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物理摩擦力微课(模板18篇)

时间:2023-12-20 15:56:52 作者:紫衣梦

范文范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我们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高中物理滑动摩擦力教案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摩擦力与弹力地位等同。本节知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故应对该节内容的教学引起高度的重视。本节教材从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考虑出发,从静摩擦力入手,然后介绍滑动摩擦力。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认识摩擦力的规律,使学生认识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学情分析: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力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在生活经验和课堂实验的双重引导下,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摩擦力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会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知道生产和生活中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实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认识静摩擦力,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难点:

理解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利用二力平衡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利用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方法设计。

首先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让同学们思考讨论,引出摩擦力。接着通过实验演示或学生实验认识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以及最大静摩擦力的关系,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教学方式与手段。

教学方式:多媒体展示,教师现场实验,学生自己实验。

教学手段:本节课以多媒体手段展示生活中与摩擦力有关的物理情境,引出摩擦力。再通过课堂小实验让学生探究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让同学们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列举花样溜冰比赛,人推桌子,下雪天在地上铺炭灰等与摩擦力有关的场景,展示生活中摩擦力处处存在。

2.本章知识介绍。

在初中时已经学过,俩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摩擦力。在本节课,将进一步探讨几种具体的摩擦力分类,包括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在静摩擦力中将着重点出最大静摩擦力。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和大小。

二、新课教学。

实验:把毛刷放在桌面上,用力拉毛刷的把手,使毛刷上部稍稍移动一些,刷毛的下部由于受到桌面的摩擦仍静止,使得刷毛发生了弯曲。这表明刷毛和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的作用。让同学们观察并指出此时毛刷和桌面分别受到的摩擦力的特点和方向。

在上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教科书中小孩推木箱的实例,得出结论。

引入静摩擦力:俩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所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思考:什么叫有相对运动趋势?

考虑瓶子瓶口竖直朝上被手握在空中静止,由平衡条件比较容易判断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和瓶子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瓶子的静摩擦力方向向上。但瓶子相对手的接触面有向下滑动的趋势。假设接触面光滑,瓶子一定会向下滑落,这个“向下滑落”的方向就是瓶子相对接触面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而静摩擦力与这个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1.如图所示,在托盘里放一定质量的砝码,木盒子静止。逐渐增加砝码的个数,物体仍静止。根据二力平衡分析木盒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shapemergeformat。

2.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粗糙程度各不相同的毛巾、棉布、木板,重复上述实验,当物体仍静止在桌面上时,分析此时木盒子所受静摩擦力大小,并与上实验对比。

3.在木盒子里逐渐添加砝码,重复第一个实验,分析此时木匣子所受摩擦力。与其他俩实验对比。

4.观察:当托盘中的砝码增加到某一重量时,木盒子将开始运动,此时木盒子所受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小结: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与绳子对物体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与物体所受拉力的方向相反。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与跟它相平衡的力有关,静摩擦力随平衡力的增大而增大。

举例生活中的滑动摩擦力,让学生感受到它的无处不在。

在冰面或湿滑的路面上,人跑几步后,若不再跑动,会在冰面上或湿滑的路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缓慢抽出压在重物下的纸条时,手要持续用力,同时重物会跟着纸条移动一段距离;擦黑板时,黑板对黑板擦有阻碍作用。

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探究对比物体的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观察并记录下木块从跟木板一起移动到滑动时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放大演示教科书中的实验3.3-2,让学生分析讨论物体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通过演示教科书实验3.3-2,结合学生讨论后得出的结论,继续启发学生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都有哪些,并让学生积极回答。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下图所示,水平拉动木块下面的木板2,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是木块1受到的摩擦力。

该实验在操作时木板2的运动不要求匀速,但开始启动时要缓慢一些,木块与木板之间从相对静止到相对滑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会晃动。用毛巾铺在木板2的上面,重复上述实验步骤;保持木块与接触面的情况不变,在木块上面放一重物,再做一次对比实验。并据此寻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探究后,请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shapemergeformat。

此实验采取边实验边教学的方法,在教学提纲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寻找答案。给学生每2人一组准备好随堂实验器材。

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俩个物体表面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如果用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表示压力的大小,则有:。其中是比例常数(无单位),叫做动摩擦因数。

思考:

公式中的压力大小与重力大小有直接关系吗?

