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游戏指导心得体会(模板6篇)

时间:2023-10-05 19:03:33 作者:BW笔侠 2023年游戏指导心得体会(模板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游戏指导设计心得体会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游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一个优秀的游戏,离不开精心的指导设计。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摸索,我从指导设计中吸取了许多经验和教训,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首先,在游戏指导设计中,最重要的是用户体验。游戏最终的目的是给玩家带来乐趣和挑战,在指导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玩家的需求和心理,为其提供最佳的游戏体验。比如,在设计游戏目标时,要使得目标明确而不失挑战性,不容易达成但又不会让玩家感到沮丧。同时,游戏的操作方式也要尽量简洁明了,玩家能够轻松上手,享受游戏的乐趣。只有充分考虑到用户体验,游戏才能得到广大玩家的喜爱和认可。

其次,游戏指导设计应注重玩家引导。游戏往往有着复杂和庞大的操作选项,如果玩家没有得到明确的指引和引导,很容易迷失方向,进而失去游戏的兴趣。在指导设计中,我们要利用各种方式来引导玩家,让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例如,可以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来提供指引和提示,或者设立引导关卡,让玩家熟悉游戏的操作规则和特点。通过合理的引导设计,玩家能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更加愿意去探索游戏的深度和挑战。

第三,游戏指导设计需要注意平衡性。一个好的游戏应该是均衡而不失紧张刺激的,指导设计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过于简单的游戏容易让玩家感到无趣,完成任务缺乏成就感;而过于困难的游戏又容易让玩家感到挫败和沮丧,产生放弃的念头。因此,指导设计必须在游戏的整体平衡上进行考虑。对于新手玩家,可以设立较简单的任务和关卡,让他们逐步熟悉游戏的规则和操作方式;而对于高级玩家,可以设置更高难度的任务和挑战,给予他们足够的挑战性。平衡好游戏的难易程度,能够让玩家持续保持对游戏的兴趣,更加沉浸其中。

再者,游戏指导设计要注重团队合作。在现代游戏开发中,往往需要一个多人团队合作完成。指导设计是其中的一环,需要和其他团队成员紧密协作,在游戏设计的过程中互相借鉴思考,达成共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与其他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至关重要。通过深入交流和互相学习,指导设计才能更加完善和贴切。当然,团队合作也需要高效的分工和协调,各自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优秀的指导设计。

最后,游戏指导设计应该不断迭代和改进。游戏市场变化迅速,玩家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果我们停滞不前,固步自封,将会失去市场竞争的优势。因此,指导设计需要不断进行迭代和改进,根据玩家的反馈和需求,不断优化游戏的指导内容。通过与玩家的互动,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为其提供更好的游戏指导。只有保持持续的创新和进步,游戏才能够始终保持活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游戏指导设计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游戏的成功与否。通过关注用户体验、玩家引导、平衡性、团队合作和持续改进,我们能够设计出更富挑战和乐趣的游戏指导。游戏指导设计的过程是不断摸索和完善的,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和积极的心态。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以更加优秀的指导设计满足玩家的需求,为游戏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闹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指导

魏宏聚,金保华

价值教育是国际教育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西方诸国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倡导并实施多年。在我国,实施价值教育的时代背景并不同于西方,除了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引起的价值冲突与碰撞外,还有我国当前特殊的教育改革的大环境,学者们之所以倡导在我国进行价值教育的研究与操作,是出于以下原因:

第一,价值教育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极高的启发与指引价值。王坤庆教授认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以倡导并实施素质教育为主旋律,当代西方的价值教育思潮对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也颇具启发意义,尤其是对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纠正片面的知识教育极为有效。

第二,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发展迫切需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一定的价值观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文化的反映。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学校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意义,一些学校已开始尝试学校核心价值观建设,并着手探索学校核心价值观建设与学校发展的关系。

