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冬天冬天的赤壁之战(模板16篇)

时间:2024-05-20 11:12:04 作者:翰墨

一个优秀的作文往往能够用简练而又准确的语言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优秀作文佳作,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赤壁之战》读后感

我很喜欢读《三国演义》这本书,前几天读了《赤壁之战》,现谈谈读了这个故事的感想。

首先,我认为赤壁之战中曹操大败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曹操战胜袁绍得了60万大军,所以骄傲自大;

二、曹操想统一天下,求胜心切,日行三百里,部队的士兵很疲惫;

三、曹操的部队大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性,而周瑜的部队精通水战。

其次,周瑜只有十万人马,如何战胜曹操的百万大军呢?周瑜联合刘备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第一、黄盖假装不满周瑜,被周瑜打了50军棍,黄盖投降曹操;

第二、周瑜用计让曹操错杀了熟悉水战的降将蔡冒、张允;

第三、庞统诈降曹操献计把军中大小战船用铁索连在一起,这样就可以解决北方军队水土不服、常常晕船的问题。

最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登坛做法,借来东风,黄盖率船诈降曹操并引火冲向曹营,火烧曹营,曹操大败。

《赤壁之战》观后感

大家一定读过《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吧!这部书中有文武双全的关羽、赵子龙,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狡猾奸诈的曹操,还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吕布;黄巾起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出师表……这一个个的鲜活的人物和故事精彩呈现,最让我难忘的还是《火烧赤壁》。

火烧赤壁讲的是曹操想带领十五万大军夺取东吴江南的地方。蜀国庞统的连环计成功后,周瑜决定用火攻来对付曹操。先让黄盖写信诈将,让曹操降低防备,曹操不知有诈,黄盖的船借着东风,飞快地冲进曹军的水寨乱杀一通。最终吴蜀联军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是靠了团体的智慧战胜了曹操。因为先是庞统出了连环计,周瑜出了火攻的主意,诸葛亮借来东风,最后是黄盖写诈降书来攻打曹操,让曹操不知所措。

在日常生活中,团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如果东吴和蜀国不联合的话,就不可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他们早就被曹操各个击破了。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团体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弥补缺点。

我们还需要智慧和勇气在遇到困难时,不能直接不加思考就硬做,要多动脑筋,想出化解困难的好办法,面对困难要有勇气去面对。如考试卷子上有一道难题,我们不能空着不做,得通过脑子用来思考,要拥有聪明的头脑,还要学会做任何事都不能够掉以轻心,不能够听信他人未经过证实的话。如遇到抢劫时,我们要用智慧和勇气并存才能治服强盗。

我们无论说话做事都要学会抓住时机,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太早时机不成熟,太晚,错失时机。在三国里火烧赤壁的周瑜,是勇气和智慧并用的,当然奇迹也是必然的。

诸葛亮为什么能在三天之内借到东风?这是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我认为我们必须从小就养成爱读书,勤思考的习惯,不断地积累科学知识,长大了才能成为像诸葛亮那样有才华的智者。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值得我学习。

生活中,既要有勇气又要有智慧,让我们做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文档为doc格式。

《赤壁之战》读后感

道理:要捉住对方的弱点,发扬自己的优点,就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赤壁之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周瑜采用部属黄盖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的兵力大北曹军八十万雄师的故事。这是我国战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在此次的战争中,我学到了黄盖身上了几个优点,一是正确估计了双方气力,利用对方的不足,发扬了自己的优点,采纳火船攻击的方式对付曹军。

二是利用了天时地利上下团结,假意投靠曹操。商定在起风的黑夜,筹办了20条大火船,像箭一样冲入了曹军水寨。

第三考虑周密,筹办工作安排有序。还知道利用曹操狐疑重的这个致命弱点,用信来表达"投降",而不是亲自去告诉曹操,让曹操消除了有阴谋的想法;带兵士和粮草去"投降",就是为了暗示自己投降的"诚意",让曹操对自己更加信托,从而轻易地带上火种实行火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捉住对方的弱点,发扬自己的优点,就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赤壁之战》教案

