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模板12篇)

时间:2024-05-08 07:07:05 作者:笔舞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并且能够有计划地评估和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在此分享一些教学计划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三年级的数学日记《小鞋油中的学问》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在,数学网为同学们特别提供了新编小学三年级数学日记,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有一次,我闲着没事干,就从爸爸的书桌上拿了一本刊物读了起来。上面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引起了我的注意:有一个生产鞋油的厂商,向社会征集提高鞋油销量的方法。他征集到很多的方法。其中,有一个人的方法很普通,就是把鞋油的.口径变大。鞋油厂商采纳了这个人的方法之后,鞋油的销量果然提高了许多。

看了之后,我觉得很有趣,于是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做了个实验。我先量出鞋油的半径是5毫米,如果挤出15毫米的鞋油,那么挤出的鞋油的体积是3.145515=1177.5(立方毫米),约是1立方厘米,把它近似地看成重1克。

然后我把鞋油的半径增加到6毫米,这时挤出同样长的鞋油,它的体积约是3.146615=1695.6(立方毫米),约是2立方厘米,近似地看成重2克。增加口径前,按全国13亿人口每天擦1次来算,一天就用去了113=13(亿克)。增加口径后,一天就用去了213=26(亿克),整整增加了一倍,如果按全世界人口来算,还要多得多。一句简单的话,竟让厂商获得如此大的利润,真是小鞋油,大学问!

三年级的数学日记《小鞋油中的学问》

天刚亮,妈妈就叫我起床,刚起床我就洗脸刷牙。

我说:“妈妈,你有没有空?我想去“开心轩”卖文具。”妈妈说:“好吧!”接着我坐妈妈的摩托车来到富民路。妈妈说:“我给你20元钱,让你当一回小主人吧。”我拿着钱去了面包店,我说:“老板,面包多少钱一个?”老板说:“一块钱一个。”“我要2个。”我说。我和妈妈吃完面包就去“开心轩”。只见货架上摆满了故事书、铅笔、本子、彩笔、还有玩具呢。我说:“买一盒彩笔、5支铅笔、5本中方格和5本课文本。”老板说:“彩笔8块5一盒,铅笔2毛钱一支,课文本和中方格都是3毛钱一本,算算看一共要多少钱?”我想了想说:“铅笔要2支,一共1块钱,5本中方格和5本课文本是10本,每本3角就是3元,8元5角+1元+3元=12元5角。”老板说:“你真聪明!”我给老板15元,他又问我:“要找你多少钱呀?”我说:“要找我2元5角。”妈妈满意的笑着说:“你今天的小主人当得不错哦!”我也开心的笑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学会用“连线”、“字母表示”等方法解决搭配问题,增强符号感;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在交流中,体验到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倾听与表述能力。

教学准备:纸制衣服、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的好朋友小小要到少年宫去玩,小小打开自己的小衣柜,找出了几件自己喜欢的衣服,2件上衣,2件下装,小小要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法呢?边说边板书:搭配。

二.展开。

1、衣服的搭配。

师:这里有一张练习纸,你可以把结果写在上边;这里还有一个信封,里面装着纸做的衣服,同学们需要的话可以用。想想怎样汇报,别人才听得明白。有困难的话,老师和你一起研究。(学生活动)。

交流。(适时引导并板书连线)。

(让学生评价,你听懂了吗?他的方法有什么优点?好在什么地方?师概括:“不重复、不遗漏”,可以把“有条理、有序”写在黑板上。)。

师:妈妈送给小小的节日礼物是一件白色的短袖衫,现在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想一想,怎样才能不遗漏、不重复(直接写算式或者连线表示都可以),如果需要摆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里再领取一件上衣。

(板书连线)。

小结:在刚才的几次搭配过程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操作、思考,这也是我们今天在搭配中的学到的学问了。(补充板书)。

师:能干的孩子们动了手、动了脑,配出了这么多的穿法,小小选了其中的一套,高高兴兴地和同学一起去少年宫了。

2、路线中的搭配。

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要求: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活动,展示方法。

(师:怎样表示最清楚呢?)你对他们的表示方法有什么评价?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游戏中的搭配。

好,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思考问题很有条理。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4、数字搭配。

打完了乒乓球,他们来到一个数学游戏教室。其中有个数字组合游戏,我们也一起来玩吧!

请听题:用三个数字1、2、3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停顿几秒后抢答。)。

1、2、3、4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想一想,写一写。

三、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数学中的搭配问题,你知道搭配中有什么学问呢?

