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方案(模板22篇)

时间:2023-12-23 02:26:06 作者:笔舞

计划书是一份详细规划未来工作或项目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确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如果你正在为编写计划书苦恼,不妨参考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帮助到你。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方案

党的十九大对教育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赋予了全社会办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新使命。近期教育部陆续颁布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关于开展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新时期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格局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加快推动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实现“四个回归”,进一步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成人学习者获得感,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1.整体设计。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密切结合我校办学定位、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资源体系。通过自建与外引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整体设计、建以致用的原则。

2.点面结合。

以基本覆盖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重点建设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建立起既保障全面性又突出重点的课程资源建设机制。

3.分步实施。

坚持以满足学生当前学习需求为原则,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要求,遵循教学计划课程学期设置先后顺序,分步实施课程资源建设。

4.共同参与。

坚持以学校、函授站(点)、平台公司多方参与、共同建设的原则。通过共同筹建,整合优质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资源利用率。

1.到20xx年9月,湖南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20xx版)网络课程覆盖率达到70%,基本满足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2.到2025年9月,学校建设100门左右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及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规律,适合成人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学习支持服务到位,教学效果显著,具有鲜明特色和示范、辐射作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1.外引课程。

(3)对符合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要求并通过专家评审的课程资源予以上线。

2.自建课程。

(1)制订与第三方公司签订的课程制作外包合同,和与任课教师签订的课程录制协议(含线上授课的录制)。

(2)根据现有课程情况、专业设置和学生分布等情况选定拟自主开发的课程。

(3)选定第三方录制公司和任课教师,并签订相关合同或协议。如与第三方录制公司的合作如要通过招投标程序,尽快启动招投标。

(4)三方共同制订课程录制计划。

(5)实施课程录制计划。

(6)课程验收、上线。

1.课程建设成本。

学校自建课程成本由学校承担,从外部引进课程成本由教学平台承担。

2.资源使用成本。

自20xx级学生开始,教学资源使用成本由教学平台向各函授站点收取,收费标准为:

20xx级及以后(协议期内)的学生120元/人(不高于其他同类高校);20xx级及以前学生维持原来收费标准及方式。

成立成人高等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继续教育学院和各相关学院分管继续教育的院领导组成。其职责是根据国家教育发展、改革要求和学校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规划、指导成人高等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审定网络课程建设经费资助额度,检查网络课程建设进展情况,负责组织网络课程的验收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做好网络课程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方案

通过梳理学校资源共建共享情况,对推动本校资源共建共享提出以下建议:

学校应考虑以更高速率的宽带接入internet,并利用起学校网站。同时,要对资源进行分类。目前,我们将教学资源数字分为两大块:

二是资源的分类整理,按学科建立文件夹进行分类保存,在校内共享。当资源网平台搭建起来后,全部资源都上传到校内资源网上。

学校以课堂为主渠道,加大优质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力度。让学生学习变得主动起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对于资源应用与效果评价每个班应选一个网络教学协管员协助管理,课前为老师做好准备、课后记录等。能真正地使用起网络并“把学生视为技术专家”,让学生参与到资源共建共享的.设计和实践中。

一是把资源总体数量的富足性和个体用户的切实需求相结合,与教学活动相“捆绑”。

二是建立一线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资源应用与评估体系,鼓励我们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并在应用中提出改进与提高的建设性的意见。

三是鼓励一线教师与学生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原生态的体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使优质的校本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制度建设是校本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有效保证。我校建立和完善了《校园信息网络管理条例》《师生网络资源建设奖励办法》《优秀课件评比办法》等规章制度。落实了优质校本资源人人建设的机制。

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教师的工作评价相结合、与教师的利益分配相结合、与资源应用的频率相结合、与学生的评价及效果相结合。将教师建设与应用信息资源的情况作为教师工作评价的内容,与工作量和工作绩效挂钩,与教学质量和学生对教师应用的情况评价相衔接。

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工作重要意义,把信息化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纳入学校办学目标体系和督导评估体系。

教学资源设计

1、认知目标:

认识小区建设的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感受珍惜耕地的重要性。

2、行为目标:

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在社会上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3、情感目标:

通过分小组的走进社会,对自己所获得的成就和感受在小组中交流,感受到与同伴们合作的快乐。

4、能力目标:

培养上网搜集、实地调查、现场采访、查阅书刊杂志等能力;能将自己所获得的成就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与同伴的交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会动手操作,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小组探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1、先在班级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合作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2、再分小组进行安排,根据小组中提出的方案,以及学生们自己的兴趣、特长穿插在每个小组中,一定不能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小组,而且每小组要有个能力强的组长,把小组拟定的活动地点、时间、内容和组员的名单记录在笔记本上,最后再写下老师特别强调注意的事项。

3、做好准备的器材,如有条件的可以带上照相机、录音机等、笔记本。

4、老师分星期和分日期亲自带小组成员下街道、走访问的单位所在地。

【活动过程】。

1、上网查找:

指导学生从网上找出相关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灾害的资料和图片。

2、现场采访:

到龙海市水技站采访有关九龙江水域污染的情况和九龙江的沙土被乱开采,造成沙土流失等现象。

3、实地调查:

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周围看看,几年来,小区范围不断扩大,绿化环境如何、耕地占用如何;走上街道看看,整个街道的卫生如何;走进市场看看,一些海产品、肉类食品、整个市场的卫生情况如何。

4、小组研究后整理材料,再统计。

5、在班级内小组派一个代表上讲台来交流,可以展示自己拍摄的相片,采访时的录音,看到的垃圾随地扔的现象及网上查找的图片和资料。教育学生认真倾听,对照自己的成果,也可以对其他组提出建议和意见,达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6、通过出小报,写广告等的方法进行环保的宣传:

让市民们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你我他做起。让市民们了解珍惜资源的重要性,知道了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同时教育学生保护好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共同分享区内学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携手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为目的,搭建了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现制定本校实施方案,请遵照执行。

通过互动性的网上课堂教学、教育研究平台,进一步优化我校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条件,有效聚合我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实现我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

(一)平台建设。

建立“琴溪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视频直播(点播)平台”。主要栏目是:视频直播(点播)、相关新闻、最新直播课程预告等。

