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手抄报简单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优秀19篇)

时间:2023-10-13 15:21:01 作者:GZ才子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手抄报简单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优秀19篇)

公司宣传语是推广企业形象和产品的一种简洁有力的表达方式。公司宣传语的创作需要经过多次修改和优化,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公司宣传语的要点,下面是一些典型的宣传语例子。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两份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2、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2)分母相同:《www.》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4、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5、在身份证编码中,第十七位代码表示性别:单数男性,双数女性。

6、a项b项

只会ac项只会b

即会a又会b

(1)求总人数:a+b-c

(2)求会a或会b的一共有多少人:a+b–c–c或(a–c)+(b–c)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两份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2、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2)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4、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5、在身份证编码中,第十七位代码表示性别:单数男性,双数女性。

6、a项b项

只会ac项只会b

即会a又会b

(1)求总人数:a+b-c

(2)求会a或会b的一共有多少人:a+b–c–c或(a–c)+(https:///b–c)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白话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1、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摆学具、画图示、列图表等过程,逐步抽象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3)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简单的推理

(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3)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一年级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加上个人思维成长的因素,使得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差距逐渐拉开。但二年级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成绩和知识点掌握方面均有可能赶上优等生之列。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56页例5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

(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1、建立观察角度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轴对称

(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镜面对称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复习要点指导

第一节数的认识

本节知识点总结:

1.自然数:像0,1,2,3,4,5,6・・・・・・这样的数叫自然数。

2.整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叫整数。

3.倍数和因数:4x5=20中,4和5是20的因数,20是4和5的倍数;45x2=90中,45和2是90的因数,90是45和2的倍数。

第二节2和5的倍数特征

本节知识点总结:

2的倍数的特征:各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5的数,都能被5整除

第三节3的倍数的特征

本节知识点:

3的倍数:它各个位数上数字相加之和一定是3,6,9,12,15等等,是3的.倍数

第四节奇数和偶数

本节知识点:

1.奇数:不是2的倍数叫奇数

2.偶数:是2的倍数叫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第五节质数和合数

本节知识点:

1.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

数,这样的数叫质数

2.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4.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合数是4最小的质数是2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轴对称

(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镜面对称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时)

1时=60分

1分=60秒

时间的两种标准写法:

8时零5分:8:05

8时55分:8:55

注:当两个表中时针表示的时间相同时,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即可得到经过的时间。

练习题

1、一节数学课上了40()。

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2、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

课间休息10()。

3、小明吃饭用了20(【】)。

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4、爸爸每天工作约8()。

王艳跑50米用了10()。

5、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

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参考答案:

1、一节数学课上了40(分钟)。

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小时)。

2、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秒)。课间休息10(分钟)。

3、小明吃饭用了20(分钟)。

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分钟)。

4、爸爸每天工作约8(小时)。

王艳跑50米用了10(秒)。

5、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小时)。

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分钟)。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之位置分析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上、下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的方位,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前、后、最×的含义,以及前后的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方位,会用前、后、最前、最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左右的方位,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1)明确“横为行、竖为列”,并知道“第几行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2个数据(2个维度)描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3)在具体情境中,能依据2个维度的数据找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四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检的测试题

一、直接写得数。

36020

72040

118+72

1726

1307

2847

6十39

50(408)

14-6+23

(82+38)2

567-8

(6+8)8

二、填一填。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往()按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

2、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

3、计算882-15(3+38)时,先算()得(),再算()得(),最后算()得()。

4、0除以一个()数,还得0。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64164=64(164)=1。()

2、任何数和0相乘不得0。()

3、275与125的差乘它们的'和,积是多少?列式为275-125(275+125)。()

4、5+52=20()

5、甲数是120,是乙数的2倍,则甲、乙两数的和是360。()

6、(532-2555)41,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四、选一选。(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和33056的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a、33065

b、330(56)

c、33065

2、下列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a、9+0=9

b、9-0=9

c、90=0

d、90=0

3、一箱饮料有6瓶,买了3箱共用72元,求平均每瓶饮料多少钱,列式正确的是()

a、7236

b、723+6

c、72(36)

d、7236

4、25与5的和除340与100的差,商是多少?列式为()

a、(25+5)(340-100)

b、340-10025+5

c、(340-100)十(25+5)

d、25+5340-100

5、李明用小棒摆了8个不相连的五边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四边形,可以摆()个。

a、10

b、9

c、8

d、7

五、脱式计算。

462-75425

28121220

89-(143-32)

(136-72)1216

(178+80)(142-99)

(373-185)1847

六、列式计算。

1、36与64的一半的和,是多少?

