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陕西导游词(大全6篇)

时间:2023-09-29 02:36:36 作者:温柔雨 陕西导游词(大全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陕西导游词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的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体系。

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公元1370——1378)年间,以公元6世纪时隋唐皇城墙为基础扩展形成。明城墙呈长方形,周长约13.79公里,高12米,顶宽12至14米,底宽15至18米。墙体以黄土为主,加少许石灰、细沙、麦秸节,和水调和,分层夯打。城墙之上平整宽广,每隔120米建一座凸出墙外的敌台,台上建敌楼,全城共有98座。墩台之间距离相当,每2座敌台能够形成有利的火力夹击点,从而在战时有效地射杀攀爬城墙的敌人。城墙顶部外沿筑有2米高的垛墙,其上留有垛口,共有5984个,既能射箭、瞭望,又能有效躲避敌人箭矢。墙顶内沿建有半人高的女儿墙,无垛口,其作用是为了防止士兵及辎重在往来城墙时跌落。城墙的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除西南角是圆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转角原状外,其它都是方形。每角各修一座角楼。

城墙外有环绕城墙一圈的“护城壕”(护城河)。护城河宽30余米,深12—15米。城墙内有6米宽的马道和6处斜坡,方便守军调动上城。

明代城墙只有4座城门,东为长乐门、西为安定门、南为永宁门、北为安远门。每座城门由吊桥、闸楼、箭楼、瓮城、正楼5部分组成。吊桥位于护城河上,白天放下,便于出入,晚上吊起,断绝交通。闸楼在吊桥内,平时打更报时,有敌情时发警报;箭楼高30米,宽53米,正面有4层箭窗,每层12孔,两侧各有箭窗3层,每层3孔位。瓮城是箭楼与正楼之间的一个封闭空间,瓮城墙高15米,面积近万平方米,外敌一旦攻进瓮城,守军居高临下,四面攻击,如“瓮中捉鳖”之势。正楼在最里,是真正的城门,楼高33米,分两层,长40米,宽17米。这5个部分构成了五道防线。

明穆宗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巡抚张祉给城墙砌了一层青砖。清乾隆年间巡抚毕沅给城墙加修了排水系统。1883年开始,人民政府对城墙进行了全面整修。

随着城市的发展,在明城墙四城门的基础上,先后又增开了朝阳门、中山门、和平门、朱雀门、小南门、含光门、玉祥门、小北门、尚德门、建国门等城门。

陕西导游词

今天我们将游览被誉为“石作莲花云作台”的华山。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古城西安100公里,它是秦岭山脉东部的一个支脉,早在七亿年前就已经形成,古称“西岳”,是我国五岳之一,1992年12月会山被评为全国风景名胜40佳之一。它挺拔峻峭,雄伟壮观。五座主峰高耸云表,好象一朵盛开的莲花,神采飞扬,灿烂奇目。其五座主峰分别称为东峰(朝阳峰)、西峰(莲花峰)、南峰(落雁峰)、北峰(云台峰)、中峰(玉女峰)其中,南峰最高,海拔2160.5米,北峰最低,海拔1614.7米。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华山“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在古汉语中,“花”“华”通用,故而称作华山。据清代学者顾炎武先生考证,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曾活动在华山和山西夏县一带黄河流域,所以中华民族以称华夏子孙。固而“中华”之“华”是因华山而得名,华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可以这么说,黄河是母亲河,华山是父亲山。

相信即使没来有来过华山的朋友也会从一些有趣的神话和掌故中了解到一些华山的情况,如“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岳仙掌”、“沉香劈山救母”、“华山论剑”,以及近代的智取华山等,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和故事体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华山的向往和崇拜。

华山是如何形成的?先来一段神话传说:相传大禹治水时,处处有人神相助,当黄河之水引出龙门,来到潼关时,又被两座高山挡住去路,大禹不禁叹息起来,巨灵大神在天庭听到大禹的叹气,立即腾云驾雾来到大禹身边,表示愿助他一臂之力。只见巨灵大神紧抓住南面一座山的山顶,山瞬间被掰裂成两半,然后顺势用脚又蹬开了北面那座山,黄河水趁势从这裂口中流了过去。这南面分成两半的山,高的一半就是华山,低的一半就是太华山。李白有诗云“巨灵咆哮掰两山,洪波奔流射东海”。

