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索溪峪的野教案(精选14篇)

时间:2023-12-27 12:27:14 作者:JQ文豪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的依据。请大家阅读以下教学工作计划的示例,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思路。

《索溪峪的野》教案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1.背诵《桂林山水》中写山写水的语段。(本课在内容情感上和表达形式上与之相仿相近。)

2.诵读《迷人的张家界》。(索溪峪是张家界的一个主要景点。)

1.读课文,注意“赋、淑、撅、叟、涤”5个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3.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读,体会这样写好在哪里。

2.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将索溪峪的山与桂林、庐山、泰山作比较谈体会,概括出写法上的特点是先总体概括再进行具体描述。

3.从水野、物野、游人野这三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举例说说领悟到的表达方法。

1.自己练习朗读。

2.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交流一下,自己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喜欢。大家进行评议。

3.小组推举代表在全班汇报。

1.欣赏“索溪峪”景色的图片。

2.播放“张家界风光”。

把你认为最美的一段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写下读后感。

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学习从回顾在内容情感上和表达形式上与之相仿相近的《桂林山水》和《迷人的张家界》导入。然后引导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学、讨论、交流。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在认真读书、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这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中先以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例,体会课文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之后让学生从水野、物野、游人野这三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举例说说领悟到的表达方法。然后进行欣赏性的品读。最后以欣赏“索溪峪”景色的图片和播放“张家界风光”录像结束本课 教学。

探究活动

影子

国王非常讨厌自己的影子,于是他贴出布告:“凡能消灭掉国王影子的人,有重赏。”乔治自告奋勇来到王宫。他让仆人把蜡烛摆在大厅的四周。

乔治把国王请到大厅的中间,又用布把他的眼睛蒙住,然后点着了蜡烛。国王揭开了蒙眼布,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影子果然不见了。他非常高兴,赏给乔治许多珠宝。

第二天晚上,国王在月光下发现,讨厌的影子又出现了。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答案:

当光线从四面八方照来时,影子就显现不出来。如果光线从一个方向照射过来,影子就显出来了。

《索溪峪的野》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家界索溪峪的“野”性美。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欣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使学生了解文章用拟人的写法,不但写出了索溪峪的“野”性美,还表达了作者对纯朴自然风光的向往和赞叹之情。

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边我们学习了查字典,请查出“野”字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

(二)简单介绍张家界。

(三)听课文录音。注意本文的写作顺序。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

(1)“意念”指什么云。

(2)“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3)“荡涤着我的胸怀”中“荡涤”是什么意思?

2、分析文章的层次。野(山、水、物、人)——荡涤着我的胸怀

(五)默读课文。分小组议论课文的分段,概括段意。

(六)指四名同学,分别朗读野山、野水、野物、野人这部分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画出课文中每一部分的中心句。

小结:作者这样写,既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文章脉络清晰。

(七)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层次。

(一)听写字、词。

野性磅礴绵亘蜿蜒随心所欲不拘一格亭亭玉立难以言状返朴归真

(二)让学生再一次听课文录音。注意作者对野山、野水景色的描写。

(三)讨论、交流。

1、自己读“野山”的描写。画出课文中描写索溪峪的山的样子和形状的词语。画出描写山的惊险的词、句。

2、读“野水”的美景。

(1)“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什么意思?

(2)作者是怎样描写山路和索溪峪的关系的?

(3)说说你觉得作者这样描写野水的景色有趣吗?为什么?

(四)学生有感情地再次读课文。

小结: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景物描写得越美,越生动,感情就抒发得越真挚,越充分。

(五)齐读第五部分课文。

1、“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气”这是什么意思?2、人们总结了一句谚语是怎么说的?

3、课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结:通过作者的联想,又一次表现了作者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

(六)总结本文中心思想。

(七)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索溪峪的野》教案

《索溪峪的野》是小学语文的一篇课文,在做这个课文的阅读题时,你知道正确的答案吗?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索溪峪的野》阅读题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一走进张家界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一个字:野。

水是野的。索溪象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它请树木大叔帮忙,五根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索溪身上跨过去了。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山路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我们到黄龙洞去,六过索溪水,解放牌卡车就是从这水下的卵石路上开过去的。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水花四溅着,卵石挤碰着,我们的心也砰砰直跳……平生没走过这么“野”的路!