2、325减去135除以9的商,差是多少?

3、67减去13的差乘以4的积,再加上34,结果是多少?

4、480与160的差乘272与138的和,积是多少?

七、解决问题。

1、一个采煤队,今年第一季度每个月采煤数量如下表:

平均每月采煤多少万吨?

2、李力要写62个大字,已经写好了14个,如果他每分钟能写8个,还要几分钟写完?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复习要点指导

加法与减法

1、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乘法与除法

1、乘法与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利用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乘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分数

1、分数的初步认识。

2、认识相等的分数。

3、分数所含有的“比”的含义。

四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检的测试题

一、计算题。33%

1.直接写出得数。8%

4-1.9=8.5+0.15=2.5×98=?1.25×1.74×0.8=

0.43=??0.76÷0.04=??1÷23×49=??16×6÷16×6=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16%

10-(5.9+16.5)÷2.512.5×0.25×3.2

3.求未知数。9%

二、填空题。27%(每题3分)

1.,某市实现生产总值二百七十亿零六百万元,横线上的数写作:(?),“四舍五入”到“亿”位大约是(??)亿元。

2.23时=(??)分??502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5÷8=(???)40=15∶(???)=(???)%。

4.1~20的数中,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有(????),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5.吨是1吨的(???)(???),是3吨的(???)(???)。

6.东沟村今年种植柳树与梧桐树棵数的比是5∶8,种植柳树的棵数是梧桐树的()%,种植梧桐树的棵数是柳树的()%。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一、复习旧知。

1、在计数器上指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读出下面各数。

3838000038038000003083080000

3、看计数器上的数读出来。(师演示)

二、揭示课题。

1、前面我们学过了用计数器数数和记数的方法,数数和记数除了可以用计数器外,还有一种比较方便的工具,那就是算盘。

2、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计算工具,它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还比较广泛。

3、你想认识算盘吗?你想了解有关算盘的哪些知识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算盘的认识”。(板书课题:算盘的认识)

三、教学新课。

1、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和定位。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2)在算盘上记数时,要在算盘上选一档作个记号,定作个位。向左数第二档是十位,第三档是百位。

教师边说边在算盘上贴出“个”、“十”、“百”,同时让学生也在自己的算盘上写上“个”、“十”、“百”。

(3)教师接着说明: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拨上数。记数时要拨珠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

2、教学在算盘上记数时,注意结合1至9各数的特点,说明三指分工的拨珠方法。

(1)在算盘上拨上1~9各数。

拨上1、2、3、4时,用拇指拨下珠靠梁;拨上5时,一般不用五个下珠表示,而用一个上珠表示,用中指拨一个上珠靠梁;拨上6、7、8、9时,用拇指和中指同时拨珠靠梁。

(2)在算盘上拨去1~9各数。

拨去1、2、3、4都用食指,拨去5用中指,拨去6、7、8、9用中指和食指同时拨。

(3)小结三指分工的拨珠方法:

拇指——把下珠向上拨;中指——把上珠向上拨或向下拨;食指——把下珠向下拨。

3、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读题。

(2)让学生在算盘上找到个位、十位、百位所在的位置,并告诉学生,拨数时也要从高位拨起。

(3)学生试拨17、56、180、309和400这几个数,教师针对出现的错误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

(4)小结拨数方法:定好位后,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拨,0用空档表示。

四、课堂练习

提问: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算盘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结合本节课内容提示学生小结。)

(2)拨珠时,三指分工的方法是怎样的?

