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讲座的心得体会模板

时间:2023-07-07 06:39:02 作者:曹czj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讲座的心得体会模板篇一

2015年4月27日,我很荣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三名”教师培训,有幸听了涂焕应副局长的专题讲座《把上好每一节课作为自己从事教育事业一生的使命》,使我对教育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我认真听课,勤记笔记,积极思考,受益匪浅。涂老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对于教育规律的深入探索,对于工作的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及他那渊博的知识、和蔼的态度、谦虚谨慎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我一直在思考,我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像涂老师那样的高度。他的见解是那么的深邃,他的想法是那样的恰到好处,他的课给我很大的启发。

一、教师要优秀,就必须注重细节。

涂老师在讲座时强调:老师要讲好每一节课,因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就是课堂。在课堂上要注意每个细节的把握,譬如:上课板书的位置、板书所写的内容等。今后,我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多读书、多请教,争取不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细节上出问题。

二、教师是主主导、学生是主体。

式的满堂灌。

三、师生人格的平等。

虽然师生在学识、年龄、经验等上存在不对等,但他们的人格是对等的,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做出有损学生人格的事情,譬如:体罚、侮辱学生。教师一定要谨言身行,别伤害他们幼小的脆弱的心灵

四、对教育的态度要端正。

涂老师说,现在教师对教育存在着三种态度,即把教育当作事业做,就能做出成绩,是成为专家、学者型教师的必备条件;把教育当作职业来做,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有一种把教育当作产业来做的,那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犯罪,是对教育的亵渎。我一定要把事业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认真对待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对教育始终抱有一种敬畏之心。

五、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涂老师讲到,新时代的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对历史和现实能正确地看待,具有敬业精神,较强的竞争意识,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素质,这是对教师基本的要求,作为一名“三名”培养对象,我要多读书、多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六、教师要勤思考,勤动笔。

教师要想提高自己,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就必须在自己的

教育教学工作中,勤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把自己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记下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

七、成为名师的方法。

涂老师在讲座的最后,给我们这些“三名”培养对象提出了一些成为名师的建议:要多观察,勤反思、多换位思考、多尊重学生,做到教学相长。

通过这次涂老师的讲座,给我很深的触动,让我明白了我离名师的标准还差很很远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这次学到的东西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向同行学习请教,多读书、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更加进一步接近名师的要求。

2011年5月31日,我非常荣幸的在贺州学院聆听了来自广西师范初等教育学院的蓝卫红老师,以及来自广西师院外国语学院院长陆云教授的精彩讲座,她们的讲课条理清晰、生动有序,时常举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浅出,渗透人心,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听起来一点累的感觉都没有,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通过学习,我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与技巧,理论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更使我感受颇多。

一、英语课堂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影响人本身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在轻松、愉快中学好英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在快乐中学习英语。我认为首先老师要有良好的情绪。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良好的情绪能够感染和引导学生。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老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寓知识于娱乐中,进行愉快教学。

二、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言语环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这次讲座中,两位专家都提到英语课堂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既要在英语课堂中设法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言语环境。所谓“生活化”,不是要把英语课堂搬到社会,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从而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言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有购物、采访、自我介绍、游戏(如猜谜、竞赛)、问路、新闻广播等等。 “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设计,使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了真实的言语交际性质,其效果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更主要的是它能够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体验”,这种“言语体验”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塑造学生整体人格的切实途径。

三、英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英语水平。

“要给学生一滴水,我们就要有一桶水。”这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小学生刚刚开始学英语,所以教师英语的水平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自己的语音语调都说不好,那岂不是误人子弟?所以我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专业水平,坚持每天说英语,做到多读、多听、多写、多练。

听完讲座,收获很多,感悟也很多,但我们要做的更多,那些渴望求知的孜孜学子们都在等待着我们给他们注入新鲜的血液,所以,我们要把学到的东西附注于行动,不断探索,刻苦钻研,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教好,培养出适应改革开放,会使用英语的各种人材。

历时两天我听了张化万和高金英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尤其是高金英老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讲座。

听高金英老师的讲座,我深深地被她那崇高的师德师魂而感动,更被她那乐观与敬业所感染。她实践着一个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从她平凡而伟大的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她的优秀品德。高金英老师从事的是和我们一样的平凡职业,她一直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期望,期望学生成为比自己更成功、对社会更有用的人。她把“让学生感到幸福”作为毕生追求,把学生成才当成最大的乐趣和幸福。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是奉献”的真谛。

听高老师的讲座,更折服于她的语言艺术,几个多小时的讲座,高老师很少看演讲稿,但却旁征博引,侃侃而谈,那诙谐的话语,让人觉得亲切轻松;小故事,笑话,顺口溜,信手拈来,让我不得不佩服她的知识储备。