的数值与什么有关?(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没有单位)。

课下思考并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为何与接触面积、运动方向无关。

4.总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即彼此之间有压力;。

有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

接触面不光滑。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多媒体。

(一)引入新课。

推桌子前进时很费力,为什么?

(二)新课学习。

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

猜想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猜想四:与运动速度有关。

针对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3.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

例:人走路。

a.哪里存在摩擦?

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

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

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

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

例:滑雪比赛。

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

b.怎样减小摩擦力?

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

(3)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高中物理滑动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的问题,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在高中要对《滑动摩擦力》从产生到大小计算、方向判定的掌握,还有一定的难度。为让学生能全面掌握滑动摩擦力的知识,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究,能比较深刻理解本节知识。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本人认为基本上达到了课前所预期的教学目标。此次的探究活动设计,基本上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大部分同学探究过程认真、细仔、方法得当,但有少一部分学生的探究活动存在一定的方法问题,如操作不科学、读数不准确等,导致测量结果误差较大。当然,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不久的学生来说,由于在初中学习中自主探究活动较少,存在一定的方法问题在所难免,今后只要多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对实验误差的分析不够,另外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中是否与物体间接触的面积有关,没来得急探究。可能今后一节在内容安排上应做适当调整,整堂课都放手给学生去探究,再来比较课堂效果。

《摩擦力》初中物理说课稿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力。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在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中,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自动导入到本节第二个环节"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学习。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是否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并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2)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3)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二力平衡知识)。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四个实验小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变量控制法”。接着再讲述:“变量控制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多因素问题的研究。它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物理问题,也适用于其他科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我们还要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1、定义:

摩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擦压力的大小。

力3、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小压减力。

4、增大摩擦增大压力减小摩擦使接触面光滑。

力的方法使接触面粗糙力的方法变滚动为滑动。

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分离。

文档为doc格式。

中考物理摩擦力的复习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互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f)。摩擦力只可能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接触的物体间不存在摩擦力。要发生相对运动是指两个接触的物体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例如沿水平方向推讲台,但没有推动,这就是因为地面对讲台有摩擦力);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是指已经在相对运动(例如在冰面上滑动的冰壶最终会停止,是因为冰面对冰壶有摩擦作用)。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其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运动,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相同压力下,物体在不同物体的表面上运动,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可以由公式f=n来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滑动摩擦系数(即摩擦力和压力之间的比值),n是压力(支持力)。

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接触,并且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没有相对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其方向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叫做滚动摩擦力。轮子在地面上滚动时会产生滚动摩擦。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要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正因为如此,在地上拖动一圆筒比滚动一圆筒困难得多。

在生活中,摩擦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例如人走路、骑车、握笔,传送带传送就需要增大摩擦。而像机器运转时,格零件之间的摩擦就是有害的,它使机器发热,既降低了机器工作效率,又加快了零件的磨损。可以通过增大压力或使接触面变粗糙来增大摩擦,可以通过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或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

2、教材版本: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3、学科:物理。

4、课时:2课时。

5、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本,根据导学案初步掌握知识。

1、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滑动摩擦力和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2、现状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摩擦力的接触,所以对于接受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应该不会难。

就学生状况来说,本班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喜欢老师用点拨式的教学方式,喜欢思考和讨论;所以对于本节课中的难点理解突破应该不是大问题。但是由实验现象总结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不强,所以要注意引导。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要调动学生相互交流。

