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一年级统计教案(模板8篇)

时间:2023-10-15 19:08:21 作者:曼珠 一年级统计教案(模板8篇)

制定安全教案时需要结合场所特点和个体需求,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参与者的受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一下数学教案统计练习十七第三题第四题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文档为doc格式

一下数学教案统计练习十七第题和第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课前准备计算卡片

课时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

1、听算

12-712-412-314-816-9

8+913-614-511-215-7

17-815-9(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1-2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2、说得数,再写算式

书中第16页的第3题:

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游戏提高练习

1、找座位

(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把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

(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

那你们想不想也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学生活动)

2、找朋友

(书中第17页的第8题)

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8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找的又对又快。(集体订正,对于做的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三、全课小结:

(略)

四、完成作业p17:7

一下数学教案统计练习十七第题和第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的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算式。

教学难点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算式。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

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

指名学生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的思考过程。

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用夺红旗的游戏来练习第四题,

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对的算出来?

集体记时,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独立完成第5、6题,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第7题。

要求:

(1)仔细观察图画,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想一想这是要干什么?家长和椅子有什么作用?

(3)还缺多少把椅子?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吗?

(4)列式计算,后集体订正。

4、完成教科书上p70的第8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在小组里互相说说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再独立计算。

5、用游戏的方法完成第9题

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学生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6、完成p70的第10题

这种同数连减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又为以后学习除法做准备。

四、思考题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题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比多少的应用题)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初步分析和推理能力。

3、通过生活情境的模拟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求两数相差的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求两数相差的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件演示)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群快乐的小矮人,他们每天在森林里早上出去采果子,晚上回到家里唱歌跳舞,生活的很幸福。这一天他们采了很多的果子回来了,突然两个小矮人争起来了。他们到底在争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对回答问题好的同学给他们组奖一朵小红花)

课件出示:两个小矮人的对话(蓝衣服的小矮人说:我摘了12个果子,红衣服的小矮人说我摘了8个,)

问:(1)你能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先同桌互说,互提,然后再指名说,同时老师板书)

(2)那你能够根据这些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吗?请试一试。(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老师板书)

板书:8+6=14

8-6=2

8-6=2

8-6=2

8-6=2

(3)观察以上的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归纳得出:求多多少或者是少多少?多几或者是少几都可以用减法计算。

2、做一做(电脑出示:p72:做一做)

(1)先让学生同桌互编数学小故事并列式计算。

(2)集体订正

3、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每个组红花的获得情况:

1)先数一数:每个组各有几朵花

2)你可以提出哪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学生活动,在小组里互提互说)

3)指学生说,其它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口头列出算式计算,看一看,谁最聪明。

问: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4、出示第7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根据《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除了穿插编排有已学过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还专门设计编排了需要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比如教学第72~73页例3、例4,先展现“作单元备课业评比”图,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作业评比情况,吸引学生看图进入“评比”氛围,并让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对于学生已经会解决的问题,如“小雪和小磊一共得多少朵红花?”,请学生解答。对于提出的新问题如“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地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不断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促使应用意识的形成。同时,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的成功,会产生较强烈的成就感,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一下数学教案统计练习十七第题和第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食品图片。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并指导看图.

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吗?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想不想听?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

大家好,我叫聪聪。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想认识它们吗?瞧,这就是我的朋友们。

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

a.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b.不知道,没数清,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

3.提问。

a.三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a.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c.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再看画片。(慢动作的。)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小结。

8.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简便?为什么?

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7、4、6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请看!

3.继续看画片。

4.提问:这个同学统计的对吗?你们统计对了吗?

5.你能不能把这些数量填到表中?

6.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

7.展示学生填的统计表,集体订正。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三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的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

练习应用

1.聪聪明天要过生日了,现在它在干什么?我们去看看。

2.继续看动画片。

(小猴聪聪):这么多好朋友来我家,我要买些好吃的食品招待它们。

这么多好吃的,我该买些什么招待它们呢?小朋友,你能帮我选一选吗?

3.大家愿意吗?

4.打开桌上的信封,看看有什么?

5.听清要求:根据聪聪家来的客人和食品的种类以及数量,先小组讨论一下要选哪几种食品,把食品的图片贴在这个表的上面(出示统计表),下面写出所选食品的数量,然后每位同学再根据所选食品的数量,在下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出示统计图)。

6.展示、评价。

a.××,给大家说一说,你选了哪几样?为什么这样选?

b.还有谁愿给大家说一说?

c.这么多同学想说,这样吧,说给同位听一听。

7.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8.同学们帮助了聪聪,聪聪可高兴了。

9.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欢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见!

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统计的方法。比如,刚入学时,老师要统计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安排好座位;学校要统计出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订做校服,这些都是运用了统计知识。

实践活动

课下就请你做个小小统计员。咱们学校有这么多树,你能统计一下有几种,各有几棵吗?

