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优秀5篇)

时间:2023-10-07 02:32:47 作者:笔舞 读塘约道路心得体会(优秀5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塘约道路读后感

《塘约道路》的故事是从村支部书记左二牛、村委会主任彭远科、时任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写起的。一场百年未遇的大洪水,使三位基层干部不期而遇地集中在一个画面里,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什么叫赴汤蹈火义不容辞,什么叫主心骨、定盘星、压舱石、顶梁柱,什么叫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塘约村穷则思变,说变就变。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农村脱贫攻坚的道路,一条实现富裕幸福梦想的道路,一条具有农村发展典型意义的道路,《塘约道路》让我们看到,实现农村脱贫、全面建成小康、复兴民族伟业,领导力量在党,骨干力量在党员,依靠力量在人民。塘约道路为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新的经验;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为三农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为农村未来建设开辟了一个新的路标。

我作为“访惠聚”工作队成员,看了《塘约道路》后,感触很深,在贵州山区的塘约村,在百年不遇的洪水洗劫后更加贫困,他们成立“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全体村民自愿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新成立的合作社里,进而做到“七权同确”,极大地巩固了集体所有制。全村重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走集体化的道路,变化和成效都令人惊叹。驻村后我认为我们所驻的村是一个放心村。一切工作都还不错,通过读了《塘约道路》,我深深感觉到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没有做好,结合我村实际,我们村怎么才能做得更好?这是值得我们五支力量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怎么才能够将班子成员具有凝聚力。首先要巩固村集体所有制和加强了党支部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塘约村他们能做好“党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做好村民自治。我们也要学,也要按照村规民约开展工作,真正做到“四议两公开”,开好“三会一课”。我们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塘约村的做法是我们各支力量学习的榜样。一句话,《塘约道路》让我们看到,实现农村脱贫、全面建成小康、复兴民族伟业,领导力量在党,骨干力量在党员,依靠力量在人民。读了《塘约道路》,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有上级党委坚强的领导和支持。二是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在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中进一步加强统的力量,壮大“村集体+合作社”,更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利用,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发展,发展特此养殖业,走集体化集约化道路。四是要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塘约道路读后感

《塘约道路》让我们看到,实现农村脱贫、全面建成小康、复兴民族伟业,领导力量在党,骨干力量在党员,依靠力量在人民。塘约道路为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新的经验;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为三农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为农村未来建设开辟了一个新的路标。

《塘约道路》的成功经验虽热不可以复制,但为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新的经验,这本书篇幅不长,但文笔朴实、寓意深刻,读后发人深省。作为一名村官,读罢此文感触尤深。

第一个体会:“塘约”实质上是一个与群众签订的,由党组织领导、共产党员带头、群众响应,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砥砺前行谋求发展的约定。在《塘约道路》这本书中,建立农村合作社进行土地确权流转的实践经验,为农村党组织重新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党员重新成为农村发展核心提供了一个成功典范。塘约村行政的六大机构的一把手全部都是党员,而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等一系列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广大基层党组织能不能担当历史重任,整合资源、团结人心、统筹各方,带领群众完成好各项目标任务,是对我们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实实在在的考验。

第二个体会:“道路”是在实践中走出来的,农村基层民主之路的本质应该以村民为主体,突出两委主导作用和上级党组织保驾护航作用,以村规民约促成村级协同共治。在新常态背景下,“基层发展、村级事务管理、民生服务”对基层管理、治理提出了新需求,推进协同共治很必要、很重要。村规民约,作为一村中全体村民共同制订、共同遵守的自治性行为规范,它是一种集体契约,是一种集体意志的明文化、规范化,是推动协同共治的有力抓手。

第三个体会:基层党组织既是深化改革的“先锋官”,也是保持稳定的“稳压器”。越是在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越是需要基层党组织成为落实党的组织制度的“战斗堡垒”,坚守底线、化解矛盾、促进发展。过去我们在扶贫工作中为了追求扶贫资金的经济效益,往往忽略了农民的真实需求,这就违背了扶贫工作的初衷。扶贫工作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建立有内生动力、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

“什么力量大,人民力量大,什么资源好,人民资源好”,左文学曾深有体会地说。人皆有内生动力,问题是能不能发挥出来,一旦在集体中发挥出来形成规模力量,人口就不是负担,而是最好的资源。回顾塘约道路一书,收获到的是对塘约精神的理解,是对“党建也是生产力”的觉悟。今后,我将以更大的精力,更好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农村工作中去,着力加强黄蒿洼村党建促产业发展,为全村脱贫攻坚事业贡献自已的力量。

塘约道路读后感

《塘约道路》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农村发展是可以借鉴的,特别是对于当下党建统领全局和脱贫攻坚,能提供很多宝贵经验。

启示之一:在《塘约道路》这本书中,建立农村合作社进行土地确权流转的实践经验,为农村党组织重新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党员重新成为农村发展核心提供了一个成功典范。而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等一系列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党支部+合作社+农民是农村生产方式转变的趋势,广大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共富的致富发挥作用更大。

