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抗美援朝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心得体会范文(18篇)

时间:2024-01-13 22:03:05 作者:雁落霞

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法。通过阅读下面这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灵感和思考。

抗美援朝70周年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个人体会

“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70年前,英雄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和平,以志愿军身份入朝参战,同朝鲜人民一起把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逼至“三八线”以外,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讲到:“在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

观看了央视纪录片《为了和平》,70年前那场伟大的战争历历在目,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绝不能忘记,也不可能忘记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斗的艰辛历程!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的大门,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列强侵略之苦,中华大地哀鸿遍野,满目疮痍。

饱经战火蹂躏,才更知和平珍贵,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无比渴望国泰民安,家国安宁,可帝国主义却把战火烧到鸭绿江畔,要点燃战争的硝烟,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中国志愿军不畏强敌,血战上甘岭、鏖战长津湖、激战云山城,在多次战役中,我军充分发挥灵活主动的战略战术,以能击不能,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最终用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了。”打出了一片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新天地。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朝鲜战争爆发,28日即攻占南韩的政治中心汉城,韩国军队节节败退,然而,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地位和利益,随意出兵干涉他国内政,于1950年9月15日在仁川登陆,使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惨重,不得不战略后退,然而麦克阿瑟野心勃勃,无视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并多次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抗美援朝是正义战胜黑暗,公理战胜强权,进步战胜倒退的正义之战。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场正义之战也必然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援助,其结果必然是正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胜利,虽然道路是曲折艰难的,但是人间正道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然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依旧任重道远。

不论何时,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从19中共一大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复兴、人民的解放,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胜利,并且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终引领中国不断走向世界前列。

不论何时,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人民,根基在人民,人民之中蕴藏着无限的伟力,应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人民军队也应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不论何时,都必须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纵观历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祖国。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人民军队更好地履行新时代的使命任务,为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战略支撑。

回望70年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感慨万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一名军校学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我们应始终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与各族人民一道,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抗美援朝70周年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个人体会

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鲜、韩国之间的民族内战,后中、美等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入侵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战事陷入焦灼状态。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目,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军队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的敌人的宝贵经验,加速了人民军队的建设。

在抗美援朝期间,在中国国内开展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大批青年踊跃参加志愿军,全国人民掀起了增产节约运动和捐献运动,这不仅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的进行。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力地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心得体会范文

烈士冉绪碧和陈曾吉的家人是幸运的,他们珍藏着烈士留下的遗物,可以睹物思人,寄托哀思。

一个木制算盘,一盏桐油灯,一个简易木制书箱,3件由家人捐赠的冉绪碧烈士的遗物,如今静静地“躺”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的展柜中。

家住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龙兴村的冉方章,是冉绪碧的侄子。“家里老人都说,如果叔叔活着,一定是家里最有文化的人。爷爷早就有交代,一定要保管好叔叔的这3件遗物。”冉方章说,听父辈讲,叔叔冉绪碧从小就展现出很高的天资和学习热情。为支持他读书,在那个节衣缩食的年代,爷爷冉启基只好让其他3个孩子辍学,全力供小儿子冉绪碧读到了五年级,并为他购置了学算数用的算盘。为了读书,冉绪碧早出晚归,每天都要跋涉四五里山路。为了让冉绪碧好好学习,冉启基还咬牙用12斤玉米换了一盏桐油灯,供冉绪碧晚上学习使用。

渐渐地,私塾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冉绪碧对知识的渴望。冉启基又用60斤玉米当学费为冉绪碧请了一位教书先生。为了便于保存学习书籍和用品,冉启基特意请木匠师傅为小儿子手工制作了一个书箱。

3件学习用品,浓缩了父亲为支持冉绪碧读书改变命运的希冀,也见证了这个乡村少年的思想启蒙。为了追寻革命理想,冉绪碧放下书箱,扛起钢枪,并奉献了自己的全部。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第20军60师180团战士冉绪碧,光荣牺牲。

陈曾吉烈士留给家人的遗物,是他的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小战士身着军装,手握钢枪,英姿飒爽。

