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优质14篇)

时间:2023-12-25 13:58:46 作者:纸韵

范文范本不仅可以作为学习的工具,也可以作为写作的参考和借鉴,帮助我们提升文章的质量和水平。现在请看以下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

把握动态生成演绎课堂精彩

物理教学论文:调整课堂预设捕捉动态生成。

摘要: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和处理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是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使课堂“预设”更好地走向“生成”,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也是每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应有追求。

关键词:物理课堂;动态教学;弹性预设;精心预设;调节预设。

在物理教学中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而是需要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预设的基础上,让预设转化为生成,使课堂教学充盈生命成长的人文韵味。

一、弹性预设,给生成留下空间。

所谓“弹性”就是指为实现物理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成不变的线性“教”案。它不需要教师预设教学过程的全部细节、每一环节的时间分配和实验探究的具体步骤等。对于传统的物理教学来讲,动态生成的教学设计似乎要“粗”得多,但这为课堂实施的“细”留下了足够的弹性时空,为知识的动态生成、学生的自主建构留有了余地。

[案例1]在上《电阻》这一节新课内容时,在学生结合生活观察提出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你来做这个实验,你需要哪些规格的电阻丝,要求学生模拟画在纸上。按照我的预设,学生可以画三或四根规格不同的电阻丝来进行研究。之后,我发现学生对于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计等方面都完成的比较好。首先叫了一位画四根电阻丝的同学,等他刚讲完,班里最高的男同学王杰马上站出来,展示他画的三根电阻丝,当听到他说把其中一根截成两段来研究时,同学猛然明白了他少画一根的用意。这无疑是一个创新之举,是他的思维的一个亮点。这时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只用一根电阻丝,你可以探究吗?有了王杰同学的启发,好多学生都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观点。这样的'一堂课上下来,可谓精彩纷呈,学生的思考深度、思辨能力甚至超过了我的预期。

二、精心预设,建立生成点。

如果说弹性预设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谋划,那么精心预设则着眼于局部环节的精雕细琢。课堂上教师不经意间追问一个问题、演示一则实验、创设一种情境、给出一道习题,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因此在一些情况下,教师要有意设置“陷阱”,让学生形成思维的障碍,使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探究发现、交流碰撞,然后在课堂上自然形成一些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宝贵资源加以利用。

[案例2]在“测定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课上,我在巡视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举手报告。我急忙走过去,原来,他连接的电路没有任何问题,但开关闭合后,小灯泡不亮,而且电压表的指针一下子右偏到底,吓得他赶紧断开了开关。这是我在这堂课中精心预设的电路故障实验,因为学生在电路故障分析上一直是个难点,我想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的体会来攻克这一难题。于是让全班同学帮助他们诊断电路的故障所在。同学们想出了很多诊断的方法,找出了故障是小灯泡烧坏了造成了断路。这堂课学生表现得十分活跃,不仅学会了测定小灯泡的电阻,还学会了如何去分析电路故障。这也可以算是学生在本节课中的一个重大的收获吧。

精心的预设给学生一个暴露问题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只要教师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调节预设,呵护生成。

生成是动态可变的,再好的预设与课堂实施之间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让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实施中,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的信息资源,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当教学活动不能按照预设展开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节乃至放弃教学预设,创造出新的推动教学动态生成的教学流程,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案例3]磁现象在上一节课时,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变故:实验时一名同学不小心把条形磁铁掉在了地上,摔成了两截!这时老师走过去,将断裂的磁铁捡了起来问大家:“我们知道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那么一块磁铁断成两截后每一截还有两个磁极吗?”同学们面面相觑,几秒钟后开始交头接耳议论起来,冷了的场渐渐地又热烈了起来。这时候李老师又说:“到底怎么样呢?我们请这位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同学们都说好,那位同学此时也放松了下来,稍作思考把半截磁铁埋在铁屑中。当他再把它从铁屑中拿出举起来时,所有的同学都不禁发出“哇!”的惊叹声!原来没有磁性不吸引铁屑的磁铁的中间部分现在也能吸引铁屑了!断裂的磁铁的每一截都还有两个磁极!课堂气氛也再次达到了高潮,那位不小心犯错的同学也由于自己成功的演示而非常激动。旁观的我也深受感动,不禁为李老师灵活的教育机智所折服。要是换了我,不能说肯定当场批评那位同学,至少会责备一句:“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试想如果真的这样做,课堂的气氛肯定就完了,学生们也会生怕出现同样的问题挨训而小心翼翼、按部就班就不敢再自由快乐地进行实验了。

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得以发展。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突如其来的问题时,即使这个问题不适合在课堂上展开,也不要采取否定的态度,而要鼓励他们到课后去寻找答案,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就会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预设,也不能没有生成,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的。面对课改,我们要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到预设与生成有机融合,使二者相辅相成。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也是新一轮课改所积极倡导的。使课堂“预设”更好地走向“生成”,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每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应有追求,让我们一起来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储广林。让预设与生成相融洽[j]。教育科学论坛,(09)。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焦溪初级中学)。

六年级作文教学论文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小学向初中过渡的六年级,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六年级数学教学是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一、出示学习目标,落实基础知识,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教师在教学时应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学习和了解学习目标,做到对所学内容心中有数。学习目标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的新知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对学习、生活、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在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二、活用教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现行“九义”小学数学教材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教师应如何充分发挥现行六年级数学教材的作用,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呢?本人认为,活用教材,通过改编例题、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1.改编例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掌握新知的同时,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于“分数乘整数”这一部分内容,教材在讲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后,补充了一例,说明“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比较简便”。我在教学中没有受教材的限制,而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一定练习以后,出示了下面一道例题:计算×3333。当学生觉得2与3333相乘比较麻烦时,我适时地进行点拨:“大家看,题中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呢?”许多学生通过思考,恍然大悟,自觉地先将3333与5555约分,然后,再把3和2相乘除以5。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了“分数和整数相乘,先约分再乘比较简便”这样一个结论,这比告诉学生一个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单纯地计算效果要好得多。

三、及时复习,完善知识体系,创设学生终身发展的空间与平台。

六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对知识的遗忘较多,知识的综合应用更成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寓复习于平时的教学之中,帮助学生逐步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是许多教师的经验之谈,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创设良好的空间与平台。

六年级作文教学论文

二.亲自体验生活,创设写作的情境.。

三.用心感悟生活,升华情感.。

四.用笔描绘生活,吐出真情.。

总之,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去看,去听,去想,欣赏他们的一切想法,为他们写出富有个性化的真实作文创造宽松的环境,激发写作欲望和灵感!