(板书课题)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战例。你们一定想知道它发生的历史背景,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斗的过程怎样,结局如何?请听: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对周瑜说:“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把船连在一起,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样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

那么,“火攻”这一仗是怎么打的呢?黄盖是怎么办的呢?让我们从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读第一遍,注意生字新词的音,把每一句话读通顺,自己觉得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次。

读第二遍,注意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在每段旁边作简明的'批注,想想故事的发展、高潮和结果是什么。

在个体默读、画句、思考之后,教师可组织全班交流。

1.回忆故事情节,看看“火攻”计策的实施主要有哪些关键的步骤?

2.从“火攻”计策的制定与实施,你对周瑜和黄盖有怎样的印象?

3.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为什么能够获得胜利?

4.抄一抄,背一背。

满江火滚喊声震地火须兵应兵仗火威。

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1.东汉末年:孙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

周瑜黄盖诸葛亮。

(注:供介绍历史背景用)。

2.周瑜火攻曹操。

(三万兵)(八十万兵)。

黄盖假降喜接降书。

趁风行船笑迎黄盖。

备引火船省悟已迟。

二里点火叫苦连声。

伏兵追杀登岸逃走。

数军合围伤亡惨重。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赤壁之战》观后感

东汉未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曹操的兵士都是东方人,做不贯船,他等士兵练好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后就下令渡江。

周瑜叫来黄盖和他一起商量对付曹军的办法。周瑜想到火攻是一个好办法,黄盖又想出一个怎样的打仗的好办法,对周瑜说子一篇,周瑜非常满意于是黄盖写子封“投降”信给曹操。曹操看了这封信很高兴。

这天,曹操在船头看到黄盖来投降了(周瑜带着兵船跟在后面),便笑了。他高兴还来不及,不可能想到防备。

黄盖的船开到离曹操的船队不远处,叫人把船里的芦苇一起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曹操的战船被铁锁迁着,无法散开一下子着火了。

不久,曹操的人马烧死的、绳死的不计其数。曹操坐小船逃上江岸。背后,周瑜的兵追来了。曹操见手下的兵无心,应战值得带他们逃跑。

《赤壁之战》的教案

教师:同学们,中外战争史上这场闻名的赤壁之战就在两节课的时空内留在了我们的心里,相信这场战役一定深深地震撼了大家,每个人的内心肯定有许多话要说。那么假若你就是曹操当时身边的一个谋士,亲身经历了赤壁这一战,你有什么话要对曹操说,请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或者请你以21世纪小学生的身份向三国时代的曹操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场战役的认识。也可以设想曹操当时在打了败仗之后,在向全军大会上,会如何向他的将士们本次战役。请你选择一种情景写下来。

于是学生把阅读课文后的感悟与看法流诸成了以下的文字:

曹丞相:

您好!

自从赤壁之战吾军被吴、蜀以3万败80万之后,汝可安好?此役,我军大败之因,吾了以下几点:

其一、此次周瑜联合孔明敌我,我军自智斗不过其也;

其三、我军刚以少胜多败袁绍,而汝太轻敌也;

其四、大战之日,东南风大作,火势才得以蔓延,可谓“天败汝也”。

但此役尽为一教训,而后诸如此类之战仍有许多,汝万不可轻敌,亦勿须自卑,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汝做为一乱世枭雄,万不可轻易放弃。

祝我军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谋士徐玮琎奉上

公元332年

各位将士们:

大家好。

这次赤壁之战,我们不但没有取胜,而且伤亡惨重。但失败是成功之母。经过这次教训,我也吸取了许多经验。归纳起来主要以下几点:

第一,是我太骄傲了,因为上次官渡之战的胜利就骄傲自满,轻视了对方的实力。现在80万大军惨败在3万小数下,真是惨痛啊。

第三,一个大错,就是我错杀了蔡瑁。如果我当时没有杀他,让他继续帮我练水兵,也不会造成今日我军死伤惨重。

从今天起,我军要重新整顿兵力。以后,一定能完成统一大业。

(呼号)曹军必胜!曹军必胜!

