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陶罐和铁罐三年级(实用19篇)

时间:2023-12-28 18:27:15 作者:HT书生

优秀作文应该在题材选择上有独特性和广度,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片段,让大家感受优秀作文的魅力。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多元化朗读,促学生自悟;高质量对话,碰撞思维火花。

:课件、头饰

一、谈话导入,回顾大意。

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练写“罐”。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概括大意,用上“奚落、骄傲、谦虚”等词语。

二、指导朗读,合作表演。

1、“奚落”是什么意思?自由读1~9自然段,看看铁罐是怎样奚落套陶罐的?

学生交流。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语气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陶罐:谦虚铁罐:傲慢——轻蔑——恼怒)

2、师生对读2~4段,理解“奚落”。

“我”刚才用尖刻的话讽刺陶罐,这就叫“奚落”。

3、同桌分角色练读1~9段对话。

4、两生戴头饰表演读,集体评价。

5、男女生分角色读。(加上动作、表情)

教师叙述:国王的……

铁罐手指对方,傲慢地说:“——”

陶罐摆手低头,谦虚地说:“——”

铁罐双手叉腰,轻蔑地说:“——”

陶罐直视对方,严肃地说:“——”

铁罐单脚跺地,恼怒地说:“——”

陶罐双手背后,友好地说:“——”

6、教师问“陶罐”:“陶罐呀,你为什么不利铁罐了呢?”

通过大家的表演,你对陶罐和铁罐各留下了什么印象?(友善、宽容、谦虚;傲慢、蛮横等)

三、比较结局,感悟道理。

1、时光飞逝,沧海桑田,许多年代过去了,陶罐和铁罐的结局如何呢?请默读课文的后半部分。

默读后交流。(陶罐:光洁、朴素、美观铁罐:无影无踪)

2、谁知道铁罐为什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生锈,氧化)

学生交流。

四、写话拓展,联系生活。

1、铁罐的做法你赞同吗,我们得劝劝它。

2、出示句式,写话练习。

3、听了大家的交流,你觉得铁罐一点优点也没有,陶罐一点缺点也没有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全面地看问题,多学习别人的长处。)

4、生活中见过类似陶罐、铁罐的人和事吗?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五、小结,布置作业。

1、在生活中我们要互相尊重,像陶罐那样与人和睦相处,相信我们的生活会更和谐,更温馨,更美好!

2、作业。

(1)演一演课本剧;

(2)仿写童话故事。如:《大海和溪流》、《铅笔和钢笔》、《大拇指与小拇指》等。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竖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两点进行教学。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这一点文章。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师生分角色朗读。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再请两位学生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我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的表演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

在品析人物对话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畅所欲言,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上完课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组织教学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今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锤炼。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多元化朗读,促学生自悟;高质量对话,碰撞思维火花。

教学准备: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顾大意。

1、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练写“罐”。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概括大意,用上“奚落、骄傲、谦虚”等词语。

二、指导朗读,合作表演。

1、“奚落”是什么意思?自由读1~9自然段,看看铁罐是怎样奚落套陶罐的?

学生交流。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语气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陶罐:谦虚铁罐:傲慢——轻蔑——恼怒)。

2、师生对读2~4段,理解“奚落”。

“我”刚才用尖刻的话讽刺陶罐,这就叫“奚落”。

3、同桌分角色练读1~9段对话。

4、两生戴头饰表演读,集体评价。

5、男女生分角色读。(加上动作、表情)。

教师叙述:国王的……。

铁罐手指对方,傲慢地说:“——”

陶罐摆手低头,谦虚地说:“——”

铁罐双手叉腰,轻蔑地说:“——”

陶罐直视对方,严肃地说:“——”

铁罐单脚跺地,恼怒地说:“——”

陶罐双手背后,友好地说:“——”

6、教师问“陶罐”:“陶罐呀,你为什么不利铁罐了呢?”

通过大家的表演,你对陶罐和铁罐各留下了什么印象?(友善、宽容、谦虚;傲慢、蛮横等)。

三、比较结局,感悟道理。

1、时光飞逝,沧海桑田,许多年代过去了,陶罐和铁罐的结局如何呢?请默读课文的后半部分。

默读后交流。(陶罐:光洁、朴素、美观铁罐:无影无踪)。

2、谁知道铁罐为什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生锈,氧化)。

学生交流。

四、写话拓展,联系生活。

1、铁罐的做法你赞同吗,我们得劝劝它。

2、出示句式,写话练习。

3、听了大家的交流,你觉得铁罐一点优点也没有,陶罐一点缺点也没有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全面地看问题,多学习别人的长处。)。

4、生活中见过类似陶罐、铁罐的人和事吗?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五、小结,布置作业。

1、在生活中我们要互相尊重,像陶罐那样与人和睦相处,相信我们的生活会更和谐,更温馨,更美好!

