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统计的教案大全(14篇)

时间:2023-11-30 06:18:30 作者:影墨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统计分析的实用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统计方法和应用场景。

《统计》教案

1.认识简单的条行统计图与统计表。

2.知道一格可以代表数量几。

1.会看图进行简单的比较。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比较。

使学生在仔细观察和积极思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1、电脑课件。

2、苹果小树。

蜡笔。

金色的10月,我们伟大的祖国刚刚过完了她51岁的生日,那你的生日是几月呢?

谈话。

引出课题。

2、谁想立即把手中的纸条,贴在你出生的月份上?(奖励苹果)。

3、谁想和他一样?注意贴的时候要从下往上一格一格对整齐。

4、刚才我们通过合作完成了二(4)班小朋友出生月份人数统计图。

(奖励苹果)。

学生动手操作。

制作统计图;并对“一小格表示一”这个难点埋下伏笔。

5、同意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讲的有道理)。

6、7月至9月出生的小朋友有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每小格表示1人”)。

7、剩下的部分各有几人?请你任选一个数数看。(板书)。

学生讨论。

8、我们已经会看统计图了,让我们来看图填表。

9、想一想怎样填?先和组里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再填写手中的表格。

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完成表格)。

10、和他一样的小朋友贴个苹果,表扬一下自己。

我们完成的这张表格就叫统计表。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

会将统计图和通计表对照起来看。

1、下面我带你们到停车场去,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看出哪种车辆最多?哪种车辆最少?

2、自行车有几辆?数数看。数不清,我来给你们想个办法。(电脑演示)。

现在每小格表示几辆?

3、谁能很快的告诉我自行车有几辆?(出示)。

4、其它车的数辆呢?(出示)。

学生观察电脑演示。

让学生明白每小格表示5的含义,并学会应用。

5、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手势)。

小小马儿快起来,找找你的好伙伴。

学生自由互说。

6、好,把你的新发现说给小伙伴或各位老师听,如果你说对了,就可以得到。

一个小苹果。

学会比较数据与用数据求和。

小小马儿快回来,对的贴上小苹果。

1、现在通过了小朋友的努力,小树上接满了苹果,数一数你们得到了几个苹果?(生汇报)汇报一下。

学生自主活动。

2、现在我们要看表做一张各小组苹果个数统计图。

根据你们得苹果的多少,给格子涂上颜色,每小格表示1个。然后把多余的格子剪去,贴在自己的组号上,最后写上数字。

会不会?请组长分配一下,谁涂、谁剪、谁贴!

3、统计图完成了,看哪个小组苹果最多?(你们真棒!其它小组也不错!)。

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我们认识了统计图和统计表,还会看图和进行简单的比较,小朋友学的很用心。

《统计》教案

1、进一步认识统计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反映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4、尽力简单的统计过程,对数据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体验。

1、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班上有那些课,各有几节吗?

2、出示课程表,学生观察。看右边统计图中是否有?

3、学生数一数,小组交流。

4、学生说方法:有一定的顺序数,横着或竖着数。数一节就划一横线,表示已统计。

5、填统计图时,数一节划一节,用一格表示一节。。

6、根据统计图,你发现了什麽?你可以提什麽问题?

7、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

115页2题。

先让学生看调查的是什麽事情?要调查那些项目?再让学生分组调查,填统计图。

第1,2问小组交流。

第3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统计》教案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画正字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设想。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并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创设情景。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里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播    放)。

1.提问:这些小动物在干吗?(参加运动会)。

2.他们各有几只?(不知道,没数清楚,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了。)(播放)。

3.你都数出来了吗?(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

4.看来光靠数是不行的,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下。

二、合作探究,体会过程。

1.小组讨论统计方法。

2.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记录?(画正字,涂格子,写数字等)。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记录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再次播放)。

4.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实物投影出学生整理的结果。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说再指名说。每划一笔(格),表示数量多少?

5.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简便?为什么?

6.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出示统计表,提问: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到这个表中吗?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展示,集体订正。

7.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创设时间和空间,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现在我们来做个口算热身好吗?(学生开始做口算,计时半分钟).

2.我想让一位小朋友帮我统计一下全班同学的口算,好吗?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统计。

3.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加油站。

一张日历的表格。找出xx年的3月份有几个星期日,星期六等。

五、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到的?