1930年5月,陈曾吉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市长安镇磨盘村,兄弟四人中,他排行老大。1947年,时年17岁的陈曾吉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参军。1950年,陈曾吉随部队入朝作战。那年7月,身为班长的陈曾吉在朝鲜江原道与敌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0岁。家人得知这一消息、收到陈曾吉的烈士证时,已是1955年。和烈士证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张陈曾吉的军装照片,这也是他留下来的影像。

在父辈们踊跃参军、保家卫国的感召下,陈家后代也不甘落后,陈寿山的两个儿子和陈虎山的两儿一女,也相继参军报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用宝贵的生命,顽强的毅力,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贪于玩乐,虚度光阴呢?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好好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学习先进的技能,树立责任感,具有凝聚力,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成为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欢林肯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来,有无数像志愿军战士那样的人,在祖国危难时刻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国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一个名字,每一次听到都会觉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会满怀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钟南山院士,我们敬爱的钟爷爷,一位84岁高龄的老人。他曾在17年前击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国难当头,他肩负着全民族的希望,义无反顾奔赴武汉,与病毒赛跑,与生命赛跑。自己扛住危险,把安全带给全国人民。他是伟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国人民的定心剂;他是我们的超级英雄,坚定而无敌。

可是我们的钟爷爷也会累,国之危难让他忧心忡忡,艰巨的工作让他满是疲惫。我在网络上看到了这样一张图片:在赶往武汉的列车上我们敬爱的钟老睡着了,灯光照着他早已花白的头发,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眉头紧锁。他的眼镜还架在脸上,电脑屏幕仍然是工作状态。这张图片,让全国人民心疼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年迈的他如此超负荷的工作呢?当然是钟老的爱国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去敬佩的偶像。我们应该心怀和钟老一样的信仰:爱国。

富裕、无忧的生活,让现代中学生的我们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学习是为了什么?今天,我们的偶像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了国家,为了国家面临危险时,我们有能力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才是我们学习的信仰,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意义。

目标再远大,也要从小事做起。我们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耐心整理好每一条笔记,勤奋背好每一篇课文,严谨对待每一道题……前有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有我们“为中华之安全而读书”。刻苦学习,终有一日我们也能像我们的偶像那样报效祖国。

他们是楷模,是榜样,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学习。

抗美援朝70周年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个人体会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许多英雄为了他人的安全而献出自己的生命。罗盛娇就是其中之一。1950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4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卫国家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担任侦察连文书。一天,连的观察哨附近的一个山村被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和大火,救出一名韩国妇女和一名儿童。1952年1月2日上午,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路城川县石田里附近的曲芒河上滑冰。其中一人不慎掉进了一个2.7米深的冰洞里,另外3人大喊救命。

罗盛娇路过时,立即跑到出事地点。他边跑边脱下棉衣和棉裤,冒着零下20℃的严寒,跳进冰洞,潜入水中寻找。他两次把男孩抱出水面,又因为冰洞周围的冰块破裂而掉进水里。几经周折,他冻得发紫,浑身发抖,难以支撑,但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并用最后的力气将男孩从水中救出。

这时,一名士兵赶到,把男孩救上岸。但他精疲力竭,无法浮出水面,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志愿者们为朝鲜人民奉献了自己唯一的生命,这也证明了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名师点评:作者意味深长。表面上,他描写了英雄罗盛教,但实际上,他用罗盛教的事迹来歌颂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通过对几个典型事例的描写,作者把一个英雄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

今日很荣幸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在美术楼3208教室参加了集中学习,观看了名为《为了和平》的纪录片。中朝两国,一衣带水,俗同言通,同根同源。文化相通,自古以有,患难与共,抗击倭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志愿英雄,吾辈楷模。

七十余载,弹指一挥,战士已老,英雄已逝。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兄弟阋墙,共御外辱。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家!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心得体会范文

“能耐天磨真铁汉。”重返这条血泪之路,对他的印象停留在这一句。

他心怀壮志、铁骨铮铮。敌军压境,气势汹汹,他于战火之中诞生,满腔热血,奔赴前线。“发烫枪管永远枕着热血的脊背,迎着炮火生命化作和平鸽在飞”他用一己之躯堵住敌人的枪口,只为让战友尽快占领阵地,减少伤亡;烈火舔舐着他的身躯,灼烧着他的血肉,他咬牙坚持直至被烈火吞噬,只为不让战友被敌人发现;钢铁和冷兵的较量,鲜血染红的土地上只剩他一人,他明明有生还的机会,可他义无反顾的扛起炸药包,和这片土地融为了一体,只为坚守住阵地。“胜利的功勋与日月同辉,为祖国而战英名永垂”,他是最可爱的人。