小学六年级教学论文

摘要:

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下面我就多年六年级数学教学所得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系统分析。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阶段开始前,老师要首先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顺序与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些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情况,知道每一位学生现在学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六年级知识特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二、抓好基础。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首先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一是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等等。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反馈教学。比如:a的3/5与b的1/4相等,比较a、b大小(a、b都不为零)。解答完这个题,再给学生出一道题: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数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数谁多谁少?稍微这么一改,有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教师应提示学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级的名称,它同a、b有何联系?这时候有的学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导。比如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等计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四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学生们容易混淆。要从整数乘法入手,看学生是不是写成几个数相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他们的意义。五是计算能力。很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连基本加减乘除计算都算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老师普遍认为是学生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原因还是在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式子,进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简便方法,其次结合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学会了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计算准确率就高了。

三、能力的培养。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二要培养一题多变的能力。重点是要抓住母题,使学生知道题目源于母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启发学生多思考,从而达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三是是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如:八宝粥公司请包装公司设计一个能装12罐八宝粥的盒子。[八宝粥罐子为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3厘米]你准备怎样设计?(提示:包装盒一般可设计成长方体,要求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即先确定八宝粥罐子怎么摆)这时不急于让学生做,让学生找易拉罐摆放。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感受把题解出来。但有的同学做得不切合实际,确定的长、宽、高不适中。所以教师必须把学生做的几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选用最省料的方法。

四、学困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到底困在哪里?用什么手段解决?我认为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外,还要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重视信息反馈原理的运用,及时巩固当堂效果;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科学训练,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在这方面应做到:细水长流逐一补,以新带旧分散补,突出对象个别补。在班里成立几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好的负责,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了,成绩好的成绩更好了,整个班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文档为doc格式。

把握动态生成演绎课堂精彩

数学课堂生成的再思考预设了这么多年,今日大谈生成。促成这种转变的深层原因是教学理念的革新,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观的自然回归,是对传统课堂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给予你接受的教学方式的冲击,是课堂中学生精神的唤醒、潜能的开发、主体性的弘扬,是“数学教学”向“数学教育”的转变。究竟何谓生成?课堂需要怎样的生成?有教师认为生成就是课堂中学生所出现的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一种标新立异的算法甚至是一些离奇古怪的想法;有教师在教学中为了生成而放弃正常的教学内容,另起炉灶。这些都是对生成的片面理解。笔者以为,正确认识生成,为生成正本清源,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健康运行很有必要。

课堂生成源于学生的思考过程。思考指向于目标的达成,是一种为解决问题所进行的积极的思维活动。课堂上的生成应当是学生围绕问题解决,通过积极思维所形成的对问题的理解、感悟、解决方案以及疑问等。这也就意味着,那些缺乏思考所出现的与教学内容无关、与学生发展无益的随意行为不算生成,只能算作旁逸斜出。根据教师预先期望的范围,课堂生成可分为预设生成和预设之外生成。所谓预设生成,就是师生在互动中形成的过程与结论,是在教师预设的期望之中的;所谓预设之外生成,就是师生互动中形成的过程与结论在教师预设之外而又有意义的部分。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一方面要把课前的预设用生成的状态呈现给学生,不露强加的痕迹。另一方面,要及时补足未意识到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一、期盼丰富的预设生成。

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要达到的最起码要求,如果这一底线坚守不住,过于重视预设之外的生成目标,教学就有可能走向无目的的误区。可以说,一堂课能否得到丰富的预设生成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当然,预设生成不是借学生的口说出教师想说的话,而是把教师的预设用生成的状态呈现给学生。这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探究材料,选择多样而有效的学习方式,特别是组织学生通过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一般的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在对称性方面的不同点,学生较难主动意识到。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自主生成?一位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研究材料,并要求小组合作探究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操作后,交流研究成果。生1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轴对称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生2马上反对,认为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并拿出手中的三角形进行示范。而赞同生1意见的学生也不示弱,纷纷拿出手中的三角形,无论怎样对折,都不能让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生3发现了秘密:生1和生2的三角形不一样,一个是一般的三角形,另一个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般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接着,生4说梯形也存在这种情况:一般的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而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上面的教学过程,围绕“判断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展开,学生通过操作、观察、验证、争辩、交流,不仅对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而且学习了探究数学的方法,体会到数学内容的辩证关系。这一教学过程更彰显了“用事实说话”的理性精神。数学知识生成了,数学的思想方法生成了,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成了。教学的成功得益于教师精心的预设:在给各小组提供学习材料时,有的组提供一般的图形,有的组提供特殊的图形,从而让学生在交流时产生冲突、引发争辩,逐步完善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虽是不着痕迹的自然生成,但一切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

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运筹帷幄,就不会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丰富的预设生成源于课前的精心预设,教学预设应力求做到:

充满空间感。教学预设,环节不要太多,要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充裕的展示机会、多向的交流互动,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和时间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究讨论;环节不要太细,太细就可能牵着学生小心翼翼地走在预设的轨道上,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自由探索;问题不要太小,那种答案显而易见、一问一答式的问题要尽量减少(当然,问题也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

