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六年级数学教案参考(精选19篇)

时间:2023-11-27 15:16:39 作者:LZ文人

六年级教案是指为教授六年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设计的一份教学指导方案。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教案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求倒数方法的叙述。

教学过程:

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自学书本p19。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倒数?

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

1、什么叫倒数?

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

(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0.2的倒数是多少?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练习五3—8。

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数的认识”的过程。

2、能对学过的数进行较系统的整理,进一步掌握数的知识,发展数感。

3、积极参加自主整理的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课前预习:

小组合作,交流整理:

回顾以前学过那些数,各举五例。分析不同类数之间有何关系。

教学过程:

一、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回忆数的认识

1、回顾数的意义。

师:你学过那些数?

(生回答)

师出示卡片,生齐读。师:举例说明这些数可表示什么?

(生回答)

2、数的分类。

完成问题(1)。

师:把上面的数填到合适的位置

(生回答)

师:每种类型的数,除了上面几种类型,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吗?

(生回答)

3、数的互化

呈现表格,完成数的互化,交流做法。

4、数的大小比较。

学生自主完成。

5、适时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复习到数的哪些知识?

(生回答)

二、整理回顾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1、引出问题。

(生回答)

以上问题,我们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倍数和因数)

明确:我们一起回顾和整理倍数和因数。

2、小组合作,梳理知识。

师:以小组为单位,将学过的“倍数和因数”知识整理下来。同学们认真讨论,由组长记录,一会儿我们要比一比,看一看哪一个小组整理的`更加完整、科学合理。全班交流。

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师: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为什么先学因数和倍数?

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

师:倍数和因数是基础,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整理出来的倍数和因数脉络图使这部分知识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

三、复习正数和负数

师出示亮亮家4月份收支情况记录。

学生阅读题目内容。

出示问题(1)。

提醒学生估算时要注意的问题。(生回答)师:(生回答)师:(生回答)

出示问题(2)。

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学生自主完成问题(2)。

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关注怎样用正负号表示收支情况,以及怎样基数按每次结余。

四、人民币上的号码

1、让学生拿出自己身上的人民币。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你的经验大胆回答。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问题?

六、课堂作业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过程。

2、能对四则运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进行归纳和整理,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3、体验自主整理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计算能力。

课前回顾:

我们学过那些计算?分别写出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的算式各一道,并计算出结果。小组内交流计算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四则运算

1、师: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计算?

生回答。

小组长汇报本组在课前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2、议一议

出示问题(1)生归纳整理。

出示问题(2)生举例说明0和1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生整理汇报。(注意提示0不能做除数)

3、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加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生回答。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师归纳出加减法互为逆运算。

同样的方法总结乘除法的关系。

说一说

师:上述关系在计算中有哪些应用?

启发学生回答,(进行验算、解方程等)

二、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律

1、师: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

小组讨论,自主总结,并写出字母表达式。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计算后交流做法,注意能简算的要简算。

3、估算。

先让生独立思考并判断,再回答是如何判断的。

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想,需要几个步骤。

计算问题(2)时可用竞赛的方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回顾了什么内容?需要注意什么?

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决分数连乘的简单实际问题,拓展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连乘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下面每个条件分别是以谁为单位“1”的。

23

a是b的3b是c的5

口答,说说可以列成什么数量关系?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乘法新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连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

(1)理解题意。

83

二班做的朵数和谁有关?

(2)画图分析。

画一条线段表示一班所做绸花的朵数。

可以怎样表示二班做的绸花朵数?

怎样表示三班做的绸花朵数呢?

(3)讨论方法。

要去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呢?怎样算?

讨论交流,汇报方法。

2.完成练一练。

独立完成计算,展示作业。

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2.完成第7题。

3.完成第8、9题。

理解题意,弄清解决每一个问题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六年级数学教案

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合理选择用不同统计图来未表述。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名称优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1)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2)xx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3)xx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第(1)小题

(1)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园内

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

第(2)小题

(2)xx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这题给出了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这些信息。但用扇形统计图更能直观地看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第(3)小题

(3)xx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这题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为什么不能用其他的统计图?