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本节课的教学就尝试采用实验探索、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加强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滑动摩擦力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观看花样滑冰表演。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2)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同学来说他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3)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请部分学生说出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并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比较一下自己做的和别人做的有什么区别,自己做的在哪个方面没有注意到。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怎么办?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什么。我们以前有没有用到?试着回答一到两个实验。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学生都很熟悉,而且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了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试着说说将有哪些情景发生。

5.课后作业:

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1、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地位。这与传统的教学不同,这节是按新课程理念和目标,将学习的重点转化为知识的探究过程。

2、要转变教学理念,不能走形式上的科学探究,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以达到教学目的。而这个教学环节对能否真正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和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和语言的技巧性;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节课完成科学探究,总结实验的方法;第二节课再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以及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假如没有摩擦力物理作文假如没有摩擦力物理小论文

我叫摩擦力。

有一天,摩擦力出门了。他看见一个小朋友在滑冰,他就调皮的碰了一下。小朋友就摔跤了。他又看见车轮子,他就在车轮子上画满了花纹,车子就开的很快了。电锯也要用到摩擦力,不然就锯不了树了。拔河要用到摩擦力,不然一拉就给对方拉过去了。

如果世界没有摩擦力的话,车子刹车系统没有用了,会撞到人。小朋友上学的时候,桌子椅子动来动去无法上课了。

老师:馨宇,你太厉害了,懂得这么多科学知识。多看书就是好,不仅懂很多知识,还能写出这么好的作文来。

中考物理重点考点摩擦力

摩擦力画法的几种类型:

1.第一种类型是物体在粗糙平面上受一个水平拉力,这样的话摩擦力就和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第二种类型是物体在粗糙平面上受一个不为水平方向的拉力,(可能斜向上或斜向下)值得一提的是这类问题的摩擦力在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求解的时候,要注意它的fn的情况,即我们所谓的正压力,显然这里的fn不等于重力,这里的fn等于拉力的一个分力和重力的一个合力。

3.第三种类型是物体在斜面上受里的问题,物体在斜面上静止必然受到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方向和物理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当然如果扩展的话,还涉及到斜面上受外力的情况,摩擦力另当别论。

4.第四种类型是传送带上摩擦力问题,这种题目通常以一个物体无初速度放在一个速度是v的传送带上的情景出现,因为物体刚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的动力即摩擦力来提供。当然还有先计算它在到达传送带另一端的时候是否已经加速到了传送带的速度,这里不做说明。

摩擦分类:

(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此时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对在它表面上滚动的物体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3)静摩擦: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它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当静摩擦力增大到最大静摩擦时,物体就会运动起来。

中考物理重点考点摩擦力

猜想与假设:

a: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b: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可能与接触的面积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

器材: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砝码、棉布。

原理:二力平衡的条件。

结论:

结论一: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结论二: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如何解决摩擦力实验探究中测力计示数不稳定的问题:

在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只有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实际操作过程中,木块的运动状态不稳定,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不稳定,很难读数。当拉动长木板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例: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术板等。

(1)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很难读数,其原因是____。

(2)为解决上述问题,小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解决了上述问题,这是因为____。

解析:甲图中,只有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当木块的运动状态不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不稳定,很难读数。乙图中,无论长木板怎样向左运动,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弹簧测力计向右的拉力和向左的摩擦力,二力平衡,始终静止不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增大压力。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使接触面光滑。

3、变滑动为滚动。

4、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加气垫、电磁场使接触面分离)。

物理摩擦力教案

知识目标。

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一、基本知识技能:

3、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成正比.。

4、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5、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6、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讲解摩擦力有关概念的教法建议。

1、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和生产中利用摩擦力的例子;

2、让学生思考讨论,如:

(1)、摩擦力一定都是阻力;

(2)、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3)、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二、有关讲解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法建议。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

1.了解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科学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实例。

教学手段: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

(体现复习旧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过程讲授、重难点突破、师生互动、问题设计、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环节)。

一、新课内容。

视频播放:冬奥会冰壶。

问:冰壶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那么它离开运动员后会不会一直运动下去?