孟德大将军你好:

我是21世纪的一个小学生,是《三国演义》的忠实读者,在阅读三国的历史时,晚辈十分佩服将军的聪明过人,官渡以少胜多,使袁绍痛失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谋士许攸也弃袁绍而去,最后将军大烧袁军粮库,袁军不战而败,这胆略令晚辈佩服之至。

不过在阅读你与周瑜的赤壁之战历史时,晚辈有几个想法想与将军交流交流。一、将军应该知道轻敌是兵家大忌吧,那次黄盖来信,将军怎么会那么轻而易举地就相信了呢?你想,黄盖是孙权手下一员大将军,对孙权忠心耿耿,他们施行的那么一点苦肉计你怎么就看不出来呢?真是令人吃惊。二、让晚辈来分析一下这场战役中的各种因素吧。首先将军的兵士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而孙权军都是南方人,对水性了如指掌,虽说孙权军队才3万人,你军有80万人,可是,真打起来,你并不能占到什么便宜,你怎么就没有注意到这点呢?其次,那几天东南风很急,而且江面上波浪滔天,周瑜用火攻,恰恰是给你以致命的一击,这说明这一战周瑜军是经过了周密的安排的;第三,你军的船用铁索连着,想逃都逃不了,真是作茧自缚啊。因此,在晚辈看来,这场战役是你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错误的战略下打的一场错误的战役,实在令后人叹息。

但你也给后人留下了活的战争策略,那就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知己知彼,正确决策、抓住机会,周密安排。不知将军是否有同感,也不知将军现在是否已经明白了其中的事理。

赤壁之战教案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谴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使学生了解事情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学生在课前四人为一组,自叠纸船。

1、导语:三国故事,人人皆知。如“单刀会”、“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部分内容改编的《赤壁之战》。(板书课题)

2、你对“赤壁之战”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3、你还有哪些疑问?

1、学生小组学习:

(1)自学生字新词。

(2)围绕课始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3)对课文进行二次质疑,并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2、全班交流: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字音、字形、字义。

(2)分小组指读课文。

(3)交流已经读懂的问题。

(4)各小组交流提出的新问题。

1、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1、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

(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3)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2、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战争开始时,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以少胜多)

(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

(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张幻灯片:(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

(课题)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1、“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每一步中双方的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周瑜 曹操

黄盖诈降 骄傲轻敌

乘风攻敌 信以为真

火烧曹营 死伤无数

追兵掩杀 丢盔弃甲

2、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

3、请大家齐读第26页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4、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5、充分了解对方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板书:知己知彼)

6、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1)四人为一组用纸船演示一下东吴是如何火攻的?

(2)在演示的同时思考: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3)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归纳板书: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7、大家再来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有混战了七十二年,才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

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学生动手演示:拆开纸船,利用西北风,分路进攻,发挥人多的优势。

3、教师归纳总结:曹操要想取胜,根本原因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的准则。

七十二年后,西晋大将王——曹操正是吸取了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做到了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所以顺江而下直捣金陵,灭掉东吴,完成了统一。大家课下可以阅读有关三国的故事。

教学目标 :

1、查阅资料,对课文的时代背景有个了解,学会自学。

1、初步学会10个生字,理解26个新词语的意思。

2、初步读懂课文,理清思路。

3、分段,学懂一、二两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课文。

教学难点 :赤壁之战双方的形式,采取火攻的原因。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周瑜在赤壁,以3万兵力打败80万曹军。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3、理清课文思路,分清段落。

教学过程 :

一、揭提导入  。

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这几句是我国哪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最开头的几句词?《三国演义》。

3、《三国演义》大家都不陌生,同学都看过电视,并课前查阅过许多资料,请同学说说你了解到的一些《三国演义》的知识,如时代背景,主要人物都可以。

4、学生上来介绍。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赤壁之战》就是根据这部我国著名的小说中的第49、50回的章节改变过来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学要求:(1)、 自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作好标记。

(2)、通读课文,哪些一学懂了?哪些不理解?