《统计》教案

例1是在前面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动物卡片的数量,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和方法,掌握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例1中各种数据的增加变化是随机交替出现的,需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各种数据,使用画“正”字就是经常使用而且又方便的方法,哪种数据增加1,就在那种数据的名称下面加一划。黑板上给出了同学们用画“正”字的记录方式进行统计,使学生体验这种记录方式的好处。例1给出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标明了所统计事物的名称、频数范围、单位名称等;统计表中标明了所统计事物的名称和数量名称。使学生明确不用数方格,直接看每条对准的数就可以确定每种动物卡片的数量;至于比较大小,方法可以多种,可以通过数方格或计算来比较大小。

教学例1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最喜欢什么小动物?老师这里有4种动物卡片,请同学们每人选一张你自己最喜欢的。然后统计一下,看一看大家都喜欢什么小动物。同学们先说一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整理的数据?找几个同学进行统计。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看例1的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比较一下,小组讨论: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师再说明:有时由于数据较大,在画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个或者更大的数。然后让学生把统计的数据在统计图中涂上色表示出来,并回答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完成例1。教师再把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意义及怎样查找数据完整地小结一下。例1后面的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1题通过统计停车场每种车的数量,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合进来,巩固所学统计知识和解决问题,体验怎样收集信息。第2题让学生通过数正字来收集信息。第3~5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去调查收集数据,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

教学时,第1题提示学生根据情境图收集信息,然后把数据在统计图表中表示出来,独立回答问题。

《统计表》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百分数统计表的结构及能够准确熟练地进行数据计算与表格填写。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3.通过制统计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讲述练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这节课我们进行巩固练习。

2.复习。

让学生观察教材52页例1统计表提问:制一张合格的统计表的步骤是什么?(要求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回答)。

制复式统计表的步骤:

(1)设计“表头”

(2)定纵横栏目各需几格。

(3)画表。

(4)填写数据(包括总计、合计)。

(5)写上名称、制表日期

3.巩固练习。

在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

方法:指导做题,让学生研究后再制表。

(1)提问:“各年级”和“全年级”各表示什么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结合题目说一说制表的步骤。

4.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

方法: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回答第二季度合计数填写的位置,全班齐练。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

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准确计算。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差后,发现普通的问题要统一纠正。

5.深化练习。

练习十一第6题,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试做。

教师引导,表中各班占总数的百分几中的总数指的是谁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做后讲评。

6.全课总结。

有关统计部分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因此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7.作业(补充)。

(1)请把下面统计表填写完整。

双林衬衫厂去年各季度生产情况统计表1993年1月。

项目件数季度。

计划产量。

实际产量。

完成计划的百分数。

合计。

第一季度。

8000。

125%。

第二季度。

120xx。

120%。

第三季度。

1000。

12500。

第四季度。

18200。

140%。

(2)填表。根据统计要求将下表填写完整。

性别人数年级。

合计。

男生。

女生。

各年级女生占男姓人数的百分数。

总计。

280。

低年级。

90。

47。

中年级。

80。

36。

高年级。

5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

3.引新.

统计表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增加栏目,扩展统计表含量.

教师提问:

(表格右侧旁边)。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

(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统计表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合计”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

4.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20xx年全村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2)20xx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4)20xx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_________%.

教师提问:

(1)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总收入是怎样逐年变化的?(逐年增长)。

(2)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很大)。

教师讲述:仅通过1998-20xx年三年的收入,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改革开放,农村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之大,说明要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不仅要抓好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二)反馈练习。

某洗衣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洗衣机情况如下.分别算出每个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并制成统计表.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原来有关统计表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这就使统计表中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内容更充分,更丰富.