启示之二:只有通力协作,才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前,各地脱贫攻坚正在进行。攻城拔寨、脱贫摘帽,往往越是到最后越是艰难。面对“硬骨头”,也有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畏难情绪,甚至有的对困难和问题无计可施、一筹莫展。到底如何才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各地都在结合不同实际探索路径、寻找答案。应该说,塘约村穷则思变,仅仅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带领全村跃入小康村行列的成功做法,为农村的脱贫致富蹚出了一条新路,为各地扶贫攻坚做出了示范。塘约村之所以能够攻破碉堡,实现了从省级二级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跨越,其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以党的建设为抓手,干群齐心、同心协力,从而一举拔掉了“穷根”、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是在中国社会最基层重建乡村规范和重建良好民风,以此来优化协同共治、引领基层发展。这也正体现了村民共治的精神内涵:村民共治是对村民自治的演化和进步,通过真正讲求人民民主,即实现村民自治,也实现村民共治共享。

启示之三:基层党组织成为落实党的组织制度的“战斗堡垒”,是领导农民致富的火车头,强的基层组织才能带好队伍。

塘约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生机勃勃、坚强有力,才能在各种严峻形势面前,经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党的执政地位才会固若磐石。左文学还提到了“四个好”:选好一个路子,建好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用好一套政策,在村党支部建设层面理解的话就是首先确定符合实际、大胆创新的发展理念和坚持原则底线的政治路线;发挥干部决定性因素的作用,选好村级发展和执行上级决定的领头羊,配强配全支村两委班子;严格规范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在村务、党务、财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和先进的发展理念,活学活用,做到既坚持原则不变通,又灵活掌握促进和谐发展。

总之,品读《塘约道路》,更要读懂其给我们带来的“搞好农村工作启示”。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和总结、从一些典型事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就一定能更好地服务农村发展上来。

塘约道路读后感

农村合作社、甚至从毛时代延续下来的人民公社,早已有之,为什么单是“塘约道路”引人入胜呢?作者认为,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党的领导(当然是正确领导)。塘约村合作社的发起、组织和管理,皆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而且走的是社会主义的道路——平等互助、共同富裕。自从包产到户以后,各家各户各行其事习惯了,要重新走向合作,不少群众在思想意识上不认可,尤其是在城乡(工农)收入分配差距存在的条件下,使得重新组织农民在农村生产尤为困难。所以,党的领导就显得尤为关键与重要了。这意味着,繁荣农村经济、夯实农业生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不能弱化甚至抛弃党的领导,让农村、农民、农业在弱肉强食的市场机制作用下自生自灭。

第二,立足于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政府扶持。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后,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皆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扶持,但是,从金融、财政、技术、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等全方位的政府扶持还是少有的,尤其是立足于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政府扶持就更少。以前的扶贫和农业产业化扶持,大多是针对个别家庭和龙头企业的,而且扶持措施经常是不系统配套和缺乏持续性的——或财政、或金融、或技术等单一扶持或一时的扶持。今年搞一个项目扶持一下,明年搞不到项目就不管了;今年搞到的钱多就多扶持,明年搞到的钱少就少扶持;这个领导来搞一套,换一个领导来又换一套。这说明,我国在顶层设计上,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对我国农民的全面小康,缺乏科学的、系统的、可持续的制度化的政策安排。塘约道路对此做了很好的示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贵州塘约村合作社所取得的成功,是贵州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以及和社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三,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塘约村合作社的运营,并不是完全靠政府输血,而是立足于培育合作社自有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市场与政府的一种有机结合——既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又充分发挥政府的扶助弱势群体的职能。

第四,实行社会主义。在塘约村合作社,从两个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一是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扶持,这体现的是全省范围内的社会主义;一是在合作社内部的生产与分配上,实行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也只有如此,才能组织起农民合作共享,才可能打破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才可能扭转小生产在大市场中的弱势。农村经济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村全面小康才有可靠的保障。

总而言之,“党的领导+针对集体组织的政府扶持+市场机制+社会主义”,就是塘约道路。这是中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塘约道路读后感心得体会

这本书,去年7月从办公室拿的,一直静静地躺在书架上。今年5月,面对贫困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发问,面对现在帮扶工作的一些疑问和思考,结合自己手头的工作,我带着问题,打开了这本书。

书的内容不多,不到8万字,但是写的很生动具体,没有照本宣科,讲述了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在遭受一场洪灾后,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群众重建家园、脱贫致富的历程。塘约村通过七权同确、建立合作社、更新乡风等措施,旧貌换新颜,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从该书中,我感受到贫困群众强烈的生存欲望,被中国人那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染;感受到党组织强有力的带动作用,集体力量的强大;感受到在现代这个物质社会,人的精神光辉的闪耀。

曾经有人批评中国集体主义束缚人的自由性,崇尚外国的“个人自由”,总是想解构,却从未想过集合凝聚。但是外国现在也是讲团队合作的,我们的集体主义,实际上也是对人的集合的一个有效引导。外国有更先进的望远镜,看月亮可能更清晰一些,但看月亮并不比中国更圆。