1、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

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些?

2、完成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

3、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6、7、8题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应该注意些什么?

六年级数学圆教案参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创设情境:

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

3个2个。

6个4个。

30个20个。

…………。

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3)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方法一:

大班小班。

30个20个。

30个20个。

…………。

方法二:画图。

140个。

方法三:列式。

3+2=5。

140×=84(个)。

140×=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还会出现用整数方法来列式计算的。)。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解答。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55页:

1、独立试做:试一试。

2、独立试做练一练的1题、2题,3题抢答,并说明理由。

四、知识拓展:数学故事。(共同探讨方法)。

五、总结:1、学生看书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2、提出自己还有些疑惑的问题。

六、【板书】。

比的应用。

3+2=5。

140×=84(个)。

140×=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这一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不断调整一次分配的数量,不断的产生新的解题的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来分配的意义。

有上面小组合作的经验与发现,这次可以操作、画图、列式等不同的方法来分,从实践中发现规律,理解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能及时的发现不懂的,理解不好的问题,便于及时处理。

六年级数学教案参考

活动目标:

1、探索数字排列组合规律,并尝试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2、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初步了解车牌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ppt课件、统计表、两人一套数字卡、铅笔和白纸。

活动重难点:

1、掌握数字不同的排列组合。

2、能对给定的三个数字进行6种不同的排列组合。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师: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在马路上很快的找出自己家的车子呢?(ppt出示繁忙的道路)。

2、师:除了分辨汽车上的`标志、外形和颜色,还能用什么办法找出自己家的车子?(引出车牌号)。

3、师:什么是车牌号呢?(ppt展示车牌)。

5、师:小兔突然想起来了,它家的车牌号是681,那请小朋友找出这辆车子吧。(数字排列是从左到右的)。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要想找到自己家的车,看来非得要看车牌号才能知道。

二、猜车牌号,学习三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三、编车牌号。

1、幼儿两人结对合作,用三张数字进行排列组合。

师:老师这里有几辆车子,但是它们都没有车牌号,现在请你们试一试用数字456给它们编车牌号,每个数字只能出现一次。

师:现在请小朋友两个人之间相互合作,1个小朋友摆数卡,另1个小朋友在记录表内记录这些车牌号。

3、把开头数字相同的两组车牌号摆在一起,让幼儿寻找数字排列组合的规律。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些车牌号填写到每辆车上吧。

四、探索车牌的秘密:汉字、英文字母、颜色。

看来,车牌不仅字、字母可以不同,颜色也可以不同。今天回家的路上可以仔细看看,车牌还有哪些地方不一样,明天再来和好朋友交流。

五、活动总结。

1、师:现在这么多的车子都有车牌号了,我们可以很快在大街上找出这些车子了。

2、师:现在我们出去看一看,为那些刚买的汽车也编上车牌号吧。

3、结束活动。

六年级数学教案参考

数学是一种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2、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进一步培养、发展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交流合作,对学习有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理对于分数的适用。

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在整数乘法的运算中,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简便计算。25×7×40.36×101。

【自主预习】。

3大胆猜测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乘法?

自学第8页例6、第9页的例6并补充完整。看有什么发现。

第1单元分数乘法。

第5课时分数乘小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计算下面各题:

;;。

2.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3.教师导语: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计算下面各题:

2.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3.教师导语: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阅读理解。

1.出示呈现例5情境图(数学信息),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选择问题板书。)。

(1)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二)探究解答:例5(1)。

1.自主解答。

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怎样列式?你能计算出来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板书: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请不同做法的学生板演。)。

2.交流探讨,体会不同算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出现的不同计算方法。

(1)可以把2.1化成分数。

再跟。

相乘,结果是。

化成带分数。

(dm)(2)可以把。

化成小数0.75,再跟2.1相乘,结果是1.575。2.1×。

=2.1×0.75=1.575(dm)。

3.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这道分数乘小数的题目我们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计算,既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这两种方法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分数乘分数和小数乘小数的知识。