四、课堂练习。

1.陈庄三户农民1999年和20xx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的情况如下:

陈志刚1999年2186元,20xx年2274元;

李卫民1999年2140元,20xx年2261元;

陈世昌1999年2205元,20xx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板书设计。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统计表》,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一小节,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统计表和有关百分数的知识以后而进行教学的。通过对教材的钻研,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是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教学难点是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学会分析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知识特点,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运用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的。

第一、教师引入谈话,复习旧知识,提示本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教师出示例题,学生齐读,思考: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观察已有统计表,小组内展开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学生汇报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第三、在学生学会制作统计表后,让学生看统计表,回答教材上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第四、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进行达标检测,反馈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拓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统计表中遇到的问题,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知识的难点。

《统计》教案

教学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体验调查、收集、整理及展示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并能制作简单的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思考、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学生记录的南宁市九、十月份天气记录情况表。(在教师带领、指导下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把属鸡、属狗的同学数涂上颜色。

(评析:复习旧知识,进一步了解统计知识,为新知做好铺垫。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

生1:二(3)班属狗的同学有13人,属鸡的同学有27人。

生2:属鸡的人数比属狗的同学多。

师:这句话还可怎么说、

生:属狗的人数比属鸡的同学少。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属鸡的比属狗的同学多几个、属狗的比属鸡的同学少几个、

生2:属狗的和属鸡的共有多少人、

2、课件出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的情景在符号上定格。

(用图形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统计天气情况。

二、新授知识。

1、课中出示第92页九、十月份天气记录情况表。

生:(无人回答)。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九月30天,十月31天。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一年里的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

教师带领学生填出九月晴天的天气天数。(16)。

师:九月的阴天有多少天、

生:8天。(自己填入表格)。

师:九月的雨天有多少天、

生:6天。(自己填入表格)。

师:你们能像刚才一样把十月每种天气的数据填入表格吗、有困难的可请同学帮助,也可请我帮助完成。

(有大部分的同学能独立完成,有些是同桌一起完成)。

师:你们知道“合计”的意思吗、举例说一说。

生:就是把上下两个数加起来,如:把晴天的16和10加起来是26,填在第一格。

(评析:学生准确说出了合计数的表示意思,为“你还能提什么问题”作好了准备,培养学生动手、动口的能力。)。

师:你能告诉我26表示什么吗、

生:26表示九、十月晴天共有26天。

师:谁来说其他的数表示什么、

生:22表示九、十月份的阴天天数,九、十月的雨天共有13天。

师:书上需要回答什么问题、

(学生读第92页上的两个问题,同桌互相交流)。

师: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小老师游戏,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请其他学生回答)。

生1:九月的晴天比十月的多还是少、

生2:十月的雨天比九月雨天多几天、

生3:九月、十月共有多少天晴天、

生4:这两个月晴天、阴天、雨天共有多少天、

……。

师:谁能在2秒内说出哪个月的晴天多,哪个月的雨天多,九、十月的晴天、雨天、阴天各有多少天、(学生很快回答完毕)。

(评析:让学生充分体会统计表的好处,感受成功的喜悦。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归纳的过程。)。

三、巩固与发展。

1、课件出示学生记录的南宁市九、十月份天气情况表。

(1)哪个月的晴天少、

(2)哪个月的阴天少、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学习与交流活动。

师:请把你看懂的、发现的,说给同学听,也可以互相提问题。

四、全课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你学会了什么、你看懂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九、十月天气情况统计表天。

《统计》教案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记录纸4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4套、记号笔8支。

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1、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你们用了数字、图画、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3、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统计》教案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书p108~109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统计表)

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989900010203

人数(万人)3468810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作业本p48

教学内容:书p110~1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陈东的妈妈记录了陈东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陈东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陈东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陈东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陈东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陈东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陈东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作业本p49-50

教学内容:p112-p113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根据已有折线图发现信息。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完成书中p112的第1小题

学生先观察气温变化,交流气温变化规律

估计我们现在气温应该在几度左右?

回答书中三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纵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完成书中p112的第2小题:根据已有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并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

3.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的问题解答;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作业:课堂作业本p51

教学内容:书p114~116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

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

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

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现。

3.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

让学生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

结合书中第7.8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课前参与:1.学生提前根据书中第7.8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

课中交流: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

课后延伸: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

三、作业: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2.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3、看图:在画面上我们看到春天桃红柳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全国上下到处都在植树,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出示图:这里从头到尾栽了几棵树,数一数,它们之间又有几个间隔呢?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同时板书。

4、那你能像这样用一个图表示出来吗?请你们选择一种动手画一画吧!

