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七年级历史的期末训练题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工作总结(精选8篇)

时间:2023-10-12 09:38:07 作者:紫衣梦 七年级历史的期末训练题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工作总结(精选8篇)

个人简历是求职者向雇主提供的第一份信息材料,它能为你赢得竞争的先机。以下是一些有关岗位职责的成功案例,期待与大家分享和讨论。

七年级历史期末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三个班的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本学期除了向学生交了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等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1.课前准备充分。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为了能讲好历史课,在课前。我先把教材及资料的相关内容仔细地看,筛选出与本节课知识点比较接近的又能结合实际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的将这些知识点系统组织起来教学。备课时,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及时调整,为课堂教学服务。

2.课堂教学多样。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从教,如讨论法、分析法。自学、阅读教学方式,使学生有自己动手动口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难点,抓基础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按质按量地完成本学期的基础知识教学。

3.作业批改细致。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使学生做作业能巩固所学,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正确引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取得他们的信任,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4.小组配合默契。利用班级四人一组,确定小组长负责,进行预习检查、作业检查、订正检查。

5.检查有序进行。每节课上新课前,对上节课相关内容进行听写检测、提问,然后批改打分,予以及时订正巩固所学。期末复习主要是通过归纳概要听写检测来督促学生。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认识到少部分学生对本学课的学生够重视,凭兴趣去学,不够深入,流于表面,甚至有被逼的感觉。对这门学科产生畏惧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习下去,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兴趣,有待于以后的努力。

七年级历史期末工作总结

本学年已经结束了,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七年级历史上册的教学任务,作为一个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年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1、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除了学到知识,还要进行能力培养及情感的升华。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并适时的加以引导。

3、积极的进行集体备课,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突破。主动听课,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求成长。

4、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的进行辅导。

5、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1、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德育目标,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情感得到升华,掌握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1、个人备课不够充分,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认真备学生,挖掘教材。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既教知识又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认真听课,认真学习新的方法和理念。

七年级历史期末综合试题

第1页(共8页)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

阅读元朝疆域图,请回答:

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的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请回答:

例。(3分)

1.元朝的建立者是谁?元朝是在攻灭哪一个政权后,在哪一年统一全国的?(3分)

(2)材料一中的两人对发展汉藏关系作出了哪些贡献?(2分)

2.元朝时,在地方设立什么机构进行管辖?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开始于哪一个朝代?(2分)

(3)以上这些史料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3.元朝时在中央设置什么机构管理西藏?当时台湾叫什么名称、隶属哪一机构管辖?(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7分)

23、图中学史(共11分)

第3页(共8页)七年级历史试卷第4页(共8页)

················

···

第5页(共8页)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三、材料解析(共28分)

21,(1)吐蕃。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高宗册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3分)(2)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发展汉藏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2分)(3)说明汉藏关系密切、友好。(1分)

22.(1)南方劳动力大幅度增加;南方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南方稻米产量举足轻重。

(2)经济中心南移。(3)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江南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耕耘,共同开发了江南。23、图中学史(共10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6页(共8页)

1.元世祖忽必烈(1分);元朝是在攻灭南宋流亡政权后,在1279年统一全国的(2分)。2.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进行管辖。(1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开始于元朝。(1分)

3.元朝时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1分)当时台湾叫琉球,隶属澎湖巡检司。(2分)4.元朝时,把包括边疆少数民族在内的全国各地区都统一置于中央管辖之下,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大大加强,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分)

24(1)明朝明太祖(朱元璋)(2)帮助皇帝处理朝廷政务,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3)皇帝直接控制了朝廷的军政大权,加强了君权。

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

期末考试即将到来,同学们要如何复习呢?接下来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首诗歌赞颂的是我国古代的(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3.假如我们生活盛唐时期,为了推广一篇好文章,你会采取哪种省力省时并准确传播的方式( )

a.认真抄写 b.电脑打印 c.雕版印刷 d.快速背诵

a.李白 b.杜甫 c.自居易 d.苏轼

5.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 )

a.西周 b.汉 c.唐朝 d.北宋

6.金庸武侠小说名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为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

7.下列货币出现的时期中 ,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是

8.“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先生的这首诗称赞的是( )

a.戚继光 b.林则徐 c.郑成功 d.郑和

9.我国由古代少数民族先后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分别是

a.北宋、元 b.唐、元 c.元、清 d.明、清

10.1271年,铁木真的孙子建立了元朝,他是( )

a. 李隆基 b.元昊 c. 吉备真备 d. 忽必烈

11.以下哪一项发明最有利于将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 )

a.造纸术 b .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12.中国古代文化繁荣,成就显著。“婉约新词晏柳倡,清真漱玉竞芬芳。苏辛豪气今犹在,铁马秋风更激昂。”这几句诗称赞的是( )

a.《金刚经》 b.宋词 c.元曲 d.四书五经

a.陆游 b. 苏轼

c. 李清照 d. 辛弃疾

14.如果你生活在宋元时期,看不到的社会现象是( )

a、在瓦舍中看戏、听书、看杂耍

b、吃江南运来的大米,

c、大宗交易用纸币支付,不用带大量铜钱

d、朝廷大兴“文字狱”