富有弹性化。教学中每个环节都要设定若干个方案,由传统的线性设计向多维预设转变,由若干个程序的串联向不同方案的并联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展开设计多种“通道”,为课堂动态生成提供丰富的可能性。正是这些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有可能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摩擦出创新的火花,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

二、演绎未曾预约的精彩。

即使教师备课再充分,也难以设想课堂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状态,正如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一个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心态在变化,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在变化,课堂的物理环境也在变化。变动不居的课堂充满不确定性,学生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随时可能不期而至,超出教师的意料。真正的教学结果一定是预设目标(也有可能改变)加上预设之外的生成目标。预设的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教师应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即时作出判断,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并加以放大,演绎未曾预约的精彩。

一位教师教学“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在揭示出分数化成百分数的一般方法后,习惯性地让学生读教材结语: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遇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刚读完,一个学生就疑惑地问:“这段结语中,用了两个‘通常’,是不是重复了?”教师意识到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马上决定放弃继续教学下一环节的念头,说:“是啊,这里为什么用两个‘通常’呢?是不是编书的老师大意了呢?”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展开交流。

生1:第一个“通常”之外,是分母扩大若干倍后,恰好是10、100、1000……时,可以直接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生2:第一个“通常”之外还有一个意思,当分母缩小若干倍后恰好是100时,也可以直接化成百分数。

生3:第二个“通常”的意思是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通常”之外是指有特定要求时,就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

……。

学生在字斟句酌的探索中,深入参与分数化百分数方法的分析、解释以及例证的再发现、“再创造”活动,获取自我创造的积极情感体验。

应对预设之外的生成,重要的在于教师要拥有一颗爱心。教师少了一颗爱心,就会因学生随意插嘴而妄加指责,课堂上就会少了与教师想法相左、与常规相悖的声音,课堂就会因缺乏激情而失去生气;教师少了一颗爱心,就不可能耐心倾听学生断断续续、不具条理但却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见解,课堂上就会继续演绎着“一言堂”,学生创新的火花也就不可能点燃。应对预设之外的生成,重要的还在于教师要拥有一双慧眼。教师要善于敏锐地捕捉课堂情境中的每一次思维灵感的闪现和每一次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或挑起一场争辩,或引发一次讨论,或促成一次合作。这要求教师有宽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专业积淀、厚重的教学底蕴。拥有了这些,未曾预约的精彩就会不期而至,课堂就会弥漫一种开放的、浸润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文化。

三、谨防课堂生成的泛化。

笔者曾阅读过“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课前预设教学圆柱的认识,但上课伊始,有学生就发表意见,说要研究圆柱和圆锥。教师表示同意。

当学生自主选定的学习内容与教师的课前预设发生偏差时,教师果断地放弃了预设(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笔者不禁要问:教师根据部分学生(甚至是个别学生)的意愿就轻易放弃了课前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学是否还需要预设?圆锥的认识离不开实物的观察,在这种毫无教学准备的情况下,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究材料?“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原文话)如何让人信服?如果学生提出“我准备研究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不知道教师将会如何处理?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被看成纯粹的个人行为,恰恰相反,主体的建构必定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并是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得以实现的。显然,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特别是,尽管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去发表对于学习内容的意见,如“我准备先研究圆柱”,“我准备将剩下的圆柱、圆锥和球一起研究”,“我建议先研究圆柱与圆锥”等。但是,“教师在此应通过‘重复’‘确认’‘淡化’等方法很好地去把握课程的前进方向,而不能放任自流。”

强调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并非意味着生成是可以随意的,并不等于教师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教学是一种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一方面,教学投射、蕴含着教师的主观意趣,这种主观意趣内含着教师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另一方面,学习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过分强调前者,教学就会成为强加灌输的活动;而过分强调后者,教学就会沦落为一种信马由缰的活动。因此,生成的课堂不能缺少教师教学中所应具有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为了“迎合”少数学生的“表现欲望”或惟“生成”而忽视了由此对大多数学生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课堂上,面对无意义的“不确定因素”,教师不应立即予以肯定,而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对这些说法的恰当性进行讨论或及时加以引导。这样,不仅有益于相关的当事者,而且也有益于其他所有学生认知活动的深化。

把握动态生成演绎课堂精彩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几个教学片段的展示、分析、反恩和总结,展现“动态生成’’的理念在不同问题情形下的应用和体现。

论文关键词:物理教学动态生成。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从本质上看,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不单是来自于目标的预设,而更多在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智慧交流、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

教学片段1:创设情形。

师:今天我们首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比力气”(教师拿出游戏装置),这个装置就是我们刚学过的(稍停顿)杠杆。下面我来介绍游戏规则――两位同学用自己的一个胳膊肘压在跷跷板的一端,谁那端的板先着地谁就是今天的“大力士”。

学生一听要比赛,都争先恐后举手要求参与,课堂开始活跃起来。教师有意挑选了两位看似实力悬殊的男同学“比力气”,支点在中间(教师的预设是当他们在比出胜负以后,让学生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师:开始!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两位同学一直僵持着,并没有分出胜负,同学们纷纷为他们加油,气氛十分活跃。教师一看课堂所需要的物理情形已出现,便立即组织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内容。

师:停!请两位同学保持姿势。

师:同学们,他们究竟谁赢了?

生:他们没有分出胜负。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跷跷板没动,处于静止。

师:在物理学中我们把杠杆处于静止状态称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同学们齐声回答,教师板书。)。

师:刚才两名同学很好的演示了这一平衡状态,我们用掌声谢谢他们。

由于这次没有分出胜负,考虑到学生的求全心理,教师临时又创设了一个情境一两个实力看似更加悬殊的男女同学“比力气”。为了增加神秘感,教师把杠杆的支点用蓝色桌布遮盖,支点靠近男同学。

师:“一、二、三,开始!”