第三,学校有义务与责任使基础教育改革所提出的价值教育目标具体化。

价值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新世纪伊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一般意义上提出了价值教育的目标,教育理论研究和中小学教育实践有责任将这种一般的教育目标具体化,并从现实复杂的价值环境出发,探索实现一般与具体的价值教育目标的原理、途径与方法”。

第四,学校价值观建设与研究比较薄弱,以此为契机,价值教育呼声渐高。由于价值教育在我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国的价值教育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国内一些著名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价值教育研究论域。

――摘自《教育理论与实践》(太原),.4.33~36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读后感

暑假我看了《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这本书,共有八章。这本书主要阐述了游戏的含义及其特点和游戏的价值,它从区域活动到户外活动,从环境创设到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从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观察、分析与评价到儿童游戏的理论,都做了详细的讲解,内容很全面。

读了这本书,使我更加明白游戏在幼儿园的重要性,游戏对幼儿的重要。幼儿视游戏为生活,幼儿喜欢游戏是天性。对于幼儿来说,一日生活中都是游戏。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幼儿的游戏是自发性、无外在目的的、自主的、充满幻想的、轻松愉快的、注意过程体验的活动。他们在游戏中积极思考,不断解决问题,探索与求知的欲望不断发展。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使自己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和发展。小班的幼儿游戏发展就更加明显了,月月在玩滑梯时,金豆要过来插队,月月告诉他:“要排队。”金豆点点头,就去后面排队了。孩子在玩得时候就知道了,玩游戏的时候要排队。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游戏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发展,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应怎样扮演好什么样的角色,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下面就区域游戏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想法:

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变化和需要是通过表情、语言、动作的方式来表达。通过观察,能够让我们直接了解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而能更好地选择和设计游戏内容。

幼儿在游戏中总是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教师的心情也直接影响到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作为教师,我们应尽量不干扰幼儿游戏的进行,以免影响幼儿游戏的真实情感。我们可以采取提供材料、平行游戏、语言指导、肢体语言等方式参与游戏,为幼儿游戏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我们班的茜茜在搭积木时,总是把小的放在下面,大的放在上面,所以她的积木就老是搭不高,搭不稳。于是我就坐在她的旁边搭积木,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的放在下面,小的放在上面,这样我的积木就能搭的高高的。”茜茜看见了,也学着这个方法搭积木。我在旁边示范,孩子在不知道不觉中就学会了把积木搭高搭稳的方法。

幼儿注重游戏的过程,而教师注重幼儿游戏的结果,通过适当的总结,我认为有助于让教师了解游戏是否适合幼儿,设计的游戏内容可以得到直接反馈,从而提高幼儿能力的发展。在总结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建构结果,如绘画、角色反窜、情景讲述的方法进行,使游戏內容能更加鲜明的体现出来。区域活动时,我发现一一总是拿不到新玩具,针对这个情况,我在区域活动结束时提出了一个问题:“有小朋友告诉我,他总是玩不到新玩具,怎么办?谁有好办法?”经孩子们商量以后,决定做一个表格,玩过的画对号,没有玩过的画圈圈,这样我们就能知道谁玩过了,谁没有玩,下次玩时,让没有玩过的小朋友先玩。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建立了游戏规则。

幼儿园是提供同伴交往的场所,也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教师是最佳的引导者。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程度也不相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一直进步。比如: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响,有意注意的时间段,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因此,平行游戏法特别适用于小班。但小班幼儿不会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对小班的幼儿进行指导时,要帮助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使他们学会合作游戏;中班的幼儿在游戏中虽然有分工也有合作,但他们的计划性较差,教师应尽量多为幼儿提供多种条件,以便引导他们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游戏;大班的幼儿游戏水平较高,可以给他们增加具有竞争性、挑战性的规则游戏,幼儿从无目的到事先设计好方案,从由老师带着玩到自己提出游戏主题、打扮游戏角色再进一步发展带领别人玩,从摆弄物品、旁观游戏到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再结合、合作游戏。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在指导他们游戏的时候才能做到有针对性,贴近幼儿实际情形,才能促进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内容、游戏技能和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及组织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高。

