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生态修复部门工作计划(优秀5篇)

时间:2023-09-09 03:21:07 作者:MJ笔神 最新生态修复部门工作计划(优秀5篇)

计划是一种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有条理的行动方案。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加有条理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提高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态修复部门工作计划篇一

吴江位于江苏最南端,一体化示范区西部,境内水系发达、湖泊众多,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

(一)区域概况

1.自然地理

吴江东接上海,西濒太湖,南延浙江,北依苏州,总面积平方公里。全区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地势低平,地形低洼平缓,自东北向西南缓慢倾斜。全区分为湖荡平原和滨湖圩田平原两种类型,绝大部分区域属湖荡平原,地面高程至米(镇江吴淞基面,下同),其余滨湖圩田平原地面高程至米。

2.水文气象

吴江地处中纬度,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多年平均气温摄氏度,全年无霜期226天。冬季盛行西北及东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多年平均风速米/秒。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毫米,最大年降水量毫米(1999年),最小年降水量毫米(1934年)。降水集中在汛期5至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毫米。

3.河流水系

4.社会经济

吴江常住人口万人,城镇化率,下辖黎里、盛泽、七都、桃源、震泽、平望、同里7个镇和松陵、江陵、横扇、八坼4个街道,拥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高新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020年,吴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3亿元,同比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二)水资源现状

1.水资源量

吴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与河川径流不重复计算量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产水系数,多年平均产水模数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生态修复部门工作计划篇二

一、组织领导到位,明确相应责任

为全面有效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镇上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同志任组长,由镇长及其他党政领导任副组长,驻镇各单位、各相关企业负责人及各村党支部书记任成员的阿胶镇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根据县委办安排部署,制定下发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时限要求。为加强工作力量,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抽调镇机关分管领导和驻镇各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了阿胶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督导组,负责全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日常检查、督促和指导工作,确保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宣传引导到位,营造浓厚氛围

传氛围,不断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了群众自觉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工作落实到位,改善人居环境

(一)居民住宅建设有序推进。一是在飞燕村实施新农村居民示范点建设项目,由甘农牧产业有限公司投资修建,新建高标准农宅 102 套,配套建设标准化家庭舍饲养殖暖棚 204 座,硬化道路 3 公里,铺设人行道及绿化带 3 公里,架设供电线路 公里、自来水管道 公里。项目建成后,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全镇草食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改善飞燕村人居环境。截止目前已完成场地平整、水电架设和 65 套新农宅主体建设,预计 10 月底全面完工。二是在阿胶村实施居民集中示范点建设项目,由镇政府征用阿胶村二社土地 30 亩,新建高标准新农宅 50 套,改造维修农宅 40 套。新农宅单户占地面积 600 ㎡,前院和后院分为生活区和生产区,生活区占地面积 240 ㎡,建设高标准砖混结构平房 82 ㎡;生产区占地面积360 ㎡,建设标准化家庭舍饲养殖暖棚 2 座,配套完成示范点道路、人行道、绿化带、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成 12 户新农宅主体建设,预计 10 月份全面完工。

圾箱 20 个、分类式垃圾箱 60 个、地埋式垃圾箱 25 个、手推式垃圾车 4 辆。二是加强街道清扫保洁工作。配齐配强管理人员和环卫工作人员。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群众环卫意识还有待加强。二是村庄内道路两侧“三堆”乱堆乱靠,房屋破旧凌乱,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整体面貌。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注重宣传引导,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时宣传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积极引导党员群众投身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来,亲力亲为,带头开展整治工作。对脏、乱、差的单位要公开曝光,强化舆论监督,让党员群众在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中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加快实现农村环境面貌和精神面貌的整体改善。

(二)注重加强整治,在常态管理上下功夫。以此次整治工作为契机,迅速制定和完善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出农村环境集中整治领导小组和督导组作用,组建村容村貌集中整治管理队伍,促进管理重心下移,切实处理好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的关系。

(三)注重规划先行,在源头控制上下功夫。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着力抓好农村规划建设工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创造整洁、优美的农村环境。

(四)注重典型推广,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认真总结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中总结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制度完善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管理的政策措施,不断形成镇、村干部群众齐抓共管的“环境卫生整治”大格局,促进农村环境面貌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篇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一、管理考评制度得到进一步补充完善

在我区环卫城乡一体化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从规范软件资料管理;强化日常巡查和考核;加大镇容村貌整治等多个方面对农环整治管理工作作了进一步要求,并明确完成时间和步骤。进一步提高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的标准,实现农村环境综合管理的长效化。

二、整治重点、突出亮点,农环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猪圈 5000 余平米,迁移生猪 16000 余头,解决了农村环境的最大污染源,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环境。