他有柔情侠骨。从小便是孤儿的他,比谁都渴望家的温暖;战场上九死一生,更需爱情来抚慰身心的伤疤。可是,在美国虎视眈眈张开血盆大口对着羸弱的新生中国时,在家与国的选择面前,他最终,还是选择为国而战。他护着心底如上好白玉般的爱情,胸怀激荡着如海般澎湃汹涌的家国情怀,牢记自己的任务,坚守阵地。他不是小说中一生潇洒爱风流的侠客,可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最后的殷切嘱托仍是对未婚妻的爱和牵挂。不曾归的英雄,青山铸丰碑。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这首英雄赞歌传唱至今,在我们血脉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是植入心间的蓬勃自信,是浸润血脉的伟人初心,是始终捍卫祖国安全、维护祖国尊严的坚毅,一股足以改变世界茁壮向上的勇气。

“每思祖国金汤固,便忆英雄铁甲寒。”站在和平的土地.上,我们享受着和平,享受着这幸福时光,享受着安定平安的生活,这一切都是英雄们的血和肉奠在我们站着的地方,使我们享受着这一切,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一定要珍视现在的一切。现在的世界仍不平静,还到处演绎着帝国主义在那个时代欺负我们的版本,我们一定要牢记英雄为了什么而牺牲的初衷,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熟悉的歌曲、优美的旋律,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人激动人心的美好、重要的回忆。

中国一向提倡和平,不愿引发战争,但这种表现却被其他国家认为是软弱、无能的行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晚清与民国时期,中国签署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对于世界各国列强的侵略中国均选择了退让,但中国一味的忍让却没有换来各国列强侵略的魔爪,导致中国的国土一块块被分隔。幸运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渐渐的摆脱了“东亚病夫”、“支那”等污辱中国人的字号,尤其是60多年前的那一场抗美援朝战争。

知名作家李峰,参考了大量有关抗美援朝历史的图书,精心创作出了一部全景式再现朝鲜战争历史风云的经典作品《决战朝鲜》,全书共分为上、下两册,七个章节,共六百多个页次。全书以一种恢宏的气势和凝练的语言,加上翔实的史料与多维度的视角记述,全景式的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抗击美军的战争历史。

抗美援朝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朝鲜的一项群众性运动。朝鲜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在朝鲜内部爆发,美国立即出兵干涉其内政,中国人民解放志愿军携海、陆、空部队在1950年10月19日越过中朝边境援助朝鲜抗击美军,抗美援朝战争持续了两年九个月零八天,于1953年的7月27日朝鲜时间22时停战协定正式生效。

那究竟是一段什么样的抗战历史呢?中国是如何在一个装备极其落后、后勤资源保障薄弱的境况下抵抗一支现代化装备的美军,让美军不得不宣布停战的呢?那个时期,中国军人没有防弹背心,也没有接受过“斯巴达式”训练,更没有火力强大的hk53、m16a2卡宾枪作为火力支援,有时候甚至三天三夜都没有食物供给。但他们依旧凭借着自身顽强的信念与作战意志,加上满怀着对新中国几亿人民负责的精神力量,才使中国军人在世界上赢得了尊严与生存。

著名军事战略专家、国防大学教授戴旭就对抗美援朝一战对中国的影响,作出如下评价:

“抗美援朝战争是终结中国近代史的一战,不仅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也一扫近代史上中国屡败于西方列强的屈辱纪录。”

美国作家莫里斯·艾泽曼在《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书中提到“身穿打着补西的棉制军装的中国士兵在这件事情上胜过地球上任何国家的士兵;他们能够在夜色的掩护下极其秘密地渗透到敌人的阵地中去,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潜伏部队,他放弃自救,壮烈牺牲,时年26岁。

