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标语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用5篇)

时间:2023-10-02 18:06:02 作者:碧墨 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标语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2日,首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合肥工业大学正式启动,从全省各高校选拔出的300支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将同台竞技,力争成为“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创业未来之星。

作为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选拔赛,首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合肥工业大学和合肥学院共同承办。大赛旨在进一步宣传贯彻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互联网+”发展战略,推动高校学科专业内涵创新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通过比赛,还将引导各高校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形成,助推产业转型发展,同时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据介绍,本次大赛分为创意组和实践组。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培育产生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推动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务创新。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应用的创新创业项目;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创业项目,优先鼓励人工智能产业、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互联网金融、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大规模个性定制等融合型新产品、新模式;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结合的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业项目等。

在为期16天的比赛中,各个团队将通过项目计划书评审、项目展示及答辩、投资人面谈、项目互换互评等环节,重点考察创新性、商业性、团队情况和带动就业前景,最终将评出金奖30个。每组前两名还将进行终极总决赛,争夺最后的冠军。同时,大赛组委会还将选拔优秀作品推荐进入全国总决赛。

比赛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杨善林,清华大学x-lab中心执行主任东辉,快乐妈咪创始人陶建辉,赛富投资基金合伙人、执行董事王求乐等为参赛选手做创意创业教育培训。进入全国总决赛的队伍,大赛还将邀请来自政府、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对参赛项目进行专题辅导。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精彩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xx〕36号),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xx〕4号)。为推动我校创新创业工作,定于20xx年3月至5月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内大赛,特此通知。

搏击“互联网+”新时代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

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主动服务湖北地方经济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新时代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6、“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7、“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体在校学生、毕业五年内有工商登记注册的我校学生。

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由各二级学院筛选并推荐符合条件的团队参加校内比赛。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xx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xx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xx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xx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4、就业型创意组。参赛项目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若参赛项目在20xx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若参赛项目在20xx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中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老师的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0%(其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5%)。

大赛采用校级初赛和校级决赛二级赛制,其中初赛形式为各二级学院评审,决赛形式由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综合评审。

各二级学院根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报名通知及要求,组织参赛团队提交相关参赛材料进行初审,遴选参加校级决赛的候选团队(至少两项),于4月20日前将评选结果交至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

2、校级决赛(20xx年5月)由教务处、学工处、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对候选团队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决出金银铜奖若干,并选拔推荐优秀团队参加第三届湖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学校决赛设项目团队奖项:一、二、三等奖设奖数目占参赛项目数的50%,其它参赛项目获优胜奖,奖励按照学校有关奖励办法执行;同时设置优秀指导教师奖、最佳组织奖、最佳创意奖、最具价值奖、最具人气奖,学院组织和获奖情况将纳入年度工作评估考核。

1、报名时间:20xx年3月29日-4月15日

2、报名方式:填写《“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提交至院系统计汇总。

3、报名要求: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5人。鼓励跨院系、跨年级、跨专业组队,每队配备一名指导老师,每位老师可以指导多个团队。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4、参赛队员必须使用真实学生身份报名,如实填写参赛者姓名、所在学院、年级、联系方式等,如冒用他人姓名申报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各学院和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切实做好大赛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推进我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计划书

为进一步鼓励我校中职生积极投身创业,在全校学生中形成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善于创业的浓烈氛围,由学校就业处、校培训处和校团委联合组织,由天津富奥电装空调有限公司赞助,共同举办我校第五届学生创业方案大赛。

按照教育部和省、市及南海区关于鼓励创业的相关文件精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基本思路,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激发创业热情为主要目的。通过组织创业比赛,锻就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将智慧转化为财富的能力,并以此展现我校师生的创业才能。

主办: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就业处、校团委、培训处

协办:天津富奥电装空调有限公司

顾问:杨柏弟

主任委员:严少青、曾志勇、区敏仪

副主任委员:丁琪、岑清、杜周雅、潘宇

委员组成:创业培训班级教师、就业处职业生涯协会干部、校团委学生会干部

我校全体在校学生均有资格报名参赛,重点是目前学校培训处组织的创业培训课的班级必须参赛。

1、各参赛选手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一般人数2-10人,其中须选定1名负责人,必须有本队队名和口号,中途不可替换更改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学科组队参赛。团队或个人可聘请1名本校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也可请校外人员担任创业导师。

2、参赛团队必须以电子档形式递交创业方案计划书。

一等奖:3名

二等奖:5名

三等奖:8名

优胜奖:8名

最佳方案奖1名

最佳宣传奖1名

最具潜力2名

注:获得以上奖项的选手,将获得企业赞助奖金和荣誉证书。

1、“创业方案”的评选

参赛选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社会需求,从专业、特长、能力范围等方面,提出某一具有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和设想,并围绕这一主题,完成一份完整、具体、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创业方案”。创业方案设计书应基于具体的产品、服务,着眼于特定的市场、竞争、营销、运作、管理、财务等策略,描述团队的创业机会,阐述可能得到和利用的资源。方案包括项目名称、投资规模、实施过程、市场分析、收益及风险、社会影响等内容。

2、创业实践比赛

有实践条件的团队可进行创业实践,学校就业处、团委和培训处将给予指导和支持,并对实践情况进行评比。

1、大赛启动(20xx年4月上旬)

下发大赛通知,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广泛发动师生积极开展创业方案设计活动,报名参加创业方案设计大赛。大赛组委会解释大赛相关规定和要求,并为参赛者提供创业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2、创业方案收集

培训处开展的创业课培训班级每班必须上交创业方案3份,其他班级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上交。

上交创业方案截止时间:4月15日;

上交创业方案地点:就业处刘军老师。

上交创业方案方式:电子文档(可用qq、校内智能网、u盘等方式)