结果令同学们大跌眼镜――女同学赢了。当老师掀开蓝色桌布的一刹那,教室里沸腾起来。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同学们不但顺利完成猜想,而且比预设节约了时间。

反思:

捕捉“意外信息”――即兴创造,化险为夷许多教师都有导入新课就出现“意外”的经历,我们往往视之为课堂的“最大干扰”,因为这一意外常常让老师措手不及――打破了原来的预设,使得教学不能按照原定的计划顺利进行下去。此时教师是戛然而止,还是抓住这个意外契机即兴创造、化险为夷呢?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学过程可以预设,但并非可以完全预设,因为教学过程充满了不确定、难以预料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每个时刻都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境。因此课堂就充满了各种偶发性,当教师面临一次次意外事件的挑战时,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可得到不断的提升。

教学片段2: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是本节课最重要的环节。探究前,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并着手设计“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笔者在教室内巡视,发现多数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都吻合预设的教学思路,心里暗自高兴。可当笔者巡视到最后一组时,却发现他们的实验方案有些“特别”,大多数组是通过杠杆两边挂钩码的方式使杠杆水平平衡,而他们却是通过一边挂钩码、一边用弹簧秤向上或向下拉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大部分学生想不到的。笔者心里一喜可马上又紧张起来,他们的方案虽好,可把笔者后半节课预设的“包袱”提前“打开”了,怎么办?是“忽略”还是“放大”他们的做法?若忽略,笔者仍旧可以按照预设的思路继续教学;若借此机会放大,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究,这节课的教学结构就要重新调整,后面的内容都在笔者的预设之外。笔者思索片刻后,决定还是要利用好这次资源!

于是,当同学们进行方案交流时,我特意请这组学生进行了汇报,令我意外的是他们的汇报引起了全班同学的热烈讨论,点燃了智慧的火花。更让我惊喜的是,在进一步的实验探究中,又引发了“弹簧秤以不同方向斜拉杠杆时的平衡条件”大讨论,掀起了本节课探究的高潮。

反思:捕捉“旁路信息”――追本求源。拓宽视野对于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面对学生们在思路上的“旁路信息”,是把他们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他们的思路向纵深处挖掘呢?选择后者会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冲击教师的预设轨道,但坚持按照预设教学,“牵”着学生们走,无疑又会扼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热烈的实验探究后,笔者开始了教学的第三环节一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实验进行总结和反思。笔者有意请了甲、乙两组中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汇报,笔者的预设是在他们汇报后直接得出本次实验结论。当数据显示在投影屏幕上时,笔者惊呆了,两组同学的数据竟然都存在问题(实验数据和结论见表1)。

此时,笔者心里一边埋怨自己课堂巡视的时候太关注过程,没有注意他们的结论,一边积极寻找“对策”。若临时调换其他组的数据,不但会消损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不如将错就错,让同学们在错误中反思提高。学生汇报后,笔者没有即时评价,而是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一起分析实验出错的原因以及该错误带给我们的启示。

――乙组的结论,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对,因为同学们往往认为是弹簧称的测量误差即动力f的大小导致了实验结论的偏差,而这个误差可以忽略不计。但实际上,当我请乙组同学重现刚才的实验时,却发现了他们的问题所在,不是因为测量误差,而是实验前弹簧秤没有调零所致。

这样通过“将错就错――抛错引对”的环节,我们不但纠正了实验中的错误,而且还发现了问题背后的问题,学生的思路也变得“柳暗花明”。

反思:

捕捉“错误信息”――借题发挥,大放异彩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课堂中的“错误”避之不及,教学上一味追求对答如流、滴水不漏的效果。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即使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也希望他们按自己预设的方法去解决,这样就能按照预设轨道顺利教学了。

事实上,真正的课堂应该允许学生出错。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审视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以科学的态度引导他们去剖析和讨论,以机智的眼光思考这些错误的价值。对于学生的错误,有时我们不妨将错就错――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改变思路,重新探究,最后走向成功,也许我们的课堂也会因为“错误”而生成精彩。课后细细品味课堂上“错”出的精彩,也为教师今后的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案例启示。

用“动态生成”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合作探究问题的动态生成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

课堂中的意外事件、学生解决问题时的“节外生枝”、学生暴露出的错误信息以及师生之间的“隐性”资源等都是动态生成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和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教学过程就会充满活力,正如叶澜教授所强调的那样,不会“使最具活力的教育过程僵化”,真正做到教育过程“是生机勃勃的,极富动态性的”,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舞台,才能达到全面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也为学生“擦错”、“纠错”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活动空间;为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不同的智慧在合作中汇聚,不同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这样的课堂才是不加修饰的“原汁原味”,才是真正的精彩!

六年级教育教学论文

六年级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唐山市迁西县第三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刘文书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期末考试,我班语文平均分91分,及格率100%,优秀率90%,在语文阅读与写作竞赛中取得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校前十名我班就占了五名。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教育寓语文教学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注重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主要确定为以下几方面:

1、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教育。

2、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3、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4、陶冶情趣的美感教育。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一方面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使他们有礼貌的听别人讲话;另一方面自己讲话要老老实实地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和体会,正确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受到应有的感染和教育。我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或复述课文,使他们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启发他们进行联想和想象,说出没有的课文内容,借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我培养学生锻炼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提高认识,陶冶情操,评文扬善。我平时留心观察学生的生活与思想,看他们喜欢哪些事物,有什么情感要倾吐,然后恰当的设计训练题,使他们清楚、流畅的写出心中要说的话,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在批改和讲评中,对学生在习作中流露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给予表扬,鼓励他们追求更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理想。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不正确的观点和不健康的情趣,我通过评语、当面批改等方式恰当的批评教育。二从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同时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我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