华山北瞰黄河,南依秦岭,被称为“华山如立”,整个山体线条简洁,形如刀削、斧劈,奇峰突兀,巍峨壮丽。被誉为“天下奇险第一山”。

华山的奇和险闻名于世。华山有“五大奇观”,这就是“奇石”、“奇树”、“奇水”、“奇洞”、“奇路”。华山石奇,说到奇,它是由一块巨大的完整的花岗岩构成。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华山削成而四方,其广十里,高五千仞,一石也”是谓之“大奇”。华山共有五座主峰,其中东、西、南三峰最高,三峰鼎峙耸立,“势飞向云外,影倒黄河里”,有“天外三峰”之称。提到险,其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悬岩镌刻的“全真岩”,三面临空,上凸下凹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悬岩上开凿的千尺童、百尺峡、老君犁沟、擦耳崖、苍龙岭等处都奇险异常。

华山除了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之外,同时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国四大道家名山之一,道教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人文景观比比皆是,使人流连忘返。

那么今天我们的华山之旅就从被誉为自古花上一条路的起点玉泉院开始说起,玉泉院是我国北方一座著名的全真道观,也是中国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建于宋神宗皇佑年间,也就是1049——1051年,是道士贾得升为师傅陈抟所建,几经破坏,几经修缮,到了明清才有现在这个规模,名希夷祠,因宋太祖赐陈抟号“希夷先生”得名。后改名玉泉院。玉泉院内的景点有百狮台、无忧亭、七十二窗、全真七子殿、大殿、通天亭等。

穿过玉泉院就踏上了自古华山一条道的征途,这条登山路全长12.5公里,共有9567个台阶,沿途各位可以看到迷人的风光山色,诱人的惊险神道。一座名山自古只有一条路,不能不说是天下奇观,这条路自有记载修凿时间是在唐代,沿着这条路登临华山既能自我锻炼,自我超越,又能缅怀先贤,发思古之幽情,同时这条路也是华山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只有去攀登它才能真正的欣赏和理解华山。

沿途经过五里关、莎萝坪、毛女洞、青柯坪到达登顶华山的咽喉,这里便是人称“太华咽喉”的险道“千尺幢”。它共有370个台阶,坡度为70度。当地人对这段险道有一句俗语叫“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往上爬”。上完了千尺幢,眼前这段高46米,石阶91级的这条险道就是了百尺峡。

过上了千尺幢、百尺峡,来到了登上北峰的最后难关,相传这里原来没有路,是太上老君驾青牛用铁犁开的,因形状好象耕地时留下的犁沟,故名“老君犁沟”。用道家的说法是“离垢”,就是说游人至此,即莅临天庭,离开尘垢,到达仙境的意思。

过了老君犁沟就到了华山北峰,北峰,又因处于华岳主峰之北而得名。又因华岳三峰远望若花,北峰顶因为白云围绕,就像是白云托莲花而起的台子,所以又称为“云台峰”。它是华山五峰当中最低的一座主峰,海拔约1614米。上通中、南、东、西四峰,是游客历险后理想的休息场所,而且是观赏山巅之胜的最佳之地。20_年10月8日,金庸先生登上华山,在峰顶说侠论剑,演绎了一段现代意义上的.文化版“华山论剑”。

站在北峰顶上,我们可以看到华山的主峰形态以及其余周边的景点,它的岩石以花岗岩为主,大多都是白色。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华山岩石都是白色的呢?地质学家考证,华山岩石里面的二氧化硅含量高所以呈现出的颜色是白色,而白色花岗岩堆砌而成的华山正和西岳华山神所主管的西方世界主白色相吻合。这不能不说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巧合。

游完北峰过了擦耳岩、登上天梯就来到了华山知名度最高的景点“苍龙岭”,苍龙岭因岭脊青黑,蜿蜓盘旋,似苍龙腾空而起得名。

“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现在我们到了华山著名的关口金锁关。金锁关又叫通天门,是通往华山“天外三峰”的咽喉。经过通天门,前面就是中峰,也叫玉女峰。相传这里曾是玉女隐居之地、故又名“玉女峰”,玉女是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之一秦穆公的女儿,生的姿容绝世擅长吹箫。现在华山西峰又一孔石洞,名曰;“天下第一洞房”就是当年弄玉公主与华山隐士萧士喜结连理、凿洞成婚的居住之所。