(二)体系建设及活动开展。

以我校相关学校为依托,通过共享平台在全县中小学。

校开展课堂直播、班队活动、教研活动、远程听课评课等形式为主的活动。

1.课堂直播。

小学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中学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

2.班队活动。

向所有学校开放以德育教育为主的班队活动,进行现场直播或通过点播录像课等形式,实现师生间远程听课观摩交流。

3.教研活动。

开展全县网络协作教研活动。一是通过链头学校带动其他学校直接参与优质教学研究活动,二是从教师教学实践共同问题出发,开展主题化网络研修活动。

4.远程听课评课。

通过本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系统直接参与远程听课和评课活动。

(一)建立过程监督机制。制定详细的月活动计划,各相关责任部门要按照进度表严格执行。建立月检查评比制度,加强过程监督。定期将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

(二)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责任目标考核。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方案

《个人与团队管理》证书是通用管理能力(基础级)认证体系的一部分,该证书包括“自我发展管理”和“团队建设管理”两个主题,各五个单元。

本学科在对就业者胜任能力的长期研究和开发的基础之上,将就业者工作中涉及到的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管理技能、方法和工具以模块化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教材体系。能够为就业者提供全面的管理技能和素质训练,其课程设置适用于每一位就业者、管理人以及潜在的管理人。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企业对就业者,尤其管理人或潜在的管理人的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个人与团队管理能力是就业人员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方面,对个体和企业组织的发展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个人与团队管理能力的提高使个体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个人与团队管理意识,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从根本上培养具有有效管理能力的经济或管理工作的实务人才。具体说可以分成三个方面:首先要从课程学习中掌握个人与团队管理的意识,在学习和工作中认识到个人管理与团队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在树立起个人与团队管理意识的基础上,掌握进行有效的个人和团队管理的知识、方法和技巧;最后,在掌握这些知识技巧的基础上,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地管理个人发展和团队发展。

为了配合教学,结合该课程的目标特点,以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针对学科自身与学员自主学习的特点,在远程教育专家(包括教学设计专家和教学媒体专家)的指导下,认真研究教学全过程,充分论证各种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功能,合理选择媒体和充分利用媒体。以文字教材为主体,以音像教材、cai课件为辅助,各种媒体有机配合,全面帮助学员进行学习。文字教材将集中对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进行系统介绍;媒体教材采用音像课的方式,对文字教材进行补充,帮助学员理解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主教材是由国外引进,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清华大学、通用管理能力项目办公室等专家学者共同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个人与团队管理》(第二版),它是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导学材料以文字教材为核心,支持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突出学习方法的介绍与指导,强化重点、难点、疑点的辨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包括介绍媒体、学习方法、重要内容的归纳、整理与提示、综合案例、练习题等。

(2)音像教材。

音像教材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辅助媒体,其以形象逼真的图像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文字教材中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图像和声音展现给学生,架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音像教材为案例训练和练习,在每单元中选取重点和难点通过案例进行全面训练和练习,使用音像课技术。音像教材每单元时间长度以25分钟为标准,随书附带光盘,采用讲授、动画、图表、情景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内容包括各个章节的分析图表、练习步骤、实施程序、结构类型图等方面。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化、个性化、互动学习为目标,合理选择各种教学媒体,并确定各种媒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既克服教学内容的重复,又保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实现专科、本科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探索专科、本科教材建设的途径与经验。

作为文字教材和光盘等的补充,应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力的辅助作用,内容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个人与团队管理》证书下所设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适用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个人与团队管理》主题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关的知识体系按不同程度分三个层次做出要求:了解:要求学员知道这部分内容。

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同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教学应强调与实际的紧密联系,通过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使学员能够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程不要求特别的预修课程。通用管理能力(基础级)还包括《资源与运营管理》证书的课程。

网上课件为综合性案例、问答、资料、练习等电子文档,帮助学员自主学习和交流,扩大视野。本课程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在线资源和方便的沟通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渠道:

1、网络教学资料:网络资源是基于网络的电子资料和学习交流的平台。其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把握重点、解答难点、进行作业练习等,建议各位辅导老师要高度学习指导的运用,特别是指导中的案例分析练习等部分,是学生检验学习效果的好方法,同时也为终结性考试进行了练习。

2、通用管理能力微博:除了在以上的平台之外,还专门开通了通用管理能力微博,广大师生可以利用微博进行学习和交流,对深化知识结构,完善知识层面和进行沟通讨论提供了重要的网络平台。

3、qq沟通:利用便捷的即时反馈平台,近似点对点面对面的交流,使用qq及时了解学生和教师的问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4、电子邮件:电子邮件主要解决师生不能直面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希望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请首先与辅导教师联系,如果辅导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再与技术支持单位教师联系。

5、其他沟通方式:除了以上的网络资源及沟通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话、信函的方式进行及时的沟通。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班班通”,配备了多媒体投影教学设备和录播系统,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据调查了解,由于教师手中缺少能够及时更新的、与新课程配套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在课堂上的应用以自主开发的资源为主,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自主开发资源的模式由于各学校和教师处于独立的、各自为战的状态,所开发出的资源多数是周期长、成本高,质量低、效果差,严重影响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不足目前仍然是制约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更新及时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截止20xx年底,我校拥有计算机200余台,多媒体教室25个,计算机网络教室2个,卫星教学接受系统1个,建有独立校园网。在网络建设中硬件投入大、配备标准高,但网络课程资源相对匮乏,制约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因此,急需开发建设网络课程资源,以适应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商家开发的网络资源产品多数不能直接用于教学。

厂家成品资源虽然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质量参差不齐,使用起来也不够方便,厂商开发的产品与教师教学需求有一定距离;厂家成品资源库的内容滞后于新课标教材,又缺少更新机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尤其是厂家之间怕自己开发的资源被抄袭,往往都有自己的管理平台,这使的中小学难以实现大范围资源共享。因此,急需符合新课标的、优质的、可交互的、可共享的网络课程资源。

(三)经过“十五”、“十一五”的课题研究,我们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研制开发水平的骨干教师,建设了一支教师科研队伍。

十年来,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学科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为“十二五”期间继续做好该项课题,进一步加强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深化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的要求和精神,开发建设山东省中小学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全省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异,促进教育公平,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理论依据:

(一)新的课程改革理论。

新课改理论是本课题研究重要指导理论,也是开发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的指导思想。开发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要特别注重体现以下几种新理念:网络课程资源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体现教学设计的思想,同时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等。