五、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计数器、算盘、第七册课本及教师用书。

六、自我问答

这节课我主要根据小学生生性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从谈话引入“算盘的认识”,接着让学生通过自学不仅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拨数,同时让同桌之间相互说数和拨数,加深他们对算盘的认识和使用。在学生相互说数、拨数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动手操作的活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1、求4个0.7是多少,加法算式是(),乘法算式是(),用()计算比较简单。

2、的积是()位小数,如果2.35扩大1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把0.5改为()。

3、4.0320.8的积是()位小数,的积是()位小数。

4、由7个1,9个0.1和5个0.01组成的数是(),将它精确到十分位是()。

5、把3.9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就()倍。

6、在()里填上“:”,“”或者“=”。

4.7()1.024.7()3.443.42()7.612()761.2

0.48()0.90.48()0.251.01()0.2575()0.13

7、根据,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积。(4分)

4.4×2.1=()0.44×0.21=()

0.9×24=()×()92.4=()×()

8、一个数是三位小数,将它四舍五入到百分位是3.32,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1、7.6乘一个小数,积一定小于7.6.()

2、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整数乘法简便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4、0.70.7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0.5.()

5、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1、用竖式计算。

8×0.12=

1.9×3.5=

2.3×1.29=(验算)

0.401×0.3=

0.45×0.96=

0.17×0.71=

2、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71.40.05720.81+10.41.425+3.45

1.51021.250.70.82.73.7+0.3773

8.7990.8(12.5-1.25)1.250.4802.5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0.387

8.0195

40.9996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仔细思考,认真填写。(每空1分,共32分)

1.从右边起,第六位是()位,计数单位是();第八位是()位,计数单位是()(改编题)

2.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

3.用6、7、4、1、0、9这六个数字组成的六位数中最大的.是(),读作(),最小的是(),读作()。(创新题)

4.12时整分针和时针都指向(),顺时针旋转900后分针指向数字(),时针顺时针旋转900经过()小时。(创新题)

5.80047620是由()个万和()个一组成的;8在()位上,表示8个(),改写成用万作单位,近似数是()。(改编题)

6.一个数的十亿2、百万位、万位上的数字都是8,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创新题)

7.一个数由250个万和400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8.比最小的7位数少1的数是(),比最大的8位数多1的数是()。(创新题)

9.28053880000是一个()位数,最高位是(),数字中的5在()位,表示()个(),把它改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10.一个九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7,十位上的数字是2,任意相邻的三个数字的和都是15.这个九位数是()。(改编题)

11.一个数的近似数是30万,这个数最大是(),最小()。(创新题)

二、仔细分析,巧思秒断。(每题2分,共10分)

1.数位顺序表中,从左边起第五位是万位,第六位是十万位。()(创新题)

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3.火车在在铁轨上沿着直线行驶,可以看作平移。()

4.5010读作五千零十二万。()(创新题)

5.读数时,不管中间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改编题)

三、仔细斟酌,精挑细选。(每题2分,共10分)

1.个、十、百、千、万是()

a.数位b.计数单位c.计数法

2.写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创新题)

a.位数b.数位c.计数单位

3.在36后面添上()个0,这个数是36亿。(改编题)

a.4b.9c.8d.7

4.下列四位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a.606006b.600606c.600066d.606600

5.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个数与原数比()。(创新题)

a.变大了b.变小了c.不变

四、端正态度,认真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2.四则混合运算(每题2分,共12分)

五、读读写写。(8分)(改编题)

1.读出下面各数。(4分)

28800600读作:8010读作:

906705008读作:30050007000读作:

2.把下列各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4分)

3850000()万82600000()万

5600000000()亿3200000000()亿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仔细思考,认真填写。(每空1分,共32分)

1.从右边起,第六位是位,计数单位是();第八位是()位,计数单位是()(改编题)

2.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

3.用6、7、4、1、0、9这六个数字组成的六位数中最大的是(),读作(),最小的`是(),读作()。(创新题)

4.12时整分针和时针都指向(),顺时针旋转900后分针指向数字(),时针顺时针旋转900经过()小时。(创新题)

5.80047620是由()个万和()个一组成的;8在()位上,表示8个(),改写成用万作单位,近似数是()。(改编题)

6.一个数的十亿2、百万位、万位上的数字都是8,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创新题)

7.一个数由250个万和400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8.比最小的7位数少1的数是(),比最大的8位数多1的数是()。(创新题)

9.28053880000是一个()位数,最高位是(),数字中的5在()位,表示()个(),把它改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10.一个九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7,十位上的数字是2,任意相邻的三个数字的和都是15.这个九位数是()。(改编题)

11.一个数的近似数是30万,这个数最大是(),最小()。(创新题)

二、仔细分析,巧思秒断。(每题2分,共10分)