作为教师,我们也总在教学园地中摸索着:怎样超越传统,给学生开拓一片充满快乐的土地,让鲜花和小草都沐浴阳光、茁壮成长?高老师的生动而精彩的一课给了我深深的思考,也给了我深刻的启迪,细细品味。

说实话,从高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真的很多很多。有教育意义上的,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上的。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老师告诉我们:植根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奥秘所在。老师必须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既当慈母又当严父,在学习上、品德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热心关怀,严爱相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她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新的太阳,是一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只要精心地去照料他们、哺育他们,只要帮助他们去找回自己的自信,只要帮助他们去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他们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所以她用她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去帮助每个学生取得成功,这不仅包括天资聪颖、活泼开朗的好学生,更包括那些后进生、特殊生,做到既给千里马以阳光,又给丑小鸭以露。从高老师身上我看到了教师只要对学生倾注爱心,就一定能够唤起他们学海扬帆的信心。

高老师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尽如人意、不顺心、烦恼、忧愁,甚至让我们恼怒、无法容忍的事情,可能会接踵而来。

尤其是学习、品行上的后进生,更让你头痛不已。从高老师身上我深深感到:作为老师,更要学会宽容。宽容是教育的秘诀,宽容比惩罚更有收获,学生犯错是难免的,因为他们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都处于不稳定、不成熟时期,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应该以一颗宽容的爱心,一步步地走在通往学生心灵的小径上。

高老师列举当今社会怪“现象”:人们的财富在增加,但满足感在减少;沟通工具在增加,但深入的沟通在减少;认识的人在增加,可以谈话的人在减少;房子越来越大,里面的人越来越少;精美的房子越来越多,完整的家庭越来越少;路越来越宽,心越来越窄;楼房越来越高,视野越来越低作为教师,对社会中出现的怪现象,要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掌握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心理平衡是人格升华和心灵净化后的崇高境界。“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高老师这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作为老师,更要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学生,要善待所有的学生,学会激励,学会表扬。要做到心理平衡,高老师告诉我们,就是做到三个“三”。 第一是三个正确。一是正确对待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比智更难。二是正确对待他人,心中常有爱心。三是正确对待社会,常怀感激之情。这样在社会交往和事业追求中才能给自己准确定好位。不要自卑不到位,也不要自傲常越位。只要自我定位客观准确,基本上处事就能够比较得心应手,心理压力就小。第二是三个“既要”。既要全心全意奉献社会,又要尽情享受健康人生。二是既要怀殷殷报国志,在事业上力争一流,又要有颗淡淡平常心,在生活上甘于平淡。三是既要精益求精于专业知识,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休闲爱好。这样人的心境和情绪,认知和感觉才能有深度和广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常“坦荡荡”而不“常戚戚”。第三个是三个快乐。一是顺境时要助人为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二是要知足长乐。因为幸福本无固定的标准,幸福是一种见仁见智的感受。一位哲学家说过“生活像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三是逆境中要自得其乐,不能气馁。因为世上万物,福祸相依,风水轮流。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都是正常的轮回规律。高老师告诫我们社会是不公平的,只有你去适应他。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高老师的讲座,我感觉特别短暂,她用诙谐生动、简洁易懂的语

言,把当老师的真谛讲得淋漓尽致。一句句平凡朴实的话语给了我不平凡的感触和思考,我会好好体会她的理念和心得,慢慢的融入我的课堂、我的人生。

1.精选讲座心得体会

2.精选法制讲座心得体会

3.精选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4.精选英语讲座心得体会

5.精选讲座 心得体会

6.精选心理讲座心得体会

7.精选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8.讲座心得体会精选格式

9.精选学习讲座心得体会

最新讲座的心得体会模板篇二

x月xx日午时,在...参加了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更好地关注孩子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座谈会后,我深有感触。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由于我们双方从事的工作性质,不能抽出很多时间陪伴孩子,孩子从上托儿所开始就在学校全托,此刻一年级了也几乎都是由孩子的奶奶照顾。更为严重的是,双方不注意各自的情绪控制,在家里是典型的慈父严母型经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争吵、冲突,给孩子一种爸爸在家就能够放肆地感觉,也导致学习成绩上不去,这一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也是无法弥补的。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不可逆转性。对此,此刻我们得做到及时的纠正,首先,双方做了沟通,彼此理解对方,解除相互间的误解,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要想孩子茁壮成长,必须创造一个幸福的环境,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