(二)、现代教与学的理论。

开发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必须以现代教与学的各种理论为基础,如:人本理论、元认知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发现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理论、学习条件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暗示教学理论……等等,还有许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都从教学过程的不同角度解释了不同的教与学的现象,我们要用这些先进的教与学的理论来指导中小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工作。

(一)开发建设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系统的网络课程资源。

通过本项课题的研究,让课题研究教师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以新课标人教版文字教材为依据,开发制作语文学科的网络课程资源。每一个网络课程资源是指一节课教学所需要的多媒体资源,包括教案、教学课件、内容拓展、练习反馈等内容。

(二)研究探讨应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教学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本着边研究探讨,边开发设计,边教学应用,边修改完善的原。

则,对网络课程资源的设计、应用等问题开展实践性、实证性探讨和研究,探索总结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型模式;探讨网络课程资源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方面的作用。

通过研究探索建立起我省资源库建设和应用的新机制:广大课改教学的一线教师、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分工协作开发,统一平台管理,共享使用,随时更新的共建、共享的新机制。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课题的研究,把开发的语文学科的网络课程资源在课堂教。

学中加以应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最优的教学情景,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带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专业化水平。

通过三年的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实验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教学专业化水平将得到较大的提高。

依据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学科的文字教材,开发与文字教材各有关章节配套的中小学学科网络课程资源,并在教学中加以应用,进行验证、反思和改进。

本课题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是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统计法案例研究法、实验法等其它研究方法。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学校将统一研究规划、分工协作开发,在应用中综合进行评价并修改完善网络课程资源。

通过三年的研究,紧紧围绕研究目标,针对使用开发的学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教学的效果、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专业化水平,探索研究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目标检测体系,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一)课题研究参照的技术标准。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要求各课题研究学校必须遵循教育部制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相关部分)v1.0版》、《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的要求制作网络课程资源。完全基于web平台,采用html格式,能用ie浏览器进行访问浏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超链接与嵌入技术、以及交互、导航、评价等手段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二)网络课程资源的内容要求。

1、体系性要求:所设计的网络课程,要求能够既能自成体系,又能独立使用。所谓自成体系是指某年级学科的网络课程要涵盖文字教材所涉及的所有内容领域,不能有遗漏;所谓能够独立使用,是指网络课程的设计,要以每一章节为单位,对每一节课甚至每个知识点,要设计出适合教学需要的网络课程,它可以独立用于教学。网络课程资源中要体现教学设计的思想。

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社第七册第七单元《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和看法,提高个人的认识。

本文用时一课时,以下是教学思路。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一步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地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高认识做了准备。

学生的思想中无形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解答,做出评价,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呀!”——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吗?小学生还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对照着看,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4)反方观点:“独自外出,怎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呢?”——正方反驳:乌塔带了闹钟,“一阵‘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还懂得“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地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思想上的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乌塔说的两句话: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对中国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多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线路,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地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教学设计方案

1、能正确拼读音节,读拼音写出汉字。

2、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并组成词语。

3、根据例句把句子写具体,会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能看图把每幅图意补写完整。

重点:

音近字、形近字的比较练习,懂得如何把句子写具体以及怎样修改错句。

难点:

修改错句和看图补写句子。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1、能正确拼读音节,读拼音写出汉字。

2、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并组成词语。

3、根据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1、自己拼读音节,指名拼,评议正音。

2、填写,

3、指名板书,校对。

4、同桌批改。

1、自由说说每组两个字在音形义上有哪些不同,哪些相同或相近。

2、给每个字口头组词。

3、划去不能搭配的字。

4、校对。

1、自己比较每组字的相同点、不同点。

2、反馈,得出结论:

下面一行字是上面一行字加偏旁而来的,说说这个偏旁与字的意思有什么联系?

3、口头组词。

4、书面完成,同桌交换批改。

1、读例句,比较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具体在哪里?。

2、指名说,

3、口头填空,自由说——指名说,评议。

4、书面完成。

5、小结:我们把句子写具体可以在“什么”的前面加上“怎么样”的词语。

作业1——4。

第二教时。

课时目标:

1、会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2、能看图把每幅图意补写完整。

听写本单元词语。

1、读第一句,理解题意。

明白每一行都是按字——词——句的顺序排列的。

2、学习第一句。

a、读一读。

b、说说“明亮”是有哪几个字组成的,“明亮”是什么意思?它在句子中说明什么?

c、抄写第一句。

3、按学习第一句的方法学习二、三句。

1、读三句话,想想错在哪里。

2、指名说,错在哪里,为什么是错的,正确的应该怎么说?

3、反馈:

第一句:把“春天”改成“夏天”,或把“荷花”改成“桃花”

第二句:删去“和白杨树”,在“梨树”前加个“和”

第三句:删去“月亮和”

4、书面完成。

1、读题,了解题意,明确要求。

2、仔细看图,看懂图意。

3、想想每句话应补写什么,才能连成一段完整的话。

4、补写。

地方飞过海酿母菌,没,那么点忐忑后飞过海发挥。

5、交流反馈。

作业本作业5——7。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方案

为解决我校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效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教育信息化助推学校软实力均衡发展”为战略目标,进一步优化我校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软硬件环境,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调动教师运用信息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建设适合新课改需求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体系,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让共享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实现网络资源交流共享与面对面师资培训的优势互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以及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

(一)加大我校教育教学资源网的应用培训力度,提高本土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要把教师信息资源应用能力的培训和提高纳入校本培训的内容,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队伍的培养。首先对全校一线教师开展全员培训,使100%的教师熟练使用网络平台,平均每天至少有1小时参与共建共享。

其次,加强教育学校行政对教育信息化的认同度,提高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意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组织学校行政参加区教育信息化专题讲座以及网络信息资源搜索与利用的专项培训。要求主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校长、教学处每天登陆检查督促本校教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二)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专题网站资源的建设。

1.组织一线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培训。

2.发动一线教师积极参与资源的建设。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传原创的课件、素材、课堂教学录像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不少于1件。

3.要求教学处每学期至少要录制5节学校优秀课例,主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校领导严格把关,组织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认真审核,尊重知识产权,质量并重,有计划地上传资源。

