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心得体会(精选17篇)

时间:2024-01-11 16:37:13 作者:ZS文王

通过工作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所获得的成长和进步,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下面是一些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总结,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观看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发布仪式心得体会

“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当好社区安全‘守护者'。”这是凤城街道黄桷湾社区综治专干李鑫茂的工作座右铭。

大学毕业后,面对充满无限机遇与挑战的社会,李鑫茂毅然选择到社区磨砺自己。20,李鑫茂成为黄桷湾社区一名综治专干。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平安巡逻中有他;入户走访、上门普及安全知识也有他;发现有居民在楼道、管道井等地方堆放杂物,第一时间处理现场还有他……李鑫茂成了社区居民口中爱管“闲事”的李专干。

“我们的工作不能老坐在办公室,一定要到现场地毯式巡查,才能排除安全隐患,防控风险。”李鑫茂说,黄桷湾社区老旧单体楼栋多,环境和治安问题突出。作为一名社区综治专干,他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开展居民安全生产巡查、纠纷排查和调解工作、网格夜间巡查等。而现场实地巡查,是将安全隐患和风险消灭在萌芽时的重要途径。

在一次消防安全排查中,李鑫茂和同事排查到园丁路3号附9号明星书城占用消防通道堆放杂物,把消防通道彻底堵死。李鑫茂当场对其负责人进行劝告,并通知其限期内把杂物搬离。几天后,李鑫茂回访,发现该消防通道仍被占用。李鑫茂再次对其负责人进行劝说,一来二去,李鑫茂和书城负责人变成了朋友。

工作以来,李鑫茂坐在办公室的时间不多,大部分时间都是走街串巷开展巡逻。他的足迹遍布社区各个角落。

李鑫茂经常告诫自己,每一起事故的发生都会社会和家庭造成伤痛。要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不能有丝毫懈怠。

正是这种来自内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驱动着李鑫茂不断向前,在日常巡逻检查中,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今年以来,李鑫茂凭着一股对事业的热忱,督查整改安全隐患60余处。

“最美应急管理管理工作者”在平凡岗位用争创一流业绩、争当应急先锋的实际行动,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5篇,欢迎大家查阅!

6月12日,记者在重庆卡贝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看到罗德强时,他正在根据仪表报警提示对甲醇生产装置的泄露点进行检测和分析。

罗德强是公司安全部部长,负责公司年产85万吨甲醇装置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搞安全,身上都是沉甸甸的责任,监督必须到现场。”每天,罗德强深入作业现场,检查员工是否按要求佩戴安全防护用品,查看作业现场防护措施是否到位,检查外来施工手续是否齐全。现场有哪些防火、防爆区域,有哪些易燃、易爆风险区,罗德强没事就会抓住工人考一考,答不上来的,他会一条一条地讲解。

“只有自己安全知识掌握得全面,才有资格要求别人。自己学透了,才能给工人讲明白。”他不仅严格要求员工熟练掌握安全知识,自己还不断更新知识,学习《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安全操作规程》等。

“搞安全,也要创新工作方法。”罗德强自创了一套“比、盯、创”工作法:“比”就是比查找隐患,不断开展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等活动;“盯”就是盯住隐患不放,提出身边无隐患的理念,亮出“我做起,影响身边人”的口号;“创”即引导员工群策群力,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路。今年5月份,针对现场存在的“三违”现象,组织开展“弹性对话”,面对面倾听员工心声,鼓励员工提意见、提隐患点,再带领部门安全员一起进行排查整改。

工作中,罗德强对安全工作有关的事敢说敢做敢管。对违反操作规程的人和事,他立即指出,令其整改,不留情面。而每当设备出现突发状态时,他总是挺身而出,排忧解难。

2019年3月28日凌晨,正在睡梦中的罗德强突然接到电话:高压反应器焊缝开裂。高压反应器里是可燃气体,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罗德强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组织疏散人员,并提出停车处理,与现场人员共同探讨、解决了该问题。

今年以来,罗德强排查整改安全隐患70余处,公司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持续平稳向好。他表示,安全生产责任大于天,用责任护卫安全,用创新牢固安全,将险情堵在公司大门外。

闻令而动、夙夜奋战,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是新时代应急管理人的本色与担当。

为加强队伍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中央宣传部、应急管理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先进事迹。

冲锋在前扎根煤矿安监一线。

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鲁东监察分局三级调研员张在贵,自2001年从事煤矿安全监察工作至今,有近19个年头了。

自工作以来,他下井近2500次,井下行程约8万里,查处隐患1万多条,避免重大涉险事故3起,挽救150多名矿工生命;面对企业高薪聘请不为所动,患有严重眼疾却坚守煤监一线。

鲁东监察分局党总支书记郭守军回忆,有一次,张在贵在辖区某市组织召开安全度汛工作会期间,注意到某矿负责人接电话后神情慌张地离开了。职业警觉让他意识到,可能出现了安全问题。

他立即赶往该矿调度室,通过监控发现,该矿发生了透水事故,而井下150名矿工仍在作业。在此情况下,他当即下达“停止一切采掘活动、撤出井下所有人员”的监察指令。井下所有人员撤出后不到2小时,井下工作区域就被淹没。

“为了保护矿工生命安全,自己要扎根煤矿安全监察一线,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再立新功!”张在贵说。

坚守初心竭力护航安全生产。

“难不怕,怕的是做得不到位。”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监察专员魏丽萍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

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压力大,并非女性理想的职业选择,但魏丽萍却不离不弃,坚持了30多年。她说:“我就是喜欢它,总觉得有好多迫切需要干的事。”

职业卫生评价、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及法制建设、矿山监管、工业监管、中介机构监管和综合监管……谈起她负责过的工作,掰起十个手指头也数不过来。

在担任原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监管一处处长期间,魏丽萍带领同事紧紧盯住白酒制造企业隐患治理、涉爆粉尘企业隐患治理,出实招、求实效,通过技术指导、执法处罚、约谈通报等多种手段,督促指导企业实打实地开展隐患治理。

2008年至2015年,魏丽萍从监管一处调到监管二处任处长。期间,她不仅带队完成了10余项风险突出领域的评估、调研,还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建立了企业主体责任规范,构建起了严密的责任体系。

“我和安全的‘约会’还没有结束,有太多问题想去探究。”魏丽萍说。

立志传承争做消防救援先锋。

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黄浦支队车站中队是消防队伍中的一面旗帜。

中队驻守在上海“心脏”地带,承担着黄浦区内3.21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灭火救灾、抢险救援及社会救助任务。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消防队伍中第一个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模范消防中队”荣誉称号的英雄集体,车站中队已经走过了20年发展历程。

南京金陵化工火灾远程驰援、汶川抗震救灾8天8夜的生死相依、地铁十号线追尾事故救援中的逆行身影……授称以来,中队接警9000多次,营救和疏散人员1714人,保护财产价值达13亿余元。

为主动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能拓展需要,车站中队积极探索建立高层灭火救援、地铁灭火救援“专业队”组训模式,推进营区“实战化”训练,加强战斗力建设。在2018年全国消防体能达标考核中,车站中队代表上海总队出战,取得了全国第一的过硬成绩。

披荆斩棘守卫莽莽原始森林。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莫尔道嘎镇奇乾乡年均气温零下3摄氏度,冬季长达9个月,被称为“风停止的地方”。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消防支队奇乾中队就驻扎这里,坚守了半个多世纪。

奇乾中队是森林消防队伍中唯一独立驻防的中队之一,担负着北部原始林区95万公顷原始森林防火灭火任务,每逢春夏秋三季森林防火灭火紧要期,中队消防队员全天24小时战备,应对随时发生的森林大火。

2006年仲夏,北部原始林区伊木河林场发生森林火灾,直接威胁到原始森林和边防连队油库安全,情况万分危急。

“党员突击队,跟我上!”时任中队指导员吴迪冒着被倒木砸伤的危险,带领10名党员骨干在火头必经之地开挖防火隔离带,阻止了火线蔓延。

“哪里有险情,那里就有我们;哪里有危险,那里就有我们……”指导员王永刚说。1963年建队以来,奇乾中队共出动兵力13500余人次,扑灭火警火灾近350起,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作出了杰出贡献。

迎难而上攻克地震预警技术。

福建省地震局地震预警工作团队十几年来不断创新,运用科技手段与地震波进行赛跑,决战地震预警系统“最后一公里”,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发布。

2007年,韦永祥来到福建省地震局工作,受命组建团队开展地震预警相关技术研究。

韦永祥说,团队成立没多久,发生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地震造成的沉重灾难深深刺痛了团队成员。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减灾新技术研究,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并且每年一个月的集中攻关,连续六年,完成了50多万行软件代码编写、上千次软件更新等研发任务。

在团队的努力下,2015年我国第一部地震预警单行法《福建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颁布实施,2017年福建省地方标准《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发布施行,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有了法规和标准保障。

平凡造就伟大。这是一个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群体——应急管理工作者,每一次灾难来袭,都有他们挺身而出的身影。他们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展现了极端负责敬业、善于开拓创新、甘于牺牲奉献的精神风采。

敬业:对每个生命负责。

下井2500多次,井下行程可绕地球一圈——数百乃至上千米的漆黑井下,是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鲁东监察分局监察专员张在贵的“战场”。工作19年来,他消除隐患1万多条,避免重大涉险事故3起,挽救了150多名矿工的生命。

张在贵是同事眼中的“铁面包公”。一次,在对某煤矿进行安全监察时,张在贵发现该矿爆炸材料发放量较大,部分炸药雷管使用地点不明,库管员又含糊其词。不顾矿方百般阻挠,张在贵步行10余公里下井,查处了3个违规采煤点。

这时,矿主塞过来一个厚厚的红包,张在贵严词拒绝:“什么时候都不能拿矿工生命开玩笑。”

利诱不好使,有人威胁:“你要敢罚,今天别想出门!”

“怕威胁,我早不干安监了!”张在贵毫不畏惧,最终让企业接受处罚,消除了安全隐患。

长期坚守煤监一线,张在贵左眼视网膜脱落,右眼视网膜出现多条裂缝。即便如此,他依然坚守初心。正是张在贵和众多煤矿安监员们的付出,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建立20年来,全国煤矿死亡事故由每年近2500起降至200多起,由每年近5000人降至250多人。

“没有事故就是最大的成绩。”37岁的张之崟来自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处,他用火眼金睛守护着城市的安全底线。

去年,张之崟对一家化工企业开展专项检查时,发现企业的氯乙烯湿式气柜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他坚持要求检测:“发现钟罩最薄的地方只有4.3毫米,就差3毫米,氯乙烯气体很可能击穿钟罩发生泄漏。”

长期坚守在危险化学品监管执法一线,张之崟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每周深入基层3—4天,检查企业超过1250家次,跑遍了上海所有的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

会不会觉得辛苦和疲惫?张之崟很淡然:“我曾经认识一位老先生,80岁高龄仍然爬上几十米高的芳烃装置和几万立方米的油气储罐,义务指导、服务其他企业。和他相比,我有什么理由碌碌无为、松懈倦怠?”