2、交流自学情况,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有些暂不解答,以便进一步学习时重点考虑。

可能有的学生要提出以下问题:

(1)曹操有很强的实力,为什么会败给周瑜?

(3)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上来写在黑板上)。

三、讨论分段,沥青课文条理。

1、再读课文,课文按什么来写得?可分几段,说明理由。

四、深入学习,理解第一段。

1、自学互学,讨论思考。

自读,齐读,抓住哪些词句,读懂了什么?哪些不理解的?

2、交流出示句子: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理解“调兵遣将”和“隔江相对”并按照地图标出方向规定,画出曹、周两军对阵的示意图。(通过画图直观了解两军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理解周瑜为什么想到用“火攻”方法及曹操打败的原因。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话示意图。)。

板书:隔江相对。

3、读,这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五、深入学习,理解第二段。

曹操早已对江南的东吴虎视眈眈,蓄谋已久,这次他认为时机成熟,终于挑起了这场战争的开始。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段。

1、自学第二段,,你读懂了哪些词句?

2、检查自学情况。

思考:周瑜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2)曹操的兵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

a、理解“非……不可”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必须)。

b、坐不惯船,却还要坐船,曹操是怎样解决这个矛盾的?(连接战船)。

c、书上是怎样写曹操兵士连战船的?

d、如有录象,就看一下连船后战船是怎样的及曹操当时的表情说话的语气,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议论。(可以看出曹操很傲慢,轻敌,不可一世)。

“火攻“是东吴将领黄盖分析形势后,精心制定的,(板书:火攻)可是周瑜说这一仗怎么大还得想个计策这说明什么? (周瑜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到)。

2、读课文这段重点写了什么?(战斗准备)。

六: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同学通过自查资料掌握了许多《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内容。为我们学习《赤壁之战》奠定了基础。在学文时,我们主要是同学自学,讨论,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从整体到局部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下节课我们还具体学习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周瑜和黄盖如何实施他们的“火攻”计划的,而曹操又是如何失策的。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

2、抄写词语。

板书:              。

曹军  80万。

江              火攻 。

周瑜  3万         东南风 。

读《赤壁之战》有感

自从观看了学校科技节的皮影戏“桃园三结义”开始,我就爱上了《三国演义》,反复阅读,至今还是对书中英雄人物的'大智慧念念不忘,其中的《赤壁之战》更是深得我心。

话说赤壁之战中,曹操满怀豪情,挥师南下,想要一次性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从而统一中原。但没想到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阚泽去送诈降书。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想起苏轼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赤壁之战教案

1.按照课后第二题的提示读课文,理解课文。

2.按照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3.懂得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理解课文。

通过对课文理解,来找出东吴胜利,曹军失败的原因。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1.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

课件出示:《三国演义》主题歌。

2.说三国,道三国。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谈三国吧。

大家看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说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板书:长江。

浪花淘尽英雄。在《赤壁之战》中,我们熟悉了哪些人物?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周瑜、黄盖、曹操。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大将军指挥3万兵马,击溃了曹操的80万雄师,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真是了不起。为什么东吴区区3万兵士却能打败曹操的威猛之师呢?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来解答这个问题。

二.课件出示,教师提问:赤壁之战前,交战双方的形势怎样?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答案。

1.学生齐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说,并找出课文相应的词句。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3.关于双方兵力的对比,课文中还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你能把这个句子改成意思相同,但语气有所不同的句子吗?

三.继续讨论。

1.教师提问:大战在即,黄盖观察到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他向周瑜提出了什么建议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火攻。

周瑜听了黄盖的话,让黄盖把火攻的计策献上来。

2.教师提问:课文有没有通过黄盖的话直接把计策的具体内容写出来?