4.鼓励教师建立专题学习站点。

(三)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校校园网的建设,不断地更新、充实本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具体要求见学校校园网建设和维护方案)。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财务主任后勤主任。

组员:全体教师。

(一)建立过程监督机制。制定详细的年度推进计划,各有关责任部门要按照进度表严格执行。建立月检查评比制度,加强过程监督。定期将实施的情况进行总结反馈。

(二)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每学年对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同时,把对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情况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名师评审、评优评先时的参考依据。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推动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满足全县教师方便、快捷、高效地使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经校校务会研究,决定整合全校广大教师的力量,实施教学资源库建设工程,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组长:颜华。

副组长:杨柳。

成员:杨永生及各教研组长。

1.以教育城域网为枢纽,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讲求实效,建用并举,示范带动”的建设原则,建立共建共享的激励机制,征集优质资源,开发本地资源,购买急需资源,引进特色资源,共享合作资源。

2.每月收集整理一次资源,通过临渭教育资源网上传,达到和课程进度同步,三年内完成构建涵盖基础教育主要学科的优质教育资源。

3.在完善和更新现有的资源的同时,征集其它学科的优秀资源,构建我校涵盖基础教育所有学科的优质教育,努力建成我校具有特色、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资源库。

4.学校的各级各类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要积极承担本校或本。

学科资源建设任务,自制、收集、整理,向临渭教育资源网上传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试题试卷、多媒体素材等资源。

(一)教学资源库的征集.教学资源库的征集,必须发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不能依靠少数人。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随时充实和更新,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收集的总思路是把任务分解到各年级备课组,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资源的积累,按备课组——教研组——教导处的顺序逐级验收上传,由信息技术组负责技术处理。

1.电子备课资料库、课件库、题库的征集。

电子备课资料库、课件库、题库的建设由年级备课组长牵头,将任务合理分配给教师。教案电子文档应按照统一格式,并标明作者和提交日期以明确责任。格式按照学校统一的教案格式,特别是应在教案中留有供使用该教案的教师书写修改、补充意见的位置,以突出他们的个性。教师的课后反思也应该保留,使今后参考该教案的教师了解实施效果。上传到教研组的教案、课件、练习题必须是经过实施的、备课组认可的,以确保质量。每月结束,教导处组织骨干教师审定,然后再上传到临渭教育资源网,这样经过三年一轮的教学,可以建立起主要学科完整的电子备课资料库、课件库、题库。

2.案例库、科研成果库的征集。

案例库、科研成果库的建设由教导处牵头,按学科、年级建立案例库,按学科建立论文库、教育科研课题库。

上传到案例库的案例,一般是成功的研究课、示范课案例。

应该有设计思路、反馈信息、教师点评特别是专家点评。研究课案例还应该有研究目的。县、市公开课和其他学校的优秀案例,包括这几年比较流行的视频案例,都是很好的资源,也要重视收集,以充实我校的案例库。

论文库和课题库的资源,可分为我校教师原创并获奖(发表)的、教师原创而未获奖(发表)的和向教师推荐阅读的三大类。

科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资源库应用效率的保证。为了有序地进行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管理小组、资源开发小组,各司其职,并建立各种合理的制度,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1.资源库建设和管理的领导班子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牵头,成员为教导处、教研室、技术负责人,职能是在协调资源库建设和管理全局工作的基础上,主要负责资源的审核和上传。

2.资源库管理小组由教导处牵头,成员为各学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负责资源的分类管理、电子化转换。

3.开发组由各学科一线教学骨干、教学能手等组成。开发组要通过共同研究,制订资源收集计划,使全校教师参与的资源征集和收集工作有序进行。

制度是资源库有效运作的保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制度,如:《电子阅览室使用细则》、《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开发、利用奖励条例》等。

学校如果没有自己的服务器,自己的网站,对于学校资源库的建设,不管是分类收集,还是教师查找,都是一个很繁琐的工作,费时费力。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我校实行了“积分制”考核方式:教师上传电子教案、课件、案例、论文等原创性资源都能获得相应积分,被推荐到县、市获奖则积分加倍,并把成绩纳入教学业务考核内容。同时,学校每学期还举行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各种单项评比和优秀备课组评比。

从本学年起,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年度考核中规定每人必须完成原创教学论文、教案设计、反思、随笔、课例、教学课件、试题等总计每学年10个以上,对未完成区级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任务的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不予考核。

学科教研员在完成同区级骨干教师资源开发任务的同时,要定期对区基础教育资源网中的资源进行审核,及时推荐在各项教研活动中涌现的优秀教学成果。

学校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动态工程,它需要全校教师一起来参与、完善,需要全面性的资源网络的支持与相应的配套激励机制。只有资源库实用、丰富了,大家都乐于参与学校资源库的共建,并习惯于以此作为工作平台,才能更好地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推进素质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本课有一幅图、一组词语和一篇短文。词语是图中事物的名称,多为家庭陈设和用品。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纸,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多种方法自能识字。

学做尊父母的好孩子。

识字与写字。

三课时。

我能自己识字啦。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习用多种方法自能识字。

1、看看自己家里有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学挂图与生字卡片。

1、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布置回去收集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你收集了吗?下面,我们来开展一个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请你在小组内把你收集到的名称说说,小组长把每个小朋友收集的数字记录下来,比比谁知道得多。

学生分四人小组开展活动。让小组长记录下小组成员收集的个数,一会在全班交流。并且要注意记清楚同学们说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一会全班评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

2、全班集体交流:谁收集的最多,报上他的名字。那么,他都收集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请他来说说。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数字,以备评比。

小结学生收集的情况,给优胜小组颁奖。

1、认识生字。

师:家是我们生活的最主要的地方,每个人都离不开家。我们来看看这个家是怎样的。(出示挂图),这个家里有些什么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生词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全班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你认识这些字宝宝?(如读拼音帮助自己,用熟字来帮助识字,拆装汉字、编儿歌等。)。

选择自己喜欢的办法自能识字。

说说自己用了什么办法,读读自己认识的新的字宝宝。

用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检测。

2、认识偏旁部首。

再读“沙”“报”“晚”“灯”,认识偏旁部首,睁大自己的亮眼睛,辨析“火”与“”字旁,“日”与“”字旁的区别,知道“”“”两个偏旁所包含的意思。说说自己还认识哪些含有这些偏旁的字。