〈一〉采用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在语文教学中我既发挥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启发诱导。我的提问、讲解等都富于启发性。讲求实效,使学生能够把理解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课内外作业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手段。我精心设计作业,带有启发性,分量适当,从不让学生机械抄写,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自学能力,我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我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三〉作文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下工夫。新大纲要求高年级则提出了“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要求。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写想象作文时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自主选择兴趣的题材来,然后根据作文内容自己拟定题目。培养学生写观察日记每周不少于三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三月份在学雷锋活动中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到公园、机关、社区等做好事,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成日记。四月份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当小记者采访活动,写出记实作文。五月份组织学生调查县城内的环境,写环境调查报告。组织学生看有趣的电视节目,选择感兴趣的场面写下来,每月组织学生办手抄报,组织学生参加儿童报刊举办的征文比赛……这样寓作文训练于语言交际活动之中,拓宽作文训练领域,激发学生写作热情,锻炼学生交际能力。

〈四〉改进作文的批改与讲评。我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采用少改多就,“尊重学生的意愿,肯定学生的滴点进步,讲求实效”。孩子是需要鼓励的。作文写好后,我指导学生自己读读,要一边读一边改。哪儿丢字了,哪儿多字了,哪个字错了,哪个句子有毛病,一经上口朗读就能立刻发现。组织在小组内同学相互修改。作文讲评废止了往日的“一言堂”。我发动全班同学都来参加讲评。选几篇典型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当众来读,我相机插话,口头批改。好的地方就表扬,有语病的地方就随时指出,引导同学们来讨论修改的方法,意见不一致可以争论。这样评改,可以集思广益,更好的发扬教学民主;这样激发同学们你追我赶,积极进取。这个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我已经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助、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以上是我对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简要总结汇报,我也深知我的教育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欢迎各位领导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批评建议。为了孩子的未来我将更加努力耕耘。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摘要:

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果。下面我就多年六年级数学教学所得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系统分析。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阶段开始前,老师要首先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学任务、知识范围、顺序与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些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情况,知道每一位学生现在学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明确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六年级知识特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二、抓好基础。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首先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一是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等等。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反馈教学。比如:a的3/5与b的1/4相等,比较a、b大小(a、b都不为零)。解答完这个题,再给学生出一道题: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数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数谁多谁少?稍微这么一改,有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教师应提示学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级的名称,它同a、b有何联系?这时候有的学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导。比如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等计算公式的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四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学生们容易混淆。要从整数乘法入手,看学生是不是写成几个数相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他们的意义。五是计算能力。很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连基本加减乘除计算都算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老师普遍认为是学生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原因还是在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式子,进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简便方法,其次结合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学会了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计算准确率就高了。

三、能力的培养。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二要培养一题多变的能力。重点是要抓住母题,使学生知道题目源于母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启发学生多思考,从而达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三是是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如:八宝粥公司请包装公司设计一个能装12罐八宝粥的盒子。[八宝粥罐子为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3厘米]你准备怎样设计?(提示:包装盒一般可设计成长方体,要求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即先确定八宝粥罐子怎么摆)这时不急于让学生做,让学生找易拉罐摆放。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感受把题解出来。但有的同学做得不切合实际,确定的长、宽、高不适中。所以教师必须把学生做的几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选用最省料的方法。

四、学困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到底困在哪里?用什么手段解决?我认为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外,还要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重视信息反馈原理的运用,及时巩固当堂效果;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科学训练,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在这方面应做到:细水长流逐一补,以新带旧分散补,突出对象个别补。在班里成立几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好的负责,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了,成绩好的成绩更好了,整个班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级作文教学论文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蓦然回首,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又告结束,这一学年我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我对教学工作严肃认真,勤奋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基本情况概述。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所以在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我就尽量去了解他们。我发现班上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了大多数,我备课时就要注意到这点,做有针对性的准备。

二、努力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我一向努力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经常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课前能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和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精神,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教案详细。上课遵循科学的教学程序,坚持使用普通话教学,板书工整,条理清晰。根据六年级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分散知识的难点、突出知识重点,达到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语文课的特点,注重读中感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注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精讲精练,开展素质教育,向40分钟要质量。当然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课后能认真仔细地批改作业。同时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比如公开课、到外校学习取经等等。每个学期均能对教学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汲取经验教训。

三、想法设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的兴趣。

从小到大,我就讨厌老师课堂教学中枯燥的讲解,

老师的语言干巴巴,如若音色还不好听,或是男不帅,女不靓,表情不丰富,对于不是学习很勤力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受罪,整节课肯定是坐如针毡。所以,在课堂讲解中,我总是注意语言的幽默风趣,语文学科,语言为主,老师的语言不生动,何能吸引学生呢?遇到词语句子的理解,我总是把学生的名字嵌入其中,这样一来,念到名字的学生---多半关系到听讲不专心的孩子注意力一下集中了,而其他学生一听到老师讲解中提到同学的名字,自然也会关注,效果肯定要好狠多。对于学生回答中的好词好句,或是能体现其平时大量阅读的结果,我都是赞不绝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让他们知道,只要进行大量的,健康的阅读,必定会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从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学生都喜欢上我的课。

四、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踏上教师这个职业就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先得有一桶水。因此我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我还自觉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此外,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钻研《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和书籍,为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注重在利用多种手段辅助语文教学。它的无穷魅力丰富了语文课堂,让语文从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寓学于乐,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突破口,经常在课堂上开展小组竞赛活动,课外阅读竞赛活动,成语故事会等,让积极探究、争辩,充分发挥学生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优势,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狠抓课堂常规的落实和班风学风的建设。在每节课上课前,我都比较注重学生课堂常规的培养和检查,如果没有按我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我一般都不急着开始上课,我宁愿不上课也要先把课堂常规落实好。通过狠抓班风学风的建设,以良好的班风学风,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六年级作文教学论文

[摘要]:所有的孩子都是聪明的,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拿第一,因为第一只有一个。一些孩子学习暂时落后不是天生的,只是后天学习不够。对于小学低年级就已被鉴定为潜能生实在有点武断,因为我们可以从识字、阅读、写作这一外线再加心态这一内线两相结合,让潜能生摆脱潜能生的称号。