让我们分组朗读一下课文第三段,想一想火攻的计策是怎样实现的。

4.学生分组朗读后,教师指示:接下来,我们分成4人小组来讨论一下,黄盖火攻的计策是怎么一步步地实现的。

5.设计情境对话。

课件出示。

这里有一个小剧本,可台词不完整。我拣个便宜,我就来扮演周瑜,谁来扮演黄盖呀?指名学生上台,说:“你来扮演黄盖,必须把黄盖的话补充完整,能做到吗?”对其他学生说:“我们在表演的时候,希望大家认真地看,给我们提提意见。”

师生表演后,学生发表意见,评价。

6.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对课文的阅读,知道了火攻是通过黄盖写信假降、准备装着炸药的船只、趁着东南风出发、火烧曹营、周瑜带兵追击这么几个步骤来完成的?火攻的结果怎样呢?课件出示图片。让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复述一下战争的结果。学生集体复述。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找出能说明原因的语句来。

学生自读。教师调整好课件,巡回检查。

2.能说明东吴胜利,曹操失败原因的句子,你找到了哪一句?

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黄盖是周瑜手下一名聪明的老将,你认为他的聪明体现在什么地方?

我军的弱点是什么?曹军呢?教师板书:知己知彼。

黄盖在说这段话的时候,态度是怎样的?你能用胸有成竹的语气来读一下这段话吗?指名读,集体读。

3.你还找到了哪句?

学生说“不错……硫磺。”一句。

周瑜为什么要选择一个东南风很急的日子来袭击曹操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天时地利。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你能仿照这个句子,用“不是……也不是……而是……”来写句子吗?

学生写,交流。

4.曹军80万,却负于东吴区区3万兵马,你觉得曹操有没有责任?你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先出示第一句。

(1)这句话说明曹操有没有怀疑黄盖是假投降?他为什么不怀疑?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骄傲自大。

(2)出示第二句和第三句。显示第二句。

根据回答板书:大意。

让我们用骄傲自大、得意洋洋的语气一起来把曹操的这句话来朗读一遍。集体朗读。

(3)课件出示第三句。

你能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而意思不发生改变吗?指名学生发言。

五.教师总结:因为周瑜和黄盖能知己知彼,巧用天时地利,采用正确的方法来打击敌人。所以,东吴赢得了胜利。而曹操却因为骄傲自大而失败了。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学习周瑜和黄盖这种实事求是的品格,在各方面都能取得进步。

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这是……。

我要把这幅作品送给我们班级,希望大家多学习我们祖国优美的古代文化。

资料提供者:

赤壁之战教案

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集中讨论人物对话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史家笔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课型新授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板书及讲课内容):

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黄河流域。为了一统天下,曹操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荆、襄”之地,又乘胜企图以80万大军渡过长江,夺取江南东吴的地盘。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决战。当时曹军号称80万大军,东吴周瑜率军3万,双方兵力对比悬殊。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争以曹军大败而告终。“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一段时间内无力南下,奠定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东吴怎么会以少胜多,击败曹军的呢?这就是本文要讲述的故事。

以下均208年事,只标出月份:

七月曹操南下。

八月刘表卒,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

九月曹军抵新野、襄阳,刘琮降曹。刘备南走,与鲁肃会于当阳,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曹军大败刘备于当阳长坂。

十至十一月曹军自江陵东下。孙刘联盟形成。周瑜从柴桑出军,与操遇于赤壁。黄盖火攻成功,操败走,经华容道至江陵,引军北还。

相关内容:

1、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1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花了19年时间编成。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3、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1、快速阅读课文,划分节次,找出生字词并解决。

2、以省略部分为分界线,全文分为两部分。请大家结合课文注释,概括各节大意,给第一部分分层。

1、是谁最先提出联刘抗曹的?他是怎样分析形势的?

2、鲁肃根据这种情况又提出了哪些对付的办法?

3、鲁肃去荆州是否为了吊唁刘表二子?