(三)探索简便方法:例5(2)。

1.自主解答。

刚才例5第(1)题大家完成得很不错,下面第(2)题有没有信心做对呢?(出示课件,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交流反馈。

(1)可以把2.4化成分数。

再跟。

相乘,结果是。

(dm)(2)可以把。

化成小数0.75,再跟2.4相乘,结果是1.8。2.4×。

=2.4×0.75=1.8(dm)。

3.自学课本。

(1)除了上面两种计算方法,这道题还有另一种算法。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页,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看书自学。)。

(2)这种算法你看懂了吗?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课件逐步出示第三种算法。)。

小数2.4和分数。

的分母先约分得到0.6,0.6再跟分子3相乘,结果是1.8。

4.对比思考。

为什么可以这样约分?你觉得这样约分计算简便吗?

(四)回顾反思。

1.既然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这么简便,为什么第(1)题没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呢?

2.师小结:先约分再计算虽然简便,但只在小数与分数分母有共同因数的情况下适用,如果小数与分数分母没有共同的因数,就不能直接约分,只能采用把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的方法。所以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算式中小数与分数分母的特征,明确小数与分数分母是否有共同的因数,然后再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一)对比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计算。

时你更喜欢哪种算法?

(二)基本练习。

教材第8页做一做:

1.学生先观察每一道题的特征,思考:每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做?哪种方法更简便?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反馈交流时提问:哪几题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

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吗?

(三)提高练习。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是多少万立方米?

1.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

2.反馈计算过程,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并适时补充我国的水资源知识,进行节约用水教育。

(四)拓展练习(多余条件)(机动)。

以上。有一种蜂蜜,果糖和葡萄糖的质量占蜂蜜总质量的。

如果有2.5kg的这种蜂蜜,其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共有多少千克?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3.教师点拨:在解决含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时,要先弄清楚题意,看问题所需的条件是什么,选择恰当的条件,找出多余条件,然后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最后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分数乘小数)。

分数乘小数怎么计算?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题和第3题。

分数乘分数(2)。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难点:熟练掌握分数的约分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新知探究】。

一、出示例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

千米/分。(1)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

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2)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1.读题,独立列式并解答。

2.反馈:

(1)题(1)展示不同的计算过程:a、先计算再约分;b、先约分再计算。

(2)题(2)明确整数与分数相乘,可以在计算时直接将整数和分母约分,结合学生的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3)对比体会得出结论:在计算时,先仔细观察数的特征,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会比较简单。

3.练习:

例4做一做1。

二、练习巩固。

1.基础练习。

(1)先看数再计算(练习一6、7两题)。

反馈校对、纠错。

在反馈时通过对比、纠错让学生明白先观察数的特征,可以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这样能又对又快地得到结果。

预计错题,估计错例:由于4和。

的分子相同,学生有可能会将整数4与分子4相约分,在计算。

时,结果错算成。

应该使学生明确:整数与分数相乘,可将整数与分母约分(也就是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得出这些结论的?

没错,“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是我们学习数学很有效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六年级数学教案参考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二、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六年级数学教案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也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咎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对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例1只涉一个数量,要求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的是已知数量的一部分,属于部分与整体的问题。在这里用线段图帮助学生题意,明确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从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

学生对单位1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已经掌握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本课让学生分清把谁看作单位1。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学生在画线段图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适时指导。

1、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的过程,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正确地确定单位1

教学过程备注

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是什么意思?(是把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五光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其中的2份。)

教师然后让学生试着画一画线段图,分析题意。

全班与教师一起画线段图,借助于线段图理解题意,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列式为:2500=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做一做。

这是一道关于两个量之间的,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在解答时,教师也先让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然后再独立解答。

2、完成练习四中的部分练习。

课堂小结。

板书:

六年级数学教案参考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六年级数学教材

这节课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第一个环节“调查反馈”中,宋芳老师充分地让学生说说自己调查到的知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注意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所以这个环节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气氛较好,在交流中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理解储蓄的专用名称“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在新授环节中,宋老师采用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调查,得出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本金、利率、时间等概念,然后应用利息的计算方法帮笑笑和淘气计算出利息,通过分析、比较、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掌握利息和利息税的计算方法。在教学利息税的内容时,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练习的环节设计中,宋老师采取了巩固练习、变式练习、实践练习的形式,针对这节课的重难点,采取多种形式,逐步递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训练。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班上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较好,在计算时也较熟练,充分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由于时间关系,实践练习没能让学生动手实践。

六年级数学教案

学生已经有了对周长的认识,只是研究圆的周长需要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那么,对于圆的周长与直径的这个倍数关系,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是能发现的,然后再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推导出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关键是引导学生能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认识圆的周长

(一)激发兴趣

(二)认识圆的周长

1.回忆正方形周长:

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

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

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

2.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

是边长的几倍?

(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转化

曲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五)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倍,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小组讨论并反馈。

2.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

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倍?

(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

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

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

4.小结并继续设疑: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六年级数学教案参考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9-20页的内容(用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计算来解答,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感受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2.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铺垫。

1、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问题想请你们解决愿意吗?星期天,我和宝宝一起到超市里买了十根香蕉,吃完中饭之后,一看只剩下7根了,你知道被宝宝“偷”吃了几根?(生回答)师: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数学问题吗?说说看。(生回答)。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几个人呢?谁来说说看?”“你能用算式表达吗?”(根据回答相应板书)。

2、师:小朋友们回答得真好,小精灵请你们再看看这边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你能用几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生回答)。

课件出示:小精灵说:“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3、师:这边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看一看有几个小朋友?小精灵也飞出来了:“要有16年人来踢球,已经来了9人,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

师:小朋友们回答得这么棒,小精灵想请你们看一看数学王国里的动物园,想去吗?

a:你们看到了什么?

b:你能用小鸟、小鹿或其他的东西提个数学问题吗?

c:在书上列出算式,想到哪一个就写哪一个。

三、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小精灵带来的许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小朋友真不简单呀!在生活中我们还会用数学知识解决许多问题,只要小朋友们肯观察,肯动脑!

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它们,好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级数学教案

(5)列式计算。

5、小组汇报(二):假设大船与小船都是5只。

要求学生汇报后,全班共同填教科书191页表格,并解决问题。

三、巩固反思,提升策略。

练一练。

1、学生先读题,独立完成并汇报。如果假都是兔,你能设计这样的四个问题吗?小组讨论完成,并汇报。

读题理解题意。提问:要算到怎样才能够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四、全课总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的策略有效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策略回忆。

提问: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个有什么诀窍,或说关键是什么?可以讨论一下再回答。

二、巩固提升。

练习十七第2题。

1、读题:

2、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准备怎样替换?关键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检验。

练习十七第3题:

1、读题。

2、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3、准备怎样假设?关键是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并检验。

练习十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说说解题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

三、你知道吗?

一起读一读,你能理解题意吗?你会解答吗?

六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抽取问题。

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一、教学例。

1、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实验活动。

(1)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2)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3、发现规律。

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做一做。

第1题。

(1)独立思考,判断正误。

(2)同学交流,说明理由。

第2题。

(1)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呢?

(2)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1、3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

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从高位一级一级读,读出级名(亿、万),每级末尾0都不读.其他数位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从高位一级一级写,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位数多的数较大,数位相同最高位上数大的就大,最高位相同比看第二位较大就大,以此类推.

整数部分整数读,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顺序读.

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

小数末尾添0去0大小不变.化简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变化:

右移扩大左缩小,1十2百3千倍.

整数部分大就大;整数相同看十分位大就大;以此类推.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 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

2、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用特定的“%”来表示.百分数一般只表示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倍数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计量单位.