2、作业。

(1)演一演课本剧;

(2)仿写童话故事。如:《大海和溪流》、《铅笔和钢笔》、《大拇指与小拇指》等。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学或互助掌握生字、新词、好句。

2.自编、自导、自演《陶罐和铁罐》课本剧,用独特的语言及形体动作演绎这个故事。

3.将《铁罐和陶罐》这则寓言改写,逆向表达,使陶罐和铁罐品性互换,变成《铁罐和陶罐》。

4.编写一则寓言故事,进一步掌握寓言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读。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瞧,它们来了。(放课件)。

师:它们是谁?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读完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说了铁罐看不起陶罐的事。

生: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变得很有价值,铁罐却无踪无影。

5、同学间交流: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学生会根据各自不同的感受表示:

生:(踊跃地分别说出)讽刺、挖苦、嘲笑、讥讽。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给“奚落”找了这么多近义词,对“奚落”的了解又进了一步。

乙:陶罐不但谦虚,而且很善良。你看,当人们把陶罐从土里挖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受够了。”陶罐不计较前嫌,豁达大度,我很喜欢它。

丙: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里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老师指导学生掌握“懦弱”一词的音、形、义,区分“懦”与“儒”这两个形近字。)。

丁:我不喜欢铁罐,他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他被完全氧化了。所以看问题武断、绝对化,是不正确的。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对话(打出投影):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我们男生读铁罐的话,女生读陶罐的话,好吗?

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真的感觉到了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

在指导这段对话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揣摩全课如何读,举一反三,读好全篇。

二、演。

《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很像一个两幕的小话剧。时间分别是古代与现代,地点分别是国王的御厨里和宫殿的废墟上,人物包括陶罐、铁罐、众人、旁白者等,情节则是课文所交代的内容。

请同学们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演出这个寓言剧,人人参与,当堂练习。关键是要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语言代替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动作、神态和情节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

练习之后,推荐一两组到前表演,用不同头饰区分人物。学生表演生动有趣,会进一步调动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对课文言语吸收、内画、积累和运用的过程。

三、改。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

2、从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生自由说)同学们都有所收获,归纳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这里,就有一个逆向思维的问题。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却是易碎,不结实,这一点铁罐说的也是实情。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缚住,放飞思路,大胆去想。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优点缺点。

陶罐美观易碎。

铁罐坚固丑陋。

学生分组边议边改,集体创造,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并不是让我们比美的。”“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和我比美……”

这样学习就使自己的思维进入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没有被教材所设定的思路限制住,促进了学生创作性思维的发展。

四.编。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创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然后用一个故事把这个道理寄托在其中,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学生还能够各自开始创编,大约15分钟后交流。请每一位同学介绍自己编写的寓言的题目,学生从各个角度编写,如:

选择其中的一两篇,由作者诵读,全班同学共同帮助修改,使之成为一篇优秀习作,其他同学也是对各自的寓言进行修改加工。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片寓言故事。讲的竖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面对铁罐的无理却显得谦虚,礼貌。而时间在流逝,但几百年过去了,铁罐被氧化了,而陶罐却依然完整的存在。这便告诉了人们要正确的看待自己。铁罐字看到了自己的优点,眼里全是别人的缺点,不能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比较。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不同了。铁罐坚硬,但是抗氧化性却不好,陶罐样子普通、易碎但却有非常好的抗氧化性能。文中的铁罐却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

文章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均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让孩子们通过朗读,读出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和善。在一开始的`自由读中,我发现孩子们都不能把陶罐和铁罐的特点读出来。因此,在对于每一句话都进行范读,然后,学生们跟着。在指名学生朗读时,再次进行指导。在整堂课中,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小组赛读,同桌一起读,男女同学读,分角色读。在充分时间读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朗读情感也有所提升。特别是铁罐的“傲慢、轻蔑和恼怒”,孩子们也能一步步把握,读出语气。