大话赤壁之战

暮春之初的一天,曹操越另外两个好友——刘备,孙权到堂下品酒,席间曹操道出自己的心思:“二位贤弟,你们看现在这局势,二位可是有才之人,想不想各据地而治呀”孙权,刘备听罢,欲言不想,可想;“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默认吧!酒后两人满怀心事的离开曹府,各奔其地,刘备——西南蜀地。孙权——江东吴国,从此三国鼎立形成。

但是,曹府一聚之后不久,曹操以狭天子而令诸侯,想将孙。刘二人的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因此举兵南下,驻兵长江北面。这下可急坏了孙权,他及忙找来鲁肃,问到;“鲁兄,你说该如何是好?”(用人之际,放下面子),“权哥,我看还是去找刘兄好”(不客气的称兄道弟)“好,你快快去请”。刘备骑着的卢马应邀而来。帐下刘备孙权商议对策,准备应用“四渡赤水”战术。但是,当下遭到南阳幕名而来投奔的诸葛亮的反对,他认为“四渡赤水”战术不适用这次作战,当时正盛行东南风,“四渡赤水”只会损兵折将,反无胜算,这时,鲁肃应声而道:“诸葛兄所言甚对”。“不如用火攻”,孙权旁边的大将周瑜说到,“veryverygood,公谨兄,你的想法正合我意”,周瑜不屑地看了诸葛亮一眼(我想出来的,你倒是会说),诸葛亮有些不悦,但仍带着笑容。(不怪是大人物呀)。

终于开战,曹操在对岸用高音喇叭喊降。黄盖应声而去。曹操喜出望外而呼:“还是黄盖老兄识相”。曹操还把战船用铁索连起,准备大设宴席款待黄盖,还没等黄盖上船,已看见黄盖之船着火,正朝曹军开来,曹操大喊;“盖兄何必开此玩笑”,黄盖在小船上边饮酒边看火势,大呼:“快哉快哉”。手下问是否杀过去。黄盖阻拦道:“放他去吧,看他也有如此好心”,黄盖随后返航而归。

曹操带着一些被火烧得面目全非的士兵仓皇向华龙道逃去,但诸葛亮怀恨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到卧龙岗去请他出山。于是想教训以下这个枭雄,于是就来关羽去华龙道阻击曹操。关羽乃去。

曹操逃到华龙道时,实在是疲惫之极,想在此租一套宾馆住下,但是关羽还是先到了一步,把宾馆先包了。曹操到时,便去包房,可房主说被人给包了,曹操大怒说道:“你可知道我是谁?”“曹大奸贼嘛谁不知道”随后从宾馆里走出一个彪头大汉,此人正是关云长,曹操吓得直哆嗦,忙说:“云长兄,你想干啥?”,没事,就是好久没和你喝酒了,想请你小叙一下,品品新进口的葡萄酒”,关云长说道。“多谢,曹某谢辞”随后曹操带着残兵继续北逃。

关云长帅兵回到汉中,见诸葛,说道:“军师,曹操已逃走,我并无阻拦,不忍杀之,想放他一马。”诸葛亮知道关云长曾经和曹操有交情,所以说:“我正是要你不要杀他,才派你去”。可心里却想:“哎呀,怎么会派你去呢?坏我报仇大计。”

赤壁之战教案

所加。

“赤壁之战”为我国古代战史上典型的以弱性强的战例之一,此战以孙刘联。

军获胜、曹操一方失败而告终,自此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意为:以历。

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课文简析。

本文通过对赤壁之战的记述,提示了只要正确分析形势,指挥正确,劣势可。

以转化为优势,弱方可以战胜强方的战争规律。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助画方略”):写孙刘联盟形成的经过--战前的决策。

第二部分(“进,与曹军遇于赤壁”一结束):写孙刘协力破曹军于赤壁-。

战争的实况。这两个部分,前者详写,后者略写。作者之所以这样剪裁材料,是。

为了突出战争中思想策略的重要,而战争实况只是用了证明战前孙刘方面决策的。

正确。“运筹于帷幄之内,决胜于千里之外”,写战争的作品没有把主要的镜头。

推向战场,这是本文成功之处,显得不落俗套。

特点提示。

用人物对话来叙述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是本文的鲜明特点。本文中对话部分。

约占了一半的篇幅,对孙、刘、曹三方的情况及战事的发展,很多都是通过人物。

的对话叙述出来的。特别是曹操的活动,几乎全由诸葛亮、鲁肃、周瑜的谈话告。

诉读者,这就在叙述上节省了很多笔墨,同时,这几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也。

就跃然纸上了。

问题思考。

赤壁之战是一次有决定意义的大战役,整个战役涉及孙、齐、曹三个方面,

事件繁,人物多,作者在叙述时为什么确定以孙权一方为主?

