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山洪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工作报告

时间:2023-08-01 14:49:29 作者:江sx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山洪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工作报告篇一

进入主汛期以来,市遭受多次连续强降雨影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根据省、州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工作安排部署,结合《州自然资源局关于集中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我市驻守督导专业技术人员对县域内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再排查,现将排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群测群防责任落实情况乡镇人民政府是所在辖区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工作的责任单位,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工作责任切实落实到了每个预案点、落实到了具体监测员。本次排查共核实14名防灾责任人,100名监测责任人,396名专职监测人员,签订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专职监测目标责任书396份。

(二)宣传培训工作落实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我局组织驻守督导专业技术人员重点对聚集区、场镇、学校等人员密集区域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讲解,主要宣讲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发生的前兆现象、逃生撤离路线、简易监测方法等内容。本轮共宣传培训2场次,人数达70余人,发放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单50余张。

(三)避险演练工作落实情况在各乡镇原有的避险演练的基础上,再次组织演练,提升群众对应急预案及“一表两卡”的熟悉程度,做到“三个准备,五个清楚”,即:自救指挥体系准备、抢险队伍准备、自救物资准备,点上人员清楚(动态掌握)、危险点在哪里清楚、报警信号清楚、安全撤离线路清楚、安全避灾场所清楚。本次共组织避险演练3场次,参演人数达75余人。

(四)督导检查工作落实情况为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到位,本次采取抽查的`形式,重点对镇、沙尔宗镇、龙尔甲乡、脚木足乡4个乡镇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内业软件资料整理更新情况、各隐患点“一表两卡”发放情况、各隐患点标示标牌完善情况、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及突发性地质灾害避险演练、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等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整改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

(五)巡排查工作落实情况一是下发通知要求各乡(镇)全面排查辖区内地地质灾害隐患点。经排查,我市共有39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已落实所有地灾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专职监测人员,确保地质灾害隐患点“处处有人管、点点有人抓”。二是对公路沿线、重大建设工程区、旅游区、中小学校舍等重点区域,以及房前屋后高陡边坡、山边、河边及低洼地带、矿山等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进行重点排查。三是对巡排查发现的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上报排查结果,做到“一日一移交”。并组织驻守督导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踏勘核实隐患点情况,落实专职监测人员,完善“一表两卡”,纳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体系。本轮排查未发现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

(六)应急调查工作落实情况本轮排查过程中,重点对镇菜农一村二组1号房前边坡隐患、镇州编译局后山泥石流隐患、龙尔甲乡尕渣村各尔洛村滑坡隐患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了3次应急调查,派出专业技术人员15人次,出车3次,无人机1台,通过实地核查,确定隐患点实际情况,提出应急处置措施建议,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七)值班值守及信息报送情况全面落实地质灾害汛期24小时领导带班、专人值班值守制度,落实值班值守人员,确保相关人员信息畅通。不断加强对汛期雨情、水情的监测分析,实时掌握雨情、水情变化及趋势。如遇紧急情况,主要领导均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科学决策,及时果断处理。信息报送做到及时、准确、规范,一旦灾情发生,严格按照“边核实、边报告,边处置、边报告”的原则,严格执行汛期值守和信息报送制度。严格按照“一周轮查一遍”要求,对各乡镇值班情况以及各隐患点监测人员在岗履职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查,以确保群测群防各级相关负责人在岗在位。

一是充分利用已有地质灾害调查和研究成果,采取群专结合、人技结合、点面结合等方式,全面摸排地质灾害隐患,科学评估灾害风险,逐点登记造册入库,逐一完善防灾预案,落实处置措施,明确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和专职监测员。二是采用对已有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核查和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相结合的“逐点排查”方式进行,坚持重点排查和一般排查相结合。坚持逐村入户,“沟到头、坡到顶”,排查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确保工作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一)监测手段较落后、记录较随意。目前我市剩余未安装自动化监测设备的地质灾害隐患,监测手段只能以巡视、巡查为主,监测精度难以满足预警、预报及指导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专职监测人员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够,监测记录较随意,不按监测要求的监测周期、监测内容进行记录,很多记录无雨情记录,不能给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有效信息。

(二)预警设备较落后。目前预警设备为铜锣、哨子,其发出的预警信号传报范围极其有限,对危险区范围小、危害对象少且集中的隐患点尚有效,对危险区范围大、成灾时噪音巨大的隐患点(如泥石流)有效性极差。