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率突击排对敌人阵地实施反击,在双腿被敌炮弹炸断的情况下,仍旧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枪掩护战士并摧毁3个火力点,敌人反扑过来,他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人80余,拉响最后一枚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

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进攻部队受到机枪火力压制,他身体多处受伤,突然迎着敌枪口,挺起胸膛扑上去堵住了敌机枪口,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不胜,毋宁死。”为抗美援朝英勇献身的中国军人还有千千万,他们的精神令敌军都为之肃然起敬,同时也令我们这些后辈感到骄傲不已。

这一段战争历史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它使那些一直觊觎中国国土的国家不再敢任意侵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

10月19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作战70周年纪念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组织全院师生多渠道收看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并以座谈研讨、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厚植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营造尊崇英雄模范的良好风尚。

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共6集,分为《正义担当》《殊死较量》《血性迸发》《英雄赞歌》《万众一心》《伟大胜利》等六个篇章,通过史论结合、故事表达的方式,回顾呈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质和伟大胜利,深入反映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集中展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生动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大力支援和家国情怀,充分彰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和巨大贡献。

各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师生党员通过中央主要新闻网站、“学习强国”平台等渠道,认真观看纪录片。观看活动引起强烈反响,学院师生深刻体会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勠力同心、向死而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忠诚担当精神。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赵德同志表示,我们生在一个和平年代,然而现在的和平并不意味着我们有资格去忘记过去曾经遭受过的苦难,现如今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要传承这种不畏不惧的抗美援朝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情怀,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政法系党支部书记胡敏同志表示,通过观看《为了和平》,深切感受到强烈的国家情怀与民族精神,更加深刻地理解如今和平的来之不易与分外珍贵,我们要牢记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以更加积极的精神姿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贡献我们的力量。

各班政治辅导员积极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并通过班会、主题党团日等活动,介绍革命传统、讲述英雄事迹、分享个人感受,对广大在校大学生进行红色教育,让他们从共和国的历史故事中,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领略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和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化学1801班张莹同学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的时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它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中文1902班薛燕佳说:“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的面向未来,抗美援朝是一段血泪和战火的历史,更是一段英雄与正义的记忆,显示了民族的血性与智慧、坚强与勇猛,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尽早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学院宣传信息部通过校园网络、校园广播、橱窗板报、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广泛刊发师生观看纪录片评论和观后感,及时报道观看学习情况,充分展示教育战线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化“四史”学习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风貌,营造出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矢志奋斗奉献的良好氛围。

缅怀英雄烈士不朽功绩,坚定建设祖国理想信念。在观看了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后,学院师生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一定深刻铭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传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和民族精神,以更加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谱写教书育人的时代篇章与肩负理想担当的青春赞歌!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心得体会范文

在抗美援朝的讲话中说:“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是的,冲锋号已在吹响,千万有血性的中华儿女在冲锋厮杀。

七十年,青丝变白发,从青春芳华到耄耋之年,听他们眼含泪水讲述那场战争、他们的战友。相信观看影片后,这段历史会被更多人铭记,19万7千多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国人民在双方实力极其悬殊的情况下进行了一场艰苦的战争,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

七十年,我们祖国从百废待兴发展到现在综合实力名列前茅,历经了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可总有国家野心勃勃,用各种卑劣的行径阻碍我们的发展。所以“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这种血性将不再是用胸膛堵枪眼,烈火烧身岿然不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这代青年将是国之栋梁,我们的血性是用日积月累的知识,建设更好的祖国,使祖国的科技更快更好的发展,使国力更壮大。刘维朝校长曾说过,与国家共奋进,是每个生长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所应保持的生命觉醒,“及时奋发精神,好担当宇宙”是每个雅礼人应具有的生命实践。

生命可以老去,人生也许终究更多是平淡,但永远不忘追逐荣耀绚烂于天地,我把青春的旗帜高高扬起!

