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忆卢沟桥读后感

时间:2023-08-08 14:13:07 作者:曹czj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忆卢沟桥读后感篇一

读完《卢沟桥烽火》这篇文章,我心中充满自豪与怨恨,文中那一个个精彩的情节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篇文章写的是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企图侵占宛平城。双方交火,最后我军战士从敌人手中夺回卢沟桥。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名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

当我读到‘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宛平城扑来。”的时候,我觉得日本鬼子猖狂到了极点,他们没有把我们中华儿女当人看,真是可恶之极。接着,我又读到“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的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这一段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中国守军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动人场面,我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仿佛听到我军那荡气回肠的杀喊声,仿佛看到了那哭爹喊娘的狼狈样,我此时无比自豪。同时,也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决不能让历史重演。天下兴亡,是我自己的责任,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公民自己的责任。

我们不要忘记历史,我们一定有团结起来,共同创造中国的新历史。让我们重温历史,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为了让我们的国家更美好,我们要时刻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忆卢沟桥读后感篇二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

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

飞机坦克来勿怕,大刀挥起敌人跑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

委屈忍痛和平保,无可避免上刺刀

自卫应战理气壮,挺剑而起是今朝

卢沟桥卢沟桥,为国争光在此桥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

豺狼入室露牙爪,南北堕落真逍遥

快快拼起民族命,最后胜利是吾曹

卢沟桥卢沟桥,立功报国在此桥

忆卢沟桥读后感篇三

读完《卢沟桥烽火》这篇文章,我心中充满自豪与怨恨,文中那一个个精彩的情节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篇文章写的是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企图侵占宛平城。双方交火,最后我军战士从敌人手中夺回卢沟桥。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名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

当我读到‘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宛平城扑来。”的时候,我觉得日本鬼子猖狂到了极点,他们没有把我们中华儿女当人看,真是可恶之极。接着,我又读到“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的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这一段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中国守军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动人场面,我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仿佛听到我军那荡气回肠的杀喊声,仿佛看到了那哭爹喊娘的狼狈样,我此时无比自豪。同时,也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决不能让历史重演。天下兴亡,是我自己的责任,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公民自己的责任。

我们不要忘记历史,我们一定有团结起来,共同创造中国的新历史。让我们重温历史,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为了让我们的国家更美好,我们要时刻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忆卢沟桥读后感篇四

《卢沟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美观的造型,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同时通过介绍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告诉我们卢沟桥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教学重点:了解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的特点。

2、教学难点:体会卢沟桥特殊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三年级学生年龄在八到九岁左右,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画面特别感兴趣。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隔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有限的文字来理解卢沟桥无与伦比的美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认为充分运用白板资源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差距,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上本课时我充分利用白板资源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感受卢沟桥的美,感受先烈热爱祖国的情怀。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积极地做。

基于电子白板的交互性,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学生自主合作等教学方法,利用白板资源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请首先看我们的教学流程。

明情1、揭题导入,激发学生走进文本、学生细读文本

激情2、自读全文,整体感受卢沟桥的特点、实践语言

入情3、细读课文,深入感悟卢沟桥的美、提炼方法

抒情4、恰当设疑,促进课堂学习延伸、感悟精神

(暗线)、(明线)

第一、利用白板资源显细节,落实语言学习过程

a 、细化词语学习过程

b、优化句子学习效果

首先细化词语的学习过程:

有人说数字是冰冷的,可是把这些数字放在语句中,你能体会出什么?让学生感受具体数字和描写表现的是狮子多,姿态多,姿态美,然后我问学生再看这些数字,你们有怎样的心情?学生就由此体会出数字所表达的自豪和骄傲,白板让学生经历了感知词语,理解词语,品味词语的层层深入的过程,带给了学生实实在在的词语学习体验。

优化句子的学习效果,课文的第2自然段中描写卢沟桥造型美观的句子,看似平淡,但是白板丰富了句子的教学(请看教学的现场),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了狮子的千姿百态,这时再让学生走进文本联系句子理解狮子的形态各异,白板突出了语境的学习,学生在视觉中感受到了石狮的造型美观,利用白板以具体的词句品味为切入口,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突出了课文教学的重点,而课堂也因为视觉的丰盈而更有实效。