我们要根据幼儿游戏的水平发展特点为幼儿设计游戏,给予适合的指导,让孩子们快乐地游戏,快乐地学习,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游戏的指导与介入心得体会

当代的游戏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喜欢花时间在电子游戏上。这些游戏的故事线、高品质的图形和智能级别吸引了人们。我对游戏指导和介入的体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介绍我在游戏指导和介入方面的体验,以及它对我个人的影响。

第一段:介绍游戏的指导和介入

游戏指导和介入是指游戏开发人员为游戏玩家提供的技术和帮助。通过游戏指导和介入,玩家可以轻松地理解游戏玩法和规则,并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这些功能包括帮助、指导、提示、自动保存、复位和一些其他的功能,都可以帮助玩家轻松地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第二段:游戏指导和介入的重要性

游戏指导和介入对于现代游戏玩家来说非常重要。它们不仅可以提高游戏体验,同时也可以激发玩家自身的动力。此外,游戏指导和介入还可以帮助玩家学习新的技能,例如游戏中的战斗技能、角色扮演技能和其他技能。这些技能对于玩家在现实生活中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段:游戏指导和介入的体验

在我个人的游戏经历中,我曾经使用过游戏指导和介入。通过这些功能,我可以轻松地了解游戏的规则和玩法,更好地掌控游戏的进展。我还可以轻松地完成难度不同的任务和挑战。通过这些挑战,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动力。

第四段:游戏指导和介入对于个人的影响

游戏指导和介入对于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通过这些功能,我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战斗力。此外,游戏指导和介入还可以帮助我提高自己的规划和执行能力,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这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游戏指导和介入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它们可以提高游戏体验、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通过这些功能,我能够更好地掌控游戏的节奏和进程,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才能。通过游戏指导和介入,我发现游戏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挑战的体验,可以让我获得自信和动力,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和表现。

打闹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指导

打闹游戏一词的英文写法为“rough―and―tumbleplay”。从字面上看,“rough一and―tumble”是混战、打闹的意思,“play”则是游戏的意思,所以“打闹游戏”实际上是一种以游戏形式表现出来的儿童的混战和打闹的活动。它并不是真正的打架,而是儿童游戏的一个类别,指儿童之间彼此打击、推搡、追逐、突袭和互相捶打的行为。有研究者认为打闹游戏是社会游戏的一个维度,因为在打闹游戏中儿童与同伴之间进行了社会性互动;也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在打闹游戏中的互相攻击是假装动作,并非真正的打架行为,因此将其归为假装游戏。

游戏是一种比较容易辨认的活动,儿童和成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将游戏与其他活动区分开来,但打闹游戏看起来却模棱两可。尽管许多关于人类或幼小动物的实验资料表明,打闹游戏与攻击存在差异,但成人在区分打闹游戏与攻击行为的问题上还是存在一些困惑。其实,若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打闹游戏是儿童的一种独特活动方式,我们可以明确地将其与攻击区分开来。如何将打闹游戏与攻击区分开来呢?根据国外学者pellegrini及其他研究者对打闹游戏的研究,可以认为,打闹游戏与攻击之间存在如下区别:一是情绪体验不同。积极的和中立的面部表情是打闹游戏的标志,而消极的面部表情则是攻击行为的代表,攻击的精神是独占和威胁。二是结构不同。打闹游戏的结构是双向的(或者说是可逆的),即在打闹游戏中,儿童更愿意轮流交换角色。攻击行为则以单向结构为标志,如欺负者与被欺负者不可能互换角色。三是行为的结果不同。在打闹游戏中,儿童倾向于保留一部分力量,打闹游戏使儿童更加团结。但在攻击行为中儿童则会倾尽全力,因此,攻击行为更可能会使某些个体受到伤害,于是这些个体便期望从团体中脱离出去。四是行为的场所不同。打闹游戏通常发生在户外、操场等容许儿童奔跑和扭打的地方,而攻击行为则不会因为场所而改变,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发生攻击行为。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童年的象征,是儿童的生活方式;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令人愉快的活动,是能够发展儿童内在生命力的活动。打闹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基本形式,对儿童的运动发展、身体健康和认知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从而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打闹游戏源于儿童身体发展的内部需要。学前儿童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快速时期,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渴望在活动中锻炼他们已经掌握的基本运动技能,如跑、跳、追等;渴望在游戏中释放身体的力量和能量,而打闹游戏正为儿童提供了这种机会。幼儿在打闹游戏中可以任意地摆弄物品,自由地活动,打闹游戏满足了儿童生性活泼好动的需要。在不断地追逐与嬉闹中儿童发现和理解了他们正在发展的身体力量和能量,增强了肌肉的控制性和协调性,增强了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如有研究发现,参与运动性游戏较多的女孩日后更有可能喜欢体育运动。另外,经常参与打闹游戏,可以锻炼儿童的体力和耐力,减少儿童肥胖症和增强儿童调节体温的能力,并且增强其控制自己身体和周围环境的能力。