15.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1到3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a.伊犁将军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乌里雅苏台将军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18.北宋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逼上梁山,参加农民起义,这一文学形象出现于(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 浒传》 d.《三国演义》

19.北京城成为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是在 ( )

a、明清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春秋战国

20.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这种现象属于

a.自给自足性质的生产关系 b.封建性质的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d.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二、非选择题(21题11分,22题10分,23题9分)

21.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1)是古代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请写出其名称。(1分)依据材料你能看出这一古代交通要道的起点和终点是哪儿吗? (2分)

材料二:

国别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 天竺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唐 日本

6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2)把上表填写完整,并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表中玄奘的著作是什么?(3分)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巨大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22 .整理回顾:(11分)

宋元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也是民族关系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时代。

(1)小明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后,想制作一个表,请你帮他完成。(请在空格上填写相应内容,7分)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者

辽 阿保机

党项

阿骨打

(2) 与北宋并立的是哪几个少 数民族政权?与南宋对峙的又是哪一个?(3分)(写出政权名称)

(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元朝时开始形成的是哪一个民族?(1分)

23.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选自《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什么制度?(2分)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示反映的哪一朝代首创的哪一制度?(2分)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1分)材料三废除的制度始于那个朝代?(1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此基础上继承前朝制度,在中央设置什么机构,成为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1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1.c2.d3.c4.a5.d6.a7.d 8.c9.c10.d

11.b12.b13.c14.d15.d16.c17.c18.c19.a20.c

21.(1)丝绸之路。中国(汉朝)长安,欧洲大秦。

(2)鉴真;对外开放;《大唐西域记》

(3)闭关锁国;影响: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言之成理即可)

(4)闭关锁国导致落后,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言之成理即可)

22.(1)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者

辽 契丹 阿保机

西夏 党项 元昊

金 女真 阿骨打

元 蒙古 忽必烈

(2)辽 西夏、 金

(3)回族

23.

1、隋朝(或隋) 三省六部制(2分)

2、元朝(或元) 行省制度(或行省制) (2分)

3、明朝(或明)(1分)秦朝。军机处。(2分)

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到被废除。(2分)

看过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的还看了:

1.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和答案【完整】

2.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3.2016年七年级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4.2015年春季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选项dbccaababcbbbac

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选项aabdccacacada

二、材料分析题。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1)实施暴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2分)有。(1分)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4分)

(2)措施: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完善三省六部制及科举制;注重民族团结等。(5分)

(3)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奢侈浪费。(3分)

(4)不全面。(2分)李世民前期统治贤明,推行德政。但未能贯彻始终。(3分)(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1)闭关锁国政策。(2分)不是;(2分)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要维护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和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2分)

(2)还沿用历代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并都实行过“海禁”政策。(2分)重农抑商的后果是影响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正常流通,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阻碍近代化因素萌芽的萌芽。(3分)“海禁”的后果:影响了沿海人民的生活;妨碍了中外贸易;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3分)

(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进步、要想强大,一定要走出去,去学习、去交流、去吸收。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变。(6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七年级历史期末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选项dbccaababcbbbac

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选项aabdccacacada

二、材料分析题。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1)实施暴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2分)有。(1分)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4分)

(2)措施: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完善三省六部制及科举制;注重民族团结等。(5分)

(3)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奢侈浪费。(3分)

(4)不全面。(2分)李世民前期统治贤明,推行德政。但未能贯彻始终。(3分)(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1)闭关锁国政策。(2分)不是;(2分)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要维护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和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2分)

(2)还沿用历代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并都实行过“海禁”政策。(2分)重农抑商的后果是影响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正常流通,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阻碍近代化因素萌芽的萌芽。(3分)“海禁”的后果:影响了沿海人民的生活;妨碍了中外贸易;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3分)

(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进步、要想强大,一定要走出去,去学习、去交流、去吸收。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变。(6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七年级历史期末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

a.唐朝b.西汉c.隋朝d.东汉

2.图片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图片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的是

a.大运河b.都江堰c.长城d.曲辕犁

a.扬州、北京b.杭州、北京

c.杭州、扬州d.广州、杭州

a.便利隋炀帝的出游b.巩固西南边防

c.结束分裂割据局面d.巩固隋朝统治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a.唐太宗b.唐玄宗c.唐中宗d.唐德宗

a.秦朝、唐朝b.唐朝、唐朝

c.隋朝、隋朝d.隋朝、唐朝

a.玄奘b.鉴真c.戒贤d.戒日王

a.怀仁可汗b.尺带珠丹c.松赞干布d.颉利可汗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

11.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

a.汉朝和匈奴的关系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

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官员素质

c.提高了行政效率d.废除了门阀制度

a.佛教b.道教c.儒家d.伊斯兰教

14.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bcd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商隐