生活处处皆语文,在课堂教学中,让生活阳光普照学生心灵,也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途径,在学习了本课后,我提问:“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孩子们都能正确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讲明原因。有的说:“因为陶罐很谦虚。”有的说:“陶罐心胸开阔,铁罐那么奚落他,他在最后还是想着铁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道理与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会理解得更透彻,记得更牢靠。

读《陶罐和铁罐》有感的三年级

今天我读了《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是讲了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陶罐和铁罐。因为铁罐自恃坚硬,就瞧不起陶罐,常常数落它。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王朝覆灭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发现了陶罐,把它擦洗干净,陶罐和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可是,铁罐却早已氧化生锈坏了。这篇课文对我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它生动地将铁罐傲慢无理、目中无人,陶罐谦虚平和的两种态度进行了对比。作者把它们的神态、语气和结局放在一起,让人读起来觉得对比鲜明,印象深刻。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不能瞧不起别人,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因为这样往往会大错而特错,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学生所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在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同学们欣赏小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紧接着提出问题“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通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我特别强化了“演一演”的教学环节。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学生的表演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我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成了学生的舞台。

这种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但再成功的课堂也还是留有不足和遗憾,在这节课中,时间过于紧张、仓促,以致于在写的方面时间不够,只能留于作业形式。当然作业布置我也作了精心的设计。

总之,多尝试、多实践,我相信会更完善,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这篇通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图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课文以对话展开情节,用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塑造了铁罐傲慢、蛮横无理的形象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的形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寓言故事比较感兴趣,课外阅读量也比较大,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文字感悟能力。学生一般都会提前预习课文,自主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以及朗读课文3遍以上,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

1、知识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通过鉴赏陶罐和铁罐动作、神态等描写,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引导学生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深刻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即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来学习的课文,主人公是两个罐子,一个是看起来很容易就会备摔坏的陶罐,一个是看起来坚硬的铁罐。他们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来说说。

生:

师引导学生把故事内容复述一遍,把细节填充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2、跟着老师检查预习情况。

3、提问:读了课文,你觉得铁罐、陶罐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来分析。有理有据。

4、抓住关键词语,挖掘词语背后的意义,初步教会学生如何透过文字挖掘更深层的意义的方法。

5、引导学生关注前后的命运变化,归纳这种变化起来。

(三)归纳故事内容,引导用自己的话转述。

(四)角色朗读。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落实好神态、动作的表演。可以进行角色交换两次。

(五)总结。

六、教学反思。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

《陶罐与铁罐》这个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宽容、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抓住重点词,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中渐渐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充分朗读,体会陶罐与铁罐的心理变化。

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奚落”这个词,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我设计成三个小板块,理解铁罐和陶罐的三次对话,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入手,让他们逐步了解陶罐与铁罐的语气,心理变化,并体会陶罐和铁罐的品质,然后直奔文章的结局,了解他们的结局。让学生找出陶罐和铁罐说的话,说说从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中我们又看到了这是一只怎么样的陶罐和铁罐?”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陶罐与铁罐的对话时容易把教学重点放在了铁罐的朗读指导上,结果使得学生对陶罐的品质认识不够丰满。我教学设计,以认识铁罐和陶罐的品质入手,直截了当,不偏不倚,使学生对陶罐谦虚、宽容、善良、心中有他人等品质有了较深的认识,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取长补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机。至少,这样的教学我们就不能称之为“高效”了。我觉得教学过程中,预设的同时,还应该及时地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是我以后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探讨的问题。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

朗读,是感受语言的重要方法。只有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用心去感悟,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习讨论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有目标、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地全身心地朗读。我在教学中格外注重这方面的训练。但是,我在教《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却发现朗读训练并非易事。

引导学生读完课文后,我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我感到陶罐很谦虚,铁罐很骄傲。”一学生站起来回答。“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我又追问了一句。学生纷纷举手,(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还有“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等他们之间的对话。(读得很正确,但并无骄傲和谦虚之感)。我有些生气,严肃地说:“不行,应该把‘敢’字重读,(在‘敢’字上加三角,表示突出)读得重些,而且要有层次感,声调要高一些。谁能比他读得好?”(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读,有突出“敢”字,但无骄傲之感)。我又让大家一起来读,先读得轻一点,再逐渐读得重些。学生一齐读起来。接着我又让学生找出表示陶罐高兴的句子。学生都说:“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对!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陶罐高兴的.心情,但读的时候,要读出既高兴又谦虚的心情,谁再来试试?”我给予了肯定。(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读,读得挺符合老师的要求,“谢谢你们”读得很响亮)。很好!大家一起跟他学!