[关键词]:识字阅读写作心态。

暂时落后的潜能生,犹如生病的孩子,需要老师与父母的精心护理;犹如刚学耕田的牛犊,常常走出犁沟的蹄印,需要父母在其前面耐心地牵着他,老师细心地教他纠正他。不要妄想会孩子突然开窍,因为这违背了“百年树人”的道理。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只有老师与父母的两相配合,才能实现从“我怕学”过渡到“要我学”,最后达到“我要学”的最终目的。当然这一转变不会凭空出现,我们可以从“识字――阅读――写作”这一外线与“心态”这一内线相辅相成的模式,慢慢加强孩子的后天学习,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投入学习。

外线――(识字――阅读――写作)。

一、识字两步走。

1、父母给予多认字。

识字一直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试想一个人如果大字不识,那么他就无法进行阅读和写作,和别人沟通也要难多了。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识字量必须达到3500左右。但是并没有要求所有的字都会写。我们可以先从认字上花工夫,毕竟会认的字比会写的字要求要低多了。而认字的第一个法宝便是――熟能生巧。

首先我们要创造认字的环境,在家中随处可认字,让孩子习惯与认字为伴,让认字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比如可在各种家具上贴上汉字,如茶几上贴上“茶几”,电视机旁贴上字条“电视机”等等,每一次孩子看电视,在茶几上玩玩具时都会对字加深一次印象,这样孩子能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汉字。都可另一方面,父母更应该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榜样。

其次生活中也可有意识的认字。如吃零食时看看包装袋,与家长一起出去玩时看看商场的招牌,认认广告牌上的字,坐地铁时读站牌,不都可以吗?他们的记忆力也许不太好,一次两次可能记得不太清楚,但经常如此的话能认不少字,更重要的是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识字,孩子乐于接受。

2、老师教给巧识字。

课本上需要掌握的字光是在课堂上的学习,他们并不能完全达到“四会”的目的,我们还得另想办法巩固识字。

(1)趣味识字。有些汉字形状复杂,他们记忆很久要么记不住,要么多一点少一捺,这时我们可以教一些猜谜语,编儿歌之类的`方法,让他们在快乐中记住。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一个叫王白的小朋友坐在石头上(碧)等等。

(2)归类分析。如一些孩子总是将“辩”、“辨”、“辫”、“瓣”混淆,我将这几个字归类分析,并跟学生一起总结出口诀:“有话来争辩,有眼来分辨(中间的一点学生认为是眼睛),有瓜先花瓣,有发来扎辫。”错的人就明显少多了。对这些孩子来说,这样的口诀最好是让他记住,用的时候还可以自己在心里默念,慢慢地,相信不用口诀,孩子也能一眼认出这些字了。

(3)强化记忆。我根据艾宾浩斯曲线规律来强化他们的记忆,白天学的生字晚上一定要写一写,可让其家长帮他听写,过两天可让小老师再帮他听写,当然时间不够的话,小老师只用给他们听一些错得多的词语就行了。

二、阅读三结合。

1、课堂认真地听课。

小学的语文教材都是专家们精选的精典范文,里面各种文体都包括,什么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甚而文言文;囊括各种基本的写作手法,这些在老师的品词析句中都会出现,需要学生们有所了解,有所掌握。而听课则是了解它的不二法门。当然专心听课也是这些潜能生的难题,所以老师在上课时应多关注他们,他们有举手必定提问他们,简单的问题必定找他们回答,即使回答得不太完整必定多鼓励他们,这都是激起他们认真听课的办法。

2、课外努力地多读。

对于不愿意读书的孩子来说,读课外书跟让他写作业一样他都不情愿。这时我为了激起他们的兴趣,用了两招:第一,允许他们看一些漫画书。因为有太多文字的书他们不愿看,看起来太费劲,但他们一点也不拒绝漫画书,先给时间看漫画书,再给时间讲,比如哪最好笑,能给大家讲讲吗?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等他们对课外书有了兴趣后,再推荐他们看其他的书。第二,找一些优生来陪读。在阅读课上,先让他们自己找朋友,两人一本一起看,允许问不认识的字,看得快的须等看得慢的,这样读完一本后,两人交流读后感想,再由潜能生来汇报。尝试了成功的喜悦,自然就有阅读的兴趣了。

3、掌握基本的方法。

阅读的目的首先是你要了解这篇短文告诉了你什么信息。而你要了解这些信息必定要读通全文,可有些孩子未必字字认识,如何读通全文呢?所以教给他们一定的技巧很重要:

1、拿到短文先读三遍,也许第一遍不知所云,第二遍云里雾里,但第三遍就会有点印象。

2、读做题要求,是按着题次顺序读,防止漏题;

3、题中出现短文中的哪段,一定要再细细研读哪段;

4、遇到似懂非懂的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做。

三、写作两方法。

“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教师应在布置作业时,积极地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学习、思考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思维潜力得到充分地挖掘,由此使其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作文更是如此。写作对潜能生来说一直是个难点。往往写不了一两百字,毫无内容可言,错别字连篇,而这些内容还可能是编的。面对这样的作文,老师都没法修改,因为如果老师用心的话,修改完之后是一片红色,不知是老师写的还是学生写的。征对这种情况,我曾用过两种方法效果还比较明显。

1、填空式作文。

我们班有个孩子的作文根本就没人读得懂,他在写作文时是想到哪就写哪,他写的文章还有一个特点――里面基本上都是名词,把各类名词都拼凑在一块还不写标点符号不空格,最让人头疼的是他不写你规定的题目,他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当然这是他心情愉快的时候。当他心情不好的时候,你恐怕连欣赏他字迹的机会都没有了。我征对这种情况,每次在习作前就准备好一篇“半成品”文章,让其填空,开始只是填一些简单的形容词,比如写《我的学校》“一进学校,映入眼帘的是(),它非常(),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在这里()……”有一点进步后,再到填写一段段描写场景的句子,仍以《我的学校》为例,“二楼和三楼都是教学楼,在二楼的最东边就是我们班的教室了!教室里()(教室怎样就让他自己去发挥了)……等他积累了一定的语感,对作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简单的写人写事的作文就让其自己写了,老师不再给任何材料了。