在打闹游戏中,儿童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愤怒与兴奋等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受,获得轻松感;通过扮演打架的游戏,他们也了解到情绪失控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因此他们不会轻易地使情绪失去控制,从而增强了情绪调节能力;在打闹游戏中互换角色,则使儿童可以体会他人的情绪(如欺负者与被欺负者互换角色,从而使欺负者体会到被欺负者的痛苦),增强了儿童的移隋能力,使儿童逐渐摆脱自我中心主义的束缚。另外,打闹游戏是一种安全的、相对可见的测试和显示身体力量的方式,它为活跃的儿童,尤其是男孩提供了一个情绪发泄的途径。打闹游戏正好提供了这种发泄的途径:儿童在打闹游戏中释放了攻击、伤害等行为倾向,从而避免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产生攻击行为。

儿童的本性是开放的,他们渴望与别人交往。打闹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与同伴全方位、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我国有句古话“不打不相识”,在打闹游戏中,儿童与同伴进行假装打斗,既有情感上的交流,也有言语上的沟通;与同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既感受到对方的外在形象,也了解到对方的实力与品质。这使他们对同伴的认识不再是静态的、表面的,而是动态的、全面的。对同伴认识的加深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pellerini在一系列研究中发现,如果儿童参与更多的打闹游戏,则该儿童在其他社交情境中适应性也更强。的确,参与更多打闹游戏的儿童更加合群。这与目前动物领域的研究也是一致的,即这种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种功能性适应。在打闹游戏中成功地完成任务又会使儿童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另外,打闹游戏是一种有规则游戏(如扮演打架、追击敌人、警察抓小偷等),儿童要想顺利地进行打闹游戏,就必须遵守规则,这可以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为其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做好准备。

冒险是一种有利的学习途径。当我们尝试冒险时,我们会面临成功或失败。成功会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失败虽然会让我们受伤,但也教会我们下一次采用不同的方式做这件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越来越喜欢尝试带有冒险性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犯错误,但他们也会学到成人无法用书本教给他们的知识。作为一种身体活动的游戏方式,打闹游戏是儿童发展中的冒险:儿童在打闹游戏中经常模仿打斗的行为,了解打斗的危险,因此他们能够发现自我保护的办法,从而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童年时期,男孩比女孩更多地参与打闹游戏,因为打闹游戏满足了他们对力量和运动技能的需要,他们在打闹游戏中锻炼了身体的力量,彰显了男子气概。并且,在打闹游戏中;他们可以模仿社会给予他们的男性角色的范例。正如thomasreed教授指出的那样,打闹游戏不仅是可以容忍的,而且其对于男孩的身体、社会性情感和认知发展来说是必需的。并且,有研究发现,是否参与打闹游戏与男孩的社交能力、同伴地位和受欢迎程度相关,同即经常参与打闹游戏的男孩其社交能力更高、同伴地位更高、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