我马上大力赞赏。就教学过程而言,我的教学意图是显而易见的,是为了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的指导似乎也很有效,学生读得有轻有重,很有层次感,但是这样的训练却使学生形成一种错觉:朗读只要读得有轻有重就是好。因为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发现我的学生不管读哪篇课文,都读得轻重皆有,甚至出现了一字一顿的现象,这使我认识到,我的这种做法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发现问题后,我及时进行了纠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的朗读去体会,感悟,如何读才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因为我深深地体会到:朗读指导,贵在让学生自觉地体验到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主观情感上产生“我要读”的强烈愿望。以前,我侧重的是读法指导,忽视了学生的独自体验,缺少让学生体会揣摩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的过程指点,这样的朗读游离于理解和体验之外,仅仅停留在声音的重轻了,也就失去了“抑扬顿挫”之感。从而就造成了学生仅仅为了读书而读书,并没有真正领悟文章内容,也就无法进行有效地合作探究,达不到教学效果。所以,我想在教学过程中,读应该放在首位,但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真正读通、读懂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根据内容与同学进行争论、交流,才算是真正的感悟了课文内容,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会相应提高。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读《陶罐和铁罐》有感的三年级

我读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名字叫《陶罐和铁罐》,讲的故事是,在国王的厨房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铁罐,一个是陶罐。

铁罐看不起陶罐,总是奚落它。有一天,铁罐骄傲的说:你敢碰我吗?陶罐说:不敢,我生下来是盛东西的,不是用来碰撞的。铁罐怒气的说:总有一次,我会把你砸成碎片的。有一次,整个王朝灭绝了,宫殿倒塌了,它们两个被埋在宫殿底下,过了很多年,人们把陶罐挖出来了,人们把上面的灰尘吹掉,说:这可真是个古代的东西。陶罐说:我的朋友铁罐也在下面,请帮我找一下它。人们翻来覆去,没有找见铁罐的踪影。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感受是,我们要多看自己的短处,发现别人的长处,我们看任何事物的时候,不能看外表的美与丑,要看它内在的实用性。

读《陶罐和铁罐》有感的三年级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中间有个故事叫《陶罐和铁罐》。我感觉这故事挺有哲理的,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

国王的御厨里: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不再理会。时光飞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弃了,被泥土掩埋了。许多年后的一天,人们找到了当年御厨里的陶罐,却找不到铁罐。原来铁罐在许多年前,就已经氧化了,早就无影无踪,不见了。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在《陶罐和铁罐》一课中,我针对“抓提示语指导学生读出对话的语气”这一研究主题,采用了一些不同的方法。

1、利用插图理解“傲慢”一词的意思,与“谦虚”做对比。课上学生理解比较到位,但读的火候不够,下次我想改进为观察后模仿铁罐的表情,帮学生打开局面,烘托气氛,免得学生放不开,不好意思带着语气读。

2、通过工具书理解词义,我把字典中对“轻蔑”的解释原样呈现给学生,此处理解比较到位,学生能读出瞧不起的感觉。

3、替换词语感受“恼怒”中暗含的蛮不讲理,表现出铁罐一心用自己的长处和陶罐的短处相比。在一些老师的教案设计中,我发现这个环节他们会出现重复,“先问恼怒什么意思,让学生换个词,后来又问为什么恼怒用的好”,浪费了时间。并且,此处几经引导学生都没有把铁罐的恼羞成怒读出来,于是我讲解“恼羞成怒”一词,并板书“羞”,点出铁罐的无理取闹,接着范读这句话。因为我知道有几个孩子能读好,可“住嘴”一读出语气,他们就怕别人笑,果然在我先读后,就有学生恰到好处的模仿我读出了铁罐不讲理,恼怒的样子。于是我马上表扬他,和大家一起为他鼓掌,局面一下子打开了,学生都放开了自己的拘束。

4、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到第四组对话,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寻找提示语了,但这一组恰恰没有。于是,我加入了提示语的填空,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本身的内容和标点符号。学生以前积累过一些描写生气的词语,并浅层了解它们的意思,如:怒气冲冲、怒发冲冠、气急败坏等,这时,他们迁移了以往积累的词语,并最终选择了“气急败坏”这个比较恰当的词。

通过四组对话的朗读指导,此时学生已经关注到了提示语的作用,我就出示了填空,再次帮学生印证他们的想法。后来便水道渠成地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了抓提示语中神态描写的方法。