抗美援朝70周年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个人体会

抗美援朝战争有无必要?这本是一个毫无争议的问题。这场爆发于新中国建国伊始的战争,打出了中国人久违了的国威、军威,是一场“保卫中国、支援朝鲜”的正义之战,其胜利的意义远远大于付出的牺牲。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借前苏联解密档案和口述史料增多的机会,有些居心叵测的人在战争的必要性上大做文章,有的甚至提出了尖锐的质疑和否定。

探讨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辨别“抗美援朝”战争和“朝鲜战争”两个不同的概念。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发生在朝鲜半岛的战争是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美国和西方国家称之为“朝鲜战争”,朝鲜政府称为“祖国解放战争”,韩国方面则称为“625战争”。而我国所称的“抗美援朝战争”,是在朝鲜战争爆发4个月后,于1950年10月19日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番号入朝,对朝鲜人民抵抗外侵进行的支援战争。前者始于朝鲜南北内战,继而受到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武装干涉。综合当时国际和朝鲜国内各方面的情况,这场战争并无十分的必要,但也势难避免。而后者则是在美军已将战火烧到中国边境,严重威胁我国家安全,并一再无视我严正抗议之下,中国人民无可选择的选择。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每读起这悲凉的【十五从军征】,那黑暗动荡的社会就浮现在我眼前。

这首诗绘描了一个少年十五岁被迫从军,八十岁才回家。赶回家却发现自己家“松柏冢累累”。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也应该担负起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让世界和平永恒吧!

抗美援朝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心得体会

在《为了和平》影片中我们结识了那些最可爱的人:用年轻的身躯为冲锋部开辟道路的黄继光,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战斗小组长吕松山……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生命中最辉煌的篇章,我们的敌人也不得不对他们无比的畏惧和佩服:

美第八军军长范佛里特对志愿军的评论是:以个人而论,中国士兵是一个顽强的敌人。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他们只穿上军服,戴上军帽,踏着一双帆布鞋。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奋不顾身的,令我们束手无策。

美国《安斯凯顿研究室》首席研究员偌布斯?弗兰克评论:北韩战场上的中共军队,除了军事装备上不如美国联军,而其他无论斗志、勇气,都是美国难以想象的高……当时,中共军队可以说无论哪一支都可以在一块阵地,独挡一路盟军。

中国志愿军用他们的顽强而无畏的精神战胜了敌人,也震慑了那些曾经侵略过我们的人。这是史无前例的战争;是穷国打败富国、弱国打败强国创造历史奇迹的战争;是中国军队打出国威、打出军威、打出骨气、扬眉吐气的战争;中国自愿军谱写了中华民族战争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他们不愧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看看你们中国人,100多年来一个失败接一个失败,几千个外国入侵者、一两万个外国入侵者就可以直入你们首都杀人放火,你们就得割地赔款。后来你们出兵朝鲜,把美国人从朝鲜半岛北面压到了南面,我才感觉中国与过去相比不一样了,看来中国人是真的站起来了。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纪念章。

看了这条消息,脑海中忽然涌现出来的,竟是的一句词: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是一枚来得太迟的纪念章,先后入朝参战的290多万志愿军战士以及无数曾入朝为志愿军服务的各行各业人员,能够亲手领到这枚纪念章的人,已经不多了。

这也是一枚分量太重的纪念章,它并不仅颁给仍然健在的入朝参战人员,也是颁给所有志愿军指战员所有曾经入朝的工作人员所有永远留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的。

颁发纪念章,意味着中国再次确认:这场战争是伟大的战争光荣的战争胜利的战争,是永远值得骄傲值得纪念的战争。

以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气概力排众议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

美国遭受了其立国以来第一次对外作战的惨重失败,麦克阿瑟也黯然结束了其军事生涯。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取得了无可争辩的伟大胜利!

也献出了他的儿子!

抗美援朝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地缘政治后果,是苏联交还了旅顺军港和中东铁路,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雅尔塔体系束缚的国家。

如此伟大的战争,如此辉煌的胜利,长期以来不能理直气壮的纪念,究竟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有人一厢情愿地想融入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所以太在意美国的脸色了。

隆重的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纪念章,意味着小心翼翼地看着美国脸色过日子时代结束了,我们终于要拨乱反正,光明正大地纪念立国之战了!

让我们为这枚厚重的纪念章欢呼!

让我们为所有牺牲在朝鲜的烈士洒下热泪!

让我们感谢所有荣获这枚纪念章的英雄们!