首先是双亲一致。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则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不能各自为战,使孩子无所适从。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要把孩子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尊重孩子,不能一切包办,更不能溺爱。遇事要和孩子商量,让孩子参与家庭管理,学会处理一些基本的事务,不要因为孩子小,就认为他的意见能够不重视,这是不可取的。人的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自尊、自信。只要做到了自尊、自信,很少会出现心理问题。不把孩子当回事,就根本谈不上培养孩子的自尊。要帮忙孩子处理好人际关系。在现阶段,孩子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伙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使孩子在同伴中受到尊重,有爱的归属感,对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至关重要。同时要培养孩子谦虚的品格,把自已放低,学会宽容和。

要强化自立教育。让孩子学会自已的事情自已做,从小树立“吃苦”的精神,学会生活自理,懂得生活的艰辛,所以,我们要从小刻意地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本事。能够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对孩子的要求先不要急于答应,要让孩子在“逆境”中成长。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这本身就是热爱生活的表现,能够促进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发展,也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要供给各种条件培养孩子的兴趣,

异常是

读书的兴趣,要选取一些有思想深度的书,培养孩子“深读”的习惯。

由于我的专业知识有限,以上这些体会十分浮浅,本人提议,由学校经过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定期组织开展系统的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从整体上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配合好学校的教学工作实现协调持续发展。

最新讲座的心得体会模板篇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每天都跟同学们在一起工作、学习、生活。攻读博士学位的有50多岁的博士生导师,还有一直从校门到校门的二十四五的小博士。身边的博士生有近三分之一是工作后又考入校门的,这部分大多来自大学老师和研究机构,也有政府部门来读博镀金的。其中有的来读博士前,就是副教授,放弃了原来的好待遇而全身心投入到攻博大潮之中。总而言之,大家都是奔着一个目标-拿学位、丰满羽翼。

绝大部分的博士学生确实非常优秀。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优点和特点。他们敬业、善良、乐观。团队中充满了理解尊重、乐于助人的风气。记得读博士的时候,大家每天都要集体工作到晚上10点多,有的做实验、有的查文献、有的分析数据、有的写论文。每当还剩5分钟回寝室的时候,大家就共同听听时尚的歌曲。大家互相帮助,经常互相讨教科研问题,有时候讨论数理统计、有时候讨论计算机应用。博士们经常用的词汇就是“牛”。每当对某些人赞赏不已的时候,就用一个“牛”字cover了。

大家攻博期间讨论最多的就是发表sci。记得我们上届毕业了30左右个博士,有10个没有拿到博士学位。而我们这届35个博士,有5个没有拿到学位。没有拿到学位的都是因为没有发sci或者没有被国际索引的刊物所接受。大家有时候大骂sci,有时候还要迫不得已的为发sci或者拿到学位而大动干戈。回味起来,研究生有时造假的确有被逼上梁山的嫌疑。

攻读博士期间,还有个感受是一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互相较劲,谁都不甘示弱。经常可以听到学者背后相互嘲讽,当然这在科研领域未必是件坏事。尤其是处于一个问题两种看法的时候,学生们对老师也是极端不服气,背后发表不愤的言论,弄得师生之间刀光剑影。

至于生活方面,象我们中国科学院所属的博士不必为生活发愁,因为每个月至少可以领到1千几百元的补贴,而有些大学的博士就很难生活了,有的才4-5百元钱。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听到voa和bbc的广播,男生的体育生活就是足球,女生基本就没什么运动了。

博士们的生活三点一线,寝室-办公室-食堂。很少有出院大门的时候,更别提喝酒泡吧了。现在很多人反映博士很多都是混出来的,其实并不是这样,至少理科博士不是这样。我想90%的理学博士都是经过辛苦努力获得的学位,但不乏有些在职的博士获得的学位水分还是很大的,这与目前我国的博士攻读的体制有关系。

有小部分博士同学脾气很怪。可能是由于长期在校门里,接触社会较少,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很淡漠。他们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经常做出让别人难以理解的行为,过分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导致他人信任的多米诺骨牌一个一个倒下,游离于群体组成的团队之外。

最新讲座的心得体会模板篇四

通过这次学习,我才明晰地找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真谛,那是“培养学生写出一手好字,练就一副好口才,能写一篇好文章。”这就需要识字与写字的有效结合,读说写的有效结合。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在语文课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学生,涵养学生性情,陶冶健康个性和健康情操,而并非教两个生字,熟读课文,写两个千篇一律的作文。