第二、利用白板资源创设情境,促进语文能力提升

情感与语文相伴相生,那么在这堂课上,我利用白板创设课堂情境,深化学生的读,激发学生的说,促进学生的写。

首先,深化学生的读,在学习描写狮子形态这一部分,学生的朗读只能停留在表面,读不出语言所表现的情境,我在白板上适时的补充书上的原句,并且导入一段“卢沟桥”视频,带领学生进入情境,有了内心的真切体验,学生的朗读也就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其次,激发学生的说: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就利用文本中的省略号启发学生想象,说说其它狮子的形态,学生的话语不同,表情不同,再一次感受了石狮是“美的奇观”,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次促动学生的写。在阅读了结尾四、五自然段后,我这样引导学生思考:每年的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我用白板出示关于“七七事变”的资料和中国军民浴血奋战英勇抗敌的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拓展题:假如你是卢沟桥的狮子,你会怎么说?这个问题给了学生倾吐的平台,学生在动笔中表达真情,放飞真情,这是我运用白板的第二个方面。

第三、利用白板巧拓展,丰富课堂学习维度

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更大化发挥课堂学习的实效,我在课堂中数次进行拓展,增加学生的语言情感和思维的积淀,随着课文的学习我补充了卢沟桥各种纪念活动的图片,还有关于卢沟桥的诗歌,学生在阅读中扩充了储备,开阔了视野,触发了情感,突破了难点,引导学生课外去阅读有关卢沟桥的书,学生的思考不会因为下课而中止,我们的语文也走进了更为广阔的生活之中。

第四、利用白板促迁移,引导学法积极内化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那么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内化学习方法,白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利用白板回放的功能,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课文的写作方法,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进行练笔,利于学生消化吸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那么白板让课堂更加的具有开放性,也给了学生厚实的学习空间。

各位老师,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设计,对白板的运用,我认为我的教学图层显得更加的充实生动,很好的达到了我这节课所预期的目标。当然,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专家、老师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忆卢沟桥读后感篇五

1、掌握本课16个生字词。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能用“有的。。。。。。好像。。。。。。”练习说话。

3、学会欣赏生动优美的句子。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自然三段。

重点、难点

1、   了解卢沟桥的狮子有那些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2、   欣赏优美的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   掌握生字词。

2、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四自然段。

前提测评:

1、   出示几幅桥的图片,考考学生对桥的认识。

2、   相机介绍卢沟桥的知识。

导学达标:

一、掌握生字词。

1、   出示生字卡

(1)         请同学上台指读、领读。

(2)         纠正读音。

2、   解释词义:

形态各异:指卢沟桥的狮子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偎依: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驻:部队在某地住下。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1)说说对课文的理解。

第一自然段介绍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

第二自然段介绍桥梁上的狮子形态各异。

第三自然段介绍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

第四自然段介绍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2、说课文的那个部分是重点部分?

(第二、第三自然段)

3、习课文1、4自然段。

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1)         请学生说说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         请学生上台画卢沟桥的简笔画。

(3)         朗读课文。

(4)         背诵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5)         配合本地区的一座桥指导写桥的文章。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绍“七七事变”,解释“挑衅”和“驻扎”的意思。

6、延伸讲日本侵华的故事,说说南京事变等话题。从而倡导学生要热爱祖国。

7、着爱国的情怀再读1次四自然段。

三、小结。

达标测评:

1、看拼音写词语。

(   ) (   ) (    )(   )(    )(    ) (     )

2、写几个歇后语。

第二课时

1、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想象作者第二自然段所省略的内容。

3、欣赏描写优美的句子。

前提测评:

1、   听写词语。

歇息  雕刻  甚至  鼻子  大概  侵略  挑衅  驻扎

2、   被几个歇后语。

导学达标:

一、  学习2、3自然段。

1、   自由读2、3自然段。看看哪段是具体写的。

2、   找一句概括写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句子。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

3、   朗读第三自然段。

4、   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501只狮子的大小形态是怎样的?

(1)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     石狮子的大小怎样?用“~~~~”画出来。

(3)     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以上的内容。(大小不一)

(4)     指导朗读写背诵狮子大小不一的句子。

(5)     狮子的形态是怎样的?用“———”画出来。

(6)     这些形态作者用那些句式来写?

有的。。。。。。好像。。。。。。(形态各异)

(7)     读读写狮子形态的句子。

(8)     省略号的后面应该怎样来补充?请学生展开想象。

(9)     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背诵下来。

二、  总结。

达标测评:

1、   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说几句话。

2、   摘抄自己喜欢的几句子。

板书设计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