(三)可能发生链式灾害的隐患点未能建立有效的预警网络。全市可能发生链式灾害的隐患集中于泥石流,主要表现局部强降雨诱发上游爆发泥石流或支沟群发性泥石流,进而引发主沟泥石流或洪水,对中下游构成严重危害(如大郎足沟泥石流、松岗镇足木沟泥石流群等),对此类型的灾害点、灾害群目前监测预警网络较为单一上游与下游之间的有效联系较差,给地质灾害预警带来隐患。

(一)进一步强化工作部署清醒认识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再动员、再强调、再督查,确保各项防灾措施再落实。

(二)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隐患动态排查工作,对所有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人员居住地和活动场所,尤其是学校、医院、旅游景点、集中安置点及工矿企业等进行重点复査评估,确保不留死角。对排查出的隐患逐一登记造册,及时确定防灾责任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灾手段,逐一编制、完善隐患点防灾预案,逐一落实监测、避让、治理等各项防灾措施。

(三)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继续加强与气象、地震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密切关注雨情变化,充分利用各种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实时动态的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并确保监测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达至本区域内各级防灾责任人以及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具体监测人员,传达至辖区内工程建设项目及矿山企业业主和施工单位负责人。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和工程建设项目及矿山企业安全责任人要及时上岗到位,加强监测,加密巡查,发现险情及时预警,果断组织受威胁人员撤离。

(四)进一步强化主动避让深刻把握“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的工作原则,继续深入强化主动预防避让机制的高效运转。在强降雨来临前,提前组织地质灾害高易发地段受威胁人员安全疏散转移。特别是安置点、场镇等人口密集区及各类在建工程、工矿企业,要根据雨情果断实施提前预防避让,避免因灾伤亡事件发生。在组织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后,要加强管控并在危险区域设置警戒标识,避免相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并在前期培训演练工作基础上,持续深入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和避险演练工作,不断提升广大干部群众主动识灾、避灾的能力和意识,为防灾避险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五)进一步强化值班值守进一步加强汛期值班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按照一周轮査一遍的频率,加强对各级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员上岗履职情况的电话抽查,督促各级防灾人员到岗到位,履职尽责。提前做好各项防灾人员力量和物资准备工作,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险情、灾情,要迅速组织力量及时赶赴灾害现场,科学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同时,严格按照要求时限做好灾险情信息报送工作,加强灾情续报和信息反馈,确保信息传达及时准确。

山洪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工作报告篇二

根据国土资源部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结合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及省地质灾害调查队调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提出预防和防治措施,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为我镇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和依据,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灾害损失。

(一)孕灾环境

局,岩层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受长期地质营力的作用,特别是“5.12”地震后,岩体稳定的力学结构受到破坏。

该地区属中山沟谷切割地貌,高差大,地形陡,沟谷多呈“v”字型,水系发育,呈树枝状,水位随季节变化,汛期受暴雨影响陡涨陡落。

该区域植被覆盖率70%左右,局部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二)诱发因素

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量,降雨强度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

(三)危险对象

区内工矿企业、居民点众多,交通线路原水系分布,旅游景点初具规模。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制约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

根据以上因素,结合地质灾害调查成果,预测如下:

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规模及危害均将有所增加,红白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1、松林村四组——木瓜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地区地形陡峻,地质构造作用强烈,矿山开采工程活动频繁,暴雨集中且强度大,洪水冲刷侵蚀作用强烈,特别是“5.12”地震后,该区域极易诱发和产生地质灾害,应特别注意广青路沿线、赵家坪滑坡、岳家山泥石流、干河口滑坡、马槽滩泥石流、将军岩崩塌、水磨沟地面塌陷等不稳定地质灾害。该地区地质灾害具有类型多、规模大、稳定性差、治理难等特点,严重危害矿业生产、农林生产、交通建设和职工居民安全。

2、红白镇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区沿石亭江和通溪河分布,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岩体破碎,完整性、稳定性较差。残坡积松散堆积物覆盖厚度大,河流、水位在汛期陡涨陡落,易引发滑坡。应密切注意椅子框潜在崩塌,石岗坪潜在滑坡及金河磷矿子弟校滑坡。瞿家山地裂缝有大规模滑坡发生的先兆,应加以注意。

3、峡马口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红钟公路新修段危险性斜坡群,红金公路新修段危险性斜坡群,桦头尖——红星煤矿一带的泥石流等。