游了中峰爬上云梯就到了东峰,东峰又名朝阳峰、海拔2090米,是登山游客欣赏华山日出的最佳场所,东峰主要景点有博台、鹞子翻身、下棋亭等景观。鹞子翻身被称为华山第二险、崖高十余丈游客到了这里需手攀铁索脚踩石窝、附壁而下、到了近处又须侧足转身故称鹞子翻身。

走过南天门,跨过华山第一天险“长空栈道”现在我们来到了华山的最高峰南峰,海拔2154.9米,因传说北归大雁飞过华山的时候都要在此休息,故又名落雁峰,峰顶有水。名曰仰天池,池中的水久旱不干、久涝不溢、形成了一大奇观。这里也是书法石刻最集中之处,“顶天立地”、“沐浴日月”、“峻极于天”等等,均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南峰之高。

陕西导游词

唐芙蓉园位于古城西安东南曲江新区,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之上,占地1000亩,其中水面300亩,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全园景观分为十二个主题文化区域,从帝王、诗歌、民间、饮食、女性、茶文化、宗教、科技、外交、科举、歌舞等方面全面展现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园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包括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曲江胡店、大唐新天地等众多景点。园区各景点每天上演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诸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仓鼓乐》;新一代全球最大水幕电影—《齐天大圣》,集音乐喷泉、激光、火焰、3d为一体,带给游客震撼的立体感觉;主题演出大型梦幻诗乐舞剧——《梦回大唐》以宏大的气势,典雅华丽的艺术表演,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景象。大唐芙蓉园以它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成为华夏子孙寻根追梦的文化祖庭和重温盛世的精神家园,它将带您进入中国唯一的盛唐文化之旅。

20_年4月11日,正值农历3月初三,大唐芙蓉园盛大开院将追梦大唐变成了现实。它是我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文化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被誉为盛唐文化主题“天下第一园”,园内有紫云楼、侍女馆、秀园。建筑规模全国第一,大唐芙蓉园自开元至今,曾成功接待了许多重要的来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连战和宋楚瑜来访了,20_年4月30日,国民党主席连战畅游芙蓉园后,留下了“芙蓉美景,大唐盛景”的佳评,好事成双,同年5月5日宋楚瑜“芙蓉天子芙蓉园,汉唐子孙汉唐心”题词,表达了他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拳拳之心。

走出大唐盛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艘巨轮,就是曲江海洋馆的主体建筑,你看它桅杆高耸,白帆咧咧似乎是听到了海洋的召唤,就要开始扬帆远航了。下面我们进入海洋馆进行参观。

游客们,大雁塔自建成至今,历代名人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赞语,岑参有“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名句。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陕西导游词

孔庙遗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重要构成部门,其建置汗青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南门照壁上的“孔庙”两字是由清代字画家刘晖誊写的。此刻的大门对象开,俗称“礼门”、“义路”。走进博物馆大门内,起首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梁画栋的木牌枋,名叫“太和元气坊”。

西安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汗青,被誉为“石质书库”、“书法的家园”。西安碑林是为生涯唐代《石台孝经》、《开成石经》而建,经验代不绝的整修充分,齐集展出了汉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1000多件。

旅客伴侣们,碑林博物馆的旅行讲授就到这里,感谢各人的共同,接待各人下次再来旅行,感谢各人!

陕西陕西钟鼓楼导游词

朋友们,下面我们将要参观的是钟楼的姊妹建筑——鼓楼。

鼓楼座落在北院门街的南端,距离钟楼只有250米,它建于明代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是我国现存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与钟楼遥相呼应,成为西安市中心一道亮丽的景观。 鼓楼的基座与钟楼的基座一样,都是用青砖砌成的,所不同的是:钟楼的基座呈正方形,面积有1377.64平方米;而鼓楼基座呈长方形,面积有1998.8平方米。由此可见,鼓楼要比钟楼大得多。台基下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南北向券形门洞,与南北街相贯通,楼体建于基座的中心,为梁架式木结构建筑,楼分上下两层,四周设有回廊。屋顶采用的是重檐歇山式结构,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了,这种形式在皇家建筑里才能够看到,它看似三层,实际上只有两层,在古建筑学上叫“重檐三滴水”。