创新:与每一秒钟赛跑。

70多座宫殿、9000多间房屋,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天安门支队故宫特勤中队承担着故宫防火安全的重任。

有传承——延续从明清时期就有的传统,队员们冬凿冰、夏注水、春除草、秋清叶,最大限度消除火灾隐患。

有创新——故宫特勤中队研发“肘式水枪”,自制“重叠式水带推车”,推动安装智能感烟点式探测器5674个、吸气式火灾探测器113台,提升了“一分钟”应急效能,实现了消防监控全覆盖。

传统与创新举措,为故宫扣上了安全防护的金钟罩。这支近50人、平均年龄不到27岁的队伍也有自己的期许:“明年故宫就满500岁了,也是中队建队50周年,我们会用自己的忠诚和坚守,让这颗绚丽的人类瑰宝永远在世界东方闪耀!”

应对地震灾害,每一秒都意味着更多的生机。在福建省地震局,就有一群和地震波赛跑的“应急人”。

“过去没有那么快的预警系统,几分钟才能速报出地震的信息。”福建省地震局地震预警中心总设计师韦永祥介绍。2007年,福建省地震局正式立项,研发地震预警系统,目标是地震发生时,将确定地震震中震级等信息的时间缩短至10秒左右。

去年,地震预警系统正式向社会发布。目前,地震预警工作团队已经完善了省级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并通过部署地震预警专用接收终端、手机app、信息节点的103个pc客户端等,为政府应急决策、公众逃生避险、重大工程紧急处置提供紧急地震信息服务。

奉献:在与世隔绝处坚守。

在祖国北疆前沿,有这样一座“林海孤岛”——冬季长达半年之久,最低气温零下58摄氏度,最近的村落100多公里,几乎与世隔绝。

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奇乾中队便驻扎在这里,保护着我国95万公顷唯一集中连片的未开发原始林区,人均防火面积约为2.4万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12年前来的时候,这里还不通车、不通电、不通邮。”老队员布约小兵的家在四川凉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前脚跨出大凉山,后脚又扎进了兴安岭,没想到“比大凉山还大凉山”。

今年6月,大兴安岭林区金河林场发生雷击火灾,山上的火线绵延不绝。“把天都烧红了,打了不到10分钟的明火,防火眼镜都被烤变形了。”奇乾中队指导员王永刚回忆。队员们与“火魔”鏖战三天三夜,圆满完成扑救任务。

火场上,会吸血的草爬子同样让人毛骨悚然,被它咬到,轻则头晕,重则死亡。大学生队员胡首第一次被咬时特别害怕,手臂上的草爬子使劲往肉里钻,那种撕心裂肺的疼让他一辈子都无法忘记。可第二次被咬时,他一声没吭,自己就咬牙处理了。“没被草爬子咬过的人,不算在奇乾干过。”中队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热血,流淌在每个奇乾男儿的身体里。如大兴安岭的樟子松一样,他们扎根于此、昂扬向上,隐于茫茫林海中,守住这片绿色长城。

“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当好社区安全‘守护者'。”这是凤城街道黄桷湾社区综治专干李鑫茂的工作座右铭。

2012年大学毕业后,面对充满无限机遇与挑战的社会,李鑫茂毅然选择到社区磨砺自己。2018年,李鑫茂成为黄桷湾社区一名综治专干。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平安巡逻中有他;入户走访、上门普及安全知识也有他;发现有居民在楼道、管道井等地方堆放杂物,第一时间处理现场还有他……李鑫茂成了社区居民口中爱管“闲事”的李专干。

“我们的工作不能老坐在办公室,一定要到现场地毯式巡查,才能排除安全隐患,防控风险。”李鑫茂说,黄桷湾社区老旧单体楼栋多,环境和治安问题突出。作为一名社区综治专干,他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开展居民安全生产巡查、纠纷排查和调解工作、网格夜间巡查等。而现场实地巡查,是将安全隐患和风险消灭在萌芽时的重要途径。

在一次消防安全排查中,李鑫茂和同事排查到园丁路3号附9号明星书城占用消防通道堆放杂物,把消防通道彻底堵死。李鑫茂当场对其负责人进行劝告,并通知其限期内把杂物搬离。几天后,李鑫茂回访,发现该消防通道仍被占用。李鑫茂再次对其负责人进行劝说,一来二去,李鑫茂和书城负责人变成了朋友。

工作以来,李鑫茂坐在办公室的时间不多,大部分时间都是走街串巷开展巡逻。他的足迹遍布社区各个角落。

李鑫茂经常告诫自己,每一起事故的发生都会社会和家庭造成伤痛。要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不能有丝毫懈怠。

正是这种来自内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驱动着李鑫茂不断向前,在日常巡逻检查中,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今年以来,李鑫茂凭着一股对事业的热忱,督查整改安全隐患60余处。

1月6日(周一)晚20:25,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将播出“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发布仪式!

其中北京市应急管理局魏丽萍同志将代表北京应急人出席“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发布仪式,讲述三十年来她与安全生产工作的故事。

2020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发布仪式由中央宣传部和应急管理部共同举办,蔡瑞、丁良浩、侯正超、肖文儒、张之崟、王念法、张在贵、魏丽萍等8名个人和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黄浦支队车站中队、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奇乾中队、福建省地震局地震预警工作团队3个集体,获得2021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称号。

2020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发布仪式现场播放了10个“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先进事迹短片,并从不同侧面采访讲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和人生感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学习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事迹心得体会范例,欢迎大家查阅!

面对生死考验,他们刀山敢上、火海敢闯。

面对复杂灾情,他们枕戈待旦、严防死守。

面对风险隐患,他们坚守一线、防微杜渐。

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新时代应急管理队伍以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英勇奋斗。

“生命至上,必须尽最大努力进行救援”

“砰……砰砰……”2016年4月22日,江苏靖江德桥仓储有限公司发生爆炸。2500平方米过火面积,200摄氏度高温,物料还在不断泄漏,必须人工关阀才能彻底打压火势!

危急关头,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南京市支队方家营中队中队长助理丁良浩和突击队员主动请缨,在齐腰深的废水和泡沫液中关阀断料。

“当时总共有3个阀门,都被水淹没,每个都花了20分钟左右寻找。泡在水里浑身刺痛,火辣辣的。第三个阀门最危险,旁边就是流淌火,稍有不慎可能就被火包围。”丁良浩归队时,才发现头盔和隔热服已被烤焦。这样的生死硬仗、逆行而上,丁良浩已记不清经历过多少。与肆虐火魔交锋、与残酷死神对抗,丁良浩战斗在前线的坚毅背影,不惧不悔。

“阳光女孩”马小凤、“可乐男孩”薛枭、被埋164小时的老人李明翠……这些对2008年汶川地震幸存者的救援,都与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培训部副主任王念法有关。加入救援队伍以来,王念法先后参与国内外重特大地震救援16次,和队友救出幸存者60余人。

是什么支撑他无惧生死、日夜奔袭?“生命至上,必须尽最大努力进行救援。这个职业没有奉献精神是干不成事的,只要党和国家需要,我就会义无反顾冲到最前线。”让更多的人有安全感,这是王念法的初心使命。

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是第一支抵达尼泊尔的国际重型救援队。王念法和队友们在废墟瓦砾中匍匐掘进,经过34小时的营救,让受困者转危为安。“成千围观的百姓欢呼‘谢谢中国’,我们让当地老百姓充分感受到中国大爱、中国速度、中国力量。”这一幕让王念法永生难忘。

“救援不能是盲目的,不能只凭一腔热情”

我国西南林区山高坡陡、谷深林密,对于森林消防员们而言,背负20公斤的装备、攀爬六七个小时的山头是常事,体能就是本钱。

13年前,进入森林消防队伍时,侯正超还是个“菜鸟”。“我不愿服输!别人跑5公里,我跑8公里;别人做50个俯卧撑,我做200个。”这样的训练强度,让侯正超的手掌磨出血泡和老茧,吃饭时手抖得连菜都夹不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后来各级比武中,侯正超先后夺得6次全能第一、8个单项冠军,并打破了森林消防队伍350米障碍赛纪录。

如今,面对单一灾种向“全灾种”“大应急”的转变,已经是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特种救援大队三中队代理排长的侯正超,又开始自我加压,学习钻研山岳搜救、地震救援、快艇驾驶等新知识,“我们是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关键时刻必须上得去、打得赢,这样才能不负时代不负国,不负青春不负己。”

“灾害瞬息万变,必须练就过硬本领。”这也是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总工程师肖文儒所坚守的。36年来,他先后参与了800多起事故救援,成功救出1080多名遇险人员,从一名救护队员迅速成长为应急救援专家。

“救援不能是盲目的,不能只凭一腔热情。”近年来肖文儒不断探索实践救援新技术,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先后探索完成了矿用石膏、救护通信设备、计算机在矿山救护中的应用,确立了“技术服务救援、技术指导救援”的原则。

“忙碌是为了换取千万个家庭的平安”

“不惜力,特别拼”,是同事们对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监察专员魏丽萍的评价。2004年,面对矿山小散乱差的情况,北京下决心进行整治。从市区出发,最远的矿要开车颠簸三四个小时才能到,魏丽萍坚持每周花3天时间跑矿山,全市350多家矿山基本跑了个遍。谁好谁坏,她都装在心里。

基础条件好的矿山,她请来专家帮着出谋划策;条件简陋、无改造可能的,她也绝不手软。正是魏丽萍的执拗劲儿,北京市矿山数量在4年间减少了315家,2572个废弃矿洞被一一封堵,矿山安全生产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忙碌是为了换取千万个家庭的平安,这是应急人的自豪和追求。”魏丽萍说。

在1080多公里之外的上海,也有一个团队在为这座城市的安全不懈努力。

3.21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光27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就有256栋,高层建筑消防是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黄浦支队车站中队面临的难题。

“高层灭火最有效的方式还是消防员进入到火场内部近战灭火,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过硬的体能素质。在火场上要做到一次性把装备都带上去,如果双手抓不下了,那嘴里就再咬一根水带。”用车站中队指导员陈祥康的话说,强度最高的时候,消防员们身背六七十斤装备登上30层,一天至少20遍,这相当于负重把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登了5遍!

背这么重的装备,登这么多台阶,身体能吃得消吗?“受得了,也必须受得了。快一步,或许就能多救出一个人!”陈祥康回答得很坚定。

深入重庆市各行各业基层一线,寻找全市最美的行业身影,讲述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可贵精神。

十位“最美”人物及团队正式亮相,

让我们共同阅读他们的“最美”故事!