以上各区地质灾害的发生是明显的季节性,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6-9月的汛期,要特别注意6月底-9月上中旬的区域性暴雨和局部暴雨对该区的影响,可能诱发该地区规模较大的地质灾害。

(一)加强领导,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规和要求。

(二)制定地质灾害防御预案,落实预防措施,分户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

(三)建立“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体系。

防御地质灾害是一项社会公益性工作,“群测群防、群专结合”是防御地质灾害的根本方针。大力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普知识,使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基本的地质灾害识别、监测、预报知识和避让措施,强化防灾、减灾和救灾意识。增强全社会防御地质灾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在灾情发生时应及时出动,确保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及时监测方法得当,组织避险措施得力,险情信息反馈迅速。

(四)完善制度,协调配合,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红白镇已成立地质灾害防御领导机构,完善汛期值班制度,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加强与防洪、气象、地震、救灾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为制定当地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供正确依据。确保镇、村、组三级之间信息畅通,联系密切。

组织有关负责人和责任人定期或不定期对本地区重点地质灾害和危险区进行巡回检查,了解其发展趋势,督促有关部门落实预防措施,努力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减灾。

根据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安排以下几条汛期巡回检查路线:

1、红白——西部惊奇欢乐谷;

2、红白——峡马口——钟鼎寺;

3、红白——观通桥——金莲池。

重点预防区域:

(一)赵家坪地面塌陷

1、采空区回填,采区预留保安矿柱,防止塌陷继续下陷和诱发新的地质灾害。

2、坑道闭坑道应严格按规范验收,特别是对采空区的处理,闭坑报告的提交应严格按程序,并要求真实客观反映井下情况。

3、禁止非法进入矿井挖掘残余矿柱。

应急分队成员:

红白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由红白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以及各村、矿山企业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领导小组和抢险队组成。

山洪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工作报告篇三

一、地理位置及洪灾概况

我市位于湘中偏西南,资水上游,东与衡阳为邻,南与永州和广西桂林接壤,西与怀化交界,北与娄底毗连,市辖八县一市三区,总人口730万,其中农业人口611万,土地总面积208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90万亩,为典型的农业大市。

全市为江南丘陵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部雪峰山脉系云贵高原的东域,东、中部为衡邵丘陵盆地的西域。市境北、西、南面高山环绕,中、东部丘陵起伏,平原镶嵌其中,呈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的盆地地貌,地势比降为10.25%。资江干流两源逶迤,支流纵横,自西南向东北呈“y”字型流贯全境,流域面积遍及市辖8县1市3区。

我市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的地区,据资料统计,近300年间,共发生水灾73次,平均4.1年一次,而在建国后的52年间,洪灾年份就有17年。由于山丘区洪灾暴发迅猛,历时虽短,但常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毁灭性打击。1979年的“6.27”洪灾,淹死87人,伤550人,其中洞口县死亡56人,伤466人;1988年洪灾死亡41人;1996年的特大洪灾具有全局性、毁灭性的特点,资水干流邵阳市区洪峰水位达222.21米,超出警戒水位8.21米,全市8县1市3区全部遭灾,196个乡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其中重灾有71个乡镇,占总数的36.2%。704万人中,有516.05万人遭灾,占总数的73.3%,有68.83万人被洪水围困,42.23万人紧急转移,82人在洪水中丧生。倒塌房屋13.77万间251.3万平方米,228.71万亩农作物成灾,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8.73亿元。洪水所过之处,留下的是一片废墟,老百姓形象地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下回到解放前”。今年由于“5.26”和“6.21”的集中暴雨,我市又有绥宁、新宁、邵东、武冈四县、市受灾,受灾乡镇63个,受灾人口77.5万人,全市直接经济损失1.9986亿元。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32.88千公顷,成灾面积10.18千公顷,绝收0.51千公顷,粮食减产1.74万吨。暴雨洪灾也给我市水利设施带来了很大的破坏,损坏水库6座,损坏堤防1450处89公里,冲毁塘坝199座,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3850万元。