5、汇报:画了8棵树,他们之间有7个间隔数,9棵树之间有8个间隔。……

6、你发现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伙伴们互相交流一下)。

反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评价:哦,这是你的发现……你还能用一个算式来概括。

边板书边说:同学们都发现了从头到尾栽一排树时,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指表格),也可以写成两端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

7、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而且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真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广角,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二、新授:

1、出示例1,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把题目读一读。

1).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2).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3).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端要栽)4).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你能自己想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吗?有困难的同学还可以借助线段图画一画。

2.交流反馈

(1)请你们两人把你们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

(2)学生分别说想法。

(3)听了他们说的,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3、刚才,这两位同学画线段图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列算式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都是很善于动脑筋的。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基本练习:

2小结:咱们班的同学们不仅会解答,而且还能比较它们的不同,的确这两道题都运用了今天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这两道题虽然问题不同,但它们的关键都是要先找到间隔数,正因为它们问题不同,所以解题思路也不同,以后大家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要注意审题哟!

3.变式练习:课本练习二十中的1、2、3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那植树问题只在植树当中才有吗?学生说一说,植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像......等现象中都含有植树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栽时的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两端不栽,一端栽,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统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练习。

1.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培养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2.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课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扇形统计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3.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1)组数据。

课件出示

(1)绿荫小学20xx-20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学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怎样确定竖轴上的数据每一格表示多少?(课件演示绘制过程)

教师: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吗?

学生: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如果学生没有说到条形统计图,教师课件展示。)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把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整地表示出来呢?

学生: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还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你觉得用哪一种更合适,为什么?可以同桌讨论。

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对来说,这里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1)组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特点来制作统计图,不局限于选择某一种统计图,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最后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更为合适的统计图种类。

2.学习教材第98页例2第(2)(3)组数据。

我们还对绿荫小学的树木进行了其他方面的统计,请看下方表格(课件出示统计表)。

请仔细阅读统计表信息,它们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试着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比一比:你认为哪种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达统计表中的信息?

交流反馈

第(2)张表格: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演示)。

比较:都能表示出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但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各种树木的数量和树木总量之间的关系。是的,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第(3)张表格: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

各种树种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是不合适的。

因为缺乏相应的百分比数据,所以也无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3.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例题反映了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第(2)张表格可以用不同的统计图,第(3)表格只能用一种统计图,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能更适当、清晰反映数据,通过让学生在自主分析数据以及制作、选择、比较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理解。

三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9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交流反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统计图(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完成,也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完成)。

引导比较:用扇形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考考你:选择最合适的统计图。

3.教材第103页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

《统计》的教案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例如,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例1通过对某地区不同时期的城乡人口分别进行统计,再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并,形成一种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发现该地区近年来人口不断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

本单元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提供丰富的联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功能。

3.加强例题和习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观察统计表。

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1、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103—104页3、4、5学生展示统计图。

《统计》教案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个代表一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的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理解同学的爱好、兴趣,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计数、完成象形统计图,观看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交流体验

教学准备:彩笔、橡皮泥、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每人个一份、统计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出示彩虹图片的课件,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什么,并说明理由。学生可以自由说,只要与图片相关即可。当有人提出喜欢彩虹时,即问“你知道彩虹都有什么颜色组成吗?”教师将7种颜色及时板书。彩虹的7种颜色中一定有他们所最喜欢的颜色,教师可说:“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咱班到底有多少人和你喜欢同一种颜色?”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的积极性一定也会很高,在此条件下,让他们回忆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呢(统计),由此引出主题。由学生所喜爱的漂亮图片来调动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

1、整理复习

用“贴橡皮泥“的方法计数: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如教师可说:“我呢,非常喜欢紫色,我就把紫色的橡皮泥粘在黑板写有‘紫’的地方。非常简单,想不想来试试?”这种“玩”法,孩子们一定愿意接受,积极性就出来了。让学生分行来贴,保证人人参与。

出示“我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统计表“课件。把数据添到统计表中,由学生报数,教师在电脑前操作,添数。

出示“象形统计图”课件,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他们手中的这张象形统计图(教师课前为每个学生准备好)。在动手做前,让学生说说对“相应颜色”的理解。学生做,教师巡视指导。

2、新授

出示课件,引用兔博士的话“你知道吗?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教师可说:“那条形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想不想认识?”以激起学生对新知的好奇。“请看,这就是。”教师随即出示“条形统计图”的课件。“但它还没完成,这需要咱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好不好?”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再一次由学生报数,教师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观看到条形统计图是怎么制作的,还可以加深印象。