三是开展“靓化”工程。重点加强对高速沿线、城市出入口、街镇村居所在地的立面粉刷和招牌整治工作,20xx 年我区已完成了墙面刷白 120000 余平方,拆除改造店招标牌 360 余块约 1500 平米。

四是开展“硬化”工程。为加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平,改善群众出行,在区、镇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近千万元,对我区席井支路、黄平路、望城岗路,陈宗一路、田埠支路、圩西路等村庄内部道路进行了维修和改造,并对道路沿线的部分沟渠进行硬化和封闭。

五是开展“亮化”工程。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群众,解决夜晚村民出行照明问题,各镇村积极筹措资金在主要道路上试点安装了2600 余盏 40 瓦的太阳能路灯。路灯可根据光线强弱自动控制开关,只要有光线就可以充电,蓄满电后连续几个阴天也能正常照明。解决了村民夜间行路难的问题。

六是开展旱厕改造。根据我区旱厕改造实施方案,改变入厕难和改善公厕环境,经统计实施农环整治的 5 个街镇共需拆除旱厕 76座,新建公厕 25 座,改造公厕 29 座,目前 j 街镇旱厕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我局负责在老城区建设的 8 座生态公厕也完成招标工作,预计年前将投入使用。

三、以环卫城乡一体化为抓手,实现农村环卫长效管理

1、管理机构、保洁队伍建立健全

目前,全区五个街镇 49 个村居全部建立了保洁站(办)。并结合市行政村专职保洁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落实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农村保洁员数字库,在环卫城乡一体化 400:1 的人员配备标准上,要求街镇根据区域实际情况按照 300:1 或更高比例合理增配环卫工人,目前全区共配备环卫工人 533 名。

2、设施设备配齐配全,运转正常

目前,5 个街镇环卫基础设施全部配套到位,共配备 240l 垃圾桶 6517 个、3 吨后装挂桶式垃圾压缩运输车 12 台、高压冲洗车 3台、电瓶保洁车 110 台、电瓶挂桶式收集车 16 台。同时,镇路垃圾转运站、大圩镇花园路垃圾转运站、街道汪潦垃圾转运站、烟墩街道(滨湖新区)玉龙路垃圾转运站全部运转正常,垃圾收集转运快捷高效。

3、环卫管理机制运行规范

目前,五个街镇“组保洁、村(居)收集、镇(街)集中、区(城管局)统一转运”的运行模式已全部建立,运行正常。、大圩、烟墩、还对垃圾收运和部分道路实行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了环卫作业效率。为加强农村环境日常管理,区、街考评督查机制已全面落实到位,街镇建立了对村居的日常考核制度,考核结果直接与环卫管理经费挂钩,其中镇为激励村居加大整治力度,拿出专项考核经费,对在每月考评中得分达到 90 分以上的,给予 10000 元的奖励,得分在 80-90 分之间的,给予 5000 元的奖励,此举大大激发了村居的工作热情。区农环办不定期对各街镇农环整治工作进行暗查,并坚持每月对街镇开展一次明查,对五个街镇进行打分排名并面向全区通报。

四、农环整治投入费用保障到位

为确保农环整治运行正常,经费保障是关键,为此我区出台的实施方案明确了经费的投入保障。对在农环整治中基础设施投入部分,政府拿 60%资金。垃圾清运按每吨 24 元给予补贴,保洁人员工资按常住人口数每人每年 10 元标准拨付保洁补贴。这两项费用纳入到区财政经常性工作预算,每年合计约 508 万元。对一些重点区域的重点整治,区城管局还从节约的费用中拿出部分予以奖补。20xx 年我区农环整治投入各项资金约 4000 余万元。

五、文明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圾桶。群众之间还相互监督,相互提醒。20xx 年 9 月,我区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的方式,对该项民生工程进行了督查评估,98%的受访群众认为日常投放垃圾比较方便,表明环卫设施规划建设比较科学合理;96%受访群众认为清扫保洁队伍比较尽责,清运垃圾及时、干净,表明清扫保洁队伍作用发挥比较正常;100%村居将清扫保洁相关制度上墙,考勤、督查记录完善。外在生活环境的改善,也促进了广大村民思想观念转变,大家更加自觉接受文明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文明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六、全市农环考评位列前茅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区“美好办”的指导下,我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在全市考核评比中始终保持着较好的成绩,20xx年 1 至 10 月份,在全市七区(四个城区三个开发区)的统一考核中,4、5、6、7 月连续 4 个月获得第 1 名,总共取得 7 次第一名的好成绩,目前综合得分全市遥遥领先。

七、20xx 年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加大”美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提升环境的同时提升村民的文明意识。

二是根据区“三线三边”整治要求,依据《关于深入推进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重点开展“三线三边”的环境综合整治,同时加强薄弱区域的墙体出新及破旧招牌、遮阳雨篷的拆除改造等,在巩固前期整治成果的同时全面提升整治标准和效果。