二、成因分析

1.暴雨强度大。暴雨强度大是诱发山洪的主要原因。我市流域内有三个暴雨中心:一是洞口以上流域,二是隆回的六都寨附近,三是广西资源。由于流域内三个暴雨中心的存在,再加上特殊的地形条件,坡降大,导致汇流时间极短,洪水始料未及,突发性极大,并且来势凶猛,峰高量大。局部暴雨局部洪灾,全局性暴雨大范围洪灾。当为全流域性暴雨时,暴雨中心的不规则移动常造成洪水的复杂组合,在影响市区防洪的大洪水中,赧水的来水比重很大,约占70%,夫夷水约30%,邵水的汇入往往也会改变市区的防洪形势。以1996年山洪为证,7月10日14时至20时的6个钟头内,高沙、黄桥、洞口3站分别降雨124毫米、105毫米、70毫米,其中3个钟头内分别降雨80毫米、70毫米和50毫米,16日8时至17日8时,全市暴雨发展到了顶峰,超过100毫米的大暴雨有党坪、武阳、山门、洞口、小沙江等5站,最多的党坪站达146毫米,最大的时降雨量为78毫米。邵东县上沙江水库(中型)库区18日凌晨3时40分至4时50分,70分钟降雨90.4毫米。不仅我市境内普降暴雨,客水流域的暴雨强度也很惊人,广西资源县从15日20时至18日凌晨2时降雨量达400毫米,加剧了我市夫夷水的陡涨。在强暴雨的袭击下,我市大小河流水位猛涨,号称我市大江大河的平溪江、赧水、夫夷水、邵水、资水均出现了超历史的最高水位。

2.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形成。我市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往日的森林覆盖率一直较高,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历经“大办钢铁”、“大兴公共食堂”、“农业学大寨”、“文化大革命”等几多带“大”字的群众运动,过度开垦,乱砍滥伐,许多郁郁葱葱的绿色山头变成了“癞子头”、“和尚头”,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均比1957年减少了2成左右,少数地方减少了六、七成。同时,全市有100多万亩山林被垦为耕地,使“绿色水库”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面积比1957年增加了43%。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有害于调节小气候,大大降低涵蓄水源的能力,引发山洪灾害,而且造成大量泥沙俱下,形成泥石流,涌入江河和水利工程,淤积水域,削弱了防洪能力。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200平方公里,水蚀模数达到4000吨/平方公里年,照此计算,每年有1000多万吨泥砂注入江河、沟渠、圹库。普遍反映,河床一般比五十年代中期抬高了1米多,隆回县辰河、新邵县石马江、新宁县新寨河、绥宁县三双河等,甚至成了高于两岸农田的“悬河”。

3.工程标准低,蓄洪能力差。建国以来,我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卓有成效的水利建设,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但由于水利投入不足,土法上马,建设标准不高,尤其是水库长年运行以后,老化严重,带病运行,据今年汛期统计,我市1246座水库中带病运行的尚有328座,占26.3%,这些水库每到汛期,令人提心吊胆,只能控制水位运行,难以发挥拦洪错峰的作用。另外,在资水上游除赧水水系上建有一座六都寨大型水库外,其它均无骨干水利工程,夫夷水系连中型水库都很少,拦蓄洪水的能力更弱。

4.河道设障多,洪水渲泄不畅。部分群众水患意识不强,缺乏全局观念,违章违法作业。在河道中采砂淘金,乱堆废弃物,阻塞河道;向河道中倾倒废渣、垃圾;在河滩上建仓库、码头、房屋等,随意侵占行洪断面,致使河床不断抬高,河面日趋变窄,严重地阻碍了洪水的正常渲泄。如资江市区河段的坡降从1956年的0.039%降到了1996年的0.027%,又如大圳水库下游的新寨河,已从建库前637立方米/秒的安全泄量降低到120立方米/秒,超过这个限度就会房倒田淹。

5.人为因素造成局部山体滑坡,导致山地灾害。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山体上开采矿石、修路建房,破坏了山体结构,在强降雨的诱发下,山体滑坡、泥石流往往伴随着山洪一同泛滥,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电力和电信线路倒杆,交通道路中断,农田被毁。

三、减灾措施的探讨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山洪频发的主客观因素,我们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治标治本。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山洪灾害意识,在防御山洪灾害上,当前普遍存在着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把防灾减灾当做是“短期行为”和“被动行为”,灾情发生,往往措手不及,处处挨打。防灾抗灾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因此,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防灾减灾斗争中来,树立抗灾保安全、抗灾夺丰收、抗灾求发展的思想,要把强化防灾减灾意识做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一是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报告会等各种宣传媒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增强全民的防灾意识;二是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传授防灾抗灾的有关知识,增强防灾抗灾能力;三是要提高公民参与防灾抗灾的意识,认识到防灾抗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四是要建立健全一个强有力的指挥体系,组织一支过硬的抢险队伍。