解题思路。

赤壁之战由孙、刘、曹三方参加,刘备军事力量小,不是抗曹的主力,而曹。

以重兵威胁,孙权在劣势下,虚心听取各意见,作出正确决策,最后以弱胜强,

因而作者详写了孙权方面,以孙权一方为主,兼及其他两方,这就突出了重点。

赤壁之战

一、教学目的:

1、懂得在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二、教学重点:

利用动手操作的方法,了解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难点 :

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应该希望曹操取得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四、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前四人为一组,自叠纸船。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

(一)解题引趣,导入  新课。

1、解题。

(1)请齐读课题。

(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3)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2、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战争开始时 ,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

(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以少胜多)。

(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

(本文的主要内容)。

(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

(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

(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章幻灯片:]。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 (课题) 。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二)、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动手操作)。

1、“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每一步中双方的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周瑜  曹操。

黄盖诈降 骄傲轻敌 。

乘风攻敌 信以为真。

火烧曹营  死伤无数 。

追兵掩杀 丢盔弃甲。

2、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

3、请大家齐读第26页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4、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5、充分了解对方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板书知己知彼)。

6、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1)四人为一组用纸船演示一下东吴是如何火攻的?

(2)在演示的同时思考: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3)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归纳板书: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7、大家再来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

1、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有混战了七十二年,才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

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学生动手演示:拆开纸船,利用西北风,分路进攻,发挥人多的优势。

4、教师归纳总结:曹操要想取胜,根本原因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的准则。

(四)、结课激趣,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广泛阅读。

附:教案设计的几点说明。

本节课是1999年我校面向全区举行的创造教育汇报会中的一节语文创造教育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三个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懂得在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为完成以上目的,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人人动手参与,以达到人人动脑思考的效果。

2、打破课堂常规,采用四人一组,围桌而做的方式,以利于学生讨论,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赤壁之战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知识点。

一、 通假字。

1、进住鄂县之樊篱口。(住,通“驻”,驻扎)。

2、将军禽曹,宜在今日(禽,通“擒”,捉拿)。

3、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猝)。

4、卿能办之者诚决(诚,通“请”)。

5、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

6、雷鼓大震,北军大坏(雷,通“擂”,敲击)。

二、古今异义。

1、鼎足之形成矣(古义:形式确立;今译:逐渐发展成某种事物)。

2、刘琮束手(古义:投降;今译:没办法)。

3、权起更衣(古义:上厕所;今译:换衣服)。

4、初一交战(古义:刚刚开始;今译:农历每月第一天)。

5、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古义:中原地区;今译:中华人民共和国)。

6、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译:妻子)。

7、与苍梧太守吴辰有旧(古义:老交情;今译:与“新”相对)。

8、兼仗父兄之烈(古义:功业;今译:强烈,猛烈)。

9、引次江北(古义:驻扎;今译:次序)。

10、荆州与国邻接(古义:疆域;今译:国家)。

11、致殷勤之意(古义:恳切慰问;今译:热情而周到)。

12、割据江东,地方数里(古义:土地方圆,纵横;今译:方位词)。

1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古义:他实际上;今译: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

14、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古义:官职名,这里指一般属官;今译:致力于,投身到事业中)。

15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古义:一旦,万一;今译:偶然遇见,不期而遇)。

三、一词多义。

资:多载资粮(物资)。

此帝王之资也(凭借,资本)。

能:表恶其能(才能)。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能够)。

盖:英才盖世(超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大概)。

抚:权抚其背曰(抚摸,轻拍)。

上下齐同,则以抚安(安抚)。

难:五万兵难卒合(不易)。

安能抗此难乎(灾难)。

次:引次江北(驻扎)。

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卒: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士兵)。