儿童大都喜欢参与打闹游戏,如友好地追赶与扮演打架。这是儿童发展的正常需要。但是,如果不能适当地控制,打闹游戏也会发展成为真正的攻击。虽然大多数时候,打闹游戏只是不具破坏性的娱乐而已,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任其自由发展,不能依赖儿童自己理解打闹游戏什么时候过火了。成人应该帮助儿童明白游戏的界线,也有权利在适当的时候终止游戏,让儿童充分体验打闹游戏的快乐,又要为其提供安全的保证。为此,成人应该做儿童游戏的诊断者、指导者、旁观者和调停者,并对打闹游戏作实时的监督。

诊断者――打打闹闹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经常可以见到,这些行为究竟是真正的攻击,还是打闹游戏?在对儿童的行为采取对策以前,成人首先应当对儿童的游戏行为进行诊断,判断其是打闹游戏,还是攻击行为,然后再对儿童的游戏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

指导者与旁观者――打闹游戏涉及儿童的追赶、扭打等行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成人应给予儿童适当的指导。在进行打闹游戏之前,首先帮助儿童选择合适的环境。可以询问儿童:这是一个合适的游戏地点吗?这里是不是安全?会不会影响别人?让儿童自己发现环境中是否存在不利于进行打闹游戏的因素,以防止儿童在游戏中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带来麻烦。其次,在进行打闹游戏之前,成人还应让儿童明白游戏规则:一是打闹游戏以幻想和假装为基础,不是真正的打架,儿童不能借助打闹游戏进行“报复”等伤害他人的行为。二是打闹游戏的参与者必须是自愿的,不能以挑衅或强迫等手段强制他人参加。另外,成人要根据具体的打闹游戏,如扮演打架或追击等,帮助儿童制定更为具体的游戏规则。当然,打闹游戏毕竟是儿童自己的活动,其价值在于儿童自身的体验,因此成人不可过多地干涉儿童的打闹游戏,适当的时候成人应该做一个旁观者。帮助儿童创造一个安全适当的环境,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打闹玩耍,成人也可以获得一份少有的安宁。

调停者――儿童的自我中心性比较明显,他们对于游戏的规则、行为会有自己的看法,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或接受他人的观点。因此,儿童的打闹游戏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升级成为真正的攻击。这时,成人要做儿童冲突的调停者,不要做一个审判官。要引导儿童找出冲突的原因,为儿童提出解决冲突的建议,但不要代替儿童做出判决,不要干涉儿童的自主行为,让儿童自己解决冲突。既让他们享受坚持自己合理建议、说服他人的喜悦;也让他们品尝忍耐和服从的滋味,训练儿童解决人际冲突、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对儿童的打闹游戏进行实时监督――成人应经常介入打闹游戏,让儿童了解哪些行为是危险的,什么时候应当终止打闹游戏,提醒儿童注意安全,确保打闹游戏不会变得消极。可以询问儿童:你们是在游戏,还是真的在打架?做这个动作安全吗?你们都愿意玩这个游戏吗?如果有人不想玩了,随时可以退出游戏。应当让儿童明白,如果有人在游戏中受伤,他们必须立即停止游戏。只有坚持不懈地指导儿童的打闹游戏,才能确保儿童在安全的前提下充分领略打闹游戏的乐趣。

(张杰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对结构游戏的指导的学科论文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但是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实现的。为此,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呢?各年龄班有自己不同的游戏特点及指导方法。在这里,我想浅谈一下,如何指导小班的角色游戏。

首先,要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则游戏内容充实新颖。为此,教师要在一日活动中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如带领幼儿外出游览或参观时,有意识地指引幼儿观察交通警察是怎样指挥交通的、红绿灯的作用、车辆与行人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等等。同时,还要指导家长组织好幼儿的家庭生活,使幼儿在家里也能获得可以理解的、广泛的生活经验。当然,幼儿获得的知识及生活印象,老师并不急于要求他放映到游戏中去,而是要让其经过自己的同化,自然地放映到游戏中去。