让我们抬起头挺起胸,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烈士冉绪碧和陈曾吉的家人是幸运的,他们珍藏着烈士留下的遗物,可以睹物思人,寄托哀思。

一个木制算盘,一盏桐油灯,一个简易木制书箱,3件由家人捐赠的冉绪碧烈士的遗物,如今静静地“躺”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的展柜中。

家住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龙兴村的冉方章,是冉绪碧的侄子。“家里老人都说,如果叔叔活着,一定是家里最有文化的人。爷爷早就有交代,一定要保管好叔叔的这3件遗物。”冉方章说,听父辈讲,叔叔冉绪碧从小就展现出很高的天资和学习热情。为支持他读书,在那个节衣缩食的年代,爷爷冉启基只好让其他3个孩子辍学,全力供小儿子冉绪碧读到了五年级,并为他购置了学算数用的算盘。为了读书,冉绪碧早出晚归,每天都要跋涉四五里山路。为了让冉绪碧好好学习,冉启基还咬牙用12斤玉米换了一盏桐油灯,供冉绪碧晚上学习使用。

渐渐地,私塾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冉绪碧对知识的渴望。冉启基又用60斤玉米当学费为冉绪碧请了一位教书先生。为了便于保存学习书籍和用品,冉启基特意请木匠师傅为小儿子手工制作了一个书箱。

3件学习用品,浓缩了父亲为支持冉绪碧读书改变命运的希冀,也见证了这个乡村少年的思想启蒙。为了追寻革命理想,冉绪碧放下书箱,扛起钢枪,并奉献了自己的全部。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第20军60师180团战士冉绪碧,光荣牺牲。

陈曾吉烈士留给家人的遗物,是他的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小战士身着军装,手握钢枪,英姿飒爽。

1930年5月,陈曾吉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市长安镇磨盘村,兄弟四人中,他排行老大。1947年,时年17岁的陈曾吉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参军。1950年,陈曾吉随部队入朝作战。那年7月,身为班长的陈曾吉在朝鲜江原道与敌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0岁。家人得知这一消息、收到陈曾吉的烈士证时,已是1955年。和烈士证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张陈曾吉的军装照片,这也是他留下来的影像。

在父辈们踊跃参军、保家卫国的感召下,陈家后代也不甘落后,陈寿山的两个儿子和陈虎山的两儿一女,也相继参军报国。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拍摄了6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该片回顾呈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质和伟大胜利,深入反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集中展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生动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大力支援和家国情怀,充分彰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和巨大贡献。

从汉城战役、仁川战役,到长津湖战役,再到上甘岭战役......无数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血肉之躯把联合国军打到了三八线。在战斗中也涌现出了大批战斗英雄:挺起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卧火海强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抱着炸药包冲进敌人阵地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广大志愿军指战员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英勇牺牲近二十万人。他们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志愿军战士们笑对战场上极端的苦和难,一把炒面、一把雪,经得起寒冷、挨得起饥饿。两条腿撵上四个车轱辘,广大志愿军指战员上下一心、同甘共苦,顶住了敌人的狂轰滥炸,克服了高山、严寒、武器落后、后勤供应极度短缺等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赢得了胜利,而我国也通过抗美援朝战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

对照抗美援朝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再反观我们自己,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选择知难而退、裹足不前时,其实我们缺少了对理想信念的忠诚,缺少了战胜困难的勇气,缺少了向死而生的无畏。希望全体党员通过本次学习,能够继承和发扬广大志愿军指战员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迎难而上,敢打敢拼,服从大局,保质保量完成公司各项生产施工任务,一切以公司的利益为重,同心同德,为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抗美援朝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心得

如果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向世界表明和证明,这个党是完全不同于国民党和中国领导下的军队的。它的军事力量更加强大,它的领导能力和对国家的凝聚力也更加强大。那么,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真正诞生于世界!西方的力量再也无法用武力控制这个共产主义国家在世界东方的地位。从朝鲜战争的失败中,西方列强意识到中国100多年的统治历史已经结束,他们不能再指挥中国了。在海上竖起几支大炮,可能会让中国政府吓得浑身发抖,在城管下签订屈辱条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场战争的胜利,使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从那时起,西方列强再也不敢用武力侵略中国了。几年后不久,越南战争使美国人再次认识到中国的力量。美军从来不敢跨过18度的北纬线。忌讳一旦接近中国,解放军就直接参战,朝鲜战争给了他们足够的教训。美军出兵以来,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行动中失败过,在有中国背景的战争中失败过。这给骄傲的美国人留下了强烈的心理阴影。同时,他们本能地对中国的军事情绪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特别敏感。