之后,让学生仔细看,认真想,这个统计图告诉你什么?学生可能说出:“喜欢蓝色的最多”“喜欢红色的最少”“一格代表一人”……接着,让他们在比较这个统计图与他们手中的象形统计图的异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想,去说,然他们自己发现。

3、巩固练习

教师可说:“通过统计我们知道了咱班同学喜欢颜色的人数情况,其实,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可大呢。用它还可以调查中华小学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你们是否也想请自动手完成一个条形统计图呢?”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好,打开书第52页,自由读题,并完成。”对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在巡视时可单独指导。

以出示课件的形式代问“用条形统计图统计的方法你掌握了吗?”“想一想:你知道用统计还可也调查什么?”学生可能有好多好多的方案与想法,虽然幼稚,但仍需鼓励。并提议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在课下实施,进行调查,有困难的可以几个人共同合作完成。

出示“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与图片,让学生懂得多吃蔬菜多健康。再出示“西红柿、黄瓜、土豆、青菜、豆角”图片。提议学生搞一个“我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项目调查,调查咱班同学最爱吃以上五种蔬菜中的哪一种。其中所需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在学具袋中已有。

《统计》的教案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4、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垃圾分类教案(附教学反思)。

在日常活动中,发现班级有些孩子还有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懂得垃圾如何分类,特设计此活动。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给垃圾分类。

2.保护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喜欢并能动手制作陀螺。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学难点:独立制作出陀螺。

活动准备。

剪好的废纸盒若干;彩笔、铅笔每人一支;ppt、挂图。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师利用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师模仿哭声后问:小朋友们猜一猜,是谁在哭?

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打开垃圾箱在哭的图片提问:小朋友猜猜它为什么哭?

师指名幼儿回答。

3.师再模仿笑声问:又是谁在笑呢?

幼儿回答后,师:是垃圾箱又笑了,它们为什么又笑了呢?

4.幼儿自由议论:师总结出垃圾箱哭、笑是因为垃圾也要分类,如果不分类就会给地球造成麻烦甚至是危害。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垃圾该怎样分类吗?(鼓励幼儿大胆发表意见)。

2.师播放ppt,小结出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可回收的垃圾有:废弃的纸张、如旧报纸、纸盒等,饮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坏掉的食物,做饭剩余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废电池、灯管油漆桶等。

4.师指名幼儿给垃圾分类,及时表扬、鼓励幼儿。

5.师:如果我们随地扔垃圾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指名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发放废纸盒等材料,和幼儿一起做陀螺。师示范做陀螺后巡回指导,重点照顾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延伸活动:师幼一起去户外玩陀螺。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从幼儿身边最为常见的垃圾入手,让孩子们懂得了垃圾给环境、地球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懂得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从而知道应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同时利用废旧纸盒变废为宝学会制作陀螺。在活动开始时如果我利用图片等对比的形式,让幼儿看图评价讲卫生和不讲卫生两种情形的对比判断,让幼儿评价他人行为对错中将会队自身行为习惯有更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制作陀螺过程中因为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差,如果鼓励幼儿互相帮助会让他们共同提高动手能力及乐于助人的品行。

《统计》的教案

生1:可能来自梅州吧!

师:不对。

生2:来自北京。

师:不对。

生:老师,我国的那么多地名,很难猜对的。

生:你至少要给我们一个范围吧!

生1:珠海。

师:不对。

生2:江门。

师:不对。

生3:深圳。

师:不对。

生4:广州。

师:对了,看来生4是最厉害的,你最会猜了。

生:老师,这样不公平,并不是生4最厉害,而是他猜中的机率是最大的,最有可能猜对。

师:噢,把你的想法说说。

生:生1猜中的可能性是最小的,从5个地方选1个,他猜中的可能性只有,而生4的猜对的可能性就有,当然他最有可能猜中了。

生:老师,我也觉得是这样。生2在生1猜错后,就只剩下4个地方可选了,所以生2猜对的可能性就只有,生3也是猜错,所以深圳也可排除,生4猜时就只有2个供他选择,容易多了,他占了便宜了。(生笑)。

师:看来,同学们对刚才的猜法有点意见,觉得不公平,是吧?