匡建民。

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安全总监。

他是我国桥梁建设安全管理的权威专家,先后参与了国内外多座知名大桥的建设,攻克了多项桥梁安全建设难关,在“一带一路”桥梁援建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郭臣业。

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他是一名“80后”博士,也是一名煤矿安全治理的技术精英,多项研究成果应用在实践中,极大地改善了煤矿行业的安全现状,是矿山工人最可亲的安全保障。

石云亮。

重庆市安全生产专家。

他是一名安全生产的全科专家。退休后,仍坚守在协助政府安全监管和指导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岗位上,还自发地通过网格积极为企业培养安全管理人才。

赵正武。

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李寺村地灾群测群防员。

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村民们最信任的安全守护人。他不分昼夜,默默坚守,看护着一村人的平安。靠长期的经验积累,发现了多起地质灾害隐患,并成功组织村民撤离。

卢沙。

重庆市璧山区青杠街道石河社区党总支书记。

她是最基层的“官”,也是安全管得最全的“官”。扎根社区工作,通过网格化管理,把社区安全治理得井然有序,是全市社区交通安全治理的典范,还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巡山小大王”。

张寅。

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应急办主任。

他从事基层安全监管工作十年,未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靠严格执法,靠真诚服务,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基层应急干部。

赵兵。

重庆市渝北区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他是雷厉风行、让违法者畏惧的铁腕局长,他是带头打硬仗、啃硬骨头的应急改革先锋,在他的带领下,渝北区安全生产工作连续3年获全市第一。

邓荣。

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处处长。

他是应急管理战线的“老黄牛”,经常临危受命克难攻坚,参与多起市内外重特大事故和自然灾害的抢险救援,因表现出色数次立功受奖。

袁建兰。

重庆市江北区石马河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

他是消防战线年轻的80后老兵,从一名身体素质极差的落后兵逆袭为屡立战功的尖子兵,是真实版的“许三多”。他技术过硬、作风优良,尽管伤痕累累,仍初心不改,是现代青年人的模范先锋。

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重庆川维队。

他们是危化救援的国家队,是随时向最危险境地冲锋的逆行者,是技术精湛、履立战功却屹立不倒的锋线战士。

向所有的时代奋斗者致敬!

_月_日,2020年重庆市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正式发布。其中,坚守在生产一线、为企业安全把脉的桥梁建设安全管理专家匡建民,成为了获评十位“最美”人物及团队中的一员,他在桥梁安全领域作出的贡献,为大家所点赞。

匡建民是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安全总监,作为我国桥梁建设安全管理的权威专家,他先后参与了全球、全国知名大桥的建设,攻克了多项桥梁安全建设难关,在“一带一路”桥梁援建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匡建民一直从事安全生产工作。从作为项目安全负责人,坚持每天对重要部位、关键工序亲自检查把关,护航江苏苏通大桥创四项世界第一,将党旗插上世界最高的桥塔。

作为公司安全负责人,匡建民先后指导重庆两江大桥、文莱pmb大桥、港珠澳大桥以及印度洋上第一座跨海大桥——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等一大批世界级桥梁的安全风险控制,为“中国桥梁”名片的打造贡献智慧和力量。

如今,匡建民仍然常年深入施工现场,目前正在修建的白居寺长江大桥,他每个月都至少要去一次。“每位员工都是我的亲人,我作为安全人、管理者,如果没有把安全工作做到位,就是我的失职。”匡建民说。

此外,匡建民还十分注重企业整体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业务精湛的安全管理人才,多次在全国系统内的技能比武中获得个人和团体冠军,带领的团队荣获“重庆市青年安全示范岗”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被评为2012-2016年“重庆市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平凡造就伟大。这是一个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群体——应急管理工作者,每一次灾难来袭,都有他们挺身而出的身影。他们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展现了极端负责敬业、善于开拓创新、甘于牺牲奉献的精神风采。

敬业:对每个生命负责。

下井2500多次,井下行程可绕地球一圈——数百乃至上千米的漆黑井下,是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鲁东监察分局监察专员张在贵的“战场”。工作19年来,他消除隐患1万多条,避免重大涉险事故3起,挽救了150多名矿工的生命。

张在贵是同事眼中的“铁面包公”。一次,在对某煤矿进行安全监察时,张在贵发现该矿爆炸材料发放量较大,部分炸药雷管使用地点不明,库管员又含糊其词。不顾矿方百般阻挠,张在贵步行10余公里下井,查处了3个违规采煤点。

这时,矿主塞过来一个厚厚的红包,张在贵严词拒绝:“什么时候都不能拿矿工生命开玩笑。”

利诱不好使,有人威胁:“你要敢罚,今天别想出门!”

“怕威胁,我早不干安监了!”张在贵毫不畏惧,最终让企业接受处罚,消除了安全隐患。

长期坚守煤监一线,张在贵左眼视网膜脱落,右眼视网膜出现多条裂缝。即便如此,他依然坚守初心。正是张在贵和众多煤矿安监员们的付出,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建立20年来,全国煤矿死亡事故由每年近2500起降至200多起,由每年近5000人降至250多人。

“没有事故就是最大的成绩。”37岁的张之崟来自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处,他用火眼金睛守护着城市的安全底线。

去年,张之崟对一家化工企业开展专项检查时,发现企业的氯乙烯湿式气柜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他坚持要求检测:“发现钟罩最薄的地方只有4.3毫米,就差3毫米,氯乙烯气体很可能击穿钟罩发生泄漏。”

长期坚守在危险化学品监管执法一线,张之崟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每周深入基层3—4天,检查企业超过1250家次,跑遍了上海所有的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

会不会觉得辛苦和疲惫?张之崟很淡然:“我曾经认识一位老先生,80岁高龄仍然爬上几十米高的芳烃装置和几万立方米的油气储罐,义务指导、服务其他企业。和他相比,我有什么理由碌碌无为、松懈倦怠?”

创新:与每一秒钟赛跑。

70多座宫殿、9000多间房屋,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天安门支队故宫特勤中队承担着故宫防火安全的重任。

有传承——延续从明清时期就有的传统,队员们冬凿冰、夏注水、春除草、秋清叶,最大限度消除火灾隐患。

有创新——故宫特勤中队研发“肘式水枪”,自制“重叠式水带推车”,推动安装智能感烟点式探测器5674个、吸气式火灾探测器113台,提升了“一分钟”应急效能,实现了消防监控全覆盖。

传统与创新举措,为故宫扣上了安全防护的金钟罩。这支近50人、平均年龄不到27岁的队伍也有自己的期许:“明年故宫就满500岁了,也是中队建队50周年,我们会用自己的忠诚和坚守,让这颗绚丽的人类瑰宝永远在世界东方闪耀!”

应对地震灾害,每一秒都意味着更多的生机。在福建省地震局,就有一群和地震波赛跑的“应急人”。

“过去没有那么快的预警系统,几分钟才能速报出地震的信息。”福建省地震局地震预警中心总设计师韦永祥介绍。2007年,福建省地震局正式立项,研发地震预警系统,目标是地震发生时,将确定地震震中震级等信息的时间缩短至10秒左右。

去年,地震预警系统正式向社会发布。目前,地震预警工作团队已经完善了省级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并通过部署地震预警专用接收终端、手机app、信息节点的103个pc客户端等,为政府应急决策、公众逃生避险、重大工程紧急处置提供紧急地震信息服务。

奉献:在与世隔绝处坚守。

在祖国北疆前沿,有这样一座“林海孤岛”——冬季长达半年之久,最低气温零下58摄氏度,最近的村落100多公里,几乎与世隔绝。

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奇乾中队便驻扎在这里,保护着我国95万公顷唯一集中连片的未开发原始林区,人均防火面积约为2.4万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12年前来的时候,这里还不通车、不通电、不通邮。”老队员布约小兵的家在四川凉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前脚跨出大凉山,后脚又扎进了兴安岭,没想到“比大凉山还大凉山”。

今年6月,大兴安岭林区金河林场发生雷击火灾,山上的火线绵延不绝。“把天都烧红了,打了不到10分钟的明火,防火眼镜都被烤变形了。”奇乾中队指导员王永刚回忆。队员们与“火魔”鏖战三天三夜,圆满完成扑救任务。

火场上,会吸血的草爬子同样让人毛骨悚然,被它咬到,轻则头晕,重则死亡。大学生队员胡首第一次被咬时特别害怕,手臂上的草爬子使劲往肉里钻,那种撕心裂肺的疼让他一辈子都无法忘记。可第二次被咬时,他一声没吭,自己就咬牙处理了。“没被草爬子咬过的人,不算在奇乾干过。”中队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热血,流淌在每个奇乾男儿的身体里。如大兴安岭的樟子松一样,他们扎根于此、昂扬向上,隐于茫茫林海中,守住这片绿色长城。

“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当好社区安全‘守护者'。”这是凤城街道黄桷湾社区综治专干李鑫茂的工作座右铭。

2012年大学毕业后,面对充满无限机遇与挑战的社会,李鑫茂毅然选择到社区磨砺自己。2018年,李鑫茂成为黄桷湾社区一名综治专干。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平安巡逻中有他;入户走访、上门普及安全知识也有他;发现有居民在楼道、管道井等地方堆放杂物,第一时间处理现场还有他……李鑫茂成了社区居民口中爱管“闲事”的李专干。

“我们的工作不能老坐在办公室,一定要到现场地毯式巡查,才能排除安全隐患,防控风险。”李鑫茂说,黄桷湾社区老旧单体楼栋多,环境和治安问题突出。作为一名社区综治专干,他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开展居民安全生产巡查、纠纷排查和调解工作、网格夜间巡查等。而现场实地巡查,是将安全隐患和风险消灭在萌芽时的重要途径。

在一次消防安全排查中,李鑫茂和同事排查到园丁路3号附9号明星书城占用消防通道堆放杂物,把消防通道彻底堵死。李鑫茂当场对其负责人进行劝告,并通知其限期内把杂物搬离。几天后,李鑫茂回访,发现该消防通道仍被占用。李鑫茂再次对其负责人进行劝说,一来二去,李鑫茂和书城负责人变成了朋友。

工作以来,李鑫茂坐在办公室的时间不多,大部分时间都是走街串巷开展巡逻。他的足迹遍布社区各个角落。

李鑫茂经常告诫自己,每一起事故的发生都会社会和家庭造成伤痛。要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不能有丝毫懈怠。

观看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发布仪式心得体会

决战决胜之年应对疫情之年面对严重洪涝灾害、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给安全生产带来的严重冲击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更显意义重大。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枕戈待旦、向险而行,是党和人民的“守夜人”;他们下先手棋、打主动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守业人”。得益于他们的努力,20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自然灾害因灾死亡人数均为历年最少;他们,也在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中成就“最美”。

为弘扬应急管理特色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中央宣传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先进事迹。

30年如一日,践行使命捍卫荣光。

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这是一个只有30名指战员的基层单位,却又是一支践行使命捍卫荣光的模范队伍。

自1991年1月1日起,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就担负起福州市五一广场升降国旗任务。负责省会城市中心广场升降国旗任务,使命神圣、任务光荣。30年来,一代代消防指战员不仅勤练灭火救援技能,还苦练升降国旗“五功”,实现了21000余次升降国旗“零失误”。

30年如一日的完美表现,背后是大头针、十字木架、沙袋和他们练到颤抖的手腿,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下的继续苦练。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但耐火等级低,火灾防控压力大。为了做好防灭火工作,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采取了联防联治、防火巡查、宣传培训、实战演练等一系列措施。