现在我们就拿好笔和要填的表到校园里去看一看,统计一下。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从学生熟知的投篮比赛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体育比赛中的统计得分用到的就是统计知识,学生对于此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小动物投篮比赛的场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对统计的目的非常明确,为下一个环节的调查统计指明了方向。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索统计的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分析统计的结果。在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一起用小方格来表示红花的盆数,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这种表示方法,为下一个环节正式的统计图的出现奠定基础。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时我要学生用写“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对学生来讲是个比较生疏的方法,要指导练习。我给学生推荐了用写“正”字的方法,就让他们来统计,结果发现有的学生无所适从,所以在这里我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今后要注意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才是。

一下数学教案统计练习十七第题和第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学会统计的方法。.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进步理解统计的意义.。

教学难点填写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方法.。

课前准备12两题事先画在小黑板上.。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统计图和

统计各是怎样的?

二这节我们再来练习做统计图和统计表.?

出出示小黑板第一题.指导看懂图意,并进行统计,。.

一月份出生的几人举手、让一个同学在表上涂几格。.

就这样每个月份出生的人数全都统计出来.。

填下面的统计表.。

完成填空.。

校对。

出示第二题:

图上画了什么?是用那些图形拼起来的?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各组派一名代表到前面来填写统计图,每个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各组各自完成。.

各组在全班班进行交流,用的是什么方法,是怎么统计的?这样的方法好不好?为什么?

各组学生按照自己组的方法填好统计表.。

检查校对。

说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巩固提高..

小组合作:各小组完成一个统计表.自己去搜集资料,喜欢什么就搜集什么?

例喜欢吃什么水果?喜欢什么活动等。.

汇报交流.。

一下数学教案统计练习十七第题和第题

教学目标本学期统计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第101页第12题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星期日同学们喜欢做的事”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图找出所需数据,并根据数据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根据图找出所需数据,并根据数据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练习十八16题的放大图。总复习12题的放大图。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我们以前学过了统计知识,你们还记得吗?统计过那些东西?今天我们来复习统计知识。

二、出示12题。

指导看图。

同学们星期天做了哪些事?

各有多少人呢?

那些活动最受欢迎?

那些活动人数最少?

喜欢看电视的比喜欢看书的多几人呢?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讨论后完成书上的填空。

三、思考题。101页。

小猪出了个题目考考我们,看我们能不能算出来。

指导看图。

书上的小正方形的数目是怎么排列的?

1个、4个、9个,再后面应该几个呢?

学生各自填写交流讲评。

四指导完成练习十八16题。出示16题。引导看图:

1、读题,说说意思。

2、看懂右边的表格。

3、表格中列出了哪几种水果?

4、各自调查我们班的每一位小朋友各爱吃那种水果?

5、把表格填好。

6、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7、说说爱吃那种水果的人最多

8、?爱吃那种水果的人最少?

9、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下数学教案统计练习十七第题和第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并巩固已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课前准备练习中(放大图)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元8角=()角12角=()元()角

1元3角=()角15角=()元()角

二、新授。

教学例8。

课件演示(小朋友购买皮球)。

教师: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用几句话把你看到的讲一遍。

教师:10元钱习皮球用了6元钱,还剩几元?该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元)

教师:机器人几元?飞机几元?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

学生:机器人比飞机贵5元。

教师:该如何列式呢?

教师:“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还可以怎么说?

学生:飞机比机器人便宜几元?飞机比机器人少几元?

机器人比飞机多几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课本第52页。

学生独立填,再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1)出5元,要买的东西3元,应找回2元。

(2)出20元,要买的东西10元,应找回10元。

(3)付出2元,要买的东西0.50元,应找回1元5角。

2元=20角0.5元=5角20角-5角=15角=1元5角。

2、练习九

第9题:学生看图填书。

第10题:

(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块橡皮,一共用多少钱?老师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3角+2角=5角。

(3)抢答比赛:付给售货员2元钱买以上3种物品,应找回多少钱?

2元-1元1角=20角-11角=9角

3、试试看。

(1)可以买()块这样的橡皮。

(2)如果买一把尺子,应找回()角。

(3)要买一把小刀,还差()角。

(4)小明想买一块橡皮、两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他所带的钱够吗?

(5)小丽只买了一个文具,就把钱花光了,这个文具是()。

一下数学教案统计练习十七第题和第题

教学目标通过多中形式的练习,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进一不熟悉图形规律和数字规律。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图形规律和数字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数字规律。

课前准备学具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小朋友你们在家里有什么新的发现,有发现了那些事物新的规律,快来说说看。

指名生说说。

二、今天我们要完成练习十六各题,大家有信心吗?

(1)圈出合适的图形。

引导学生看懂题目,说说题目的意思。

在书上的横线上填好。

校对。

2、涂色。

说一说每个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各自按规律涂色。

检查。

3摆出下一组图形。

学生拿处学具照着样子摆一摆。

说说为什么这样摆?

4、找规律填数。

逐行出示说说每行有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填写。

检查。

三、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检查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