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年过花甲的老叟,在石块间蹦来跳去,温习着童年的功课。遇上突然横在面前的山溪,一队人全都手提皮鞋、丝袜,踩着乱石,从齐膝的水中趟过去……满山的嘻嘻哈哈,满溪的亲亲热热。人们,全在这山水中反朴归真,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气。

1.读短文,用一个字概括下列风景名胜的特点。

2.短文紧紧围绕“野”字,写出了庐山的什么?

3.认真读短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比较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的特点。

4.补写:如果来到索溪峪,你会怎么野呢?

1.桂林(秀)庐山(俊)泰山(尊)黄山(贵)。

2.短文紧紧围绕“野”字写了山野,水野,人野。

3.这两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二段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索溪峪山的特点。还用了对比,突出索溪峪的自然美、野性美。而第三自然段用了拟人手法,突出水的野性美。

4.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望着那崇山峻岭,不由惊叹,想与那美景拍个照,作个留念。嘴里吃着美味的零食,徒手攀起了山,与大伙一起嘻嘻哈哈,好不亲热。

《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美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写,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二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的。在教学时,我们通过整理感知后,确定要解决好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1.课文围绕索溪峪的“野”写了几方面的内容;2.紧扣课题、充分质疑,理解“野”在什么地方,并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意思;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的。

接下来让学生自渎自悟,我具体引导学生学习了山“野”这个部分的描写,在学生感悟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个方面,再辅之“一线天”、“百丈峡”、“十里画廊”、“西海峰林”等画面来想象理解相关句段,然后让学生读一读、数一数,看看文中列举了多少种山的样子,作者是如何把特点写具体的,从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最后我引导学生采用作者的表达方法仿写,先让学生欣赏图片(出示课件),看看这一池的荷花有哪些姿态,再展开联想和想象,先总的描述再具体表达,至少描写出三种不同的姿态。(这是班级同学写的一些句子:有的荷花亭亭玉立,宛如披着薄纱在湖中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有的荷花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了金黄色的花蕊和嫩黄色的莲蓬,它们好似微微一笑,散发出幽幽芬芳,使人神清气爽;有的荷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好像很谦虚似的;还有的歪着脑袋贴着水面,像在偷偷地打瞌睡一样。)。

虽然有的同学写得不尽完美,拟人手法运用得不够贴切,但还是有一定的想象力,只要课堂中多多创设一些小练笔,我相信他们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索溪峪的“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生字词。

2、读懂课文感受索溪峪的美,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美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3、在品味索溪峪的野性美的同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时数:1课时。

三、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森林公园,它与天子山索溪峪构成里山奇、水奇、石奇、云奇、树奇的武陵源。这里千峰竟立,争齐斗艳,山势之雄伟,山色之秀丽,让人称奇叫绝。这里哪儿都是一幅如诗画的天然绝景。其中索溪峪更是别具一格,有着其它景点无法比的魅力。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索溪峪。(板书:索溪峪的“野”)齐读两遍。

二  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整体感知。

1读了文章后,索溪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这篇文章从哪几方面来写索溪峪的?

三 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课文生字。

2读了文章后,索溪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第一段“野”

3朗读第一段,体会野。

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的(山、水、动物、游人)课件展示。

四 抓词句,合作学习品味语言美。

1,山有什么特点?“野”表现在那里?

(1)品读各种不同的美,欣赏画面。

(2)读重点句子,读文章。

(4)作者是怎样把这“山野”逼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先概括后具体)。

2,水野表现在哪里呢?

(1)章在描述时用什么修辞手法?找出来读。

(2)反复朗读体会。

3,动物野表现在哪里?游人“野”表现在哪里?

(1)小组合作学习四、五自然段,抓重点句。

(2)有感情地读这两自然段。

(3)理解“老叟,返朴归真,

4、品读最后一段,课件出示。

1、反复朗读。

2、哪个词能说明作者这种感受?

3、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读了这篇课文,你此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6、课文“野“是什么意思?(是天然的自然段美,没有人工的雕塑的美)。

五、学生是展示收集资料。

六、总结拓展(课件展示风景图片)。

1、你是否也想赞美一下索溪峪呢?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你的赞美之情?