多年来,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消防指战员们都会将消防车停在街巷口,成立便民利民队,设立服务点,为游客提供免费茶水、座椅,宣讲消防安全知识。近年来,他们又树立“快攻速战打早灭小”理念,探索出适合老街古巷实际的灭火操法。

“不起火就是最好的赴汤蹈火”,这是他们践行使命的坚定信念;三坊七巷连续8年“零火灾”、30年无重大火情,这是他们践行使命的最好印记。

观看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发布仪式心得体会

勇立潮头当先锋。

年,对曾炜来说注定不平凡。这一年盛夏,他即将迈入婚姻殿堂,结束与恋人长达8年的“爱情长跑”,开启人生最美好的时刻。正当甜蜜之旅即将启航时,一个重磅消息袭来:入围全国首届“火焰蓝”比武竞赛市集训队。一边是对幸福的渴望,一边是荣誉的召唤。这一切,对曾炜来说,可谓等得太久,但又来得太快。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半点迟疑。消防员的生活永远充满着偶然因素和不确定性,在和爱人简单操办完婚礼,曾炜便以最快速度投入备赛战场。这一次,他将以消防员特有的方式弥补对爱人的亏欠。

要想成为一块好钢,必须经过千锤百炼。全国比武竞赛的舞台,就是一块最好的“试金石”。初入高手云集的集训队,曾炜有些不适应,第一次体测就傻眼了,他被战友狠狠甩在身后,随时可能成为“板凳球员”甚至“打道回府”。危机袭来,是进还是退,给来前还是支队“业务骄子”的曾炜当头一棒。卸下光环,一切归零。压力之下的曾炜摆正心态、选择前进,为单位,为自己,也为爱人。为能尽快缩短差距,他向身边的高手求教,一步一步纠正训练方法,一点一点规范训练动作。别人一遍成功,他要付诸十倍努力。每天,战友们还在熟睡或是已经收操,他都会早起一点、晚走片刻,训练场上挥汗如雨,骄阳底下咬牙坚持,日复一日高强度的训练,让曾炜每前进一步,都感觉像是“脱胎换骨”。指甲盖被拉梯木屑掀开,裹着创可贴继续扛拽,左膝盖被地砖裂缝磕破,抹点红药水大步向前……,训练下来,不知磨坏了多少双鞋,磨破了多少双手套,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疤生了又好、好了又生。

永不止步。

奋楫杨帆做标兵。

熟知曾炜的人都知道,他不止是训练标兵,更是一名好班长。入职第二年,因综合素质突出,他就被支队选拔为管理骨干。生活中,他总是以过硬的作风影响身边人,在点滴养成中践行“两严两准”标准,长期被队站选树为“内务标兵”,连续5次被支队评为评为“优秀消防员”。训练场上,他总是第一个做示范,日常温文尔雅的他经常不自觉地扮演起“黑脸包公”的角色,勤能补拙、熟能生巧,一直是他坚守的训练法则。面对后进队员,他总是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讲解训练动作,不让每一个队员掉队。休息之余,他主动帮助战友“补课”,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在他的带动下,队站人员九项体能达标率提升到90%以上,实现整体跃升。在年总队第十一届消防运动会中,他带领队友斩获b组团体第三。在总队春季消防运动会中,他荣获3000米徒手跑片区预赛第一名、总队决赛第四名;200米徒手跑片区第五名,4×100米接力片区第四名,1500米背负空气呼吸器跑片区第三名等多项殊荣,队站在总队年度练兵考核中获评先进。

在备战总队春季消防业务运动会中,曾炜更是卯足了劲。训练中既当“运动员”,又当“教练员”。为帮助队员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他利用间隙前往辖区健身房、学校田径队向专业人员请教训练知识,一本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了队员们的训练成绩和自己的训练方法,成为训练场的“百宝书”。在片区预赛中,支队有7项科目入围总队决赛,在决赛中4项进入前十,个人更是包揽了其中两项,再次为支队争得了荣誉。

逆向前行。

永做忠诚“守夜人”

训练,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实战任务。无论是顶天酷暑还是寒冬刺骨,不管是凌晨昏睡还是洗澡吃饭,只要警铃响起,曾炜总是冲在第一线,只要群众有难,他总是抢在最前面。

204月6日10时50余分,璧山区来凤街道亚特高级润滑油有限公司一个200立方米容量的dst5号燃料油储罐发生爆炸起火。接到报警后,曾炜和队友迅速赶往现场处置。已全面燃烧的dst5号燃料油具备热值高、易燃易爆等危险,严重威胁厂区内其余27个储罐、400余吨燃料油安全。面对着火区域近500度的高温和30余米高的火焰威胁,曾炜带领攻坚小组第一时间抵近着火区域,迅速建立由1个灭火阵地和2个冷却阵地组成的战斗防线,用血肉之躯有效压制了火势,防止了灾情进一步蔓延扩大,避免了邻近燃油储罐殉爆事故的发生。

208月19日15时08分许,位于青杠街道的宏图燃气公司燃气充装平台起火引发爆炸。面对险象环生的复杂环境,曾炜作为攻坚组队员,他临危不惧、奋勇作战,和队友一道仅用1小时就成功降灭火魔,阻止了厂区内数百个燃气钢瓶、5个燃气储罐(总储量为280立方米)和4辆燃气槽罐车(总装载量为110立方米)燃烧爆炸危险,最大限度避免了更大灾难发生。

一场场灭火战斗、一个个救灾现场。每当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曾炜总是奋不顾身地出现在最危急的关头,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每当在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他总是不畏艰险、逆向而行;每当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他总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用橙色之光点燃了生的希望。

消防站里,“这是曾班长么?太帅了吧!”新队员们在荣誉室里看着昔日赛场上的精彩剪辑激动的赞叹道。那闪着荣光的奖杯和奖牌,正是这些年来曾炜用热血赤诚、天道酬勤和永不气馁弘扬的火焰蓝本色,收获的正能量硕果。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消防员,曾炜用朴实无华的方式阐释了新时代消防救援人的初心使命,在默默无闻的坚守中践行着“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相信他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广。

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观后感心得体会

闻令而动、夙夜奋战,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是新时代应急管理人的本色与担当。

为加强队伍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中央宣传部、应急管理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先进事迹。

冲锋在前扎根煤矿安监一线。

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鲁东监察分局三级调研员张在贵,自2001年从事煤矿安全监察工作至今,有近19个年头了。

自工作以来,他下井近3000次,井下行程约8万里,查处隐患1万多条,避免重大涉险事故3起,挽救150多名矿工生命;面对企业高薪聘请不为所动,患有严重眼疾却坚守煤监一线。

鲁东监察分局党总支书记郭守军回忆,有一次,张在贵在辖区某市组织召开安全度汛工作会期间,注意到某矿负责人接电话后神情慌张地离开了。职业警觉让他意识到,可能出现了安全问题。

他立即赶往该矿调度室,通过监控发现,该矿发生了透水事故,而井下150名矿工仍在作业。在此情况下,他当即下达“停止一切采掘活动、撤出井下所有人员”的监察指令。井下所有人员撤出后不到2小时,井下工作区域就被淹没。

“为了保护矿工生命安全,自己要扎根煤矿安全监察一线,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再立新功!”张在贵说。

坚守初心竭力护航安全生产。

“难不怕,怕的是做得不到位。”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监察专员魏丽萍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

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压力大,并非女性理想的职业选择,但魏丽萍却不离不弃,坚持了30多年。她说:“我就是喜欢它,总觉得有好多迫切需要干的事。”

职业卫生评价、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及法制建设、矿山监管、工业监管、中介机构监管和综合监管……谈起她负责过的工作,掰起十个手指头也数不过来。

在担任原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监管一处处长期间,魏丽萍带领同事紧紧盯住白酒制造企业隐患治理、涉爆粉尘企业隐患治理,出实招、求实效,通过技术指导、执法处罚、约谈通报等多种手段,督促指导企业实打实地开展隐患治理。

2008年至2015年,魏丽萍从监管一处调到监管二处任处长。期间,她不仅带队完成了10余项风险突出领域的评估、调研,还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建立了企业主体责任规范,构建起了严密的责任体系。

“我和安全的‘约会’还没有结束,有太多问题想去探究。”魏丽萍说。

立志传承争做消防救援先锋。

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黄浦支队车站中队是消防队伍中的一面旗帜。

中队驻守在上海“心脏”地带,承担着黄浦区内3.21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灭火救灾、抢险救援及社会救助任务。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消防队伍中第一个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模范消防中队”荣誉称号的英雄集体,车站中队已经走过了20年发展历程。

南京金陵化工火灾远程驰援、汶川抗震救灾8天8夜的生死相依、地铁十号线追尾事故救援中的逆行身影……授称以来,中队接警9000多次,营救和疏散人员1714人,保护财产价值达13亿余元。

为主动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能拓展需要,车站中队积极探索建立高层灭火救援、地铁灭火救援“专业队”组训模式,推进营区“实战化”训练,加强战斗力建设。在2018年全国消防体能达标考核中,车站中队代表上海总队出战,取得了全国第一的过硬成绩。

披荆斩棘守卫莽莽原始森林。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莫尔道嘎镇奇乾乡年均气温零下3摄氏度,冬季长达9个月,被称为“风停止的地方”。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消防支队奇乾中队就驻扎这里,坚守了半个多世纪。

奇乾中队是森林消防队伍中唯一独立驻防的中队之一,担负着北部原始林区95万公顷原始森林防火灭火任务,每逢春夏秋三季森林防火灭火紧要期,中队消防队员全天24小时战备,应对随时发生的森林大火。

2006年仲夏,北部原始林区伊木河林场发生森林火灾,直接威胁到原始森林和边防连队油库安全,情况万分危急。

“党员突击队,跟我上!”时任中队指导员吴迪冒着被倒木砸伤的危险,带领10名党员骨干在火头必经之地开挖防火隔离带,阻止了火线蔓延。

“哪里有险情,那里就有我们;哪里有危险,那里就有我们……”指导员王永刚说。1963年建队以来,奇乾中队共出动兵力14000余人次,扑灭火警火灾近400起,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作出了杰出贡献。

迎难而上攻克地震预警技术。

福建省地震局地震预警工作团队十几年来不断创新,运用科技手段与地震波进行赛跑,决战地震预警系统“最后一公里”,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发布。

2007年,韦永祥来到福建省地震局工作,受命组建团队开展地震预警相关技术研究。

韦永祥说,团队成立没多久,发生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地震造成的沉重灾难深深刺痛了团队成员。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减灾新技术研究,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并且每年一个月的集中攻关,连续六年,完成了50多万行软件代码编写、上千次软件更新等研发任务。

在团队的努力下,2015年我国第一部地震预警单行法《福建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颁布实施,2017年福建省地方标准《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发布施行,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有了法规和标准保障。

闪亮的名字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心得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了战略部署。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平安中国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聚焦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织密组织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建设平安中国,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系统观念来谋划和筑牢安全屏障,也要抓好中国和国家机关“最初一公里”和地方党委“中间段”,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畅通无阻,更要抓好基层党组织“最后一公里”,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网络化管理,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依靠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就地化解矛盾,保持基层的安全稳定。