1.数位顺序表中,从左边起第五位是万位,第六位是十万位。………………()(创新题)

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3.火车在在铁轨上沿着直线行驶,可以看作平移。…………………………()

4.50120000读作五千零十二万。…………………………………………………()(创新题)

5.读数时,不管中间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改编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试题

一、判断题。

(1)一千一千地数,数十次是一万。

(2)最大六位数与最小六位数相差1。()

(3)两位数共有九十个。()

(4)8亿是8位数。()

(5)984650改写成万作单位约98万。()

二、选择题。

(1)最高位是万位的数是()。a.五位数b.六位数c.七位数d.十位数

(4)把594900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万。a.60b.59c.61d.595

(5)李村去年工农业纯收入六百四十万零七十元,写作()元。

a.64070b.6407c.6400070d.640070

(6)四十、四万、四亿组成的数是()。

(7)比最小的九位数少1的数是()。

三、把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30000=()万36700000=()万635000000=()万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看图填空。(每空3分,共57)

1、

(1)小鸟在小狗的()面。

(2)小狗在小老鼠的()面。

(3)小老鼠在小狗的()面。

2、

小朋友,我家在8号门的左边,请帮我找一找,应是第()号门。

3、

(1)小狗跑在最()面,小象跑在最()面。

(2)小象跑在小牛的()面,小狗跑在小兔的()面。

(3)小兔跑第()个,它的'后面还有()个,前面还有()个。

4、

(1)下楼的小朋友是靠()走,上楼的小朋友是靠()边走。

(2)上楼、下楼和在路上行走我们应靠()边走。

5、

(1)、上面是一群小动物在一起休息。从左数起小马是第()位,从右数起小象是第()位。

(2)、小鹿的右边有()个,左边有()个,一共有()个小动物。

二、按要求填一填。(第1、5小题各3、4分,其他每题6分,共23)

(1)、排在第1排第2个。

(2)排在第()排第()个。

(3)、排在第()排第()个。

(4)、排在第()排第()个。

(5)、在第2排第4个里画一个你喜欢的图形。

三、请你走一走。(每空2。5分,共20分)

(1)、往右走()格,再往上走()格到。

(2)、往下走()格,再往左走()格到。

(3)、往()走()格,再往()走()到。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测试题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

一、填空题

1、在90后面添个0是90万,添()个0是9亿。

2、和10000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3、500005005这个数,在左边的5表示(),中间的5表示(),右边的5表示()。

4、57925680这个数里包括()级和()级,它是()位数,最高位是()位,表示()。

5、最小的五位数和最大的五位数的和是()。

6、用3个5和2个0组成的'五位数中,最大的五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只读一个零的数是(),两个零都读出来的数是()。

7、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31,这个数分别是()、()和()。

8、万位后面一位是()位,右面一位是()位;十亿位左面一位是()位,右面一位是()位。

二、判断题

1、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都是计数单位。()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首先看最高位上的数。()

3、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4、最小的七位数比最大的八位数少1。()

5、用5、7、9、0组成的最大的四位数是9705。()

6、17500050读作一千万七百五十万零五十。()

7、一个数字占有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8、一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后是9万,这个数最大是94999。()

三、选择题

1、下面各数,只读一个零的是。

a.20600000b.94000000c.10600900d.50220703

2、7()580≈8万,()里可填的数字范围是()。

a.0~4b.1~4c.5~9d.0~9

3、读两级数时,()的0都不读。

a.每级前面b.每级中级c.每级末尾

4、整数最小的计数单位是().

a.0b.1c.10

5、比最大的七位数多1的是().

a.10000000b.10000001c.100000000

6、最大七位数比最大四位数多()。

a.9990000b.99999c.9999d.999

7、最小的九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的()倍。

a.1000000b.100000c.10000d.1000

8、下列各数中,最接近1亿的数是()。

四、写出下面个各数。

五、用“万”或“亿”作单位求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496000003000≈89457005900≈

六、按要求写数。

(1)、用两个0和三个8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只读出一个0的数是(),两个0都读出来的数是(),两个0都不读出来的数是()。

(2)、由0、2、9、7、4组成一个最大的五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

(3)、一个数有三个亿、八千零三个万和四百二十个一组成,这个数是(),约是()万。

(4)、把6、9、0三个数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共有()个。按从小到大排列为()。

七、聪明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