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

a.王羲之、吴道子、李白b.王羲之、吴道子、杜甫

c.张旭、顾恺之、李白d.张旭、顾恺之、杜甫

a.《甘石星经》b.《金刚经》c.《唐律疏议》d.《黄帝内经》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柳公权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1.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a.寇准b.宋真宗

c.宋高宗d.明太祖

22.一位南宋抗金名将认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这位名将是()

a.岳飞b.文天祥

c.戚继光d.郑成功

23.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24.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25.你认为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

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c.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d.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

二、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4题8分,第15题11分,第16题5分,共2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1分)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1分)

(2)此河开通有什么目的?(2分)

(3)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2分)

(4)开通此河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二: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玄奘西游的目的是什么?(1分)

(2)他所写的重要历史和佛学典籍是什么?(1分)这本书有什么影响?(1分)

(3)结合材料二思考,指出玄奘西游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提示:可从当时的政治局面、社会经济、外交政策以及对外交通等方面考虑)(4分)

(4)玄奘作为我国杰出的外交使者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

—《宋史高宗本纪》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1分)该事件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1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1分)该事件有什么意义?(2分)

(3)谈谈对材料一、二事件的看法

七年级历史期末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某台湾旅行团要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a、黄帝陵b、大禹c、秦始皇陵d、中山陵

3.我国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的是()

a、小麦和玉米b、小麦和水稻c、水稻和粟d、水稻和玉米

4.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子、家天下

c、禹传位给桀d、启打败有扈代

5.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6.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7.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美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d、长城

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

9.创立“四诊法”的名医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a、华佗b、张仲景c、扁鹊d、李时珍

10.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

a、《孙子兵法》b、《孙膑兵法》

c、《三十六计》d、《韩非论战》

11.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a、夏b、商c、周d、秦

12.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d、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13.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来源于()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14.实现蒙古草原第一次统一的民族是()

a、匈奴b、蒙古c、戎族d、突厥

15.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的是()

a、张骞b、张謇c、昭君d、杜诗

16.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a、战国时期b、秦朝c、西汉末年d、三国

17.历史上的曹操以小胜多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18.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好

b、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c、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

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

19.建立北魏政权的民族是()

a、匈奴b、鲜卑c、羯d、氐

20.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作品是()

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神灭论》d、《兰亭亭》

二、趣味实践:(共12分)

1.请在年代尺上标出a(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间公元前2)和b(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的时间公元前60年)(4分)

公元前2

公元前100年

2.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纪年,就是指传说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2分)

3.每叫做一个,每100年叫做一个。(4分)

4.请回答今年(即)是多少世纪?。(2分)

三、运动手(24分)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自己动手设计一幅三国鼎立示意图,要求图中体现出三国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四、材料解析题(24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10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2分)

2.说这句话的人写了一部重要著作是什么?(2分)

3.该著作采用何种体例?(2分)

4.这部书记术的内容是什么?(2分)

5.下列人物中,该书设有记载的是()(2分)

a、秦始皇b、陈胜c、汉武帝d、班超

(二)阅读下列材料(14分)

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

请回答:

1.魏主指谁?(2分)

2.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2分)

3.请写出这次改革的3点主要内容。(6分)

4.这次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5.这次改革将都城从平城迁到了()(2分)

a、长安b、许c、洛阳d、殷

七年级组织了期中考试,对试题、年部总成绩、所任班级的成绩及学生的答题情况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

一、试卷结构:

八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共三大题,由以下几个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40分,第二题非选择题题,共计60分,共4小题。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试卷评析:

1、整套试卷对教材各单元知识点的考查分配较均匀,涵盖较全面。

2、部分选择题设置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本套试卷充分考虑到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试题比较容易。

三、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审题不清,缺乏对基本历史知识的理解性把握;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四、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

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五、教学建议:

3、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多尝试用多媒体、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5、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今后努力方向:

1.教师要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标准》,把握考试基本内容和要求。继续加强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题的研究。《课程标准》是命题的范围和依据,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据。备课组要重视对它们的研究,把握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复习要求,用教师在研究考试,把握命题方向上的多投入,换取在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的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2.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试卷相当数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即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加工、组合和拓展,只有讲好、学好、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挖掘教材潜能,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复习时尤其是对一些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内容、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帮助的内容,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扎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细致、到位。不能留有漏洞。

3、切实抓好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

(1)加强集体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习题、备教法、备学法,分工协作。积集体的智慧为大家拥有、共用,取长补短,最后达成共识。

(2)上课我们必须要从“细讲”过渡到“精讲”,讲要讲出新东西、新意境;从“演员”过渡到“导演”,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要“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自习效率,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