1、运用生字卡片同桌组词,比比谁组得多。

2、抽生口头组词,教师把用熟字组成的词写下来。

3、出示下列词语和句子,选生字填空:

泸州()报。

教室的墙上()着一()画。

上课不能随便说()。

我家的书()上有许多书。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案

1、制订发展目标和实验方案。根据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方案,结合本校实际,确定本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制订实验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力争建设成为本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发挥辐射作用。

2、积极开展应用研究。积极开展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应用研究,逐步形成有信息化特色的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系。

3、积极开展专题研究。根据学校教育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选择一项或多项课题实验专题,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资源建设与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学生实践与创新活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学校网络安全与管理等专项实验研究,努力形成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4、建设数字化教学环境。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从提高信息化建设绩效出发,积极构建数字化校园,为实验研究以及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和研究活动提供基础条件。

5、积极开展教改实验。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整体要求,积极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途径、新模式,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6、探索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新模式。积极开展教育资源应用以及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积极开发校本优质资源,为学校提供共享的教育资源。

7、积极开展师资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及各类相关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育教学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案

各级各类网络教育资源库表面看似繁花似锦,内容中却大量粗枝烂叶。低水平重复性教育资源会给教师带来选择上的困难,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海量资源并非教师之所愿,优质资源才是真正之所需。

2.商业网站资源数量膨胀与资源质量控制的目标矛盾。

教育资源网站为了商业利益,把资源数量作为网站的终极评价标准,动辄打出多少用户、多少资源、多少访问量、多少链接数的招牌。商业网站这种急功近利的追求,正是网络教育资源库低品质资源泛滥、高品质资源稀缺的根本原因。

3.教师拿来主义资源共享与奉献主义资源共建的心理矛盾。

教师更多地从网络获取资源,却很少上传优质资源。经调查,教师较少参与网络资源共建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不愿他人共享自己的优质资源;认为自己的资源对别人帮助不大;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不能满足。

4.组织部门完备充实的建设方案与财政拨款后劲不足的经费矛盾。

根据目前的经费状况,面对这一笔庞大且持续的资金流,显然是力不从心,这恰是制约我省教育资源建设的瓶颈。

5.主管部门教育资源库普遍性与教育资源特色的个性矛盾。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是经教育部科技司批准成立的非盈利机构,由教育部科技司和人大附中推进实施,具有很多优质教学资源,但是由于教材版本和考试制度的不同,不能为我所用。任何企图以共性代替个性的做法都不能成功,寻求独具我省特色的`发展道路才是王道。

1.建设经费为保证。

(1)政府财政,专款专用。我省教育厅副厅长曾指出,要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倾斜,保障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发挥政府在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中的主体作用。

(2)面向社会,吸引资金。既然政府财力有限,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动员社会力量通过集资、捐资、合作多渠道获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经费支持。

(3)政府采购,反向支援。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建议,建立政府补助开发和政府采购推广应用相结合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机制。

(1)管理人员,组织服务。学科教研人员,负责学科教育资源的标准设定、对数据库的规范性、有序性、系统性进行全面规划。

(2)技术人员,网络支持。建立网络资源平台,网络技术人员不可或缺。由技术人员对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进行技术维护、技术支持才能保证资源共建共享的顺利实施。

(3)一线教师,资源开发。本区域内一线教师是这个平台最重要的资源建设群体。我们建立了这个联盟,一方面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另一方可以利用官方政策激励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

3.组织机构为依托。

(1)区域分工,共享合力。为了避免各区域资源重复开发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分工,县区分别组织教育资源,进行各学科的区域分工。

(2)省级规划,层级管理。联盟的完整机构设置是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规划,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组织实施、县区级教育部门详细分工、校级单位紧抓落实的分层机构。

4.运行机制为保障。

(1)激励机制,充实队伍。如何将区域内的教师有效组织起来,建立稳定的教育资源开发队伍,形成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是探索有效的资源建设模式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个稳定的资源开发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激励机制的催化作用。校方激励机制可以考虑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

(2)保证质量,控制数量。建立定期淘汰劣质资源制度。一年审查制度,删除劣质资源;二年审查制度,删除时效性差的资源;三年审查制度,删除过量的重复资源,最终只保留最优质和最符合时效性的教育资源。

(3)实名认证,网络教研。参与联盟共享共建的教师必须实名认证取得用户资格,填写详细信息,包括所属学校、照片、职称、荣誉、教学博客、论坛、联系方式,并开通即时聊天软件便于相互学习交流。系统进入正常轨道后,在各科备课时设计与教学进度同步的教学课题,组织教师进行网络教研。

河南省基础资源共建共享区域联盟的建成和发展,将对我省教育资源网站的知名度、我省区域教育资源库的品牌形象、我省教师的专业化教育技能、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我省总体的教学成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中关于我省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建设的评价和建议可能存在偏颇,也可能一些建议还不够成熟,希望对我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的资源建设尽绵薄之力,这也是笔者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方向。

参考文献:

[2]王延觉。推进资源共建共享等四大任务[j]。中国教育网络,(04):11.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许昌第二高级中学)。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案

信息的来源无非有两种,一是进行搜集,将原来不是信息的要素变成信息,二是从外部购置已有信息。从这方面来看,因获取信息而发生的成本可分成信息搜集成本和信息购置成本。信息搜集成本是指搜集、形成、保存信息资源的成本。信息资源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经过经过一定的渠道进行搜集、保存而形成的。如某某教授在某大学演讲,这个过程会产生信息,但只有将这个演讲过程记录下来,保存成电子数据,可被其他人利用的信息才能最终得以形成。而将演讲过程录下来,需要委派人员,需要支付拍摄费用和整理费用,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将信息保存下来,需要介质,需要刻录设备,也需要电力,这些都是成本。这是一个形象的说明,但这个说明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对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搜集也是成立的。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信息搜集成本应该包括信息的开发过程中所耗费的'所有成本,包括付出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管理成本等。

信息的购置成本则是指为了购置信息资源而付出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管理成本等。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信息的更新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信息在人们的交流和文化的碰撞中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未,单凭搜集信息,远不能满足用户对信息获取的需求,大部分信息都需要通过购置来获得。购置信息就成为了信息的主要来源,相应的,信息的购置成本就成了获取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2.信息的加工成本。