三是大力推动典型示范工程,培育一批效果明显、特点鲜明、影响广泛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20xx 年街镇村居所在地和循环道范围农环整治工作要全面提档,每个街镇要重点打造 2 个以上村居为样本点,每个村居至少要重点打造 1 个自然郢,以点连线、以线带面,促进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是继续优化农环整治环卫配套设施,20xx 年计划为大圩镇、烟墩街道、骆岗街道各配置 1 台洒水车,用于道路冲洗降尘,增配环卫电瓶保洁车 50 台,逐步实现农村保洁机动化。

五是进一步深入探索环卫城乡一体化长效管理模式,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日常管理、作业从现有的村居负责向专业化、市场化转变。

【篇三】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为了切实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不断提高农村生产和...

生态修复部门工作计划篇三

1.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

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加强行政推动,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整治。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560条农村河道的疏浚整治。

工程估算总投资亿元,计划于2025年完成。

2.盛泽水系结构优化调整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清溪河综合治理工程,疏浚千米,堤防达标,加固及新建挡墙,以及生态带建设;新建小牛荡闸、乌桥港闸等项目建设。

工程估算总投资亿元,计划于2025年完成。

(二)取用水管控项目

1.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报告编制项目

通过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工作,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作用,简化取水许可审批手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降低制度^v^易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本项目依据吴江开发区、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和吴江高新区(盛泽镇)控制性详细规划,针对实际情况,通过科学评估规划实施的水资源条件,分析论证规划需水规模、水资源配置以及规划实施对其他行业用水、水资源等影响,综合评估规划实施水资源支撑条件以及规划目标、规模、布局、结构等规划要素的合理性,提出开发区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目标,提出产业和项目准入的用水定额标准和水资源管理要求,以及其他规划优化调整以及规划实施有关的水资源节约、保护建议,为规划和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落户该区域的各类项目共享区域评价成果。

项目估算投资120万元,计划于2025年完成。

2.水资源刚性约束“四定”试点实施方案编制项目

按照“以供定需”指导思想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水资源需求,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以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和实现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为目标,合理安排各行业用水量,积极构建安全可靠、高效利用的供水体系,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结合实际,制定中长期供水方案和保障措施,提高供水保障能力通过水资源的全面节约、有效保护、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为吴江区发展与建设提供“放心水、平安水、高效水、生态水”,促进吴江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项目估算投资72万元,计划于2022年完成。

3.取水口规范化建设工程

开展取水工程(设施)规范化管理,是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重要抓手和具体举措,对促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和有效保护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根据《省水利厅关于推进取水工程(设施)规范化管理的通知》(苏水资〔2021〕3号)精神,按照“三规范、二精准、一清晰”的要求,完成924个自备水取水口规范化管理提升工作。

工程估算总投资489万元,计划于2022年完成。

(三)水资源利用项目

1.新增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工程

根据吴江城区规划和生活污水工程规划等相关规划,吴江持续推进污水处理厂升级提标及扩建等相关工作。

开展12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共计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万吨/日。其中,运西片区扩建城南污水处理厂、扩容吴江污水处理厂(城北)、横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升污水处理能力9万吨/日;运东片区扩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运东污水处理厂,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万吨/日;汾湖片区新建汾湖高铁新城污水厂,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万吨/日;盛泽镇片区扩建桥北污水处理厂、扩容南霄生活污水处理厂,并新建南部工业区污水处理厂,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万吨/日;桃源镇片区扩建桃源生活污水处理厂,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万吨/日;震泽镇片区扩建震泽生活污水处理厂,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万吨/日;七都片区扩建吴江七都生活污水处理厂,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万吨/日;平望镇片区扩建平望生活污水处理厂,提升污水处理能力万吨/日。

工程估算总投资约亿元,计划于2025年完成。

2.供水设施新建及改造工程

生态修复部门工作计划篇四

一、主要工作 上半年,xx 区生态环境分局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截至 6 月 12 日,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优良率为 %; 平均浓度为 55 微克/立方米〔扣除沙尘天气影响〕,空气质量一直不间断向好;纳入市级考核的 6个水生态补偿考核断面水质平稳,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5月27日召开迎接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xx区协调保障动员会,制定《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xx区保障工作方案》,成立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xx 区协调联络组,下设综合组、材料组、信访组、整改组、宣传组、后勤组、问题处置组等 7 个专项工作组,全权负责保障督察期间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调度指挥等工作;区协调联络组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高效推进信访件办理工作,催促交办信访件处理处置,切实做到立收立转、即转即办、立行立改,力保整改落实到位。截至 6 月12 日,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涉及 xx 区 16 件,已办结 8件,其余信访问题正积极办理中。