生:不会,最终会停止下来。

问:冰壶从运动变为静止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生:有。

小结: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问:滑动摩擦力阻碍冰壶的运动,使其最终静止,你知道这个力的方向吗?

生:与运动方向相反。

小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问:运动员一直刷冰面对冰壶有什么影响呢?

生:让冰壶运动的更远。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是固定的,哪些因素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呢?

1.提出问题。

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或假设。

师:你们的猜想是什么?

生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生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生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生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

师:同学们很善于思考,你们作出的猜想有合理的地方,要证明你们的猜想正确,怎么办?

生:实验验证。

师:很好,大家都已懂得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

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只能对前面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

3.设计实验。

师:滑动摩擦力是产生在发生相对运动的两个接触面上,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的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材料,接触大小有关,对这些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我们只能一个一个的单独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变化怎样影响摩擦力时,必须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否则,你就无法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是由哪个因素的变化引起的,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问题时必须注意的“变量控制”方法。如在研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要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而在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时,则应控制压力等因素的变化。

4.分析论证。

运动的物体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那静止的物体会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呢?

演示:向左用力拉气球,气球从静止变为运动,请另一个同学同时向右拉气球,气球静止。

师:当物体受到两个大小相等同一直线的力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演示:用力提起气球,静止不动。

此时气球受到哪些力作用呢?

四、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存在摩擦?这些摩擦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生甲:足球场亡,摩擦力可以帮助守门员抓稳足球,这个摩擦是有益的。

生乙: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间存在摩擦,这个摩擦是有益的。

生丙: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桌面对木块有摩擦力,这个摩擦力是有害的。

生丁:机器转动时,零件间存在摩擦,这个摩擦也是有害的。

师:同学们发言很踊跃,说明大家平时生活中很注意观察,这是一个好习惯,希望今后保持。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

举例说明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五、归纳小结与学习过程评忙。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决定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增大有害摩擦的方法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初中物理《摩擦力》说课稿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是在重力、弹力之后研究的第三种常见的力,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介绍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为主线,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本节课体现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匀速直线运动和二力平衡等知识。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摩擦力的接触,所以能够理解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知道摩擦力;

2、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的理念,提高科学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探究实验过程设计和实验数据获取及实验表格处理。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2、学法:据以上教法和学生的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学法为: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归纳法,数学推理法。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趣味活动】活动器材:一盘花生米和一盘玻璃球,两双筷子。

活动规则:由四个学生分成两组,一位同学用筷子夹花生米,另一位同学用筷子夹玻璃球,在30秒内,看谁夹取的数量多。

【提出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参与趣味活动,认真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活动体验】。

1、将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并在其上滑动,体会桌面对手的前进有什么影响。

2、将牙刷的刷毛直立在课桌的表面,用力推动或拉动牙刷,观察刷毛弯曲的方向与牙刷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3、用两根手指在桌面上模仿人走路的情景,感受指尖受摩擦力方向。

【提出问题,引导讨论】你感到摩擦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力?作用在哪?作用方向如何?

1、定义。

2、产生条件。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教育学生,分析事物首先要从观察开始,使学生亲近物理,拉近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介绍实验装置,指导学生实验。好,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测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温馨提示:

1、实验中应注意保持长木板水平;

2、保持弹簧测力计与长木板平行;

3、保持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结束,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实验能力,了解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学生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反思、尊重实验结论的精神。

(三)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问题过渡】从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组的同学测量的结果不同的。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大家根据实验及生活经验大胆猜想。

由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

【设计实验】。

利用桌面的实验器材,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

1、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以下问题:

(1)用什么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2)如何改变压力大小?