2.建立专门的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地矿、气象部门加强山洪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测工作,尤其是地矿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具体的管理方案;建设、国土部门要采取措施制止在山洪易发地区进行建筑、开发。在今年“5.26”洪灾中,由于气象部门预报的准确及时,各级各部门防汛责任落实,提前作好了各项准备,在抵御山洪灾害中抓住了主动权,虽遭特大暴雨袭击,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3.大力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水利基础建设,提高抗灾能力是防灾减灾的有力保障。针对防御山洪灾害的需要,工程建设应着力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抓水库的除险加固。集中精力、财力、物力,打好险病水库歼灭战,力争三至五年内,摘掉现有险病水库的帽子,确保安全运行,发挥其正常的防洪效益。二是抓城镇防洪工程建设。发生山洪灾害,损失最大的一般均在城镇,因此,要把城镇防洪堤建设纳入城镇规划、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修好“保命堤”,保城镇安全。三是争取骨干防洪工程立项建设。按照我们的规划,如能在夫夷水上游修建犬木塘水库,在赧水上游修建洞口塘水库、山门水库等重点骨干工程,邵阳的山洪灾害将会得到根本的治理。

4.致力实施生态工程治理。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措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水土保持治理要坚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方针,搞好封山育林和营造水土保持林,制止毁林开荒和滥砍滥伐,不断扩大森林覆盖面,增加植被。对开挖造成的陡峭山坡要加大投入,进行护坡固脚。当前,我市要重点抓好新邵、隆回、邵东等水土保持长治县的生态治理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经验,在全市普遍推广。

5.依法治水,加大河道的治理力度。要运用法律武器,纠正现在多家管水的紊乱局面,对河道实行统一管理。要认真宣传贯彻《河道管理条例》,在全市推广市区河道综合治理经验,大力打击“四乱”行为,抓好大小河道的扫障工作,限期清除老障,杜绝设置新障。对涉及河道的建设工程,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报送河道主管机关审批。要通过水政水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尽快扭转河道行洪不畅的状况。

山洪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工作报告篇四

害防治方案的要求,我镇深入扎实地开展了20xx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我镇地处黄土高原,是地质灾害多发地,每年5—10月雨季属重点检测和防范期。我镇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余处,主要分布于石井村,威胁农户2户、12人,型主要为滑坡、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崩塌。我镇未发生一起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

针对我镇地灾的基本情况,我镇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针,市镇村三级密切配合,周密部署,精心安排,认真贯彻省、市会议精神和各项工作要求,将我镇地灾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镇历来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一把手为组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充实了领导机构,确保地灾防治工作高效开展。各村也相应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同时,在今年初,我镇与市政府、各村签订了地灾防治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二)制定各项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有效防范地质灾害。

为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下发了《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修改完善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召开工作会议,对全镇地灾防治工作进行早安排早部署,下发了防治方案和预案,充分做好动员工作。各村也结合排查、巡查工作成果,制定了村级年度防治方案,群众转移方案。

(三)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警示工作,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为使地灾防治宣传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切实增强广大群众防灾、避灾、减灾的意识。一是积极组织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员参加培训,一方面多次组织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员到市国土局参加相关的培训,另一方面我镇也召开了全镇地质灾害责任人的培训会,现场会及具体工作安排会等。通过培训监测责任人、监测人掌握了监测方法和临灾预警方法,增强了群众防灾意识和识别地灾的能力。二是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到各村各户。在汛期来临之前,各村将两种明白卡迅速发放到每户群众家中,并张贴在墙上,将宣传画张贴到地质灾害易发区等地方,将包括地质灾害基本情况、预警信号、转移路线、避险地点等内容的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卡和防灾明白卡发放到所有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和群众手中,同时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了警示宣传牌,划定了危险区。发放了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手册和张贴画300余张;发放了地质灾害监测记录本40本,防灾工作明白卡10份,防灾避险明白卡5份。三是为了增强村民避灾实战能力,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我镇按照全市地质灾害应急要求认真贯彻和落实。

(四)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1、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管网络。结合实际,镇上成立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巡查组,在雨季进行流动巡查。镇上还设立了专门值班电话,并已上报县安监局,值班人员认真做好了每日值班记录和按时零汇报制度。各村根据本村的具体情况,落实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确定了14名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对监测点每天进行监管巡查,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类型设立警示牌,做好监测记录。同时,保持信息畅通,及时将上级新的方法、措施传达给一线工作人员,将一线工作人员的经验传播出去。