读,让学生在教师、文本中进行对话;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共鸣,进行情感的碰撞,激发思维的火花;说,解放学生的口,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说出内心的体验,开启表达的源泉;写,让学生将内心的感受与想象,倾注于笔尖,流淌在字里行间。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是一名语文教师的职责。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追求、探索,我们当以专家们为榜样,加强学习,勇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反思,做一个有心的读书人,做一个真正能与孩子分享成长快乐的好老师。窦桂梅老师这样说道:“一个教师在他自身的成长状态里可能他懂得了要学习,这就给他带来了好处和实惠。”“书籍是你的最好的,最美丽的容颜。”我们教师本身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天天在跟书本打交道,如果我们离开了书籍,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我想起了陆游在《观书有感》中写到的这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就是我们老师的源头活水。吸纳百家,才能自成一家。不管如何的忙碌,我们都应该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我们应该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还应该阅读专业方面的书籍来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更应该阅读学生这一本本无字的书,来让我们攀登上教学艺术的巓峰。我们要靠读书来学习知识、靠课堂来实践教学、靠反思来积累经验,在学习、实践和积累中不断的提升自己,一步步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正如《师旷论学》中师旷说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也就是说学习不分早晚,阅读也就更不分早晚。

让我们记住窦桂梅老师在《在阅读中经营生活》中写到的:“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以书为友,学会在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平添一分人生的精彩。”让我们走进阅读,走进生活吧!

总之,通过本次的观摩学习,专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范在我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时时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平等对话,以不同的方式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注重发掘引导学生的独特体验等等,都非常值得我学习,我将尽力吸取他们的精萃,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最新讲座的心得体会模板篇五

今天我参加了护理组组织的以《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及采血注意事项》为题的讲座,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增长了不少知识,平日忙于他事,对大家坐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机会也是非常珍惜,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1、首先,我是一名护理系的研究生,通过此次讲座,收获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知识,比如临床上采血管的使用,先后顺序,是否需要摇匀等。

2、其次,通过自己对静脉输液操作的准备及现场其他同学的讲解,复习了好多以前的知识,巩固了我的专业知识。

3、好多其他专业的同学在现场积极提出问题,我们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他们解答,觉得很开心,自己的专业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也证明了护理专业的实用性,更加激发了我对护理专业的热爱。

4、通过此次讲座,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个别专业知识掌握的不牢固,需要进一步学习。

5、医护合作很重要,医护沟通固不可少,我们学校大部分同学都是医疗专业,以后大部分会从事医生这个职业,现在与护理同学沟通一下临床工作中如何能配合的更好,有助于以后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发展及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我非常喜欢此次的学术讲座,可以和同专业的同学共同钻研专业知识,可以与其他专业的同学共同学习,沟通,探讨感兴趣的话题。丰富了业余时间,增长了见识。

最新讲座的心得体会模板篇六

2015年4月27日,我很荣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三名”教师培训,有幸听了涂焕应副局长的专题讲座《把上好每一节课作为自己从事教育事业一生的使命》,使我对教育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我认真听课,勤记笔记,积极思考,受益匪浅。涂老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对于教育规律的深入探索,对于工作的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及他那渊博的知识、和蔼的态度、谦虚谨慎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我一直在思考,我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像涂老师那样的高度。他的见解是那么的深邃,他的想法是那样的恰到好处,他的课给我很大的启发。

一、教师要优秀,就必须注重细节。

涂老师在讲座时强调:老师要讲好每一节课,因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就是课堂。在课堂上要注意每个细节的把握,譬如:上课板书的位置、板书所写的内容等。今后,我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多读书、多请教,争取不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细节上出问题。

二、教师是主主导、学生是主体。

式的满堂灌。

三、师生人格的平等。

虽然师生在学识、年龄、经验等上存在不对等,但他们的人格是对等的,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做出有损学生人格的事情,譬如:体罚、侮辱学生。教师一定要谨言身行,别伤害他们幼小的脆弱的心灵

四、对教育的态度要端正。

涂老师说,现在教师对教育存在着三种态度,即把教育当作事业做,就能做出成绩,是成为专家、学者型教师的必备条件;把教育当作职业来做,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有一种把教育当作产业来做的,那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犯罪,是对教育的亵渎。我一定要把事业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认真对待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对教育始终抱有一种敬畏之心。

五、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涂老师讲到,新时代的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对历史和现实能正确地看待,具有敬业精神,较强的竞争意识,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素质,这是对教师基本的要求,作为一名“三名”培养对象,我要多读书、多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六、教师要勤思考,勤动笔。

教师要想提高自己,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就必须在自己的

教育教学工作中,勤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把自己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记下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

七、成为名师的方法。

涂老师在讲座的最后,给我们这些“三名”培养对象提出了一些成为名师的建议:要多观察,勤反思、多换位思考、多尊重学生,做到教学相长。

通过这次涂老师的讲座,给我很深的触动,让我明白了我离名师的标准还差很很远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这次学到的东西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向同行学习请教,多读书、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更加进一步接近名师的要求。

