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高效课堂读书心得体会(优质5篇)

时间:2023-10-09 03:14:47 作者:LZ文人 最新高效课堂读书心得体会(优质5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

借助暑假的闲暇时间,我认真阅读了于春祥老师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受益匪浅。书的封面是这样一句话:“一位草根教育专家的课改宣言,一份高效课堂完整解决方案。”再配以黄色的封面,看起来特别温馨。于春祥老师坚持研究学习,坚持课堂教学改革,让教师们成长很多。细读此书,我感受到了于老师对高效课堂的深入解读与阐述,书中的文章大多数采用教育叙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对我们教师起到了循循善诱的引领作用。令我非常钦佩。

那么高效课堂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我根据自己读完后的理解浅谈下自己的感受。

密码一,明确什么是高效课堂?简单地说,高效课堂就是在单位课时内所产生的最高效率和效益的课堂。这种高效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上,学生的学应该是高效的,老师的教也应该是高效的。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知识才是更重要的!

于老师告诉我们:“课堂上指望一个老师带四五十个学生,再苦再累也不会带出高效来,一旦把小组变成一个个‘动车组’,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反思自己的课堂,还是有些趋向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机会少一些。今后的课堂上,一定让学生有更多的小组合作,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己获取知识。

密码二,怎样让学习变得快乐?于老师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想要生产快乐,就得充分满足学生预习和表达的欲望。因此,课堂上应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自主地进行学习,获取知识,这样就能大大的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习变得快乐!

密码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在的课堂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学了,学生都希望有自己展示的舞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要我学”到“我要学”。这样的课堂,想不高效都很难!

于老师的书中有很多很多的定律,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于老师的文字清新隽永,蕴含哲理,激励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走在研究,实践高效课堂的路上。于老师的这本《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为我们开启并实践高效课堂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教师上好一节课不容易,学生学好一节课更不容易,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享受快乐。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做到实践高效课堂,其实高效课堂并不神秘,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课堂,享受快乐吧!

高效课堂条寒假读后感

这本书里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教育改革中的先行者,也提出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更举出了一些高校课堂的模式供我们参考学习。李炳亭先生将高校课堂喻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真是妙笔生花,在这里学生可以“闹起来、活起来、动起来”。因此,高校课堂主张不仅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而且要把学习的能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的高效课堂的中心。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引起了我的深思:是台湾作家张晓风在送儿子上学的第一天,向学校发出追问:“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我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如果我的家长这样问我同样的问题,我该如何回答呢?我也曾多年接手低年级的班主任,孩子们在上幼儿园的时候都很可爱,很优秀,自从来到学校后,孩子们的天性就被无情的压抑,只会死记硬背知识,慢慢的让学生只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在学习中去发现快乐,在学习中去学会创造。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解放学生、发展自身个性、寻找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因为“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实际能力,更不能预示将来的成就。”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觉得要想课改取得更大的进步,首先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正所谓“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我们的学校一直提倡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也都有“放手”的意愿,但做的还不够彻底,还是“抱”着学生往前走,总觉得学生什么也做不好,影响教学进度、考试成绩等。其实,这都是需要一个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高效。

近两年,我们也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像“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102中学”等,我们并不是死板硬套照着中学的模式下来,因为我们是小学,我们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一套更适合我们学校自身的一些学习方法。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始终走在课改的前列,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的高效地教学方法,让课堂生活化,把小课堂变成大舞台,以实现高效课堂为目的。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

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一书,使我对道德课堂下的高效课堂又洞开了一片天。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自己的教学总不敢放手,读过这本书后才懂得了“二八”教学律:即一般情况下,课堂上20%的属于重点、难点的内容需要教师教,而80%的内容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学掌握的。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教”是建立在“学”的需要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动态生成”。这里强调的“学”绝不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凡是没有教师指导参与的“学”往往是低效的。“教”也未必就是教师的专利,所谓“兵教兵”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的方法。回忆自己的教学,要么是一直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么是置之不理、一放到低,这两种极端都是严重错误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所说的是“伙伴效应率”:在班级授课制的环境中,学习不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伙伴互助的过程,且往往会因为伙伴之间知识与能力的对称更容易形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会效果。以往的教学中,自己总认为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只是让同桌两个人互相讨论,从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束缚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今后教学一定引以为戒。

有句话教做细节决定成败,高效课堂亦然。读了此书才知道了高效课堂的15个细节:关于目标的三个细节是:要恰当、要具体、要可测;关于预习的三个细节是:要温故、要分层、要方法;关于展示的三个细节是:先组、后班、多样;关于点拨的三个细节是:互动、生成、示范;关于作业的三个细节是:精选、分层、限时。纵观这15个细节,如果教师把握好了,课堂也就高效了。

读了此书才知道了高效课堂的两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到你的课堂上找不出一个不学习的学生;第二种境界就是整个一节课学完了,不管是多少人,老师一定要清楚,谁会了,谁不会,谁什么地方不会,老师能够一口清,这才是真正的“堂堂清”。

高效课堂的秘诀,不一定非得创新,回归课堂的本质和规律,应该是当务之急。

高效课堂条寒假读后感

工作之余有幸读了李炳亭老师的《高效课堂22条》,让我受益匪浅。

只有教师“心中装着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想办法,也才会想办法,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策略进行思考,让学生“以快乐为根本”。

我现在明白了,具有正确的学生观,需要教师具备这样几种习惯:一是把学生当朋友的习惯,能够放下“高高在上”的臭架子,与学生民主对话;二是有一颗挚热的童心,经常走进学生生活中,上课,能够走下讲台,亲近学生,课间、课外时间,能够经常到教室、到操场、到学生活动的地方,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

从李老师的书中,我体会到,学生缺乏学习能力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太不相信学生了,是教师太能讲了,基本上占据了整个课堂40分钟,舍不得放手让学生去说、去想、去做,因为老师们都担心“知识讲不完”。

高效课堂条寒假读后感

《高效课堂22条》,在此书中,作者提到这样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老师注重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培养。

细细想想,我也难免有这样的嫌疑。虽不是像书中所说那样,但在自己准备公开课或是其他事情的时候,明显觉得精力不足,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和班级管理当中去。很多事情,只能说,我忙完这段再说……而学生,也都是眼光雪亮,好孩子能在老师忙碌期间管好自己,管好组员,好的干部能够管好班级,而那些自觉能力不够强的孩子们,则可谓是“借此机会大出风头”,且屡禁不止,让人头疼至极。

我准备尝试一些做法,首先,明确告诉学生,老师很忙,次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自己管自己,同时加强小组之间的集体荣誉感,继续施行我们的小组捆绑式的明星小组活动,用其他组员来约束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同时给那些比较活跃的孩子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看他们能不能在老师忙碌期间管好自己。

我们班的学生我已经带了三年了,马上要带第四年,相互之间脾气已经了解,我平时在培养班干部的时候已经对他们的能力相当熟悉,深知谁能胜任,谁需继续努力。所以,安排的班干部,基本上能处理班级的大小事务了。同时,在老师忙碌期间,班级各项制度必须严格执行,甚至说,比平时更加严格,这样,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管,他更得遵守制度,进而平息想要生事的念头。

开学后,我准备这样做,希望在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的能力也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