七、板书设计。

山野。

水野。

游人野。

山  姿态各异。

水 野蜿蜒变幻。

动物自由自在。

人 返朴归真。

《索溪峪的野》教案

1.学会读记“恶作剧、奇妙无比、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从哪几个方面阐述索溪峪的“野”。

2.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表达的`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课件。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索溪峪的“野”。

2.“索溪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索溪”是张家界的一条山溪,那“峪”又是什么意思呢?可以根据字形来揣摩它的意思。(“峪”就是“山谷”的意思。看来,根据字形揣摩字义真是个不错的方法呢。)。

二读课文,解疑惑。

1.我们知道“索溪峪”的意思了,至于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

2.学生质疑解疑。

“野”的本来意思是什么?那么在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由此引导学生明白“野”在文中的意思是原始的,自然的,不加任何修饰的。

3.那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索溪峪原始、自然的“野”趣呢?(山、水、动物及人。)。

三精读课文,谈“野”论“野”

1.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野”的句子。

2.比较品评,感悟山“野”。

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

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1)如果有同学说到其中一句,建议将其他两句话一起出示研读,引导比较、体会。

(2)借助图片理解“断壁悬崖、千峰万仞、绵亘蜿蜒、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等的意思,引导学生分别感受索溪峪的山的惊险之美、磅礴之美、变化之美。

(3)选择其中一句,自由读,指名读,老师随机点拨与引导;老师引读,学生跟读。

3.领悟写法,感受水“野”。

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你觉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么地方?实际上,在常人眼中,这溪水是什么样子的?(溪水弯弯曲曲,一路朝前流去。)为什么读课文时,你觉得它“野”趣十足呢?(引导学生体会表达效果)。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4.体会动物的“野”。

(1)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体现“野”趣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谈谈体会。(野性十足的猴子惊得游客慌不择路。)。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读出“野”趣来。

5.体会人的“野”。

(1)人们亲身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猴子的十足“野”性后,也变得“野”了。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一个词最能看出这一点?(返璞归真。)。

(2)大致理解“返璞归真”的意思。

(3)再读这一自然段,看看游客们“真”在何处,“野”在哪里。

四再读全文,探“野”品“野”

2.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索溪峪教案

2、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

学生的问题:

1)野字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

2)课文围绕“野”写了哪些内容?

3)课文为什么要定这样的题目?

4)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告诉读者什么?

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值得研究的问题进行学习。

4、重点研究:课文围绕课题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5、理解感悟:选择自己喜欢或自认为描写得很好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并交流读后感。

《索溪峪的野》教案

1.课题:

(1)“峪”:山谷

(2)“野”为什麽加双引号?应如何读?

2.找学生读一下课文的几个生字

默读全文,给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思考:

1.索溪峪的风景最突出的特点是什麽?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这一特点的?

3.“我”游览后的感受是怎样的?

1.齐读第一自然段。总写索溪峪的特点。

2.让学生以“山”自述的口气读第二自然段。(注意局部的变化。)

3.让学生以“水”自述的口气读第三自然段。(注意局部的变化。)

4.让学生以“猴子”自述的口气读第四自然段。(注意局部的变化。)

5.让学生以“第三人称”的口气读第五自然段。(注意局部的变化。)

6.齐读第六自然段。体会游人的感受。

《索溪峪的野》教案

《索溪峪的“野”》是第11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紧扣一个“野“字,分别描写了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文章表达的内容、情感上与《桂林山水》相仿,文章结构也与《桂林山水》相仿,都是“总——分——总”的结构。

因此,我从以下方面入手设计本课的教学:

4.利用学生制作的幻灯片,进行欣赏性的品读训练;

5.运用讨论式学习模式,激活语言的积累,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训练。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紧扣一个“野“字,分别描写了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文章表达的内容、情感上与《桂林山水》相仿,文章结构也与《桂林山水》相仿,都是“总——分——总”的结构。

这一堂课,达到了以下教学目的:

1.重视朗读和感悟,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整节课以读代讲,只是在中心词和总起句等方面给予适当的点拨。

2.较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悟、自己搜索资料、自由探讨能力,效果较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前,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网上搜索有关索溪峪的图片,感悟索溪峪的美;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用课文中的文字配找来的图片,制作幻灯片,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中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最后运用讨论式整合模式,设计一项讨论题,让学生比较《桂林山水》和《索溪峪的“野”,在网上发表评论,内化课文内容,激活语言的积累,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训练。

建议:

2.时间安排上还是比较紧,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比较少,如果再进一步进行反馈,效果就更好。

附:教案:

目标。

1.认识“赋、淑、撅、叟、涤”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领悟作者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安排课前学生预习:

1.查字词典,自学生字词;

2.上网搜索有关索溪峪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保存。

课堂教学:

一、复习《桂林山水》一课,导入新课。

质疑:野可以组什么词?

