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历史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初中历史新课标心得体会(实用5篇)

时间:2023-09-22 16:39:25 作者:曼珠 历史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初中历史新课标心得体会(实用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初中历史新课标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这一指导思想,首先阐明了初中历史课程设计的目的——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为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总之,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其次揭示了为达到课程设计目的必须遵循的原则——必须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和适应性的统一。我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之后,有如下的心得和收获。

一、教学标准设计具备的新的教学观念

1.要树立让学生乐学的观念。乐学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有人说,乐学可以常使精神力量有余,有人创造的“乐学法”可提高学习效率n倍。乐学靠教师的“激励、唤醒、鼓舞”,靠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这些设计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尤其应该特别重视历史主题活动课的设计。

2.要树立全面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理念。具体的说,学生的基本素养应该包括对祖国的认同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民主法制意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方面。历史教学的设计要在提高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上下苦工夫。

3.要树立大历史观。历史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历史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要努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科学、深刻地理解“学史明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等古训的思想内涵。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4.要树立“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学”,指导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究问题的观念。历史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学、自求、自悟、自得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没有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学生最终将什么也学不到。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学”,这样学生才会学。那么,教师要不要讲?怎样讲?当然要讲,但一般要少讲、精讲。

5.要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历史学习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学生是否主动、是否探究,主要表现在是否思考,是否思考主要表现在是否能提出问题或是否有自己的看法。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十分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互相依靠;是否面对面的学习交往;是否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学设计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二、教学标准设计的基本流程

1.教材的研读。新《课标》要求:“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教材研读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教材 对话的过程,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灵魂”,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2】、迁移处理——重视教学创新,把握准训练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和延伸,形成富有个性化教学设计;【3】、添加“佐料”——在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为教材添加佐料;【4】、史学观点——以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分析历史现象;【5】、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归纳、比较、综合及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阐述历史发展规律等能力,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可见,教师只有与教材拉近距离,与之亲和,与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接近,产生共振共鸣,才能进行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2.学情的分析。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状态、纪律、思维、参与程度情况是不同的,学生已有经验和现有水平也不相同,我们要找出大部分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与《课程目标》的差异,来制定我们的预期的教学策略。就几个班里的学情而言,也是不可能相同的,有的班级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的班级学习纪律差一些。我们都要制定出各班的预期教学策略。我们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给一些学生个性创造的机会。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分发掘自己的知识——教材——学生的最佳结合,找到“授人以渔”的最佳方式。

3.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的任务。在以前我们一些教师为了省事,习惯于抄教学参考书上的,在新课程里就不行了。教材只是一个载体,《课程标准》才是依据。对《课程标准》要求的一定要贯彻好,而且是教学设计的要点、重点。对《课程标准》要求以外的,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增补或删节,重组教材,进行创造性教学。但是,制定教学目标要特别注意以下五点:一是目标适应学生特点、已有经验和发展需求;二是符合学与教的原理,并体现一定层次性;三是以学生的兴趣要求为指导,而非教师的要求;四是应涉及各个学习领域,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技能;五是要反映学生学习结果。

4、情境的设置。历史教学中的情境设置,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进行链接,从而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设定现实的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学生才会习得富于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会真正得到陶冶。

5.活动课的设计。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历史课程必须根据学生发展和历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由此可见,活动课设计要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历史学习主题活动是活动设计的重点。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当然需要,却尤其宜致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自求得之。”教师何时指导,何时参与,如何小结,学生如何分组学习,怎样讨论,学习汇报采用什么形式等,都应该作出具体设计,充分体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原则。

6.作业的设计。《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针对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转变观念,不再将作业窄化为检验学生历史知识掌握情况的惟一手段,而应该细思量巧设计,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趣味,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作业设计也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可以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标准设计告诉我们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应该是主体的“首席”,那么“首席”的作用在于“主导”。主导表现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学过程的点拨、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学生的主体表现在对问题的探究,对过程、方法的讨论,对知识的积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达等。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了教师的主导,也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那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放任自流的课堂要不得。因此教学设计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正确处理课内与拓展的关系。所谓“课内”指的是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解读教材时,仅凭教材的内容,有的不能很好的理解,这就需要借助课外知识加以弥补。另外教材中有价值的问题,也应该向课外延伸拓展。正所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但是拓展不能远离教学目标,拓展内容应该是有利对课内问题的解决和历史素养的形成。那种偏离了历史学习,而把拓展放在与历史学习无关的其他方面都是不合适的。

总之,为了达到历史课程的教学目的,科学合理的历史课程设计,必须着眼科学性,立足时代性,注重适应性,努力使三者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现代社会培养出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的创新型人才。

初中历史新课标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新课标是新时期我国历史教育改革实践的一部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历史文化的特点为主旨。通过本课程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知识的深刻内涵与宝贵价值,也明确了学习历史对我们这些初中生而言有多么重要。