(3)如何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小组内充分讨论,并在老师指导下得出结论:

(1)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

(2)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的钩码来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

(3)通过在长木板上铺毛巾来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注意实验表格自行设计,实验后交流。

【进行实验】。

分组进行实验,并及时做好记录。

【分析论证】实验后,引导学生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评估与交流】操作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及改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的意识;及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

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请大家想一想,假如没有摩擦会怎样?请同学们课后找一找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力,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有害的?对于有利的摩擦,我们要设法增大,对于有害的摩擦我们要设法减小。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

a、两个物体接触且有。

压力。

b、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c、接触面不光滑。

3、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4、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三、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争以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在实验过程中,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分层次教学,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寻求多种探究方法,加深了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操作、设计让学生在边玩边学中,获取物理知识,让他们感觉物理并非枯燥无味,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

1.学生能说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和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重点】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难点】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环节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将手举在空中并尝试前推,再请学生将手压在桌面上并尝试前推,引导学生发现将手压在桌面上前推时受到了某种阻碍。结合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受到了阻碍说明其中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这种力叫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特点,进而引入本节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问答: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力时手和桌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得到手紧贴着桌面移动,手和桌面之间产生了摩擦的结论。

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提出“滑动摩擦力”并明确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自主探究: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显微镜下物块与桌面接触面的微观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显微镜下的接触面与肉眼观察时有什么区别。

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总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正是因为接触面凹凸不平,所以当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彼此阻碍,产生滑动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小组讨论:请学生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一:将手压在桌面上前推时,发现手越用力压桌子,滑动摩擦力就越大,所以猜测可能与接触面压力有关。

猜想与假设二:滑动摩擦力是因为接触面凹凸不平产生的,所以可能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教师提示:教师提示学生设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并且因为是通过二力平衡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在拉动物块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匀速。

实施实验:学生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确实与接触面的压力和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情况下利用了摩擦力,哪些情况下需要防止摩擦力的危害。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观察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情况是利用或防止了摩擦力的危害,并想一想是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初二物理摩擦力怎么求

9.在图中,平板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随平板车一起运动的木箱a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

10.小明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作了以下猜想:(1)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2)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3)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她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显示的读数是拉力f的大小,间接测得摩擦力f大小的关键是要保证木块做运动.实验中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是因为若把弹簧秤拉力增大,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将如何变化?(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比较_________图和_______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擦力越大。

(3)比较1、2次实验可以得到:

比较2、3次实验可以得到:(4)为了检验“猜想(3)”是否正确,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在增加一个步骤,写出你所设计的这一实验步骤11.如图所示在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

(1)小宇同学的两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时,它应将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在毛巾面上做直线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甲、乙两次使用同一弹簧测力计,甲的示数为4.1n,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3)小宇发现:甲、乙实验装置两次测量的实验数据存在较大误差,于是他设计了新的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请你写出该实验装置相对于甲或乙在减小实验误差上的改进.(只要写出一条即可)。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

让小朋友在活动小认识摩擦力.初步了解摩擦力对人类的影响:

培养小朋友对摩擦力的兴趣,发展动手能力。

操作技能的掌握。

汽车玩具、积木、瓶子、笔、拔河绳等。

1.通过活动让小朋友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1)让小朋友用手搓桌面,用脚搓地面,然后说说感觉?(有一种力阻碍磨擦即摩擦力)。

(2)再让小朋友扫地,擦黑板,擦玻璃,了解扫帚与地面问、板擦与黑板间、布与玻璃之间也存在摩擦力。

2.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辆同样的小汽车在相向斜画的积木上往下滑,其中两个斜面上分别铺有一块毛巾,一块手。

的汽车走的最慢,因为毛巾最粗糙摩擦力大。斜面上铺有手帕的汽车走得最快,因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3.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1)拧紧的瓶盖打不开怎么办?引导小朋友回忆用肥皂洗手滑溜的感觉.尝试用肥皂水把瓶子打开,因肥皂水可减少摩擦力。

(2)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开怎么办?自行车链子转动不灵活怎么办?(给幼儿提供石蜡、柴油让小朋友尝试,用减少摩擦力来解决问题?)。

(3)你手中的钢笔怎样才不易被别人拔出?爬杆时怎样爬的快?(让小朋友亲自体验活动,从中得出答案:用力握紧(或夹紧、可以增大摩擦力):

(4)在地板坎教室里走路易打滑怎么办?(穿上带花纹的鞋子,加大摩擦力)。

煤灰和黄沙,加大摩擦力)。

把材料放入操作区便于小朋友继续操作活动:

评量:

下面的问题是问增大还是减小摩擦力:为什么用力系鞋带?滑冰鞋上为什么装有铁轮子?

