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大班科学活动不一样的我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大全5篇)

时间:2023-09-26 15:18:14 作者:雅蕊 2023年大班科学活动不一样的我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

一、推和拉。

1、一只大纸箱老师以十分费力的肢体动作和神情去端、拉、搬事先放好的大纸箱。

2、这是一只很重的箱子,怎样才能把它移到门口去呢?

3、幼儿思考后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用自己的方法来独自移动它。

4、这只大纸箱很重搬不动,也抬不起来,只能推或拉才能把它移到门口。

二、又推又拉。

1、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2、引导幼儿讨论各种办法,如很多人一起推它、拉它,又推又拉。

3、那么重的箱子我们可以推它、拉它,也可以又推又拉。有这么多的办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4、幼儿在老师的组织下自己组合来让大纸箱移动。

三、拉什么,推什么。

1、平时你们都拉过什么?推过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一些推、拉现象,并让幼儿自己总结只有推和拉才有物体的移动。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会变的水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1、请幼儿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实验。

2、准备一只煤炉、锅、烧杯。

3、挂图一幅。

1、朗诵散文诗《会变的水》,引导幼儿思考水是否真的会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回忆生活经验和在家做的“水变冰”的小实验,讲述“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3、幼儿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

l  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

l  你们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

l  水气是从哪里来的?

l  水变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l  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少?

l  水在什么时候变成水蒸气的?

4、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l  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汽变成水?

l  幼儿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l  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验证。

5、帮助幼儿梳理有关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经验。

(1)当水的温度在“0”度以下时,水就变成冰。冰融化了变成水。水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2)跟读散文诗《会变的水》,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反思一:创设环境有利于孩子发展。这次活动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所以我选择在室外进行活动,让一部分幼儿坐在两排台阶上,一部分幼儿围坐成圆圈,以便能让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实验的全过程,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情绪愉快轻松,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能集中。

反思二:追随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我出示孩子们自己带来的冰块问“水是怎么变成冰”时,由于从冰箱中拿出来有段时间了,小朋友看到冰有些融化了,就开始争论:“冰怎样变成水了?”“这个冰块怎么这么小了?那块还很大呢?”……这是我在教学中没有设计到的,显然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们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实验。鼓励他们用各种办法把冰块变成水。如太阳晒、暖气烤、开水浇、凉水泡、小手捂等。让幼儿比较哪种方法能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引导幼儿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反思四:重视幼儿的探索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在把水蒸气变成水的实验当中,有小朋友想出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水蒸气也会变成水时,小朋友都围过来试一试。这时我很犹豫,是阻止还是支持呢?结果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在一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等他们都一一亲自实验过,然后与他们一起讨论这是为什么。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将引导幼儿回到主题。

存在问题:                           

1、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如每组准备一只酒精炉、烧杯,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3、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

4、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大班科学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

1、通过玩巧提沙的游戏,探索提沙的方法。

2、通过尝试各种不同的工具,进一步探索提沙的方法。

3、进一步感知统计。

4、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1、湿沙、干沙若干杯。(与幼儿人数相等)

2、各种可提沙的工具。(树枝、粗吸管、细吸管、筷子、竹签、游戏棒、铅笔)

3、统计表4张。(每组一张)

一、幼儿探索提沙的方法。

1、幼儿探索提沙,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经验,老师加以小结。

二、幼儿尝试用多种工具探索提沙的方法,并进一步感知统计。通过玩巧提沙的游戏,探索提沙的方法。通过尝试各种不同的工具,进一步探索提沙的方法。进一步感知统计。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1、幼儿讨论各种提沙的工具。

2、幼儿尝试利用各种工具来提沙,并做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并进一步统计结果。

4、讨论细小工具提沙的方法。

三、延伸:探索怎样提干沙。

1、幼儿尝试提干沙。

2、幼儿尝试想办法将干沙变湿沙并提起来。

3、幼儿交流探索的过程。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

奇妙的气流

幼儿通过“吹一吹’’探究活动,感知气流运动所产生的'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6岁幼儿。

不同粗细的吸管及吸管做的漏斗、塑料小球(或乒乓球)、纸条或16开纸张、纸船(由幼儿活动前折好)、盛有适量水的盆、笔和记录卡。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向两纸中间吹气时,两纸是分开了,还是靠得更近?

试一试。

(1)两张纸距离很大时,向中间吹气。

(2)两张纸距离较小时,向中间吹气。

(3)两张纸平行放置,距离很小时,向中间吹气。

说一说我的发现。

(1)两张纸距离很大时,向中间吹气,纸没有动。

(2)两张纸距离较小时,向中间吹气,两张纸都向中间倾斜。

(3)两张纸距离很近时,向中间吹气,发现两张纸合在一起了。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用漏斗吹小球,小球会不会跑?

试一试。

(1)把小球放在小漏斗口向上吹。

(2)把小球放在小漏斗口向下吹。

(3)把小球放在桌面上。

说一说。

(1)向上吹时,小球悬在漏斗口上方,不跑也不掉,而在漏斗里转动。

(2)向下吹时,小球贴在漏斗口滚动,也不掉下来。

(3)用漏斗倾斜吹时,小球掉下来。

记一记我的实验结果。

吹水中小船。请幼儿将两只小纸船平行放在水里,中间留适当距离,然后向两船中间吹气,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吹乒乓球时,球要靠近气流面,用力尽可能大一些。

大班科学活动方案

1、幼儿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锁,知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兴趣尝试开锁方法。

2、幼儿能较清晰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各类锁、小房子、小动物、挂锁内部结构图片。

一、出示锁激起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们有没有见过锁?在哪儿见过锁?

幼:见过。

(1)在家里的橱门上有锁。

(2)抽屉上有锁。

(3)家里的门上有锁。

(4)妈妈的单位里有锁。

师:妈妈的'单位里什么地方有锁?

幼:单位里的保险箱上有锁。

师:为什么要用锁?

幼:(1)如果没有锁,小偷就会来偷东西了。

(2)如果没有锁,我家的钱都要给别人偷走了。

二、尝试开锁

1、师:你们开过锁吗?是不是想试一试?

幼儿尝试开锁。

(许多幼儿虽然见过锁,却未试过开锁,一开始幼儿拿了钥匙和锁以后,反复观察寻找钥匙可插入的地方,找到锁眼后,又尝试着把钥匙插入其中,正正反反试了好几次后开始旋转钥匙,试图打开锁。有的幼儿在多次的尝试后仍未打开锁,即求助老师或是同伴。教师引导已打开锁的幼儿再锁上锁,反复多开几次。鼓励已成功开锁的幼儿去教有困难的同伴,大约3分钟后,所有的幼儿都打开了手中的锁。)

2、交流。

师:你们都打开了吗?你们是怎么开锁的?

幼:我拿钥匙放到洞洞里去。

师:洞洞应该叫什么?(丰富词汇:锁眼)钥匙是放进锁眼的吗?有没有更合适的词?(纠正用词: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