2、初赛阶段

在20xx年4月20日前由大赛组委会组织评委负责评审,从方案的创新性、完整性、分析的详细性及方案的可操作性四个方面逐项打分,并按成绩由高到低排名,确定评比出16—20名进入决赛的优秀团队。

3、决赛阶段(20xx年5月5日)

(1)、比赛形式:

比赛团队用ppt重点汇报:(1)企业简介、(2)团队组成、(3)经营内容、(4)经营方式、(5)市场可操作性分析、(6)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7)市场风险、(8)财务风险、(9)管理风险、(10)破产对策等。

(2)、比赛流程

决赛分为创业方案路演和评委提问答辩两个环节,分别是方案陈述和创业项目答辩。方案陈述;选手以提交的创业方案设计书为依据,使用演示文档(选手可自行设计ppt),利用投影设备及电脑进行创业方案的展示和简要阐述选手利用多媒体对提交的创业方案设计书主要内容简要阐述(8分钟)。创业项目答辩;由评委提问,参赛团队、小组成员均可参与回答。评委会依据选手综合表现现场评分,并作点评(5分钟)。

1、参赛作品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作品一经发现剽窃立即取消参赛资格。

2、参赛作品应该是一份模拟企业的创业计划书;也可以是一份参赛个人或团队参与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的产品或服务创业计划书。

3、参赛个人或团队应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认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一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可行性强,注入资金即可运行的创业计划书。

4、创业方案设计书应该紧密结合实际和时代特点,设计策划出符合自主创业特点的计划和方案,一般包括:摘要,创业组织概述,产品与服务,市场分析,经营策略(公司战略及营销策略),管理队伍,路线研究,财务分析,机会和风险,资本需求等方面。

5、设计书要求主题明确、结构合理,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论据充分、论证严谨,方法科学、分析详细,文字通畅、表述准确。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

6、设计书标题统一格式为:《xxx创业方案设计书》,要求用三号黑体字;内容要求用小四号宋体字;作品一律要求用a4纸打印,并上交电子版。

7、参赛作品内容要求积极健康,具有创意,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能展示当代中职生和职业中学教师的良好精神风貌和综合职业素质。

1、本次创业大赛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

2、大赛各环节比赛中,具体流程、评分方式和办法,将以组委会后期制定的流程和规则为准。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赛计划书

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各院(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xx〕4号)。为推动我校创新创业工作,定于20xx年3月至5月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内大赛,特此通知。

搏击“互联网+”新时代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

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主动服务湖北地方经济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新时代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6、“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7、“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体在校学生、毕业五年内有工商登记注册的我校学生。

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由各二级学院筛选并推荐符合条件的团队参加校内比赛。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xx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xx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xx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xx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4、就业型创意组。参赛项目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若参赛项目在20xx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若参赛项目在20xx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中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老师的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0%(其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5%)。

大赛采用校级初赛和校级决赛二级赛制,其中初赛形式为各二级学院评审,决赛形式由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综合评审。

各二级学院根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报名通知及要求,组织参赛团队提交相关参赛材料进行初审,遴选参加校级决赛的候选团队(至少两项),于4月20日前将评选结果交至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

2、校级决赛(20xx年5月)

由教务处、学工处、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对候选团队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决出金银铜奖若干,并选拔推荐优秀团队参加第三届湖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学校决赛设项目团队奖项:一、二、三等奖设奖数目占参赛项目数的50%,其它参赛项目获优胜奖,奖励按照学校有关奖励办法执行;同时设置优秀指导教师奖、最佳组织奖、最佳创意奖、最具价值奖、最具人气奖,学院组织和获奖情况将纳入年度工作评估考核。

1、报名时间:20xx年3月29日-4月15日

2、报名方式:填写《“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提交至院系统计汇总。

3、报名要求: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5人。鼓励跨院系、跨年级、跨专业组队,每队配备一名指导老师,每位老师可以指导多个团队。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4、参赛队员必须使用真实学生身份报名,如实填写参赛者姓名、所在学院、年级、联系方式等,如冒用他人姓名申报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各学院和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切实做好大赛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推进我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

搏击“互联网+”新时代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

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主动服务湖北地方经济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新时代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6.“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7.“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体在校学生、毕业五年内有工商登记注册的我校学生。

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由各二级学院筛选并推荐符合条件的团队参加校内比赛。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17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4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4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4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4.就业型创意组。参赛项目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若参赛项目在2017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若参赛项目在2017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中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老师的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0%(其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5%)。

大赛采用校级初赛和校级决赛二级赛制,其中初赛形式为各二级学院评审,决赛形式由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综合评审。

各二级学院根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报名通知及要求,组织参赛团队提交相关参赛材料进行初审,遴选参加校级决赛的候选团队(至少两项),于4月20日前将评选结果交至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

2.校级决赛(2017年5月)由教务处、学工处、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对候选团队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决出金银铜奖若干,并选拔推荐优秀团队参加第三届湖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学校决赛设项目团队奖项:一、二、三等奖设奖数目占参赛项目数的50%,其它参赛项目获优胜奖,奖励按照学校有关奖励办法执行;同时设置优秀指导教师奖、最佳组织奖、最佳创意奖、最具价值奖、最具人气奖,学院组织和获奖情况将纳入年度工作评估考核。

1.报名时间:2017年3月29日-4月15日

2.报名方式:填写《“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提交至院系统计汇总。

3.报名要求: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5人。鼓励跨院系、跨年级、跨专业组队,每队配备一名指导老师,每位老师可以指导多个团队。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4.参赛队员必须使用真实学生身份报名,如实填写参赛者姓名、所在学院、年级、联系方式等,如冒用他人姓名申报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各学院和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切实做好大赛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推进我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