也就是说,在这些与世界最强军事强国的较量中取得的胜利,让世界对中国军队,特别是中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感到敬仰。中国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出访东欧多个国家时,受到了超出标准的盛大接待。这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战胜以美国为核心的联合国军队的真诚肯定和赞扬。同时,这场战争也使西方不敢以武力干涉东欧的社会主义新国家,一种功成身退的感觉!

志愿者都是英雄。他们的伟大牺牲和奉献精神,使新中国获得了应有的地位和尊重,使新中国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无论这种尊重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向那些为祖国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牺牲的志愿军致敬!

虽然我出生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但我还是像个军人。在阅读和理解那段历史之后,我不由得感到内心的起伏。我想写这段话是为了记录对志愿军英雄的崇高敬意!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心得体会

因为10月14号是抗美援朝中上甘岭战役开始的68周年,所以这几天在网上特地读了许多关于上甘岭战役的文章。每次读到这类题材的文章的时候,都会热泪盈眶。

记得我爸爸有一个他非常喜欢的碟子,是那种黑白版的电影,名字叫做《上甘岭》,他的这个宝贝碟子,是不允许我们随便看到。

当初家里刚买vcd的时候,爸爸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到了一个宝贝,就是一张碟子。那时候可能是因为我们都还小的缘故,所以,我和弟弟宁愿偷偷花钱去外边租成龙或者周星驰的影碟,也不愿意看爸爸让我们看的电影。记得我和弟弟不愿意陪我爸爸一起看他喜欢的电影《上甘岭》的时候,爸爸的表情都是特别失落。

虽然我和弟弟很喜欢听我爸爸给我们讲一些关于抗美援朝的故事,因为爸爸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眼睛里都会发光,他尤其是当他说到,他的叔叔也参加了那场震惊世界的战役上甘岭战役的时候,爸爸都是一种特别的表情。爸爸常说,作为一个军人,可以在战场上为国捐躯,那是一种无上的光荣。

只是可惜的是,我的这位堂爷爷牺牲在了上甘岭战役中,这大概也是我爷爷最痛苦的事情了。因为当年爷爷和堂爷爷一起去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只是最后只有爷爷一个人回到了老家。

我想,关于抗美援朝的故事,应该是我爷爷告诉我爸爸的,而让我爷爷一直的心疼应该是我的堂爷爷牺牲在了上甘岭的战役中。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爸爸才会特别钟情那部他看了上百遍的电影《上甘岭》。只是当初年少时我和弟弟可能不是特别理解爸爸的心情。

关于上甘岭战役的惨烈情况,在许多纪录片中也看到过,实在是佩服中国军人的那种钢铁般的信念。在美军的飞机狂轰滥炸中,中国的军人真的是创造了战争时上的一个奇迹。因为当时后备支援的不足,被困在山上的中国军人都没有任何水源可以饮用。所以,即便是空投到了山上的饼干,战士们一吃都会被饼干磨出血泡。更有甚至,舔着墙上潮湿的墙壁来缓解几天没有任何饮用水的困难,所以还有战士饮用自己的尿液。每次听到老兵讲述上甘岭战役的惨烈的情况的时候,我总是会泪流不止。我大概也理解了爸爸为什么在我和弟弟小的时候,一直让我们陪他看电影《上甘岭》的意义了。

如今的繁华盛世,我想远在天堂的爷爷们应该都看到了吧!当年正是因为有他们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随着我爸爸年龄越来越大,被他一直珍惜的影碟早就已经滑的看不了了,可是爸爸仍然把这个影碟是为珍宝地存放起来。我想,关于这份感情,可能是我爸爸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吧!