其次,教师要帮助幼儿确定游戏主题。

角色游戏的主题一般放映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因此,游戏的主题应由幼儿自己提出,不要由教师强行规定。但三岁的幼儿有模仿成人活动的愿望,还不会明确提出玩什么游戏,只停留在动作的模仿上,因此需要教师更多地利用玩具及富有情感的语言,启发幼儿有玩游戏的`愿望,帮助他们确定主题,并去实现它。如教师看到一个孩子起劲地切菜,便可启发问:“你这样忙着切菜,给谁吃呀?”“你会切菜,还会烧菜吗?”目的在于让幼儿思考一下,切菜这一模仿动作应包含在什么主题的游戏中。当幼儿能按主题游戏后,教师要启发幼儿独立地提出游戏主题。

第三,要帮助幼儿学会扮演和分配游戏的角色。

三岁的幼儿玩角色游戏,往往只是热衷于模仿某一角色的动作或活动,并不明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需要教师给予启发,才能更好地模仿这一角色。如一个三岁的幼儿在小椅子上开汽车玩,教师走过去问他:“你在玩什么?”“你是汽车司机吧?”“你的车开到哪里去?”“你的车是坐人还是运货?”这样,就可以帮助幼儿从对模仿动作的兴趣转向扮演角色的兴趣。小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还时常忘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因此也需要教师随时在游戏中用游戏的口气给予提醒。

如一个当售货员小朋友离开了岗位到处乱跑,教师可来到商店买东西,找回售货员并说:“售货员可不能离开柜台呀!顾客买东西,售货员要接待。”有时教师也可以直接向小班幼儿提出角色,让幼儿自行选择角色。如玩娃娃家游戏中,主要角色尚缺,于是老师便说:“我们娃娃家里缺个爸爸,谁愿意来当娃娃家的爸爸?”以此确定角色。

第四,要在游戏中观察幼儿的表现,适时教育。

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深入了解幼儿游戏的意图、能力及行为表现,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观察游戏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观察游戏活动的情况,并根据情况给予帮助或指导,以促进游戏的发展。如小班幼儿自我调节活动的能力较差。往往长时间地做一种工作,当运输工人的幼儿,就老是重复装运玩具的活动,累得满头大汗也不知休息。教师观察游戏时发现这一情况,及时帮助幼儿调配活动,建议他去当“交通警”,坐在岗亭里开红绿灯,从而得到了休息。观察的另一目的是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如一幼儿胆小、孤僻,很少参加游戏,只是自己拿个玩具,时而摆弄着玩,时而看别人玩,教师在观察中看到这一情况,便带他到游戏中去,开始到商店买东西,到娃娃家做客,渐渐地他能和其他幼儿接近了,能大声说话了,以后又建议他去当娃娃家的爸爸、司机等。通过游戏,这个孩子胆子变大了,上课也能积极发言了。

第五,教师要以角色的身份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教师以角色身份参加到游戏中去,可为幼儿游戏增添情趣,增进师生友谊,并便于指导游戏和了解幼儿,可促进游戏向深化发展。如小班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强,需要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当看到老师和他们一起,成为他们游戏的伙伴时,感到格外兴奋。教师应根据指导游戏的需要扮演角色。在一般情况下,老师可以当配角,也可以不固定在一个角色上,以便于指导。当然,必要时也可当主角,如当娃娃家的妈妈,她让爸爸去买菜,姐姐去洗衣,自己则看娃娃、喂饭、哄睡觉等,由于教师担任主角,使他们都明确了各自的责任,游戏的内容也丰富了。

最后,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

一个好的角色游戏,一般要有良好的开端、有趣的过程、愉快的结束和再做游戏的愿望。因此,教师应掌握好时机,在幼儿的游戏兴致尚未低落时愉快地结束游戏,使幼儿保持继续游戏的积极性。当然有时幼儿也会自动结束游戏,转向另一个游戏。总之,要使幼儿自然地、从容地、愉快地结束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