信息的加工成本是指将信息做一些技术上的处理,便于使用者使用而付出的成本。可以分为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管理成本等。比如对原始文献进行加工形成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制作索引、概括、综述等,也包括对现有文献进行分类、制作关键词、制作研究报告等。这些都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和时间,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本,成为总投资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3.信息的技术成本。

信息的技术成本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存储、传输、使用)而花费的成本。传统的的信息技术成本主要是指因传统介质书籍和材料的存储和保管而发生的成本,例如图书需要书架和和空间来进行放置,胶片影音资料更是需要保存在黑暗,恒温的状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信息共建共享技术成本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的数据信息,不仅会带来储存成本,还包带来传输等成本。现在数据信息的形式主要是电子数据,可以刻录在光盘或硬盘上进行保存,而购买光盘和硬盘的支出就构成了成本。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收集、加工、储存,交流、使用实现了电子化,这相对以前的传统的处理方式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在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使用信息技术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作为信息技术的一个新的应用领域,依靠信息技术,无益会大大提高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效率。传统的信息技术成本依然存在,但由于其是沉没成本,即无论共建共享存不存在,它都会存在,因此,可将其看做是无关成本。在公共信息共建共享方面使用信息技术,必须要实现网络化和自动化,要自己架设服务器,购买带宽,并请专业人员维护,这一切都要发生成本。具体说来,信息技术成本包括硬件成本、软件成本、网络费用、维护费用。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案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出现了教育不公平现象,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消除“信息孤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快乐地学习。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育资源;资源共享。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学习者对教育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资源的质量和服务提出新的要求。然而,目前适合于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尤其匮乏。因此,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在教育中的应用,这是推进教育发展的主要议题。

一、相关概念。

移动学习,智慧教育,体感教育等网络教育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人们把网络资源与教育应用的结合称之为网络教育资源。而教育资源概括起来,通常是指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和物质资源。(范诗武,)。教育资源不但包括用于教学的硬件设施还包括师资和生源。丁新把国内远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大致分为三种:电大—内部共享型、同类型同地区共享型和院校自主共享型。

二、当下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化教育资源的表述方式也逐步形成,指的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设计、形成、存储的支持教育教学活动的数字化资源”(杨改学,2009)。数字化和网络化是解决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方式和传输通道的有效途径。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通过文献调研和关注网络教育资源的动态,得出以下结论。

1.基础设施差异大,教师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者要想获取网络资源,首先需要配备相应的终端设备。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涉及平台,终端设备,不同区域等因素。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农远工程,覆盖了一部分学校,但是有了终端设备,有了平台,利用率不容乐观。

2.教育资源结构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国外的网络教育资源在中小学基础教育方面为其提供了大量基础教育方面的知识库。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优质的资源库还是比较缺乏。有的学校有资源库,内容结构形式单一,缺乏科学性,用起来不方便,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一些学校直接购买其他学校的教育资源来建设的,但是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一样,购买的教育资源发挥不了应该起到的作用。

3.教育资源种类的建设不均衡,使用不合理。中小学在教育资源方面主要是题库的建设。例如,国家花费大量的经费和人力物力来大量建设精品课程,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出现了诸多的问题,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监制,课程缺乏可获取性,大大降低了利用率。精品资源共享课,有的课程呈现方式单一,缺少统一的标准。课程被评上了国家级的精品课程,由于后续更新缓慢甚至停止,使精品资源课程失去了可持续性的生命周期。

三、解决影响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因素的策略。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关注。任友群等提出整体观和协同学是信息化促进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理论基础。通过综成的方法,充分认识微观资源共享效率和宏观资源共享效率的关系,从微观资源共享效率过渡到宏观资源共享效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方法。

1.探索多元的教育投入格局。为了保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实施,各地积极整合现有的经费渠道。在中央财政专项投入的基础上,各级各地统筹经费,弥补缺口。上海市和湖南省投入专项经费超过1亿。陕西省明确将“全面改薄”工程资金的20%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多数省份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资金投入,保证学校信息技术和教师信息化培训方面的需求。

2.设置教学设计环节,加强自主学习的平台的建设。开发教育资源的机构,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特征,树立教学设计的思想,增设网络教育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学活动设计的人员配置。开发出来的课程,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和风格,教师和学生使用的积极性很高。

3.基于云计算搭建平台,加强校校之间的合作。高校和教师对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最初目的逐渐迷失,提高教育质量才是建设教育资源的根本目的。如果学校之间能够加强交流与合作,集中几门甚至是重复几十门的开发所用的人力,物力,财力,让网络教育资源运用云计算技术,开发出好的平台。例如,成都七中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实施了“一帮一”的远程班教学,借助成都七中的平台,偏远的山区同学可以同步共享优质的教师资源。

四、结语。

影响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的因素很多,如国家的政策,学校和教师本身的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因此,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搭建可持续性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使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切实发挥价值和彰显存在的意义。

教学资源设计

1、了解贵州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贵州的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利措施。

4、了解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贵州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贵州有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贵州环境保护的有利措施和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引入)长江从青海发源,出了青藏高原后,就进入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今天我们学习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省区——贵州省。

教学资源设计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已步入我们的校园。它们的发展正和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推进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今又是一个新课程改革的一大浪潮。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的教学应更形象化,直观化,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教学为发展学生的资助能动性,抽象逻辑思维,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改被动接受学习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

其次,当前学校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教学手段,所提供的教学设备、教师所能学到的先进经验,学习的渠道是狭窄的、有限的。对于大多数学生对一些新鲜的事物并没有渠道去认识,加上现如今的教材的编写,都是围绕着城市化生活来编写的。这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一见如故,而对于乡村的学生来讲,他们就会在内心深处打许多的疑问符号。诸如:现在人教版语文的《火车的故事》里面讲到了几种货车,有蒸汽机车、电力机车、磁浮旋火车等,学生从没接触过,更谈不上了解。介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之教师对这些事物的了解也只是鸡毛蒜皮、只知皮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采取方法,一定的手段,好在,我们有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这个好帮手,它里面的优秀课例设计、涵盖更多知识面的优秀课件,都可供我们运用于教育教学,这样才使得我们在教育教学上能够得心应手,消除我们教师的一大顾虑。