三年级课文《陶罐和铁罐》读后感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王朝的御厨里,有一只骄傲的铁罐和一只谦虚的.陶罐。铁罐非常瞧不起陶罐,还经常奚落它,看不起它。对此,陶罐不放在心上,还想与它和好,把它当作好兄弟。可铁罐就是蔑视它,羞辱它。最后御厨塌了,两只罐子掉在了地上,被埋在土里。很多年过去了,人们挖出了陶罐,擦干净和它当年在御的时候一模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这时陶罐没有忘记铁罐兄弟,它让人们去挖铁罐,而铁罐早已氧化的无影无踪。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学习铁罐那种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要学习和发扬陶罐谦虚克制的精神。如我们班的王小刚学习不好,小利不爱和他玩,他虽然学习不好,但是他体育劳动方面很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光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想到这儿我又想起了老师曾说过的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陶罐和铁罐续写三年级

有一天,铁罐也被考古工作人员从废墟里挖了出来。

“咦,这里还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奇的说。

“但是却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罐子,可惜呀,很快就要被氧化掉了。”另一个人叹息着说。

“不管怎样”还捧着铁罐子的人说,“先把它送到国家博物馆吧,这东西是很有价值的,不要让它掉下来。”

于是在国家博物馆的陈列柜里,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了!

我们做人不能太骄傲,不要像铁罐一样自以为是,这样总会有一天会毁掉自己的一切。

作者:关永鸿。

有一天,一队考古人员找到了铁罐!“咦,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的说。“真的!一个铁罐子!可是它已经锈迹斑斑了,很快就要被氧化掉了!”另一个人叹息着说。“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把它放入国家博物馆吧!”

这时候,已经深夜了,人们悄悄的把铁罐放入了陈列柜里,铁罐看见陶罐,非常惊奇!大叫一声!陶罐在睡梦中醒来了。“哇!这不是铁罐么,哦,我的好兄弟!”陶罐说,铁罐轻柔的说:“对不起,陶罐,我当年不该说这些话,我在土里埋了这么多年,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请你原谅我!”“没关系啦!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陶罐温柔地说。

第二天,工作人员把铁罐拿去洗了!回来的时候,简直美丽极了!

陶罐和铁罐讲了很多道理,铁罐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天天和陶罐有说有笑,有一天,来了一个铜罐,它和铁罐一样是个自以为是的人,结果被陶罐讲了很多道理说服了!陶罐说:“做人不要骄傲自大,不要自以为是。”

从此,它们过上了快乐的生活。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去,教师的语言和引导的话语固然十分重要,但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什么设计什么样的教学路子。

例如,在《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接着,我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感受,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我作为记者采访学生。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就会把学生引入了当时的情境,在情感上才会引起共鸣。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对课文分析,效果很好。

由此,我还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老师的教学,让学生能看见课文中描写的形象。当然这种“看见”并非亲眼目睹,这是意象上一种的感受,是“仿佛看见”了。这“仿佛看见”虽不甚分明,却是活生生的,虽比不上照相式的“看见”清晰,却更为丰富,更为贴近儿童,而且留有宽阔的想象余地。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淡化内的分析理解,强调独特的体验。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陶罐和铁罐之间有趣的故事,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在阅读中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仔细研读分析教材,我发现这篇童话不仅语言朴素、充满童趣,而且哲理深含,寓意深刻。其教学内容的纵深挖掘空间极大。若深入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文章能给阅读者带来更多的启示,比如我们都知道看问题要看到事情的本质,那么导致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这两种态度根本原因在于陶罐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比较点(比盛东西),而铁罐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比较点(比坚固),由此使得它们的态度也截然不同。这让我想到在生活学习中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去与别人相比的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懂得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选择一个正确的比较点与他人去比,正确全面的看待人和事,从而从小树立学生正确的比较观,这样对促进学生健康品格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又如由于时间的变化,事物的命运也会变化的道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等等这都是我们在分析解读教材时,可充分挖掘和利用的教材资源。

学生分析:

三年级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兴趣浓厚,但稳定性不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一定的课内外阅读量,尤其喜欢读童话故事,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其认知水平还比较浅显,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有待培养和提高。本组单元教学中,学生通过《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两篇课文的学习,对于本单元教材以“阅读故事,从故事中得到启示,学会看问题、想问题的方法”这一主题已有了明确的认识,学生已能通过阅读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懂得了故事中的道理。但在前两课学习中,学生在朗读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不能达到以声传情的最佳效果。阅读的方法上还需老师进一步指导。针对学生学情及年龄特点,结合《陶罐和铁罐》一课的内容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突出朗读与阅读方法指导与训练,通过引导学生朗读与阅读,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中促其感受形象,领悟寓意,懂得道理,受到熏陶。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语气与神态,进行感情朗读和思维训练,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

