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路遥作品读后感(汇总5篇)

时间:2023-10-09 18:06:35 作者:纸韵 2023年路遥作品读后感(汇总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斜斜地趴在木头地板上,忙碌之后的闲余变得很充实。想象小猪一样昏昏睡去,却发现窗前的一切如此有感染力,使我不得不想象这些温馨的过往。突然在转念之间发现了一首很美的旋律,于是《春江花月夜》拉开了序幕。

———引子

原来今天,我们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存于世;原来今天,我们同样持有悠久的情感放肆在这个凄美的夜晚;原来今天,我们一起走过漫长漫长的.古道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轨迹。

试着打开所有的感官,尝试将生命的一切寄托在这个凄迷的夜晚。月光的动貌显现眼前。月华随云影荡漾,在灰飞湮灭中,瀑布般的月光之花是生命的涌动,飘扬在这个了无尽头的宇宙。宽敞的月河,你在最深远的天际中闪动。

原来一切竟是如此简单,一年年地过去,可每年的寄托都未相同,每年的今日一过,你又是新的轮回。生命在你的世界里是无所在的。因为你,是生活的永恒。

我听见,你用亲切的歌声传达生命无极限的真理;我闻到,你傲人的芳香向人们诉你孤独的忧伤;我看见,你牵动淡红的绳子传去女子对恋人的情感;我触摸,你淡雅的影子也在一直支持我努力前进;我感到,你是浩荡天空中的一面明镜,无限和有限的年华,在你的手中已被牢牢把握。

今天,我在想月的日子里,告诉你我的心事,你将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渐渐老去。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唐朝就像是汉文化的一次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星空下的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守己,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喜欢唐朝,因为回想起来,往往一年最美的那几天是去度假和露营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作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开头便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并且整首诗接下来全是描绘的自然现象,把人的视野带入进了偌大的宇宙空间。强调了初唐时期人特有的一种前所未有的辽阔,“春江花月夜”也就变成了美好时光、黄金岁月的代名词。诗中包含五个名词: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像是五个独立有互相呼应的主题。这些存在于自然中的主题,偶然间因缘际会发生了互动关系,可是它们有各自离去。佛家语:“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当意识扩大到宇宙的高度,发现每一条河流此时都被月亮照着,继承了老庄思想里的“天地无私”。

它们是知己,也是陌路。

“江畔何人初见月?”张若虚在公元7世纪左右,站在春天的江边看夜晚的月亮,然后他问:“谁是第一个在江边看见月亮的人?”,这句子问得重,但也就是无解,屈原的《天问》,春秋战国曾经也问过“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但之后的农业伦理却把人一把拉回来,所以汉诗里会说“努力加餐饭”,呐,先把老婆孩子照顾好。而停留在唐诗里,是张若虚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样通俗的句子为这句话做了收尾,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思。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春江花月夜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以春晚的潮水暴涨,明月升起开头,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潮生明月。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景色动人的生命。月光照耀千万里,哪处的春江没有明月的朗照?江水绕着充满春的气息的原野转过,月光也泻在开满鲜花的树林上,就像是树被撒了一层白雪。我真的很佩服诗人,一开篇便就题发挥。巧妙的把“春江花月夜”五字化为一个神话般的场景,创造了优美恬静的氛围。

江天一色,澄清的天空只有一轮孤月。诗人陷入了沉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的思绪不仅仅只停留在月亮上,他紧紧地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是永恒的。也正是人类的永恒,人生有穷已的我们才能和年年相似的江月共存。其间不难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短暂的感伤,但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透过这两句诗,我们聆听到了初唐盛世的那种昂扬向上之音。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笔锋一转,把年年相似的月亮写成是在等待人的。但月光下,只有大江奔腾而去。月亮有情,选择等待;江水无情,匆匆步履。整篇诗由上半篇的写自然景色转到描绘人生图景,引出了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绪。

白云,扁舟子,指的都是离人。离人悠悠一去,就如白云飘忽,清风浦上留下的愁有几许!谁家的扁舟子,让明月楼上的人相思不已!“谁家”与“何处”互文,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如此的离愁别绪,诗人才如此设问。

接下来,诗人用可怜承接何处。用月亮烘托在楼上等待的思妇的悲。徘徊两字极其传神,把拟人的月亮的不忍心,要在楼上徘徊,要与思妇作伴,为她解愁的心思艺术性的放大。岂料,月亮好心干坏事,皎洁的月光令思妇触景生情,思念不减反增。她要赶走这月光,但月光就是不消失。这里的“卷”和“拂”,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妇内心的惆怅。但是困扰她的月光现在不也正在照着远在他方的离人吗?“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此时的思妇终于想通了,希望月光能把自己的思念遥寄他方。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其实,何止在家的思妇在想念离人,离人也想念着故乡啊!可惜江水流春,流走的不仅是春,更是离人的青春和梦想。月亮升起又西斜,离人还是远离故乡。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无限。“不知乘月几人归”,离人思忖着。我想离人也是想也乘月而归的,但是一切可能实现吗?只能接月光把他的离情,撒在江边的树林上。