三年级的数学日记《小鞋油中的学问》

天刚亮,妈妈就叫我起床,刚起床我就洗脸刷牙。

我说:“妈妈,你有没有空?我想去“开心轩”卖文具。”妈妈说:“好吧!”接着我坐妈妈的摩托车来到富民路。妈妈说:“我给你20元钱,让你当一回小主人吧。”我拿着钱去了面包店,我说:“老板,面包多少钱一个?”老板说:“一块钱一个。”“我要2个。”我说。我和妈妈吃完面包就去“开心轩”。只见货架上摆满了故事书、铅笔、本子、彩笔、还有玩具呢。我说:“买一盒彩笔、5支铅笔、5本中方格和5本课文本。”老板说:“彩笔8块5一盒,铅笔2毛钱一支,课文本和中方格都是3毛钱一本,算算看一共要多少钱?”我想了想说:“铅笔要2支,一共1块钱,5本中方格和5本课文本是10本,每本3角就是3元,8元5角+1元+3元=12元5角。”老板说:“你真聪明!”我给老板15元,他又问我:“要找你多少钱呀?”我说:“要找我2元5角。”妈妈满意的笑着说:“你今天的小主人当得不错哦!”我也开心的笑了。

三年级的数学日记《小鞋油中的学问》

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会遇到数学问题,就拿切蛋糕来说吧!现在有一个生日蛋糕,要分给8个孩子,只切径直的3刀,而且不移动任何一块蛋糕,就可以分成相等的8块,那我们需要侧面的思维,从上向下切两刀,第三刀从蛋糕侧面中间横刀。如果要算出各块蛋糕的大小,你只需要知道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是面积=底x高每一个三角形有相同的高,所以每一块的面积是×8×5=20平方英尺。

这方法适用于具有正多边形形状的任何蛋糕,如果你要将三角形蛋糕切成10块,你就标出周边的10个等长,把这知识储存起来,因为有一天会有人制作三角形蛋糕。数学学得真棒!妈妈和我都高兴极了。

三年级数学《搭配的学问》说课稿

《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是在二年级简单排列组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初步渗透的一节实践活动课。这个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联系学生生活、训练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通过摆一摆、列算式等活动,体验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2、使学生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美。

掌握多种搭配方法,渗透有序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重复、不遗漏的搭配原则,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通过观察、操作、展示、交流、总结方法等过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摆一摆、连一连提升为更简便列算式的过程。

教法: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结合白板操作软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规划,共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4、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让三年级的同学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我创设了两个情境。

情景一:通过想跟全班每个孩子击掌,来提出思考:老师如何击掌能够看出跟哪些同学击过,哪些同学没击过?原来可以一行一行击掌,或者一列一列的击,这样击的好处是有顺序、不会重复也不会漏下谁。(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情景二:数学城堡有一把密码锁,一共有四个数,要求组成所有不重复两位数。采用的方法是让全班同学在算术本上书写。找一名同学上前进行拖拽。(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排列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进行铺垫。)。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1)活动:

城堡里主人是小女孩,她要带我们去游乐园看一看。去之前希望咱们帮她搭配一件漂亮的衣服。出示2件上衣,3件下装。注意的是,在操作搭配前一定要问问学生“我们穿衣搭配讲究的是什么:1件上衣搭配1一件下装。”

(2)动手操作:

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2件上衣,3件下衣的图片,让学生搭配一共有多少种穿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操作空间,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除了操作实物摆一摆,也可以在图片上进行连线。

(3)交流展示:

学生上前操作,(可以选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会发现他搭配的有重复而且还有遗漏,让学生去纠正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同时激发学生思考,如何摆能够避免出现错误呢?原来可以选择先固定1件上衣,再去搭配下装,这样就会避免出现重复和遗漏的情况。最后总结出搭配的两个特点:不重复、不遗漏(板书特点)。

讨论:2件上衣、3件下装能够搭配出多少种不同的穿法?(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仔细观察,通过数一数,数出6种搭配穿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现1件上衣可以有三种搭配,而我们有2件上衣,所以可以通过列算式:加法:3+3=6;乘法:3×2=6。

原来,搭配不仅可以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还可以通过列算式。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练习是数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桥梁,也是考察目标达成度的手段,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

练习1:从正门出发经过猴山到达游乐场有几种线路可以选?(指名回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搭配方法。)。

练习2:有男运动员5名,女运动员8名,要选一名男运动员搭配一名女运动员参加乒乓球混双比赛,恭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抢答方式回答,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速度。鼓励学生选取列算式的方法。)。

练习3:想走出城堡,最多试几次能够打开大门?(同座讨论,与之前导入题目相比,问题的问话形式和难度上都有所提高。)。

练习4:午餐搭配:2种饮料、3种主食、3种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小组交流,课下沟通,属于提升题。)。

3、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玩得真高兴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的收获吧!(指名回答),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美!