生:是。

生1:是利用了可能性的知识。

生2:是利用了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知识。

二、交流完善知识图。

(同桌交流)。

师选了一张学生整理得不太完整的图。

师:你是如何整理的,能说说你的知识图吗?

生1:老师,可能性在生活中是有很多用处,比如有人利用游戏转盘来骗小朋友,他蠃的可能性很大,而小朋友蠃的可能性就很小。

123456。

师:嗯,你就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还有其他话要说吗?

生1:没有了。

师:其他同学有补充说明的吗?

生2:我觉得在整理可能性时,还有一个可以说的,那就是几选几的问题。

师:能说得更清楚些吗?

生2:就是可用分数来准确表示可能性。

师:“准确”表示“可能性”,同学们觉得这句话有矛盾吗?

生3:没有矛盾。可能性也可用一定形式表示,其中分数就是其中一种形式。

师:你说得太棒了,看来你是个有心人。

生4:老师,我想补充,可能性可用分数表示,即,这里分母的.“几”指“总数”,分子中的“几”指总数中的一部分。

生5:也可以用“”来表示。

生:好,这样就完善了。

(师在原学生图上用红笔添了一个分支)。

三、灵活使用知识图。

生:准备好了。

师:我在我班上选一个人当值日班长,请问:选到你自已的可能是多大?

生:

师:请说方法。

生1:我班有56个同学,选其中的1个,就是从56中选1个,所以被选中的可能性是。

师:对,思路非常清晰。

生2:也可以这样理解,总数是56,选1个是部分数,所以可能就是。

生1:女生被选中的可能性是,因为我班有女生31人,从中选1个,所以可能性是。

师:正确,那么男生被选中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笑:不可能。

师:请说理由。

生2:女生不包括男生。

生3:男生不在被选的范围。

师:说的多好,用词准确。但我们就真的没有办法表示这个不可能吗?

生4:老师,我知道。男生被选中的可能性是0。

师:0可以表示可能性吗?

123456。

生5:可以的,表示不可能。

师:噢,这是特殊情况哟。还有没有其他特殊情况。

生6:有。如果我班只有一个女生,那么她被选上的可能性就是100%。

师:哗,你真厉害,还会用百分数来表示可能性。为什么说这种情况也是特殊的。

生7:因为非她莫属。没人跟她争。

生:可以。

(师在原图再添一个分支)。

师:好,通过我们的补充之后,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知识图就更完整了。请你拿出你的图,对比一下,哪些是人想到我未想到的,或者我想到人未能想到,进行添枝加叶。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

(生看着自已图,边补充边交流)。

师:现在谁能一鼓作气把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知识点说出来。

四、内化深知知识图。

师:不错。思路理清了,下面看几道题。(出示题目:书本p118面第25题)。

1、再现情境。

(老师手拿40张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纸片说)。

我们六年级有40名同学举行游芑活动,我准备了40张座位票,分红、黄、蓝、绿4种颜色,每种10张,分别从1号编到10号。进场时每位同学任意拿一张座位票。请问:

生1有点犹豫:应该是。

师:请说理由。

生1:因为按照刚才所说,应该是从40张中选1张,所以我觉得是。

生2:不对,应该是。

师:嗯,有不同声音,请说。

生2:虽是从40张选一张,但这里红色有10张,就是说他可供10张红色供他选,所以是相当于从40张中选10张。即=。

师:到底谁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众生:我觉得生2说得对,如果有40种不同颜色的话就是生1对。

123456。

师:我同意你们的意见。看来刚才我们总结的几选几的问题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千万不要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请继续听题:

众生:

师:理由。

生:这题肯定是10选1了。

师:10张都是红色无它,从中选1张也是红色,所以这种情况是直接用几选几,对不?

生:对!

师:现在请你来当设计师:(出示题目:书本p119面第26题)。

下面的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请根据要求在第一个图形中涂色,在第二个图形中中写数。

(1)把第一个图形围成的正方体任意上抛,使落下后红色朝上的可能性是。

(2)把第二个图形围成的正方形任意上抛,使落下后数字“2”朝上的可能性是。

师:你是怎样解决第一题的。

生1:因为这个图有有六个方格,所以我把变成,表示6选2,即把其中2个格涂成红色就可以了。

师:恩,你采用了逆向思维,懂得出去还懂得回来,真不错,我同意。其他同学有意见么?