全诗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结情。其中“春”“江”“花”“月”“夜”运用了“发生法”使其出现,又用“消归法”使其消失。月光是一条贯穿性的.线索,有它将哲理性思索,将思妇,游子紧紧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情,景,理有机统一的完整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情是升华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在开篇诗人用神来之笔给人描绘了一幅奇丽的图画后,(全诗以月、水为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色,织就了一幅光彩斑斓的春江月照图。)转入了对永恒宇宙和有限人生的探索。

诗人在空灵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问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识,表现了对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这代像唐人一样满篇壮丽山河,也没有谁像唐人一样不著一字“我”,却通篇都是我。

自然与“我”的存在,几乎可称是唐诗最动人心魄的美感所在。唐人仿佛生来有一种自信,似乎山河众多美景,从冥冥远古至今就是在等着我的到来,这也许是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气概,可我更愿意相信,唐人这种关乎宇宙意识的美学认知,其实也是源于与自然灵契相合。

我实在是羡慕极了唐人与山水这样紧密的关系。自然由于唐人的存在,已经快成了盛唐的代号——海上生明月,阳春召烟景……这样的亲密与自豪,实在是久违了。

我记得玄武湖人满为患的呻吟,也听过钟山不堪重负的叹息。自然在当代人的印象里,到底淡褪成阴霾城市必需的山河之肺了。

再也没有人有几分张若虚的豪气,能写江月代代相似,江月只为待我。现代人仿佛从山水画意里抽身而去了,山河沦为景点,到处有我在,却再没有那一颗颗与山林同呼吸的心了,没有了那独笙幽篁的身影,没有了那多病登高的衰迈,连柳子厚恐怕也无法对现今的西山讲一句“皆我有了”吧。

山河勿念,我在的生命,在古时大抵已经结束了。

然而岁月还在,江月仍待。

也许有一日,可赴山河旧约吧。

我在江月,我在河山。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都钟爱有加,曾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吟诵它,代言过它,例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等,可是今天我要讲的是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诗,这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华丽又空灵,深沉又壮美,它沿用陈隋的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诗人还把对月亮的喜爱寄托在诗中,它好像对一轮明月有说不尽的话,有讲不尽的愁。虽然张若虚只给我们留下两篇诗歌,但这些诗也是闻一多先生眼中的“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人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本诗题目以人世间最美好的几个事物组成,在张若虚的笔下显得生机勃勃,一轮明月也显得更加明亮透彻,读着读着,就能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种景色纯洁、高雅、洁静,让人神游。

我喜欢《春江花月夜》,它的存在是唐诗的一个里程碑,它优美的句子和美景使人浮想联翩。《春江花月夜》的诗魂至今仍翱翔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并将永远照耀着唐诗的伟大路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秋之际,这轮明月就是我心中最美最圆之月!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古诗的韵味和意境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是难以企及的。曾经读大学时老师布置作业背诵《春江花月夜》,当时稀里糊涂背诵了,多年以后再次谋面还是如同初见,因为那时的.自己根本不懂此诗。背诵任务是完成了却没有走进古诗的内心世界,我对它只知道是名篇,其余全然不知。回头想想一个中文系的学生竟然对古诗名篇不知所云,不解其中风情,自己也是汗颜愧对中文专业了。大学时光已逝,走过八个春秋却无暇回顾和思考曾经的糊涂岁月。课没有认真听,书没有广泛读,写没有文思泉涌,大学课程只知道开设了哪些课,哪门课讲了什么内容也如同盲人摸象。大学四年知识无长进,眼界略宽,能力无增,情商为负,浑浑噩噩度过了黄金四年,唯一无憾的是结交了寝室里四个姐妹。此时再回望大学四年,悔恨交加,蹉跎年华,辜负了美丽的青春。

《春江花月夜》此时再背,心里万般惆怅,初识诗中之味,却是青春远去的年华。诗中的“月”是相思的见证,是传达,是连接,是目光……“落月摇情满江树”,让人感受到了相思之情不绝如缕。空中孤月就是人之孤,孤独的人看孤独的月,相思的人儿不知何时归来。因为思念才孤独,假如没有相思之意又何知孤独之味!

古往今来,月被多么文人墨客钟爱,却只有这一首描述出了月自身的美和象征意义。爱月,更爱这首诗《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