要织密防护网,夯实基础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平安建设的基础是什么?首先要抓发展。“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无论是经济安全、国防安全,还是公共卫生安全,都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作支撑,只有自己的力量强大了,才能不看别人眼色,才能不受制于人。其次要抓制度。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要坚持党对国家安全的绝对领导,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构建层层抓落实的安全责任体系,完善风险防控机制。要方方面面考虑周全,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同时,要抓重点。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聚焦重点,抓纲带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要织密管理网,提升基本能力。“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要在风浪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统筹抓好安全能力建设。要以学为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做到常观大势、常思大局。要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做到领导带头,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人人讲安全,抓安全的浓厚氛围。要以智为重,要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升维护公共安全的智能化水平。要以练为要,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部队只有实战演习才能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同理,要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强化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只有真演实演,遇到真实情况,才能临危不乱、果断决策。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安全作为第一责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筑牢安全屏障,无论风雨,让伟大的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观看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发布仪式心得体会

重庆市“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发布仪式6月28日21点20分在重庆卫视播出,石云亮是获奖者之一。在发布仪式上,当主持人提到石云亮熟悉超过4000个安全生产标准时,在场不少观众发出了惊叹声,紧接着是持续不断的掌声。

在石云亮看来,他从事安全生产工作近20年,熟悉4000个以上的安全生产标准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石云亮指导过工贸、道路交通、建筑、特种设备、消防、矿山、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等8个行业安全生产。“每指导一个领域,我会读遍该领域的专业书籍与资料,熟记该领域所有的安全生产标准。”石云亮说,他指导一个领域,研究透一个领域,逐渐熟悉了多个安全生产标准。

对石云亮而言,安全生产知识不仅需要学习牢记,还需要归纳与总结。“4000多个安全生产标准跨越了多个领域,却存在不少共通点,我一直在想能不能用一两个理论去总结它们?”在长期的实践和思考中,石云亮提了两项安全生产理论:高处作业的降级处理、安全边界理论。

高处作业的降级处理在实践中运用有很多。比如说,外墙施工常在施工人员脚下放一个平台,平台越是密封作业就越安全。“有了这个平台,高处作业就变成了低处作业,这就是我所说的‘降级处理’。”安全边界理论也应用得十分广泛。石云亮以景区和游乐园常有的空中玻璃走廊为例,“你看,小孩们可以在高空的走廊上又走又跳,但走廊仍然是安全的。”石云亮解释说,因为走廊在设计时有自身的安全边界,比如走廊的高度与承重能力,玻璃的厚度等等。“在这个范围以内是安全的,超出这个范围就要重新设定安全边界。”

观看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发布仪式心得体会

_月_日,重庆市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正式发布。其中,坚守在生产一线、为企业安全把脉的桥梁建设安全管理专家匡建民,成为了获评十位“最美”人物及团队中的一员,他在桥梁安全领域作出的贡献,为大家所点赞。

匡建民是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安全总监,作为我国桥梁建设安全管理的权威专家,他先后参与了全球、全国知名大桥的建设,攻克了多项桥梁安全建设难关,在“一带一路”桥梁援建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匡建民一直从事安全生产工作。从作为项目安全负责人,坚持每天对重要部位、关键工序亲自检查把关,护航江苏苏通大桥创四项世界第一,将党旗插上世界最高的桥塔。

作为公司安全负责人,匡建民先后指导重庆两江大桥、文莱pmb大桥、港珠澳大桥以及印度洋上第一座跨海大桥——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等一大批世界级桥梁的安全风险控制,为“中国桥梁”名片的打造贡献智慧和力量。

如今,匡建民仍然常年深入施工现场,目前正在修建的白居寺长江大桥,他每个月都至少要去一次。“每位员工都是我的亲人,我作为安全人、管理者,如果没有把安全工作做到位,就是我的失职。”匡建民说。

此外,匡建民还十分注重企业整体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业务精湛的安全管理人才,多次在全国系统内的技能比武中获得个人和团体冠军,带领的团队荣获“重庆市青年安全示范岗”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被评为-“重庆市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观看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发布仪式心得体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加强思想引领,加强队伍建设,激励应急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应急救援队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立潮头、担当作为,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11月4日,中央宣传部、应急管理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先进事迹。

蔡瑞、丁良浩、侯正超、肖文儒、张之崟、王念法、张在贵、魏丽萍、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黄浦区支队车站中队、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奇乾中队、福建省地震局地震预警工作团队等“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个人和集体,来自防震减灾、煤矿安全监察、安全执法监督、消防救援、森林消防等应急管理系统各单位各部门。他们有的闻令而动、夙夜奋战,在地动山摇的第一线勇挑新时代应急管理重担;有的面对生死考验,逆向而行,用血肉之躯勇闯刀山火海;有的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始终保持冲锋在前的“无我”状态;有的数十年如一日扎根莽莽原始森林,守护绿水青山;有的默默奉献、无悔付出,在祖国“心脏”地带护佑民族文化瑰宝;有的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倾心守护煤矿工人生命安全;有的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辛勤耕耘在安全监管执法一线。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坚守初心使命、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安危、一切为了人民的公仆情怀,敢于赴汤蹈火、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立足本职岗位、极端认真负责的务实作风,以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的实际行动,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应急管理队伍极端认真负责、甘于牺牲奉献、勇于担当作为、善于开拓创新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

发布仪式现场播放了“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个人和集体的先进事迹视频短片,从不同侧面采访讲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感悟。中央宣传部、应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为他们颁发“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证书。

参加发布仪式的应急管理工作者代表表示,要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过硬的作风,撸起袖子干、挥洒汗水拼,始终做新时代长征路上的不懈奋斗者,争创一流业绩,争当应急先锋,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奋力开创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现场观众表示,“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事迹感人、催人奋进,生动体现了“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价值理念,展示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展现了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精神,践行了保民平安、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是竭诚为民、无私奉献的表率。

“生命是阳光,是力量,是每个人仅有一次,却无比灿烂的华章。今晚,我们要走进一个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群体。他们是危机前的屏障,他们是灾难中的希望,他们有个全新的名字,叫作应急管理工作者。”11月4日,“闪亮的名字——2019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发布仪式举行,中央宣传部、应急管理部共同评选出8位“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个人和3个集体。

“我叫魏丽萍,是一名安全监察工作者。我们的工作内容非常庞杂、琐碎,但是核心只有一个——防患未然,目标只有一个——平安无事。”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正处级监察专员魏丽萍说。

在发布仪式现场,魏丽萍以北京地铁为例,讲起她的工作:“北京地铁改造前,每年地铁坠落事故约12起,改造后每年零起。每一个数字的后面都是生命。”

在安全监察的工作岗位上,魏丽萍、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处干部张之崟、山东煤监局鲁东分局副处级监察专员张在贵以及千千万万的安全监察工作者们将自己淬炼成一把丈量风险的标尺,在侥幸面前,坚守原则的红线。

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南京支队方家营中队中队长助理丁良浩说:“我当消防员,就干两件事,与死神搏斗,为队伍争光!”

“电影《战狼2》大家都看过,其实我们执行的国际任务和吴京的很像,只不过,他面对的是战争而我们面对的是自然灾害。”在发布仪式上,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培训部副主任王念法说。前,王念法参加了中国第一个专业救援队。此后,他像一匹战狼驰骋疆场,参与了10多次国内外地震救援。

“与火魔交锋,你总是战在最前沿。与死神擦肩,你目光只投向战场。每一次总攻的号令响起,你的背影不惧、不悔!”这是写给丁良浩、王念法、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奇乾中队的致敬词,更是对坚守消防救援一线的战士们的礼赞。面对灾后废墟、满目疮痍,他们早已把自我割舍,化作尖刀利刃,争分夺秒,为受灾群众撬开生的通道。

“我所在的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守护着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这里山高坡陡、谷深林密、地形复杂,每一次任务我们都要背负近50斤的装备,在4000米的崇山峻岭之间,战火魔、踏火海。”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特种救援大队三中队代理排长侯正超说。

“我们中队驻守在故宫博物院内,肩负着守护民族瑰宝的神圣使命。”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天安门支队故宫特勤中队蔡瑞说,“作为这支队伍的领头人,我始终把‘没有灭火战功’当作第一追求,带领指战员日夜守望巡逻,走遍9046间殿宇宫室,协助制定106项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把故宫划分成十大保护区域,反复进行实战演练,为一座座大殿扣上了安全防护的‘金钟罩’。”

高层建筑的消防问题一直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为此,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黄浦区支队车站中队时刻做好应战准备。“我们平均每周要进行两次负重登楼训练,全身的防护装备加上灭火、破拆等器材,平均负重能超过六七十斤。”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黄浦区支队车站中队指导员陈祥康说。一口气登楼20层,一天至少20遍……强度最高的时候,队员们一天里相当于要负重把632米高的上海中心登5遍。

在发布仪式现场,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总工程师肖文儒展示了早期救援队里最重要的设备,一个老式的呼吸器。“1983年到,我背着这样的呼吸器直接指导指挥事故500多起。”肖文儒说,“现在我们的应急救援队伍在国际上是一流的,我们的救援设备也是最先进的。”

打通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信息的准确发布,福建省地震局地震预警工作团队开创跑赢地震波的奇迹。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地震预警时间提前了10~20秒。每一秒都是生机,更多的生命可以从废墟中逃离。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敬畏生命,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增加避险抗灾和自救互救能力,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在捍卫安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应急管理人依然没有停下坚实的脚步,他们将肩负责任与使命,继续默默守护、勇敢前行。

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做好应急管理工作,11月4日晚,邢邑镇组织集体收看2019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发布仪式。

蔡瑞、丁良浩、侯正超、肖文儒、张之崟、王念法、张在贵、魏丽萍、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黄浦区支队车站中队、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大兴安岭支队奇乾中队、福建省地震局地震预警工作团队等“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个人和集体,来自防震减灾、煤矿安全监察、安全执法监督、消防救援、森林消防等应急管理系统各单位各部门。

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坚守初心使命、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安危、一切为了人民的公仆情怀,敢于赴汤蹈火、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立足本职岗位、极端认真负责的务实作风,以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的实际行动,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应急管理队伍认真负责、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善于创新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

观看发布仪式后,我镇机关干部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过硬的作风,撸起袖子干、挥洒汗水拼,始终做新时代长征路上的不懈奋斗者。

闪亮的名字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观后感

年,决战决胜之年,应对疫情之年,面对严重洪涝灾害、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给安全生产带来的严重冲击,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更显意义重大。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枕戈待旦、向险而行,是党和人民的“守夜人”;他们下先手棋、打主动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守业人”。得益于他们的努力,2020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自然灾害因灾死亡人数均为历年最少;他们,也在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中成就“最美”。

为弘扬应急管理特色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中央宣传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0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先进事迹。

向险而行,以生命赴使命。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面对以来最严重汛情,应急管理部门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坚决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谁打头?”“我打头!”