2011年5月31日,我非常荣幸的在贺州学院聆听了来自广西师范初等教育学院的蓝卫红老师,以及来自广西师院外国语学院院长陆云教授的精彩讲座,她们的讲课条理清晰、生动有序,时常举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浅出,渗透人心,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听起来一点累的感觉都没有,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通过学习,我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与技巧,理论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更使我感受颇多。

一、英语课堂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影响人本身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在轻松、愉快中学好英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在快乐中学习英语。我认为首先老师要有良好的情绪。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良好的情绪能够感染和引导学生。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老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寓知识于娱乐中,进行愉快教学。

二、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言语环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这次讲座中,两位专家都提到英语课堂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既要在英语课堂中设法营造“真实的”、“生活化”的言语环境。所谓“生活化”,不是要把英语课堂搬到社会,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从而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言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有购物、采访、自我介绍、游戏(如猜谜、竞赛)、问路、新闻广播等等。 “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设计,使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了真实的言语交际性质,其效果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更主要的是它能够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体验”,这种“言语体验”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塑造学生整体人格的切实途径。

三、英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英语水平。

“要给学生一滴水,我们就要有一桶水。”这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小学生刚刚开始学英语,所以教师英语的水平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自己的语音语调都说不好,那岂不是误人子弟?所以我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专业水平,坚持每天说英语,做到多读、多听、多写、多练。

听完讲座,收获很多,感悟也很多,但我们要做的更多,那些渴望求知的孜孜学子们都在等待着我们给他们注入新鲜的血液,所以,我们要把学到的东西附注于行动,不断探索,刻苦钻研,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教好,培养出适应改革开放,会使用英语的各种人材。

历时两天我听了张化万和高金英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尤其是高金英老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讲座。

听高金英老师的讲座,我深深地被她那崇高的师德师魂而感动,更被她那乐观与敬业所感染。她实践着一个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从她平凡而伟大的身上,我们应该学习她的优秀品德。高金英老师从事的是和我们一样的平凡职业,她一直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期望,期望学生成为比自己更成功、对社会更有用的人。她把“让学生感到幸福”作为毕生追求,把学生成才当成最大的乐趣和幸福。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育是奉献”的真谛。

听高老师的讲座,更折服于她的语言艺术,几个多小时的讲座,高老师很少看演讲稿,但却旁征博引,侃侃而谈,那诙谐的话语,让人觉得亲切轻松;小故事,笑话,顺口溜,信手拈来,让我不得不佩服她的知识储备。

作为教师,我们也总在教学园地中摸索着:怎样超越传统,给学生开拓一片充满快乐的土地,让鲜花和小草都沐浴阳光、茁壮成长?高老师的生动而精彩的一课给了我深深的思考,也给了我深刻的启迪,细细品味。

说实话,从高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真的很多很多。有教育意义上的,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上的。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老师告诉我们:植根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奥秘所在。老师必须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既当慈母又当严父,在学习上、品德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热心关怀,严爱相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她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新的太阳,是一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只要精心地去照料他们、哺育他们,只要帮助他们去找回自己的自信,只要帮助他们去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他们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所以她用她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去帮助每个学生取得成功,这不仅包括天资聪颖、活泼开朗的好学生,更包括那些后进生、特殊生,做到既给千里马以阳光,又给丑小鸭以露。从高老师身上我看到了教师只要对学生倾注爱心,就一定能够唤起他们学海扬帆的信心。

高老师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尽如人意、不顺心、烦恼、忧愁,甚至让我们恼怒、无法容忍的事情,可能会接踵而来。

尤其是学习、品行上的后进生,更让你头痛不已。从高老师身上我深深感到:作为老师,更要学会宽容。宽容是教育的秘诀,宽容比惩罚更有收获,学生犯错是难免的,因为他们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行为上,都处于不稳定、不成熟时期,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应该以一颗宽容的爱心,一步步地走在通往学生心灵的小径上。