出示字典中“野”的解释,这里应选哪种解释?

为什么题目的“野”要加上引号呢?

三、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

提示:找文中段落的总起句,从而对文章提纲挈领。

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是:山是野的。

第三自然段的总起句是:水是野的。

第四自然段的总起句是: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

第五自然段的总起句是: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索溪峪的野》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中蕴涵的返朴归真的意境。

1、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中蕴涵的返朴归真的意境。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文中的意境。

本课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

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论述和描写,首先把走进张家界索溪峪的整体感受概括成一个“野”字;接着,分别描写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最后,作者说由于索溪峪的天然野性荡涤胸怀,使自己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和清爽。

1、教师介绍: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数不尽的风景名胜、奇山秀水。

2、教师问:你们去过哪地方?

3、学生谈谈自己去过的地方。

4、教师问:同学们去过索溪峪吗?

5、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回答。

6、课件出示索溪峪的优美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说明:课件的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于索溪峪的“野”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学习下面的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谈谈读课文后的体会。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索溪峪的“野”的?

4、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山野 水野 动物野 游人野)

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让他们自己去初步地领悟作者的写作的方法,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会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做了训练。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二节,细细体会。

2、学生讲一讲各自的体会。

3、这一节,作者围绕哪句话写的?

4、教师问:你们体会到山的哪几种美?

5、教师总结: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

6、在这样的山里,你想做些什么?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节。

教学说明:让学生细细品味课文,去体会作者的作品中的意境,激发学生的童真,问他们想在索溪峪做些什么,让他们大胆去想象,体会那返朴归真的感觉。

1、教师:你们喜欢哪一种野,你就读那一节。(课件演示文中的文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讨论交流自己读的部分,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4、教师总结,并帮助学生领悟作者的描写和表达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教学说明:在学习山“野”的基础上放手自学,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的能力,老师要祈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1、请同学们读自己喜爱的段落,看谁读得好?

2、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3、比赛读,边读边集体评价。

4、你如果到了索溪峪,看到了这样的山和水,你会发出什么样的感叹?

教学说明:读中体情,用有感情地读激发学生对索溪峪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山 野

水 野

20、索溪峪的“野”

动物野

游人野

《索溪峪的野》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中蕴涵的返朴归真的意境。

1、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中蕴涵的返朴归真的意境。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文中的意境。

本课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

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论述和描写,首先把走进张家界索溪峪的整体感受概括成一个“野”字;接着,分别描写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最后,作者说由于索溪峪的天然野性荡涤胸怀,使自己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和清爽。

1、教师介绍: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数不尽的风景名胜、奇山秀水。

2、教师问:你们去过哪地方?

3、学生谈谈自己去过的地方。

4、教师问:同学们去过索溪峪吗?

5、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回答。

6、课件出示索溪峪的优美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说明:课件的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于索溪峪的“野”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学习下面的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谈谈读课文后的体会。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索溪峪的“野”的?

4、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

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让他们自己去初步地领悟作者的写作的方法,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会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做了训练。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二节,细细体会。

2、学生讲一讲各自的体会。

3、这一节,作者围绕哪句话写的?

4、教师问:你们体会到山的哪几种美?

5、教师总结: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

6、在这样的山里,你想做些什么?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节。

教学说明:让学生细细品味课文,去体会作者的作品中的意境,激发学生的童真,问他们想在索溪峪做些什么,让他们大胆去想象,体会那返朴归真的感觉。

1、教师:你们喜欢哪一种野,你就读那一节。(课件演示文中的文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讨论交流自己读的部分,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4、教师总结,并帮助学生领悟作者的描写和表达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教学说明:在学习山“野”的基础上放手自学,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的能力,老师要祈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1、请同学们读自己喜爱的段落,看谁读得好?

2、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3、比赛读,边读边集体评价。

4、你如果到了索溪峪,看到了这样的山和水,你会发出什么样的感叹?