7月22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石大圩防洪大堤被洪水撕开了20米宽的决口,6500名村民被洪水围困。

此时,庐江县遭遇百年一遇洪灾,已在抗洪一线奋战了几个昼夜的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再次集结队伍投入救援。由他“打头”领航的1号艇突遇3米多的水位落差侧翻,他被卷入汹涌湍急的洪流中英勇牺牲,年仅36岁。

陈陆牺牲后,战友统计:他连续奋战了96个小时,救出2600多人。

人民消防为人民,危难时刻,总有他们“逆行”的身影。

陈建是湖北省武汉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一站站长助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紧要关头,陈建3次递交请战书,带领医废转运突击队担负武汉市11个街道、28家医院日常医废转运任务,50个日夜累计行程1.6万余公里,转运医疗废弃物2186桶,共170.49吨。

武昌医院、天佑医院、武昌方舱医院……这些很多人都避之不及的地方,哪里有需要,陈建就出现在哪里。他说:“说不怕那是假的,但只要人民群众有需要,我们就义不容辞。”

扎根一线,献青春护青山。

西藏被誉为“亚洲水塔”、全球气候的“调节器”,守护好这里的青山绿水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1983年出生的孔特特是西藏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那曲市大队大队长,他已在这片高山林海坚守了。

成绩背后,是经年累月的无私奉献。进藏多年,他没有和家人过一个团圆年,没有休一次完整假。

森林灭火离不开特种车。1974年出生的吴迪就是这样一位“大拿”,他不仅擅长驾驶特种车灭火,还擅长专治特种车各种“毛病”。

他是黑龙江省森林消防总队黑河市支队爱辉区大队四中队特种车辆维修技师。20多年来,他刻苦钻研,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青年成长为具有过硬专业技术的“专家”,累计培训驾驶维修技术骨干1000余人;检修车辆1300余台次,节约经费近600万元;技术革新20余次,极大提升了车辆维修效率和灭火作战效能。

勇于担当,靠实干守平安。

2020年是全国应急管理部门全面履行职能的第一年,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充分显现了机构改革效能。

朱学忠是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中心副主任。在同事眼里,他是那个最敢于建言献策的人。

2020年1月底,疫情之下,地面运输受限,湖北各地防疫物资告急。朱学忠提出建议,利用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向各地输送防疫物资。

提议被批准后,他迅速协商甄选6家通航企业调配20名飞行员、40名机务及地面保障人员、各机型直升机10架,运送紧急防疫物资213架次、91.25吨,极大缓解了重点医院防疫物资缺乏的燃眉之急。

战“疫”紧要关头,切不能让生产安全事故“添乱”。大年初一一早,陕西煤矿安监局榆林分局干部刘小术就奔赴工作岗位。此后整整一个月,他都坚守在分局疫情防控与安全监察工作一线,不曾回家。

勇挑重任、敢啃硬骨头,是刘小术的工作作风。自进入煤矿安监系统以来,辖区90%以上煤矿都有过他忙碌的身影,参与对煤矿和有关责任人行政处罚上百次,深入井下一线监察400余次,累计实施经济处罚超5000万元。他说:“多去煤矿多下井,遏制事故靠践行。”

“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岗位平凡但使命光荣。”四川省营山县应急管理局局长伍袁志说起自己的职业,总是满满的自豪感。为了打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他在当地启动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居民安全素质提升工程;为了加强监管、消除隐患,他经常带领执法人员深入基层、企业、车站、码头、市场、农村,开展执法检查。他总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营山县连续19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闪亮的名字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观后感

斗转星移、白驹过隙,“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这首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著名电视剧《便衣警察》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歌曲陪伴着邓荣从青春少年成长为一个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应急管理工作者。

勇于担当。

12月16日18时左右,重庆市外环高速鱼嘴隧道南侧100m处,一辆载有20吨液化天然气的罐式运输车在突然变道时,罐体脱离固定装置造成车辆侧翻。险情发生后,重庆市有关部门和江北区政府相继派员赶赴现场进行处置。晚上十点了,外环高速封闭4个小时后,现场仍未能开展有效行动。原来通过勘察发现,车辆侧翻导致罐体外部严重损伤,而且罐体斜搭在拖车底盘上摇摇欲坠极不稳定,一旦处置不当势必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负面影响!究竟怎么办?临场的消防、环保、交通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多位专家意见分歧较大,各说不一,难以形成统一意见,导致江北区政府现场指挥人员无所适从。最后有人提议,这事儿还是让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原重庆市安监局)速派领导到场决策指挥。

当晚22点10分,时任重庆市安监局局长冉进红拨通了邓荣电话,冉进红简洁明了说明情况后指示到:“我现在命令你立即赶赴现场,全权代表我局负责现场指挥!”

邓荣放下电话,二话不说,立刻招呼正好在复盛基地参加比武裁判工作的朱进、韩振杰两位危化救援专家随他一起登车前往事故现场。

因为已经实施交通管制,进入外环高速后,空旷的道路上只有邓荣的这一辆车闪着警灯在夜幕中疾驰,窗外一片寂静。在警灯红蓝相间旋转的光影里,邓荣思绪万千,联想起以往曾经亲历的“9.20”嘉陵江抗洪、“11.21”福安药业燃爆、“4.20”芦山抗震救灾......那一与死神擦肩而过、在刀尖上跳舞的情景在邓荣脑海里快速闪过。

他想起最近的一次排危就是同年9月5号,那一天下午局值班室电话告之在重庆市渝中区虎头岩总部城工地挖掘出一个不明罐体,初步判断是一个危险化学品物料储罐,市政府领导要求市安监局速派危化专家和专业队伍前往处置。但是当天全市的危化专家都在涪陵参加全市危化现场会,一个都没在主城!到达现场时,周边几百米已经拉起了警戒线,深基坑的正中央一具暗黄色两米左右的金属罐体裸露在炎炎烈日下,地面温度起码有40多度!怎么办?等专家从涪陵赶回来最少要近两个小时,而总部城又处于渝中区敏感地段,如不及时排除险情极易引发社会恐慌造成不良影响。事不宜迟,他自己戴上随车预备的防毒面具,俨然一个老专家模样,在众目睽睽之下,一步一步的向场地中间那个怪物走去。到达罐体附近后,拍摄了远近不等、多角度的照片,并第一时间发到救援专家微信群请大家辨识,很快专家们传回了答案,原来这只是一个70年代的老式液氨储罐,按照有关流程和技术要求即可妥善处置。回想起当时的一幕幕,仍是心有余悸。而这一次又将面临着什么?他心里没有底。

赶到鱼嘴事故现场后,邓荣感觉到这次“12.16”鱼嘴液化天然气罐车侧翻事故与月6日的湖南怀化高速公路液化气罐车侧翻,场景和现状几乎完全一样,而当时因为处置不当突发爆炸,导致3名消防队员不幸殉职。历史会不会重演?看着周围的人对警戒线核心圈里充满了好奇,而只有他知道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顶着无比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命危险,邓荣站在第一线,结合自己多年救援经验和专家的专业意见,第一时间安排警戒侦检措施,迅速将现场指挥部后撤1000米,及时疏散管控周边人员,一条条有效指令有序下达。经过紧张激烈的奋战,终于在12月17日凌晨1时许,安全圆满完成了全套救援作业,无任何次生灾害发生!

“虽然每次出警,我都能和我的战友们平安回来,但每次任务过程中我也会默默的为大家、也为自己祈祷,包括“12.16”鱼嘴液化天然气罐车事故这一次,我深知险情的异常、也更强烈的渴望第二天能欢蹦乱跳的回到闭幕式隆重的会场”邓荣如是说。

是啊。离开复盛基地时邓荣对同事贺奎只讲了一句话:“奎啊,这儿就交给你了哈”,其实邓荣说这句话里蕴涵着的不仅仅是工作交接,潜藏其中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交待。

至今邓荣仍保留着在这次事故现场拾的一枚螺帽,邓荣说“这枚螺帽之所以在我家占据了如此显赫的位置?只因那一晚的遭遇在心中留下的印记太深”。

4月21日四川芦山地震的第二天,邓荣带队奉命从芦山转场到宝兴县途中,突遇一峡谷地带发生山体垮塌道路中断,他让大部队在安全区域待命,自己驱车突前侦察发现大约有近8公里的公路多处被毁,而且在频繁的余震中周边陡崖上的滚石乱飞,极度危险!

正是这份理智和冷静,避免了不必要的伤亡冒险与徒劳,也奠定了重庆救援队后来是唯一一支四川省外救援队伍中战绩最优、表现最好的队伍,整个行动深受原国家安监总局和四川省有关部门以及当地老百姓的赞扬。

回忆起四川灾区抢险救援过程,至今仍令邓荣非常难忘和骄傲。“4月20日晚我们在从荥经向飞仙关机动途中,前面一长串的警车编队影响了我们的速度,我这时用车载麦克风向他们喊话:“前面的警车请注意,我们是重庆市专业救援队伍,请你们让道。当我重复第二遍时,前面的车队有序靠边停下,当看见下车站在路边的警察向我们车队敬礼时,我们当时的心情充满了自豪。我们代表重庆、我们代表专业救援,我们是山崩地裂之时政府的依托和灾民的救星”邓荣如是说。

担当,不仅仅依靠的是匹夫之勇,每次的平安归来也绝非是运气使然。担当,是一种情怀和素养,危难时刻,生死关头挺身而出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本领,更需要科学的理念和一份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奋发有为。

邓荣多年从事政法维稳和安全监管、应急救援工作,长期战斗在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第一线,参与过市内外多起重特大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有着丰富的应急管理实践经验。回首过往,邓荣取得的一项项成绩依然历历在目。

8月调任市安监局工作后,邓荣历任重庆市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主任、监管一处(非煤矿山监管处)处长、办公室主任。期间,受聘成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重庆市政府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应邀参与了多部规范性文件的起草、修订和多个国家级应急管理科研项目的研究。多次参加安监总局组织的与欧盟、加拿大、英国、德国等对外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交流。

年3月份至9月份,在原国家安监总局和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事故灾难综合应急演练”中邓荣担任总导演,具体组织指挥了演练筹备和实施的全过程。

2012年10月应国家行政学院邀请,邓荣赴北京为中组部举办的厅局级干部培训班专题讲授《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施》,长期参与重庆市行政学院应急培训中心举办的各类专题讲座授课及研讨活动。

203月,邓荣应邀在国务院山西晋济高速“3.1”危化品运输燃爆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组,以专家身份担任了技术组下设的“应急评估组”负责人。

年8月,邓荣受国家安监总局推荐,担任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通水前全线项目验收应急管理部分的专家组长。受原国家安监总局委托,还担任过国家安全生产西南铝应急培训基地项目可研、国家内河水上救援基地项目竣工验收专家组组长。

此外,邓荣还参与了嘉陵江20“9.20”、长江2012年“7.23”特大洪峰险情处置,和“11.21”长寿化工园区福安药业燃爆、红石路“4.11”加油站泄漏、黔江高速公路“3.25”重大交通事故、“10.31”永川金山沟煤矿特大事故、万州区“10.28”公交车坠江等一系列大型应急处置的指挥、协调、事故调查及保障服务工作。

一项项成绩、一份份荣誉,都是邓荣同志夜以继日、奋发实干的收获,也是重庆安全和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建功立业。