2、实践型作文。

我们班还有几个孩子的作文每次都是“凑”的。一到写作文,他们就凑字数,每写一句话就分一段。有一次写《洗红领巾》,一个孩子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洗红领巾,怎么办呢,字数不够啊,那――写我昨天出去玩的事吧,可两句话又写完了,写我的妈妈吧,写完了写……好了字数够了,可以交了。

我将他留下,教他写洗红领巾时,你怎么洗的就怎么写,一步一步写,把过程写具体。并花两节课时间辅导其完成这篇习作。第二次再写日记《洗衣服》,还是照样写自己怎么出去玩。后来在一次大扫除时,我特意把他安排在教室扫地,他一边扫我一边问,“扫之前先怎样做?”“先将椅子都搬起来,放到桌子上。”“然后呢?”“开始扫了。”“按什么顺序呢?”“一组一组扫,从前面往后面扫。”……晚上的作文就好多了,至少没有写到其他的事。

再后来布置某些作文时,我就尽量在周末布置,让他们先实践再作文,如洗碗啊,拖地啊,先动手做再写效果明显好多了。

内线――心态。

通过父母与老师在识字、写作与阅读这一条线上的努力,孩子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但如果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孩子读书的心态,就必定会锦上添花,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可以做到,它就是――热情鼓励,捕捉其闪光点。

表扬是一座桥梁,是心灵交汇的桥梁,也是我们改变潜能生心态的绿色通道。潜能生所得表扬的机会并不多,不是他们没有优点,只是在课堂上没办法施展出来而已。老师如能到一碗水端平,同样把爱公正地洒向每个学生,当爱化为力量注入学生心田时,便会转化为对知识的渴求,对老师家长的尊敬和对同学的友爱,能让他们彻底地摆脱潜能生这顶大帽子。

老师做到:

1、思想上不歧视;不管这个孩子的的学习成绩如何,你都要明白每一个家长将孩子交到你手上时的意味深长,所以你必须都要一视同仁,不要放过每一次表扬的机会!我们要培养的的是人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不是考试高分的机器。只有从思想上认识,你才会用心地去寻找他的每一个闪光点,表扬他每一个甚至微小而普通的动作。

2、感悟上不厌恶;有些孩子确实很让人生气:他迟到,上课捣乱,作业不做……可是你不能全盘否定他,他或许还有优点如值日不怕苦不怕累,爱帮助人等等。你要深入了解,并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先肯定他的优点再提出他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他易于接受也更能改正错误。

3、态度上不粗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孩子犯了错,他只是在个别问题上存在疑惑,用稍极端的方法来解决。我们就要帮他解决这个疑惑,告诉他正确的解决方法。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也一定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如一个孩子打伤了另一个孩子,你可以先站在他的角度来想,“我明白你也不想伤害同学的”“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这次你只是一时冲动,对吗?”“你当时是怎样想的呢?”“我相信你是一个敢作敢当的孩子,你一定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对吗?”

父母做到:

1、注重过程不管结果,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心理很多家长都有,但是成龙成凤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大部分孩子都是普普通通的。家长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过程,如解这道题时,虽然孩子是在我的提示下才勉强做出来,但你仍可表扬他刚才的解题思路不错;做出的这件手工虽然很粗糙,可你仍可表扬他的动手能力比上次进步了不少。尽管结果不如预期的好,只要有收获就行,孩子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收获中成长起来的。

2、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孩子也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家长不要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去比,尤其不要用他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去比。笔者曾粗略调查过,百分之七八十的孩子是不愿意父母拿他跟别人比的。他做得好的地方,你表扬他;他做得不好的地方,你指出并让他改正。这种效果远远胜过做比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对待这些特殊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细心地呵护,耐心地浇灌。要坚信:每个孩子都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堂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宋运来.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c].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六年级阅读教学论文

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六年级作文教学论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小学的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新课改的需求,数学老师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改内容,就必须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探索研究,让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数学是小学课程中重要的学科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的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教学模式,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一,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异,以前对学生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受不了”,数学成绩出现两极分化,数学的教学质量整体水平不高。所以,针对这些情况,数学老师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探索,找到一种能够解决小学生个体差异问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整体水平都能得到提高。分层教学就是能够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之一,目前已经被初步使用在小学的数學教学中。特别是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之中。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在积极主动性上不能有效发挥。老师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也比较滞后,甚至还有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将分层教学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加以应用,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在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下,不仅促进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效果。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主要就是和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特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有利。在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下,对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能有效突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方法比较多样,其中有分组的方法以及个人研习方法。在这些分层方法的选用过程中,要能和实际的教学情况紧密结合,只有科学化的应用,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学习的能力培养上才能有效实现。进行划分的层次,对学生集体力量的协调发展加以保障。

将分层方法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应用,就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实施,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方面就要尽可能科学化。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数学知识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对数学教学知识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分为一个层次。在第二层次方面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接受能力比较一般的,在学习成绩上处于中等的学习群体。第三层次就是数学知识不稳定以及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将其分成一个层次。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老师就要能加强动态化的管理,在有序的竞争中适当调节每个层次。

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能制订科学化的目标,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对教学目标的制订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在目标制订上也要能差别化有层次的制订。结合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在教学目标上要稍微高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就相应降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就要教学目标进一步降低。要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到相应的知识。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数学问题的科学设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问题设计上也要能体现出层次性。根据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来设置不同的问题,逐步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的分层设计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对教学评价方面也要能注重分层。对学生的评价有个体评价、层次评价和整体评价等,教学评价就要能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将分层评价的方法实施过程中,就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要求。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就要能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要和实际的.教学情况紧密结合,以及注重教学的要求。在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下,对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水平就能起到积极作用。

