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读后感

时间:2023-08-08 14:41:25 作者:曹czj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读后感篇一

碧草青青花盛开,

彩蝶双双久徘徊。

各位同学,今天我讲的故事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很早很早以前,祝家庄住着一位财主,人称祝员外。他有个女儿,名叫祝英台,不但美丽大方,而且勤勉好学。她想到学堂念书,可学堂不收女子。经过苦苦挨求,终于征得父母同意,女扮男装,去杭州读书。

路上,祝英台遇见一位书生,名叫梁山伯,也要去杭州求学。这二人,一个聪明乖巧,一个憨厚老实,相互说话挺投机,彼此感觉很良好,便山誓海盟、结拜兄弟。山伯年长称“梁兄”,英台从此为“贤弟”。

同窗三年,“梁兄”对“贤弟”百般照顾,却从未识破对方是个女生;“贤弟”对“梁兄”十分敬重,好感也与日俱增。

说话间,学业期满,该是打点行囊,告别老师,各回各家的时候了。“梁兄”恋恋不舍,十八里相送,把“贤弟”送到长亭;“贤弟”情意浓浓,说家里有个“小九妹”,让“梁兄”一定来提亲。

几月后,梁山伯来到祝家庄。咦,原来“小九妹”就是祝英台。“贤弟”已不再是清秀的男生,而是一位漂亮的姑娘。

可是,祝员外腰缠万贯,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压根儿瞧不上家境贫寒的梁山伯,硬是把女儿许配给了马太守的儿子,活活拆散了一对有情人。梁山伯悲恨交加、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祝英台闻听噩耗,突然间变得异常平静。她不再与父母抗争,只是要求娶亲的花轿必须在梁山伯坟前停留,待她祭奠之后,再去马家成婚。

就这样,花轿在梁山伯坟前停了下来。祝英台跪拜在地,哭得泣不成声。这哭声感动了上苍,感化了神灵。忽然,坟头裂开一个大口,祝英台奋身一越,跳了进去。娶亲的人们还没顾上去拉,坟头又紧紧地合拢了。这时,天空现出彩虹,地上盛开鲜花,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各位同学,这就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中的一个,《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凄美的故事被戏剧家搬上了舞台,被音乐家谱成了乐曲。有机会,我一定给大家弹弹古筝协奏曲《梁祝》,相当的好听呢!

哦,附带说一句,现在好多地方都在争“梁祝”。我家就分成了两派。妈妈老家在浙江,说“梁祝”是浙江上虞人,因为那里还保存着祝英台坐船去杭州读书的小码头。爸爸属于河南籍,说“梁祝”是河南汝南人,因为那里有个梁祝镇,还有梁祝坟。叫我说,不用争,“千古传颂生生爱”,他们都是中国人。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读后感篇二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读后感篇三

读完《中国民间故事》这本民间故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鲁班学艺》我深深的被鲁班的刻苦学习、耐吃苦的精神所感动。这是我特别喜欢他的两大原因。

一是鲁班刻苦学艺。当师傅收他为徒时,他一学起来就是全神贯注。我是个小学生,即将升初中。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可以贡献力量给祖国。在学习上我们应该向鲁班学习这种刻苦的精神。学,就一心一意地学,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以为自己有点小聪明,就不勤奋学习。

聪明,只要不畏辛苦,才能登上科学高峰。变成第一!

第二点:“大徒弟用斧子挣一座金山,二徒弟用斧子在人们心里刻下了一个名字,鲁班却愿意学二徒弟。”这句话说得不错。从前,我常常在想,等我长大了,就去赚钱,赚钱来造一座高楼,过上最幸福、最甜蜜的生活,那该多好啊!可是,读了《鲁班学艺》我感到很羞愧。我应该学鲁班,长大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自己的血汗为人民创造幸福,用自己的双手,在“人们心里刻下了一个名字”。

《中国民间故事》是广大人民群众以自发形式世世代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字样式。它以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幻想,用的形式讲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认真与思考。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读后感篇四

这绝对是一本经典的中国风绘本。

梁祝的故事,流传已久。这是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多多少少听过这个故事。在美丽的杭州,还有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共同求学的“万松书院”,踏进书院,仿佛穿越到了梁祝同窗共读的那个时光里。而杭州西湖边的观光车上,播放的正是动听的梁祝乐曲。还有我们听过的戏曲选段“十八相送”、“我家有个小九妹”、等等,无不出自梁祝故事。自从我给小不点讲过一些关于梁祝的故事以后,小不点就经常缠着我讲这个故事。但是梁祝的故事真要讲起来,可不短,而且其中有些太多片断,尤其是祝英台抗婚、梁山伯病殁的情节,太过凄凉悲伤,如果一五一十讲给小孩子听,感觉不太合适。所以,我在想怎样精简一些,用孩子的语言来讲,能让孩子容易理解又会伤及孩子的心灵。无奈自己水平有限,绞尽脑汁,总觉得讲不好。

然,这本《梁山伯与祝英台》绘本,解除了我的困惑,帮了我这个忙,绘本,是孩子特别喜欢的图书类型。有精美的图画、有简洁且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字。这本书,图画可不是一般的图画,而是孩子们喜欢的皮影。因为带小不点看过皮影戏,所以,一看到这本书时,就立马认出来是皮影,惊叹不已,直呼“好看”!说自己太喜欢这样的书了。