特点:不重复、不遗漏。

摆一摆。

连一连。

列算式:3+3=6。

3×2=6。

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的说课稿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并感知有序搭配的意义和方法,本节课我活用教材,抓住学生心理,以“游览武穴”为情境主线,让学生在情景化、或动画、情感化的探究过程中,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为此,我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解决生活数学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体现本课教学的核心价值,我制定的重难点是:渗透有序思考方法为教学重点,理解求两种不同事物组合数的方法为教学难点。并通过分层操作、语言内化、分析比较的.学习方法突破重难点。

为了使精讲精练落到实处,我的教学时间初步安排如下(略)。

一年级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一年级排队中的数学问题课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11-20各数的基数及序数含义,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实际排队中学问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练习。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学准备。

(师、生)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与时间师生互动流程思考与调整。

一、创境激趣。

二、自主探究。

三、交互反馈。

四、总结延伸。

小朋友们,放学时记得要排队走出校门哦。你们可知道,在排队中也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课中学习单: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1)看图体验,交流信息。

(2)小组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有什么解决方法吗?和同组的同学一起说说。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小朋友们排队去动物园看熊猫,小丽排第10,小雨排第15求他们之间有几人?学生讨论说出可以通过列算式、数数和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3)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独立操作。小组交流。

小组汇报过程和结果。

师:大家同意吗?还有别的方法来解决吗?

学生可能说出:请问用数数的方法时,重点是要注意什么?

1.数的时候不能错。

2.不能数10和15这两个数。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10和15指的是小丽和小雨,而题目是他们之间的人数,所以不能数10和15。

(4)突出讲解用列算式解决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数数,画图的方法来想一想,说一说。

课后检测单: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1、请20个同学上台排队,并指定两人说说自己从左到右的的位置,台下同学先听台上的同学说自己的位置,再说这两名同学之间有几人。

2、完成做一做:79页。

3、80页第5题。

星期一,今天有雨,运动会推迟3天再开,推迟后,运动会星期几开?

4、81页第6题。

今天从第10页读到第14页,明天读第15页了,今天读了几页?

分析:10---14页读书。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本。

数学三年级《搭配的学问》说课稿一等奖

《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是在二年级简单排列组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初步渗透的一节实践活动课。这个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联系学生生活、训练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通过摆一摆、列算式等活动,体验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2、使学生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美。

掌握多种搭配方法,渗透有序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重复、不遗漏的搭配原则,运用多种搭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通过观察、操作、展示、交流、总结方法等过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摆一摆、连一连提升为更简便列算式的过程。

教法: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结合白板操作软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规划,共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4、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感知搭配: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让三年级的同学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我创设了两个情境。

情景一:通过想跟全班每个孩子击掌,来提出思考:老师如何击掌能够看出跟哪些同学击过,哪些同学没击过?原来可以一行一行击掌,或者一列一列的击,这样击的好处是有顺序、不会重复也不会漏下谁。(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搭配的不重复、不遗漏特点。)。

情景二:数学城堡有一把密码锁,一共有四个数,要求组成所有不重复两位数。采用的方法是让全班同学在算术本上书写。找一名同学上前进行拖拽。(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排列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进行铺垫。)。

2、借助活动、体验搭配:

(1)活动:

城堡里主人是小女孩,她要带我们去游乐园看一看。去之前希望咱们帮她搭配一件漂亮的衣服。出示2件上衣,3件下装。注意的是,在操作搭配前一定要问问学生“我们穿衣搭配讲究的是什么:1件上衣搭配1一件下装。”

(2)动手操作:

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2件上衣,3件下衣的图片,让学生搭配一共有多少种穿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操作空间,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除了操作实物摆一摆,也可以在图片上进行连线。

(3)交流展示:

学生上前操作,(可以选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会发现他搭配的有重复而且还有遗漏,让学生去纠正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同时激发学生思考,如何摆能够避免出现错误呢?原来可以选择先固定1件上衣,再去搭配下装,这样就会避免出现重复和遗漏的情况。最后总结出搭配的两个特点:不重复、不遗漏(板书特点)。

讨论:2件上衣、3件下装能够搭配出多少种不同的穿法?(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仔细观察,通过数一数,数出6种搭配穿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现1件上衣可以有三种搭配,而我们有2件上衣,所以可以通过列算式:加法:3+3=6;乘法:3×2=6。

原来,搭配不仅可以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还可以通过列算式。

3、运用知识、拓展搭配:

练习是数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使学生形成知识的桥梁,也是考察目标达成度的手段,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

练习1:从正门出发经过猴山到达游乐场有几种线路可以选?(指名回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搭配方法。)。

练习2:有男运动员5名,女运动员8名,要选一名男运动员搭配一名女运动员参加乒乓球混双比赛,恭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抢答方式回答,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速度。鼓励学生选取列算式的方法。)。

练习3:想走出城堡,最多试几次能够打开大门?(同座讨论,与之前导入题目相比,问题的问话形式和难度上都有所提高。)。

练习4:午餐搭配:2种饮料、3种主食、3种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小组交流,课下沟通,属于提升题。)。

3、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玩得真高兴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的收获吧!(指名回答),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搭配美!