鼓楼,而且也多以“谯楼”、“戊楼”来称呼,而将钟鼓楼同时放在相应位置,作为一种固定形式,首先出现在皇宫和宗教寺院中。城市中设置钟鼓楼的目的主要是报时和发布启闭城门的号令,也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晨钟暮鼓”。随着时光的流逝,鼓楼已经失去了它的报时作用,1996年鼓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鼓楼上曾用来报时的大鼓已不知去向,1996年为了迎接“香港回归”及“文物旅游年”,西安市文物局投资制作了一面大鼓,就是我们大家现在看到的“闻天鼓”,大鼓高1.8米,直径2.83米,净重1.5吨,上面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加上4个铜环,正好是20xx个,象征二十一世纪。这面大鼓的鼓面是用整张牛皮蒙制的,声音深厚、洪亮,重棰之下,十里可闻,目前文物局已经将这面大鼓申报进入了世界基尼斯大全。

中国木结构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以木构架为承重构件,构件之间不用铁钉而是用榫卯来连接固定的,这就是我们参观钟楼的时候讲到的“斗栱”。鼓楼自建成至今,已经经历了无数次大小地震,可它依然昂首挺立,安然无恙,经受住了巨大的考验,“斗栱”的科学性也就由此可见了。

色彩的使用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但是由于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若干差别,它的卓越成就是建筑的艺术要求与保护木材相结合而发展形成的。就楼阁式建筑而言,从春秋时代起,主要使用强烈的原色,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鲜明的色彩对比与调和方面,创造了不少优秀手法,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宫殿、庙宇、府第等多用白墙、红柱或柱、枋和斗栱,绘有华丽的彩色,到了宋、金逐步使用白石台基,红色的墙、柱、门窗及黄绿色的琉璃屋顶,而在檐下用金碧交辉的彩画,加强了阴影部分的对比,创造出一种富丽堂皇和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这种方法在元朝基本形成,到明朝已成为制度化。在封建社会中由于封建等级制度,色彩的使用也有着严格的限制,如宋代有“凡庶人家,不得施五色文彩为饰”;明代有“庶民居家,不许饰彩色”的规定。我们大家现在欣赏的鼓楼彩绘,属于沥粉贴金和玺彩绘以及旋子彩绘,这两种彩绘在明清时期都属于皇家建筑才有的,由此也证明了鼓楼地位的尊贵。

平安泰、国富民强,所以张楷书匾足以说明了西安古往今来的发达昌盛。北面匾文“声闻于天”,出于咸宁县学士李允宽之手,典故是《诗经》中“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此匾笔力刚劲、潇洒,气势非凡。两幅巨匾犹如画龙点睛,使鼓楼生气盎然,为这座古建筑增添了不少光彩。遗憾的是这两块悬挂了200多年的巨匾,在十年浩劫中已被毁坏,如今“钟鼓楼保管所”正计划按照原有历史资料将其予以恢复。 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鼓文化展演大厅”。鼓,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晚期,历经夏、商、周三代,鼓的种类不断增加,从早期的陶鼓、木鼓到后来的瓦鼓、铜鼓等,发展成为一个大家族。鼓用于不同的场合会被制成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尺寸或采用不同的装饰、不同的材质,同时也就有了不同的名称。祭天神用“雷鼓”、祭地神用“灵鼓”、祭祖先用“路鼓”,还有我们x说的“击鼓升堂”、“击鼓鸣冤”,古代将这种鼓称为“登闻鼓”。在古代战争中“鼓之则进,金之则退”,鼓声可以起到鼓舞士气、震慑敌人的作用,成语“一鼓作气”就出自古人对战争的描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悠悠鼓韵吧!

朋友们,我们今天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大家对我的接待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请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祝大家在西安旅游愉快,朋友们再见。

陕西导游词

大家好!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临潼区。它最早发现的时间是1974年.说来也奇怪,它的发现者竟然是一位正在掘井的农民。它的发现,即刻引起了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家文物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地采取了保护措施和开发工作。

兵马俑一共分为3个坑:一号坑,二号坑与三号坑。大家瞧!这是一号坑,坑里严谨有序的.阵容,反映了秦始皇时代军队的强大。二号坑和三号坑内,有些陶俑因接触空气而脱落颜色,有些还会因此破碎,考古学家不得不再用黄土覆盖上,所以二、三号坑里的陶俑比一号坑中的陶俑相对少一些。

在秦朝,陶俑都是一块块烧制成的,而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里约有20_个陶俑,还有大部分埋在地下没有挖掘。可想而知,这多麻烦、多辛苦啊!坑内每一个陶俑都跟真人一样,形态各异,表情丰富,形象逼真。可见当时的劳动人民多么的聪明、伟大!

秦始皇陵兵马俑庞大雄伟的气势,不愧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