有了这个好帮手,可以说是件可喜可贺的事。但现实的状况又告诉我们,要想真正地让远程教育资源这个好帮手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那还得改变老师们的观念,让他们懂得使用的方法。让老师们了解到它的好处,从真正意义上去认同它,领会它。针对教师年龄偏差大,大部分教师都是四十多岁的老教师来说,他们的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还需不断更新,而且他们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较差。对于年轻教师来讲,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运用多媒体手段的能力,但他们在实践能力和经验上还需不断学习,运用。为此,我们不得不把教师培训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于是,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分析,抓住基础,哪些该先学,哪些该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来学,都要进行深思熟虑,认真准备,从简到难,组织好教师对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能力进行培训,手把手地教,让所有的教师都能掌握这门技术。

其次,认真组织教师参与“远程教育教研活动”采用观看优秀课例,特级教师的观摩课,认真听专家们的点评,听后,要让教师们针对课例说说自己的感受,值得学习的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理念。要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并做好教研活动的记录。此外,我们还鼓励教师通过利用培训所学知识,认真制作符合学生实际的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学生到远程教室开展教研活动。

通过培训和认真参加过“远程教育教研活动的教师来说,无论是在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上有了进步,而且经过一两年时间的培训、学习,教师们对计算机设备的运用更熟练了,部分教师能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来上课了,还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

正是由于老师们会运用多媒体设备了。为此,老师们就能利用这些设备,按照”学校远程教育课程表“上的要求,认真组织学生到远程教室上课了。此外,还能制作一些有用的课件或收集有用的资料,开展学生专题教育活动,大大地提高法律教育教学质量,丰富了学生的世眼,认识到一些自己闻所未闻的事物,增长了见识。也让长期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的老师们,得到了发展、提高。同时,也推动了学校远程教育的开展,真正将远程教育设备、资源服务于教育教学。

[如何用好远程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案

1.构建网络平台,完善资源数字化工作流程。

学校应考虑以更高速率的宽带接入internet,并利用起学校网站。同时,要对资源进行分类。目前,我们将教学资源数字分为两大块:

二是资源的分类整理,按学科建立文件夹进行分类保存,在校内共享。当资源网平台搭建起来后,全部资源都上传到校内资源网上。

2.依托网络使用,做到把学生视为技术专家。

学校以课堂为主渠道,加大优质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力度。让学生学习变得主动起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对于资源应用与效果评价每个班应选一个网络教学协管员协助管理,课前为老师做好准备、课后记录等。能真正地使用起网络并“把学生视为技术专家”,让学生参与到资源共建共享的设计和实践中。

3.加大使用力度,发挥优质校本资源的作用。

一是把资源总体数量的富足性和个体用户的切实需求相结合,与教学活动相“捆绑”。

二是建立一线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资源应用与评估体系,鼓励我们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并在应用中提出改进与提高的建设性的意见。

三是鼓励一线教师与学生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原生态的体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使优质的校本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4.依托制度建设,建立资源建设与应用的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是校本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有效保证。我校建立和完善了《校园信息网络管理条例》《师生网络资源建设奖励办法》《优秀课件评比办法》等规章制度。落实了优质校本资源人人建设的机制。

5.强化动力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教师的工作评价相结合、与教师的利益分配相结合、与资源应用的频率相结合、与学生的评价及效果相结合。将教师建设与应用信息资源的情况作为教师工作评价的内容,与工作量和工作绩效挂钩,与教学质量和学生对教师应用的情况评价相衔接。

6.提供行动保障,实现资源建设最优化的目标。

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工作重要意义,把信息化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纳入学校办学目标体系和督导评估体系。

教学资源设计

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能源开发的条件;。

3.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及综合开发的意义;。

4.理解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分析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山西能源综合开发的意义;。

2.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促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理解“开发”与“整治”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去评判地理事物的合理与否,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3.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三、教学方法。

导入渐进法、创境设问法、多媒体展示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我国近些年能源需求的数据及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的图片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表。

学生讨论:我国能源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教师归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需求与日俱增,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所以加快能源资源的开发加快能源基地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举措。

导入新课: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供应基地,素有“煤炭之乡”的美誉。本节课我们就以山西省为案例讨论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发展的方向及开发过程中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板书课题:能源的开展——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讲授新课】。

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学生归纳能源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资源开发条件)。

学生归纳: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

创设情境:“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的分布图”,学生分析山西煤炭资源状况。

教师强调:区域的资源状况应从资源的分布、种类、品质、组合状况、开采条件等角度来分析和描述。

学生归纳:资源状况——分布广、煤种全、品质优、开采条件好……。

知识拓展:教师讲授我国煤层气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教师转承:了解了山西省煤炭资源状况,让我一起来分析其资源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

创设情境:多媒体“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图”、“我国能源生产量与消费量情况对照表”。

学生讨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意义。

教师归纳:随着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还会继续增加,能源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而且我国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这些都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工业中心与城市分布图”“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良好交通条件。

学生归纳: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教师归纳:前面我们从资源状况、市场交通条件综合评价了山西煤炭资源开发背景——山西省具备能源基地建设得天独厚的条件。

板书归纳:

(一)山东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1.资源条件:分布广、煤种全、品质优、开采条件好;。

2.市场条件:市场广阔;。

3.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教师转承: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从1982年起,国家加快了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业基地的步伐,取得了许多成就。

课堂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自1982年以来山西利用能源优势是如何加快能源基地建设步伐并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归纳:(略)。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案

为解决我校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效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助推学校软实力均衡发展”为战略目标,进一步优化我校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软硬件环境,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调动教师运用信息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建设适合新课改需求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体系,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让共享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实现网络资源交流共享与面对面师资培训的优势互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以及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

二、工作目标及主要措施。

(一)加大我校教育教学资源网的应用培训力度,提高本土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要把教师信息资源应用能力的培训和提高纳入校本培训的内容,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队伍的培养。首先对全校一线教师开展全员培训,使100%的教师熟练使用网络平台,平均每天至少有1小时参与共建共享。

其次,加强教育学校行政对教育信息化的认同度,提高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意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组织学校行政参加区教育信息化专题讲座以及网络信息资源搜索与利用的专项培训。要求主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校长、教学处每天登陆检查督促本校教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二)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专题网站资源的建设。

