又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面对各种生存危机的处理华考本站个个有血有肉的老师,是一处处细得连眼角眉毛都记录的思考细节,或许大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或许这是大师生命成长的见证给我们的引领。

教师素质的提高莫过于和高尚者、与专家、与有经验的人攀谈,这其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阅读,只有提升,拓广自己的阅读质量和阅读领域,教师才能担起“带着先进文化走进教室成为知识的代言人”在本书的阅读中,我越来越感到一个教师要变得高尚起来,那就要多读书,多读大师的书,一个教师要变得有智慧,那就要同大师对话,同书本中的,同生活中的智者攀谈。

教育中的所见要善于记录剖析,感悟教育生命的真谛。记录学生,记录学校,记录同事,记录自己的生活细微,智慧也会在这细微中得以成全,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榜样,在他的笔下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老师,是一处处细得连眼角眉毛都记录的思考细节,或许大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或许这是大师生命成长的见证给我们的引领。

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这不仅是冯教授一人的期望和夙愿,更是众多有良知的教育者为之实践和奋斗的目标!

教育生命教育心得体会优秀篇九

毛泽东曾经说过:在世间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实施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关爱生命,更加注重提升生命质量,更注重实现生命价值。下文是关于生命教育的体会,欢迎阅读。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正因如此,教育之“育”就应从尊重生命开始,教人向善,使人胸襟开阔。

学校推行生命教育,首先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教师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体现学科教学的生命性,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满足学生追求生命价值的高层次需要。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构建生命教育的氛围,使学校的亭台楼阁,一草一木都蕴含着生命教育的内容,通过生命教育研究和有关知识的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养成关爱生命的情怀。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未成年人的事,还应包括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成才观,加强对孩子珍惜生命的教育,让孩子从小懂得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可贵。家长还应该加强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特别是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承受能力,培养他们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他们豁达开朗的胸怀。教育他们分清自尊与虚荣、要强与逞强的界限,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生命作为虚荣和逞能的代价。

20xx年9月28日至9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生命教育种子教师中级培训。从祖国宝岛台湾远道而来的可爱可敬的纪老师把爱心、能量又一次的送到了西宁、玉树老师的心田。三天时间很快过去了,可是,激动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敦敦教诲时时展现。

一、 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

“大家早上好”。一句激情的问候,让我们领略了一位中国台湾老人的风采。此后,她一句句甜甜的征询;一声声柔柔的谢谢;一件件小小的礼物;一行行深情的热泪;一阵阵鼓励的掌声;一次次环保的举动。无不体现着纪教授对与会者的尊重和认可,对大自然的关爱,这难道不是对生命教育最好的诠释吗?没有更多的语言,有的只是亲身践行,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让我们体会到了尊重生命的可贵。

二、 命运是自己创造的,相信它会创造奇迹。

9月29日下午,我们聆听了纪教授的一堂观摩课,还观看了《心灵好手谢坤山》的dvd,也体验了口足书画,真正领会了纪教授的一句话:“生命是自己创造的,有勇气就会做到一切”。真是这样,平时我们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缺少勇气,缺乏创造力。我想让我们的学生也来体验一下,让他们通过这个活动,感受生命的伟大,相信自己,更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创造出奇迹来。

三、 活在当下,活出精彩人生。

9月29日晚,纪教授给我们播放了《doggy poo》的光盘,里面有一句话很让我感动:“上帝不会随意创造你,一定会妥善安置你”。怎样让自己生活的更精彩?那就需要让自己的生命发挥最大的价值。即活在当下(把当时的责任做好)。生命的意义是把每一个‘活在当下’串起来,知道我们曾经在干什么,清楚现在要做什么,这是我们要教育和告知孩子们的重要东西。也就是要把握好每一次的机会,因为机会稍纵即逝。

四、 以生命感动生命,以生命影响生命。

纪洁芳教授以各种生动的案例,以分享的形式,以灵活的教学风格和和蔼可亲的态度赢得受培训教师的欢迎。培训以生命教育为主线,以与生命顽强抗争、感人至深的事例生动阐释了生命的意义、生命教育的意义以及怎样才能活出精彩人生的道理。纪教授多次提到“生命斗士”的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培训通过播放资料影片、做游戏(点心灯)等方式,台上台下互动体验,使在座教师对防范儿童性侵害、创造力的培养、忧郁辅导、丧亲者的悲伤辅导都有了深入的了解。这种不同于我们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让我们大开眼界,更让我们感受颇深。

重体验轻说教的有效教学方式,重需要轻名利的做人原则,重创新轻沿袭的思维模式。纪教授的培训不仅让我们感受了生命教育的意义,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生命的感染力。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节老师的关于《生命教育》的讲座,短短一个小时的学习,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思索与感悟。生命,玄妙的东西,两个肉眼所不能见的细胞结合而诞生的我们,真是世界上最难以描述与研究的。在我看来什么奇迹的诞生,都没有一个婴儿的孕育来的这般震撼人心。自人有思想以来,由远古时对自然的崇拜,到对神的崇拜,再到自我精神的觉醒,这几千年的时间对宇宙来说不过是瞬间,但对我们来说却是近乎永恒的磨难。因为生命的最终结果只有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死亡。人死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了云烟!于是很多人开始迷惘,开始痛恨,开始自我堕落!

拉底和一个朋友相约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的风景如画,犹如仙境。几年以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实在是太遥远了,他们就是走一辈子也难以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朋友十分沮丧地说:“我用尽精力奔跑过来,却什么也没有看到,真是太叫人伤心了!”苏格拉底掸了掸身上的灰尘说:“这一路上有那么多美丽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看到?”朋友说:“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往前奔跑,哪里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要知道沿途处处有美景!”——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一起不复返,才会想到珍惜生命;只有意识到生命属于自己且只有一次,才渴望抓紧每一个现在、重视每一个过程!只有了解生命的真实过程,才会让人们更加尊重和热爱生命,甚至能够更加平静地面对死亡。

把生命观、价值观观和实践观结合起来。今天的生命教育讲座,让我明白了对于自己的终极真理,热爱生命,珍惜现在,好好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教育生命教育心得体会优秀篇十

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生命素质和生命意识,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弘扬生命价值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动。以下是我对于生命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生命教育应该从小学开始。通过观察我的学生,我发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于生命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片面和模糊的。他们对生命缺乏深入的思考,很容易将生命与生存等同起来。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学开始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孩子们正确理解生命的概念,并通过课堂和活动的方式,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生命的奇妙和宝贵。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其次,生命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育是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他们更需要亲身参与和实践。因此,在进行生命教育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让他们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各种生物;或者让学生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和生命的脆弱性,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爱护生命的意识。

再次,生命教育要注重情感教育。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尊重他人的情感,同时也要懂得正确处理情感冲突。这种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情商,还能够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他们正确对待生命的态度和行为。

最后,生命教育要注重终身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一种终身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学校应该与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了解、深入思考和实践生命教育的理念,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

总之,生命教育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它不仅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也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对待生命,培养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新一代,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生命教育,需要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