建功立业是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都有的渴望,可是担当作为并不一定非要追逐轰轰烈烈,许多时候需要的是韧劲和坚守。

1月至2月,根据组织安排,邓荣先后在非煤矿山监管处和局行政办公室两个阵地坚守了4年。他说“干一行不说非要爱一行,但不干则罢,干就要沉下身段勤勉务实的干”。

在非煤矿山监管领域工作的日子里,当时重庆市的1500余座矿山,邓荣跑了近一半,同事说:“209月只在家中呆了4天,在秀山膏田镇尾矿库的堤坝上中过暑,在万州西南水泥矿山现场流过鼻血......”,虽然累过了、苦过了,但重庆市第一次一年内将200多个不再具备安全条件的矿山清理出局;第一次实现了原市安监局直接处罚零的突破并实现了当年收缴80余万;尤其是在纠偏灭虚的基础上第一次将全行业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到了10人以内。

谈起邓荣在应急管理业务实践中的经验,他说了十六字:认清形势、正视压力、综合统筹、强化准备。

【认清形势】随着各级党委和政府机构改革的快速推进,原有的体制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应急管理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和重大挑战。许多领导以前更多的是负责某一方面、某一种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和危机处置,但现在面对大应急格局和多灾种应对,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要承担统筹组织指挥的重任,承受的压力比以往、比其他人都要更加巨大,必须要对当前形势有清醒的认识。

【正视压力】压力从何而来?当山崩地裂、浊浪滔天、血与火喷涌、众人安危悬于一线之时,当各路人马蜂拥而至万众瞩目之际,许多时候你就是应急现场救援处置的组织者和决策人,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任务时间紧、资源不够用、领导和社会各界要求又近似苛刻的时候,你必须不容迟疑还非得立即拍板不可!这板怎么拍?这场怎么救?万一拍错了怎么办?后果不堪设想!正视压力,顶住压力,才能游刃有余。

【综合统筹】应急指挥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子系统缺失,都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紊乱,甚至导致系统的“彻底崩溃”。客观来讲,应急处置活动涉及面广,需要众多的职能部门、队伍和人员、物资装备共同参与,临时整合起来操作复杂。由于之前事权分头管理、资源分别控制、项目分头建设,紧急情况下各自为政、“各显身手”的痼疾还相当严重,这些无疑都会增加指挥协调的难度。只有强化综合统筹,形成合力,才能百战不殆。

【强化准备】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咱们谁也不是神仙和超人!只有事前做好救援体系建设和必要的制度性安排,下功夫切实加强超前规划、危机意识、组织机制、灾害情景构建、预案、队伍、资源、培训演练等全方位应急准备,才能够在突发事件来临时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战决胜。一个重大突发事件处置效果如何,不在于事发之后你临场灵光一现如何机智果敢,关键在于事前你准备好了没有。只要有了充分的准备,应急救援就能事半功倍。

结束语。

回顾过去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出发,邓荣从16岁当兵、19岁入党,一路走来的工作岗位大多和风险与危机相依相伴,一路摔打虽然很累,一路坚守也确实很难,但也阅历了许多激情燃烧的画卷,品味了不少非同寻常的铿锵,虽苦尤甜,虽险犹荣,无怨无悔。

今年仍是应急系统全面改革进取年,按照记训词精神和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党委转身就是战斗岗、起步就是冲锋时的要求,邓荣和他的同事们一边抓应急体系改革的基础性工作,一边围绕上级部署的重点任务,在应急体系改革“赶考”路上是一路奔跑着。

“检视既往,心里更多的是一种宽慰和满足,但满足的同时也深感本领恐慌,自觉还有很多业务推进还有差距、深感及时充电不容懈怠,一波一波的“赶考”没有准备不行。当前我们只有清醒的认识到重庆应急还处于“双欠”的大背景,灾害事故的风险防控任重还道远,只有不断地找差距、抓落实,不骄傲自满,怀揣“赶考”永远在路上的忐忑,才能在新的征途上不掉队、不沉沦。未来已来,我们赶上了应急事业蓬勃发展再创新境界的最佳机遇期,百舸争流,时不我待,咱们一起努力吧!”,邓荣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你我生活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包括邓荣在內的一大批应急管理工作者替我们负重前行。

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

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在抗洪抢险救灾一线,在脱贫攻坚一线……总有这么一群人,一声声“让我上”“让我来”,用行动诠释着担当,他们就是那些被人认为还没“长大”的“90后”,甚至是“00后”的青年一代。在疫情“大考”面前,在抗洪“大考”面前,在扶贫“大考”面前,闪耀着无数青年的身影,他们全力奋战,淬火成金,百炼成钢,他们以青春为笔,用使命和担当书写着不悔答卷。

这一张张“忠诚答卷”,书写着一心向党的政治自觉。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疫情肆虐着中华大地,在驰援湖北的4.2万多名医护人员中,有超过1.2万名的“90后”甚至“00后”,更有千千万万个他们奋战在工地、社区、工厂以及运输保障等各条战线……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信中写道:“在新冠疫情防控斗争中,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曾经温室里的“宝宝”已经成长为向险而行、生生不息的中国力量,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堪当大任。

这一张张“初心答卷”,书写着敢于牺牲的使命担当。“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2020年7月22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党委书记、政治教导员陈陆在搜救被困群众时,突遇破圩决口被洪水冲走而英勇牺牲,年仅36岁,他用生命书写了青年人的奉献担当;2019年8月10日,安徽省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夏在防范台风巡查中,突遇山体塌方因公殉职,年仅33岁,他用生命诠释了青年人的初心使命。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干部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2019年6月17日,在工作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她用生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无论是疫情防控的一线,还是彻夜守护的城市;无论是书声琅琅的课堂,还是机器轰鸣的厂矿;无论是科技攻关的前沿,还是志愿服务的现场,到处都有青年人拼搏向上的身影,他们用无畏、智慧、勤劳、甚至生命,书写着青年人敢于奉献的时代担当。

这一张张“人生答卷”,书写着不断进取的壮美篇章。伟大的时代召唤着青年,辉煌的事业期待着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鼓励广大青年要充分展现自己的抱负和激情,胸怀理想、锤炼品格,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时代篇章。广大青年朋友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进取精神、担当精神,以实际行动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听党话、跟党走,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把青春的激情和活力凝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能量,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青春理想的时代火炬已经点燃,青春奋斗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广大青年干部要以“雄心壮志不言愁”的坚韧执着,登高望远,勇立潮头,咬定目标不放手、勇于担当不懈怠、敢挑重担不畏难,用行动践行使命,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中国。

闪亮的名字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观后感

今天观看了《闪亮的名字——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让我感受颇深这些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有的面对生死考验,逆向而行,用血肉之躯勇闯刀山火海;有的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始终保持冲锋在前的“无我”状态;有的数十年如一日扎根莽莽原始森林,守护绿水青山;有的默默奉献、无悔付出,在祖国“心脏”地带护佑民族文化瑰宝;有的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倾心守护煤矿工人生命安全;有的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辛勤耕耘在安全监管执法一线。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坚守初心使命、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安危、一切为了人民的公仆情怀,敢于赴汤蹈火、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立足本职岗位、极端认真负责的务实作风,以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的实际行动,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应急管理队伍极端认真负责、甘于牺牲奉献、勇于担当作为、善于开拓创新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

发布仪式现场播放了“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个人和集体的先进事迹视频短片,从不同侧面采访讲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感悟。中央宣传部、应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为他们颁发“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证书。

我们要向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学习,要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过硬的作风,撸起袖子干、挥洒汗水拼,始终做新时代长征路上的不懈奋斗者,争创一流业绩,争当应急先锋,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奋力开创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现场观众表示,“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事迹感人、催人奋进,生动体现了“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价值理念,展示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展现了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精神,践行了保民平安、为民造福的初心使命,是竭诚为民、无私奉献的表率。

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先进事迹感想

抗洪“我打头”生命践“忠诚”

“掉头,快掉头!”洪水肆虐、浊浪翻滚,这是他留给队友的最后一句话。奋战96小时,出警411次,成功转移和救出群众2665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这是他带领队友的最后一次“战斗”。7月22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在搜救被困群众时,因突遇破圩决口后的激流漩涡,不幸被洪水冲走,英勇牺牲,年仅36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6岁的陈陆,风华正茂,踌躇满志。在肆虐的洪灾面前,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刻,他表现得是那样从容。“让我去,我打头!”简单的六个字,演绎出的是一名党的基层干部的那份忠诚,那份担当。我们常说,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对党忠诚,要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这些绝不是“口号”!奋战96小时,出警411次,成功转移和救出群众2665人,这些普通数字,绽放出绚烂的“青春”之光、“忠诚”之光。

他的坚守见证党员干部钢铁般的意志。俗话说“水火无情”,每年夏天的洪灾都是那样令人触目惊心。在抗洪防汛中,广大党员干部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而顾“大家”,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歌。在这困难重重的“战斗”中,连续的工作是对大家最严峻的挑战。而陈陆迎难而上,连续4个昼夜与洪魔抗争,不顾自己越来越严重的伤病,强忍疼痛,全身心扑在抗洪抢险最前线。这96个小时,在历史长河中可能还算不上“眨眼间”,但对于洪灾中的人们来说,那可是“漫漫长夜”。人的体力是有限的,但陈陆为人民利益而战的钢铁般的意志让他有了无限的动力。

他的行为践行闻“汛”而动的无比忠诚。在大灾面前,往往是来不及“准备”的,只能闻“令”而行、闻“汛”而动,哪里有险情,就战斗在哪里;哪里的群众受到威胁,就往哪里冲锋。在陈陆19年的消防生涯中,有无数次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但他都义无反顾,从未退缩。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中感叹“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而陈陆之“及于死者”的惊险,也是“不知其几矣”。411次的出警,每一次都是那样毫不犹豫,都是那样执着向前。人说“轻伤不下火线”,他是“重伤”也“不离一线”,体现出的是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

他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蹚着齐腰深的洪水,救了一个又一个,疏散了一村又一村,每天最多睡三四个小时,饿了就吃几口冷盒饭。”这是陈陆在抗洪前线的真实写照,他和队员们一道,用最无私的付出保护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虽然大家都很累,但士气很足。有他在前面,我们都愿意跟着一起干!”这是队员们发自内心的誓言。陈陆的行为感染着每一名队员,从而凝聚起坚强的抗洪力量,成功转移和救出群众2665人。连续作战后神情疲倦的陈陆面对大队长的休息“勒令”,依然是那六个字“让我去,我打头!”抗洪中,他年轻的生命创造出了无限的价值。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时显身手……”像陈陆这样平凡的基层干部,之所以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并用无私的付出甚至生命的代价来践行铿锵的誓言,其动力源于他们在为民路上有一颗不变的“初心”。36岁的青春令人惋惜,而在为民路上绽放出的青春光芒,将激励着更多党的优秀儿女勇往直前。斯人已去,浩气长存。陈陆同志走了,走得从容,走得悲壮!“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陈陆同志的生命虽然定格在了36岁,但他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厚爱将在人们心中常存!