高老师列举当今社会怪“现象”:人们的财富在增加,但满足感在减少;沟通工具在增加,但深入的沟通在减少;认识的人在增加,可以谈话的人在减少;房子越来越大,里面的人越来越少;精美的房子越来越多,完整的家庭越来越少;路越来越宽,心越来越窄;楼房越来越高,视野越来越低作为教师,对社会中出现的怪现象,要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掌握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钥匙,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心理平衡是人格升华和心灵净化后的崇高境界。“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高老师这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作为老师,更要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学生,要善待所有的学生,学会激励,学会表扬。要做到心理平衡,高老师告诉我们,就是做到三个“三”。 第一是三个正确。一是正确对待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比智更难。二是正确对待他人,心中常有爱心。三是正确对待社会,常怀感激之情。这样在社会交往和事业追求中才能给自己准确定好位。不要自卑不到位,也不要自傲常越位。只要自我定位客观准确,基本上处事就能够比较得心应手,心理压力就小。第二是三个“既要”。既要全心全意奉献社会,又要尽情享受健康人生。二是既要怀殷殷报国志,在事业上力争一流,又要有颗淡淡平常心,在生活上甘于平淡。三是既要精益求精于专业知识,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休闲爱好。这样人的心境和情绪,认知和感觉才能有深度和广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常“坦荡荡”而不“常戚戚”。第三个是三个快乐。一是顺境时要助人为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二是要知足长乐。因为幸福本无固定的标准,幸福是一种见仁见智的感受。一位哲学家说过“生活像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三是逆境中要自得其乐,不能气馁。因为世上万物,福祸相依,风水轮流。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都是正常的轮回规律。高老师告诫我们社会是不公平的,只有你去适应他。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高老师的讲座,我感觉特别短暂,她用诙谐生动、简洁易懂的语

言,把当老师的真谛讲得淋漓尽致。一句句平凡朴实的话语给了我不平凡的感触和思考,我会好好体会她的理念和心得,慢慢的融入我的课堂、我的人生。

1.有关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2.有关的讲座心得体会

3.有关幸福讲座心得体会

4.有关教授的讲座心得体会

5.有关讲座的主持词

6.讲座心得体会

7.讲座心得体会

8.有关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最新讲座的心得体会模板篇七

今天下午在操场上听曹涧秋老师的《孝道文化与幸福人生》讲座使我深有感触,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小时,但是让我们收获的可不仅仅是一点点。

一开场,曹老师问我们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幸福吗”,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引申出了在我们平时看来根本就与之不管的事情。比如说你挑剔某些东西等等,之后秋秋老师告诉了我们一句成功的格言——肯吃亏,能受气。在我看来,秋秋老师的这句话绝对是非常实用的。

幸福,什么是幸福?你幸福吗?怎样才能幸福?其实幸福就是寒冷冬日里的一缕暖阳,是凄凉荒漠的一泓清泉,是白色纸上的一抹彩虹,更是你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你该怎样去拥有它,我用一句名言来概括:幸福就像小狗的尾巴,你去追赶追不到,而你一直往前走它其实就跟在你的身后。

最使我心有触动的就是秋秋老师讲的“孝身、孝心、孝志、孝慧”,他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告诉了我们怎样去孝敬父母。他还告诉我们不挑食说明我们很有孝心,还有不偏科,吃早饭等等。我还清楚的记得他说过的三句话: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一辈子不得安宁!诸事不顺,因不孝!孝心一开百慧开!他还教会了我们怎样过幸福人生,用幽默的方式告诉我们怎样去调节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他用简简单单的语言向我们诉说着幸福的由来。他告诉我们幸福是自己创造的,还告诉我们“五福临门”的五福是指什么,即寿、福、康宁、好德、孝。他用自己亲身所经历的事例循循善诱的教导我们活得快乐,死的安详!

“不孝”,这是一个多么刺痛忍人心的词语,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父母辛苦劳累了一辈子,是用他们的辛酸课和汗水浇灌着我们茁壮成长,而当我们这一棵棵幼苗长成了参天的大树时,他们的青丝早已变成了白发,灿烂的青春也一去不复返,愿时光慢些吧,不要让你们便老了,我愿用我的一生换你岁月长留!

从这次讲座中,我的确感悟到了不少人生道理,听完之后真的仿佛“通电”了。曹涧秋是人,我们同样也是人,为什么他能够如此拥有如此豁达的人生观,成为强人,而我们就不能呢?我们也能,行动从闲杂开始!从这一刻开始,笑对人生,孝敬父母吧!

孝行,孝心,孝志,孝慧,“百善孝为先”,正道助教传递正能量,让我们也一起传递政能量!

最新讲座的心得体会模板篇八

在唯物主义教育中,我们被灌输的一个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国家之间的斗争从本质上被认为是各国家之间争斗物质利益的斗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观点不能说是一种错误,但是却也绝对不能称之为全面。

在该篇讲座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就是将中东的各种政治和军事上的博弈归结为两个因素,一个是民族上的因素,一个是总价上的因素。而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又是相互关联的。中东的乱局从民族角度来说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之间的争斗,而体现在宗教上则是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争端。

对历史稍作了解就会知道,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当代世界文化的主流源自中东。从古代人种上来考量,中东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印欧人和亚非人种之间的交错。