教学说明:读中体情,用有感情地读激发学生对索溪峪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山野。

水野。

动物野。

游人野。

《索溪峪的野》教案

设计一节课(或选已有的一个教学实例),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它与天子山索溪峪构成了山奇、水奇、石奇、云奇、树奇的武陵源。这里千峰竟立,争奇斗研,山势之雄伟,山色之秀丽,让人称奇叫绝。这里哪儿都是一副如诗如画的天然绝景。

其中的索溪峪,更是别具一格,有着其他景点无法比美的魅力。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索溪峪”。

二、自渎文章。

出示自学要求:

1、读了文章后,索溪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这篇文章从哪几方面来写索溪峪的?

三、反馈、讲授新课。

1、读了这篇文章,给你了留下了什么印象?

展示:课文第一段。

2、指导朗读。

(山,水,动物,游人)课件展示。

根据学生的喜好灵活安排学习段落。

山有什么特点?

“野”表现在哪些哪里?(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课件展示)。

品读各种不同的美,欣赏画面,读文章。指导朗读。

作者一开始把它与其他的景点进行比较,那他是不是在贬斥他们呢?为什么?(强调美的不同,是一种天然的美,没有人工的雕琢的美)。

作者是怎样地把这“野山”逼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的呢?(先概括后具体)。

水野表现在哪里的?

文章在描述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指导朗读。

动物野表现在哪些方面?

游人人“野”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释“老叟”“返朴归真”“市井”

5、品读最后一段。课件展示段落。

是啊,作者在这样的境界里,完全被感染了,被净化了。感觉此时的自己是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哪个词能说明作者这有的感受。

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课文“野”又是什么意思?

7、看得出来,此时你们对神奇的张家界充满了好奇,在上课前我叫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张家界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

四、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五、总结。(课件展示风景图片)。

这节课,同学们了解了迷人的张家界,领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实,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很多风景名胜,如梦幻的九寨沟,神秘而质朴的西藏,险要的华山,秀美的桂林等等,愿你们有时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能象作者一样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你眼中美。

教学体会:

一、创设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合作学习成为可能。

二、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将几个人拼凑在一起,而应该对时间和人员等有合理的配置,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否则,小组合作只能成为几个人的共同学习,而达不到小组合作所期望的交流与提高的目的。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有合作机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

1、合理配置合作人员。

小组人员合理的配置,有利于小组合作顺利、有效地进行,也助于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此,在小组交流读书体会,探究感悟时,从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出发,根据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不同,在各小组中合理地安排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并且,每小组还选出了小组长,以组织、管理、协调小组的学习活动。

2、合理配置合作内容。

合作内容是指每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的具体问题。在《索溪峪的野》这课中,学生或感悟索溪峪的语言美,或领悟作者怎样写出索溪峪的野的,或质疑解疑。这样,在合作内容上体现出层次性,难易程度,使学生保持合作学习的兴趣。

三、采取适当的评价方法,使合作学习充满活力。

没有反馈,汉有评价,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合作学习后,首先对他们的合作过程给予积极的评价。在合作过程评价的同时,反馈合作学习的成果。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合作成果,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激励性评价,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愉悦和成功的喜悦。

在小组合作的中,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魅力。学生积极地融入其中,体会艰辛、享受乐趣。“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一次又一次地获得了合作的胜利!从而也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发展。

《索溪峪的野》教案

1、认识文中生字词。

2、读懂课文感受索溪峪的美,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美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3、在品味索溪峪的野性美的同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课时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森林公园,它与天子山索溪峪构成里山奇、水奇、石奇、云奇、树奇的武陵源。这里千峰竟立,争齐斗艳,山势之雄伟,山色之秀丽,让人称奇叫绝。这里哪儿都是一幅如诗画的天然绝景。其中索溪峪更是别具一格,有着其它景点无法比的魅力。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索溪峪。(板书:索溪峪的“野”)齐读两遍。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整体感知

1、读了文章后,索溪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这篇文章从哪几方面来写索溪峪的?

1、认读课文生字

2、读了文章后,索溪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第一段“野”

3、朗读第一段,体会野

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索溪峪的“野”的(山、水、动物、游人)课件展示

1、山有什么特点?“野”表现在那里?

(1)品读各种不同的美,欣赏画面。

(2)读重点句子,读文章。

(4)作者是怎样把这“山野”逼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先概括后具体)

2、水野表现在哪里呢?