1.组织一线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培训。

2.发动一线教师积极参与资源的建设。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传原创的课件、素材、课堂教学录像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不少于1件。

3.要求教学处每学期至少要录制5节学校优秀课例,主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校领导严格把关,组织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认真审核,尊重知识产权,质量并重,有计划地上传资源。

4.鼓励教师建立专题学习站点。

(三)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校校园网的建设,不断地更新、充实本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具体要求见学校校园网建设和维护方案)。

三、组织与分工: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财务主任后勤主任。

组员:全体教师。

四、保障机制。

(一)建立过程监督机制。制定详细的年度推进计划,各有关责任部门要按照进度表严格执行。建立月检查评比制度,加强过程监督。定期将实施的情况进行总结反馈。

(二)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每学年对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同时,把对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情况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名师评审、评优评先时的参考依据。

教学资源设计

一、谈话导入,引起思考。

1、回顾一下,本单元我们都学过了哪几篇文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2、谈话:是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它多么需要我们的保护呀!可是生活中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在这里,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漫画。

3、老师出示漫画,学生看后谈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4、小结:是的,漫画非常有趣。可是在笑过后往往又发人深省。那么漫画的含义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漫画的定义。

教学资源设计

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是教育事业进步的动力,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必然给教育系统带来极大的变化。而交互式的计算机系统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把课本和图形合而为一,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媒体资料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网络功能、多媒体服务功能为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提供了可能性。笔者在组织《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节教学时,设计利用多媒体局域网及因特网资源组织教学。

内容分析。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第8章第3节,本节主要内容为:金属生锈的原理、防锈的一般方法;废金属回收的一般意义。本节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钢铁生锈的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分析、归纳能力。认识处理废金属,回收金属的价值,提高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对象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上过二年多的信息技术课,在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方面已经具备进行网络自主探究的能力。铁钉锈蚀的实验需提前一周进行,没有办法在课堂上演示,于是将实验过程用网络展示。铁锈蚀的原因、防锈的方法、废金属的知识与废金属回收等,网络上能搜索到很多相关知识,而是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获取知识,这样印象会特别深刻。

媒体分析。

微机室室的数十台电脑构成一个局域网,整个局域网与校园网接通,不仅在校内交流信息畅通无阻,而且可以访问因特网。网络以其强大的主动性需求、交互活动方式、开放的空间与广泛的信息来源,启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潜能。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金属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办法。

2、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能力方法目标。

1、培养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交流表达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认识到金属生锈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的损失。

2、在宽松和兴趣盎然的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体会到计算机网络不仅是娱乐的工具,更是辅助学习的工具。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探究获取铁锈蚀的原因、防锈的方法、废金属的回收等知识。

【教学难点】。

技术难点:建立怎样的网络平台以及如何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知识难点:金属生锈的原因及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

【学习方法】。

在老师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网络辅助学习。

【所需时间】。

1课时。

【设计思路】。

科学素质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化学教学对于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有的金属会生锈,而有的金属却很难生锈?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防止金属生锈的措施,但并不知道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原理是什么。铁钉锈蚀实验需用一周的时间才能完成,无法在课堂上直接演示,将实验过程拍照后用多媒体展示,有利于学生了解铁钉锈蚀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由于本节知识学生要了解的常识性的内容较多,完全可以采用自主上网学习,我尝试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以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在金属锈蚀的原因及防锈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我作为教师,只作为学生认知的指导者,引导他们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来发现问题,研究解决自己发现的这些问题,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在于探索金属锈蚀的原因和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设计以“抛锚式教学模式”来开展学习。

(一)创设情景:教学一开始,用多媒体和实物创设问题情景。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钢铁全年产量的十分之一。金属锈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减少损失,人们需要探究金属锈蚀的原因、防护的方法和废金属的回收利用。

(二)确定问题:要防护金属,减少锈蚀,就必须探究金属锈蚀的原因。废。

金属有哪些?随意丢弃废金属有哪些危害?回收废金属有哪些好处?

(三)自主学习:当确定了要探究的问题以后,我不是告诉学生如何去解答这些问题,而是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如:用哪些方法去研究这些问题:书籍收集资料、上网查询、实验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取信息,从而掌握如何来获取和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

(四)协作学习:当学生分组找到信息来解决原先确定的探究问题以后,互相讨论、交流,补充,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五)效果评价:以一组课堂检测题,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达成检测,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流程作如下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在网络课件上设计了五个小专题,分别是:学习要求、知识讲解、课堂练习、本讲小结、网上交流。

【教学实录】。

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目标说明。

明确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浏览网站。

(61.132.31.58:82/web/guof/class/01/)中“学习要求”这部分内容。

浏览网站中“学习要求”这部分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做好基础工作。

创设情景。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钢铁全年产量的十分之一,金属锈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少损失,人们应该如何保护金属?如何充分利用金属?

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要探究金属防护的方法,要先知道哪些信息,了解相关知识,激发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探索、讨论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提出问题。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参考:

1、金属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锈蚀?

2、人们常用什么方法防护金属、避免金属锈蚀?

3、什么是废金属?回收废金属有哪些好处?

积极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网上探究。

引导学生进入“知识讲解”栏目首页,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和搜索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

1、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超级链接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2、浏览教师所提供的网站,并进一步深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掌握知识,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评价。

1、引导学生进入“网上交流”栏目。

2、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点拨,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点评。

1、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并不断修正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2、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培养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发创新性思维,巩固知识。

随堂检测。

网上自主探究完成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练习”栏目。

1、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达成检测,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2、将知识内化。

即时反馈,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扩展视野。

对于已经达成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学生,引导他们进入知识讲解中的拓展视野栏目,了解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展知识面。

浏览网页中“知识讲解”栏目内容中的“拓展视野”。

拓宽视野,进行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小结归纳。

1、小节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

明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归纳,总结。

1、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进行网页浏览,关键词搜索,会进行网上讨论。如果不具备这几点,自主探究就会受阻。

2、鉴于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建议在上课之前对本节课用到的计算机相关操作进行简短培训。

3、网络教学需要网络课件的支持,学生要在网络课件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不是漫无目的学习,所以网络课件的设计是网络探究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4、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切忌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机位置,单纯地操纵机器。应携带随身麦克风、电子教鞭,适当走动,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气氛。教学网络只是你手中的一种教学工具,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