德育渗透:

1.通过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正确的比较点去看待人和事物。

2.进一步掌握童话的特点,渗透童话的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语气与神态,通过方法指导和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边朗读边理解课文,从而领悟寓意,学会选择正确的比较点去看待人和事物。

教学难点:体会童话的特点,渗透童话的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铁罐及陶罐的图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生谈:比谁学习好。比谁最爱班集体。比谁最勤劳······。

师: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是上进心很强的孩子,是啊,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通过比,有人比出了勇气,比出了自信;也有人比出了不足,比出了失望。比是推动我们进步的原动力,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应该怎么去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陶罐与铁罐》,一起来看看陶罐和铁罐它们在比什么?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中懂得更多的道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比”巧妙切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精读课文,读出感情,加深理解。

1、读课文,整体感知陶罐与铁罐的不同。

师:同学们,陶罐与铁罐你更喜欢谁?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能让你喜欢或不喜欢铁罐与陶罐的词语或句子。

师:同学们,读后你觉得陶罐与铁罐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请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生谈:因为我觉得铁罐傲慢无礼,所以我不喜欢铁罐。我之所以喜欢陶罐,是因为它谦虚、善良等)。

(此环节重在训练学生学会运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来表达自己初读后的感受,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完整,更准确,更有逻辑性。)。

师:读出你画出的句子。

生:试读相关句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学生在初读中能体会到陶罐与铁罐的态度及性格的不同,但试读中并未读出铁罐的傲慢与陶罐的谦虚善良,语气较平淡,缺乏感情。于是老师可随机调整内容,加入教师的示范朗读环节,教师有感情的读课文的16自然段。让学生在听读中更充分的感受到陶罐不仅谦虚,而且有着善良、宽容、心胸开阔等品质,也让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为下一个环节,教师进行朗读方法指导和训练做好铺垫。)。

师:陶罐不仅仅是谦虚,岁月流逝,许多年之后,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当人们发现陶罐时,听老师读陶罐说的这句话。它说:“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师:老师和前几位同学读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从老师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陶罐善良、宽容、心胸开阔······。

2.再读课文,读出感情。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看来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加深我们对课文及文中人物性格的理解,我们都能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善良与铁罐的傲慢,但刚才在同学们试读时还没有从你们的语气中让人感受到这一点。那怎样才能通过你的朗读让人体会出陶罐谦虚善良与铁罐的傲慢呢?我们先来结合朗读的实际感受做一个探究。

师:体会这四句话的感情,结合语境用你认为恰当的语气、神态自由练读。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轻蔑            。

懦弱。

师:谁来上台连线并朗读,之后说说你的体会。

生谈。“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句话让我觉得铁罐特别蛮横和傲慢,所以我选择用傲慢的语气和神态来读铁罐的话,带着这样的体会和感情去读就会读得很好。

师:大家和他的体会和方法一样吗?有没有不同?

生:我认真体会这个句子,还把我认为恰当的语气写在句子旁边,用来提示我在读时注意语气。

生针对句子分别谈方法·····学生结合体会分别读四句话。(方法同上)。

师:人说声情并茂才能情真意切、才能感人。现在请一对同桌也摇身一变变成陶罐与铁罐,用我们总结出的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选择恰当的语气自己去读一读吧,看谁读得好。

生读:1.先同桌个别练读。2.个别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一到九自然段。(两生分读陶罐和铁罐,一生读旁白)。3.学生参与度较高,全班分角色朗读十到十七自然段。(女生读陶罐,男生读铁罐,老师读旁白。)。

师:铁罐们,知道你们在做什么吗?

生:在奚落陶罐。

师:奚落你理解什么意思了吗?(嘲弄、讽刺、挖苦)。

生:面对奚落陶罐是否真的懦弱了吗?书中有一词能看出它并不懦弱,请迅速找出来。生很快找出。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在朗读方法指导下,能进行有感情的个性化朗读,通过自由读、合作练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形象,体会蕴含的道理)。

3.读中感悟,加深理解,理解寓意。

师:铁罐为什么会看不起陶罐?它有什么资本这样做?