(1)章在描述时用什么修辞手法?找出来读

(2)反复朗读体会

3、动物野表现在哪里?游人“野”表现在哪里?

(1)小组合作学习四、五自然段,抓重点句

(2)有感情地读这两自然段

(3)理解“老叟,返朴归真,

4、品读最后一段,课件出示

1、反复朗读

2、哪个词能说明作者这种感受?

3、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读了这篇课文,你此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6、课文“野“是什么意思?(是天然的自然段美,没有人工的雕塑的美)

1、你是否也想赞美一下索溪峪呢?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你的赞美之情?

山野

水野

索溪峪的“野”动物野自然美

游人野

山姿态各异

水野蜿蜒变幻

动物自由自在

人返朴归真

《索溪峪的野》教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还通过大量图片感受索溪峪的奇丽风光,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1、认识“赋、淑、撅、叟、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在认真读书、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1、谈话导入

2、展示图片

3、读课题,抓题眼。

1、自由读

出示要求: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想,课文通过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在书本上找出来,用笔做符号。

2、讨论交流。

1、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边读边想,段中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山“野”?

2、交流讨论

3、指导朗读

4、写法指导,句型训练。

操场真热闹呀,()。

1、自学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

根据学习山“野”的方法,自学水“野”、动物“野”、游人变“野”的段落,选择自己最喜欢一段读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请在课文中做批注。

2、交流学习心得

3、相机指导朗读

夸夸家乡自然风光

山“野”

水“野”

索溪峪的“野”

动物“野”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4,索溪峪的“野”,希望对你有帮助!

《索溪峪的野》教案

(1)自由挑选“习客”网站的网络资源区中有关中国名胜的资料,了解我国名胜。

(2)根据教师在“习客”讨论区中的问题,收发帖子。

a.你能告诉老师最喜欢的名胜古迹是什么?它在什么地方?

b.这个景点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话对大家说说吗?

(3)及时在讨论区中提出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求得别人的帮助。

(二)大量阅读,收发帖子。

1、学生阅读课前查找的有关名胜古迹的书报、杂志资料及网络资源区内教学总目标:

情感目标:。

1、通过上网浏览,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广泛阅读有关中国风景名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感情。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4、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初步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阅读能力:

1、通过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名胜,并能用一、两段连贯的话来概括说明那里著名风景区的特点。

2、通过深入阅读、协作作业,学生能找到与研究专题相符合的资料,并能通过图文对照,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句意,找出最能体现研究专题的语句,制成读书卡片,再结合自己的语言,完成演示文稿。

3、通过展示作品,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的、清楚地把名胜特点介绍给大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话,边听边记,边听边思的好习惯,以及比较有条理地、有重点的评价别人的作品。

操作技能:

1、进一步学习上网浏览、查询、筛选资料的能力,包括会使用搜索引擎等查询工具。

2、进一步学习应用bbs发帖子。

3、进一步学习应用word、powerpoint制作读书卡片、演示文稿。

教学总过程:

学习环节(一)广泛阅读。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通过广泛阅读有关富有特色的中国名胜的拓展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

阅读能力:

通过大量阅读,找到自己喜欢的名胜,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来概括描述那里著名风景区的特点。

操作技能:

1、进一步学习应用bbs发帖子。

2、进一步学习上网浏览、查询、筛选资料的能力,包括会使用搜索引擎等查询工具。

二、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1、出示课题。《我所喜爱的名胜古迹》。

2、提出学习要求:

提供的资料,以发帖子的形式在“习客讨论区”内针对教师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复,并关注其他同学的回复。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及时辅导。

3、教师及时刷新“习客讨论区”,了解学生发帖子的情况,将精彩帖子超链至主题学习的主页,并以在线方式鼓励、表扬学生。

(三)读读议议精彩帖子。

1、学生以小组学习形式,阅读并讨论超链在主题学习主页上的精彩帖子,共同合作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2、学生交流、点评。

3、教师引导、小结。

(四)小组讨论,完成小组自评表。

学习环节(二)深入阅读。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通过深入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的精神。

3、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阅读能力:

1、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学生选择相关信息的能力。

2、能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同学介绍专题研究的景点,并能流利地朗读喜欢的句子。

3、培养学生制作电子读书卡片的能力。

操作技能:

1、进一步学习上网浏览、查询、筛选资料的能力,包括会使用搜索引擎等查询工具。

2、进一步学习应用word制作读书卡片。

二、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1、启发谈话。

2、提出要求。

(1)按自己确立的名胜古迹的研究专题方向搜寻资料,认真阅读,制作读书卡片。

(2)找出能体现名胜特点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组合作完成2张以上的读书卡片。

(二)深入阅读,制作卡片。

1、学习制作读书卡片的方法,复习利用搜索引擎网站寻找资料的方法。

2、小组同学认真阅读,按自己确立的研究专题方向搜寻阅读资料,找到所需的材料后制成读书卡片。

3、师巡视,发现学生遇到难题及时辅导。

(三)交流读书卡片,评评议议。

提出交流评议的要求:

1、小组交流自己的读书卡片。(交流的方法和交流的形式请加以说明,体现语文性,让学生将优美的语句用特殊的颜色标示出来,并且感情朗读;找到的图片用几句话,围绕一个意思说清楚)。

2、同学评评议议。

3、教师点评,小结。

(四)完成小组评价。

小组同学讨论,完成小组评价。

学习环节(三)协作作业。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1、通过协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的精神。

3、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阅读能力:

1、通过整理读书卡片,提高学生围绕主题、选择合适信息的能力。

2、能结合研究专题,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一景点情感。

操作技能:

1、进一步学习上网浏览、查询、筛选资料的能力,包括会使用搜索引擎等查询工具。

2、进一步学习应用word、powerpoint制作读书卡片、演示文稿。

二、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1、启发谈话。

2、提出要求。

(1)整理已完成的有关中国名胜的读书卡片,看看有没有内容可以补充。

(2)给自己即将要做的作品取一个较合适的题目。

(3)制作的演示文稿能把自己研究的名胜的特点介绍出来,形式可以多样。

(4)演示文稿能运用动画效果。

(二)小组协作,完成作品。

1、小组同学每人负责完成一个环节,根据自己的设想,相互协作制作演示文稿,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表达方式。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遇到难题及时帮助解决。

(三)修改自己的作品。

小组同学检查自己完成的作品,发现不足的或是不完整的,及时修改。

(四)完成小组评价表。

小组同学讨论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完成小组评价表。

学习环节(四)展示反思。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同学分工协作,把各自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使同学对祖国的名胜有更多的了解,激起他们对祖国锦绣河山的喜爱之情。

阅读能力:

1、通过小组同学,以各种形式,用自己的语言,把名胜特点介绍给大家,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力。提高他们大胆表演的兴趣。

2、通过展示交流,培养学生听取同学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习惯。

3、通过讲讲为什么研究这个专题,研究中遇到些什么困难,初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提出要求。

师:学习了《索溪峪的野》后,同学们被它的美及奇特深深吸引了,大家一定想进一步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名胜古迹。因此,我们进行了拓展阅读,制定了《我喜爱的中国名胜》这样一个单元主题学习。在单元主题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广泛阅读,在“习客讨论区”将自己网上、网下看到的信息,通过发帖子的方式进行了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同学们认真思考,确立了自己的研究专题,有的同学研究黄山,有的同学研究西藏……,同学们又兴致高昂地在习客活动室进行深入阅读,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读书卡片,在协作作业中,同学们积极思考,构思自己的作品,制作了形式多样的演示文稿。老师看了你们的作品,犹如进行了一次中国游。今天,我们不妨成立一个“小虎虎”旅行社,让我们各位“小导游”带领大家一起旅游,饱览祖国的美景。

(二)展示作品。

1、师提出展示要求:

(1)他们是否能清楚地把名胜的特点介绍给大家;

(2)他们介绍景点时能否流利地用自己的通顺的语言描绘出来;

(3)他们小组同学能否配合默契;

(4)他们小组展示作品形式是否特别新颖?

2、展示作品:

(1)小组同学准备展示作品。

(2)小组同学合作展示作品。

(学生上台展示作品,按他们的分工,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一个旅游胜景,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3)小组同学相互评议作品。

(小组同学根据展示情况、根据要求评议。)。

(三)反思学习过程:

2、谈活动得失:通过一个月的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争过,笑过,……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现在作品完成了,请你们想一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觉得哪些地方做得很好,哪些地方还需要继续努力。

3、小组同学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