所以,每次读到有关上甘岭战役文章的时候,我总是会热泪盈眶。

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观后感心得体会

70年前,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了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有290万人次赴朝作战。在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志愿军将士英勇无畏,浴血奋战,与装备精良的敌军展开了殊死较量。

此后,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通过两年零一个月的边打边谈,迫使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签订了停战协议,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志愿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70年前,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十多万中华儿女为保家卫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入朝第一战,全歼南朝鲜军第6师。图为志愿军第40军一部在温井西北两水洞追歼南朝鲜军。

1950年11月1日,志愿军发起云山战役,第39军第116师以劣势装备重创美王牌骑兵第1师。图为志愿军战士守看美军俘虏。

在第一次战役中,第42集团军124师370团4连与美军王牌陆战一师过招,两天之内打退敌人20次进攻,以牺牲50余人的代价歼敌250余人,荣获了“黄草岭守备英雄连”称号,一战成名。

1950年11月7日,第二次战役打响。志愿军在松骨峰截住南逃的美军,与敌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肉搏血战。战后,志愿军第38军第112师第335团第3连荣获“松骨峰英雄连”光荣称号。图为志愿军战士与敌军作战。

在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第38军第113师第337团一部在龙源里追歼美军。

在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第40军一部行进在清川江边。

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痛击美第25师。1个黑人连士兵被迫向志愿军缴械投降。这是美军首次成建制向志愿军投降。

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战士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坚守死鹰岭。

1950年12月31日,第三次战役打响。志愿军战士在破坏敌“三八线”上的铁丝网。

第三次战役中,第42军一部在朝鲜金化西南道城岘至石长里向南朝鲜军发动进攻。

1951年1月3日,志愿军第50军第149师在高阳以南地区全歼英军第29旅皇家来复枪团第1营及皇家重坦克营。这是被俘虏的英军官兵。

1951年1月4日晚,志愿军攻克汉城,冒着炮火渡过汉江。

1951年1月25日,第四次战役打响。在修理山阻击战中,志愿军第50军第148师444团战士在子弹打光后,用石头打击敌人。

在第四次战役中,志愿军战士化雪止渴。

在第四次战役中,在机枪的掩护下,志愿军战士向横城之敌发起冲击。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打响。志愿军全线向敌人发起反击。这是西线左翼的宋时轮兵团与美军第24师激战。

1951年4月23日凌晨,志愿军西线右翼的杨得志兵团在炮火掩护下,突破临津江防线。

1952年10月14日,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打响。志愿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爬行送弹药。

1953年7月28日,朝鲜人民军来到志愿军阵地上,共同祝贺朝鲜停战实现。

观看抗美援朝纪录片《为了和平》心得体会范文

抗美援朝大型纪录片《为了和平》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主创团队代表、志愿军亲历者家属、专家学者等共同围绕纪录片进行了深入研讨。该片10月18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目前部分省、区、市卫视跟进播出。

《为了和平》共6集,分为《正义担当》《殊死较量》《血性迸发》《英雄赞歌》《万众一心》《伟大胜利》。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抗美援朝战争史》主编齐德学表示,这部片子充分反映了爱国主义精神,“军味”较浓,体现了军人的血性。

93岁志愿军老战士陈岛的女儿陈兵讲述了父亲在观看纪录片时的心情。她表示,播出期间,父亲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完全片。他的听力不好,所以把电视机的音量开到最大,满屋子都飘荡着《为了和平》主题歌。当他看到那些炮火硝烟的战场,看到美军战机从天空向志愿军阵地投射炮弹的场面时,他的眼睛是湿润的,还不住地点头说:“是这样的,是这样的。”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表示,作品在艺术上采用主线和支线相结合、主脉络与碎片化相结合,史实与现实相结合,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方式,把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融为一体。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邓凯表示,《为了和平》用对比手法构建叙事模式,充分体现了故事张力,片中呈现的军力和装备对比,给人以极大的冲击力。纪录片虽然写残酷的战争,但用温暖的色调书写战争中的伟大人性,感人的细节让人不能忘怀。大量史实和细节的呈现,高度尊重历史,增强了表现力。该片以高超的手法呈现历史,同时具有现实针对性,既是回望历史,也是启示未来。

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非常赞赏该片的名字,“《为了和平》,不仅仅是为了胜利。当战争过去70年时,我们重新审视这场战争,目的是为了和平,为什么要和平,是因为让更多人,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能够和平幸福地生活,这个立意就让该片有了很高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