古代埃及属于含族人,而西亚的很多民族,包括叙利亚腓尼基属于闪族人,闪含文化包括阿拉伯文化在个人的理解中一直属于亚非文明的一个组陈部分。而波斯--伊朗来自于高加索山以北,属于印欧语系,印欧族群的南迁的一个重要变现是波斯国家的形成与建立;这种影响在印度同样深刻,表现为前12世纪的雅利安人南迁。

在波斯--伊朗人南迁之后混合了原有闪含文化以及波斯文化之后,一种新的宗教出现了:索罗亚斯德教,也就是中国人所称的祆教。

视屏中殷老师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就是将祆教与明教相提并论,严格的来说明教是祆教的一个融合了基督教、佛教之后的变体摩尼教。这个宗教在1世纪到5世纪一度流行与地中海世纪以及北非西亚。

祆教作为波斯的国教在亚历山大征服之后一度受到毁灭性打击,直到萨珊复国其处境才得到好转。但是当萨珊被阿拉伯帝国取代之后,祆教也被作为阿拉伯宗教的伊斯兰教所取代。

该视频中一个有意思的观点是伊斯兰教中的什叶派是波斯人利用伊斯兰教宗教反抗阿拉伯人的一种形式。这种观点与伊朗末代皇帝巴列维所言颇为相合,后者认为伊斯兰征服强迫波斯人放弃了对于阿胡拉马兹达的信仰,而转为信仰穆斯林,但是在千百年中波斯人从来没有放弃用自己的方式改造伊斯兰教的一种努力。

在这里,笔者的观点是宗教和民族是一种互为表里又相互替代的事物。

当代宗教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普世的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一种是属于某一民族或主要为某一民族所信奉的宗教,如中国的道教,以色列的犹太教,日本的神道教,印度的印度教等等。

但是如果我们对普世宗教进行一定的剖析,在所谓天启宗教以及亚伯拉罕教系中最先取得统治地位的无疑是基督教。通过320xx年的米兰敕令, 最后到狄奥多西一世时期,最终实现了对于帝国官方信仰的垄断。

而我们在讨论古代基督教的崛起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古代罗马和地中海世界缺乏统一的民族认同,在意义上早期的基督教起到了一种代替民族作为国家基本凝聚中心的作用。

这种作用的好处和坏处都是相当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在短期内立竿见影的加强了国家的凝聚力;而坏处就是助长了国家的宗教化,将教的问题上升到了民族与政治的问题,而留下了诸多隐患。

也正是因为如此,欧洲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宗教战争,因为欧洲近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民族国家的兴起。这种民族国家和古代作为整个地中海世界的凝聚核心的天主教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这种矛盾最为尖锐的体现就是继承了古代罗马国号的,以神圣罗马帝国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德意志。所以从宗教改革和三十年战争开始,最为严酷的斗争必定要在这篇土地上展开。

在这种认识下,如果我们能够认同前面逊尼派、什叶派,阿拉伯人、波斯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恐怕也能够得出一个类似的结论。

这种结论对于中国的启示是非常显著的。

古代宗教的一个特点是宗法性宗教,古代的神明最早应该来说是城邦的守护神。我曾在很多场合引用摩尔根对于古代罗马城邦氏族的总结:氏族的重要权利是氏族祭祀的权利。而氏族明显是血源性和地域性的,因此神明也必然是血源性与地域性的神明。

这点在楚辞中同样有着深刻的体现,屈原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又说“ 帝子降兮北渚”,前者中帝一次指先辈,后者则是神明。古人说敬天法祖恐怕也就是这个道理。

这种地域性和宗法性宗教的存在以及变化与宗教发展的总的趋势也是相适应的,因为宗教的趋势是在“更为广大的区域内崇拜更少的神灵”。

宗法性宗教作为一种以部落和家庭组织起来的崇拜体系必然是分散的,而当社会发展,社会关系得到拓展之后更多的公共的神明就必然会取代氏族的神明从而减少神灵的总量。

宗法制宗教的另外一个 特点是和作为政治纽带的宗法关系相结合,不存在独立的教团组织。

当古代社会逐渐发展和虚弱宗法性质之后,这种古代宗教的宗教性同样会受到虚弱而以一种民族文化和风俗的性质被保留下来。

这个时候如果国家能够以民族的形式组织起来,那么在古代的范畴内则容易表现为非宗教化,例如中国;反之则是西方的以另外一种宗教,一种独立的以教团形式组织起来的宗教为核心纽带构建起一个国家的架构。

近代的一些国家确实不是通过宗教或者民族,而是通过一种共同的观念的认同组织起来。但是这种观念必然是来源于某种宗教或者准宗教组织,这种观念本身恐怕也体现着民族的烙印。 所以中国当代必须警惕西方的某些思想,警惕西方的某些组织。