生:没有。

师;那么谁来说说第2题。

生2:这题更简单了,只要把其中5个格写上2就可以了。

师:还有一个格咋办?

生2:写什么数字也可以。只要不是2。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众生:同意。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会用可能性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还会用这些知识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

五、感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广角。

生1:老师,我觉得每个知识点在生活中都有作用,所以我举了百分数的例子。

师:比如……。

生1:比如百分率就很多;还有很多报纸上的百分数。

生2:老师,昨天我们就调查了我们学校的绿化率是29。1%。

师:噢,请细说你的调查方法。

生2:我是问了我校的总务主任邱主任,他告诉我校园面积大约是18931.2平方米,绿化面积大约是5508平方米,然后我就用5508÷18931。2就可求出绿化率。

123456。

师:真不错,你不但学会了求百分率,还学会了访谈的调查方法。

生3:老师,我们还调查了一年级三个班了解一些应急电话的情况。

师:噢,请说。

生3:我们每小组中抽一个人做调查小组长作代表,分别去到一3、一4、一5班,征得班主任的同意后,我就叫知道110电话如何用的请举手。结果有25人举手,全班有45人,我就用25÷45,约等于55.6%的同学知道使用110电话。

(生鼓掌)。

师:把数学知识用活了。

生2;还有比的应用。

师:比用在什么方面?

(生一下子说不上来)。

众生:量大树有多高。

师:这是应用了什么知识?

生3:比的知识。

师:想想,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哪些?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应用也很广泛。比如木匠师傅要做一张桌子,他要计算木板所用面积才知买多少料。

生4:还可用计算体积公式来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要计算一个水果的体积,就可把它放进长方体的水箱里,看上升水的体积就是水果的体积。

师:你的发言让我对你刮目相看,厉害!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能发现数学的精彩,生活的精彩。下面我们就应用你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生练习)。

师:请你来说说你的答案。

10-4=6(张)--------硬席票。

师:在解题过程中你是用什么方法去解决?

生1:用了假设法,假如全是硬席票。

师:不错,准确率高。还可怎样假设?

生2;还可假设全是软席票。

生3:还可假设一半软席票,一半硬席票,用表格。

123456。

师:假设法应用很广广泛,其实除此之外还可假设只有一张软席票、二张软席票,就是说假设法其实有无数种设计方式,不用不知道,数学真奇妙啊!

师:这节课已接近尾声了,能与老师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吗?

生1:我复习到用分数表示可能性。

生2:我还知道了如何设计游戏的公平性。

生3:我知道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师:恩,每人都有不同的收获,把你的喜悦回家与家人共享。今天的作业:

2、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很多商场为吸引顾客都举行了抽奖活动,购满一定价格可以到转盘上转1次。

(1)观察转盘你有什么发现?

想象一下如果是顾客,希望怎么设计呢?

123456。

统计表教案

1、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并能通过设计表上的数据信息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2、使学生领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3、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重点,使学生能通过设计表上的数据信息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难点,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五(1)班。

总人数:56人。

运动员:32人。

五(2)班。

总人数:58人。

运动员:33人。

五(3)班。

总人数:61人。

运动员:35人。

五(4)班。

总人数:55人。

运动员:30人。

1、学校举行运动会,五年级各班报名情况如下:

校运动会五年级人数统计表。

全班人数。

运动员人数。

总计。

230人。

130人。

五(1)班。

56人。

32人。

五(2)班。

58人。

33人。

五(3)班。

61人。

35人。

五(4)班。

55人。

30人。

2、根据大屏幕上的信息,设计出一张反映每个班的总人数和运动员人数的统计表。

校运动会五年级人数统计表。

全班人数。

运动员人数。

运动员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总计。

230人。

130人。

56、5%。

五(1)班。

56人。

32人。

57、1%。

五(2)班。

58人。

33人。

56、9%。

五(3)班。

61人。

35人。

57、4%。

五(4)班。

55人。

30人。

54、5%。

1、设疑激趣。

2、引入新课。

在制作统计表时,有时为了说明在关数据之间的关系,需要用到百分数。

1、在上面这张统计表上表示出每个班参赛人数的百分比。

2、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上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

交流展示本组制作的统计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知识?你还有想法要与学生交流吗?

完成练习二十四课的第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