鲁肃闻刘表卒(死)。

五万兵难卒合(仓猝)。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

当: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

当横行天下(应当)。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会)。

方:助画方略(方法,计谋)。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将要)。

操军方连船舰(正)。

挟天子以征四方(地区)。

并:行将为人所并(吞并)。

将兵与备并立逆操(合)。

事:不足与图大事(事业)。

北面而事之(侍奉)。

事急矣(事情)。

足:不足与图大事(值得)。

精兵足用(充足)。

走:预备走舸(轻快的)。

备南走,肃径迎之(逃跑)。

可烧而走也(使••••逃跑)。

乃: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是)。

乃罢会(于是就)。

骑乃得过(才)。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至)。

四、词类活用。

1、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名词作状语,向南)。

2、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名词作状语,表面上,实际上)。

3、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名词作状语,从水路,从陆路)。

4、敬贤礼士(名词用作动词,以礼相待)。

5、与苍梧太守吴辰有旧(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6、为汉家除残去秽(形容词用作名词,都指坏人)。

7、瑜等率轻锐继其后(形容词用作名词,轻装的精锐部队)。

8、敬贤礼士(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

9、兵粮精多,足以立事(使动用法,使•••••建立)。

10、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动用法,使•••••逃跑)。

11、必蹶上将军(使动用法,使•••••受挫折)。

12、操悉浮以沿江(使动用法,使•••••漂浮)。

五、特殊句式。

1、子瑜者,亮兄瑾也(判断句)。

2、曹公,豺虎也(判断句)。

3、且此帝王之资也(判断句)。

4、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判断句)。

5、田横,齐之壮士耳(判断句)。

6、我,子瑜友也(判断句)。

7、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

8、行将为人所并(被动句)。

9、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句)。

10、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被动句)。

11、嬴兵为人马所践踏(被动句)。

12、逼兵事耳(被动句)。

13、卿欲何言(宾语前置句)。

14、何以知之(宾语前置句)。

15、欲安所归乎(宾语前置句)。

16、今战士所还者(定语后置句)。

17、荆州之民附操者(定语后置句)。

18、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定语后置句)。

19、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定语后置句)。

20、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状语后置句)。

21、裹以帷幕(状语后置句)。

22、败于长坂(状语后置句)。

23、亮见孙权于柴桑(状语后置句)。

赤壁之战读后感

公元197-208年,曹操统一了北方,遂率八十三万大军南下攻东吴消灭刘备,孙刘联军不过五万,军事上处于劣势。曹军进驻赤壁,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曹军不习惯水战,加之曹操骄慢不得人心,庞统故意叫曹操把船用铁索连在一起,铺上木板,黄盖便用“苦肉计”诈降曹操,然后乘机火攻曹操水师,大破曹军。

我认为孙刘两家之所以能破曹,是因为孙刘两家善用计谋,以少胜多,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战斗的结果。

在赤壁大战中,有人说孔明功劳大,因为他草船借箭并预测三天后有东南风,为东吴破曹立下了很大战功;有人说,黄盖的功劳大,是他用苦肉计骗得曹操上当,为破曹,他做出很大牺牲;有人说赤壁大战不能没有庞统的连环计,所以庞统功劳大……我认为谁都很重要,不必争论功劳大小。

曹军八十万有余,孙刘联军却不过五万,孙刘联军却能破敌。所以做什么事都要用脑袋,不可强攻硬拼,要靠智谋,比如:我们下象棋,不能一味横冲直撞,要想办法吃掉别人的“将”。特别是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更不能硬拼,要用计谋赢敌,智慧战胜力量。

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说明同心协力能成大事,比如:我们学校拔河比赛,有的人身材较小,出的力少一些,有的人身材大,出的力也大一些,但不能说身材小的人功劳小,就算你高大威猛,你一个人也不能拔赢对方的整支队伍。

我们应该学习刘备的仁义,诸葛亮的智慧,还有东吴黄盖舍身为国不怕牺牲顾全大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