行精准管控措施。一直不间断强抓洪吴路、烈青路、迎宾路等重点区域周边环境整治,加强主干道路湿扫保洁频次,推广主次干道高压冲洗和机扫联合作业模式;加强三五山整治管理、泉山公园等工程的督查指导力度;建立倒查机制〔车辆-公司-工地〕,严查渣土运输违法行为。四是狠抓重点领域精准防控。xx 区聚焦聚力全区移动源、扬尘源、生活源、工业源等重点领域,特别是国控站点及全区 42 个微观站周边等重点区域,组织人员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整治管理行动;充分利用利用空气质量预报,科学分析、准确研判,提前谋划,精准施策,切实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对包括 xx 沟在内的 xx 条支沟进行生态修复。

〔四〕平稳开展净土保卫战 第一个是进一步加强对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的监督管理,依据动态管理原则,对照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类别,在 2021年重点监管企业的根底上重新筛选并调整更新。第二个是加强固体废物管理力度,强化《新固废法》宣传。三是配合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推进长源焦化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工程落地实施。目前风险管控工程已完工,进入为期一年的效果评估阶段。

〔六〕环境执法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上半年共计查封扣押企业 10 家,截至目前缴纳罚款 万元;开展夏季涉 vocs 企业专项检查和化工企业排查,上报排查情况并催促企业进行深度整治。

〔七〕全面完成 2021 年度环境统计工作 共统计污染物排放企业 xx 家,均通过市级集中会审和省生态厅审核查验,对数据突变量进行了修正,企业环境统计数据库为我区环境整治管理打下根底。

〔八〕环保投诉、信访案件

截至 5 月底,共受理各类生态环境信访件 xx 件,xx 件已办结并回复,x 件正在办理中。

〔九〕秸秆禁烧工作 制定了《xx 区 2022 年秸秆禁烧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巡检制度和包保制度,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每一个人。强抓重要环节,做好〞四盯〞工作,严格实行 24 小时巡检制度,实现全天候禁烧、全覆盖监管。

〔十〕加强生态环境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第一个是开展好宣传活动。重点开展好〞六·五〞环境日宣传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五进〞活动。第二个是做好生态环境信息宣传工作,不间断推进绿色发展新理念新战略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参和环保的良好气氛。

二、下半年工作方案 〔一〕从严从实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应意见整改 我区在完成信访件问题验收销号工作后,一直不间断从严从实、标本兼治完成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应意见整改,并以稳固成效为目标,完成源头整治,建立问题清单和工作台账,力保所有问题不折不扣整改到位,已整改的问题不再反弹。

〔二〕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根本,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第一个是一直不间断深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通过生态修复、末端整治管理等综合整治措施,力保辖区断面水质达标;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涉水企业环境监管;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监管,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管理。

生态修复部门工作计划篇五

1.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绿色转型攻坚提升行动。2023年底前完成剩余1家沿江化工企业(湖北凯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恩施分公司)关改搬转工作,全力推进全州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2.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攻坚提升行动。深入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经过2—3年努力,基本完成排污口整治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整治成效,到2025年底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

3.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及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提升行动。到2025年,恩施市、利川市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恩施市、利川市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较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且不低于40%,其他县城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较2020年有增长;各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生活污水处理需求,污水处理率达到96%以上;各县市城区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

4.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攻坚提升行动。全面加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建设,奋力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由卫生填埋向焚烧转型。到2023年,长江干支流涉及县市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含水泥窑协同处理)占比不低于70%。到2025年,全州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含水泥窑协同处理)占比不低于80%。

5.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攻坚提升行动。全面巩固长江大保护船舶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果,提升我州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到2022年底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运转高效、监管有力的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格局,2023年后转入常态化运行,服务和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6.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攻坚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5%,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进一步提升科学施肥水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实施连片池塘尾水治理,确保实现“十年禁捕”目标。

(二)四大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提升行动

7.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修复攻坚提升行动。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合理调整森林结构,着力提升森林质量,积极开展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力争到2025年,完成国土绿化万亩,争创省级森林城市1个、森林城镇8个、森林乡村80个。大力开展重要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促使全州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修复能力提升更加显著,人为修复措施更加科学,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生态资源更加丰富,生态格局更加优化。

8.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攻坚提升行动。科学编制州、县两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湖北省长江三峡地区(巴东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大力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开展全州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

9.水资源保障攻坚提升行动。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国家节水行动,到2023年底前跨县市重点河流生态流量管控目标确定基本完成。到2025年底前,全州用水总量控制在省确定目标以内,用水效率达到省确定的“十四五”目标,重点河湖主要控制断面生态基流满足程度总体达到90%以上,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

10.长江流域非法矮围整治攻坚提升行动。全面排查我州长江流域非法矮围,开展集中清理取缔,做到应清尽清、能清速清,维护河库水系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