第一段:历史知识的价值

在新课标中,历史知识并不是简单的事实呈现,而是对历史事件内在规律的分析、考证、概括、深入剖析与评价,这让我更加有感于历史知识的独特价值。我们不能仅仅记忆大量碎片化的资料,而是应将它们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方案,才能真正的理解历史事件对我们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段:初中历史新课标强调学生思维的能力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视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之一。历史学科从多种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历史教学应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深刻的思考,发散式思路统合所有知识,都要与现实应用紧密联系,再通过实例化加以升华,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使学生具备探究历史的能力。

第三段:历史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历史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文化积淀,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地成长和演变。在新课标中,我们不仅了解历史,还应该认识到许多历史文化现象对今天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生只有对历史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的应对未来的挑战,也才更能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着自身的思考和贡献。

第四段:历史学科的情境教学模式

新课标历史学科教学重视学生的体验感受,更加注重情境教学模式,对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的历史教学活动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历史古迹参观、博物馆参观和观察各种历史文化石刻、浮雕。通过亲身参与,让学生从情境中体验到历史文化,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实施有助于强化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的鉴赏能力。它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许多关于历史文化的知识,还通过探究历史知识,不断拓宽学生的思想潜力,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同时,也需要我们现在的处于学习历史阶段的中学生深入学习,认真总结,将新课程标准蕴含的精神贯穿到每一个学习环节,为我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学习初中历史新课标心得体会

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表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初中历史新课标心得体会,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认真阅读新课标让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初中生只有对自己、对历史及其文化、对历史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历史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历史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通过教师与学生身份的转变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不再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自主者,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掌握学生方法。这样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

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教,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动态的课程。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价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都有赖于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语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变为一个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通过课堂教学,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自身发展的新途径。对于学生而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法逐渐进入课堂,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主要有三种新型的学习方法,一是材料学习法,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究历史奥秘的一种途径,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地求证历史的方法;能够形成有深度的历史认识。

新的课程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而新课标的目的也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师、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

通过这次对新课标的学习,更加认识到历史应该是不断反思,更新观念,脚踏实地才能做好的一门学科。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这一指导思想,首先阐明了初中历史课程设计的目的——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为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总之,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作为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其次揭示了为达到课程设计目的必须遵循的原则——必须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和适应性的统一。我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之后,有如下的心得和收获。

一、教学标准设计具备的新的教学观念

1.要树立让学生乐学的观念。乐学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有人说,乐学可以常使精神力量有余,有人创造的“乐学法”可提高学习效率n倍。乐学靠教师的“激励、唤醒、鼓舞”,靠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这些设计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尤其应该特别重视历史主题活动课的设计。

2.要树立全面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理念。具体的说,学生的基本素养应该包括对祖国的认同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民主法制意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方面。历史教学的设计要在提高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上下苦工夫。

3.要树立大历史观。历史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历史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要努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科学、深刻地理解“学史明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等古训的思想内涵。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4.要树立“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学”,指导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究问题的观念。历史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学、自求、自悟、自得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没有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学生最终将什么也学不到。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学”,这样学生才会学。那么,教师要不要讲?怎样讲?当然要讲,但一般要少讲、精讲。

5.要树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历史学习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学生是否主动、是否探究,主要表现在是否思考,是否思考主要表现在是否能提出问题或是否有自己的看法。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十分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互相依靠;是否面对面的学习交往;是否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学设计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二、教学标准设计的基本流程

1.教材的研读。新《课标》要求:“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教材研读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教材 对话的过程,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灵魂”,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2】、迁移处理——重视教学创新,把握准训练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和延伸,形成富有个性化教学设计;【3】、添加“佐料”——在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为教材添加佐料;【4】、史学观点——以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分析历史现象;【5】、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归纳、比较、综合及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史观,分析历史现象,阐述历史发展规律等能力,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可见,教师只有与教材拉近距离,与之亲和,与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接近,产生共振共鸣,才能进行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2.学情的分析。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状态、纪律、思维、参与程度情况是不同的,学生已有经验和现有水平也不相同,我们要找出大部分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与《课程目标》的差异,来制定我们的预期的教学策略。就几个班里的学情而言,也是不可能相同的,有的班级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的班级学习纪律差一些。我们都要制定出各班的预期教学策略。我们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给一些学生个性创造的机会。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分发掘自己的知识——教材——学生的最佳结合,找到“授人以渔”的最佳方式。