生谈:因为他觉得自己坚固。

师:它拿什么和陶罐的什么相比?

生:哦,它是拿自己的优点(坚固)和陶罐的易破碎(板书)去比呀。

师:陶罐就没有优点吗?大家看(出示课件:陶罐的外观)有什么优点?

生谈:美观、光洁······。

师:如果它也拿自己的美观与铁罐相比,想象一下,它会说什么?生自由想象,发言。(瞧我多美呀,看你这么丑,都生锈了·······)。

生:傲慢。

师:实际上它傲慢了吗?拿自己的优点与铁罐比了吗?生:没有。

师:它选择的比较点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来。

生:它比的是盛东西,所以它的态度是谦虚的。

生:和别人相比,要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比较点。

生再谈:内心比的标准不同,他们的态度也会不同;选择一个正确的比较点,这是造成他们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生谈:不要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相比,也别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

生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师:懂得了这么多道理,看来处事待人需要给自己选择一个正确的比较点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在我们班有身体强壮的李,有聪明好动的王,有勤奋好学的牛,有胆小细心的李······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你觉得,在我们这个温暖的集体里大家应该比什么呢?(结合自己实际谈一谈)。

生谈。在学习上,比谁最勤奋、比谁学习好。在劳动中,比谁积极肯干······。

师总结:同学们谈得都很全面,我们要比谁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师:王(柔道队的,同学、母亲都反对他参加此队)你觉得你要跟同学比什么?王谈:在柔道队,比谁最有搏击力,谁最棒。

师:到了学校就不能拿你的拳脚和同学比了吧?比什么呢?(大家笑)。

生:到学校,就要比谁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体会的基础上,抓住本质,探寻导致两种态度的根源所在,即要学会选择正确的比较点去与人相比,从而促使学生掌握正确、全面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读懂文中道理,并结合实际,让学生谈出启示和所获,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拓宽了学生思维的深度,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掌握童话的特点,渗透童话的写法。

1.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道理,爸爸妈妈或老师通常会直接告诉我们。课文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给故事中的事物赋予人物的性格和语言,并把道理寄寓在故事之中,让人读后给人以启迪和教益,这种文体就是童话故事。

师:你读过哪些童话?童话的题目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谈。

师:看来同学们读过许多童话故事,那你发现童话有什么特点呢?

生谈。

童话想象很丰富。

童话故事很有趣,很神奇。

故事中的事物有人物的语言、性格、神态等。

童话故事既引人入胜,又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2、拓展练习。(结合你的发现和体会,编写童话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师: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我们可以明白许多道理,请你们借助桌子与椅子、文具盒里的铅笔、你喜欢的小动物等事物,赋予它们人物的性格和语言,告诉大家一个道理。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不妨可以试编一则童话故事。(学生先说后写,时间机动,随机调整)。

(设计意图:此环节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在交谈中进行写法渗透,结合实际调动学生的写作或表达兴趣,激发学生想去表达或写作的强烈欲望,力求超越文本,创新运用.)。

板书设计:           。

(美观 易破碎)。

谦虚       27.陶 罐。

比(盛东西)                与                    比(坚固)。

铁 罐        傲慢。

(坚固 易氧化)。

总评分析:

本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主要亮点有三个:

一读——方法巧,二思——切入点新,三渗透——有创新。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设计获陕西省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本课教学受到了教研组同仁的一致好评,自己感觉在授课中也比较从容,教学容量与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安排都比较合理,在注重教学目标实施的整体性的同时,又力求凸现课堂的开放性与灵活性,重视课堂上信息的灵活处理和过程及方法的及时调整,学生的掌握情况与课堂表现较好。究其原因,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中重在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三个阶梯式平台:

一读——方法巧。读是解读文本,调动参与,重视朗读的分层次分阶段训练,在教学设计中,从默读,感知人物性格-——试读,初步感受人物品质——练读,体会朗读时的语言、神态表情,以情促读,激发情感,加深的理解——分角色朗读,体会理解,感情朗读。四次朗读,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每一次引导都使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加深了一层,以读启悟;同时,在朗读中,既要对学生朗读分层次分阶段训练,又结合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随机调整课堂教学,注重教学的灵活性。如在本课教学中,针对学生试读后,未从学生的语气中让人感受到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这一情况,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随机调整,设计了教师示范环节,老师试读陶罐被发现后,所说的一句话,让学生从听读中谈出感受,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朗读的作用。这一小环节的设置,效果很好,学生切实从中听有所悟,教师也起到了引导和带动示范的作用。这一环节的随机设计既让学生有所体会,切实感受到了有感情朗读的效果,又使环节与环节的过渡十分自然。