4、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六年级数学教案

掌握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

11、掌握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加深对条形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的理解,能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

2.联系实际进行统计,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培养统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导学法、尝试法。

利用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1)复习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2)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1、请学生测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学生完成书中表格。

3、师生核对。小结。

4、完成书中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认为完成一项统计要经过哪些过程,

说明:一项完整的统计,先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再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或。

5.做p63练习四实践活动第(3)小题。

让学生看第3题,说一说第3题的题意和从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研究,派代表发言。

2.统计表表示出相关的数据,然后对数据作出比较,分析、推理和判断。

1.做补充练习。

让学生了解题意。要求两名学生相互合作,按要求从复印的身高记录上收集自己。

和同伴的身高数据。要求在课本上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与自己的同伴讨论从。

图中能得出哪些结论。组织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得出的结论。提问;你认为复式折线。

2.统计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

让学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要求学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额。你能与自己的同桌同学合作,制作出你们两家的电话费支出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吗?学生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制作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看看你们家的电话费支出情况怎样,比比两家去年下半年的电话费支出有什么不同。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问题?

自制练习纸(每生一张:内容是身高、体重统计图)。

六年级数学教案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打折销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并不感到陌生,但在促销活动中选择最佳消费方式,要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懂得“满100元减50元”的促销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如打五折实惠;如果总价是整百元的,那两种促销的方式优惠的结果是一样的,但要得出这种结论,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去分析、交流、比较才能解决。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含义,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表述,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促销方式的计算方法,接下来要由学生独立完成两种购买方式所要支付的钱,并通过比较来解决题目中的问题。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提问“一件物品打九折出售”表示什么意思?

2、生活中,是不是所有的优惠都是以“几折”来表示的呢?

3、购物中优惠的形式有很多种,我们要做一个精明的小买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购物中的折扣问题。(板书:购物中的折扣问题)。

二、教学新知。

(一)出示例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1、根据这些信息,学生提问题。

教师板书: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哪个商场省钱?

2、分析问题,理解题意。

(1)结合题目给出的数学信息,哪些是关键的?

(2)怎样理解“满100元减50元”?

(3)不足100元的部分呢?怎么办?

3、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能否解决黑板上的这两个问题?

4、交流并汇报方法。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的算式,并解释。

5、启发思考,辨析原因。

(1)满100元减50元,少了50元,也是打五折啊,怎么优惠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什么情況下两种优惠是一样的呢?

6、小结:在今天的折扣问题中,我们知道了优惠的形式有很多种,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的是“满100元减50元”和打五折的区别:

(1)“满100减50”,就是够100才能减50,不够则不减。

(2)打五折实际售价都是原价的50%,不满100元的也能按50%计算。

(3)售价刚好是整百元的时候,两种优惠结果才是一样的。

三、练习巩固,提高能力。

1、做一做。

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每满100元减40元”的方式销售,在b商场打六折销售,妈妈准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120元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同学们,在今天学习的折扣问题中,我们知道了不同形式的优惠有很多种,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的是“满100元减50元”和打五折的区别。

六年级数学教案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安排。

共分3课时。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

(1)(教材第2页例1)。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3。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1)新课讲授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刚刚同学回答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7)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答案:—18℃温度低。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应用广角。

1、问:你在生活中发现过哪些数学问题吗?

你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吗?

2、完成第27题。

(1)课前预先布置学生按要求去调查。

(2)课上,让学生分组汇报调查得到的数据。

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完成填空。

(3)分析:从这些信息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用百分数或比表示相关的信息有什么好处?

3、完成第28题。

收集一些用百分数或比表示的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4、完成第29题。

根据本校一年级的班级数,让学生分成相应的小组,让每个小组调查一个班级的数据。

全班交流,统计分别知道三个应急电话号码的人数,再让学生按要求计算。

5、完成第30题。

(1)每位学生带一张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

读题,思考:剪去的`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几厘米?

(2)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

找一找:这个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算一算:

制作这个纸盒用了多少硬纸板?

这个纸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6、完成第31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二、自我评价。

1、回顾自己本学期学习的表现,对照书上的几个要求,给自己评一评,看看分别能得几颗星。

2、在学习中,你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特别成功的?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和经验同大家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