2、做好汛期灾害应急调查准备,建立健全灾情速报制,确保灾情及时准确上报。村巡查人员定期和不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和危险区域巡查,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各监测点经监测有重大险情发生时,5分钟内上报镇政府,镇政府立即采取应急防灾减灾措施,同时立即上报县安监局。镇应急指挥长及时赶赴现场,视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3、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制度。整个汛期,我镇还建立了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将气象信息通过短消息的方式发送到各村监测人手机中,确保信息及时畅通,牢牢的把握地质灾害预防的主动权。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3-5级时,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途径告知各村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

(五)认真做好地质灾害再排查工作。

根据质灾害《关于切实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我镇于及时召开全镇地质隐患再排查工作会,传达了县的会议精神,对排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要求全镇各村、企业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后,我镇各村、企业等立即对全镇范围所有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地区进行了拉网式排查,重点是地质灾害隐患点(2个)、地质灾害危险区(房前屋后、沟口、低洼地带)、施工工程(水、电、矿山)的排查,发放了《汛期地质灾害再排查统计表》,及时做好再排查工作。通过再排查,截止目前,各村,企业已将再排查情况反馈给我镇,再排查出中坝村和大楠村新增的隐患点,共两处,已将隐患点上报县安监局。

目前,地质防治工作还在进行当中,我镇将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山洪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工作报告篇五

1.1总编目的及依据

为建立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山洪灾害应急、保障和防控体系,全面提高应对山洪灾害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的消除山洪灾害危害,避免和减轻山洪造成的损失,保证抗洪抢险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保障本公司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杜绝群死群伤,根据《卢氏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制定本预案。

1.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矿区内山洪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是矿区山洪灾害防御组织,协调本公司山洪灾害应急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程序规范。

1.3预案有效期

本预案有效期为3年,特殊情况下及时予以修订。

2.1社会经济和河流情况

本公司位于潘河乡清河村后清河组,公司有3个采矿区(清南、清北、前坪矿区)一个选厂一座尾矿库,全公司有职工345人,矿区面积大约有8平方公里,清河从矿区穿过是全矿区的中间防洪河流。

2.2山体滑坡情况

本公司没有发现山体滑坡迹象。

我公司危险区主要在清南矿区712、706、700、744以及尾矿库。

4.1 人员组成

本公司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总指挥由钟文均担任,副总指挥由xxx担任,成员为xxx、xxx、xxx、xxx、xxx、xxx等21人。同时成立一支由青壮年职工为主体的32人应急抢险队伍,应急抢险队长由xxx担任。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指挥部确定雨量观测员2名、水位观测员2名,预警员(包括鸣锣员、口哨员、手动警报器报警员)共9名,负责水雨情、险情的监测、发送及预警工作。

4.2 主要职责

4.2.1 相关机构职责如下

指挥部:在县、乡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落实山洪灾害防御避灾躲灾各项措施,掌握山洪险情动态,收集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数据并上报,定期进行险工险段、山体开裂、滑坡等隐患的监测,动员和组织员工的安全转移与避险,认真执行上级的命令,积极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建设等。认真落实公司、各坑口、二级联创机制,确保发生洪灾后人员能够及时转移。在发生交通、通讯、电力中断的紧急情况下,指挥做好本公司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和人员转移工作。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4.2.2 相关人员职责如下:

总指挥:负责组织制定本公司防御山洪的各项制度,组织做好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增强广大职工防御山洪的意识;负责组织开展本公司防御山洪的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建设,不断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负责编制本公司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贯彻执行上级调度命令。根据汛情,及时做出防御山洪灾害工作部署,组织指挥本公司职工参加抢险;山洪灾害发生后,立即组织、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安排好职工生活,尽快恢复生产,保持社会稳定。

监测员:负责本公司的雨量、雨情、水位、险工险段、泥石流及滑坡点的监测工作。

预警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5.1 监测内容

本公司的水雨情监测内容包括水位监测、降雨量监测、泥石流监测和滑坡监测。降雨量监测收集简易雨量站的降雨量信息;水位监测收集河道水位资料,泥石流和滑坡监测负责监测由山洪引起的泥石流、滑坡资料。

5.2监测要求

监测要突出实时性、准确性,以便能提供实时的、可靠的监测资料,并及时将检测结果上报给各级防汛指挥部。

5.3监测方式

监测采取群防群测为主的方式。通过利用现有雨量站、水位站进行监测,将监测到的数据及时报告到防汛指挥部。在发生暴雨时,要充分发挥群防群测的作用,发现险情及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