有些科学概念在活动中的出现,不是让小朋友掌握,而是便于老师理解指导,因小朋友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应在实验活动和游戏活动小渗透科学知识,目的在于激发小朋友的兴趣,懂得粗浅的道理。

中考物理重点考点摩擦力

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接触面粗糙不平;。

(2)两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

(3)两物体之问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接触面上有压力产生。

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方向总是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和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说明:“相对运动方向”不是“运动方向”。我们以人走路时地面与鞋底间的摩擦力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人走路时,脚用力向后蹬地,脚相对地向后运动,摩擦力阻碍了脚向后运动,但有利于脚向前运动,因此地面给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与人的运动方向相同的。由此说明,摩擦力有时阻碍运动,有时有利于运动,但无论哪种情况,必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时用到控制变量法。为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先使木块在同一木板上面滑动,即保持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这一个量相同,改变压力的大小,看滑动摩擦力是否改变;然后保持压力这一个物理量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让木块分别在较光滑的小板上和较粗糙的毛巾面上滑动,测出摩擦力的大小,根据测出的数据进行判断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结论。

例1:小明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记录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1)在这个实验中,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第1、3两次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控制的变量是______。得出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第1、3两次实验中的压力相等,产生的摩擦力不同,说明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木块与棉布),摩擦力越大。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若研究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保持接触面不变,即第l、2两次实验,从数据中看出,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答案:(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

(2)1、2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平衡状态中摩擦力大小的判断: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一对平衡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从而来判断摩擦力情况。这也是判断各种摩擦力情况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例:体重为490n的某同学用双手握住竖直的木杆匀速上攀,他所受的摩擦力()。

a.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

b.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

c.大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

d.小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人匀速上攀,受力平衡,重力等于摩擦力,且方向相反。

答案:b。

初中物理《摩擦力》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摩擦力》,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好的教材分析会帮助我们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所以,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3节。本节主要介绍了摩擦力的产生,作用效果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各种力以及二力平衡,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本节课作为介绍常见力的最后一种,起到了收尾总结的作用,并结合之前所学的力的知识初步对生活中的各种力的现象。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通过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知道了教材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特点。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系,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学习控制变量法更是能帮助他们在探究科学的路上更进一步,在设计实验以及具体操作时,只需我稍加引导即可,因此,我指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特点,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有关。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日常中的摩擦力现象以及测量摩擦力大小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2)通过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熟悉使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规律的习惯。通过严谨的'实验过程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要上好一堂课,还要明确分析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摩擦力,知道如何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设计实验。

【难点】。

摩擦力的测量方法,控制变量法的实验过程,设计实验。

五、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接下来,我会顺势让学生再思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各种作用,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摩擦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时,我会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并让他们亲自动手练习测量,主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例推测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且让学生根据以往的实验知识设计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并对设计方案进行点评和引导修正。

探究影响因素时,我会做3个对比实验:

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

3、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长木板,保持放在木板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

学生有了之前测量摩擦力大小的经验,就可以更好的掌握研究影响因素的方法。

实验结束之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并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本堂课的核心知识点在这里指出。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暴露出的理解不足的问题,我将会带领学生思考摩擦力在生活中都有那些防止和利用,加深学生的记忆,并引出下一个问题。

我会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进行拔河比赛,谁能赢?为什么?

【意图:巩固提升环节,关键是】。

最后是小节作业,我将设计如下问题,两个质量相同形状不同的木块,在粗糙程度相同的的平面上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运动,则两个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哪个大?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