三、分层教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获取一切知识的来源和根本,也是孩子天性的一种表现,是学好数学一个基本的动力。只有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学习兴趣,才能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分层教学对学生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针对性,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老师要从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保持一致的教学态度,要一视同仁,不能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要多留心学习不好的学生,要加以辅导和强化练习,消除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和压迫感,保持并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普及,教育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小学生眼中的数学从枯燥乏味变成“我想学,我要学”,让他们对数学有一个更好的认识,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兴趣。所以小学六年级数学实行分层教学利大于弊。

六年级阅读教学论文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其中作品是媒介,是联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桥梁。作者以文字符号为形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者往往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触摸作者的灵魂,与其发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因此语文的阅读教学一定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和重点,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鼓励他们多读,引导他们主动地读、自觉地读。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让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只有让学生自己阅读,才能消除文本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才能为他们营造一个用文字、声音、情感和想像构筑起来的诗意的语文世界,让他们慢慢体悟到阅读趣味,收获阅读的果实。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筑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重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主要是指:把阅读的机会和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发现、甚至创造文本的意义,即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安排学生自主阅读;其次,把发表见解的机会和权利还给学生,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自由理解和评价作品,即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平等对话、合作交流。这其中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教师的教学应该使没问题的学生有问题,使有问题的学生探究解答问题,并产生新的思维和想法,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这样,我们的教学才真正达到了新课程设定的目标。

如何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呢?首先要引导学生自主确立阅读目标,这是整个自主阅读的第一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单元目标、文体特点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不一定非要统一,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论文网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当然,学生确定的目标应该接近于教师确定的课堂教学总目标。其次要引导学生自主质疑问题。在完全感知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这是学会读书的关键一步。以往的课堂教学缺乏活力,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提问代替了学生的提问,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才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获得主动发展。最后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发现的问题应先由学生自主解决,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这个过程本身对学生的发展很有意义,尽管可能费时费力仍然解决不了问题,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但这种思维的过程,对于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学会阅读意义非同小可。

如何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呢?首先要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疑问说出来,相互交流。怎样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课堂氛围非常重要,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想像和思维,紧张压抑的课堂氛围只能使学生缩手缩脚,难以实现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对话局面。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学会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要善于运用表扬这个武器,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学会尊重学生,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要避免居高临下的发问或责问,要视学生为平等的个体,要理解、宽容、信任学生,要面露真诚和期待,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其次,要重视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要允许学生说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这里说的“重视”,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要表现出尊重和珍视的态度。最后,要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总结,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学生逐渐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独立阅读能力。

总之,我们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理念,要重视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把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放到使学生获得较高的独立阅读能力上来。

六年级信息教学论文

该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法,通过建立调查问卷网站,自行设计《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养调查问卷》,在全校(潍坊医学院)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32个题目,涉及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及信息道德四个方面[4]。其中,4道题目为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信息意识题目6个,信息知识题目6个,信息技能题目9个,信息道德题目7个。在网站上有215人参与调查,参与的人员基本情况。经分析,该校教学管理人员在信息素养上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信息意识比较薄弱。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92%的人同意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仅有6%的人员对信息素养比较了解,35%的人没听说过信息素养这个概念。因为受信息时代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等教学教学管理带来了巨大影响,教学管理人员已经明显能够意识到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信息交流不频繁、信息相对闭塞,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还比较薄弱,在获取信息主动性上比较滞后,不能主动地利用信息化思维去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存在保守和固步自封的状态。

2.2具备基本的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但是应用情况不佳。

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学管理人员基本年龄大多在30-40岁之间,硕士研究生居多,都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绝大多数教学管理人员能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基本的信息知识,能利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进行日常办公处理,但是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只能进行最简单的文字办公处理,对于其他的.信息处理软件应用更是知之甚少,已有的信息知识结构较为陈旧,应用情况也不理想。

2.3具备基本的信息道德意识,但是仍需加强。

从信息道德调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教学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能够遵守基本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要求,具备网络不良信息的基本甄别能力。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安全问题的日渐突出,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道德修养需进一步提高。

3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

3.1加强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首先必须从领导到所有教学管理人员都要改变传统信息思想观念,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使教学管理人员形成信息即资源和价值的信息观念,具备对信息及信息活动功能和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能动作用的认识,具备对各种信息资源价值、各类应用系统、服务进行体验使用的积极性,进而产生与教学管理活动相适应的、强烈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倾向。

3.2构建良好的数字化校园环境。

良好的数字化校园环境是推动教学管理人员自觉提高其信息素养的催化剂。数字化校园建设把应用管理、用户管理、统一身份认证、权限的管理、数据交换、信息发布等都融合起来,以应用、用户、数据这三个重点要素为主线建设和应用,以实现大学资源的有序管理与高效利用,为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养提升提供良好的数字化校园环境。

3.3加强教学管理人员教育技术培训,建立多层次培训机制。

教育技术是为了满足教与学的需要而采用的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总和,是技术与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产物。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教育技术培训是信息素养提高的重要内容。应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先进设备、网络资源等教学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建立分层次、项目培训、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能力。

3.4营造良好的数字化校园文化氛围。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完美结合,使人类跨入网络文化阶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搞好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经常性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推进网络法制建设,把握好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营造风清气正的数字化校园文化氛围。

3.5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人员的激励考核机制。

制定科学可行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措施是提高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将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水平作为职工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积极引导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信息观,主动修炼自我水平,引导广大教学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进行信息资源的查找、处理、加工和利用,等,从而不断提高其信息素养,充分激发其潜能,促使他们以正确的信息化思维、信息化手段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从而提高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促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