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个人观后感

据介绍,从2020年起,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决定会同相关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开展“最美人物”学习宣传活动,进一步构建全市先进典型发现培育、宣传推广、学习践行的长效机制,深入宣传全市各行业勤劳实干、奋斗拼搏、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先进典型,大力弘扬伟大奋斗精神,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典型为榜样,奋力开创重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最美人物”将按照“一月一类别”方式分批次进行发布,通过立体多元的宣传方式,充分展现全市各行各业奋发有为的生动事迹和可贵精神。

作为“最美人物”系列之一,此次发布的是2020年重庆市“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自今年5月以来,经向全市各区县安委会、减灾委和市安委会、减灾委成员单位征集,选拔出10名“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含1个集体),他们中有竭诚为民、无私奉献的基层工作者,有雷厉风行、敢于亮剑的监管执法者,有协助政府监管、护航企业安全的安全专家,有向灾难逆行、敢于赴汤蹈火的救援英雄,还有善于应急统筹、调度指挥、守护一方平安的应急管理干部。

他们都是谁?主要事迹有哪些?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匡建民:攻克多项桥梁安全建设难关。

匡建民是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安全总监,是我国桥梁建设安全管理的权威专家,先后参与了全球、全国知名大桥的建设,攻克了多项桥梁安全建设难关,在“一带一路”桥梁援建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参加工作三十多年,一直从事安全生产工作。他作为项目安全负责人,坚持每天对重要部位、关键工序亲自检查把关,护航江苏苏通大桥创四项世界第一,将党旗插上世界最高的桥塔;作为公司安全负责人常年深入施工现场,先后指导重庆两江大桥、文莱pmb大桥、港珠澳大桥以及印度洋上第一座跨海大桥——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等一大批世界级桥梁的安全风险控制,为“中国桥梁”名片的打造贡献智慧和力量。

郭臣业:煤矿安全治理的技术精英。

“80后”郭臣业是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作为一名煤矿安全治理的技术精英,他将多项研究成果应用在实践中,极大地改善了煤矿行业的安全现状。

他长期从事煤矿瓦斯动力灾害控制、瓦斯高效抽采等工程技术的应用研究及推广工作,足迹踏遍了川渝滇黔。

他牵头研发的煤矿井下控制水力压裂增透与瓦斯抽采技术装备、难采煤层自动化综采技术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煤矿井下水力压裂控制技术与装备列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第四批“煤矿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推广目录,在全国推广应用,促进了煤矿安全科技进步,有力保障矿工生命安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石云亮:安全生产的全科专家。

石云亮是一名安全生产的全科专家。退休后,仍坚守在协助政府安全监管和指导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岗位上,义务通过网络积极为企业培养安全管理人才。

他是历届重庆市政府安全生产专家,具有工贸、道路交通、建筑、特种设备、消防、矿山、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等8个行业安全生产专业知识,熟悉4000个以上的安全生产标准。他配合应急管理部门,累计到4000家以上的企业安全检查和指导,年均开展安全生产授课40余次。个人创建了6个安全生产交流群,来自十多个行业,2000多名安全从业者入群,建群四年来,主持话题上百个,介绍标准200多个,解答问题2000多个,对宣传普及安全生产专业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卢沙:社区治理的“巡山小大王”

卢沙是重庆市璧山区青杠街道石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在大家眼中,她是一名女汉子,为社区安全事事操心。认真践行应急管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通过网格化管理,把社区安全治理地井然有序,是全市社区交通安全治理的典范,群众亲切地称她为“巡山小大王”。

她所在社区属于城乡结合部,应急管理工作涉及交通安全、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洪抗旱、居民消防、安全生产等,尤其地处交通要塞,道路交通安全压力较大。她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开展社区安全工作。逢年过节,她始终坚守在交通要道口劝导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酷暑雨季,她心系森林火险,跋山涉水巡查农房安全;认真组织居民开展应急演练和安全培训。

赵正武:村民们最信任的安全守护人。

赵正武是重庆市涪陵区江北街道李寺村地灾群测群防员。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村民们最信任的安全守护人。他不分昼夜,默默坚守,看护着一村人的平安。靠长期的经验积累,发现了多起地质灾害隐患,并成功组织村民撤离。

2019年6月21日上午9时许,涪陵区江北街道李寺村狂风暴雨,赵正武在雨中巡查时发现二墱坪出现土体溜滑迹象,当机立断向上级汇报,请求救援。同时,组织受威胁9户25人紧急撤离,90岁老人蔡友山行动不变,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赵正武就亲自背负到安全地带。10时30分,该处发生大面积滑坡,滑塌方量约3.6×104m?,造成3栋房屋被埋,6栋房屋严重受损,1户房屋被夷为平地。由于该村巡查工作到位、判断准确、撤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千万元,是近年来全市地灾预警救援的典型成功案例。

张寅:把多个不重视安全生产的企业变成安全生产的模范。

张寅是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应急办主任。他从事基层安全监管工作十年,未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靠严格执法、真诚服务,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基层应急干部。

他所在的合川清平镇先后被评为“中国日用玻璃产业基地”、“中国微车配件产业基地”,工业企业门类全、数量多,生产安全风险高。他公正无私、严格执法,面对“霸道”的企业老板,坚持依法从严,又做到有理有节,通过坚持不懈地引导教育和服务,把多个不重视安全生产的企业变成安全生产的模范。他融情于民、灵活施策,面对久治不了的三轮车非法载客问题,逐车做工作,逐人解决生计,把多名过去镇里挂号的违规典型变成了交通安全劝导员。

赵兵:带头啃硬骨头的应急改革先锋。

赵兵是重庆市渝北区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他是雷厉风行、让违法者畏惧的铁腕局长,他是带头打硬仗、啃硬骨头的应急改革先锋,在他的带领下,渝北区安全生产工作连续3年获全市第一。

自担任局长以来,他主动担当,带领干部到一线排查、督办整改重大安全隐患,不断消除监管盲区。他善于摸索,大胆改革实践,开创了我市应急管理“四大体系”建设,其实施的“党管安全”在全国推广。他心系群众,敬畏生命,面对灾情,冲在第一线,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雷厉风行,敢于亮剑执法,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毫不留情。防控新冠疫情,他挺身而出,组建了全区第一支党员突击队扼守入渝大门,多方筹措全力做好全区的防疫物资保障。

邓荣:应急管理战线的老黄牛。

邓荣是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处处长。他被称为应急管理战线的老黄牛,经常临危受命克难攻坚,参与多起市内外重特大事故和自然灾害的抢险救援,因表现出色数次立功受奖。

作为国家和市级应急救援专家,他主持研究的《重特大事故应急演练模型》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牵头组织了“市级应急队伍集结拉动点验”、“化工厂遇袭后果消除”、“三峡库区水上事故灾难连环应对”等多个预防性、实战性、检验型综合演练,指导各类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60余场次,有效提高了全市上下的风险辩识和防控应对能力。

由于长期高负荷工作,积劳成疾,邓荣前不久被发现已患癌症。但他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立志为应急事业不懈努力。

袁建兰:“落后兵”逆袭为屡立战功的“尖子兵”

袁建兰是重庆市江北区石马河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他从一名身体素质极差的落后兵逆袭为屡立战功的尖子兵。他技术过硬、作风优良,尽管伤痕累累,仍初心不改,是现代青年人的模范先锋。

他参加消防工作15年来,参与灭火战斗、抢险救援50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800余人,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荣获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训练标兵”,获评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先进个人”“训练尖兵”“十佳优秀基层士官”,2019年被江北区评为“新时代百名身边好人”,2020年荣获“重庆青年五四奖章”。在第二届东盟地区论坛城市应急救援研讨班消防运动会中,荣获楼层火灾内攻操班组项目第一名,在2019年全国首届“火焰蓝”消防救援技能对抗比武上,荣获楼层内攻灭火操班组第七名。

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重庆川维队:随时向最危险境地冲锋的逆行者。

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重庆川维队是危化救援的国家队,是随时向最危险境地冲锋的逆行者,是技术精湛、履立战功却屹立不倒的锋线战士。

该队主要负责西南地区及重庆市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抢险救援和处置工作及跨区域增援任务,时刻做到有警必接、有险必救、有难必帮。2008以来,该队参加社会抢险救援200余次,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先后参加“5.12汶川”大地震救援、长寿化工园区福安药业“11.21大火”的扑救、“4.20庐山地震”救援以及多起山林、社区灭火和高速路危化品事故处置。

2007年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确定该队为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重庆基地;2010年被重庆市政府挂牌为“重庆市危化救援一大队”;2018年1月16日被国家应急管理部命名为“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重庆川维队”。

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先进事迹感想

“从0到1”我们来了!

天不言而四时行,又是一轮春夏秋冬。站在岁月的门口,敲响时光的钟声。让我们聆听习近平主席2021年新年贺词,汲取贺词金句中的磅礴力量,对跌宕起伏的2020年道声再见,向勇往奋进的2021年说声欢迎。“从0到1”,这是新的一天,也是新的一年,更是新的起点。

“从0到1”,要以理想为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目标,筑牢信念之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四五”规划全面开启的新时代,唯有明确前进方向方能目标清晰、目光坚定,“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各党员干部要始终坚守一颗为民初心,以一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与情怀做好每一件能提升群众幸福感的事情。不管是接下来的巩固脱贫攻坚战果,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还是各种科技便民新措施……都要把“以百姓心为心”的思想融入到全过程,发扬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始终心系人民,务实为民,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将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为人民的幸福生活不懈奋斗。

“从0到1”,要以担当为责,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延伸生命宽度。“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2020年,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抗洪英雄陈陆、抗疫护士刘家怡……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复工复产,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坚守自己岗位。顾全大局,咬牙坚持的,是你;复工复产,加班加点的,是你;“闷死”病毒,裹足不出,是你……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涓涓细流终汇聚成海,迸发出磅礴伟力,创造了一个个不可磨灭的历史奇迹。人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用实际行动诠释信仰力量、拼搏力量、一丝不苟的敬业奉献力量。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脚踏实地躬身实践,把每一个小我都融入祖国发展的长河中,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不平凡。

“从0到1”,要以实干为先,以勇于负重矢志前行的精神不懈奋斗,不断破局开路。征途漫漫,唯有奋斗。不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还是北斗牵手、天问远航、嫦娥奔月把“土”特产带回了家、奋斗者勇往直“潜”万米海底丈量“中国深度”……这一项项重大成果都离不开中华儿女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一百年星火,依旧朝气蓬勃。五千年积淀,迸发复兴力量。”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伟业,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奋斗的激情更不能灭,奋斗的姿态更不能降,奋斗的毅力更不能丢,要不断以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鞭策自己,不断以埋头实干的精神创造新业绩。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在奋斗中净化心灵,磨炼意志,淬炼本领,方能在荆棘丛生、刀山血海中杀出一条“血路”,走过了万水千山,在变局中开创新局,开辟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青春、理想、奋斗、实干、创新、超越……亿万个追梦人构成了中国的样子,人才济济,于斯为盛。再见,2020!我们来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