回到视频讲座内容上来,视频中的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平衡。这种平衡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力量的一个平衡,主要还是逊尼派、什叶派之间的一个平衡。美国的重大的决策失误在于破坏了地区的平衡,而导致了一种混乱局面。

这种平衡也是和宗教有关的。所谓平衡应该是指原有的力量的一种对比,以中国而论,某些民族争端是自古就存在的,虽然尖锐,但是并非不可调和,因为作为主题民族的汉族的构成已经宗教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如果某种力量企图挑战这种稳定则必须要加以限制和控制了。

最新讲座的心得体会模板篇九

20xx年x月x日,我非常荣幸的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聆听了来自中国工程院的院士段宝岩教授的精彩讲座,学术讲座条理清晰、生动有序,时而介绍了教授的一些研究内容及实验效果,特别是在天线领域的研究成果,更是让我们敬佩。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听起来一点累的感觉都没有,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段宝岩教授在介绍了一些研究领域的内容与目前嫦娥探月、神舟飞船、主力战舰、深空探测等国家机电重大工程方面的应用之后,也讲述了研究生应当如何开展科学研究,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让我领悟了作为一名研究生应当有的学习方法及技巧。通过这次讲座也让我想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思考过的问题。

其实,做一些有建议的计划是可以避免许多令人头疼的事情的。为什么要上研究生?通常的理由是硕士学位可以更好的找到工作,尤其是在研究和学术性机构里。并且研究生可以使我们在某一领域中有机会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研究生的学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激发创新和灵感的空间。想要推迟找工作的时间则并不是一个好的理由。研究生的学习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并且要求创新和集中学习,我们必须是发自内心想要进行研究生的学习。

这也有助于我们决定自己将在哪一个领域进行研究,通过阅读该领域的一些书和前沿的杂志以及其他的参考书,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研究学习。通过阅读这些大量的资料可以了解在这些领域中其他人所已经研究出的成果。阅读大量的科技论文以便于自己了解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必须了解最新的科研动向。研究生要有选择的阅读。当我们开始阅读一个新领域的相关文献时,向指导老师和同学询问在这个领域内最著名的期刊和参考书目,以及一些经典的论文。对于研究生而言,一个有用的也可能是过时的观点是各种参考书目的基础。相似的观点可能存在于其他相关领域。需要仔细研读这些论文和近几年的期刊杂志。

我们不仅要学会阅读,也要学会记录。定期把我们的研究生活与想法记录下来非常有必要,记录下我们所感兴趣的问题、问题的解决、随时迸发出的灵感以及所查找的参考书,阅读的文献后的笔记,论文的提纲和精彩的论据。周期性的重新来看看这些记录,我们将会发现这些随机的想法会形成一种模式,这些想法会经常转变成为一个研究课题有时甚至成为一篇文章。

研究生经常会认为论文的写作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做研究,写论文。对于有些同学可能确实如此,但更多时候,这两个阶段是交迭的和相互影响的。有时在动笔之前,很难想出检验和证明的方法;同时检验的结果常常需要自己回过头,重新修改论文的部分内容;发展和检验自己的想法是永无止境的(总会有需要不断深入的地方),所以大多数研究生在论文提交前的一两天才完成研究工作。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新他们的观点并且完成它上面。然而大部分研究生把时间主要花在阅读文献上,与同学讨论,撰写修改论文上,当然,也会偶尔有创新的观点并且来完成它。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观念,而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做科研工作的时候不能只是埋头苦干,也要学会沟通交流。

在研究生时代我们还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就是“人际关系”。与导师相处的时候要学尊重老师,主动与导师接触,表达自己生活或者学术上的困惑,导师会是很好的解惑者。比起跟导师来说,跟同门之间相处的时间会更多,关系也会更加亲密。在学习上可以向师兄师姐请教,可以和同级的学生一起探讨,生活中亦较容易成为很好的朋友,所以彼此除了基本的互相尊重外还应该真诚相待,互信互容。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埋头工作而不娱乐,能在工作、娱乐以及其他事务中达到平衡并不容易。不同的人会给我们不同的建议。一些人让建议把清醒状态80%-90%的时间用在论文上,另一些人(包括我在内)认为这不切实际,而且对健康不利。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研究生应该有其他的兴趣爱好。平衡生活的关键之一是制定一个前后一致的时间表。自己可以决定只在白天工作,把晚上的时间留给业余爱好。

听完讲座,收获很多,感悟也很多,但我们要做的更多,通过学术讲座,使我能初步领略了专家的一种思想以及思维方式,常听一些专家的讲座,让自己在具体理论以及思维方式上有一个不断的提升,进而能够理解这些专家的独特的思想,同时对于一些其他领域方面的知识更是提升了见识,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以后自己的课题研究打下一个充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