3.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的任务。在以前我们一些教师为了省事,习惯于抄教学参考书上的,在新课程里就不行了。教材只是一个载体,《课程标准》才是依据。对《课程标准》要求的一定要贯彻好,而且是教学设计的要点、重点。对《课程标准》要求以外的,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增补或删节,重组教材,进行创造性教学。但是,制定教学目标要特别注意以下五点:一是目标适应学生特点、已有经验和发展需求;二是符合学与教的原理,并体现一定层次性;三是以学生的兴趣要求为指导,而非教师的要求;四是应涉及各个学习领域,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技能;五是要反映学生学习结果。

4、情境的设置。历史教学中的情境设置,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进行链接,从而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设定现实的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学生才会习得富于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会真正得到陶冶。

5.活动课的设计。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历史课程必须根据学生发展和历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由此可见,活动课设计要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历史学习主题活动是活动设计的重点。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当然需要,却尤其宜致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自求得之。”教师何时指导,何时参与,如何小结,学生如何分组学习,怎样讨论,学习汇报采用什么形式等,都应该作出具体设计,充分体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原则。

6.作业的设计。《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针对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转变观念,不再将作业窄化为检验学生历史知识掌握情况的惟一手段,而应该细思量巧设计,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趣味,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作业设计也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可以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标准设计告诉我们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应该是主体的“首席”,那么“首席”的作用在于“主导”。主导表现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学过程的点拨、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学生的主体表现在对问题的探究,对过程、方法的讨论,对知识的积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达等。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了教师的主导,也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那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放任自流的课堂要不得。因此教学设计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正确处理课内与拓展的关系。所谓“课内”指的是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解读教材时,仅凭教材的内容,有的不能很好的理解,这就需要借助课外知识加以弥补。另外教材中有价值的问题,也应该向课外延伸拓展。正所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但是拓展不能远离教学目标,拓展内容应该是有利对课内问题的解决和历史素养的形成。那种偏离了历史学习,而把拓展放在与历史学习无关的其他方面都是不合适的。

总之,为了达到历史课程的教学目的,科学合理的历史课程设计,必须着眼科学性,立足时代性,注重适应性,努力使三者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现代社会培养出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的创新型人才。

高中历史新课标读书心得体会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新课标在文本结构、课标内容及其实施建议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相关要求,将历史课程结构的构建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吸收历史研究的新成果和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以及国际历史教育的优秀成果基础之上,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必修课采取通史方式,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势;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采取专题史方式,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这样的结构,既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使高中历史课程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有所区别和衔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结构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与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高中历史三类课程和与其他高中课程之间的关联,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新课程不仅只研究过去,更强调历史与现实密不可分的联系,关注当今,面向未来;不仅只研究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社会精英,同时关注普通民众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和地位;不仅研究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同时关注每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变化将会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历史发展与每个人之间的联系,同时会认同接受对普通公民提出的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例如,通过学习工业革命后的人类历史,学生不仅会对人类文明取得的重大进步,有充分的感受,同时也对因为迅速发展带来的巨大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有清醒认识,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树立环保意识,自觉采取环保行动。

人类思想文化丰富多彩,成就辉煌,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和特征,新课程重视历史知识中的`人文背景知识的社会价值,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都将成为历史教学中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提升东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史的内容和地位,学生就会有更大的学习空间,更开阔的观察事野,更能充分发挥人文精神的教化功用。

课程标准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履行期育人的职能,他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实现下列目标: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倡导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有效地学习历史,还有利于学生处事智慧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新课程的学习过程方法重在探究、表达、交流,强调过程,体验、共享,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学习知识的能力时才能真正学好历史,这不仅是历史学习所需要的,也是现代公民终身学习的要求。

结束语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是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这些都将成为日常教学的指导思想,体现在日常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我们相信,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将会真正把关注学生成长,服务于社会作为历史责任,为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现代公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历史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近几年来,历史新课标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历史新课标试图通过对历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重新设计,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修养。针对这一新政策,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反思,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历史新课标强调历史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解读能力。而新课标则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一重要目标。通过开展历史调查研究、历史文献分析等实践活动,学生逐渐培养了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只是简单地记忆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能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意义,从而提升了历史学科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历史新课标注重多元文化视角的引入。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以中国历史为主线,强调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优越性。而新课标则试图打破这种以“汉文化”为核心的思维模式,提出了“多元文化视角”的理念。通过引入西方历史、印度历史、非洲历史等多元文化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这样的多元文化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也能够避免历史教育中的偏见和狭隘。

再次,历史新课标倡导历史与现实的紧密结合。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历史知识,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而新课标强调历史教育应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历史上的战争和冲突,思考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这样的历史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也能够启发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最后,历史新课标注重历史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只是停留在课本和教室中,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而新课标则提出“历史学科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新要求。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历史的味道,增强对历史事件的体验感和情感共鸣。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查研究、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将历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历史教学内容,提高历史学科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历史新课标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措施,对我国的历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认为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和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相信,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新课标的优势和特点,认真指导学生学习,历史教育一定能够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视野的新时代人才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