二思——切入点新。思是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引导学生重构文本,激活思路。引导学生不仅仅是停留在文本表面事物性格中所体现出的谦虚与傲慢上,而是重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感受和领悟,落实教学重点,抓住本质,找寻探究导致两种态度的根本原因,使学生在简单的推理比较与思考中明确因为陶罐与铁罐所选得比较点不同从而导致了他们态度的不同,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学会选择正确的比较点去与人相比,掌握全面、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渗透——有创新。此环节是超越文本,创新运用。本环节没有进行硬性的作业规定,而是在交谈中进行写法渗透。结合实际调动学生的写作或表达兴趣,激发学生想去表达或写作的强烈欲望,并利用桌椅、文具盒里的铅笔兄弟、五个手指头,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学生图画等等开启调动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打破学生写作的局限性,让学生结合对童话故事的体会,先编后写。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去创新思维,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与成就感。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语文教案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有关图片和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2、大家回答的真棒!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整体感悟课文。

1、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个故事好听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老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讨。

a、铁罐为什么会瞧不起陶罐?

b、什么叫做“奚落”?

2、铁罐用了哪些话来数说陶罐的呢?现在就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2-9)自然段。

3、读完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那么从对话中你看出了它们各自的什么特点呢?

铁罐:傲慢、狂妄、目中无人。

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4、现在我们就把它们的这些性格特征带入到句子中来分析:

a、请两位同学模仿陶罐和铁罐读出其傲慢、谦虚的语气。

b、铁罐除了傲慢还有什么样的态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轻蔑)。

c、思考:陶罐在面对铁罐的轻蔑时内心是怎么想的'?

5、陶罐的宽容平和是否感化了铁罐呢?此时铁罐的态度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恼怒)。

6、陶罐在面对铁罐越来越傲慢无理的数说是内心又是怎么想的.呢?

7、分角色朗读。

陶罐: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

铁罐:氧化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读出高兴、惊讶的语气。

4、从陶罐的这句话中我们又能体会到陶罐的什么品质呢?

(不计较、善良、友好、宽容)。

7、谈收获。

8、不明白的地方。

9.课外作业: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陶罐和铁罐续写三年级

有一天,铁罐也被考古工作人员从废墟里挖了出来。

“咦,这里还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奇的说。

“真的,但是却是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罐子!可惜啊,很快就要被氧化掉了!”另一个人叹息着说。

“不管怎样,”还捧着铁罐的人说,“先把他送到国家博物馆吧!”

于是,在国家博物馆的陈列柜里,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了。这时,陶罐惊讶地问铁罐:“你怎么在这里?”“是有一个考古工作人员从废墟上把我带到了这里,你呢?“铁罐回答说。“我也是!”陶罐说。“陶罐,对不起,以前是我不对,我以后再也不会奚落你了。”铁罐谦虚地说。“没关系,”陶罐说,“知错能改就好了!”

从今往后,陶罐和铁罐成为了最要好的一对好朋友,他们一起说说笑笑,只要对方有困难就帮忙,什么时候都在一起。

最后铁罐说:“和你在一起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道理,如:人犯错不要怕,只要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我们一起虚心学习吧!

作者:欧阳冰彦。

人们把周围的土地都挖遍了,还是没有找到铁罐。

就这样,陶罐被人们带到了博物馆里和另一个罐子放在了一起——“铁罐!”陶罐大声喊到。这时,铁罐傲慢地回过头看了一眼陶罐,突然惊奇地大声喊:“啊!是陶罐!你怎么还是那么光滑呀?”这时陶罐才发现铁罐身上已经锈迹斑斑,皮也早已脱落了。陶罐先是一愣,然后意味深长地说:“一个人不要因为一时的优秀而看不起别人!”那天晚上,铁罐一直睡不着,它想:也许我真的要改变了,要向陶罐学习,改掉骄傲自大、瞧不起别人的坏毛病。

第二天,陶罐问铁罐:“你是怎么来到这儿的?”铁罐温和又有点不好意地回答:“那时我发现我被挖出来了,然后没有叫上你就走了,真是对不起。”“没关系!”陶罐回答,对于铁罐一夜的改变,陶罐感到很惊讶。

从此,它们成为了好朋友,一起快乐的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