《搭配中的学问》三年级评课稿

针对本节课我发表一下我的个人观点:我认为《搭配的学问》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开始创设猴山情境导入,很巧妙的串联整个教学环节。其次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切,师生配合的很默契。整个教学流程很清晰,从搭配衣服(学生动手操作)、搭配早餐到拉一拉组成两位数、再到回猴山到儿童乐园有几条路,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遵循学生接受知识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孩子们对新知的理解得深,记忆的牢,自然教学效果好。我觉得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重要形式,方老师在这方面的展示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

但是这节课对于教材的编排我有一个疑问:本节课与二上的《搭配》有哪里不同?

1、在教材中的地位。组合与排列知识不仅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在三年级上册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这一内容,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突出教学的重点。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上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组合和排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如学具操作、画简图、文字形式罗列、连线等)把排列组合的结果罗列出来(即有哪些组合或排列),使学生学会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排列组合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以上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结果都呈现出来,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并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3、要把握好教学要求。本节课,教材只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示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顺序思考,可用图示的方式把所有的组合情况罗列出来(即有哪些组合),不要求抽象地计算一共有多少种组合数。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搭配中的学问》三年级评课稿

曹老师上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搭配问题,结合听课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1、曹老师先从亲自和每位小朋友握手的`实际情境中,导出握手中存在着搭配的问题,为了保证能做到和每位小朋友握手,从而引出搭配的有序性,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课堂的一开始,老师就切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亲密接触后,引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解决搭配问题中,老师做到了抓住中心:“有序性,不遗漏,不重复”。

2、课堂设计巧妙,在早餐搭配中,先出示2种饮料,3种点心,学生动手操作后得出结论2×3=6种搭配方法,紧接着老师说如果再增加1种饮料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搭配情况?学生思考总结3×3=6种搭配方法,,再反过来,如果增加的是1种点心呢?会是什么样的搭配情况,学生思维发生高涨,然后对两种情况发生对比,从而总结出搭配中的算法。这样的设计,体现的数学思维的递进性,师生之间发生思维的碰撞,达到课堂的高潮。

3、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学生过生日,让学生动手搭配衣服,在搭配中存在着符号的多样性,有用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用天地、花草等方式搭配的。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探究,方法灵活多样。

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1、学生在学习和理解2×3=6的时候,可不可直接出示一幅图片,用连线法直接出示,1件上装配3件下装,2件上装就有6种搭配法。这样是不是更直观一些,没必要大费周折。

2、曹老师的语言很清晰,吐词清楚,学生在动手操作完搭配后,可以用投影仪把学生的效果图展示出来,用图形结合的方法演示,效果可能会好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1、能够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2、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选取最佳方法。

3、感受自己身边的知识,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能够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口算卡。

1、开火车: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的算法,现在我们来玩个小游戏,看看哪位同学可以又快又好地口算出来。

(出示题片):

10+3=12+5=14-3=13+6=18-2=。

19-7=15-5=17-4=15-4=11+4=。

2、猜数字:

14、15、()、()、18、()、()。

20、19、()、()、16、()、()。

2、4、6、()、10、()、14、16、()、20。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数学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想不想去?好了,排队,咱们出发吧!

(二)新课讲解。

1、教学例6,引导学生自学。

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1)用你的语言给你的同桌讲讲图中的故事。

(2)小丽排第(),小宇排第()。

(3)小丽和小宇中间隔了()个人。

(4)要求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我们得先知道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探究方法:(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1)数一数。

(2)画一画。

(3)算一算。

请列式计算的同学说一说理由,为什么用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小结。

方法一:直接写数、数数。数数时不能算两个数字本身。

方法二:用画图和数数相结合的方法。画图时,将排序中的两个关键数字用不同的图表示,能更快更准地数出之间数字的个数。

方法三:减法计算。计算时,用排序的大数减去小数,还要再减1。在计算式,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

1、出示课件,同学们都在玩滑梯,玲玲排第4,东东排第8,他们之间有几人?

第80页练习十八,第5题。

第81页练习十八,第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