于是,仔细认真读了好几遍。

唐亚明老师描写的梁祝故事忠于民间传说故事的原版,也就是我们从小听得最多的版本。而文字则精简了许多,但是却没有遗漏时间地点,将这个民间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地理位置做了非常明确的交待,正好与真实的景点相吻合。故事讲述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求学,路遇梁山伯也是去杭州的书院求学,两人结伴而行,同窗三载,情投意合。可惜英台奉父母之命断学回家,但是英台早就托心于梁山伯,在二人十八相送之时,暗示梁山伯来家娶“小九妹”,可惜山伯来晚,英台在父母催促之下要嫁给马家公子。山伯回家之后,思念过度,病殁。痴情的英台假意答应了出嫁,在迎亲花轿途经梁山伯墓地时,下来祭拜、哭诉悲怨,或许是上天被二人的痴情所感动,坟包裂开大缝,英台跳入坟中,坟墓合拢,雨过天晴后,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两只蝴蝶比翼双飞,正是美好的寓意和结局。

在读这个故事之时,可以先用手机扫一扫底扉页(版权页)上的二维码,可以听到著名的扬琴演奏家郭敏弹奏的《梁祝》,在悠扬的乐曲中,结合图书里的皮影图片和文字,来欣赏这千古传诵的至真至诚的经典故事。扬琴乐曲长达26分钟,将《梁祝》乐典的主部、副部、展开部、再现部一一演绎。两人草桥结拜、同窗共学共玩、十八相送,舒缓悠扬,以及后来的英台抗婚,山伯病殃,英台哭诉,乐曲展现激昂悲恸的气氛,……跌宕起伏,同步阅读感触颇深。而孩子对皮影的画面表现也有自己的理解,孩子发现皮影图画里的许多细节,有在云层中穿行的飞龙,在水中遨游的大鱼,在林中奔跑的梅花鹿,当梁祝二人如琴瑟相和的场景中,背景里出现的各式花鸟走兽也都呈现着吉祥平和的模样;而当他们的爱情遭到家人的反对时,二人中间出现了雷公电母,孩子说这个雷公是老鹰的形象,长着尖锐的喙,凶神恶煞的样子,在这里,他们是来阻断、拆散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很多这样的神话角色的插入,带给孩子更多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正符合神话故事的特点。

皮影戏的元素和传统水墨画的结合以及中华民族乐器扬琴的奏乐,无不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我们都希望能让孩子多看一些这样优秀的中国本土图画书。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读后感篇五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垄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读后感篇六

《中国民间故事》是广大人名群众以自发形式世世代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字样式。它以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幻想,用散文的形式讲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认真与思考。它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思想,抒发了劳动人民的淳朴感情,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一般来讲,民间故事包括: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民间童话等多种形式。

中国民间故事经过了广泛的采集、选择,在流传、讲述的过程中,经过了无数人的加工与琢磨,其中许多故事成了人们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仓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相传他是皇帝的史官,为了研究出简单又容易的记事方法,他悉心观察天上星术的分布情况,访遍了山川脉络的样子,寻遍了鸟兽鱼虫的痕迹,看尽了草木器具的形状,通过描摹绘写,创造出种种代表不同意义的文字。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食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说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的那天晚上,天各一方的牛郎和织女便会在银河上的鹊桥相会,据说在这天晚上,人们还在能在瓜果架下,听到牛郎和织女的脉脉情话呢!牛郎和织女的美丽故事深入人心。

像这样反映劳动人民反抗封建礼教,表达美好愿望和理想的传说还有很多。如白娘子和许仙断桥相会、白娘子水漫金山寺大战法海、法海将白娘子镇压在雷锋塔下的动人传说;还有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苦读,不服包办婚姻,坚贞不移双双化蝶的佳话。这些故事在民间曲艺和戏曲中广为传唱,成为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文艺作品。

维吾尔族的阿凡提是一个机智勇敢、爱憎分明、不畏权贵的的智者民间流传的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他智斗愚蠢的学者、作弄贪婪的国王、整治狡猾的巴伊,他辛酸地讽刺、嘲笑甚至咒骂这些伪道学家、守财奴、贪官污吏、体现了积极的去恶扬善的精神。然而最让人称道的是阿凡提的那种机趣、幽默、诙谐的品格,这也是阿凡提的故事的故事会如此地深入人们喜欢的原因。

中国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和拥有的精神财富,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的根基,有着各自独立的的民间文学,因此就有各自不同的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中国民间故事蕴含着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等崇高的思想与美德,给人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

今天,我读了一本《中国神话故事》。这本书主要讲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神话故事,共有29篇。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这些神话故事中我最喜欢农尝百草;上古时,人类不懂医药,因此得了疾病也没办法医治。有一年流行瘟疫,大地上横尸遍野,哀鸣一片。南方的炎帝不忍人类受疫病的折磨,到处去尝草药。可是,尝草药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有时会中毒,炎帝会用神力把毒素排出体外,渐渐地,他的身体越来越来差。有一次,他一不注意尝了断肠花,最后断肠死去了。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觉得炎帝是一个不怕死亡,为百姓着想,值得我们敬佩的神。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我许多我喜欢的故事。又比如说盘古开天辟地:很久以前天和地是没有分开的,人类的老祖先盘古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时看见周围乌黑一片。他从身边拿出一把斧头对准一个地方猛砍下去,透出了一丝光,盘古又是一陈猛砍,天和地分开了。盘古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它们再合起来,从此天地不再全起来。盘古倒下死了,他的身体变成了自然万物。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盘古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神。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无限魅力,让我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兴趣。我非常喜欢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